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英語口語面試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What experience do you have for this kind of job?
你有過和這種工作相關的經歷嗎?
Here is a copy of resume. Please have a look.
這是我的簡歷,請您過目。
How long have you been at your present place of employment?
你目前的工作干了多久?
I have fifteen years experience in the education field.
我在教育領域有15年的工作經驗。
I am looking for a job more suitable to my talents and that can satisfy my desire to be constantly challenged.
我正在尋找一份工作,不僅能夠更多地發揮我的才能,而且又能滿足自己不斷尋求挑戰的愿望。
What salary expectations do you have?
你期望的薪水是多少?
What kind of salary did you have in mind?
你想要的薪水是多少?
Nothing less than six figures.
不少于六位數。
Tell me about you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告訴我你的教育背景。
I graduated form Harvard with honors.
我從哈佛大學畢業,成績優異。
Why do you feel youre qualified for this job?
為什么覺得自己適合這份工作?
關鍵詞:中小企業;玩具;出口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5-0166-03
中國玩具出口數量占全球玩具市場的70%左右。眾所周知,2007年由美國發起的大規模召回我國兒童玩具事件使我國的玩具出口遭受重創,加上經濟危機影響,歐美技術壁壘不斷升級,使我國玩具出口自2008年以來持續下降,據海關統計,2009年1―4月,我國出口玩具17.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后雖有好轉,但2009年1―10月,我國玩具出口增幅較2008年同期回落16.6個百分點。這一期間我國數千家中小企業倒閉,大多數中小玩具生產出口企業的生存面臨極其嚴峻的挑戰。
一、我國中小玩具出口企業的發展現狀及特點
(一)中小玩具出口企業在我國玩具出口中的地位――從企業結構對比分析角度看
我國的玩具生產出口企業中有近八成是私營的中小型企業。從表1中2008年1―10月我國玩具出口的海關數據可看出:三資企業在我國的玩具出口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國有企業。此處的私營企業即私營中小玩具出口企業,它們數目多、規模小、出口能力較差。目前在出口額上雖不及國有企業和三資企業,但它們在不斷發展,其力量不容小視,在我國玩具出口貿易額的巨大總量中,其出口額相當可觀。改革開放30年來,中小玩具出口企業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玩具出口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我國中小玩具出口企業的主要特點
1.企業規模較小,生產能力有限,承受風險能力較差。
2.大量使用廉價勞動力,員工技術能力和專業素質普遍不高。
3.誠信度普遍不高,較依賴信譽較好的中間商。
4.近年來加工貿易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為最主要的貿易方式。海關數據顯示:2009年1―10月,我國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玩具34.1億美元,下降18.1%,占同期我國玩具出口總值的52.3%。同期,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22.5億美元,增長1%,占34.5%。中小企業是加工貿易的主力軍。
5.主要出口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較低的玩具,如長毛絨軟體玩具、木制玩具等。且更多的是接受國外客戶的訂單生產,缺乏產品自主研發能力。
6.主要出口到美國、歐盟(27國)等幾大傳統市場,但近年來對東盟的出口大幅增長。
7.在2007年遭遇玩具召回事件后,面對國際技術性貿易壁壘不斷增加的趨勢,普遍加強了學習國際標準的意識和質量安全意識。
總之,我國的中小玩具出口企業在改革開放以來雖然取得了很快的發展,在國際市場上占領了一定的份額,但為了適應國際市場的發展與變化,仍然需要在不斷學習中求生存和發展。
二、我國中小玩具出口企業當前面臨的問題
(一)玩具行業生產新標準――技術性貿易壁壘增加的問題
2007年玩具召回事件導致了國際市場對我國玩具質量的信心大幅降低。之后,發達國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愈演愈烈,使我國玩具出口阻力加大。除原有的美國《ATSMF963》和歐盟《EN71》質量標準外,美國于2008年以來先后實施《消費品安全改進法案》、《2008消費品安全加強法》、《美國玩具安全認證程序》等新法規,歐盟自2008年12月出臺《玩具安全指令提案》后,新的《歐盟新玩具安全指令》已確定將于2011年7月20日正式實施。據廣東省玩具協會測算,2009年廣交會中玩具類產品因技術壁壘出口成本上漲25%~30% 。
同時,很多中小企業的信息渠道并不健全,獲取最新信息的能力較弱,在新增問題和突發變化面前,中小玩具出口企業更容易被對方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弄得措手不及,從而遭受更多損失。
(二)國際和國內對玩具質量要求上升引起的檢測費用增加的問題
國際和國內對玩具質量要求上升造成企業承擔的檢測費用不斷增加。據了解,當前我國玩具出口企業承擔的檢測費用至少有以下五種:作為企業生產許可的玩具質量3C強制認證檢測費用;ISO9000認證檢測費用;商檢及報關費用;各省商務局每年對企業的驗廠費用;由于出口需要送至國際公認的質量檢測中心檢測的商品或材料的檢測費用等。這些費用使得中小玩具出口企業承受著更大的經濟壓力,而隨著國際上不斷增加的玩具技術性貿易壁壘,愈加頻繁的質檢活動也影響企業主要業務活動的開展。
(三)人民幣升值、匯率變動以及通貨膨脹的影響
人民幣自2007年以來不斷升值導致我國對外貿易環境惡化,嚴重沖擊我國玩具出口業。這些負面影響及其帶來的損失對中小玩具出口企業則是難以避免和預料的。這些影響主要包括:
1.人民幣升值導致玩具出口量減少。亞洲其他國家貨幣貶值又進一步加速,使我國產品面臨來自成本更為低廉的印度、越南等國的競爭壓力。
2.人民幣升值導致單位商品利潤降低。由于人民幣升值,出口企業要想通過保持原價來維持在國際市場上的低價競爭優勢,則必須犧牲部分利潤。例如:在2007年人民幣升值前,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維持在1:8.29,到2009年6月27日,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已變為1:6.83,不妨設每只玩具的成本為6元人民幣,企業為了保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優勢,將每只玩具的出口價格保持在1美元。則在匯率變動前每只玩具的利潤為2.29元人民幣,匯率變動后每只玩具的利潤只有0.83元人民幣,每只玩具僅僅由于匯率變動而損失1.46元人民幣的利潤,且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越高,這種利潤的損失就越大。
3.匯率變動導致工廠報價時的匯率與結匯時的匯率不一致,造成的結匯損失。
4.通貨膨脹造成原材料價格上漲、工人工資上漲、玩具生產成本增加。
據調查,在玩具生產行業中,原料成本占總成本的60%左右,工人工資占總成本的15%~20%(但一定不能超過20%,否則企業認為無利可圖),其余為企業管理、認證、檢驗報關等費用,用C、W、F分別表示原料成本,工人工資,企業管理、認證、檢驗報關費用這三部分成本費用,在國際市場上銷售的價格為P,P-C-W-F=r,r即為企業所得的純利潤。用表2-1表示:
由于通貨膨脹造成原材料價格上漲,工人工資上漲,即C上漲W上漲,在前文已述,隨著國際和國內對玩具質量要求上升,檢測費用增加,即F也增加,這樣在P-C-W-F=r式中,由于C,W,F都增加,導致企業利潤r必然減少。
(四)中小玩具出口企業面臨的誠信問題及影響
對于玩具出口企業而言,誠信度的具體體現主要是交貨及時和質量有保證。看似簡單的要求,但對很多中小玩具出口企業來說卻不易做到。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1.很多中小玩具企業的管理制度和體系并不十分健全,企業領導者和管理者的專業素質不高,混亂的管理制度可能導致企業接單過多或業務處理不當,有時無法按時完成所有訂單任務。
2.實務過程中出現事先未預料到的問題即危機發生。
3.一些企業不夠完善的質量檢測系統和生產人員技術熟練程度的差異性導致產品質量的不穩定性。
由于我國中小玩具出口企業的誠信度普遍不高,加上規模較小,銷售信息渠道尚不健全,國外進口商對其信譽、產品質量等難以了解,這就為中間商的介入提供了空間,使企業相當大部分利潤被中間商奪走。在玩具生產出口行業中,企業生存發展的利潤空間在10%-20%,而當前中小玩具出口企業對中間商的依賴使這個利潤空間很難達到20%。
(五)中小玩具出口企業當前如何加速發展的問題
除了要重視自主創新,樹立品牌,提高自身的產品質量,中小企業還要考慮到自身規模和生產能力的局限。很多時候,中小玩具出口企業不是接不到訂單,而是在遇到大訂單時,常因無法承擔生產任務而不得不放棄。在當前的經濟危機影響后,國際市場對中國玩具的需求雖有所萎縮,但需求總量依然很大,大型企業正積極面臨挑戰,從危機中尋找并獲得機會。因此中小玩具出口企業必須要加速發展和增強實力,提高生產出口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這樣才能更好地迎接國際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
三、中小玩具出口企業的應對措施
(一)對于技術性貿易壁壘增加問題的應對措施
玩具出口需要及時掌握進口國的政策信息,中小企業需要通過多種渠道及時獲取信息。如:(1)加強與玩具行業協會的聯系與合作。(2)積極從政府部門獲取國際上最新的玩具貿易政策并適時尋求幫助。(3)通過互聯網等媒介手段及時掌握出口信息。(4)加強研究,針對國際上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跟進技術開發和新技術、新質檢設備的引進。(5)加強產品質量檢驗,嚴格保證出口玩具質量。
(二)對于質檢及費用增加問題的應對措施
出口企業必須注意到,在名目繁多的質檢項目中,也會出現重復檢驗的現象。例如:同一批產品有時既接受了國內商檢機構的質檢,出口到國外時又須接受進口國指定的質檢機構進行同樣項目的檢驗,這就使檢驗費用增加。因此,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使企業避免接受不必要的重復性的質檢,以減少其對中小玩具出口企業產生的不利影響。
1.選擇國際互認程度高的老牌質檢機構進行出口質檢。因為國內的不少質檢機構的國際互認程度不高,質檢機構取得的能力認可大部分來自國內,在國際互認方面與老牌的國際檢測機構無法相提并論。
2.選擇國際權威質檢機構在我國授權的機構進行出口質檢,如SGS(通用公正行)認證等。企業只要通過了它們在我國國內授權的質檢機構的檢驗,就無須在出口到進口國后再接受同樣的檢驗,從而簡化了煩瑣的檢驗程序,節省了檢驗費用。
(三)對于人民幣升值、匯率變動以及通貨膨脹對中小玩具出口企業影響的應對措施
針對上述因素的變動導致企業利潤減少的問題,中小玩具出口企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應對。
1.通過考慮需求價格彈性因素改進玩具出口策略。人民幣升值會導致以外幣表示的出口玩具價格上漲,導致玩具出口量減少是國際貿易理論中的基本理論。但企業可以考慮進口國市場對玩具的需求價格彈性因素。如我國大部分出口玩具在發達國家市場屬于低價玩具,不屬于高檔品,即進口國市場對玩具的需求價格彈性Ed<1,價格上升不會過多影響市場對商品的需求,雖然我國的出口企業在人民幣升值壓力下不得不上調價格,但企業可通過提高玩具質量,做好營銷,通過仍相對“物美價廉”的商品來爭取市場。
2.通過對匯率變動做出預測和在報價前多做計算來減少損失。當前人民幣一直處于升值壓力中,企業是能預見短期內人民幣仍不會貶值,因此企業可以在報價前多做計算,盡量使報價合理又能減少人民幣升值造成的損失。
3.通過與供應商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等措施減少通貨膨脹帶來的損失。
(四)中小玩具出口企業面臨的誠信問題的應對措施
對于中小玩具出口企業的誠信問題及其帶來的不利影響,可采取如下應對措施。
1.企業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體系,企業管理者應學習科學的現代企業管理理論并提高專業素質。
2.應樹立危機意識,建立“危機攻關”的機制。對中小玩具出口企業而言,最重要便是與政府、媒體、原料供應商、商以及國外進口商等公眾建立良好的關系網。當危機發生時,企業應在維護企業誠信的立場上,采用危機公關措施來維護企業的形象。
3.引進先進質檢設備,完善質檢系統;培訓生產人員,提高生產技術水平。
(五)中小玩具出口企業當前如何加速發展的問題的應對措施
在不利的出口環境下,中小玩具出口企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相關扶持政策,盡快轉變貼牌生產模式,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根據新出臺的國際標準,不斷提高玩具的安全性、健康性和環保性,同時,轉變低附加值的出口模式,開發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重視成人玩具市場的開發,以應對日益增加的兒童玩具貿易壁壘。如此不僅有利于增強我國中小玩具出口企業的競爭力,也有利于改變我國玩具業打價格戰的低層次競爭局面。另一方面,聯合發展目前日趨成為中小企業加速發展的一種有效方式。筆者經過調查認為,已經過一些中小出口玩具企業的考證并已付諸實施的方案比較合理并值得向其他中小企業推廣。筆者將其總結為“統一接單,分散生產,集中檢測”。即中小玩具出口企業這一弱勢群體應發展有主導的合作關系,以達到擴大生產規模、增強國際競爭力的目的。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地區內的主導企業聯合弱小企業“統一接單”。由在一個地區范圍內發展得較好,相對有實力和影響力并已取得國際專業機構認證的中小玩具出口企業牽頭,將本地區生產規模小,競爭力弱,還無能力取得國際專業機構認證的玩具出口或生產企業聯合起來,由該企業作為這一聯盟的主導,對國外進口商接受數量大的玩具訂單,再將任務下派。
2.主導企業將玩具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分配給各個小企業生產,即“分散生產”。
3.由擁有先進質量檢測設備的主導企業對產品進行“集中檢測”。
上述措施還具有以下的優點:通過“分散生產”以分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專業化生產水平,保證了出口玩具質量;對于主導企業,由于只將玩具生產過程中的部分環節分配給小廠完成,不授予核心生產技術,另外在該生產聯盟中只有主導企業具備接受國外進口商指定國際檢驗機構認證的能力,即具備較強的接受國際訂單并出口的能力,并具有先進的質量檢測設備,這些其他小企業不具備的優勢使主導企業避免了培養競爭對手的威脅;對于弱小的玩具生產或出口企業而言,通過接受更多的生產任務使它們獲得了更多的經濟效益,有利于他們積累資本擴大自身規模和增強出口能力;此外,上述措施還有利于地區玩具出口行業的發展,有利于發展同行企業間的良好合作關系,避免惡性競爭,帶動地區內中小玩具出口企業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金林.國際貿易實務[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43-51.
[2] 甘碧群.國際市場營銷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67.
[3] 蔡繼明.劉駿民.現代西方經濟學教程[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22-71.
[4] 我國玩具企業將面臨新考驗[N].國際商報,2009-01-05.
[5] 中國玩具信息網.玩具內銷遭遇難題[EB/OL].2008-12-12.
[6] 貿易試點網.玩具出口轉內銷須過3C認證關[EB/OL].2008-06-13.
關鍵詞 大學英語口語;計算機輔助考試;語言測試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27-0020-02
Empirical Research on Computer-aided College Oral English Tests//Xi Qiangyi, Xu Kunyin
Abstract The thesis studies computer-aided oral English tests and interviews and explores the substitutability of computer-aided oral tests and interviews. A questionnaire i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students’ attitude to computer-aided oral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ults of computer-aided oral tests and the results of interviews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and they are replaceable, that most students accept computer-aided oral tests and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oral tests are testing questions and the familiarity of materials.
Key words college oral English; computer-aided tests; language testing
Author’s address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China 430023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際間的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和測試的呼聲越來越高,因此,如何科學有效地組織大學英語口語測試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熱點。近幾年來,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以其高效率和高信度而備受學者們的關注。但是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在我國起步較晚,目前還處在實驗探索階段,因此有必要從不同的角度對計算機輔助大學英語口語測試進行實證研究。
1 實驗目的
本實驗的目的是通過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和面試的相關性研究,探討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與面試的可替代性,同時結合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的態度、影響口語測試的因素、口語測試的反撥作用、學生對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的建議和要求,為開展大規模的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做準備。
2 實驗對象
本實驗的對象為武漢工業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化學工程專業的兩個行政班,共49人。選擇這兩個班主要是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在實行分級教學中,這兩個班屬于B級,代表了學校大多數學生的英語水平;二是本專業開設了口語課,每學期計1個學分,學生對口語測試非常重視。
3 實驗工具
本次實驗使用3種工具:試題、評分標準和問卷。面試和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的試題均從大學英語口語測試題庫中抽取。該題庫專門為學校大學英語口語考試制作,共有5套試題。該題庫的試題制作參照《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有關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以及大學英語四、六級口語考試的題型。評分標準參照大學英語口語測試的評分標準,從語言的準確性與寬度、話語的長度和連貫性、靈活性、適切性等3個方面進行評分(楊惠中,1999)。本次實驗所使用的問卷有封閉式問題,也有開放式問題,目的是了解學生對計算機口試的態度、建議和要求。實驗所收集的數據用SPSS12.0進行處理。
4 實驗過程
先進行面試,然后進行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及問卷調查。面試時每一個考場有兩名考官,他們負責組織考試并當場評分。兩名考官所給分數的平均分為學生的最終成績。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時考場內有一名操作員和一名技術維護員。學生進入考室后首先登錄并試音,然后開始考試。考試結束時由計算機統一提交試卷,學生通過回聽確認錄音無誤后離開??荚嚁祿涍^加密后保存。閱卷時教師通過閱卷系統聽錄音評分。每一個樣本均由兩名教師評分,然后取兩者的平均分作為學生的最終成績。
5 結果
5.1 口語測試成績統計與分析
首先,對兩次口語測試的成績進行描述。從表1看出,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的成績與面試成績的眾數完全一致,兩次測試的平均分、最高分和最低分都非常接近,但兩次測試的中位數、標準差以及全距的差異略高于其他幾項指標。另外,還對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的成績與面試的成績的相關性進行檢驗,兩者的相關系數為0.785,這說明兩次口試成績呈顯著的相關關系。
5.2 問卷調查統計與分析
在兩次測試結束之后進行問卷調查,一共發放49份問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100%。對于學生對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的態度,表2的統計結果表明,絕大部分學生認同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這一形式。他們認為,計算機口試不僅客觀、公正,而且屏幕提示減少了聽力因素對口試的干擾,使他們能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思維組織和語言表達上。由于沒有教師的參與,大部分學生感覺不像面試那樣緊張。
5.3 影響口語測試的因素
表3反應了影響口語測試的因素。53%的學生認為影響口語測試的因素是題目和所給材料的熟悉程度,另各有41%的學生認為影響口語測試的因素分別是語言和詞匯的復雜程度、題目和所給材料的復雜程度(如需要分析推理),以及是否需要及時作答。另有24%的學生不適應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
通過開放式的問題,收集到學生對學校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的建議和要求,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一是適當增加題型和題量,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口語能力;二是加大人機對話的訓練力度,使他們盡快適應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三是減少測試過程的噪音干擾,進一步優化口語測試環境。
針對上述建議和要求,可以采取的措施:1)發揮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的優勢,適當增加題型和題量,特別是看圖說話、基于視頻和聲頻的題型,給學生提供更多展示口語能力的機會;2)充分發揮語言學習中心口語練習室的作用,讓學生多上機練習,盡快適應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3)對語言室的硬件進行升級,如適當加高座位之間的隔板,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口語測試環境。
6 結束語
口語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茖W、有效的口語測試能夠促進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在高校連年擴招、學生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是大學英語口語測試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次實驗結果表明,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對學生的口語學習具有良好的反撥作用,大部分學生能夠認同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這一形式,在實踐上具有可操作性。筆者深信,隨著測試理論和測試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將積極參與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這項工作,大學英語學期口語考試的普及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Shohamy E. The validity of direct versus semi-direct oral tests[J].Language Testing,1994(11):99-124.
【關鍵詞】高職英語 口語能力 群測模式 運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4C-0114-03
一、高職英語口語測試和評價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職英語口語測試和評價存在一些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重教學、輕評價。一直以來,高職英語教學重視提高學生的英語實用技能,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對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課堂活動的開展等方面的研究較多,但卻忽略了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存在“重教學、輕評價”的現象,不能及時和準確地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態。
第二,忽略有效測試和評價對教學具有積極的反撥效應。有效的口語測試對教學具有正面的反撥作用, 如有助于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增強學生在課后相互交流的愿望等。高職學生基礎薄弱,在口語學習中一直比較被動,缺乏學習的動力和有效的方法,而口語教學中沒有規范、有效的評價體系,不能充分利用評價的積極反撥效應,激勵學生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第三,班級人數過多,難以開展有效的口語教學和評價??谡Z課程的教學單位不宜過大,但高職的教學班級人數普遍在40~50人,對于教學來說,特別是口語教學是不利的,很難開展有效的口語教學活動和測試,教學效果自然不會理想。
對于上述在高職英語口語教學和評價中存在的不足,引進適合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特點以及高職學生學習特點的英語口語評價體系,有助于建立規范的英語口語測試流程,減少日程教學中口語評估的隨意性,發揮測試和評價的積極反撥效應,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目前,英語口語教學和測試中多采用一對一的面試法來評價學生的英語口語運用能力,由于其在真實性、對話的對等性方面存在嚴重的不足,因而其評價結果的有效性受到質疑。近年來,以小組或組群的形式進行的英語口語測試逐漸成為主流,高職英語口語評價體系的構建以群測形式為主,符合高職英語口語評價的實際要求,能客觀地評價高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一對一面試法的缺陷
口語教學和評價中多采用一對一的面試法來測量學習者的口語能力。一對一的面試法的主要特征是整個測試過程只有應試者和考官的參與,典型的代表是美國教師教學學會的OPI測試,具體的過程如下:其一,閑聊(Warm up),消除考生的緊張情緒,讓考生熟悉周圍的環境;其二,給考生的口語能力的下限定位(Level check),所謂下限是指說話者所能維持的最高表現水平;其三,給考生的口語能力的上限定位(Probes),所謂上限是指說話者到了那一步就再也無法維持下去的一個水平;其四,角色扮演(Role play),用以確定考生的等級;其五,結束(Wind-down),逐漸將談話恢復到考生能應付的水平,讓考生有一種成就感,同時讓考官對考生的等級做最后的核對。
在OPI問世以來的30年之間,一對一的面試模式一直占主導地位,期間不少的學者對這種模式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話的不對稱性。在問題的提出、談話軌跡方向的把握、談話的內容選擇和話語的輪換等方面,考官和考生所擁有的權利是不對等的。Lier(1989)指出,“在某種意義說,不對稱的交談中所出現的錯誤傳達和語用失誤,很明顯是控制方的責任”,而OPI模式的控制方是考官,因此這種模式本質上不屬于真實生活中的交談,只能準確地測試出面試的能力或特定語境下的行為,無法測試口語能力或交際技巧。McNamara & Roever(2006)也指出在這種面對面的互動中,考官的優勢地位影響和決定著受面試者的行為表現。
第二,非偶然。OPI的一對一面試模式中的語境不真實,特別在角色扮演中出現的語境是非偶然性的,這是由于對話雙方不均衡的話語控制權阻止了交談中不可預見的情況出現,不可預見性是真實對話的重要特征。Jones & Gerard(1967)通過研究不同類型社交互動的偶然性,認為傳統的教學、面試、演講、儀式和典禮中的問候都不具備交流的偶然性,只有反應型或雙邊型的互動中存在不可預測的偶然性,例如閑聊、談判和激烈的討論。
第三,消極的反撥效應。Heaton(1988)認為,“一般來說,口語測試能對教學產生積極的反撥效應,而且這種效應發生在測試之前”。Yoffee(1997)持同樣的觀點,認為“口語測試的反撥效應是積極的,因為教師會更多地關注口語,鼓勵學生在課堂的多進行口語練習”。而在一對一模式中,話語權不均衡性使得老師總是對話的發起者,學生只是被動地反應,造成了老師主導課堂教學,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不到提高。
三、群測模式的理論依據和優勢
(一)口語群測模式
隨著交際能力理論的產生,語言學家對交流互動的研究進一步證實了一對一模式的缺陷,取而代之的是強調交際能力和語言社會屬性的群測模式,即多名考官和多名學生組成測試的群體,典型的是2對2(兩名考官和兩名考生)。密歇根大學的英語水平證書測試ECPE (Examination for Certificate of Proficiency in English)自2009年開始實施的新口語測試就是采用群測模式來進行,具體步驟如下:其一,介紹和閑聊(Introduction & Small Talk):考官1向考生解釋考試分5個階段;考官1的自我介紹和介紹考官2;開始日常生活話題的閑聊;考官1問一些“yes/no”或“either/or”之類的簡單問題;使考生感到舒適。其二,總結和建議(Summarizing & Recommending):每個考生得到一張4選2的題目,考生間相互向對方總結自己獲得的信息,并提出各自的2個選擇,最后各自再從2個選擇中確定一個。其三,達成共識(Consensus Reaching):考生通過比較分析,對選項的優劣提出各自的觀點,最后達成一致的意見。其四,呈現和說服(Presenting & Convincing):考官1離場,考生準備,然后將考官2正式介紹給考生,考生向考官2呈現剛才討論達成一致的結果,并說明理由。其五,正當辯論Justifying & Defending:考生和考官2之間就觀點進行辯論。
與一對一模式不同的是,該模式主張交流互動的連貫性、一致性,整個對話應該由對話雙方共同構建(co-constructed),對話雙方共同影響著交流的語境。同時研究結果表明:考官的語音語調、談話的方式、個性、提問與回答的技巧等影響著考生的表現,同時也影響著考官對考生的評價和最終的測試結果。關于這一點,McNamara(1996)主張“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熟練程度、與考生個性的相似度都有可能明顯地影響考生的表現”。因此,群測模式增加一名考官可以減少上述因素的影響,換句話說,群測模式是“多人的互動,而不僅僅是考官和考生的互動”。
(二)群測模式的理論依據
群測模式的理論基礎是交際能力和交際策略能力理論。交際能力理論是社會語言學的重要理論之一。最早由Hymes提出了“交際能力”的概念,應用語言學家Munby和Widdowson和功能語言學派的Halliday從各自角度對語言能力做了深入研究,他們對語言能力概念的認識逐漸從抽象的“語言能力”發展到動態的、考慮具體語境的“交際能力”。20世紀80年代初,Canale & Swain提出了“交際語言能力模式”,這個模式由三部分組成: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和交際策略能力。該模式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應用語言學界影響很大,成為交際語言測試的理論基礎,不足之處是沒有明確指出這三種能力之間的關系。Bachman在綜合了他人對語言能力的研究基礎之上,提出了新的交際語言能力模式,更加全面、深入地對交際語言能力進行了解釋。他的“交際語言能力模式”由三部分組成:語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和心理生理機制(psychophysiologicalmechanisms)。在這個模式中,語言能力是核心靈魂,策略能力是手段和橋梁,用于連接語言能力和外部世界,心理生理機制則是語言能力能夠順利執行的物質基礎。
從群測模式設計的具體步驟來分析,呈現的各種交流形式都體現交際策略能力的運用??忌墓餐涣?,保證了任何一種交流實現的可能,使考生能在考試中更充分地表現出各種不同的交流技能,如輪流發表意見,以適當的方法參與討論,插入話語,引出話題,相互協作等。由于配對的雙方可以自由選擇,有助于考生正常發揮其口語能力,而且使交流更接近于真實的情況。這種交流的內容預先是未知的,交流過程中很難預測對方會講些什么,這就要求考生即興發揮,而不是背誦事先想好的句子,因此更有利于測試考生實際的口語能力。另外,考生在相互交流中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適當地向對方提問,要求對方復述或解釋,由于這些都是交際策略的一部分,因此不影響評分結果。
(三)群測模式的優勢
相比以一對一的面試法,群測模式具備以下這些優勢:其一,考官和考生的心理舒適。這種模式減少了考官的壓力,對于考生來說,由于考生之間的熟悉能分擔考試的焦慮情緒,“即使考生彼此不認識,由此導致的信息隔閡(information gap)和真實生活中的情形是一樣的”。所以一些研究(Egyud & Glover, 2001)證實了學生們喜歡分組和配對形式的測試。其二,測試結果的信度提高。Foot(1999)指出,“單個評分員的偏見如果得到折中或妥協,評分員的信度就會提高”。Calderbank & Awwad (1988)曾經說過:“OPI的信度,無論是一對一的模式,還是群測或配對的模式,都可以通過對評分人員嚴格的培訓和開發基于交際標準的測試設備來達到?!比簻y模式在這一點上的優勢是兩個評分員的出現,各自評價的結果通過綜合、合并、平均處理可獲得一個信度較高的。其三,使對話形式呈現多樣化。在群測模式中有三種對話形式:考生—考生;考生—考官;考生們—考官,涵蓋了日常生活中多數對話形式,讓考生有更多的展現機會。Foot(1999)和Egyud & Glover(2001)指出,在一對一的模式中由于考生的地位趨于弱勢,考官控制了整個測試的進程,使考生表現的機會減少。Brooks(2009)在她的研究中得到這樣的結論:相比于考官和考生之間的互動,群測模式中的考生和其他的考生互動更能體現語言學上所要求的行為,語言輸出更為復雜。其四,有利于優質話語的產出。一對一模式更像是審問,考官和考生這種不平等的關系使考生的語言輸出受限,不自然。Egyud & Glover(2001)指出:“一對一模式,對話開始的權利由考官獨享,不像配對模式,是由考官之間的對話模式開始”。其五,測試的反撥效應更積極。由于群測模式提倡配對和小組活動,更能反映現實中的生生互動,因此相比于一對一模式,群測模式對課堂教學的反撥效應是正面的。
四、口語群測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在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采用群測模式,可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交際策略能力,使學生在英語口語測試中的發揮更接近其本身所具有的水平,消除緊張因素,增強語言交流的真實性。在實施過程中,由于群測模式需要兩名以上的考官,因此在實際的教學和評價過程中,就需要語言教師的合作,通常采用英語教學團隊的形式來開展測試工作,在實施過程中,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應注意以下問題:其一,分組盡量考慮學生水平的相對一致,如果同組的學生水平相差太大,占優勢的一方在交流中表現其交際能力的機會就會很多,影響測試過程的順暢交流,同時由于這種強烈的差異,容易使老師的評分產生誤差,使最終的評價失去客觀性和公正性,因此在群測前要充分了解同組學生的基礎狀況,在學生自由分組的前提下,進行適量的調整,盡量使得同組的學生水平相當。其二,在測試時,注意生生之間的交流。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對老師的引導過于依賴,往往在群測模式中,生生之間的交流較少,在語言能力不是太好的情況下,應引導學生利用良好的交流策略能力來調節,保持交流的暢通。其三,在測試前對測試的設計應考慮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現狀,設計一些固定的形式提問和解釋,有助于保證測試過程學生的談話量。盡量保持評分的客觀性, 在測試前考官要進行培訓,對評分的標準應作詳細的規定。
以群測模式為主的英語口語評價克服了傳統一對一面試法在真實性、話語權的對等性,以及測試反撥效應方面的不足,在測試中體現了交際策略能力的運用,客觀地反映了學生在真實語境中語言能力。同時,群測模式也存在許多待解的問題,例如如何保證測試的效度、信度,如何克服測試考官的主觀偏向等。然而,群測模式對英語口語能力測試的正面作用遠遠大于其負面作用,從考試對教學的反撥作用來看,這種形式的口試將有助于促進相互交流,最終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van Lier,L. Reeling,writhing,drawling,stretching and fainting in coils:Oral proficiency interviews as conversation[J].TESOL Quarterly,1989(3)
[2]McNamara,T.& Roever,C. Language testing:The social dimension[M].USA:Blackwell Publishing,2006:239
[3]Jones,E.E. & Gerard,H.B. Foundations of social psychology[M].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67:507
[4]Heaton,J.B.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M].New York:Longman Inc.1988:89
[5]Yoffee,L.An overview of ACTFL proficiency interviews:A test of speaking ability.JALT Testing & Evaluation SIG September Newsletter[EB/OL].省略/test/
yof_1.htm.2011-02-13
[6]McNamara,T.Measuring second language performance[M].Harlow:Longman Inc.1996:86
[7]Taylor,L. & Wigglesworth,G.Are two heads better than one?Pair work in L2 assessment contexts[J].Language Testing,2009(3)
[8]Canale M,Swain M.Theoretical basi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 [J].Applied Linguistics,1980(1)
[9]Bachman L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10]Heaton,J.B.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M].New York:Longman Inc.1988
[11]Egyud,G.&Glover,P.Oral testing in pairs:A secondary school perspective[J].ELT Journal,2001(1)
[12]Foot,M.Relaxing in pairs[J].ELT
Journal,1999(1)
[13]Calderbank,M. & Awwad,J.Testing oral communication:Why and how[J].System,1988(1)
[14]Brooks,L.Interacting in pairs in a
test of oral proficiency:Co-constructing a better performance[J].Language Testing.2009(3)
【基金項目】2010-2012年度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2010JGA165)
關鍵詞:口語測試 大學英語 研究綜述
口語測試是交際能力測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中筆者通過中國知網的檢索,發現2000-2012年間與“口語測試”相關的學術論文共計1732篇,其中發表在外語類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共計42篇。具體檢索結果如表1和表2。本文只綜述了發表在外語類核心期刊上的42篇文章,從口語測試評分信度、口語測試任務的效度以及非面試型口語考試這三方面進行分析論述。(見表1和表2)
一、口語測試評分信度研究
目前我國現行口語測試的評分方法主要有三種:能力分項評分法、題型分項評分法和整體評分法。國內學者對評分方法的研究主要涉及:對現行口試評分方法的對比和完善,對新的口試評分方法的探索,主要涉及模糊評分方法和機器閱卷。
呂長的研究表明這三種評分方法從實質來看基本一致。分項評分法適合經過嚴格培訓的授權考官,而整體綜合評分法適合僅僅接受過初步培訓的未授權考官,因此應用性更廣泛。熊敦禮通過實驗對比了兩種評分方法與四級成績的相關性,發現綜合評分法所得的分數與四級考試分數的相關性最大。
易千紅首先引入了評分模板的概念,以統計理論為基礎,最終將學生口語水平的排序換算為分數。張文忠和金檀等分別從理論和實證的角度對模糊評分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證明模糊評估比現行評分方法更客觀準確。
李萌濤等對機器閱卷系統進行了探索,通過實驗得出機器閱卷和人工閱卷的相關系數為0.713,說明機器閱卷有較高的評分信度。機器閱卷只要將錄音材料輸入閱卷系統,計算機程序就會自動閱卷,平均每1.5分鐘可以處理一份錄音數據, 具有的經濟性、方便性、快捷性等特征。
二、口語測試任務的效度研究
根據口試任務對口語能力的不同測試重點,口試任務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主要測試語音語調,如復述;第二類主要測試連貫表達能力,如觀點陳述;第三類主要測試言語交際能力,如小組討論等。呂長通過實證研究表明從結構效度來看,這三類口試任務的內部相關系數在0.886以上,呈高度相關。郭麗等的問卷調查顯示:簡短發言難度最大,考試時最緊張;角色扮演最受歡迎。金艷研究表明就某一話題發表意見和看法是考生最喜歡的題型。綜上所述,交際類口試題型是由于其交際性強、記憶負擔較輕、信息加工要求較低等特點而深受廣大考生歡迎。
三、非面試型口語考試
熊敦禮對錄音口試進行了考生設計、考試程序、考官培訓等方面的實踐探索,證明了大規模錄音口試的可行性。蔡基剛設計實驗對比了計算機口語考試和面試型口語考試,得出考生在兩種考試中成績相關系數為0.7058。金艷等對75名學生進行面試考和機考的對比測試,實驗結果證明兩種考試所得的成績相關系數為0.700,與蔡基剛的實驗結果基本一致。熊敦禮認為機考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和計算機本身的優勢,在考試中增加視頻及音頻材料,使題型更加多樣化,因此比面試考試具有更高的內容效度;金艷等則從實證的角度,通過分析考生在考試中所運用的語言功能來對比兩種考試的內容效度,研究還涉及了對考生語言特征和詞匯密度方面的分析。經對比發現兩種考試所反映的考生的語言質量基本相同。
本文綜述了2000-2012年間發表在外語類核心期刊上有關口語測試的論文。對于現行的評分方法而言,整體綜合評分方法最受歡迎,應用最廣泛;同時,模糊評分方法以及機器閱卷越來越受到語言測試專家和學者的關注。就口語測試任務的效度而言,交際類口試題型是交際性較強,記憶負擔較輕,信息加工要求較低,將成為未來口語測試的主要題型。就測試方式而言,非面試型口語考試相對于面試口語考試而言,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但是交際性和真實性較差,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大學英語四、六級計算機口語測試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研究.外語界,2005(4).
[2]熊敦禮等.大學英語大規模錄音口語測試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4).
[3]李萌濤.大規模大學英語口語測試朗讀題型機器閱卷可行性研究與實踐.外語界,2008(4).
[4]呂長.口語測試評分標準比較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