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物入侵者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入侵大軍 五花八門
小龍蝦、水葫蘆……它們都是我國生物入侵現象的“罪犯”。生物入侵,顧名思義,就是存在于生物界的“入侵”現象。當某種生物從一個地方自然傳入或被人為引種到另一個地方成為野生狀態,并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影響甚至危害,我們便稱這一現象為生物入侵。
這些“入侵者”在原產地并沒有什么危害,原因在于它們在那兒受到其天敵的捕食或者寄生,種群數量被有效控制,不會蔓延成災。然而它們一旦進入新的地區,缺乏天敵的束縛,種群數量便會迅速增長造成危害。
入侵手段 各顯神通
根據農業部統計顯示,目前已經有至少380種植物、40種動物和23種微生物正全面入侵我國。這支入侵大軍如此浩浩蕩蕩,得歸功于它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入侵途徑。
瀟灑偷渡型
科學家吉姆·卡爾頓說:“每時每刻,全世界都至少有7000個物種在橫渡大洋。每天都會有一個地方遭到一兩個新物種的侵襲?!边@些物種橫渡大洋靠的就是“偷渡”。它們有的潛伏在游客的行李中;有的潛伏在運輸貨物的集裝箱里;有的甚至潛伏在船只的壓載艙中。經過一段漫長的漂泊,“入侵者”就可以在碼頭附近安家落戶了。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進程,海路偷渡不再是“入侵者”的唯一途徑。海、陸、空全方位“偷渡”已是大勢所趨。美國白蛾的卵就是通過木材、木包裝進出口貿易運輸傳播、擴散到我國的。
趁虛而入型
常言道,柿子要撿軟的捏。狡猾的“入侵者”也深諳此道,它們往往選擇生態系統單調薄弱的地方作為入侵重地。在“新家”,它們沒有了天敵的克制,盡情稱王稱霸。
在珠海、廣州等地猖狂蔓延的薇甘菊會像被子一樣包裹樹木、覆蓋花草導致其枯萎而死。而在薇甘菊的“老家”南美洲,它并非“植物殺手”,因為當地有160多種昆蟲和菌類以它為食,令它不能瘋長。到了沒有天敵的中國,它便搖身一變,氣勢洶洶地霸占了土著植物的生存空間。
子孫滿堂型
繁殖力強恐怕是絕大多數“入侵者”的特點之一。水葫蘆能以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方式繁衍后代,其中無性繁殖尤為恐怖。它們通過匍匐枝與母株分離的方式進行無性繁殖,每5天就能克隆出一個新植株,速度之快令人乍舌。繁衍成片的水葫蘆在水塘“聚眾滋事”,淤塞河道、影響通航、“悶死”水中生物。
吃苦耐勞型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有的入侵生物寄人籬下卻能搶占先機,靠的就是吃苦耐勞??招纳徸硬菥褪沁@樣一類“入侵者”的代表,它不畏寒暑、不懼鹽堿,甚至可以水陸兩棲!超強的抗逆性使它能適應各種環境,惡劣的生長條件也無法制約它,在哪兒都能出人頭地。其實像空心蓮子草那樣“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入侵生物還有很多。
本土防守 撲朔迷離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入侵物種真是“來者不善”??!那面對“入侵者”的強大攻勢,土著物種們又將怎樣抵抗呢?
事實上,與外來入侵物種的精心準備相比,土著物種們顯得有些后知后覺。它們長期生存在自己熟悉的地盤上,經過多年競爭與合作,大家都找到了自己最適合的“位置”,即生態位。相對寧靜、相安無事的生活,難免讓它們在突然到來的“入侵者”面前措手不及。有學者認為,正是當地生態系統中空缺了一定的生態位,才給了入侵物種以可乘之機。也有研究指出,被入侵的生態系統中往往缺少入侵物種的天敵和其他制約其生長的不利條件,令土著物種對入侵者抵抗不了多久,便節節敗退,甚至最終失去自己的領地。
那么入侵物種與土著物種間的生物戰爭的結果已經注定了嗎?其實不然,生物入侵并非都以入侵物種取代土著物種而告終。生態系統的自然演替、人類的介入,以及各種不確定的“天災人禍”,都使生物入侵這場生物大戰的結果變得愈發撲朔迷離,結果還不得而知。
保護生態 從我做起
生物入侵會危害自然環境,如加速土著物種滅絕、令生態系統退化,甚至危害人類健康。每個人都是應對生物入侵的戰士,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1.去外地(特別是國外)旅游時,不輕易購買或帶回活體動物、植物,或動物皮毛制品、植物種子等可能導致生物入侵的物品;
一年半之后,在邁阿密,科學家發現了許多這種蝸牛,但那時它們已經快把當地的一些物種推向滅絕的邊緣了。人們花了7年的時間,耗費了大量的資金才最終把它們消滅掉。
男孩并非有意要毀了祖母的家鄉,但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生物入侵的“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其結果都是災難性的,無數活生生的事例已經足以說明一切。
通緝令——福壽螺
原居住地:亞馬遜河流域。
主要危害:食量極大,排泄物污染水體;危害水稻生產,威脅水生貝類、植物,破壞食物鏈構成。
控制措施:春秋兩季為福壽螺產卵高峰,可在此時組織人員集中捕捉;另外可以放養鴨子、青魚捕食福壽螺。
通緝令——紅火蟻
原居住地: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
主要危害:食農作物根莖葉、果實,喜群居,好攻擊,常騷擾、叮咬人畜,可致命。
注意事項:不要用手去觸摸、捕捉,發現蟻巢后,立即對蟻巢做出明顯標記并及時報告當地農業技術部門。
戶外活動時,要穿長靴、戴手套,防止被咬;若被其蜇刺,可用肥皂水清洗并涂抹清涼油等加以緩解,如有發熱癥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通緝令——加拿大一枝黃花
原居住地:北美洲。
主要危害:繁殖力極強,與周圍植物爭陽光、爭肥料,直至其他植物死亡,從而對生物多樣性構成嚴重威脅??芍^是黃花過處寸草不生。
控制措施:趁種子未成熟時,迅速鏟除,消滅種源,及時清理根狀莖,使其不能萌發;也可在其苗期或成株期,用藥劑進行化學防除。
你還知道哪些生物入侵者?到網上去搜集一下它們的資料吧!
通緝令——水葫蘆
原居住地: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危害: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物種入侵不僅危害了生物多樣性,造成某些物種的滅亡,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外來入侵物種每年在全球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4萬億美元。
我國目前有40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200億元。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最具危害性的100種外來入侵物種中,我國有50多種,其中危害最嚴重的有11種,這11種外來入侵物種每年給我國造成大約600億元的損失。
我國是遭受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除了有效治理之外,還必須抵制“誘惑”,避免“潘多拉盒子”一次又一次地被打開——
反物種入侵,我們可以做什么?
1.到國外去旅行時,不能隨意將植物種子帶回國;
關鍵詞:興課堂教學
啟迪思維
語言美
一、注意課堂教學的生發。要開拓與課文有聯系的知識
因為中學生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比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東西,就容易引起他們的關注。學生對學習說明文最厭煩的是老調重彈,所謂“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這些套話,他們一點就熟了,何需老師喋喋不休!于是就采用了生發和拓寬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上《眼睛與仿生學》這一課,在理清該文說明順序、結構和方法的基礎上,介紹了仿生學的知識:在科學技術上,仿生學的產生主要是得到了動物某些特性的啟示?,F代高精尖的科學技術,如飛機、潛艇、雷達、超聲波等無一不是從鳥的翅膀,魚的流線形,蝙蝠的特異功能研究中得到啟示而發明出來的,同時還溫習了初中課文《松鼠》。學生興趣盎然,思路也開闊了。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大大地激發了學生讀寫說明文的興趣,而且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并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
二、結合課文,參照比較,開闊視野,啟迪思維
比如,教《死海不死》這篇科技小品,讓學生了解了死海的成因和變遷,使他們對海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趁熱打鐵,印發了與課文相關的文章《未來海底世界》這篇融科學性、文藝性和趣味性為一體的小品文與課文放在一起閱讀,在內容上與課文互為補充,寫法上又可以參照比較,讓學生在學過的課文知識的礎上,比較這類文章的異同,這樣不但能了解學生掌握課文知識的情況,而且對豐富學生知識、開闊視野、培養能力、啟迪思維,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因所比較的文章富有趣味性,能引人人勝,這也就調動了學生自學的積極性。從上述四點教法可以看出,它們在教學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初步概括為下列三點:
第一,充分挖掘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潛力,提高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效率。這四種方法,都是以說明文的知識性、趣味性來激發學生興趣為著眼點,這要就要求老師對每篇說明文教學給予精心設計,巧妙構思。它在結合講析說明順序一一說明對象一一說明方法的基礎上擴展教學內容。它既能提高學生思考、研究、想象和讀寫的訓練效率,還能以特有的新意和創造性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快樂。
第二,有利于養成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這四種方法是依據說明文的知識性、趣味性的特點而設計施教的,它能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作
更好的發現:或把課內所學的知識用于新環境,形成能力;或者通過某種變式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使學生既獲得課內知識,又領會怎樣獲得更新知識的方法和途徑。
第三,能從學生的心理實際考慮。依照說明文的知識理趣來激發學生學習說明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說明文過程中感到新鮮和富有新意,并能根據課文的特點適時適度地“點”“面”相聯,以此來吸引學生,讓學生沉浸在求知氛圍中,使課內課外氣氛活躍,使學生精神振奮
三、引領學生感受說明語言的魅力
說明文語言之美,往往被其科學性與實用性掩蓋,被其他文體的文學美所淹沒。說明文語言的魅力表現在其準確、簡潔、生動、形象等方面。品析說明文語言首先在于其準確之美。如《中國石拱橋》課后練習提到“為了準確地說明事物,說明文用語很講究分寸”,文章中“比較”“大約”
“可能”“幾乎”
“當時”等詞或表程度,或表推測,或表限定,不能刪,不能換,無不顯示出作者嚴肅的科學態度。
品析說明文語言其次在于其生動之美。《中國石拱橋》中的引用把人帶入一種優美的境界,對獅子的描摹更是生動活潑,興趣盎然,讓人呼之欲出。《大自然的語言》開頭一段展現出一幅生動形象的畫面,美不勝收,令人目不暇接,寫活了物候,寫出了情感。《生物入侵者》中諸如“在劫難逃”“五彩斑斕”
“嘯聚山林”“束手無策”等雅詞的運用,使文章充滿了文學味;
“捕食鳥類,偷襲鳥巢,吞食鳥蛋”中一組動詞生動地寫出了棕樹蛇對鳥類的殘殺。
生物入侵是指某種生物從外地自然傳入或人為引種后變成野生狀態,并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危害的現象。造成生物入侵的途徑一般有人為方式、自然方式和間接人為方式與間接自然方式等。一些生物雖然看起來毫不起眼,一旦入侵其他國家則會釀成生態大災。另外,一些在原產地無害的生物,侵入新環境與新地方后就會成為自然與生態的麻煩制造者,特別是當入侵生物體型變大時,其威脅程度與危害性也更大??梢哉f,外來物種入侵是一種被稱作以慢動作方式發生的自然災難,而這種災難造成的破壞是難以估計的。
第一侵略軍團:緬甸蟒
入侵方式:人為方式
侵略指數:70%
緬甸蟒是美國最近流行的一種寵物蛇。在過去的五年,美國共進口了14萬多條緬甸蟒。剛孵出的幼蟒只賣20美元一條,當這些可愛的幼蟒長成5米長的巨蟒時,一些所有者就會將它們放歸森林。戴維森學院的邁克爾·多加教授說:“現在美國南部地區的沼澤中大約有10萬多條體型巨大的緬甸蟒,它們都是國際寵物貿易的產物?!?/p>
如今,緬甸蟒已經對美國大沼澤地的生態系統產生了巨大威脅,它們可以吞下大沼澤地中的大型掠食者與該地區的各種哺乳動物。例如,佛羅里達沼澤地的鱷魚正在為捍衛自己的領地而同入侵的巨蟒展開戰斗,但形勢并不樂觀。
多加領導的研究小組調查了緬甸蟒在佛羅里達州沼澤地遍布前后哺乳動物的種群數量變化情況,結果顯示巨蟒的蔓延與哺乳動物的數量大幅下降有密切的聯系。
第二侵略軍團:非洲巖蟒
入侵方式:間接人為方式
侵略指數:80%
除了緬甸蟒外,美國面臨的入侵者還有另外一種更可怕的非洲巖蟒。佛羅里達州自然歷史博物館資深爬行動物學家肯尼思·克里斯科表示,非洲巖蟒入侵是該州面臨的“最可怕的惡夢”之一。
與緬甸巨蟒一樣,非洲巖蟒也是大蟒家族成員。它們本身毒性不大,通常用身體纏繞的方式殺死獵物。來到美國后,非洲巖蟒躲藏在沼澤地?!八鼈兛赡芟蛉祟惏l動攻擊,而你甚至不知道它們的存在?!?/p>
第三侵略軍團:吸血鬼巨蚊
入侵方式:間接自然方式
侵略指數:50%
近年來,非洲的大蚊子不斷入侵美國南部地區,這種名叫“加侖吸血鬼”巨蚊的體型約為普通蚊子的20倍,在人身上叮咬時就像一只小鳥伏在皮膚上。
“加侖吸血鬼”巨蚊不僅能迅速繁殖,而且侵略性極強。它們一天24小時都在尋找食物,不僅能咬破衣服襲擊人類,還會叮咬寵物和魚類,并傳播疾病。這種巨蚊叮人時極為厲害,一次能吸1加侖(約為3立方分米)的血,并會產生火辣般的疼痛。
佛羅里達大學昆蟲學家考夫曼認為,這種吸血鬼巨蚊的出現與泛濫已經給當地自然生態系統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危害,許多翅類昆蟲已經絕跡,一些哺乳動物也因受到叮咬的困擾與生態排斥。
第四侵略軍團:17年蟬
入侵方式:自然方式
侵略指數:40%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一份報告稱,該國在2013年夏秋季約有300億只在地下蟄伏了17年的蟬為求偶破土而出,入侵美國東海岸。這些蟬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從大洋洲等地入侵美國本土的,對人類或其他動物無害,但會破壞大量樹苗,影響森林生態系統與昆蟲生存環境指數。
這種蟬名叫“17年蟬”,大約有2.5cm長,目前僅在美國東海岸有發現,出生后就蟄伏于地下,靠吸取樹根的養料為生。17年后,當地面溫度達到18℃,它們才會破土而出。在樹上生存和幾周后,它們就會死去,而后代會繼續蟄伏地下,直到17年后再出來。
美國多名昆蟲學家預測,2013年破土而出的“17年蟬”可能有300億只,甚至有可能達到1萬億只。即使是300億只,從頭到尾排起來的長度也足夠與到達月球后再回來的距離相當。
第五侵略軍團:長角天牛
入侵方式:人為方式
侵略指數:60%
長角天牛擁有超過2萬種亞種,它們長著一副大大的顎,睜著泛紅的眼睛直視前方,還長有幾乎和它身子一樣長的觸須。長角天牛被美國政府描述為“最具毀滅性的入侵害蟲”,每年8月是它們肆虐的季節。
長角天牛最早于1996年在美國被發現,當時它們跟隨木制品一起從亞洲來到美國。這種昆蟲會對多達13種樹木構成威脅并導致這些數種的死亡,楓樹、柳樹、七葉樹和白樺樹都是它們最愛吃的樹種。
第六侵略軍團:超大金魚
入侵方式:人為方式
侵略指數:40%
超大金魚也稱“亞洲鯉魚”,十年前由一位廚師自亞洲經夏威夷帶到了美國本土。超大金魚的入侵將有可能支配美國本土的河湖生態系統,還會殺死多種水生物種。
今年1月份,內華達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密歇根湖中發現了超大金魚的蹤跡。這向人們發出了警報,這種恐怖的魚類極有可能或已經進入了北美洲五大湖之中,它們將會迅速擾亂北美洲五大湖以及其他所有境內河流脆弱的生態系統。
第七侵略軍團:巨型蝸牛
入侵方式:間接自然方式
侵略指數:70%
【關鍵詞】輕負高效;拓展延伸;教學案例;語文素養
在課堂教學中發現:很多課文由于歷史背景、文體特點以及文本深度等因素,造成學生不能高效的吸收其應有的精華,甚至課堂教學結束后大部分學生仍舊一知半解。面對這種現象,筆者想通過探討課堂教學拓展延伸這一教學環節,改善學生學習文本的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拓展延伸到底應注意哪些,如何進行處理?
一、拓展延伸與文體的關系
語文教育專家經常這樣說:“語文教學要上出語文味,要上出文體味”。換言之, 不管文本內容是什么,我們都應還原其“語文”的本身;新課程標準也指出: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靈活處理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中不同文體需采用不同的拓展延伸的形式,因此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文體進行拓展延伸?,F通過教學案例的比較來看不同拓展延伸所產生的教學效果。以說明文為例:
一位老師在教學《生物入侵者》運用說明文的知識讓學生很好地掌握課文基礎上,設計了這樣一個拓展延伸環節――我來當編輯:教師引進了現在網絡上百度將一些名詞加以解釋的百度詞條這樣一個概念。接下來舉了具體的例子,以及寫百度詞條的基本要求。讓學生當一次編輯家,為生物入侵者擬寫一條百度詞條。
通過課堂效果的觀察不難發現,學生可以很快掌握此種寫作方法,并且運用自己本堂課學到的知識對課文進行一次歸納小結,這是對學生理解和概括能力的培養。另外,這樣的教學環節也同樣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組織語言能力。不得不佩服此教師拓展延伸設計的巧妙,在立足于文體的前提下,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拓展延伸與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教學目標的關系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語文課堂教學除了要回歸文本,立足文本之外,我們更要抓住課堂的教學機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注重品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熏陶,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在上《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這篇課文時,筆者在拓展延伸的環節設計了一場辯論賽:莊子與惠子孰是勝者?在辯論前我為學生對辯論知識稍作補充,學生精彩紛呈,辯論激烈。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既增加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
在《白兔和月亮》《皇帝的新裝》等課文的教學中,將課本改變成課本劇,將抽象文字變成直觀的表演,增加了學生的參與程度同時也鍛煉了他們重新組織材料和表演的能力,另外也能通過表演更深入地琢磨人物性格及內心情感,讓人物更加真實化、立體化。
學生每天都接觸的課本,里面的課文就是很好的教育資源。如果我們能夠利用得好,就能使學生透過課文學到更廣、更深、更實的知識,就能通過各種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三、拓展延伸與教學對象的關系
在探討前面的基礎之上,我們卻不能忽視一項最根本、基礎的內容――教學對象。教學對象的差異性也決定了拓展延伸效果的優劣。在現在的語文教學中,新課標為我們重新定義了在課堂上學生與教師的關系,那就是“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因此,教師在主導課堂的時候更多地應該考慮學生的因素,如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接受能力,情感需求、價值取向等。
如筆者在傳授綜合性學習《馬的世界》中,由于沒有考慮到教學對象的實際知識儲備而造成課堂效果的沉悶。一開始關于馬的成語、詩句等環節開展的都非常順利,而在文章的結尾處,我讓學生展開游戲,進行一項關于馬的知識小擂臺,由于課前沒有相關的預習提示,因此學生之前沒有進行資料搜索,出現的知識對于學生而言確實有很大難度,這時才發現:我為學生鋪了一層臺階希望他們登高,卻高到他們無法企及的高度。
拓展延伸是一個多元化的課題,而筆者僅僅談了與拓展延伸有著密切關系的三大要素,希望自己能夠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地進行探討研究取得進一步的收獲。徐志摩先生曾經用這樣的詩句來領略康橋的意境:“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惫P者也想以這種探幽的美妙來比喻語文課堂中拓展延伸在教學中奇妙的效果,希望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將研究之路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王家倫.閱讀教學“整體性”原則的多元思考[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8(1)
[2]周一貫. 閱讀課堂教學設計論[M].寧波: 浙江寧波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