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非非漫畫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然而今年的冬天來的似乎有一點遲,尤其是今年的第一場雪,一直到了立冬的后三個星期了。可是,遲來的雪天,并沒有將我們的快樂拖遲。
早上,我6:00起來,像往常一樣,洗臉、刷牙……當我吃完早飯,背起書包下樓是,我好像被眼前的景象給迷惑了,我以為是我的幻想,可當我揉揉眼睛再次看是,我發現了,這是真的--下雪了。
我到了學校,像往常一樣,學校里依然沒有幾個人,但和往常不一樣的,操場上是一片雪白,幾乎沒有腳印。看著這一切,真不忍心讓它被同學們無情的腳印所破壞。
果然,沒有幾分鐘,同學們陸續走進學校,這一切已經破滅了。
“人生有失去就有獲得”這句話說的真好。
操場上馬上就有了同學們的嬉笑聲,但畢竟是早上,這愉快的聲音有迅速消失了。
很快的,二節課下了,這天氣是不能上操了,這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同學們紛紛“武裝”好,準備下去“開戰”。我沒有下去,以為我害怕收到“攻擊”
我爬在窗戶上看著,我沒有看同學們“打仗”的情景,我在注視著漫天飛舞的雪花,我陷入了深思:這雪花到底是什么?我突然想起一種非常搞笑的說法:雪花是天神的頭皮屑。我好奇怪,雪花這么美的景象,怎么會有人將它和那么骯臟的東西結合起來呢?依我說,雪花是上天賜予我們的快樂……
我回過神來,眼前的事情證實了我的猜想,瞧!同學們玩兒的多開心,他們好像都已經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初二年級的學生,忘記了自己的學業……
航空飛行表演指的是飛機、直升機等航空器,專門為參觀者欣賞而在空中進行的飛行活動。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人在飛行的飛機上作各種驚險動作,即所謂飛行雜技表演;另一是人駕駛或控制飛機、直升機和遙控模型飛機等航空器完成各種機動飛行動作,稱為特技飛行表演。
飛行雜技表演
飛行雜技表演,俗稱空中雜技,20世紀20年代初曾在美國盛行一時。當時,參與這種表演的飛機大都是飛行速度比較慢的雙座雙翼飛機。表演時,由駕駛員穩穩地操縱飛機,演員開始在機翼頂上和機翼下面表演倒立、懸掛等驚險動作;甚至用牙齒咬住鋼索,在機翼下邊隨風飄蕩,如圖一a所示。還有一種組合表演:演員從疾馳的敞蓬汽車上一躍而起,抓住飛機放下來的軟懸梯,攀登而上,見圖一b所示。更為驚險的是雙機比翼齊飛,表演者從一架飛機跳到另一架飛機上;更有甚者當數美國一個名叫哈利?胡迪尼的魔術師,捆著雙手完成了這種大膽的高空跳躍。后來,這種飛行表演因為太危險,時有事故發生而被迫停演。
時至1982年,這樣的空中雜技表演在美國再度興起,是由兩位美國姑娘唐娜和蘇珊娜領銜表演。唐娜表演時,由一名老練的飛行員駕駛飛機在500高度飛行,而她則象燕子一樣翩躚起舞,如圖一c所示。蘇珊娜的節目更加引人注目:飛行表演時,先由她自己駕駛飛機達到預定的地點和高度;而后,她打開自動駕駛儀,使飛機進入無人駕駛狀態;接著,她敏捷地從座艙跳上機身,在機翼上迅速地完成一系列驚險漂亮的動作,宛如天鵝般優美動人,可參看圖一d所示。她們的精彩表演,吸引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2000年中國珠海航展上,兩位漂亮的英國姑娘瑞貝卡和海倫,在兩架老式“斯蒂爾曼”雙翼機上,進行了精彩的空中雜技表演。表演時,瑞貝卡和海倫各自在自己的飛機上完成各種驚險動作。與此同時,飛機也在作單機或雙機的特技飛行動作,如單機筋斗、雙機編隊和俯沖交叉以及相對正、倒飛行等,如圖二所示。她們的驚險表演,令現場觀眾贊嘆不巳。
特技飛行表演
特技飛行表演,展示的是飛行員的駕駛技術和飛機的性能,是由完成的特技飛行動作來顯示的;其素有空中芭蕾之美譽。
早在飛機發展的初期,就有人開始不斷地顯示飛機的特技飛行能力。當時最出名的特技飛行要算是1911年那次,有人駕駛一架雙翼飛機超低空飛行,穿過了巴黎的凱旋門(見圖三)。此后,因不斷作特技飛行表演而聞名的,當推美國的特技飛行員林肯?比奇。他從1911年起開始作特技飛行表演,曾相繼駕機飛越美國的尼亞加拉大瀑布;穿過了國際大橋的橋洞、機庫大門和建筑物的拱門;不斷地完成了加大馬力的爬升和加速俯沖等多種特技飛行動作。在1915年的一次特技飛行表演中,比奇駕機作高空俯沖時因機翼斷裂而墜海身亡,以身殉職,年僅29歲。林肯?比奇短暫的一生,為特技飛行的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
現代的特技飛行表演,大多數是以飛行表演隊的組織形式,在大型的國際航空博覽會、航空節、飛機協會年會和重大慶典活動上進行表演。各航空大國軍隊組建的飛行表演隊,多使用中、低空性能好的噴氣式輕型戰斗機或教練機;民間組織的飛行表演隊,大都使用老式的輕型活塞螺旋槳飛機。每個飛行表演隊一般配備4~9架表演飛機;每架飛機翼尖多裝有彩色發煙筒,以便更清晰地顯示各種特技飛行圖案。
特技飛行表演分為單機表演和多機編隊表演兩種方式進行。單機表演時,多作各種翻滾、筋斗(見圖四)、轉彎、俯沖、爬升和尾沖等特技飛行動作,使其運動軌跡組成各種規則的圖案,追求的是動作難度;多機表演時,是以三角形、菱形(見圖五)等編隊造型,集體進行比較簡單的特技飛行動作,講究的是平面造型準確、立體構形漂亮精彩。
1臨床資料
200001/ 200601我科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間質纖維化(PFCOPD)組10(男8,女2)例,年齡60~82(平均70.4)歲, COPD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制定的診斷標準[1],且在病程中影像學出現肺間質纖維化. 診斷依據: ① 具有COPD的各項臨床特點,同時合并PF特征,如Velcro羅音、杵狀指(趾)等;但肺體積無縮小;② X線胸片、CT或高分辨CT(HRCT)同時具有COPD和PF改變;③肺功能:顯示混合性或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2]. 單純COPD患者12(男10,女2)例,年齡64~81(平均71.8)歲;性別、年齡與PFCOPD組無顯著性差異.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臨床癥狀,體征,X線胸片,CT和高分辨CT(HRCT),肺功能和血氣分析結果. 對COPD和PFCOPD兩組臨床特點(包括體征,X線胸片,CT或HRCT,血氣分析等方面)進行比較,兩組間在桶狀胸,肺界下移,溫羅音,Velcro羅音,杵狀指等體征方面相差有統計學意義(P
2討論
COPD是指慢性氣道阻塞、管腔擴大及肺彈性降低,而肺間質纖維化(PF)是指肺泡壁破壞、彌散障礙及肺泡擴張受限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但是近年來研究發現兩者可以并存. 有學者證實在COPD發展過程中肺纖維化是一種極為常見的病理改變,是COPD病程進展的必然趨勢. 由于氣管—肺反復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癥,以及吸煙、大氣污染等有害物質的作用,在氣道慢性損傷和修復過程中發生肺纖維化,肺纖維化進一步促進氣道狹窄、氣流受阻,加快了COPD的進程[3]. 反復發生的肺部炎癥及免疫復合物在肺間質的沉積,是產生PF的主要原因[4].
結合本組患者臨床資料的研究結果,COPD患者出現以下臨床特點時,應考慮并發PF的診斷. ① 肺部聽診出現典型的Velcro羅音或伴有杵狀指(趾);②胸部X線除COPD表現外,出現彌漫點狀、結節狀或網格狀、蜂窩狀陰影;③ 胸部CT及HRCT除肺紋理增粗、紊亂、肺氣腫征象外,中下肺的彌漫性網狀結節影、蜂窩狀影甚至磨玻璃樣變等. ④ 肺通氣功能檢查呈混合性通氣障礙,出現與病情不相符的明顯的低氧血癥.
總之,分析PFCOPD的臨床特點,有助于進一步理解兩種疾病之間的聯系,不斷提高我們的診斷水平.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8):453-460.
[2]蔡柏薔. 21世紀醫師叢書. 呼吸內科分冊[M]. 北京: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9.
1、大結局:出征之日就是臨別之時,城外大隊的人馬集結完畢,四對有情人依依不舍,花滿天等人飲下妻子奉上的離別酒,國家危難之際,只能暫拋兒女情長。出征的人馬浩浩蕩蕩的離去,這些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將再續前輩的傳奇,忠義長歌,正義永存!
2、《花謝花飛花滿天》是由北京東方飛云國際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賴水清執導,何潤東、張馨予、朱一龍、李心艾領銜主演,朱梓驍、于小彤、余少群、王艷、陶慧敏、劉雪華、周海媚、寇振海、高曙光、鄭國霖、于青斌、楊凈如主演的古裝懸疑劇。
3、該劇講述了罪臣之女謝千尋與傾城公主同時愛上花家長子長孫花滿天,二人卻在機緣巧合下互換容顏,因此產生了身份、情感錯位的故事。
(來源:文章屋網 )
1965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費曼由于在量子電動力學上的成就,獲得該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在我們的印象中,埋頭搞科研的人,都是那種不善言辭的人,但費曼先生卻是一個很有趣的人。
費曼討厭某些科學家“用難懂的術語和修辭唬人”,他闡述物理學現象的本質和規律時,總能找到口語化的表達方式,通俗易懂。一次科學會議間隙時,速記員問費曼:“您肯定不是教授吧?”“為什么這么問?”“您知道,我是個速記員。這兒說的每句話我都得記下來。但其他人的話,我一句也不懂。可您提問和發言時,我全懂。我想您不可能是位大教授。”然而費曼通俗易懂的口才,也不是時時靈驗,也有碰壁的時候。
費曼到康奈爾去教書的時候,正是他私人生活比較郁悶的時候。他太太早就去世了,他在羅沙拉摩斯研究原子彈的時候,生活頗為枯燥乏味。現在他來到康奈爾大學任教,就迫不及待地去參加那里的社交晚會。
但是他和每個女孩子跳舞,都只能跳一次,當下支曲子響起,他約那些曾經與他跳過一曲并頗有好感的女孩子時,她們往往以各種理由拒絕了。
費曼百思不得其解。他覺得自己長相應該說可以啊,風度氣質也自不必說,要知道他曾被按摩院請去畫過畫的,還曾在巴西桑巴樂團擔任過鼓手,是個很有人緣的男士。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呢?他反復琢磨,覺得問題出在跳舞時他和女孩子的對話上:
女孩問:你是大學部的,還是研究生部的學生?
費曼答:我是教授。
女孩問:你教什么?
費曼答:理論物理。
女孩問:你大概還研究過原子彈呢。
費曼答:是呀,戰時我都待在羅沙拉摩斯。
女孩大叫:你真是個該死的騙子。
說完,就走開了。扔下費曼一個人莫明其妙地呆在那里。
每每這樣回答之后,女孩就不再與他跳第二支舞了。從頭到尾他表現得很有禮貌、自然又大方,有問必答的,一切都很美好。然后突然“呼”的一聲,什么都不靈了,一個個女孩都離他遠遠的,直到這個女孩說你真個是騙子之前,費曼真的是一頭霧水。費曼想,一定是這些類似夸口的自我介紹嚇跑了女孩們。什么都清楚了,費曼跟每個女孩子說那單純、愚蠢的實話,卻一直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所以下次再跳舞,女孩問他基本情況的時候,他就來如下這些模模糊糊的回答――
女孩問:你是新生嗎?
費曼答:不。才不呢。
女孩問:研究生?
費曼答:不。
女孩問:那你是干什么的?
費曼答:不。我不要說。
女孩問:為什么不肯告訴我?
費曼答:我不想說……
女孩一直追問下去,不覺中開始了交談。
費曼如此傻傻地回答,不但沒有讓女孩子討厭,反而引起了女孩子的興趣,女孩常常會無限追問下去。還滿懷同情,以一學姐口氣告訴他不要因為自己是大一新生就覺得尷尬,沒有關系的。并且還會跟他繼續交談下去。至于后來的故事,自然是費曼可以約到心儀的女孩子跳舞,并且還可以與之交往。
我想如果他再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和一個陌生的女孩跳舞,他在回答這樣的話――“我是教授”、“教理論物理”、“戰時我都待在羅沙拉摩斯”,之后,女孩再要問他:“說不定你還得過諾貝爾獎呢。”他回答:“是啊,諾貝爾物理獎。”那之后會怎么樣呢?這個女孩還會等到這支舞曲跳完嗎?而我在這里想說的是,我們為什么不可以像費曼那樣,在某些場合裝得傻傻的呢?在很多時候,我們出席一些較為陌生的場合,和一些陌生人在一起,我們盡量裝得糊涂一點,懵懂一點,盡量裝得一無所知,這將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讓對方天南海北、夸夸其談,自以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他知道的,成了你知道的;他不知道的,你也不必急于告訴他。他不覺得你自私,倒覺得你深沉,善于傾聽,何樂而不為呢?這也許就是我們常說的“傾聽的妙處”,是與陌生人溝通的一個很好的捷徑。
費曼教授很善于與人溝通,而且花樣百出,讓人摸不著頭腦。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評價費曼時說:“這家伙,一半是天才,一半是滑稽演員。”而正是在這種看似滑稽的溝通方式中,融入了科學家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