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上聯貼左邊還是貼右邊

      上聯貼左邊還是貼右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上聯貼左邊還是貼右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上聯貼左邊還是貼右邊范文第1篇

      關鍵詞:對聯;上平下仄原則;語意重心原則;橫批指示原則

      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分為春聯、喜聯、壽聯、挽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等,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中華漢語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對聯源自于唐朝律詩中的對仗句,可以看作是對仗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它跟詩詞中的對仗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之處是它具有律詩對仗的一切特征和要求,不同之處是:詩詞中的對仗,字數少的每句只有三個字,多的也不過是七字,而對聯則可以突破此限,每句字數可以少至三字,多的可以超過七字――對聯一般是一二十字,長的有百字以上的。所以,對聯也可看作是“對稱的句子”。

      對聯藝術在當代中國的發展呈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它越來越成為一部分傳統文化之熱愛者視之為消遣娛樂、展示風采的高雅藝術,另一個方向就是它越來越成為中國人節慶文化的一部分,成為一種大眾的藝術,比如商鋪開業、新婚喜慶、喬遷新居等,往往都要張貼對聯。但是,民間大眾由于對聯知識的缺乏,即便在如何分辨對聯的上下聯,如何張貼對聯等關于對聯的具體運用方面,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而專家的解釋往往也是各執一詞莫衷一是,所以,本文意在對這些問題做出自己的回答,同時也想表達一些自己關于對聯的基本概念及藝術精神的思考。

      一、“上”仄“下”平原則

      如何貼對聯?有人說:“人朝門立,右手為上,左手為下。”可是,門之左右與手之左右固然一清二楚,然而那一副兩張的對聯,哪一個又是上聯哪一個又是下聯呢?比如對聯“風流人物數當代大好春光看今朝(橫批:人杰地靈)”和“日月潭碧波凝翠臺灣骨肉日日思歸盼統一揚子江熱浪含情大陸同胞天天翹首望團圓(橫批:春回華夏)”,這些對聯,根據語意的重心也不好判斷(根據語意的重心判斷上下聯,請見下面關于對聯張貼第二個原則的論述),因為其語意幾乎是對等的,這時候,人們往往借助于語音――即平仄來判斷。

      對聯的傳統要求是“上”仄“下”平,即“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根據這一規律,一般都可以比較準確地判斷出一副對聯的上下聯,即看對聯的最后一個字,如果那字是仄音,就是上聯,如果是平音,那就是下聯。比如,原來商鋪開張的一副老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海”,上聲,也就是三聲,“江”,陰平,也就是一聲。顯然,海字句就是上聯,而江字句就是下聯。再比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壽”字去聲,也就是四聲,仄;“門”字二聲,平,于是壽字句為上聯而門字句為下聯。

      由于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聲音的不同,在使用這一原則的時候,需要記住以下基本知識:在現在漢語拼音中,一、二聲是平音,三、四聲是仄音。

      但是這樣的理解,存在著以下問題:

      第一,這種只根據聲音的理解,如果離開了對于對聯語意以及橫批的理解,就是簡單化的,因為聲音只是構成對聯的一個要素而不是所有要素,甚至是次要的元素而不是重要的元素。

      第二,由于古代漢語的平仄與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平仄”即四聲存在著一種專業化的對應關系,而一般大眾則恰恰缺乏這方面的知識,所以這樣的理解由于對專門的知識有所期待,事實上就是將對聯藝術復雜化了,同時也使對聯這種極具大眾性的文化行為變得脫離了大眾與生活。

      我認為:平仄,是中國古代詩詞文化與楹聯文化自得其樂的一種自賞性的孤芳,也是留給中國文化大眾的一個可怕的陷井。對“音”的強調,應該服從于對“意”的強調。因“詞”害意尚且不可,而況因“音”害意乎?

      二、語意重心原則

      關于對聯的張貼,一般人都認為:“書寫從右向左,成文上仄下平,張貼右上左下。”然而,這其中唯獨缺少了基于語意的判斷。

      語言是有重心的,語言學上所謂的偏義詞,其實正暗示了語言意義重心的存在。在語言的轉折結構、連貫結構、遞進結構、因果結構、選擇結構、假設結構等等結構當中,語意的重心自不待言顯而易見,即使在并列結構的語言中,其意義也是有所側重的,而且往往表現語意義重心后置的規律。當年之所以把“屢戰屢敗”改為“屢敗屢戰”,人們之所以說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而不說成是“下有蘇杭,上有天堂”,甘肅人辦的酒廠之所以要說“南有茅臺,北有皇臺”而不能說成是“北有皇臺,南有茅臺”,都與并列結構中語意的重心位置有關。

      對聯作為“對稱的句子”,其上下聯,一般都是并列結構,然而,看似是并列結構的對聯,其語意也仍然是有重心的,而且其重心仍然是后置的――也就是處于下聯位置的。如下面的一副對聯:

      金雞辭歲千家喜(應該是上聯,因為按理“辭”應該在前,先辭后迎。)

      玉犬迎春萬戶歌(應該是下聯,因為依理“迎”在后,先辭后迎。)

      明白了這個道理,則我們提著上聯和下聯這兩個豎條子,就不能把應該貼在上聯的貼到了下聯,就不能把應該先讀的后讀了。我們就得看自己手上一左一右這兩句話里,語意的心在哪一條上。意義重心所在的那一聯就是下聯。比如在傳說中程咬金給秦叔寶母親的壽聯中,“……不是人”與“……乃神仙”,先抑后揚,“不是人”眼看就是上聯無疑,因為它不是意義的重心而只是后文“乃神仙”的鋪墊。再比如某個老人自書于棺木上的對聯“七尺遺軀葬此中,一點靈魂歸何處”,如果只從聲音上判斷,則只能讀成“一點靈魂歸何處,七尺遺軀葬此中”,然而這樣的上下聯之意味,由于語意的重心落在肯定性的“葬此中”,意味就是滿足而安然的。可是,如果讀成“七尺遺軀葬此中,一點靈魂歸何處”,語意重心就落在了疑問性的“歸何處”,其意味就是不滿足的靈魂不安的。這時候,正確判斷上下聯或者說正確判斷老人心情的原則,就應該是語意重心原則而不應該是仄上平下原則。

      這時候,對語意的重心之所在的判斷,往往要結合對聯的橫批,因為對聯的橫批,往往會從內容上指示語意的重心之所在(對聯橫批對于對聯張貼的指示作用,請見下一節關于第三個原則的論述)。比如對聯“雪里江山美,花間歲月新”,由于其橫批是“紅梅報春”,所以,語意重心應該落在“歲月新”上,即新字句為下聯;再如“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樂樂無窮”,由于其橫批是“普天同慶”,則其語意重心也應該落在“樂無窮”上,即窮字句為下聯。

      三、橫批指示原則

      首先我想澄清一個關于對聯的橫批可有還是可無的問題。因為有人認為:“用于張貼的春聯、壽聯、婚聯、挽聯等通常加一個四個字的橫批,其他種類的對聯一般不加橫批。”而我認為強調哪些對聯可以不貼橫批或者常常不貼橫批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理論意義上的對聯,其完整的結構,少不了上聯、下聯和橫批這樣的三個構件。一如一個理論意義上的比喻少不了本體、喻詞和喻體這樣的三個構件,也一如一個理論意義上的人,少不了要有其血有其肉有其靈魂。盡管事實上有些比喻是沒有喻詞或者本體的,盡管事實上有些人確實是沒有靈魂的,但是,我們卻不能說哪些人就可以沒有靈魂,我們更不能說哪些人就可以“一般不必有靈魂”。我們不能因為有些地方的對聯沒有橫批,就將橫批從對聯的理論構成中排除出去。

      以上兩個原則,主要幫助我們進行對聯上下聯的判斷,而這第三個原則,既可以幫助我們在內容上確定上下聯(見上節),也可以幫助我們在形式上結合橫批而貼明上下聯。

      古時候的對聯張貼,受古人從右往左直書之語言排列法的影響,上聯在門右邊,下聯在門左邊,橫批也是從右往左書寫,所以問題似乎不大。可是時展到如今,由于現代人從左向右書寫之習慣的影響,我們會不時從住家、機關、商場、廟會等處發現,不少人常常把上聯貼在門左邊而貼在門右邊的則是下聯。有人甚至認為“現在應該提倡從左往右寫(貼)”。在這種情況下,對聯的上聯究竟應貼在哪邊呢?

      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新時代里的新問題,而且我們不能一味地要求人們:古時候如何貼,現在就還是要如何貼!

      我認為這時候,就用得上本文關于對聯張貼的第三個原則,即橫批指示原則。

      所謂橫批指示原則,是指我們在張貼對聯的時候,要看橫批的書寫,如果橫批是從右向左書寫,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邊,反之上聯則貼在左邊。這樣,橫批也就不會游離于對聯的整體之外而成為了對聯有機整體的一部分。這樣,橫批也才真正與對聯整體緊密相關,也才堪稱是對聯的“題目”和“中心”,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的作用。關于對聯橫批的此一作用,雪瀟先生將它形象地命名為“對聯的手勢”(參見《中國楹聯報》1999/12/25或《應用寫作》2001/1)。

      有人曾不無遺憾地說:“橫批應該從右往左寫的,但現代人對這一傳統習俗不甚講究,大部分橫批從左寫起了。”如果理解了對聯橫批的這種“手勢“,則這位先生當不再迷茫,因為即使是從左寫起了,那也并不錯,只要我們根據它的指示,把上聯貼在左邊而把下聯貼在右邊就可以了。也就是說,理解并掌握了這一原則,我們在對聯的張貼時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橫批明明是從右向左書寫,上聯卻貼到左邊;橫批明明是從左向右書寫,上聯又貼到右邊。

      對聯橫批的這種“手勢”作用,還可以從人們對古詩詞的書寫之法上參照理解。

      古人的書寫習慣,一般都是自右至左直書,又叫右書,所以,最為規范的書寫,自然就是以下這種:

      不 所 離 別

      作 嗟 亭 路七 送

      一 人 葉 云歲

      行 異 正 初女 兄

      飛 雁 稀 起

      可是,如果寫成了下面的這種排列法,對不對?

      別 離 所 不

      路 亭 嗟 作

      云 葉 人 一

      初 正 異 行

      起 稀 雁 飛

      這樣的寫法顯然和一般的規范不合,但是,有一個辦法,可以將錯就錯,那就是:在其左邊加寫題目及作者名――

      別 離 所 不

      送 七 路 亭 嗟 作

      歲 云 葉 人 一

      兄女 初 正 異 行

      起稀 雁 飛

      這樣的排列,用從左往右的題目、作者、正文的順序,來指示詩章的閱讀順序,題目、作者、正文這樣的指示作用,可以名之為“詩歌的手勢”。

      有時候,詩詞的前面并沒有書寫題目和作者,比如書法家書寫的詩詞,這時候,所謂“詩歌的手勢”是不是就不存在呢?不是,這時候,詩歌的手勢由最前面轉移到了最后面――這時候就要看落款,落款也是一種手勢,它也具有一種表意順序的指示作用。

      至此,我們可以總結出對聯的張貼在現代人生活中可以通用的兩種方法:

      傳統式:橫批文字順序為從右至左,于是上聯在右,下聯在左。

      現代式:橫額文字順序為從左至右,于是上聯在左,下聯在右。(這樣的方法,也許是與古不合的,然而,它卻是與時俱進地具有通變精神的!)

      上聯貼左邊還是貼右邊范文第2篇

      “除夕”“歲除”“新年”的起源及習俗禁忌

      釋義和起源

      “除夕”中的“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議是“日暮”,引申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舊歲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除夕”就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 傳說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人們遭受這種最兇猛的野獸威脅,它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發現,夕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每年最后一天,人們便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夕”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于是每年的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除夕”起源于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中記載說: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擊鼓驅逐邪鬼。這就是“除夕”節令。最早提出“除夕”這個名稱的,則是西晉的《風土記》。除夕是指農歷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是漢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漢族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除夕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夜、歲除,農歷歷法中指每年農歷全年最后一天,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是一年之中人們除舊布新、祈福禳災的日子。“除夕”,在古代還有許多雅稱,如:除攤、除夜、逐除、歲除、大除、大盡等。除夕的日期會因為歷法而有所不同。傳統上漢字文化圈以農歷作為歷法,由于農歷十二月多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稱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三十暝(閩南語);而十二月小月時為廿九日,有些地區又會改稱二九暝。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的除夕在公歷的12月31日。除夕有很多習俗,其中最重要的有祭祖、團圓飯和守歲。 在中國、日本、越南,家中的長輩會發給晚輩壓歲錢,韓國近代也受漢字文化圈其他地區影響而有了發壓歲錢的習俗。而中國南方和越南一些地區會有年宵市場(或稱花市)。

      習俗

      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按照老禮,除夕夜傳統的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是請客,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二、四、六……右手邊依次為三、五、七,直至匯合。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二、四、六、八,右手邊為三、五、七。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二、四、六席,右邊為三、五、七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意;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為在漢語中“魚”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華南則多有雞、燒肉、發菜、蠔豉等,因為“發菜蠔豉”與“發財好市”諧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豐盛湯鍋。除夕夜的餃子非比尋常,一是因為臘月三十夜的23時至新年正月初一的1時,正好交子時,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二是人們期望把過去一年所發生的不如意的煩惱事,像吃餃子那樣一塊吃掉,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三是吃餃子還有祈求來年早生貴子,全家人丁興旺,孩子有出息的意思。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后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壓歲錢和踩歲

      壓歲錢,又稱壓祟錢、守歲錢等。 年夜飯之后,長輩會發壓歲錢給晚輩,因為是用紅色的信封袋(紅包袋裝),故又稱紅包,中國古代也有用紅線將一百個銅錢串成一串外形類似麥穗,表示長命百歲。其中一個說法是歲與“穗”同音,在一些廟宇,會有不少信眾等待上頭香,插上新年廟宇香爐的第一炷香,據說代表吉利與神明一年的護佑。先秦時的人祭祀鬼神,祭品中就有“幣”。隨著這種觀念的因襲以及貨幣技術的發展,就產生了專門辟除邪祟為目的而制作的“厭勝錢”。到了唐、宋時期出現了以錢幣用于春節祝吉的舉動,而最終演變為除夕向晚輩賜錢“壓祟”,并作為一種風俗流行是在明清時期。如今,壓歲錢已變為貨真價實的人民幣、甚至是外幣。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派發,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或衣服兜里。壓歲錢有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只能給雙數,不能給單數。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壓歲錢也是水漲船高,少則幾百,多則上千上萬。民俗專家表示,壓歲錢原本的意義是表達長輩給晚輩的祝福,它的象征意義遠超其實際價值。如果單純比壓歲錢多少,并以此作為收受年禮的手段,是對民俗的背離。

      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卷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后,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并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歲習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守歲和壓歲的風俗仍十分流行。守歲的內容有所豐富,除了保留原有傳統項目外,全家人觀看春節聯歡晚會、互發短信或舉家出游旅行已成為新的時尚。

      祭祖和守歲

      據民俗專家、南京大學民俗藝術研究室主任陳竟介紹,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 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肴,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后,人們才開始享用。

      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中說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饋送年節禮物,稱為“饋歲”;相互宴請,稱為“別歲”;除夕通宵不眠,稱為“守歲”。這是現今看到關于守歲習俗的最早記載。但這時守歲似乎還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歲成為全國的共同年俗。民俗專家:因為是整晚不睡覺,人們要打起精神強坐,所以在北方俗語中稱為“熬年”。為了阻止人們除夕睡覺,民間還形成了一種禁忌,說如果這晚睡覺,第二年身體就不好。守歲是為了強固身體,延年益壽,在古代,守歲還是為父母或老人祈壽的重要方式,因此一般人都堅持守歲。如今守歲習俗還很普遍,不過人們大都不守到天明,而是在零點新年鐘聲之后就休息了。

      貼福字和春聯

      春聯,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平仄合律、對仗工整,用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余亞飛《迎新歲》稱:“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家門口貼上春聯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屬于楹聯的一種。“三陽始布,四序初開”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人為唐人劉丘子,作于開元十一年(720xx年)。百姓春節貼春聯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潮流發源地是南京。 現在江南地區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據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教授藍勇介紹,通常春聯有兩幅直聯一幅橫聯,直聯的每幅最后一字有平、上、去、入等聲韻。正確的貼法是,上聲、去聲及入聲字為上聯,平聲為下聯。傳統貼春聯的方法為,面對大門時,上聯在右,下聯在左,橫額文字順序為從右至左。另一種是常用的貼法,解放后由于橫式書寫格式改為由左向右,春聯也可以上聯在左,下聯在右,橫額順序也是從左至右,適合人們的閱讀習慣。若是將兩種春聯貼法“混合使用”,則不太妥當。

      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 春節貼“福”字,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 “福”字究竟該怎么貼沒有統一的標準:

      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教授藍勇表示,不是所有福字都要倒著貼,倒貼“福”字主要在兩個地方:一個地方是在水缸和垃圾箱上,由于這兩處的東西要從里邊倒出來。為了避諱把家里的福氣倒掉,便巧用“倒”字的諧音字“到”,倒貼福字。用“福至”來抵消“福去”;另一個地方是在屋內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貼“福”字,表示福氣一直來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但隨著時代地域的不同,如何貼“福”字沒有一致的標準,主要看當時當地如何約定俗成。

      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徐藝乙表示,“福”字倒貼的說法毫無根據的,住人屋子的門上一定要正著貼“福”字,只有牲口棚例如牛棚、豬圈的門上“福”才會倒著貼。

      總之各地風俗不一樣蘇州、北京、臺灣:等待鐘聲蘇州、北京、臺灣:等待鐘聲 各地的除夕風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風俗很有特點,如蘇州、北京、臺灣等。蘇州的除夕守歲時,都要等待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鐘聲。當鐘聲穿過沉沉夜色,傳到千家萬戶時,就標志著新春的來臨。無論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時,寒山寺中就會傳出這口巨鐘的洪響,民間稱為"分夜鐘"。這口鐘,已成為蘇州城鄉方圓數十里人民生活的時間信息。寒山寺鐘聲還出現在詩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現在,每年除夕,蘇州寒山寺仍遵循萬古不變的古老習俗,擊鐘以分歲。姑蘇城鄉,到了守歲的最后一刻,會從廣播中傳出宏亮的寒山寺鐘聲,報導一年的開始。千家萬戶,聽到鐘聲,爆竹齊鳴,使古老的寒山寺鐘聲成為了一種時代的象征。

      節日禁忌

      古時除夕有很多禁忌。如忌言鬼、死、殺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惡聲謾語,忌隨地便溺,忌潑污水、燈油于地等。吃餃子時也有忌諱,比如煮破的餃子不能說“破”了、“爛”了、“壞”了,而要說“掙”了,“漲”了。這些忌諱帶有人們求吉納祥的寓意。人們在大年三十到來時,一面歡度佳節,喜慶豐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掃衛生,以驅疫病、除惡鬼。尤其是在年夜飯時,有更多的禁忌。團圓飯1、長輩給晚輩添飯加菜,如果吃飽了不想要,不能說“不要”,而是說“有了”;如果個別茶果吃完了,要說“吃興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說“沒有了”……。這些吉利話是人們的“除夕功課”,大人要教孩子說,否則新年不順。2、年夜飯就餐前,必須要先要準備供品祭祀祖先。請祖靈之前,家庭成員和物品必須齊全,否則就是說人不團圓、財不完整。祖靈請來之后,供桌兩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為不能與祖先爭座位;不得吵鬧,更不準罵人,否則就是對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潑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澆奠與潑水;大祭祖靈時,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門外無主鬼魂聽到后,造成小孩夭折。正式進餐時,非常忌諱別人來打擾的,特別忌諱有人來串門,因為這叫“踩年飯”,會使全家人不得安寧。3、吃完年夜飯后,有除夕守歲的風俗。全家歡聚一堂,圍爐而坐,敘舊話新,暢談美好的祝愿,寄希望于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同時,要遵守一些守歲的禁忌,禁忌大聲喧嘩,以免驚醒惡魔;禁忌照鏡子,以免見“惡魔”;禁忌將燈油潑地,倘若油味沖淡了酒味,“惡魔”便會醒來,導致禍害接踵而至;禁忌打碎器物,意謂著這年會有“破運”,補救方式是用紅紙包起,口中念“歲歲平安”等吉祥話,并放在神案上數天,即可化解災難。4 、除夕是去舊迎新的時候,尤其是懼怕疫病與惡鬼。因此,人們的除夕禁忌,是源于傳統對年的特殊認識。除夕的禁忌極多,也極其重要,集中地體現了人們趨吉避兇、祈求平安、祈盼幸福的心理要求。在與時俱進的年代,人們除夕的禁忌也在不斷地變化著,朝著科學健康和諧的方向前進。

      除夕:節日禁忌

      1、長輩給晚輩添飯加菜,如果吃飽了不想要,不能說“不要”,而是說“有了”;如果個別茶果吃完了,要說“吃興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說“沒有了”……。這些吉利話是人們的“除夕功課”,大人要教孩子說,否則新年不順。

      2、年夜飯就餐前,必須要先要準備供品祭祀祖先。請祖靈之前,家庭成員和物品必須齊全,否則就是說人不團圓、財不完整。祖靈請來之后,供桌兩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為不能與祖先爭座位;不得吵鬧,更不準罵人,否則就是對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潑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澆奠與潑水;大祭祖靈時,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門外無主鬼魂聽到后,造成小孩夭折。正式進餐時,非常忌諱別人來打擾的,特別忌諱有人來串門,因為這叫“踩年飯”,會使全家人不得安寧。

      上聯貼左邊還是貼右邊范文第3篇

      縱觀2010年各地中考題,仿例造句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1)與修辭結合在一起考查,其中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和對偶仿用是重點;(2)仿句的外延在變化,小到“仿詞”,大到“仿語段”;(3)仿句更加具有開放性、綜合性,答案不唯一,知識涉及面廣;(4)形式上的要求更加嚴格,如對聯,就是嚴格意義上的仿寫;同時還要,求講究立意,創造出合理的意境。

      [題型分類解析]

      一、續寫式仿寫

      即給出確定的材料,限定句子的表達范圍,要求寫出符合語境,并與前后文搭配合理的仿句。完成此類仿寫,首先要明確語境,弄清仿寫范圍。分析被仿寫旬的句式特點和構成關系。然后另覓素材,逐一模仿。

      例1 (2010年江蘇南京市中考題)仿寫句子,完成詩集的寄語。(2分)

      讀古詩,如同擁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領略山的風采:有的婀娜雋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聽水的旋律:有的婉轉低回,______________。

      你能欣賞花的姿容:_______,有的燦爛盛開。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仿寫句子的能力。解題時首先要仔細看明所給句式,答題要符合“有的……有的……”句式:其次要注意兩個短語應該是相對的:再次要與前面所給的事物相關聯。總之,所寫句子不僅要“形似”(指修辭方法相同,句式一致),還要做到主題方面的“神似”(語意連貫,突出景物特征)。

      答案示例:有的澎湃激昂

      有的含苞待放

      二、話題式仿寫

      也稱命題式仿寫,即給出一個語言材料作為例句,另外提出新的命題內容(即話題),按例句格式進行仿寫。

      例2(2010年陜西省中考題)十二生肖在傳統文化中都有一定的寓意,并有相對固定的搭配。這反映了中國人對人生的獨特認識。請選擇你亮出的生肖所在的一組搭配,仿照示例作獨到的闡述。(3分)

      要求:①句式與示例基本一致;②字數可適當增減;③選“龍和蛇”的。不得照抄示例。

      備選組:a、鼠和牛 b、虎和兔 c、龍和蛇d、馬和羊 e、猴和雞£狗和豬

      [示例]龍和蛇:龍代袁剛猛,蛇代表柔韌。剛猛和柔韌一定要結合在一起。如果只有剛猛,不柔韌,那就變成了暴戾;而只是柔韌,不剛猛,那就變成了軟弱。

      解析:解答本題首先要仔細審讀題目。注意題目中的話題限制,借助示例認真揣摩考查的重點,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要做好。在仿寫之前先分析例句,明白例句的三層內容,即要寫出兩種生肖動物的寓意:要合理解說兩者的關系;仿寫要符合要求。

      答案示例:

      一[示例一]鼠和牛: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奮,智慧和勤奮一定要緊緊結合在一起。如果只有智慧,不勤奮,那就變成了小聰明;而只是勤奮,不動腦筋,那就變成了愚蠢。

      [示例二]虎和兔:虎代表勇猛,兔代表謹慎。勇猛和謹慎一定要緊緊結合在一起。如果只有勇猛,不謹慎,那就變成了魯莽;而只是謹慎,不勇猛,那就變成了膽怯。

      [示例三]龍和蛇:龍代表剛烈,蛇代表柔婉。剛烈和柔婉一定要緊緊結合在一起如果只有剛烈,不柔婉,那就變成了粗暴:而只是柔婉,不剛烈,那就變成了了逆來順受。

      [示例四]馬和羊:馬代表勇往直前,羊代表和順。勇往直前和和順一定要緊緊結合在一起。如果只有勇往直前,不和順,那就變成了莽撞;而只是和順,不勇往直前,那就變成了隨遇而安。

      [示例五]猴和雞;猴代表靈活,雞代表恒定。靈活和恒定一定要緊緊結合在一起。如果只有靈活,不恒定,那就變成了浮躁;而只是恒定,不靈話,那就變成了呆板。

      [示例六]狗和豬:狗代表忠誠,豬代表隨和。忠誠和隨和一定要緊緊結合在一起。如果只有忠誠,不隨和,那就會排斥他人;而只是隨和,沒有忠誠,那就失去了原則。

      三、自由式仿寫

      即給出一個語言材料作為例句。仿寫內容不確定,可自由發揮,仿照例句句式進行仿寫。

      例3 (2010年全國課標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另寫三句話,要求內容貼切,句式與示例相同。(6分)

      種子如果害怕埋沒,那它永遠不能發芽;雛鷹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遠不能高飛:鉆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遠不能生輝。

      解析:例句是“……如果……那它永遠不能……”的句式,這道題內容開放性大,要善于聯想,自己選定陳述的對象。從例句看,無論選擇什么事物,表述的內容必須符合事物的特點,還要包含一定的生活哲理。仿寫追求“形似”,但這只是其表,追求“神似”才是其根本。

      誤區警示:仿寫時沒有注意在句式上、語氣上、修辭上、風格上與例句保持一致,顧此失彼,考慮不全面。

      答案示例:(1)鮮花,如果害怕凋謝,那它永遠不能開放;(2)礦石,如果害怕焚燒(熔爐),那它永遠不能成鋼(煉成金子);(3)蠟燭,如果害怕熄滅(燃燒),那它永遠不能發光;(4)航船,如果害怕風浪,那它永遠不能到達彼岸。

      四、對聯仿寫

      例4(2010年貴州畢節中考題)每逢春節,元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春節增加喜慶氣氛,請寫出你記憶最深刻的一副。(2分)

      上聯:______________

      下聯:______________

      解析:擬寫對聯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仗,即上下聯相對應的詞的詞性應相同或相似。二是押韻,即上聯最后一個字是仄聲字,下聯最后一個字是平聲字。三是要從內容上去思考,要符合主題或場景的需要。

      答案示例:歲首春到戶 牛年福滿門 牛耕芳草地 鵲報吉祥年

      五、哲理物語

      本類試題考查語言的概括能力,要求從細節之處著眼于整個世界,從萬物中領悟真正的智慧。將人生哲理以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呈現出來,物語點評要形象、生動且富有哲理性。哲理題題型設計靈活,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蘊涵著豐富的教育意義,能夠體現語文“立人”的特點。因而它深受命題者青睞。成為中考語言運用題的“新寵”。是中考中富有特色的仿寫題。

      例5 (2010年云南省玉溪市中考題)漢字是表意文字,字形中含有文字意義和深厚的文化意蘊。仿照例子,從下列3個字中任選1個。解說該漢字形體特點和表示的意義。(2分)

      牧 炙 采

      例 災( ):外面象房屋,里面象火。表示火燒房子之意。

      解析:解答本題,易犯字義理解不準確、修辭不當的毛病。要求考生要有基本的漢字結構知識:表意的漢字,與其形體結構有不可分割的關系。修辭的運用要靈活恰當,要求拓展思維,力求語言的精準、生動。

      答案示例:牧:左邊象牛。右邊一只手舉著

      一枝條,象手拿棍子放牛。或表示放牧牛羊等牲畜。炙:上面是肉,下面是火,表示用火燒烤肉的意思。采:上面象手,下面象樹木或樹上結果。表示用手在樹上采摘果實和葉子。

      六、特色仿寫

      與名著閱讀、圖文轉換、壓縮語段、修辭、得體連貫、擴展等結合在一起考查,以靈活多樣的方式考查仿寫。

      例6 初中畢業晚會上,語文老師為同學們寫了一句贈言。請你仿照它的特點,以物理老師的身份仿寫一句贈言。(3分)

      示例語文老師:人生只有逗號,破折號,省略號,沒有句號。

      仿寫物理老師:

      (2010年湖北荊門中考題)

      解析:題寫贈言考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是語言的生活化與應用性相結合的綜合考查形式,此題實為傳統“仿寫題”的創新。贈言有很多種,而本題是題寫臨別贈言,應注意贈言對象,措辭得體,幽默含蓄,富有文采。本題贈言對象為物理老師,就要考慮學科特點,然后擬寫。

      答案示例:①人生只有壓力,阻力,合力,沒有浮力。②人生只有壓力,阻力,向心力,沒有離心力。

      [方法突破]

      仿寫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形式上,要注意“一致性”,也就是要根據題目要求的形式進行仿寫。二是在內容上,要注意“創造性”,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合理地發揮聯想和想象,做到既準確又新穎,形成知識的亮點,完善自己的表達。要像文言文的翻譯一樣,不僅要“信”“達”,也要“雅”,富有文采。

      具體來說:1、結構一致,要注意“一致性”。仿寫句子首先要做到句子結構形式的高度一致。或常式或變式,或陳述或疑問,或祈使或感嘆:還要弄清楚句子內部的語意關系,或轉折或遞進,或因果或假設,或總分或并列等,都必須合規格。結構一致不僅包括句式、語氣的一致,還包括句子之間關系的一致。

      2 話題一致,要保持話題從一而終,包括陳述對象一致和中心主旨一致。仿寫時必須以給定的陳述對象為主語,否則便會不合要求。話題還指文段所給定的中心主旨,仿寫時應在弄懂文意的基礎上把握主旨,循旨聯想,遵旨選材,按旨索句。

      3 修辭一致,要文辭優美。

      修辭包括兩方面,一是表達要求語言簡明、內容連貫,措辭得體甚至優美,二是運用恰當的修辭格。前者是仿寫在表達效果上的要求,后者則是考查運用修辭格的能力。一般而言,仿寫題常考查比喻、排比、對偶、擬人等修辭格。

      4 色調一致,情感色彩要統一。色調,即色彩和格調。仿寫的句子同例句要色彩和諧,不論語境色彩還是感彩:除此之外,仿寫的句子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的神韻趣味,要有哲理性和啟發性。仿句的格調應與例句保持一致。

      總之,要審清題目要求,明確思維方向。內容上,仿句要集中反映文段的整體內容:句式上,要與例句相同;結構上,要與例句一致;寫法上,要善于聯想、想象。總之,應做到“形似而意諧”,形神兼備。

      [即學即練]

      1 請仿照畫橫線的句子,在下面橫線處各補上一句話。要求:語意連貫,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

      我喜歡出發,喜歡思索品味一種繽紛的人生。、于是我想從大山那里學習深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請仿照畫橫線的句子,在下面橫線處另寫三句話。要求:語意連貫,句式一致,構成完整的排比句。

      是舟,就讓它經歷江海;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仿照下面的例句,另寫兩個句子,要求所寫句子與示例句式相同,形成排比,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例句:生命是無價的財富,它的長短在于你如何對待。

      答:

      4 請仿照畫線句子,再寫兩個句子。要求貼近詩意,句式與畫線句的句式相似。

      啊,詩從何處尋?

      在細雨下,點碎落花聲

      在微風里,飄來流水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仿照下列示例的句式與修辭,另選一物,寫一組句子,要球與例句主旨相同。

      例句:

      云在告別,去向天涯

      舍棄了蒼穹的自在與舒展

      才有裝飾天際的絢爛和神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請根據所提供的上聯,對出下聯。

      (1)上海世博會的召開,中國的發展令世人驚嘆。有人撰寫上聯:黃帝子孫黃金時代創造世界博覽

      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校園圖書館大樓有一副對聯,上聯是:萬卷詩書培桃李

      下聯:______________

      7 (2010年云南省玉溪市中考題)玉溪,一個因水而名,因溪而秀的地方。她山川秀美、文化悠遠、民風淳樸,世居的民族獨放異彩……為了向遠道而來的朋友介紹玉溪,擬掛出一幅對聯,請你補出下聯。

      上聯:憶聶耳,一曲國歌揚九州,游孤山,白帆點點映藍天。

      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010年浙江金華中考題)金華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人文底蘊深厚,婺文化源遠流長。夏令營的“國學講堂”請你仿照下面的示例,向大家介紹金華的一位歷史文化名人(備選人物:駱賓王、呂祖謙、宋濂、李漁)。(2分)

      示例:貫休――唐末著名詩僧,多才多藝,詩、書、畫兼長。

      9 (2010年襄樊中考題)根據語境仿寫句子。(2分)

      欣賞是一種領略,欣賞也是一種收獲。欣賞日出,自然會在日出的噴薄中感受向上的力量;欣賞大海,自然會在大海的浩瀚中領悟博大的胸懷;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010年常州中考題)用力扔出紙飛機之前,很多人習慣把紙飛機放到嘴邊哈一口氣。對此,有不同的解釋,請用文學的語言續寫一種。

      物理學:哈口氣,能使飛機頭部變重,可以保持穩定性和減小阻力,使飛機飛得更高遠。

      心理學:哈氣是在給飛機力量。

      文學: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1 從大海那里學習勇敢從大漠那里學習沉著從森林那里學習機敏

      2 是泉,就讓它滋潤幽谷是鷹,就讓它翱翔天空 是花蕾,就讓它綻放枝頭

      3 健康是人生的本錢,它的好壞在于你如何把握。事業是生活的點綴,它的大小在于你如何奮斗。

      4 在湖水中,倒映群山畫在斜陽下,惹得晚霞笑(或在長亭旁,灑下離人淚在折柳處,涌起故園情)

      5 ①雨在告別,去向江河/舍棄了方塘的平靜與慪意/才有奔騰千里的豪情和自由

      ②路在告別,去向四方/舍棄了都市的寬闊與平坦/才有穿行阡陌的昂揚和執著

      ③船在告別,去向海角/舍棄了港灣的安寧與清閑/才有搏擊風浪的雄姿和喜悅

      6 ①神州兒女神圣使命振興中華榮耀②數代園丁育才人

      7 登帽天,一片化石現滄桑,蕩撫仙,青魚陣陣戲船槳。或:登秀山,一香古柏傳禮儀,逛花街,卜少個個顯淳風。或:進哀牢,一條古道連古今,游象山,溫泉眼眼溢歡聲。

      8 駱賓王――初唐著名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呂祖謙――南宋理學家,“東南三賢”之一,被推為金華學派之祖。宋濂――“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為明代“開國文臣之首”。李漁――清代戲曲理論家、戲劇作家。《閑情偶寄》是其戲劇理論的代表作。

      9 示例一:欣賞高山,自然會在高山的巍峨中感悟理想的崇高。示例二:欣賞大樹,自然會在大樹的偉岸中獲得自立的尊嚴,

      10 我以為是要先給飛機一個吻,這樣飛機才會飛到親人和好朋友的手里。

      相關期刊更多

      珠江水運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廣州航海學院學報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廣東省教育廳

      雷達與對抗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动漫|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 |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动态图| 亚洲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久久亚洲国产中v天仙www|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久久被窝电影亚洲爽爽爽 | 亚洲A∨无码无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动态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黑人| 亚洲AV无码久久| 亚洲黄网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青青青 |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视频免费| 2020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网址天堂|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丝|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在线播放亚洲精品| 亚洲色成人中文字幕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亚| 亚洲国产日产无码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