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預報天氣的諺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螞蟻壘窩要落雨。
魚跳水,有雨來。
燕子低飛要落雨。
癩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穩。
龜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亂如麻。
泥鰍靜,天氣晴。
豬銜草,寒潮到。
雞遲宿,鴨歡叫,風雨不到。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當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曬水坑。
南風暖,北風寒,東風潮濕,西風干。
久雨冷風掃,天晴定可靠。
滿天亂飛云,雨雪下不停。
天上烏云蓋,大雨來得快。
有雨天邊亮,無雨頂上光。
喜鵲枝頭叫,出門晴天報。
蚊子咬得怪,天氣要變壞。
河里浮青苔,畢有大雨來。
蚯蚓路上爬,雨水亂如麻,螻蛄唱歌,天氣晴和
長蟲過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頭發響,風一場。雨中聞蟬叫,預告晴天到
老牛抬頭朝天嗅,雨臨頭;馬嘴朝天,大雨在前。
天空灰布懸,大雨必連綿。
天上拉海纖,下雨不過三。
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風浪。
有雨天邊亮,無雨頂上光。
日落胭脂紅,無雨便是風。
日落黃澄澄,明日刮大風。
日出太陽黃,午后風必狂。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星星眨眨眼,出門要帶傘。
日月有風圈,無雨也風顛。
關鍵詞:A文件;FS報;應用
中圖分類號:P4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2004402
1引言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活動的不斷擴大和加強,人們對天氣預報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希望得到更加全面的氣象信息,溫度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
由于葫蘆島地區地形復雜多樣,溫度預報一直以來都是天氣預報業務中的一個難點,為了提高葫蘆島地區溫度預報準確率,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提供準確的溫度產品服務,筆者特別開發了溫度評定程序,實現了對葫蘆島地區早晚溫度的自動評定。
2程序設計思路
預報評定主要是實況與預報的對比,為了達到這兩方面資料的自動獲取,選取“地面氣象觀測數據文件”(以下簡稱A文件)和“城鎮天氣預報文件”(以下簡稱FS報 )作為實況與預報資料的數據源。以A文件資料為基礎,利用VB語言來實現數據資料的篩選、提取與分解,從而得到實況溫度數據;利用每天發送的FS報,通過對FS報的分解和提取,即可得到預報溫度數據。這樣即可以編寫代碼對溫度進行評定。
由于A文件格式比較固定,每個要素的數據都是由指示碼、方式位及該要素一個月的觀測數據組成。通過查找指示碼和方式位,就能找到某個要素的起始位置,然后再對這個要素的數據進行提取,處理,最終形成想要的數據格式。程序的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
圖1程序主界面3程序編制
在Windows操作系統中,應用VB6.0語言進行程序的編寫。
3.1數據來源
程序中溫度實況數據使用的A文件,為各觀測站每月形成的月的原始數據文件。程序在應用時,由于一般預報及服務都是針對本地區,因此只要在每月初將本地區的各站A文件收集上來即可,每月各觀測站會在一定期限內把審核好的A文件上傳到市氣象局,工作人員只要把其拷貝到相關的程序目錄中即可使用。
溫度預報數據主要使用FS報,由于市臺每天都要發送3次FS報至省局,只要將FS報在發送的同時自動保存,或自動到省局索要,都可以實現FS報的獲得。
3.2數據文件基本概況
A文件為文本文件,文件名由17位字母、數字、符號組成,其結構為“AⅡiii-YYYYMM.TXT”。其中“A”為文件類別標識符(保留字);“Ⅱiii”為區站號;“YYYY”為資料年份;“MM”為資料月份,位數不足,高位補“0”;“TXT”為文件擴展名。A文件由臺站參數、觀測數據、質量控制、附加信息4個部分構成。本文主要應用觀測數據部分,觀測數據由20個地面要素構成,每個要素在文件中的排列順序是固定的,由一個或幾個數據段組成,每個數據段由若干條記錄組成,每條記錄含有若干組數據,每組數據之間用空格分隔。
FS報為固定格式報文,國家氣象局對FS報的報文電碼格式及文件命名規則都有嚴格的規定,文件名為“FPddhhmm.Ⅲ”,其中“FP”為固定編碼,“ddhhmm”為發報的日期和時間,“Ⅲ”為發報站的編碼,葫蘆島為“FHL”。報文內容主要包括報頭、報文及報尾,報文部分又主要分為天氣現象、風向風速、最高最低溫度等若干組,主要應用報文部分的溫度組。
3.3數據提取
3.3.1A文件提取溫度數據
溫度數據的指示碼為“T”,但方式位有3個,使用的數據方式位為“B”。此類數據包括每天24次定時和日最高、最低值及出現時間共28組,分為2個記錄,第1個記錄(21~08時)為12組,第2個記錄(09~20時和最高值及出現時間、最低值及出現時間)為16組。程序主要應用第2個記錄中的溫度最高值及最低值數據。
利用VB編程把溫度數據排列的規律找到,從中提取出相應的最高氣溫及最低氣溫,并對其做相應的格式調整,以便與預報值相比較。
3.3.2FS報提取預報溫度數據
FS報數據格式也有規范格式,報文主要分4部分。
(1)區站號組,葫蘆島站即為“54453”。
(2)0W1W1W2W2組:0為指示碼,W1W1為0~12時天氣現象,W2W2為12~24時天氣現象。
(3)1D1D2F1F2組:1為指示碼,D1為0~12時風向,D2為12~24時風向,F1為0~12時風速,F2為12~24時風速。
(4)2TDTDTGTG組:2為指示碼,TDTD為未來24小時以內的最低氣溫,TGTG為未來24小時以內的最高氣溫,編報十位、個位兩位,且當
通過編程,把FS報中的最高最低氣溫分解出來,其中注意溫度低于0℃的判別,再通過格式轉換,與實況數據轉換成統一的格式。
3.4自動評定的實現
有了實況與預報的數據,就可以實現溫度評定。在評定時,按照國家局及省局的統一標準,在對溫度實況值進行四舍五入取整后,與預報值相減,絕對值小于等于2即評定為正確,大于2即評定為不正確。
在評定時,由于實況使用的是A文件數據,而且A文件數據的最高最低氣溫值為20~20時的溫度極值,晚上的FS報正好對應著第二天的實況值,而對早晨溫度評定則不同,因此對早晨溫度評定實況時段要做相應改動。通過檢驗,當天的最高氣溫與第二天的最低氣溫實況值與預報值相匹配,由于僅下月第一天的實況數據無法自動獲取,因此在程序界面中加入輸入下個月第一天實況數據的接口。
3.5數據的輸出
輸出數據時,考慮到要將其在office軟件中方便顯示及打印,因此程序最后輸出數據時,是輸出一個用逗號隔開的數據矩陣,同時調用office軟件打開,在其中可以很方便地轉換成表格,再稍做調整,數據就輸出來了,這時可以打印出來,方便使用,輸出產品如圖2所示。
此程序的編制,簡化了溫度的評定程序,對提高葫蘆島地區溫度預報準確率起到積極作用。該程序自2008年年初投入使用,得到廣泛好評,同時程序在使用中也得到了逐步完善,目前運行穩定,在業務中得到良好的應用。
5結語
本文僅是對地面氣象觀測數據文件其中的溫度部分數據的一個小應用,通過與FS報的結合,使得溫度預報的評定自動化,減少了大量的手工勞動。該程序的研制在于提高本地區的溫度預報準確率,使用該程序作為溫度評定的一個工具,填補了溫度預報自動評定的空白,為葫蘆島地區的氣象工作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數據文件和記錄簿表格式[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5.
關鍵詞 暴雨;農業;影響;應對措施;內蒙古巴彥淖爾;2012年6月下旬
中圖分類號 P426.6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2-0243-02
2012年6月25―28日,持續大到暴雨造成巴彥淖爾市農田大面積受災、絕收,其中小麥、玉米、葵花和瓜菜類農作物受災尤為嚴重,應加強氣象為農服務工作開展,與多部門聯動,多策并舉指導農民開展生產自救,力爭將災害損失降至最低。
1 暴雨天氣過程
受貝加爾湖冷渦影響,2012年6月25日23:00至28日11:00,巴彥淖爾市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風雨襲擊,全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出現大暴雨,并伴有短時大風、雷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降雨持續60 h,104個雨情測站中全部出現降水,其中37個站降水量超過24 mm,4個站超過50 mm,陰山沿線的4個旗縣降水量均在100~171 mm,最大降雨量為171 mm(杭錦后旗聯合村);6月25日8:00至27日16:00,全市中到大雨、局部大暴雨,最大降雨出現在杭錦后旗團結鎮聯合村,2 d累計降雨量165.8 mm,沿山最大降雨量累計145.5 mm,出現在烏拉特后旗巴音鎮,全市平均降雨量達117.4 mm。
此次降水過程范圍大,時間長,強度大,是自1954年巴彥淖爾市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降雨量最大、范圍最廣的一次降水天氣過程,形成了嚴重的洪澇災害。河套農作物大面積受損、絕收,農業基礎設施損毀嚴重,沿山溝口多處爆發山洪,部分水庫溢洪,農田積水嚴重,部分房屋倒塌,城市出現內澇,交通受到嚴重影響。
2 對農業的影響
據統計,截至6月28日8:00,暴雨洪澇災害共造成巴彥淖爾市逾24萬hm2農作物受災,其中小麥4.93萬hm2、玉米5.33萬hm2、葵花10.87萬hm2,另有番茄、瓜菜等其他農作物2.87萬hm2。災情涉及47個鄉鎮、農場,455個村和分場,受災人口50.75萬人。此次大范圍、突發性的雨澇災害導致農田積水和農作物倒伏,受災小麥倒伏率達20%左右,玉米、葵花、瓜菜等作物農田積水嚴重。洪水還造成85棟日光溫室和1 157座棚圈倒塌。據不完全統計,此次暴雨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4.52億元,其中農業損失50.55億元。
2.1 對小麥、玉米糧食作物的影響
糧食是巴彥淖爾市的主導農產品。近年來,境內小麥、玉米糧食播種面積不斷增加,每年糧食播種面積超過26.7萬hm2。2012年6月25―28日巴彥淖爾市暴雨過程導致部分小麥、玉米倒伏和受淹,光合作用不能正常進行,積水使小麥和玉米根系呼吸不暢,嚴重影響產量。暴雨過后出現的高溫、高濕天氣極易引發作物病蟲害發生。遇暴雨襲擊后,直立的小麥成片倒向一個方向,有些甚至全株伏倒在地;2012年杭錦后旗共種植小麥2.6萬hm2,此次暴雨直接導致8 533.3 hm2小麥嚴重倒伏,其中頭道橋鎮、二道橋鎮、雙廟鎮受災較為嚴重,不僅造成小麥減產,還增加了收割成本,減少收入7 500元/hm2。暴雨發生期間,巴彥淖爾市玉米正處于拔節期,由于雨勢強、雨量大,農田積水不能及時排出,致使部分已澆過灌漿水的玉米田積水嚴重,部分玉米受淹和倒伏,影響玉米正常生長,降低產量[1-2]。
2.2 對葵花等油料作物的影響
巴彥淖爾市是我國最大的葵花籽生產地級市,年均播種面積達20萬hm2。經歷6月25―28日暴雨危害,巴彥淖爾市洪澇重災區烏拉特前旗、五原縣、臨河區和烏拉特后旗田間葵花幼苗都被泡在存有積水的田地里,有40%~50%的葵花種植田受災,截至28日18:00,全市葵花受災面積達10.9萬hm2,臨河區葵花受災4萬hm2。
3 防御措施
3.1 加強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信息服務,提高農業氣象服務水平
針對此次強降水過程,巴彥淖爾市氣象局啟動暴雨應急命令,要求市、縣2級氣象部門進入應急響應狀態,24 h堅守業務服務一線,嚴密監測天氣變化。從6月23日起,連續滾動預報暴雨災害信息,并《強降水重要天氣報告》,組織相關部門專家進行聯合天氣會商,隨時向各級政府及農業等有關部門通報降水情況和未來天氣變化趨勢。
3.2 加強政府機構組織領導和部門聯動
洪澇災情發生后,巴彥淖爾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深入一線查看災情,現場指揮抗災救災工作。在氣象部門準確、及時的天氣趨勢信息指導下,形成多個部門聯動,積極組織科技人員進鄉鎮村社和田間地頭查看災情,制定抗災救災技術措施,指導農民開展生產自救。開通農牧業救災熱線,組織專家錄制救災技術指導專題,通過電視、電臺、網絡、報紙等媒體向廣大農牧民傳授災害應對措施,引導農民迅速展開生產自救。協調和配合涉農保險公司在第一時間深入受災現場進行查災定損,最大限度減輕農牧民經濟損失[3-4]。
3.3 加強災后農作物種植管理
加強災后農作物種植管理:一是組織農民加大排水、排澇力度,以減少積水對農作物的影響。二是對于漬澇嚴重需毀種的農田,及時進行晾墑搶種,調運重播所需各類農作物種子。三是受災4成以上的瓜菜類作物可以采取間種小日期葵花,并在7月上旬前組織種植完畢。天氣轉晴后,應對大秋作物和瓜菜作物松土晾墑,提高地溫,促進作物根系生長,并加強作物病蟲害防治。四是小麥、玉米等作物應加強田間葉面肥管理,盡快恢復作物長勢,對已成熟小麥選擇晴好天氣收割,及時脫粒、晾曬、歸倉。采取培土、去光稈植株等措施加強玉米田間管理,防止玉米倒伏,并增加光能利用率[5-6]。
4 參考文獻
[1] 鄭樹聲.廣東地區酸雨及其對農業影響潛勢分析[J].農業環境保護,1990,9(3):17-20.
[2] 姜愛軍,周學東,周桂香,等.長江下游異常雨澇及其對農業影響的評估[J].地理學報,2000,55(B11):46-51.
[3] 孫淑榮,白俊東.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J].農民致富之友,2011(04X):10.
[4] 王榮,王鳳玲.黑龍江暴雨旱澇災害對農業影響及旱澇區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10):18.
關鍵詞 農諺;氣候預測;應用
中圖分類號 P4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6-0244-02
農諺既是勞動人民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結晶,尤其是氣象方面的諺語,對預測氣候的變化,進而指導農業生產起著重要的意義。該文利用長治市近40年的氣象資料進行普查,發現“重陽黑洞洞,來年好收成”,“八月初一灑一陣,旱到來年五月盡”等氣象諺語在指導當地旱澇預報和農業生產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中華民族的發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以農立國”的歷史。直至如今,我國的“農歷”、“二十四節氣”仍在與“公歷”并行。幾千年來,一代又一代的鄉賢老農,根據他們對云、霧、雷、風、雨、旱、澇、豐、欠的觀察及歷代傳承的經驗,編造了許多農諺,作為安排耕作的依據,它們以口語、諺語相傳,成為歷代農民必知應會的信條。這些農諺雖不一一應驗,卻也還是有一定可靠性,對從事的農活、天氣災害的預防頗有裨益。結合現代氣象理論和天氣預報技術,歸納和提煉有關天氣預測的部分農諺服務于農業生產,有其現實的意義和易于推廣的價值[1-2]。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差異很大,因而在不同的地方,諺語的意義也不盡相同。那么,在用氣象諺語作預報時,首先要搞清楚諺語的含義,對其進行分析、總結、分類使用,找出天氣演變的規律,以此作為氣候預報的一種判據[3]。這些天氣諺語,反映了季節氣候特點之間的聯系,通過對長治地區近40年的氣象資料進行普查,發現下列氣象諺語對長治地區的旱澇預報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 短期氣候預測的氣象諺語
相距一定時間2種天氣氣候之間有一定的變化聯系,氣象學上把這種聯系叫做韻律。許多做天氣氣候預測的天氣諺語是屬于韻律性質的。
1.1 預報降水量
1.1.1 春雷來的早,雨水來的好。即春雷的遲早與夏季及7月降水量的多少有一定的對應關系。春雷3月響為早,6月響為晚。早雷時,7月的雨量≥180 mm,晚雷時,7月的雨量≤150 mm。早雷時,夏季的雨量≥430 mm,晚雷時,夏季的雨量≤295 mm。
1.1.2 臘月船不通,6月水來沖。即1月雨水少,則7月雨量多。
1.1.3 正月十五雪打燈,來年定是好收成。即正月十五有降水,對應春播期(4月10日至5月10日)降水量偏多。
1.1.4 正月初一有雪是旱年。即正月初一有降水,對應春播期(4月10日至5月10日),降水量偏少。
1.1.5 重陽黑洞洞,來年好收成。或重陽無雨一冬晴。所謂“重陽黑洞洞”,是指農歷九月初九有雨或陰雨。“來年好收成”指下一年降水量偏多,莊稼豐收。若九月初九無雨,則對應下半年降水稀少。
1.1.6 八月初一灑一陣,旱到來年五月盡。所謂“八月初一灑一陣”,是指農歷八月初一這一天有降水,R≥0 mm,“旱到來年五月盡”,指冬季或冬春降水量偏少。
1.1.7 收秋不收秋,全看五月二十六。即陰歷五月二十六前無雨,則在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一般在8月),降水稀少,出現卡脖子旱,造成農作物減產。
1.2 預報霜凍
1.2.1 秋天暖,秋霜晚。即秋季氣溫偏高,則初霜凍將晚于歷年平均值。
1.2.2 冬天暖,春霜晚。即冬季氣溫偏高,則終霜凍將晚于歷年平均值。
1.2.3 春雷來的早,下霜也來的早。用來預報終霜凍比較適用。
1.2.4 雷打180 d,霜凍在眼前。用來預報初霜凍指標,意為春雷和初霜凍相隔180 d[4-5]。
1.3 預報溫度
例如:春暖的遲,秋冷的遲;冬暖防春寒;年前立春過年暖,正月立春二月寒等等。
1.4 3個月韻律測氣候
3個月韻律表現為季節之間的聯系:如“春雨貴如油,夏雨遍地流”、“春季無大風,夏季雨水窮”、“大暑不雨秋天旱”、“夏寒秋長”、“秋水紛紛,冬雪滿天”、“秋有旱,冬有冰”、“寒水枯,春水多”、“打冬雷,落春魚”、“春雪百日雨”。
1.5 5個月韻律測氣候
許多天氣諺語反映天氣氣候5個月的變化和聯系,大約相隔1個季節[6-7]。如“不得春風,難得秋雨”、“春有幾次大風,秋有幾次大雨”;“九里一場風,伏里一場雨”、“九九南風伏里旱”、“四九南風伏里旱”。
以上2組天氣諺語主要是根據冬春冷空氣活動來預報5個月(150 d)左右的降水天氣。針對天氣諺語進行驗證,利用西風環流指數,查近5年1月冷空氣活動與6月降水的聯系,發現10次冷空氣活動,8次在以后的150 d左右有降水過程,占80%,降水過程平均為3 d。由此可以看出,用5個月韻律預測氣候變化,可靠程度還是比較高的。
2 典型諺語的預報實例對比分析
2.1 “八月初一灑一陣,旱到來年五月盡”
經對當地的氣象資料對比分析,發現八月初一有降水,對應冬季降水偏少。
從表1可以看出,歷年八月初一有雨的年份共19年,對應當年冬季降水量和春季降水量偏少的年份均為13年,預報準確率為68.4%。從春季的降水特征來看,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春季降水普遍偏多,利用諺語預報連續6年都是失敗的,沒有受到諺語的印證。但此方法應用十分簡單,只要查下農歷八月初一是否有雨就可大體斷定冬季干旱趨勢。
2.2 “重陽黑洞洞,來年好收成”
通過普查長治市歷年日降水量的資料,發現農歷九月初九有雨且日降水量≥0.0 mm時,對應下一年年降水量偏多。
從表2可以看出,歷年九月初九有雨的年份共9年,對應下一年年降水量偏多的年份共7年,預報準確率為77.8%,可信度偏高。此方法應用簡單,只要查下農歷九月初九是否有雨就可大體斷定下一年降水量多少。
3 結語
氣候預測問題是個很復雜的問題,在這里不再累述。單用一個諺語即做預報是不科學的,但它的神秘性與魅力也在于此,預報準確率也是我們氣象工作者追求的一個目標,只有預報準確了,才能發揮氣象預報的作用,因而能更好地為工農業生產服務。
4 參考文獻
[1] 王廷彩.氣象諺語同農業生產的關系[J].現代農業,2012(6):76.
[2] 馬曉虹,陳潔.氣象諺語在海晏地區氣候預測中的應用驗證[J].青海氣象,2007(2):26-27.
[3] 賈小龍,陳麗娟,高輝,等.我國短期氣候預測技術進展[J].應用氣象學報,2013(6):641-655.
[4] 黃秀艷.常見氣象諺語中的氣象知識[J].現代農業科技,2011(21):37-38.
[5] 鄧昕.淺談氣象諺語在觀測工作中的運用[J].四川氣象,2004(1):57-58.
【天氣諺語】
大雨前兆 蜻蜓燕子低飛,螞蟻搬家,魚兒水面來換氣兒,大雨馬上就來到。
動物對下雨的預報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結團,雨蟻成群出現、貓洗臉
青蛙鳴叫、燕子低飛雨必下 青蛙鳴叫、燕子低飛等是下雨之前兆
蟑螂亂飛,有陣雨 蟑螂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很強,如果夜間看到蟑螂飛來飛去,說明天氣發生變化,將有降雨。
蜘蛛結網,久雨必晴由于下了很久的雨,蜘蛛無法結網捕食,如果看到蜘蛛爬出來結網,說明天氣很快就轉為晴天。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當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曬水坑。
南風暖,北風寒,東風潮濕,西風干。
久雨冷風掃,天晴定可靠。
滿天亂飛云,雨雪下不停。
天上烏云蓋,大雨來得快。
有雨天邊亮,無雨頂上光。
喜鵲枝頭叫,出門晴天報。
蚊子咬得怪,天氣要變壞。
河里浮青苔,畢有大雨來。
蚯蚓路上爬,雨水亂如麻,螻蛄唱歌,天氣晴和
長蟲過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