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馬的成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馬的成語大全
1、馬捉老鼠——比喻瞎忙亂
2、犬馬之年——猶犬馬齒。
3、千兵萬馬——猶千軍萬馬。
4、驢唇馬觜——胡扯,瞎說。
5、招軍買馬——猶招兵買馬。
6、馬中關五——猶言魯魚亥豕。
7、橫刀躍馬——猶言橫戈躍馬。
8、拿下馬來——比喻將人制服。
9、溜須拍馬——比喻討好奉承。
10、馬到功成——見“馬到成功”。
11、駟馬不追——見“駟馬難追”。
12、倚馬七紙——比喻文章寫得快。
13、呼牛作馬——見“呼牛呼馬”。
14、馬革盛尸——見“馬革裹尸”。
15、僅容旋馬——指住宅地方狹小。
16、馬如游魚——同“馬如游龍”。
17、犬馬之養——供養父母的謙辭。
18、風車云馬——見“風車雨馬”。
19、光車駿馬——裝飾華麗的車馬。
20、人荒馬亂——形容局勢動蕩不安。
21、打馬虎眼——故意裝糊涂蒙騙人。
22、風馬不接——猶言風馬牛不相及。
23、竹馬之友——指兒童時期的朋友。
24、犬馬之決——謂臣僚的果敢決斷。
25、牛高馬大——比喻人長得高大強壯。
26、馬塵不及——比喻趕不上,跟不上。
27、馬上房子——指當面贊成,背后反對
28、馬面牛頭——比喻各種各樣兇惡的人
29、放馬后炮——比喻事情已過去才發議論
30、下馬馮婦——以之比喻重操舊業的人。
31、獐麇馬鹿——比喻舉動匆忙慌亂的人。
32、馬咽車闐——形容車馬很多,十分熱鬧。
33、一馬一鞍——比喻一夫一妻,白頭偕老。
34、持戈試馬——比喻作好打算,躍躍欲試。
35、風吹馬耳——比喻對別人的話無動于衷。
36、單槍獨馬——比喻孤身一人或單獨行動。
37、馬不解鞍——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間歇
38、馬足車塵——喻四處奔波,生活動蕩不定。
39、烏焉成馬——指文字因形體相似而轉寫錯誤。
40、匹馬一麾——一匹馬一桿旗。形容勇敢善戰。
41、鞍馬勞困——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困乏。
42、車馬駢闐——車馬聚集很多。形容十分熱鬧。
43、人困馬乏——人馬都很疲乏。形容旅途勞累。
44、效犬馬力——效勞的謙詞。意思是效犬馬之勞。
45、率馬以驥——用好馬帶領馬群。比喻能者居先。
46、代馬望北——比喻人心眷戀故土,不愿老死他鄉。
47、害群之馬——危害馬群的劣馬。比喻危害集體的人。
48、選兵秣馬——選好兵器喂飽戰馬。指作好戰前打算。
關于馬的俗語
一馬不跨雙鞍。 人有錯手,馬有失蹄。
人奔家鄉馬奔草。 人怕理,馬怕鞭,蚊早怕火煙。
人要煉,馬要騎。 人是衣裳馬是鞍。
小馬兒乍行嫌路窄。 千里騾馬一處牛。
馬上不知馬下苦,飽漢不知餓漢饑。 馬上摔死英雄漢,河中淹死會水人。
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發。 馬至灘,不加鞭。
馬行十步九回頭。 馬屁拍在馬腿上。
馬看牙板,樹看年輪。 馬群奔馳靠頭馬。
見鞍思馬,睹物思人。 牛頭不對馬嘴。(驢唇不對馬嘴)
心急馬行遲。
關于馬的成語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塞翁之馬 脫韁之馬 鐵馬金戈
天馬行空 童牛角馬 土牛木馬 天粟馬角 銅圍鐵馬
烏白馬角 舞刀躍馬 五花殺馬 文君司馬 萬馬奔騰
五馬分尸 萬馬齊喑 問牛知馬 烏頭白馬生角 烏頭白,馬生角
烏頭馬角 烏焉成馬 問羊知馬 洗兵牧馬 選兵秣馬
懸兵束馬 香車寶馬 鮮車健馬 鮮車怒馬 懸車束馬
下馬馮婦 下馬看花 系馬埋輪 下馬威 信馬由韁
休牛歸馬 休牛散馬 效犬馬力 朽索馭馬 懸崖勒馬
鮮衣良馬 鮮衣怒馬 心猿意馬 以渴服馬 以鹿為馬
飲馬長江 一馬當先 倚馬可待 一馬平川 衣馬輕肥
倚馬千言 倚馬七紙 飲馬投錢 躍馬彎弓 野馬無韁
以毛相馬 意馬心猿 一馬一鞍 躍馬揚鞭 玉堂金馬
關于馬的對聯
白馬無言,空馱數百歲月。
青松有恨,曾記六朝興亡。
此地疑仙,蓬萊、瀛洲、方丈。
不知有漢,美人、名馬、英雄。
九龍繞郭而來,一顆明珠,宛然芙蓉煙雨。
萬馬窺江而去,半規浮玉,依然楊柳樓臺。
開張天岸馬,
奇逸人中龍。
神龍時作蒼生雨,
飲馬常思赤帝風。
千古痛錢塘,并楚國孤臣,白馬江邊,努卷千堆雪浪。
兩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陽亭里,心傷兩地風波。
奈何鐵馬金戈, 僅爭得偏安局面。
至今山光水色,猶照見一片丹心。
風吹馬尾千條線,
日照龍鱗萬點金。
小子牽牛入戶,
狀元打馬回鄉。
上聯:挺身愿做英雄馬 下聯:俯首甘為孺子牛 。
上聯:風吹馬尾千條線 下聯日照龍鱗萬點金 。
上聯應為:馮二馬 訓三馬 馮訓五馬諸侯 。
下聯:伊有人 尹無人 伊尹一人元宰 。
關于馬的四字成語
1、塞翁失馬:(1)形容人因禍得福。(2)形容禍福無常,不能遽下定論。
2、兵馬不動,糧草先行:作戰時兵馬還沒出動,軍用糧草的運輸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動前須作好準備工作。
3、馬革里尸:形容軍人英勇地戰死在沙場上。
4、枕戈汗馬:枕著武器,疾馳戰馬。形容時刻準備殺敵立功。
5、走馬看花:大略觀看事務外象,無暇細究其底蘊。
6、指鹿為馬:形容歪曲事實顛倒是非。
7、馬上墻頭:指男女青年相戀的地方。
8、單槍匹馬:形容單獨行動,沒有絲毫助力。
9、懸崖勒馬: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形容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勒:收住韁繩。
10、烏焉成馬:指文字因形體相似而轉寫錯誤。
11、馬鹿異形:用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形容顛倒是非。
12、持戈試馬:形容作好準備,躍躍欲試。
13、駑馬十駕:形容平庸的人只要勤奮,也能有所成就。
14、代馬依風: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馬:北方產的良馬。形容人心眷戀故土,不愿老死他鄉。
15、盤馬彎弓:盤馬:騎著馬繞圈子跑;彎弓:拉弓準備發射。騎馬盤旋張弓欲射。形容故作姿態而不付諸行動。
16、戎馬倥傯:形容軍務繁忙。戎:古代兵器的總稱;戎馬;借指軍事;倥傯;事多;繁忙。
17、招兵買馬:征招士兵,購買馬匹;指集結武力,預謀作戰。
18、高頭大馬:指體形高大的馬。也形容人的體形高大。
19、六馬仰秣:形容樂聲美妙。
20、天馬行空:天馬奔馳神速;像是騰起在空中飛行一樣。形容詩文氣勢豪放。也形容人浮躁;不踏實。天馬:漢代西域大宛產的好馬;行空:騰空飛馳。
21、馬到成功:用以祝賀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22、馬如游龍:形容人馬熙熙攘攘的景象.
23、駑馬戀棧豆:劣馬惦著的只是馬棚里的飼料。形容無能的人只貪圖安逸,無遠大志向。
24、效犬馬力:效勞的謙詞。意思是效犬馬之勞。
25、戎馬倉皇:謂戰事緊急而忙于應付。
26、犬馬之勞:謙稱自己微薄的服務像犬馬一般微不足道。
27、馬齒徒長:只喻只是年齡徒然加大,但沒有大作為。
28、心猿意馬:形容心思意念飄浮不定。
29、秣馬厲兵:磨快武器,喂飽戰馬,準備戰斗;也泛指事前積極的準備。
30、一馬一鞍:形容一夫一妻,白頭偕老。
31、牛驥同皂:形容賢愚不分。
32、土牛木馬:泥塑的牛,木做的馬。形容沒有實用的東西。
33、馬耳東風:形容一個人對別人所說的話漠不關心,聽過就忘。
34、車水馬龍:形容繁華熱鬧。
35、青梅竹馬:指幼時游戲的伴侶。
36、金戈鐵馬:表示隊伍裝備很好,作戰力非常強;或喻戰爭。
37、兵荒馬亂:形容戰亂破壞之嚴重,秩序之紊亂。
38、光車駿馬:裝飾華麗的車馬。
39、尻輪神馬:以尻為車而神游。指隨心所欲遨游自然。
40、馬放南山:形容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現形容思想麻痹。
41、車塵馬跡:指車馬行過的痕跡。
42、馬龍車水:馬象游龍,車象流水。形容車馬往來不絕。
43、駟馬難追:話一說出口,難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語謹慎,要信守諾言。
44、不識馬肝:相傳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形容不應研討的事不去研討。
45、戎馬倥傯:指在戰爭中軍務緊迫繁忙。
46、乞兒馬醫:乞兒:乞丐;馬醫:獸醫中專治馬病的人。舊指卑賤的人。
47、老驥伏櫪:形容年紀雖老,仍懷雄心壯志。
48、脫韁之馬:形容沒有了約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49、大馬金刀:①形容豪爽,氣派大。②形容說話直率鋒利,不留情面。
50、牛高馬大:形容人長得高大強壯。
51、洗兵牧馬:洗擦兵器,喂養戰馬。指做好作戰準備。
52、千軍萬馬:形容士兵眾多,聲勢壯大。
53、單槍獨馬:形容孤身一人或單獨行動。
54、一馬當先:作戰或做事時,不畏艱難,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55、老馬識途:喻經驗豐富的人。
56、盲人瞎馬:失明的人騎著瞎了眼的馬。形容處于極端危險的境況中。也形容亂闖瞎撞;非常危險。
57、牛童馬走:舊時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馬走,猶仆役。
58、天馬行空:喻才思豪放飄逸。
59、飛鷹走馬:放鷹追捕和騎馬追逐鳥獸。指打獵。
60、鞍馬之勞:鞍馬:鞍子和馬,指長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戰斗的勞苦。
61、懸崖勒馬: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醒悟回頭。
62、銅圍鐵馬:形容堅固的陣勢。
63、汗馬功勞:喻為征戰奔走的功勞。
64、班馬文章:漢代史學家司馬遷與班固的并稱。泛指可與班固、司馬遷相比美的文章。
65、龍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擴展:關于馬的句子
1、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杜甫為我們描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傳神地展現了馬的強勁豪邁,讓人有一種馬鳴風蕭蕭之感。
2、馬,對食物的要求并不高。它不象貓和狗,嬌生慣養,它只要有一片青草地,就能解決食物問題了。
3、馬的形狀長的美,但馬走路的姿態更優美,你要是從后面看過去,那步姿簡直就象T型舞臺上時裝模特兒在表演。特別是那敲擊在水泥地上的腳步聲,更讓人神魂顛倒,聯想翩翩,你聽:“滴答、滴答、滴滴答答,”好美的一首樂曲呀。
4、馬,還有許多好的精神鼓勵著人們,現代成語中,有許多是關于馬的:龍馬精神,馬到成功,快馬加鞭……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馬的重要性嗎?
5、馬是大型哺乳動物,四肢強健,力大善跑,加上它的感覺器官發達,眼大位高,視野開闊,記憶力、判斷力都很強,方向感也極準確,居六畜之首。給人的印象是憨厚、誠實、純樸,又和人有方方面面的親密關系,于是就有了許多佳名美譽:烏騅、赤兔、八駿、九逸、天馬、寶馬、汗血馬、白龍馬、千里馬等,這些佳稱,無不流露出人們對它的喜愛之情!
6、馬,是古代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以前人們總是騎馬上街的,因為那時候還沒有發明汽車呢。在那個時候,人們上街要騎馬;搬家時,要靠馬來馱運東西;上戰場時,也要騎馬作戰。古代的人離不開馬,現在的蒙古人也離不開馬。瞧,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到處都是馬的足跡。蒙古人喝馬奶,賽馬。他們還特地定了賽馬日,把大家的好馬都牽出來,一決勝負。從馬身上,我們更能感受到蒙古人的豪邁氣概。
7、這時,馬群漸漸地在視野中消失,遠望這一群活生生的烈馬,它們剛剛那雄健的風姿又在心靈中舞動著,它們那氣魄雄渾的嘶鳴似乎又在耳邊回響,震撼著我的心。我想,這才是真正的富有氣概的馬,它們是自然的,原始的,絲毫不經人工雕琢的,實實在在的馬,它們不必聽從于人類的驅使,不必去討人類的歡心,它們大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在草原上盡情地揮灑,因為草原才是它們真正的家。
8、馬,睡覺的姿態與人不同,人是躺在床上,而馬呢?與其說它是在睡覺,還不如說它是在“站覺。”因為馬睡覺的時候也是站著睡的。家馬的祖宗——也就是野馬,以前生活在森林或者草原時,隨時會遭到猛獸的襲擊,所以它們就站著睡覺,以便聽到動靜十能夠快速地逃跑,雖然現在家養的馬沒有猛獸來襲擊,但是站著睡覺的習慣卻保留了下來,因此馬總是站著睡覺。
9、在草原上生活的馬群,它們在物質上也能通過自己的勞動得到滿足,而精神,早已在它們不懈的勞動中體現出來了。它們豪壯,開放,有不顧一切的勇氣,也有堅強不屈的性格,這便足以造就了它們自由而輝煌的一生。
10、大地上,滿滿的是一片綠色的海洋,海洋上點綴著無數疾速飛躍的黑點,那是萬千匹馬在奔騰著,跳躍著,喧囂著,嘶鳴著,如同狂風大浪快速地向你襲來,如驚濤駭浪般不可抵擋,那氣勢驚心動魄而又富有情調,那一整群慷慨淋漓而又富有秩序的烈馬,在狂風暴雨中痛快,酣暢地展現它們的雄姿!激動!亢奮!沖鋒!搏擊!碰撞!飛濺!那馬群,比任何有生命的事物都豪放,都激情。
11、馬,它的勤懇是出了名的。想必大家都聽過這樣一首歌吧:“白龍馬,脖鈴兒急,馱著唐三藏小跑仨徒弟,西天取經上大路,一走就是幾萬里……”這首歌一開頭就歌頌了默默無聞的馬,可見馬在人心中的地位高著呢!
12、無論在游牧時期還是農耕文明中,馬都是先民不可缺少的幫手,馬就是生產力的標志。一直到近代社會農業尚未機械化之前,馬幾乎包辦農村的一切繁重工作。
13、看啊,馬兒正向我們奔來,奔起了力量,奔起了希望,奔起了對歷史的懷念,奔起了對未來的憧憬,奔起了追求,奔起了堅持不懈。就讓馬的精神延續吧,去燃燒人們的熱情與活力,創造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14、馬,一種勤勤懇懇的動物,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像馬這樣的人,我們也要做像馬一樣的默默無聞,忠厚善良的人。那樣,祖國的明天會變得更美好!!
15、我喜歡凝視馬的眼神,因為只有在最平靜祥和的眼中才能讀懂它的心靈,讀懂它的思想。馬的眼神像一潭深泉,透徹而又深不可測。我一直覺得馬可能是一種會說話的動物,就像《西游記》中的白龍馬一樣,它是通人性的,懂感情的動物。
16、放眼望去,遠處的蒙古馬擁有高大的身軀,長長的頸項,柔順的鬃毛和飄逸的尾巴,無不展示出馬的雄壯和力大無窮。隨著距離的拉近,你會看到它靜時,是那么的紋絲不動,安靜如祥。人們在它周圍轉來轉去,它卻沒有一絲一毫的慌張和不安,是那么的與世無爭和泰然自若。而馬兒動時,在它奔跑的瞬間豪放灑脫,熱情洋溢,馳騁于碧綠的草原上,那樣的悠然,自由。
17、它那長長的脖子,舉起一個很酷的腦袋,腦袋上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永遠閃射著兩道精神的目光,一對小三角形的耳朵高高地聳立在腦門上,仿佛在隨時聆聽著四周的動靜,顯得特別機敏。脖子上方是一排被修剪的整整齊齊的棕毛,走起路來棕毛一抖一抖的,使它顯得更加威武,肥壯的身子后面拖著一束潔白的尾巴,只要輕輕地一甩,就象一道銀色的閃電在你眼前一亮,可瀟灑了,怪不得有那么多小女孩都喜歡梳馬尾辮。
2、拊髀雀躍。含義:拊:拍;髀:大腿。拍著大腿,象麻雀似地跳躍。形容非常高興的樣子;
3、夯雀先飛。含義:夯:同“笨”,愚鈍;雀:山雀,麻雀。比喻天資不好的人做事比別人先動手;
4、歡呼雀躍。含義:高興得象麻雀一樣跳躍。形容非常歡樂;
5、羅雀掘鼠。含義:原指張網捉麻雀、挖洞捉老鼠來充饑的窘困情況,后比喻想盡辦法籌措財物;
6、門可羅雀。含義:羅:張網捕捉。大門之前可以張起網來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賓客稀少;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較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自麻疹疫苗接種以來兒童發病率顯著下降,但近年來成人發病率上升[1]。成人麻疹患者就診時多處于發疹期,斑丘疹特征及出疹順序雖較典型,但出疹、退疹遲緩,病情相對小兒較重,可伴有肝臟損害、心肌炎、支氣管炎。筆者根據各期臨床特征,采用中醫辨證施護79例,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診斷標準
符合麻疹的診斷標準[2],排除慢性肝炎,藥物性、酒精性因素致肝損害,未接種過麻疹疫苗,近3個月未使用過免疫調節劑。
1.2 一般資料
79例均為我院感染科2007-01—2007-06住院患者,出疹1~5日;男47例,女32例;年齡18~45歲,平均31.30歲;支氣管炎12例,心肌炎3例,肝臟損害53例。
1.3 臨床癥狀
散發起病,起病急,全身中毒癥狀明顯,均有發熱和輕重不等的上呼吸道卡他癥狀及結膜炎病征;斑丘疹典型,疹退后多有脫屑和褐素沉著;并發癥以肝臟損害為主,γ-谷酰氨轉肽酶(γ-GT)升高明顯。
1.4 治療方法
予抗病毒、抗炎及清熱解毒、宣肺透疹中藥對癥治療,配合中醫辨證施護。
1.5 療程
12日為1個療程。
2 結 果
79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時間3~12日,平均住院時間為5.3日。對護理質量滿意度達98%。
3 護理措施
3.1 辨證施護
3.1.1 前驅期
證屬毒邪犯表,肺衛不宣。治宜辛涼透表,清宣肺衛。飲食宜清淡,忌辛辣、肉類、葷腥,以避免妨礙麻疹病毒外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勿使患者直接吹風;外用透疹藥(生麻黃15 g,芫荽子15 g,西河柳15 g,紫浮萍15 g)放入布袋中煮沸后在床旁蒸熏,或稍涼后以藥汁擦面部、四肢以助出疹;夏季病室宜陰涼,防止受暑熱而閉厥,可用鮮蘆根煎水代茶飲,以助汗透疹,解毒生津;湯藥宜熱服。
3.1.2 發疹期
證屬麻毒內傳,肺胃熱盛。治宜清熱解毒,佐以透發。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禁止直接吹風,防止麻疹病毒閉肺。飲食宜清淡,如稀飯、面條、牛奶、豆漿、蒸蛋等,少量多餐。多吃水果和新鮮蔬菜,多飲開水及熱湯。忌葷腥、生冷、辛辣、油膩。皮疹未出齊者,可進食蝦皮、芫荽、葡萄干等食物,以助皮疹順利透出。體溫持續在39 ℃以上,全身無汗者,可用溫水或芫荽煎水擦拭全身,溫濕毛巾敷頭部,使其汗微出;疹出不暢時,可用淡豆豉、芫荽適量煎水代茶飲;重癥用三黃石膏湯或犀角地黃湯,虛弱肢冷者用人參敗毒飲或補中益氣湯。湯藥宜溫服[3]。
3.1.3 恢復期
證屬氣陰兩虛。治宜養陰益氣,清解余邪。適當增加營養的同時 更應注意調整腸胃消化功能。宜多食養陰食品如木耳、百合等,也可用消參麥冬湯或竹葉石膏湯,避免飲食過量,忌生冷、油膩等物。疹退皮膚瘙癢時,可用九里香煎水擦皮膚以止癢。湯藥宜溫服[3]。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3.2 一般護理
3.2.1 情志護理
成人麻疹起病急,臨床癥狀表現重,患者常出現焦慮、急躁情緒,要以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語言,向患者講解本病的病因、發病特點、診療原則及預后情況,減輕恐懼心理,告之麻疹自然病程后大多可獲終身免疫,提高患者對治療的順應性。
轉貼于
3.2.2 消毒隔離
患者獨居或同病種患者同住一室;減少不必要的探視,預防繼發感染;保持病室空氣清新,每日通風換氣2次,每次30~60 min,避免患者直接吹風;保持適宜的溫濕度;室內光線不宜過強;病室每日紫外線照射2次,每次30 min。隔離期為住院至至出疹后5日,伴有呼吸道并發癥時至出疹后10日。
3.2.3 基礎護理
3.2.3.1 結膜充血、分泌物多時,用0.9%氯化鈉注射液沖冼,每日3~4次,予抗生素眼藥膏或眼藥水外用;如視力模糊、畏光囑目視綠色植物,戴墨鏡,并予維生素A口服。
3.2.3.2 鼻腔分泌物要及時清除;鼻黏膜糜爛時,可涂以1%龍膽紫;口唇或嘴角干裂涂石蠟油或4%硼酸軟膏;口腔潰爛用1%~3%碳酸氫鈉溶液漱口,每日4次。
3.2.3.3 衣被不宜過多過厚,及時更換汗濕的衣被,但要防止受涼;宜有微汗而不宜多汗;疹退脫屑皮膚瘙癢時,要勤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膚引起感染,瘙癢嚴重者可外搽5%碳酸氫鈉溶液或爐甘石制劑止癢,清潔皮膚宜用性質溫和的浴液。
3.3 并發癥護理
3.3.1 支氣管炎的護理
注意觀察咳嗽的程度、性質及痰的色、質、量的變化,頻咳、痰液黏稠時,除多飲水外,可按醫囑應用止咳、化痰藥物;伴氣急時,可予低流量吸氧。觀察用藥效果和不良反應,以及有無并發肺炎、心力衰竭的危險;嚴格控制輸液速度[4]。
3.3.2 肝功能損害的護理
注意休息;禁煙酒,飲食宜清淡流質或軟食,忌油膩及辛辣刺激之品;遵醫囑服藥及應用護肝藥物,禁用對肝臟有損害作用的藥物。
3.3.3 心肌炎的護理
密切觀察患者呼吸頻率、節律,心率與心律的變化,定時測量血壓、記錄尿量;如心悸、胸悶及時告知醫生并遵醫囑用藥,予吸氧。
3.3.4 胃腸道并發癥的護理
嘔吐要及時清理嘔吐物,協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潔,指導患者用生姜汁數滴滴于舌面止嘔;腹瀉時注意觀察大便的次數、性質及量的變化,加強肛周皮膚護理,便后用溫水洗凈、抹干,再涂以鞣酸軟膏,防止肛周皮膚糜爛;注意補充足量的水分。
4 體 會
通過針對成人麻疹的臨床表現特點及分期辨證,做好正確的中醫辨證施護和并發癥的護理、情志護理、基礎護理,并配合健康宣教,消除患者思想顧慮,提高患者對治療的順應性,能夠有效地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王俠生,廖康煌.楊國亮皮膚病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312-312.
[2]彭文偉.傳染病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