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兵過年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高血壓;護理干預;老年患者
【中圖分類號】R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285―02
目前,我國老年高血壓患者數量較多,但患者多缺乏一定的疾病防控知識,疾病對其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由于患者病程較長、就診意識相對薄弱且遵醫率較低,不能持續嚴格常規用藥,提高高血壓急癥或高血壓危象的發生。患者血壓波動明顯,靶器官損害明顯。本文采用護理干預方法旨在控制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降低并發癥,提高疾病防控意識,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擇150例在我院住院治療的老年高血壓患者,研究組患者80例,平均年齡(68.7±4.4)歲,平均血壓(155.8±10.4)mmHg。合并糖尿病患者11例、冠心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7例、腦梗塞后遺癥患者1例、慢性肝炎肝硬化2例、尿毒癥5例、股骨頸骨折后臥床2例。對照組患者70例,均年齡(65.2±3.7)歲,平均血壓(158.8±9.8)mmHg。合并糖尿病患者9例、冠心病4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4例、腦梗塞后遺癥患者2例、慢性肝炎肝硬化1例、尿毒癥6例、股骨頸骨折后臥床1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研究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比較患者血壓、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抑郁自評量表(SDS)、生活質量評分量表(QOL)評分及依從性進行評定。
1.3 干預總有效標準[2]
顯效:伴有其他疾病,血壓小130/80mmHg,普通患者血壓低于140/90mmH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抑郁自評量表以及生活質量評分量表評分明顯增高;有效:伴有其他疾病,血壓小于130/80mmHg,普通患者血壓低于140/90mmH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抑郁自評量表以及生活質量評分量表評分增高;無效:伴有其他疾病,血壓高于130/80mmHg,普通患者血壓高于140/90mmHg,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抑郁自評量表以及生活質量評分量表評分無變化或降低,病情加重或發生猝死。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 SPSS 17.0(產品與服務的統計學解決方案)軟件來進行數據的統計及處理,以 ±s來表示數據,以t檢驗應用于計量資料,以X2檢驗應用于計數資料,采用q檢驗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
2 結果
2.1如表-1研究組平均血壓、規律服藥、參加保健鍛煉以及定期復診人數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如表-2,根據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抑郁自評量表(SDS)、生活質量評分量表(QOL)評分比較,研究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質量均高于對照組,抑郁情緒少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高血壓主要臨床表現以體循環動脈壓過度增高為主,老年患者動脈彈性較差,自我調節能力弱,若不進行積極有效的控制,極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存質量。高血壓的發病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不但與患者所處的環境有關,還與其生活、飲食習慣有關。通過護理干預,可以使患者了解高血壓的發病因素、治療原則,堅持遵醫服藥的重要性及改善平時生活飲食習慣,加強鍛煉的好處,從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本研究中,80例接受護理干預患者的依從性和自我保健意識明顯增強,血壓控制效果也超出對照組。主要項目為[1]:①健康教育,建立家庭和病史檔案,對于患者詳細記錄患者患病起始時間、病程、其他疾病史、常用藥物名稱以及劑量、藥物及食物過敏史等;對于健康人群記錄家族遺傳病史[2]。②藥物干預,治療高血壓的關鍵是長期合理地用藥,但有些患者因經費問題而擅自停藥或減量,從而導致病情復發。因此,應對患者擅自停藥或減量的不良后果進行宣傳,強調遵醫服藥的重要性,同時針對患者的經濟狀況,盡量選擇不良反應低、價格便宜的有效藥物,講解藥物的作用及規律,用藥勿擅自減量或停藥的重要性。對特定疾病高危人群重點講授疾病控制和預防的注意事項。③飲食及運動護理[3],進行飲食營養宣傳,要指導患者堅持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多食用新鮮蔬菜及水果,戒煙、限酒。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及年齡進行適當的運動進行自我調節。根據不同患者基礎病,介紹各種慢性疾病的相關防治知識、預防意外事件發生;④經驗交流,定期舉行經驗和感想交流會,幫助病患、家屬以及高危人群之間進行疾病治療、生活經驗交流,提高患者精神生活。⑤提高患者及家屬規范治療疾病信心和意識[4],教授相關自我保護、自我護理的知識。除了藥物治療和健康教育,心理輔導也是重要環節。長期疾病以及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可能使患者失去戰勝疾病和未來生活的信心從而影響患者對治療和醫護工作者的信心,造成遵醫率下降。必須改善患者心理適應能力,積極與患者交流,提倡患者之間交流和開展各項行動,同時患者家屬心理干預也極為重要,進行家庭教育,呼吁家庭成員和社會成員間的互相關心[3]。
總之,結合本文研究表明,護理干預方法能夠明顯提高慢性病患者遵醫率,控制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降低并發癥,改善患者生活治療。
參考文獻:
[1] Stuart M,Weinrich M.Home-and community-based long-term care:lessons from Denmark[J].Gerontologist,2001, 41(4):474-480.
[2] 傅華,葉葶葶.臨床預防醫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329-330.
[3] Fitzpatrick JJ.Building community: developing skills for interprofessional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and relationship-centered care[J].Interdisciplinary Health Education Panel of the NationalLeague for Nursing,1998,19(2):86-90
【關鍵詞】 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臨床規范治療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即為冠心病,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即為肺心病, 這兩類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常容易發病, 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對這兩類疾病來說, 單一疾病的診斷就目前而言并非難事, 但是如果兩類疾病合并發生, 將對臨床診斷帶來困難, 此類疾病簡稱肺心病合并[專業提供寫作論文和論文寫作服務,歡迎您的光臨dylw.net]冠心病。目前我國尚未出現有相關診斷標準方面的確切研究結果, 國外的研究也尚未得出結論。一般若患者同時患上冠心病和肺心病, 那么這兩類疾病的癥狀在一定程度上會出現相互影響、掩蓋等現象, 這些都會導致患者出現誤診或是漏診等情況[2]。本次實驗選取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來武漢新江南醫院接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治療的88例患者,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來本院接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治療的88例患者, 參與本次實驗的患者在入院治療時均接受相關檢查, 其都符合我國對肺心病和冠心病的相關診斷標準。這些患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出:持續性房顫、較長時間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胸部壓迫感、心絞痛、心肌梗死等情況。這些患者中有60例男性, 28例女性, 年齡分布在52~85歲之間, 平均年齡為(67.1±3.4)歲。患病時長為4~16年, 平均時長為(11.2±2.9)年。在這些患者中有45例患者有長期吸煙的習慣。
1. 2 方法 對這些患者首先進行常規治療, 之后根據每一位患者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有感染時使用抗生素治療, 通常可以采用左氧氟沙星聯合頭孢他啶進行治療, 對于感染嚴重的患者則使用頭孢哌酮他唑巴坦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合理使用血管擴張劑, 對患者的心臟負荷起到減輕的作用, 同時可以有效的對患者的左、右心室起到改善功能的作用, 對心輸出量的提高也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可以使用強心劑、利尿劑對心力衰竭等情況進行改善治療。使用適當的氨茶堿和琥珀酸氫化可的松等進行靜脈滴注, 以達到對患者的支氣管起到擴張的作用。本次實驗的患者進行為期15 d的治療, 同時記錄對應時期患者的心肺功能、血常規、超聲心動圖、心電圖、X線檢查及血糖、肝腎功能等基本情況。
1. 3 療效評定標準 本次實驗的療效評價標準具體見表1。
1. 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13.0版, 組間計量數據采用( x-±s)表示, 計量資料行t檢驗, 計數資料行χ2檢驗, 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88例患者進行臨床治療后, 有30例患者得到治愈, 有29例患者治療后為顯效, 有22例為有效, 5例治療無效, 其余有2例患者出現死亡情況, 總的治療有效率為92.4%, 具體情況見表2。
3 討論
肺心病和冠心病在中老年人中常容易發病, 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對這兩類疾病來說, 單一疾病診斷就目前而言并非難事, 但是如果兩類疾病合并發作, 那么將對臨床診斷帶來困難, 此類疾病簡稱肺心病合并冠心病[3, 4]。總體上來說, 肺心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痰、呼吸困難、食欲不振、發紺、水腫等, 這些臨床表現不會因為患者同時患上冠心病而出現消失或是減輕等情況。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 已有研究表明在判斷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上, 從冠心病的一些特殊的臨床表現, 如心絞痛等, 同時結合心電圖、超聲心動圖、X線、血常規、血生化等檢查可以基本確定患者是否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 這一研究結果在對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診斷中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5]。
近年來, 隨著肺心病和冠心病患者的數量不斷上升, 同時患有兩類疾病的患者人數也在不斷的增加, 并且常出現在中老年人群中, 這些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雖然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在關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診斷, 但是就目前而言, 尚未形成較為統一的診斷標準, 這主要是由于這兩類疾病的癥狀在一定程度上會出現相互影響、掩蓋等現象, 從而導致患者出現誤診或是漏診等情況, 這就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分析, 同時還需要對患者進行詳細的相關檢查。
本次實驗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來本院接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治療的88例患者, 對他們進行相關的治療, 同時對治療的效果及方法進行分析討論。本次的研究方法主要為首先對患者實行常規的基礎治療, 之后對患者各自的具體病情實行個體化治療, 取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對于患有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來說, 其病情不斷加重主要是由于肺部感染造成, 因此在治療時首先需要對肺部感染進行有效的控制[專業提供寫作論文和論文寫作服務,歡迎您的光臨dylw.net], 本次試驗使用左氧氟沙星聯合頭孢他啶進行治療, 對于感染嚴重的患者則使用頭孢哌酮他唑巴坦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 這可以實現良好的控制感染的效果, 對患者的病情起到改善作用。使用硝酸甘油或硝普鈉減輕心臟前后負荷。對于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強心劑和利尿劑治療。在參與本次實驗的88例患有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中, 通過常規基礎治療結合差異化治療后, 有92.04%的患者治療有效。綜上所述, 在對患有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人群中, 越早的診斷治療對患者越有利, 同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個體化治療, 這樣可以有效減少患者出現死亡等情況, 對改善病情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吳禮華. 中西醫結合治療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臨床效果分析.中國當代醫藥, 2011, 18(18):138-139.
這一決定,在教育界被簡稱為“布局調整”,在民間,則被簡稱為“撤點并校”。初衷無疑是好的,一方面,部分農村學校的學生非常少,另一方面,相對貧乏的農村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這兩方面的原因導致農村的很多小孩無法接受基本正常的教育。政策實施后,將有限的教育資源集中起來,對于提高農村整體教育水平有顯著作用。
但與此同時,撤點并校也造成另外的后果——為了求學,學生們要背井離鄉,家長們有時也要被迫陪讀,因此產生部分學生的營養、心理、親情、文化等問題,隨著時間的延續,這些問題慢慢浮現。2011年末的幾次重大校車事故,加劇了人們對“撤點并校”的質疑。
選擇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作為“撤點并校”政策的考察點,并不是因為它撤得多、并得快,而是因為,它是中國極普通的一個縣,因此更有樣本價值。在這里,我們看到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在“撤點并校”前后所發生的變化,也看到了“中國滋根”等公益組織的積極努力,以及政府和民間為解決現狀的有益聯合——正是這種聯合,讓人眼前一亮。
10年,值得對一項公共政策的效果進行整體評估;10年,值得回頭望一望,我們已經走了多遠;10年后,我們該總結既往經驗,完善政策,讓孩子們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城鄉學校的布局調整進程就像一場百米競賽,經歷了起步、發動,并在十年后即將沖向終點。在這場競賽中,有村民吃力跟上了隊伍,貧困的村民終被拋棄。一份縣人大調研報告將鄉村教育的現狀歸結為:“城擠、鄉弱、村空”。
凌晨六點半,天還黑著,在黃河邊的山西省石樓縣,田家岔村已經醒來。伴著雞鳴狗叫,一臺滿載學生、頂上摞著行李的中巴車搖搖晃晃地開上村里土路。臨行前,有學生家長特意點了一掛鞭炮,給開學第一天的孩子們討個彩頭。
女生白婷婷也在車上。兩個小時后,她將正式轉學到距離縣城更近的馬村寄宿制小學。那里每天能吃上三頓飯,有單獨的音樂體育老師,宿舍樓下還有飲水機——這在她之前的村莊小學里都是奢望。
這個16歲的女生是主動要求轉學的,“六年級了,村里的小學還在上五年級的英語”。
2012年春季學期,田家岔小學將只剩下19名學生。十年來,隨著石樓縣中小學布局調整的步伐,已有數千名像她一樣的孩子選擇離開村莊,前往學生更多、條件更好、離家也更遠的其他中小學。
撤點并校的開始
從太原坐車,從高速路轉到柏油路、石子路,看過滿眼黃土、千溝萬壑,四個多小時后,才到達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石樓縣位于山西省西部,東依呂梁山,西瀕黃河,因為自然條件惡劣,當地流傳著“山山和尚頭,坡坡雞爪溝,種田難見苗,十畝一擔挑”的順口溜。
散落在5700多條山溝里的500多個自然村里,曾經村村有小學。一孔土窯洞,一位高中畢業的民辦教師,少則五六個、多則幾十個學生,就是一個典型的村小。人們習慣性地把這種學校叫做“單人校”。
將便宜的三合板涂了墨汁曬干,用作黑板;下雨時,從窯洞頂嘩啦啦往下掉土塊,“條件確實是差”,石樓縣小蒜鎮轉角小學校長韓志勇向筆者回憶。上世紀90年代,他管理的一所村小有50多個孩子,夏天熱得要將窗戶卸下來,實在顧不上的時候,給一個年級上課時,就給其他學生每人發些小棍子,打發到窯洞外做算術、玩黃土。
這些像撒出的胡椒粉一樣分散在山溝里的村小,以鄉鎮為單位,統一歸中心校管理。村小只有一至四年級,復式教學,教學質量依賴于老師的知識水平和責任心。五年級時,不同村落的孩子們便集中到鄉鎮的寄宿制小學,然后進入鄉鎮初中、縣城高中。
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下形成的、“村村辦小學”的農村教育格局,進入21世紀后被打破。
2001年5月29日,國務院了《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第13條規定,“因地制宜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按照小學就近入學、初中相對集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原則,合理規劃和調整學校布局。”從此,石樓縣撤點并校、布局調整的序幕緩緩拉開。
起初,縣教育局計劃撤并15人以下的學校。然而,固守土地的村民們都不愿意放棄孩子在家門口上學的機會,強烈反對。撤并不得不放緩。在2001年后的兩年內,實現撤并的學校大多是沒有生源自行消失的,為數不多。
隨著農村稅費改革、退耕還林等政策進行,2003年前后,石樓縣政府制定了“撤鄉并鎮”“移民并村”的總體規劃,要把散居在全縣506個自然村的8.9萬農業人口,集聚到“1城4鎮82個中心村”來。
那時,全縣還有中小學365所,其中有近90個是不到10名學生的教學點。
“移民并村,學校先行”,是石樓縣教育體育局提出的一個口號。2004年,新建了中心小學的小蒜鎮教鵬焉村成為全縣第一個移民新村。教鵬焉本來只是位于一個三岔路口的山頭,周圍的三道山梁里分布著十多個自然村,新村建起后,附近教學點陸續撤并至教鵬焉小學。
“客觀地說,在2005年以前,以行政手段強行與老百姓意見對著干的情況,非常少,”石樓教育界人士鄭化民如此評價,30年來,他做過教師、校長,后進入教育行政部門至退休。
時代及政策的助推
2005年10月,呂梁市人民政府了《呂梁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調整農村中小學布局的實施意見》。意見第一次將撤并標準做了規定,即“調整后保留小學的服務半徑,沿川及公路沿線一般約為2公里,山區視具體情況可適當放寬”。
胡建東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風濕科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上海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中西醫結合診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干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等風濕性疾病。
專家門診:周四下午(青海路名醫特診部),周五下午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慢性多關節炎癥為主要癥狀的自身免疫病,多見于中年女性,受累關節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肩、膝和足趾關節最為多見,頸椎、顳頜關節、胸鎖和肩鎖關節也可受累,并伴活動受限。該病如不能及時診斷和早期進行有效治療,常常導致患者關節破壞、畸形,關節功能喪失甚至永久性殘疾,嚴重威脅患者健康。
發病半年內有效治療,預后較好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目標主要是控制關節炎癥,阻止或延緩病情進展,防止關節破壞和畸形。患者如果能夠在發病早期(半年之內)得到有效治療,預后較好;反之,若延誤治療或治療不當,則較為難治,預后較差。
過去十年,醫學界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理解、管理和治療取得了相當重要的進展,其中最重要的是治療理念的更新,即早期治療的觀念――患者一經確診,即采取有效治療(以慢作用抗風濕藥或生物制劑為核心的治療)。
起效慢“治本”藥物:慢作用抗風濕藥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中,慢作用抗風濕藥(又稱作改善病情藥)被認為是目前治療該病的最有效的藥物。這類藥物以甲氨蝶呤為代表,被稱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基石”,其特點是起效較慢,需1~6個月才能發揮療效。這些藥物雖然不能在短期內消除關節炎癥,緩解關節疼痛,但卻能通過抑制免疫,減緩自身免疫的病理狀態,延緩或阻止病情發展,預防或減緩關節破壞,具有“治本”的作用。
慢作用抗風濕藥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徹底改變了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前景,使這種被稱為“不死癌癥”的臨床難治性疾病被逐步攻克,徹底擺脫了以往“疼痛-止痛-破壞-畸形”的落后治療方式。
起效快“治標”藥物:生物制劑
生物制劑(又稱改變病情生物制劑)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新世紀曙光”。研究發現,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元兇"是以"腫瘤壞死因子"為核心的一些炎癥因子,能引發關節滑膜炎、活化破骨細胞造成骨破壞和關節畸形。生物制劑則通過直接抑制這些炎癥因子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臨床使用最多的是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如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單抗、阿達木單抗等。與傳統的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相比,其主要特點是起效快、抑制骨破壞的作用明顯、對血液系統、肝腎功能影響較小,患者總體耐受性好。
因為生物制劑起效快的特點,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控制病情的發展,更符合早期治療的理念。當然,患者使用生物制劑前應由專家進行嚴格篩選和評估。
中西醫結合治療:提升療效、改善生活質量
[關鍵詞] 循證護理;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臨床應用;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9(b)—0146—02
循證護理是源于循證醫學的一種護理模式,它是臨床護理的一種實踐過程,是指在護理的過程中,正確且全面地認識及其所患疾病,并從疑難的臨床問題中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然后運用這些方式方法聯系患者的實際情況,有效的解決臨床中各種問題,并期望取得最佳治療效果的一種現代護理模式。循證護理是現代新醫學模式下護理實踐的一種嶄新模式,去對于患者的康復具有相當重要的積極作用。為了進一步研究并探討循證護理在現代臨床中的應用方法與價值,為了進一步分析循證護理對于老年冠心病并發心力衰竭患者中的重要作用,筆者選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并發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并對所有的患者進行了較為科學與明確的分析,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項研究資料為本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并發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齡68~80歲,平均68.50歲。所有患者的臨床診斷均符合內科學的相關診斷標準。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運用常規的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即可,而治療組的患者則運用循證護理的方式來進行護理,其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
1.2.1 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科學的評估并提出護理問題 對患者的詳細病情及身體狀況進行較為科學的評估和分析,例如評估其各項生命體征、活動耐受力、呼吸困難程度等相關情況,并適時地提出護理問題。
1.2.2 查詢相關的護理文獻并尋找循證護理的支持 應用圖書館以及計算機互聯網等現代的文獻檢索工具,對于上述所提出的護理問題進行較為詳細與科學的檢索,尋找相關的文獻資料,并且對這些證據的真實性、科學性以及臨床實用性等作出客觀的評價,以確定結論。
1.2.3 運用最佳的證據來指導護理實踐 首先是患者氧氣吸入的護理。由于心力衰竭的患者常常會伴有呼吸困難、心慌以及胸悶等癥狀,而在此時醫護人員則應該為患者提供吸氧的護理,氧氣的流量為2~4 L/min,這樣可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從而有效地改善其呼吸困難的癥狀[1]。其次,休息的護理指導。老年人是整個健康群體中最為脆弱的人群之一,其一旦患病便會具有病情復雜且病程較長等特點。休息是老年人患病之后最為有效的康復手段之一,它能夠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新陳代謝,減少患者身體組織對氧的消耗,從而使其心率減慢,心臟負擔減小。所以,在對冠心病并發心力衰竭的患者進行護理時,在保持室內安靜、整潔的前提下限制探視的人數及時間,指導患者按時休息并適當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以促進其心臟功能的恢復[2—3]。第三,飲食及心理護理。對于患有冠心病并發心力衰竭的患者而言,應該多食用一些可溶性的食物纖維,并遵循清淡、低鈉、低熱、易消化、禁煙酒、少食多餐等飲食原則,以促進患者的恢復。此外,對于患者的心理護理也是至關重要的。老年人的體質弱、抵抗力較差,在患病時常常會感到焦慮和不安。所以,對于老年冠心病并發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應該在常規的護理之上加強心理護理,以使其消除不良情緒,正確對待疾病,從而樹立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4—6]。第四,防止壓瘡的發生及洋地黃的用藥護理。由于心力衰竭患者經常被迫端坐呼吸而應該加強對患者的皮膚進行護理。在護理的時候應該加強翻身,并有效地結合氣墊床等醫療器械防止患者的皮膚受損。此外,老年的冠心病患者對于洋地黃的使用較為敏感,在運用該項藥物之前應該先向患者詢問有無惡心、嘔吐等癥狀,并認真聽患者的心律情況。當患者的心律出現變化時,即由原來的規則變為不規則或是由原來的不規則變為現在的規則等,都應該考慮到患者洋地黃中毒的可能性,并立即停藥,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來解決。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組的50例患者中,滿意為32例,較滿意為16例,總滿意度為96.00%;而對照組的50例患者中,滿意為27例,較滿意為15例,總滿意度為84.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3 討論
該病誘發因素分析:(1)感染因素。例如患者的肺部感染、膽道感染以及泌尿系統感染等均會導致該項疾病的發生。在本組患者中,約有64例患者均是由于感染因素而導致其心臟負荷加重,從而誘發心力衰竭。(2)情緒激動或過度勞累等因素。本組患者中,約有31例是由于上述原因而導致疾病發生。過度的體力勞累能夠迅速的增加機體的代謝,從而導致其心率加快以及心臟負荷的加重。而情緒過度的激動則會影響患者大腦皮層的興奮,從而增加患者的心輸出量,導致其血壓升高以及心臟負荷加重,進而誘發其心力衰竭的產生。(3)心律失常。在本組患者中,有5例患者是由于心律失常而導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這種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的現象極易導致患者心力衰竭的出現。
老年冠心病并發心力衰竭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心臟急癥,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想要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除了及時、有效的治療之外,良好及科學的護理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本項研究的研究結果顯示,運用循證護理的方式對老年冠心病并發心力衰竭的患者進行護理,不僅非常的安全和可靠,且對于患者的康復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值得在現代的臨床中進行大力的推廣與應用。另外,應該囑咐并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健康的運動方式和愉快的心情,來降低老年冠心病和并發心力衰竭的發生率和預防復發[7]。同時,患者家屬要多與患者溝通,及時滿足患者的各種需求,給予其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擁有平和、積極、愉悅的心態來配合治療,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欣穎,江麗麗. 循證護理在高血壓病護理中的實踐[J]. 吉林醫學,2006,27(8):945.
[2] 陳麗萍,吳少瓊,王麗娜. 循證護理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的作用[J]. 中國當代醫藥,2012,19(7):122—123.
[3] 寧顯利,陳金鳳,龍小麗. 老年人冠心病并發心衰的臨床觀察與循證護理[J]. 現代護理,2005,11(21):1830—1831.
[4] 唐鈺,劉姍姍,李潔. 循證護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醫學創新,2010,7(3):117—118.
[5] 張青. 循證護理在老年冠心病并發心衰中的應用[J]. 中國醫藥指南,2009,7(24):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