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徐礪寒

      徐礪寒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徐礪寒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徐礪寒范文第1篇

      徐礪寒范文第2篇

      2014.9.17

      無形的蛛網總是束縛著自己,

      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語言思忖它的規矩,

      行動擔心超出了藩籬。

      因臉上的污漬而憂慮,

      為天氣的晦明而哭泣!

      //

      歲月是百代的過客,

      轉瞬就是灰飛煙滅。

      人生需要酣暢淋漓。

      唯唯諾諾將被眾生唾棄.

      活就要活出風格.

      縱然不能流芳百世.

      可也要有流星

      劃過天宇的美麗.

      //

      喝酒豪飲千杯,

      心與云齊;

      吃肉大快朵頤,

      恩仇快意!

      唱歌聲嘶力竭,

      震動寰宇!

      愛要愛的死去活來,

      恨要恨的恩斷義絕!

      與天地同歌,

      共日月比翼!

      活要有尊嚴,

      徐礪寒范文第3篇

      屬自行聯系國外留學單位的人員,在辦理簽證等出國手續前必須先與留學基金委聯系辦理“同意派出函”,具體程序如下:

      1、留學人員獲得國外邀請信后,先將復印件(原件做簽證用)送交本單位審核,如單位同意派出,由單位主管人事的領導簽字并加蓋單位人事部門公章后傳真或寄至留學基金委出國事務部。邀請信中應包含如下內容:

      1)留學身份(如訪問學者、博士后、博士生等);2)留學期限(明確到月份);3)課題或研究方向;4)赴英訪問學者邀請函上須注明外方院校要求的Bench fee金額,超出1000英鎊部分應另附保證書(證明超出部分由個人自理),保證書需本人簽字和單位蓋章;5)攻讀學位人員應注明費用負擔情況(如學費、注冊費等)。

      以上1)-3)項內容須與留學基金委頒發的錄取名單上有關內容嚴格一致。

      2、請同時將外語合格證明一并傳真至基金委出國部:

      1)參加全國外語水平考試(WSK)人員,提交成績單復印件(該成績2年內有效);2)參加教育部指定出國留學人員培訓部外語培訓的人員,提交有關培訓部頒發的英語高級班培訓結業證書或法語、德語、俄語、日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培訓合格證書;3)按規定參加英語口試人員,提交考試成績單復印件和指定培訓部頒發的外語口試合格證書;4)外語專業本科以上畢業人員須提交畢業證書復印件;5)近十年內曾在相同語種國家學習一學年或工作一年以上人員須提交駐外使館教育處組出具的留學回國證明,或國外單位及國內所在單位出具的證明。

      請注意在傳真件首頁上注明“徐崢嶸老師收”及您所去的國家、項目名稱、頁數和您的聯系方式(最好是手機號碼)以及您擬辦理簽證機構名稱(請查看《出國留學人員須知》第11頁)。

      3、PPP項目和軟件學院項目人員除辦理上述程序外,須將項目管理費收據一并傳真至出國部。

      4、“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特別項目”被錄取人員請按照《“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特別項目”留學人員派出管理新規定》辦理(見西部項目專欄/項目管理/派出管理新規定)。

      5、留學基金委將在材料收到后五個工作日內對上述材料進行審核,符合規定的由留學基金委出具“同意派出函”,并直接將“同意派出函”傳真至相應的留學服務中心或集訓部(原則上不再傳給留學人員本人)。之后,您就可與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或教育部出國留學人員上海集訓部或廣州留學服務中心聯系辦理簽證等事宜。

      徐礪寒范文第4篇

      關鍵詞:鄉土社會 禮治 儀治 法治

      在《禮治秩序》一文中根據維持社會秩序力量的不同,提出了鄉土社會是“禮治社會”的看法。在他看來,鄉土社會維持秩序的方法還不同于現代社會。鄉土社會并不是沒有秩序的社會,假如我們把法律限于以國家權力所維持的規則,我們可以說這是個“無法”的社會,但是“無法”并不影響這社會的秩序,因為鄉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由于這里“禮”的概念有些模糊,我們需要從“禮”的起源、發展入手來對“禮”的含義做出明確界定,進而對的相關思想做出進一步分析。

      一、古代之“禮”

      在中國古代典籍中,“禮”字包含著多種意義,概括說來,體現于行為活動或儀容態度的多稱為“禮儀”,體現于名物制度或者典章條文的多稱為“禮制”,體現于理性活動或思想觀念的多稱為“禮義”。所以中國古代的“禮”就常被區分為行為之禮,制度之禮和觀念之禮三個方面。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說,禮起源于宗教。在早期的人類生活中,對于神靈的畏懼和崇拜主要體現于對神靈的祭祀,一方面希望和所謂的神靈取得溝通,獲得神靈的保佑,另一方面也希望獲得神靈的賜福,無論是精神還是物質方面的獲得都是先民希望神靈給予的好處,由此產生了愈發虔誠的精神和愈發繁瑣的宗教的禮數,先民借此來確立信仰神靈的原則,以信仰產生的恐懼和敬畏來規范和約束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確立人和自然相互協調的法則,用以維系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殷商時期,禮是帶有宗教性質的祭祀神靈、祖先的儀式,有其神圣性;到了西周,禮雖然還有祭祀的一面,但人們把更多的對禮的應用轉向了人事,因此,禮的宗教性和神圣性逐漸淡化,人文性日益彰顯。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孔子在維護周禮的努力中對禮之深層的精神內核進行挖掘和創新,使之成為衡量人的道德行為與人倫關系的價值標準。從而使禮成為倫理關系的理想模式,進而發展成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重要的倫理范疇之一。由此往后,隨著社會化進程的不斷向前,借前人以宗教形式確立下來的這種現成的秩序沿襲下來并遵守的行動逐漸被培養成體現于道德的要求,無論是集團還是個人的行動均以遵守其為前提,對與遵守秩序的要求變成了道德化的要求,社會秩序的維系方式更加有了道德的成份。在這樣一個公認道德已經成為維持社會秩序的背景中,公認的道德倫理被確立為法律,律法在社會中客觀承擔了“他律”的作用。

      在禮的發展過程中,禮的概念和意義是不斷內化的。隨著禮的規范化,人們逐漸地自覺地遵從著這種沿襲下來的秩序,最終內化成人的道德理性。宗教形式和道德要求被考慮入維持秩序的法律,這個過程中,“禮”日益清晰地體現出其宗教、道德和法律三方面的屬性。

      二、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范

      在的《禮治秩序》中認為:“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的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范這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范?!痹谶@里,禮是判斷行為規范是否合式的標準,甚至其本身就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行為規范,這種規范是維持禮這種規范的是傳統,即社會所積累的經驗。約束人們的信念是“禮”,指導人們行動的是“傳統”。于是,禮和傳統的關系便成為了鄉土社會行為規范的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兩個方面,在這兩個方面的協同作用下,鄉土社會的行為規范得以認可和執行,鄉土社會的秩序因此得以保證。

      宏觀上,“禮”是存在于人的觀念中的看不見的手,微觀上,這個“禮”存在于鄉土生活的時時刻刻,甚至方方面面都約束著這個鄉土社會的行為和心思。在行為方面,“在這種不分秦漢,代代如是的環境里,個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經驗,而且同樣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經驗。一個人在鄉土社會里種田的老農所遇著的只是四季的轉換,而不是時代的變更。一年一度,周而復始。前人用來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案,盡可抄襲來作自己生活的指南?!边@些看似亙古不變的行動真理就是由祖輩沿襲下來的“傳統行為”,更是具體的做法,也是對于合適而平穩的生活的追求,“照做”并“合式”固然是最好的做法,然而這更符合“儀”最初的含義。在清代段玉裁『f文解字注中對“儀”的含義進行了以下的注解:

      度也。度,法制也。毛髟弧x,善也。又曰。x,宜也。又曰。x,匹也。

      儀在這里,是標準,是符合時宜的行為,是匹配合適的行為。這恰恰是傳統行為的要求,內在符合其社會環境的結構秩序,甚至利于國家,行動中又符合了當下生活的需求,符合時宜,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傳統行為都是“匹配合適”的。在這里,“儀”確立了“禮”的合法性,人們遵循的傳統行為,便可以理解為是踐行“儀”的行為,“禮治”的形而下層面的意義,便可以理解為“儀治”。因此,在“禮治秩序”一文中的禮治的形而下可以認為是“儀治”:由一套公認的行為方式來主導其生活,這一套方式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既是能夠滿足克服生活困難所需傳統的經驗,也維持著人與人之間的心理秩序,更契合了鄉土社會的對于秩序的追求。儀治可以表達的意義不僅僅是“按照儀式”來做,它也表達出一種對所做行為是“合式”“符合時宜”的肯定的感情,這種感情恰好配合了“靈驗”的心理活動:不知名的魔力在規定著這套行為,而這套行為又“符合”了魔力的預期,給予鄉土社會中的人以迷信式,卻又有著確定性的安全感。

      作為鄉土社會的行為規范,在形而上的方面,“禮”在這里起到的作用是使人有了“對于規定的方法帶著不這樣做就會有不幸的信念”,“從教化中養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在形而下方面,則是“儀”,是“傳統的行欏彼給予人的具體的做事方法。它不但解決了鄉土生活中實際遇到的問題,也強化了“服于儀”在人心中的地位,“服于儀”的這套行為是成了普通所謂的“儀式”,而“禮是按照儀式做的意思”。在這樣的遇到問題――服于儀――強化認知的系統在鄉土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地解決了現實問題,并使人免于不幸,“禮”的形而上的地位就被逐漸鞏固了。在這里,合式的概念被不斷強化。

      三、禮治與法治的區別

      確立“禮”在維持鄉土社會秩序的形而上意義上的地位之后,強調,人治和法治的區別并不在于字面意義,而是在維持秩序時所用的力量,以及所根據規范的性質。鄉土社會之所以是“禮治”的社會的原因也盡在對于其形而上意x的肯定之中。因為在鄉土社會中,維持秩序的力量是“禮”,“禮”在自古以來便是為了維持秩序的觀念分散在宗教、道德和法律中,集中體現在政治中,如果沒有了維持秩序這個重要的目標,“禮”的眾多觀念和學說也不會得以發展。而在維持秩序這個特定的條件之下,“禮”也充分發揮了其希望被賦予的作用,從最初的具體的祭祀活動,逐漸擁有了道德、法律等的文化內涵,具有了文化的內涵,是“禮”內化于人心而維持“無法”的社會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君子慎獨”便是內化的文化對于人的約束的典型例子。

      在文中關于“服禮”的討論中,人們服從或者遵循也很值得探究?!岸Y”在這里具有了法律的屬性,盡管人們執行的是傳統而來的行為,但是正如“體”和“用”的關系一般,“禮”的法律屬性和存于人心中的法律效力才是維持著鄉土社會秩序的關鍵的“體”,這也是“禮治”如何成為可能的根本原因。而“儀”就是鄉土生活中的“用”,按照古老的路子生存,繁衍,連這種行為本身,也充滿了“好古”的味道。也因其好古的特點,“禮治”和“儀治”才能在形而上和形而下兩方面維持著千百年來鄉土社會的秩序,在心中的對“禮”的遵從和在手中對“儀”的應用確保了鄉土生活有條不紊地進行。

      在鄉土社會之外,法律是與“人主動服禮”不同的約束方式,是與“禮治”和“儀治”相對的路子。與法律強調從外對人的限制,告訴人們“不該”怎樣做不同,禮告訴人們“應該”怎樣做,但他們又同時效力于一個目標:維持社會秩序。在客觀上,這種和法律“無異”的本質的特征起到了維持鄉土社會的秩序,宏觀上起到了安定鄉土社會的作用。在鄉土社會還沒有發生劇變時,持有法律意識的權杖的人顯然是鄉土社會的局外人,因此對“人治”的理解產生字面上的誤解,這不僅是文化的差異,而是因為沒有置身于鄉土社會所產生的不了解。

      四、結語

      《禮治秩序》距今也已近百年,“法治”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這也確實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利器。但我們無法否認的是,傳統社會的行為方式并不可能完全顛覆或者徹底消失。現代人的行動,所講的禮治社會中的人心秩序,仍然在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悄然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在進行社會治理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

      參考文獻:

      1..鄉土中國[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85

      2.王銘銘. 從“禮治秩序”看法律人類學及其問題.[J].西北民族研究,2009,(1).

      徐礪寒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可持續發展;理論;內涵;發展度;協調度;持續度

      中圖分類號 F06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2)05-0009-063

      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球的發展觀經歷了幾次重大變革,從“增長理論”到“發展理論”再到“可持續發展理論”,人類的認識逐漸深化。尤其在20世紀后半葉人類連續遭受到世界性的環境事件,資源短缺、全球變暖、生態退化、荒漠化嚴重、人口劇增、失業、貧困、疾病、社會公平以及石油危機、金融海嘯、經濟波動等,導致了有關“增長的極限”、“瀕臨失衡的地球”等盛世危言。

      1962年,美國的卡遜女士出版“寂靜的春天”;1972,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了 “世界人類環境大會 ”,共同提出“只有一個地球”,在人類歷史上首次了《人類環境宣言》;1980年3月,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國際自然資源保護同盟(IUCN)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共同組織發起,多國政府官員和科學家參與制定《世界自然保護大綱》,初步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強調“人類利用對生物圈的管理,使得生物圈既能滿足當代人的最大需求,又能保持其滿足后代人的需求能力”。1983年,聯合國第38屆大會通過第38/161號決議,批準成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其后經過近3年的緊張工作,于1987年2月在日本東京召開大會,正式公布了世稱“布倫特蘭報告”的《我們共同的未來》,同時發表了“東京宣言”,呼吁全球各國將可持續發展納入其發展目標,并提出8大原則作為行動指南。1989年12月22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44/228號決議,決定召開環境與發展全球首腦會議。1990年,聯合國組織起草會議主要文件《21世紀議程》。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布倫特蘭報告發表5年之后,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地球高峰會議)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大會通過“里約宣言”,102個國家首腦共同簽署《21世紀議程》,普遍接受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行動指南。今年(2012)是里約地球高峰會議的20周年,人們有理由回顧20年來世界各國所走過的路程,從中總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成功與不足,才能為未來的世界健康發展提出明晰的路線圖。

      1 從生存到發展

      “發展”這一術語,最初雖然由經濟學家定義為“經濟增長”,但是它的內涵早已超出了這種規定,進入到一個更加深刻也更為豐富的新層次?!洞笥倏迫珪穼τ凇鞍l展”一詞的釋義是:“雖然該術語有時被當成經濟增長的同義語,但是一般說來,發展被用來敘述一個國家的經濟變化,包括數量上與質量上的改善?!笨梢钥闯觯^發展,必然強調動態上的量與質的雙重變化。到了1987年,在布倫特蘭委員會的報告中,又把“發展”推向一個更加確切的層次。該報告認為:“滿足人的需求和進一步的愿望,應當是發展的主要目標,它包含著經濟和社會的有成效的變革?!痹谶@里,發展已從單一的經濟領域,擴大到以人的需求為中心和社會領域中那些具有進步意義的變革。在1990年,世界銀行資深研究人員戴爾和庫伯(Daly and Cobb,1990)在他們合著的一部書中,進一步建議:“發展應指在與環境的動態平衡中,經濟體系的質的變化?!边@里,經濟系統與環境系統之間保持某種動態均衡,被強調是衡量國家或區域發展的最高原則。在一種更為普遍的意義上,“發展是在人的生存條件被基本滿足之后,為其更進一步的需求和愿望所付出的行為總和”。本文作者在1994年出版的《持續發展導論》中做出的定義指出:“發展是在一個自然—社會—經濟復雜系統中的行為軌跡。該矢量將導致此復雜系統朝向日趨合理、更為和諧的方向進化?!痹诖藦娬{了發展的不可逆性、進步性以及關聯到自然—社會—經濟的協調性。

      在西納索為法國著名學者弗朗索瓦·佩魯的《新發展觀》所作的序言中,引入了社會物理學創始者奧古斯特·孔德在19世紀所總結的名言:“就其實質而言,發展這一術語對于直接確定人類究竟在什么地方實現真正的完美,有著難以估量的優勢……”這里,顯然把發展與進化有機地聯系在一起。

      許多學者有著共同的感觸,他們對發展問題的關注預示著經濟學及其所應用的分析方法,必將發生某種根本的變革。這里強調指出,只要一談到發展,其行為主體除了人之外似乎都不可能擔當,這是一個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主線的社會整體進化,它遠遠超過了“滿足人類生存”這一簡單的道德要求。由此出發,其合理的順延就逐漸地形成了導致“可持續發展”產生的源頭。

      2 從發展到可持續發展

      形成可持續發展這種突破性認識的內涵,具有以下三個最基本的特征,即這種新概念特別強調“整體的”、“內生的”和“綜合的”含義。

      “整體”系指這樣一種觀點,即在系統各種因果關聯的具體分析之中,不僅僅考慮人類生存與發展所面對的各種外部因素,而且還要考慮其內在關系中必須承認的各個方面的不協調。尤其對于一個國家或整個世界而言,發展的本質在于如何從整體觀念上去協調各種不同利益集團、各種不同規模、不同層次、不同結構、不同功能的實體的存在合理性。發展的總進程應如實地被看作是實現“妥協”(compromise)和相對公平的結果。

      “內生”,依照數學上的常規表達,是指描述系統內在關系和狀態的方程組的各個依變量,這些變量的調控將影響行為的總體結果。在實際應用上,“內生”的概念常被認為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內部動力、內部潛力和內部的創造力,如其資源的儲量與承載力、環境的容量與緩沖力、科技的水平與轉化力等。

      “綜合”,當然不是簡單的疊加,它代表著涉及到發展的各個要素之間的互相作用的組合。這種互相作用組合包含了各種關系(線性的與非線性的、確定的與隨機的等)的層次思考、時序思考、空間思考與耦合式思考。既要考慮內聚力,也要考慮排斥力;既要考慮向心力,也要考慮離心力;既要考慮幸福指數,又要考慮痛苦指數,既要考慮增量,也要考慮減量,最終要把發展視作影響它的各種要素的關系的“總矢量”。

      承認發展所具有的“整體”、“內生”、“綜合”的特質,將有助于我們去理解涉及到發展的深層次因果關系。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21世紀70年代就把發展總結為:“發展越來越被看作是社會靈魂的一種覺醒”(UNESCO,1977)??沙掷m發展思想的生成,正是以上述發展概念的拓廣和豐富為基礎的。

      3 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內涵提取

      一般認為,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外部響應”,應當是處理好“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梢哉J為這是可持續能力的“硬支撐”。人的生產和生活,須臾離不開自然界所提供的基礎環境,包括空間環境、氣候環境、水環境、生物環境等,離不開各類物質與能量的資源保證,離不開環境容量和生態服務的供給,離不開自然演化進程所帶來的挑戰和壓力,甚至也必須承認人本身也是自然進化的產物。如果沒有人與自然的和諧,沒有人與自然的協同進化,沒有一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就不可能有人的生存和發展,當然就更談不上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內部響應”,應當是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可以認為這是可持續能力的“軟支撐”??沙掷m發展作為人類文明進程的一個新階段,所體現的一個核心內容是社會的有序程度、組織水平、理性認知和生產效益的推進能力。一個和諧社會的建立,從人自身各類關系的處理,諸如利益集團之間關系、民族和國家之間的關系、不同階層不同收入人群之間的關系,當代人與后代人的關系、本地區和其他地區乃至全球之間的關系等。必須在和衷共濟、和平發展的氛圍中,求得整個社會的可持續進步。一個不和諧、不穩定的社會,也就失去了可持續發展的存在根本。

      總體而言,下面的三段概括,有助于對于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認知:第一,只有當人類向自然的索取能夠被人類向自然的回饋相平衡的時候;第二,只有當人類對于當代的努力能夠同對后代的貢獻相平衡的時候;第三,只有當人類為本區域發展的思考能夠同時考慮到其它區域乃至全球利益的時候。

      基于上述三點,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才具備了堅實的基礎。由此,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提取,歸納成4個主要的方面:

      3.1 可持續發展揭示了 “發展、協調、持續”的系統本質

      國家或地區發展戰略的整體構想,既從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環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標出發,也從哲學觀念更新和人類文明進步的理性化目標出發,幾乎是全方位地涵蓋了“自然、經濟、社會”復雜巨系統的運行規則和“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四位一體的辯證關系,并將此類規則與關系在不同時段或不同區域的差異表達,包含在整個時代演化的共性趨勢之中。在可持續發展指導下的國家的戰略,必然具有十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哲學內涵。面對實現其戰略目標(或戰略目標組)所規定的內容,各個國家和地區,都要根據自己的國情和具體條件,去規定實施戰略目標的方案和規劃,從而組成一個完善的戰略體系,在理論上和實證上去尋求國家戰略實施過程中的“滿意解”。

      從可持續發展的本質出發,其體系具有三個最為明顯的特征,其一:它必須能衡量一個國家或區域的“發展度”。發展度強調了生產力提高和社會進步的動力特征,即判別一個國家或區域是否在真正地發展?是否在健康地發展?是否是理性地發展?以及是否是保證生活質量和生存空間的前提下不斷地發展?其二,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區域的“協調度”,協調度強調了內在的效率和質量的概念,即強調合理地優化調控財富的來源、財富的積聚、財富的分配以及財富在滿足全人類需求中的行為規范。即能否維持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平衡?能否維持效率與公正之間的平衡?能否維持市場發育與政府調控之間的平衡?能否維持當代與后代之間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其三,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持續度”,即判斷一個國家或區域在發展進程中的長期合理性。持續度更加注重從“時間維”上去把握發展度和協調度。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理論體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數量維(發展)、質量維(協調)、時間維(持續),從根本上表征了對于發展的完滿追求。

      3.2 可持續發展反映了“動力、質量、公平”的有機統一

      可持續發展集中解決了“發展”的三個基本組成元素:第一元素是尋求“發展動力”,通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制度創新去調適生產關系,通過教育優先和科技創新去促進生產力,由此二者共同完成我國新時期對于發展動力的要求;第二元素是尋求“發展質量”,通過制定低碳經濟戰略,達到節能減排,實現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第三元素是尋求“發展公平”,即如何將發展成果惠及全體社會成員,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堅持將改善民生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于可持續發展中三大基本元素的有效度量,包括以下三個有機統一的宏觀識別:

      其一,發展的“動力”表征。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能力”、“發展潛力”、“發展速度”及其可持續性,構成了推進國家或地區“發展”的動力表征。其中包括國家或地區的自然資本、生產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總和及構成,科學發展是對上述四種資本的合理協調、優化配置、結構升級以及最終表達為對于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的積極培育等。

      其二,發展的“質量”表征。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與自然和諧程度”、“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及其對于理性標準的接近程度,構成了衡量國家或地區“發展”的質量表征。其中包括國家或地區的物質調控水平、能量效用水平、生態服務水平和環境支持水平等的綜合度量。

      其三,發展的公平表征。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分配制度”、“共同富裕程度”和“人文發展指數高低”及其對于貧富差異和城鄉差異的克服程度,構成了國家或地區判斷“發展”的公平表征。其中包括了人均財富占有的人際公平、資源共享的代際公平和平等參與的區際公平的總和。

      只有將上述三大元素識別同時包容在可持續發展的整體解釋之中,存在的“發展水平”、“發展潛力”、“能力建設”等就具有了統一可比的基礎,對于科學發展的追求才具備了可觀控的和可測度的共同標準。

      3.3 可持續發展創建了 “和諧、穩定、安全”的人文環境

      一個和諧、穩定、安全的人文環境,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前提,也是對于執政合理性的最高認同。根據世界發展進程的規律,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均GDP處于5 000美元以下的發展階段,一般對應著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發展、社會公平等各種矛盾和瓶頸約束最為嚴重的階段,基本上處于“經濟容易失調、社會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會倫理需要重建、效率與公平應當不斷調整”的關鍵時期。

      中國正經歷著社會發展序列譜上“非穩定狀態”的頻發階段。在“改革、發展、穩定”的總體關系中,社會穩定是維持“國家系統”有序運作的根本保證。在可持續發展的統領下,中國在“認同社會價值觀念,整合社會有序能力,提高社會抗逆水平,健全社會道德約束”的同時,科學地、定量地、實時地診斷、監測社會和諧與社會穩定的總體態勢變化、演化趨勢和臨界突破,構建一個完整地、系統地、連續地識別國家和地區社會和諧與社會穩定狀況的基本態勢,將成為宏觀調控與科學執政的有力支撐。

      中國目前發展階段所表現出的貧富差異擴大、社會心理失調、頻發和執政風險加大等現象,如果不從本質上去加以認識和研究,將會導致災難性的后果,這就是同志經常告誡全黨要“居安思危”、要有“憂患意識”的本質所在。德國著名學者哈肯的研究結論指出:促使系統崩潰的真正動力,不僅僅是那些眼花繚亂的“快變量”,更是那些持續引發系統劣質化的“慢變量”。因此,由“主流疲勞”帶來的長期效應和心理預期,在分配不公、腐敗高企、制度失靈、機會不平等和社會不公平等事件的催化下,將對和諧社會的建立與社會穩定的保持提出真正的挑戰。

      3.4 可持續發展體現了 “速度、數量、質量”的綠色運行

      從綠色發展的理念出發,國民財富積累不僅僅在于GDP的數量大小和增速高低,關鍵更在于是用何種方式、何種途徑、何種成本生成的GDP??沙掷m發展希望一個國家或地區不斷創造與積累出理性高效、均衡持續、少用資源、少用能源、少犧牲生態環境,在綜合降低自然成本、社會成本、制度成本、管理成本的前提下,最終獲取的“品質好的GDP”。為此,首先要求破除粗放式生產和非理性生產的弊端;其次要求破除以資源投入的過度消耗和環境容量的過度透支為代價去攫取財富;第三要求破除以削弱可持續發展能力為代價的畸形增長;第四要求破除以社會系統劣質化與民生心理異化為代價所片面追求的國民財富的增速和總量。

      在既考慮自然成本、也考慮社會成本的雙重關系中;在統一思考資源環境成本的超額損耗、社會管理成本的超額損耗、可持續能力建設投入欠賬的三重制約下,可持續發展將體現由“經濟要素、社會要素、環境要素、生活要素、管理要素”共同組成的綠色運行。

      其中,經濟要素表明社會財富生成過程中的綜合效率以及對于物質能量的代謝水平;社會要素表明社會財富生成過程中對人類進步貢獻的能力大小以及社會和諧對于財富生成的反饋效應,是否強調公平對于效率的支持能力和社會有序對發展質量的基礎作用;環境要素表明社會財富生成過程中生態環境的代價及其成本外部化的程度;生活要素表明社會財富生成過程中民生供給水平以及國民心理愉悅水平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管理要素表明社會財富生成過程中決策水平與管理水平的學習能力、調控能力、預測能力、設計能力以及把握宏觀經濟走向的精準性、流暢性、前瞻性。

      4 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

      隨著中國面對人口壓力、能源挑戰、資源短缺、生態退化和環境污染等瓶頸約束的增大,如何尋找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如何積極轉換增長方式;如何進一步提高國家創新能力;如何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如何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如何避免“增長停滯”“拉美陷阱”的發展怪圈,成為當前和未來中國發展必須思考的核心問題。

      中國在未來不到10年的時間內,要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達到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發達、文化更加繁榮、生態更加良好、社會更加進步、精神更加富足,全民的生活質量得到很大提高,這就必然要求我們實現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促進人的自身完善,努力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整體構想,既從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環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標出發,也從哲學觀念更新和人類文明進步的理性化目標出發,幾乎是全方位地涵蓋了“自然、經濟、社會”復雜巨系統的運行規則和“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四位一體的辯證關系,并將此類規則與關系在不同時段或不同區域的差異表達,包含在整個時代演化的共性趨勢之中。在可持續發展理論和實踐指導下的國家戰略,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哲學內涵。面對實現其戰略目標所規定的內容,根據國情和具體條件,規定了實施的方案和規劃,從而組成一個完善的戰略體系,在理論上和實證上尋求戰略實施過程中的“滿意解”。據此提出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七大主題:

      (1)始終保持經濟的理性增長。在這里特別強調一種“健康狀態”下的經濟增長,它既不同意限制財富積累的“零增長”,也反對不顧一切條件提倡過分增長。所謂健康的增長一般指在相應的發展階段內,以“財富”擴大的方式和經濟規模增長的度量,去滿足人們在自控、自律等理性約束下的需求。著名經濟學家索羅認為:“可持續發展就是在人口、資源、環境各個參數的約束下,人均財富可以實現非負增長的總目標”。

      (2)全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它意味著新增財富的內在質量應當不斷地、連續地加以改善和提高。除了在結構上要不斷合理與優化外,新增財富在資源消耗和能源消耗上要越來越低;在對生態環境的干擾強度上要越來越小;在知識的含量上和非物質化方面要越來越高;在總體效益的獲取上要越來越好。羅默理論認為:“經濟收益遞增型模式,是以知識創新和專業化人力資本為核心的經濟增長,它不僅可能形成資本收益的內部遞增,而且能使傳統的生產力要素也隨之產生遞增效益,從而牽動整個經濟的規模效益遞增,突破傳統意義上的增長極限”。

      (3)滿足“以人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沙掷m發展的核心以圍繞人的全面發展而制定,其中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間的不斷被滿足,是一切發展的基石。因此一定要把全球、國家、區域的生存支持系統維持在規定水平的范圍之內。通過基本資源的開發提供充分的生存保障程度;通過就業的比例和調配,達到收入、分配、儲蓄等在結構上的合理性,進而共同維護全社會成員的身心健康。

      (4)調控人口的數量增長,提高人口素質。人口數量的年平均增長率首先應穩定地低于GDP的年平均增長率,而后逐漸實現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零增長”。此前與此后,都要把人口素質的提高納入到首要考慮的政策之中。其實質是把人口自身再生產同物質的再生產“同等地”保持在可持續發展的水平上。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在其年度報告《人類發展報告》中的研究,人口資源向人力資源的轉變,首先要把人的“體能、技能、智能”三者的合理調配,置于可接受的狀態之下,達到人口與發展之間的理想均衡。

      (5)維持、擴大和保護自然的資源基礎。地球的資源基礎在可以預期的將來,仍然是供養世界人口生存與發展的唯一來源。可持續發展既然規定了必須保持財富的增長并滿足人類的理性需求,它的實物基礎主要地依賴于地球資源的維持、地球資源的深度發現、地球資源的合理利用乃至于廢棄物的資源化。

      (6)集中關注科技進步對于發展瓶頸的突破??沙掷m發展始終強調“人口、資源、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強力協調,科技進步在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中,能夠迅速把研究成果積極地轉化為經濟增長的推動力,并克服發展過程中的瓶頸,以此去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要求??茖W技術的發展,經濟社會的發展,管理體制的發展,這三個主要方面將作為一個互為聯系的大系統,通過宏觀的調適和尋優,達到突破發展瓶頸的目標要求。經濟學家庫茲涅茨在諾貝爾經濟獎獲獎演說時曾表達了他的嚴肅思考:“先進技術是經濟增長的一個巨大來源,但是它還只是一個潛在的、必要的條件,本身并不是充分條件。如果技術要得到高效而廣泛的應用,必須作出制度的和意識形態的調整,以實現正確利用人類知識中先進部分所產生的創造力”。

      相關期刊更多

      書畫藝術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無錫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新湘評論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共湖南省委

      文學遺產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亚洲国产日产无码精品|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亚洲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网站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亚洲宅男天堂在线观看无病毒|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久久影院亚洲一区| 国产亚洲精午夜久久久久久 | 亚洲制服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亚| 亚洲午夜无码毛片av久久京东热|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 亚洲18在线天美|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AV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AV日韩AV无码污污网站|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亚洲av永久无码|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99|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a无码综合a国产av中文| 亚洲成年人啊啊aa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噜噜噜亚洲熟女综合|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国产| 亚洲私人无码综合久久网|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SM| 亚洲国产精品婷婷久久| 亚洲人成电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