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夏日絕句李清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李清照,是宋代有名的女詞人,她年輕時的生活十分富貴,中年開始,生活變得落魄,她所寫詞的內(nèi)容隨之發(fā)生變化,變得有些凄涼。
李清照是婉約派的詞人,她擅長寫詞,偶爾也寫詩。但她寫的詩并不比她寫的詞遜色。就拿入選《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80首》里的詩---《夏日絕句》來說“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也表明了李清照的風骨。
李清照的詩都那么的有名,那她的詞就更不用說了。她青年時寫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這首詞讓我知道了李清照家當時十分富裕,從“卷簾人”、“應(yīng)是綠肥紅瘦”等這些詞語中體會出來的;同時,李清照又是一個仔細的人:她知道昨晚刮了一陣大風,所以很多花瓣都打落在地---“應(yīng)是綠肥紅瘦”。
再看李清照中年時期寫的《聲聲慢》。這是一首凄涼的詞,“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一開頭,就讓讀者感到她格外的凄涼。經(jīng)過我的查閱、搜索,我還知道了,這時的李清照,不僅有著凄涼,還有一種悲痛。
在我眼中的李清照,她是一位宋代杰出的女詞人、才女!還是一位堅強、不貪富貴的人。
李清照的一生,隨著家庭的富貴、衰敗而跌宕起伏。我想,也許,就是這樣的遭遇,才造就了她的性格,創(chuàng)造了她的杰出的詩詞。
【范例2】
不知從何時起,莫名地對李清照有一種好感,這個著名女詞人,以她自己獨有的魅力,擊敗了那些明星大腕,輕而易舉地打動了我 ……
最初了解到她,應(yīng)該是因為她的那首洋溢著愛國情懷的《夏日絕句》,后來嘴邊就一直掛著,直到書中出現(xiàn)了她的《如夢令》,我便讓爸爸打印了一份李清照詞選集,一有空就看。更有趣的是,我每次在寫李清照的詞,特別是那首《如夢令》時,都會很認真,很專注地寫。即使在心情低落甚至浮躁時,你在任何地方看到的詞總是很美麗,不然的話,我就會感到有點過意不去,好像對不住她似的。是的,就這樣地敬佩她。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2、《州橋》范成大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3、《題臨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1、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
2、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倚枕釵橫鬃亂。蘇軾《洞仙歌》
4、“唐詩宋詞”一語,是唐詩與宋詞的并稱,唐詩與宋詞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兩顆明珠,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宋代被稱為詞的時代。詞源于民間,始于唐,興于五代,盛于兩宋。宋代物質(zhì)生活的豐富,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強烈。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2、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范成大《州橋》:“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4、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陸游《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6、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xùn)|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7、文天祥《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于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關(guān)鍵詞:聲聲慢;注釋;憔悴損;商榷
人教版語文教材必修4第41頁注釋11對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中“憔悴損”一句的注解為:“枯萎,凋零殆盡。損,這里相當于‘煞’,‘憔悴損’就是‘憔悴煞’的意思。”據(jù)此理解,“憔悴損”的主體當為黃花,意即枯萎,凋零殆盡。此注釋無論從“事理”還是從“情理”來講皆有待商榷。
先說不合“事理”的理由。
“凋零”的意思是凋謝零落,然而一般只會枯死枝頭,不會零落滿地。宋末詩人鄭思肖《寒菊》詩云:“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雖然《王安石三難蘇學(xué)士》的故事證明黃州的是會落英繽紛的,但反過來也證明,那時的杭州是不會花瓣零落的。蘇軾在被貶黃州前曾在杭州做過四年(公元1071-1074年)通判,風流瀟灑的他不可能不注意到杭州的開敗情況,正因為,包括杭州之菊,枯而不落的印象,才使得蘇軾后來敢于在王宰相的詩稿上揮毫:“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聽。”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恰好是在臨安所寫,也就是現(xiàn)在的杭州,所以,用“凋零”來形容詞中的是不妥當?shù)摹4藶槔碛梢弧?/p>
有人說,《聲聲慢?尋尋覓覓》所狀寫的是春景,春天的時候,枯死枝頭的也該因為枯枝朽斷而零落滿地了,其依據(jù)是詩中“乍暖還寒”一句。《聲聲慢?尋尋覓覓》所寫之景到底是春景還是秋景?因作品的具體寫作時間不詳,我們只好從詩的意境來判斷。首先,“乍暖還寒”不一定是初春特有的氣候特征,秋天也有忽暖忽冷的現(xiàn)象,吳小如的解讀可作參考:“這是寫一日之晨,而非寫一季之侯。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1]其次,詞中有兩個意象能說明是秋景,一是“雁過也”中的大雁,大雁南飛的時間是秋天,至于其北還時間,則要等到次年的春末天氣轉(zhuǎn)暖之時,且詞中有“卻是舊時相識”一句,說明大雁應(yīng)該是北來之雁;二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中的梧桐,應(yīng)是葉未落盡的梧桐,因為既然是細雨,就不會下得點點滴滴,只有在梧桐葉上不斷匯集,才會有“點點滴滴”的景致,若說是來年春天新發(fā)之葉,則與全詞“冷冷清清”的環(huán)境明顯不合了。所以,《聲聲慢?尋尋覓覓》所寫之景應(yīng)該是秋景,黃花應(yīng)該是秋日里的黃花,是不會零落的。此為理由二。
理由三,教材注解認為“憔悴損”是寫黃花的看法不太符合李清照的寫作習(xí)慣。其實,“憔悴”“憔悴損”在李清照的詞作中,尤其是在其南渡后的詞作中,并不少見。比如,《永遇樂?元宵》中有“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夜間出去”,李清照變成了面容憔悴,蓬頭霜鬢的老婦,對外面中州盛日的熱鬧繁華沒有興趣,懶得夜間出去;《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中也有“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的詞句。兩個例子中的“憔悴”都是寫詞人自己面色黃瘦、精神萎頓。且這三首詞的寫作時間均為南渡后,李清照的寫作心境大同小異,如果唯獨《聲聲慢?尋尋覓覓》中“憔悴”指的是黃花,未免牽強。
至于“損,這里相當于‘煞’,‘憔悴損’就是‘憔悴煞’的意思”這個解釋,則明顯沒有考慮學(xué)情。多數(shù)學(xué)生在不借助工具書的情況下是難以理解“憔悴煞”的意思的。若將“損”解釋作“詞人瘦損”,學(xué)生就會好理解得多。
因此,從“事理”角度講,“憔悴損”應(yīng)該是形容李清照。當然,確定這個結(jié)論需要說明一下語法問題。前句的主語是“滿地黃花”,按照承前省略的語法規(guī)則,“憔悴損”的主語似乎應(yīng)為“滿地黃花”。但這是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則。古詩詞的鑒賞不應(yīng)硬套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而應(yīng)該以詩詞的情意表達需要為準。
李清照在《聲聲慢?尋尋覓覓》中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境況,詞人憔悴瘦損的形象有助于情意的表達,更合“情理”。查閱李清照的相關(guān)資料可知,南渡后的李清照在亡國之愁、淪落之苦和喪夫之痛的打擊下,的確已是令人心痛的憔悴瘦損形象。
先說亡國之愁。李清照的亡國之愁比當時許多士大夫來得更深沉,更厚重。一方面對南宋朝廷屈辱投降、茍且偷安的時局表現(xiàn)出憤激譴責之情,在其《夏日絕句》中寫道“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借項羽來諷刺宋高宗的不以失地喪國為恥,更以“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yīng)悲易水寒”“南渡衣冠思王導(dǎo),北來消息少劉琨”[2]直接譴責宋高宗背親忘祖的軟弱無能和屈辱卑怯。李清照也深切關(guān)心在失地的百姓的生活斗爭,在《尚書韓吳二公詩》中寫道:“不乞隋珠與和璧,只乞鄉(xiāng)關(guān)新消息”“但說帝心憐赤子,須知天意念蒼生”。雖然自己飽受生活磨難,但始終無法忘懷故鄉(xiāng)。然而,她一個弱女子終究無法改變現(xiàn)狀,只有和著血淚和苦酒在凄苦中獨飲亡國之愁,直到風鬟霜鬢,老死他鄉(xiāng)。
再看淪落之苦。先是青州陷落后,李清照摯愛的十幾間房子的書冊化為灰燼,李清照和丈夫帶著十五車書,經(jīng)過千難萬險,輾轉(zhuǎn)運到建康,后金兵再度南侵,李清照又逃難到金華,一年后才得以回到臨安。其實,從《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和《聲聲慢?尋尋覓覓》兩首詞的意象對比中,我們也可看到李清照的潦倒,在《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中,李清照的生活是富裕的,瑞腦香,金獸銅香爐,玉枕紗櫥,東籬把酒,暗香盈袖,所敘之愁不過是貴婦人的閑愁而已,但在《聲聲慢?尋尋覓覓》中,卻只剩下杯盞、窗兒,以及窗外梧桐了。據(jù)程千帆、徐有富所著《李清照》中記敘,晚年的李清照生病時都只能靠弟弟照料。一位大家閨秀淪落凄慘至此,詞人怎能不發(fā)出“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悲嘆。
最令李清照“憔悴損”的是亡夫之痛。她與趙明誠是一對讓人羨慕的神仙眷侶,夫妻二人志趣相投,伉儷情深,白日相攜淘買書畫金石,夜晚讀書猜謎、飲酒作詩,雖然因趙明誠公務(wù)繁忙不得不短暫相別,但是彼此的相思掛念反而使得生活平添樂趣,《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里的愁,表面觀之是李清照備受相思之苦,仔細品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所謂“人比黃花瘦”的愁背后,是妻子對丈夫的。然而,趙明誠不幸病亡,李清照痛不欲生,大病一場。后來因身體多病需人照顧,與貪圖她錢財?shù)膹埲曛塾羞^一段短暫的婚姻,這段婚姻使李清照遭受了九天的牢獄之苦。這使得李清照對丈夫趙明誠更加的懷念。這種懷念,貫穿了她晚年絕大多數(shù)作品。這種情思使得李清照愈加憔悴瘦損,“試燈沒意思,踏雪沒心情”,似乎已了無生趣了。品讀《聲聲慢?尋尋覓覓》,我們會發(fā)現(xiàn),詞中連發(fā)四問,語氣中,仿佛是李清照對亡夫的絮叨。
綜上所述,無論從“事理”還是從“情理”分析,“憔悴損”的都該是詞人李清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