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舞蹈基本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壓腿是舞蹈基礎訓練中最為基本的訓練內容,分別為壓前腿、壓旁腿和壓后腿。壓腿練習有助于打開學生腿部關節的韌帶。壓腿時要保持腿部關節的直立,腳背向外打開并繃直,同時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壓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間沒有縫隙。個別學生韌帶太緊,在壓腿的過程中不必苛求一定要壓下去,而是要保持正確的姿態,通過長期訓練拉長韌帶,達到要求。其別要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壓旁腿和后腿時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時矯正。在壓旁腿時,同側的手要扶住把桿,另一只手臂緊貼在耳邊向腿靠近,并盡量向遠處伸展,拉長旁腰。在壓后腿時,注意肩膀端平,頸部不要縮,撐住頭部別掉下去,并向后伸展。
壓肩
壓肩是打開肩部韌帶的練習。壓肩時,雙臂伸直放在把桿上,兩腿之間的距離略等于肩寬,頭部和脊柱放松,向下壓時要能感覺到肩部韌帶被拉長。
推腳背組合
腳背的好壞因人而異,大部分取決于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視后天的訓練。在訓練之前,從腳尖到整個大腳背都要活動開。訓練時,雙手扶把桿,挺胸抬頭,收腹提臀,雙腳并攏站好,先從單腳背訓練開始。 1到2拍時單腳腳后跟抬起,腳趾緊扒地面,3到4拍時腳尖繃直,向墻內推,使整個腳背繃成月牙型,5到8拍時換另一只腳,動作相同,雙腳背練習亦同。年齡小的學生在做此類訓練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低頭去看自己和他人的動作 ,在做推腳背時,雙腳容易打開,但腳背推不起來,需要時刻提醒和規范動作。
踢后腿
雙手扶著把桿,雙腳呈小八字站好,膝蓋繃直,頭抬起來,平視前方。在踢后腿的過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動,不要側身回頭,胯不能松,腳背和膝蓋都要繃直,切忌身體前傾。如果還是做不到位,可以先單一地練習控后腿,即雙手扶著把桿,把一條腿向后抬起來,然后再過渡到踢后腿。
劈腿跳
劈腿跳是為學習中間大跳做準備、以手扶把桿的跳躍組合。在做這一動作跳起來的時候,要注意雙腳一前一后同時打開,打開過程中,繃直腳背,伸直膝蓋,跳躍越高,腿叉越開越好。著地時,雙腳快速收攏落地。
大踢腿
大踢腿是培養腿的力度和開度的訓練。不論是前腿還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夾緊,眼睛注視前方。踢腿過程中,同樣要注意腳背和膝蓋落繃直。有許多學生在踢腿的時候,為了讓腿部可以碰到身體,上半身極力向前夠,這樣一來,頸部便會往回縮,頭向前探,雙膝彎曲,非常難看。所以,在踢腿前一定要記住踢不高沒有關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確的姿態。在這一前提下,經過刻苦練習,腿便會越踢越高,韌帶也會越拉越長。除了身體和腿要注意外,兩只手臂也不能忽視,在踢腿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手臂端平,不能放松下來。
劈腿
劈腿有利于拉伸腿部韌帶。在訓練時,注意腳背不能松弛。我們可以按照這樣的順序訓練:第一步,左腳在前劈腿,雙手抱住左腳,堅持1到2分鐘,然后腿保持不動,身體向后仰,有基礎的學生可以讓右手撐住地面,左手抓住后腿;第二步,左腳在前的豎叉不動,身體向右轉的同時變胯變為橫叉,雙腳背不要趴倒在地面,上半身和腳背都要立起來,然后上半身趴倒在地面,雙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到2分鐘;第三步,橫叉不動,身體再向右轉,變為右腳在前的豎叉,重復動作。
小跳組合
小跳組合訓練的是學生的彈跳能力,可由簡單的一二五位小跳發展到相互交叉的綜合性復合型小跳。小跳過程中,雙膝直立,雙腳背向外推開,著地時腳尖先落,落地要輕,上半身不能前后搖晃,落地后半蹲,上半身繃緊向下,且臀部夾緊。
小貼士
學期開始時要制訂目標,對需要完成哪些舞蹈劇目和小的舞蹈組合進行合理有序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數、循序漸進,按時保質完成計劃。在學習舞蹈動作時,因為學生自身能力有限,接受和領悟能力太強,一定要耐心聽老師講解的動作要領,搞清楚在做每一個動作時手和腳要往哪里擺,眼睛看哪個方向。
成人不比少兒的韌帶彈性好,少兒的韌帶尚有一定的彈性,且處于生長發育期,具有可塑性,而成年人的韌帶往往更“牢固”,所以想要提升軟度,一定要在充分熱身運動之后再進行。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肌肉和韌帶還沒有活動開,壓軟度是極容易受傷且不易恢復的。練軟度初期必須有老師指導,因為力度、角度、甚至腿、腰部肌肉的用力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用力不當,肌肉變粗事小,韌帶拉傷事大。
壓腿:要伸直膝蓋、繃緊腳背再壓,不論腿在前面、旁邊還是后面。
前腿:背要直立,以腹部發力壓前腿,盡可能讓肚皮貼腿,肩和腿之間則要保持一定距離為好。
旁腿:彎曲的一側腰應該似跨過小山一般立住腰椎尾椎,在上段腰椎和下段胸椎處側彎,抬到三位的手不要向前倒,彎曲的一側肩膀不要跑到旁腿后面,一定要用背去找腿,臉要向天花板看,髖關節不要太往回縮,也不要太往遠伸,當然為了拉伸韌帶而橫著遠伸的除外。壓旁腿抻腰的作用大于壓胯,但是當主力腿彎曲、動力腿伸直壓的時候,練胯的作用更好,大家可以在直腿旁壓之后彎腿壓胯。
后腿:搭在后的腿務必要伸直、外開,也就是說不要讓腳背直沖下方。兩個肩關節、髖關節要在一個平面上。腰要拔直拉長向后壓,放在三位的胳膊要先行。然后可以彎主力腿下蹲,此時可以明顯感覺到筋有抻拉感。
下叉:和把桿上壓腿的原理基本相似,但是壓叉的軟度提升效果遠好于把桿壓腿。
縱劈:注意后面的腿要伸直、外開,前腿要伸直,且繃直腳背,肚皮貼前腿,伸直腰向后彎。如果有人幫你踩髖關節,那么后腿的功夫會迅速大幅增長。如果有人可以幫你扳一下胳膊,那你站著扳后腿的問題將能在幾個月后得到解決。
橫劈:橫劈時別著急,先震顫著壓一會兒大胯、小胯,休息一下再震顫著壓一會兒,然后開始伸直腿壓腿。和前腿差不多,肚皮往地面靠,此時韌帶拉伸得人疼痛難忍,那就在能忍受的最大限度堅持一分鐘,然后再震顫著壓一壓,前后共計五分鐘。橫跨最難壓,因為韌帶又粗又韌,數量還多。
踢腿:伸直主力腿動力腿,繃直腳背,腳背帶著上踢,快速上踢,在最高點停頓一下,然后相對慢速回落。踢15次腿,稍微放松一下,再踢10到15次腿。
關鍵詞:舞蹈;基本功;表演
我們在平時練習時,經常會聽到說:都練了幾年了還沒有多大的進步。這是為什么呢?我們舉個例子,一個普通的舞步,讓一個初學者去做,一個星期就可學會,三個月就可滾瓜爛熟,但是這個舞步的韻味三年怎么也學不會,只能用膝蓋作動力完成,所以我們在平時的訓練中要不斷的思考,不斷的摸索基本舞步的運用原理,把它帶到舞蹈中,才會有進步。 舞蹈專業學生的舞蹈基本功的訓練十分必要的。現在好多學生不重視舞蹈基本功的訓練,認為舞蹈感覺好就行了,要基本功干嗎?殊不知如果不經過系統的、專業的訓練,只片面追求舞蹈感覺,學生必定跳不好舞蹈。這正如一個不懂語法也不會寫字的人,必定寫不好文章、正如沒有一磚一瓦就沒有高樓大廈一樣。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實踐卻與之背道而馳。因為基本功的訓練枯燥、乏味、又苦又累。
究其原因,主要是多基本功的訓練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少學生學習舞蹈比較晚,為追求高考成績不得不拔苗助長,還沒有練好基本功打好舞蹈基礎,就開始了成品舞的練習,遇到稍微有點難度的動作往往就會力不從心。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它的客觀規律,逐漸由量變達到質變。舞蹈的訓練更是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良好的基礎訓練、把上把下的練習、沒有軟開度、沒有良好的柔韌性,其舞姿是不會達到要求的。
舞蹈是講究美的,基本功訓練的目的之一就是克服自然形態,掌握舞蹈技巧。初學舞蹈的人,往往缺乏藝術需要的“力量”、“柔韌性”、“穩定性和協調性”跳起舞來呆板、松懈、不協調。因此必須通過系統的舞蹈基本功訓練,使之克服自然形態的各種毛病,掌握正確的姿態,訓練其肢體的柔韌度,形成其個部分肌肉的緊張、松弛的控制能力和個關節的力度;培養其音樂感覺和伴隨音樂靈活自如的運用眼、耳、身、步各種動作的風格律動。
舞蹈基本功訓練的目的之二是開發智力 、表現美。學生掌握把上把下的各種舞蹈動作技巧,是必需的,但不是唯一的。在學生掌握形體動作的同時,應當滲透充滿感情和想象的舞蹈藝術語言,在基本功訓練的基礎上發展形象思維,自由的、創造性地表演舞蹈。
作為舞蹈者,應該緊緊抓住舞蹈基本功的訓練,抓住舞蹈的靈魂和情感。摘 要:舞蹈教師應該首先讓學生認識到基本功的重要性,在舞蹈的基礎訓練中把技術訓練運用到有目的的表演組合或具體的作品中時,進入了某種輕松活潑的狀態之中,成為滿足實際需要的有目的的技術訓練。在學生掌握動作的同時,應當滲透充滿感情和想象的舞蹈藝術語言,在基本功訓練的基礎上發展形象思維、自由地、創造性地表演舞蹈。
從事舞蹈教學以來,筆者發現一個普遍的現象:很多舞蹈學生都不夠重視舞蹈基本功的訓練。不論是芭蕾基礎訓練還是古典舞基礎訓練,學生上課的狀態并不是很投入,基本功訓練的興趣也不是很高,沒有意識到基礎功在舞蹈藝術中的重要性,而是很被動地當作是老師授予的技術,沒有全身心的感受它。
舞蹈基礎訓練是對人的骨骼和肌肉的復雜結構去進行嚴格訓練的開始,這些動作構成了整個身體處于無休止的多種變化形態之中。芭蕾訓練主要訓練腿部的肌肉能力,包括開度、柔軟度、直立以及身體、頭、手的配合和動作的協調性。通過練習可達到身體的直立感和穩定性,以及較準確地移動重心的能力。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主要目的是為了舞蹈的表現創造以物質為前提的身體條件,以培養技術技能為主要功能,強化身體韻律與動作技能的有機結合,創造具有高水平專業舞蹈藝術所需要的身體表現語言與手段。
初學舞蹈的學生,往往缺乏藝術需要的“力度”、“柔韌性”、“干凈”、“穩定性和協調性”,跳起舞來呆板、松懈、不協調。因此必須通過系統的舞蹈基本功訓練才能克服自然形態的各種毛病,掌握正確的姿態,訓練肢體的柔韌性,能很自由控制能力和關節的力度。很多學生不重視基本功,覺得“只要表現能力好就行,基本功沒有多大的用處。”不少學生為了追求高考成績不得不拔苗助長,還沒有開始把基本功練扎實就開始了成品舞的練習。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基本功訓練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它的客觀規律,要由淺入深、有量變才能達到質變。舞蹈訓練更是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把上把下的練習,沒有良好的柔韌性和軟開度,舞姿是不會達到要求,跳起舞來也就不會有流暢性和優美性。例如控制(控腿)。如果自身的訓練能力達到了把腿抬的很高,超過頭部,并長時間地控制在保持的高度上,那就會喚起觀眾們的熱烈掌聲,這是因為訓練的效果達到了超出常人的承受范圍,他的技能受到了觀眾的贊賞和肯定。而基本功沒有練扎實的話,就會起反效果。整個舞姿被破壞,搖搖晃晃,腿部也發抖,那就形成了丑態,反而讓觀眾倒胃口。
一代代舞者正因為熟練掌握了讓人驚嘆和欽佩的舞蹈技藝而成為舞蹈藝術家。舞蹈演員對基本功的長期的艱苦訓練視為保持舞蹈藝術生命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而他們在訓練中所獲得的超人技藝不僅是舞蹈家可以炫耀和觀賞者嘆為觀止的資本,在驚嘆、欽佩中更孕育了技藝本身的文化因素和審美價值。所以,舞蹈教師應該首先讓學生認識到基本功的重要性,在舞蹈的基礎訓練中把技術訓練運用到有目的的表演組合或具體的作品中時,進入了某種輕松活潑的狀態之中,成為滿足實際需要的有目的的技術訓練。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基礎訓練得到和諧的運用和強而有力的展示。
舞蹈的基本功的好處:
能夠塑造一個更好的形體,因為這些基本功都是身體進行的一個練習,這種鍛煉效果是很大的,都是身體中的肌肉和筋脈進行的鍛煉,所以能夠幫助同學們塑造出一個更加優美的形體出來。能夠很好的保護舞者的身體,舞蹈很多動作都是比較危險的,有些動作對身體傷害則比較大,基本功可以鍛煉身體的柔韌性,減少受傷。能夠讓我們的身體更加的靈活,不讓肌肉和反應神經退化。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基本功訓練;身體素質;民族民間舞;融合;發展
基本功訓練是民間舞蹈表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更好體現一名優秀舞蹈演員的專業素質和體現民間舞蹈獨特的藝術風格與文化內涵的重要表現形式,本文希望通過對基本功在民族民間舞蹈中的重要性的命題進行分析,以及對基本功在民間舞蹈表演中的運用進行探究、分析。
一、基本功訓練的意義
(一)基本功訓練的重要性
所謂基本功是社會上每一門類技術技藝都有的,都要求從事該項門類人們去了解,認識,勤學苦練,掌握好它的基本功才能為以后的事業發展中更好的奠定基礎。然而舞蹈也不例外,不僅需要扎實的基本功,而且基本功訓練對于一名舞蹈演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舞蹈基本功是首先是指一個舞者所具備的基本條件。基本條件其中包括內在條件、外在條件及素質和能力的體現。其次是掌握一些基本技術、技巧動作的能力水平,其特性決定了它不是先天由來的,而是經過系統的基礎訓練所達到的一種結果。這里說的外在條件是指人的基本條件,包括身高體重比例外形等先天素質條件,除此之外的一切條件都是需要后天培養并加以訓練。
(二)為什么要進行基本功訓練
一個合格的舞蹈演員需要掌握舞蹈表演藝術上的全部表演能力和表現手段。勤學苦練基本功,一方面使演員掌握和積累塑造舞臺形象所必須的藝術語匯;同時也改變著演員自身的形體素質,把演員從一個普通的人造就成為合格的舞蹈演員。基本功與民族民間舞蹈兩門學科都可以作為單獨的學科存在,但是兩者卻都是可以相互依存的,只有把兩者很好的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發展民間舞蹈。民族民間舞蹈不僅需要豐富的表演能力來支撐,同時也需要扎實的基本功作為其發展的重要力量,所以當下我們需要把基本功訓練重視起來并且進行到底。
(三)基本功重要性的具體體現
舞蹈基礎訓練是對人的骨骼和肌肉的復雜結構去進行嚴格訓練的開始,這些動作構成了整個身體處于無休止的多種變化形態之中。芭蕾訓練主要訓練腿部的肌肉能力,包括開度、柔軟度、直立以及身體、頭、手的配合和動作的協調性。通過練習可達到身體的直立感和穩定性,以及較準確地移動重心的能力。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主要目的是為了舞蹈的表現創造以物質為前提的身體條件,以培養技術技能為主要功能,強化身體韻律與動作技能的有機結合,創造具有高水平專業舞蹈藝術所需要的身體表現語言與手段。現代舞基礎訓練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放身體,挖掘身體的潛力,訓練身體的各個小關節以及平時很少訓練的地方,同時它也訓練了舞者舞蹈的一些內在的狀態,從而使身體更加靈活,動作更富有生命力。
二、扎實的基本功是一個優秀舞蹈演員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
(一)專業的舞蹈演員與民間舞蹈藝人的區別
以前的民間舞蹈藝人們在表演舞蹈時是表現一種當時的心情,或者背景狀態等等。然而現在我們的舞蹈不能在停留在那一階段,它也需要發展,使之登上大眾舞臺,讓它成為雅俗共賞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當舞蹈成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勢的時候,它就需要一系列的具體的訓練體系,基本功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所有舞種的必修課程,當然民間舞也毫不例外,因此當今下的舞蹈演員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才能更好的表現當今舞蹈的主題,這也是民間舞蹈藝人與專業舞蹈演員最大的區別。
(二)從“自娛性”到“表演性”舞蹈演員應具備的專業素質
在遠古時期有很多自娛性舞蹈或娛人,敬天地,慶豐收,祭祀等舞蹈。在原始舞蹈中,那些處于原始狀態的人們并沒有太多的觀念需要表現,他們僅僅服從于內心的支配,服從于肉體生命的節律,為著生命的欲望,自由地聽任身體的運動,去創造一個超現實的魔力世界。當今的舞蹈是具有表演性的舞蹈,是經過藝術的加工和處理后呈現出來的。這些藝術加工就需要舞蹈演員不僅有較強的表現力,也需要十分扎實的基本功來支撐其具有強大藝術性的表現。在我們舞蹈的發展過程中,由最開始的自娛性舞蹈到現在的表演性舞蹈,基本功越來越凸顯出了它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扎實的基本功是一名舞蹈演員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
三、基本功如何作用于民族民間舞蹈當中
很多人認為民族民間舞蹈不需要基本功,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它不僅需要基本功,而且需要很扎實的基本功。舞蹈已是藝術作品,所以舞者必須要適應社會,舞蹈作品一定要反應現實的現在的情況,狀態。更深一層次來說基本功不僅體現在肢體上,也體現在一個舞蹈演員的自我修養,內涵,知識底蘊等等。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所以我們要積累生活的點點滴滴,這對我們以后的表演中是非常有好處的。以上都屬于舞蹈演員們的基本功,它不是單一的一方面,而是多方面的。需要我們舞蹈者不斷的去努力,追求。也可以讓世人知道舞蹈者并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
四、民族民間舞蹈演員受益于基本功訓練
民族民間舞蹈演員擁有扎實的基本功,有助于他們更好的體現民族風格,藝術的屬性,運動肌能的動力定型,與民間舞的風格相互呼應,二者形成相互關聯的“統一性”關系。基本功的訓練并不阻礙舞蹈演員情感的表達,它是科學的,系統的。熟練而巧妙地將長時間訓練過的扎實的基本功在民間舞作品中表現出來,這樣可以讓舞蹈演員更好的表達所需要的情感、形象、意境以及相互之間的完美結合,才能更好為舞蹈表演服務。
五、結語
毋庸置疑,即使在今天,作為傳統的中國民間舞蹈文化,伴隨著社會現代化的進步,仍然負載著現代人的精神理念,活躍在城市與鄉村。全國范圍內,專業的舞蹈院團創作的包含中國不同民族的民間舞蹈風格作品,以占有很大比例的表現空間。這表明,民間舞蹈不僅以原生態形式在民間傳承,而且以自身的藝術魅力和多彩的表現形式,成為當今中國歌舞藝術的表現主體。由此反映出以“舞、動其容也”為精神氣質的中華民族人體文化在主流文化重的地位與價值。
參考文獻
[1] 中華舞蹈志編輯委員會主編.中華舞蹈志(寧夏卷)[M].學林出版社,2003,12.
[2] [美]多麗絲?韓芙麗著,郭明達譯.舞蹈創作藝術[M].中國舞蹈出版社,1990,6.
[3] 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4.
[4] 于平.舞蹈文化與審美[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3.
[5] 于平.中國舞蹈藝術[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12.
幼兒師范教育專業主要是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合格的、適應社會需求的幼兒教師。而舞蹈作為幼兒師范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它要求學生不僅要會跳舞,而且還要具有能教授舞蹈的能力,甚至要具有編排舞蹈的能力。舞蹈基本功訓練作為舞蹈的基礎對幼兒師范專業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不經過嚴格的,正規的基本功訓練,將來學生就跳不好舞,更教不好舞。然而現在普遍的現象是學生對基本功訓練不夠重視,認為基本功訓練枯燥乏味,又苦又累,出成績慢,只要表現力好就行。殊不知,沒有正規的,嚴格的基本功訓練,只追求所謂的舞蹈感覺。學生必定跳不好舞蹈。舞蹈訓練本身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良好的柔韌性,靈活性和舒展性。跳起舞來就不會流暢和優美。
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間與時間中展示的視覺藝術,以有韻律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這就要求舞者具有很好的肢體靈活性和協調性。在基本功訓練的基礎上發展形象思維、自由地、創造性地表演舞蹈。這樣才能以情動人,達到“以舞帶情”、“以情舞動”的藝術效果。這種“情動并茂”的表演才能化為動態美的藝術形象,才能引起觀眾的審美興趣,得到觀眾的認可和贊賞。進而產生情感共鳴,收到動人的藝術效果。因此,舞蹈基本功訓練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里所講的舞蹈基本功訓練主要是指芭蕾基礎訓練和古典舞基礎訓練。芭蕾基訓是舞蹈的基礎,也是學生在舞蹈學習中基本功強化、舞蹈氣質與舞姿形成的關鍵。它主要遵循“開、繃、直、立”的教學原則,訓練學生的基本能力。芭蕾基礎訓練主要訓練身體的肌肉能力,包括開度,軟度,力度以及身體各部位配合的協調性。通過訓練可使身體的穩定性,直立感,肌肉能力增強。為更加高難度的技術技巧打下基礎。通過把桿練習,地面練習,舞姿練習,使同學們儀態得到訓練的同時掌握基本的芭蕾技術技巧。為以后的舞蹈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中國古典舞基訓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舞蹈的表現力,增強身體的韻律。古典舞主要講究“手、眼、身、法、步”,提出古典舞形,神,勁,律的整體訓練體系。神態形態講究“圓曲擰傾”、身韻動律講究“提沉沖靠含腆仰”的身法態勢。通過這些對身體韻律,呼吸、能力和技巧的訓練使學生懂得并能自覺地掌握“以神領形,以形傳神”的本領。使其具有形神兼備,身心并用,內外統一的藝術修養。作為幼兒教育專業的學生要通過學習舞蹈以達到能跳能教的目的。舞蹈基本功訓練的主要訓練目的是要求學生們改變自身的自然狀態,達到身體靈活,舒展,能掌握基本的舞蹈技能。而舞蹈教學的主要手段是示范教學,如教師沒有優美的舞姿,就不能讓學生們完全地領會動作要領。特別是以后學生們的教授對象是幼兒,孩子們只會一味的模仿。這就更加要求幼師學生們要有標準的舞姿,優美的動作。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到孩子們。
但是對于初學舞蹈的幼師專業學生來說,主要缺乏舞蹈藝術所應具有的力度,穩定性,靈活性和表現力。跳起舞來動作生硬,表情呆板,穩定性,力度差。因此,必須通過系統的訓練才能克服這些毛病。比如,腳背差,腿上力量不夠的學生在做腿部動作時就不夠優美,舒展性就差,表現不出來應該有的延伸感。而肩部不開,不靈活的學生在跳傣族民間舞蹈時就不能完全地表現出伸展,優美的動作。如果力度,穩定性不好,在做技巧時就會搖搖晃晃,站立不穩,如在搬腿,控腿的技巧中,如果訓練不到位就會出現腿部發抖,站立不穩,破壞整個舞姿,使動作表現出現丑態,影響視覺效果。另外,舞蹈表現需要運用呼吸,只有運用好呼吸跳出來的舞蹈才優美,才能感染觀眾。如整個舞蹈沒有呼吸就如同干枯的河流沒有生機。作出的動作就沒有點與點的結合,就不能稱之為舞蹈。有些學生跳起舞來沒有激情,肌肉不興奮,整個動作做起來干巴巴的,還有些是身體僵硬,胸部憋氣,不但自己跳起舞來氣喘吁吁,滿臉通紅,也給觀賞者帶來不適。這就是沒有運用到呼吸,即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氣息,導致動作沒有張力和感染力。因此就需要讓學生們認識到舞蹈基本功訓練的重要性,作為幼師專業的學生應該把芭蕾基礎訓練和古典舞基礎訓練結合起來,放在教學的重要部分,讓學生在舞蹈的基礎訓練中把技術訓練運用到有目的的表演組合或具體的作品中,成為滿足實際需要的有目的的技術訓練。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基礎訓練得到和諧的運用和強而有力的展示。
情感,節奏,構圖是舞蹈表現的三大要素。作為幼兒教育師范專業的學生,必須駕馭得了這三大要素。運用自身的靈活性,情感和動作來表現舞蹈的美。在學生掌握動作的同時,應當滲透充滿感情和想象的舞蹈藝術語言,在基本功訓練的基礎上發展形象思維、自由地、創造性地表演舞蹈。進而產生情感共鳴,收到動人的藝術效果。使學生能夠真正地從課堂邁向舞臺最終走上講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