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過華清宮絕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翻譯:江南的大地上充滿了鳥的叫聲,綠草映襯著鮮花,水邊的村寨和山麓的城郭到處都飄揚著酒旗。南朝遺留下來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廟,還有那無數的樓臺都被煙雨籠罩著。
2、《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翻譯:通往山頂的小路曲曲折折,白云生發的地方隱隱約約能看到有幾戶人家。因為喜歡這楓林的晚景,所以我停下馬車,這些被霜染過的楓葉比二月的花朵更加的鮮艷。
3、《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翻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沙土中還沒有被銷蝕,我將它磨洗了一下,發現是前朝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如果東風沒有給周瑜方便,那么獲勝的一定是曹操,而二喬肯定也被關進了銅雀臺。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翻譯:從長安往回望,驪山就像是一堆堆的錦繡,山頂上的華清宮千重門正在依次的打開。一騎奔馳而來煙塵四起,妃子開懷一笑,沒有人知道是南方送來了新鮮的荔枝。
5、《初冬夜飲》
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闌干。
一、旅游者的好奇心理
在旅游過程中,旅游者見到一些新異的刺激物,如街上有人敲鑼打鼓送老工人退休;小伙子娶新娘,壯漢抬著轎子,一隊鎖吶樂隊在前面開路,十分熱鬧;還有農民吊在竹桿上車水灌溉;婦女搖著紡線車;從蛇肚內取出蛇膽和酒喝,等等現象,都能使游客產生好奇心理。
一次,港臺旅游團在廣西桂林旅游,中午山區小飯店供應烏黑的墨米飯,吃慣了白米飯的游客,見此米飯既好奇又膽怯,不知此為何物?熱情的導游說:大家吃吧,這叫墨米,是廣西河池地區東蘭縣的特產,為什么呈黑色呢?據民間傳說:有一年天大旱,東蘭附近的紅水河也斷流了,方圓數百里田地龜裂,禾苗枯死,有一位老漢的地里僥幸剩下一蔸禾苗活著。為救活這蔸禾苗,老漢爬了九重山,走過十六個村莊,還是不見水的蹤影,沒辦法,只好忍痛割斷自己的手指,用鮮血澆灌禾苗。說來也奇怪,禾苗得了血的滋潤,居然長得很茁壯,結出一串顆粒飽滿的稻穗,老漢因流血過多而死去。鄉親們把這唯一的稻穗保存下來,翌年春天用它播種,得到的稻米顏色竟然是墨黑色,用墨米煮成的飯,香氣撲鼻。常吃墨米,可慢性肝炎,胃炎,貧血,故有“藥米”之稱。通過導游介紹了墨米的神話故事,頓時使游客情緒活躍起來,團內幾位港臺老太太紛紛要求購買帶回去,讓家人共享口福。
二、旅游者的求新求知心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飲食文化更是豐富多采,許多外國游客品嘗中國菜,見了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贊不絕口,胃口大開。在餐桌上看到這些菜,就象是見到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不忍心把它吃掉,有的用照相機拍照留念,有的請主人介紹它的名稱、來歷、制作、特色等,他們聽得出奇、神采奕奕。的確,中國菜融實用性、知識性、性于一體,不僅味美營養豐富,而且菜名頗具詩意。首先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一道“金錢遍地”,這菜名豪華氣派,實則是金黃的冬菇擺在翠綠的青菜上;粵菜“龍鳳呈祥”,多么喜慶吉祥的名字,原來是雞、蛇一塊燒煮而成;用母雞燉甲魚,真是逗趣諧謔,美其名曰“霸王別姬”,令人大飽口眼之福。服務員小姐又捧來一盆清香四溢的釀豆腐,已有飽意的客人一箸未動,服務員小姐笑迷迷地說:這道菜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最愛吃的御膳宮食。一聽說皇帝吃的御膳,幾位外國朋友頓時雀躍,筷勺齊上,一盆釀豆腐一掃而光。說實話,這道菜用料平常,就是用豆腐裹夾瑪瑙肉糜精工烹調而成。其特點是過油而不膩,湯濃而不沾,外脆內嫩,甜中透鮮,汁若琥珀,形似金元,營養豐富,延年益壽。初次品嘗這道菜,飽享口福,獲取知識,實是受益非淺。
參觀蕪湖鐵畫,是一大藝術享受,工人們以錘,以鐵當墨,巧制出一幅幅精美的鐵畫來,來廠參觀的日本友人也贊不絕口:“真了不起,中國的文化太偉大了”。工人師傅手中的錘簡直比畫家的筆還要來得自如。
鐵畫原名鐵花,為明末湯鵬所創制。它酷似國畫、水墨畫,然而,卻是采鐵作畫,以錘鍛制而成。它使爐錘之巧同畫理相通,將繪畫與工藝相結合,構成黑白分明、虛實相對、蒼勁凝重、豪放瀟灑、有強烈立體感的獨特藝術風格,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的一枝奇葩。改革開放以來,鐵畫一直銷往國外,深受國際友人青睞。日本朋友親眼目睹之后,認為這是世界上僅有的產地,對異國文化求新求知心理,在旅游活動中得到充分的滿足。許多游客觀后感慨地說:此次中國旅游真是不虛此行。
三、者的懷舊心理
探古訪幽乃是旅游者懷舊心理的反應。游過的山水名勝,有機會重游,會感到十分親切,遐想萬千。西安是古都,絲綢之路起點。想當年,盛極一時。公元1375年,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shuǎng@①在原城墻基礎上修建了規模宏大的明城墻。游人見到象巨龍一樣的城墻,靜臥在八百里秦川之上,數百年前的古城風貌,商賈云集,市場繁榮,古時的盛況,一一浮現在游人心中。朝代興衰,滄桑,留給后人無限遐想。位于古城西安郊區的秦嶺支脈驪山,西周時期,周幽王曾與褒姒在此建驪宮行樂,并點燃烽火,戲弄四方諸侯,后被犬戎殺于驪山腳下。人們游此,不禁想起秦始皇暴虐,唐玄宗昏庸,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華清池尋歡作樂,皇帝國威在驪山大修華清宮。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長安四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使人遙想當年驪山變成達官貴人的享樂之地。誰料結果發生了安史之亂,楊貴妃被縊死于馬嵬坡。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悲劇,正是唐玄宗晚年在上腐敗的必然結果。人們驅車來到驪山腳下,仰望長空,撫今追昔,想當年華清池水洗凝脂,一派燈紅酒綠度時光,廣大的老百姓怨聲載道,悲憤交加。詩人杜甫寫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長期以來成為人們控訴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名句。
總之,不同類型的旅游者有著不同的心理特點。
近幾年來,外國旅游者來華旅游的人數與日俱增,尤其是日本人和美國人更多,就客觀情況,他們均是發達的國家,個人收入較高,加上與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在五十、六十年代由于實行閉關自守政策,與世隔絕長達三十年之久。76年以后,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政策,92年又推行主義市場經濟,對國外的吸引力非常巨大,故而紛紛組團來華參觀訪問,親眼看看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市場繁榮、社會安定、政治開放的良好局面。有的人一踏上中國的土地感到中國是個神秘的國家,什么都要看,什么都新奇,一度中國熱在世界上持續好久。另外,這類人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花錢多少不在乎,只要吃、住、行、游、購、娛滿意,便事事稱心,件件如意,樂于來中國旅游。日本是中國近鄰,素有一衣帶水之睦鄰友好關系。日本旅游者來華旅游方便,費用低廉,況且中日文化和習俗又有許多相似之處,這些均成為日本旅游者來華旅游的強大驅動力。我們旅游業者若以一流服務質量一流設備去服務于每一個外賓,就能在當今旅游市場競爭強烈的形勢下,贏得勝利。
華僑和臺、港、澳旅游者,這些人都是炎黃子孫,他們中多數人是來觀光、做生意、探親訪友、看病的。有的老華僑在異國他鄉生活了幾代人,思念祖國。當他們一踏上祖國的土地時,不少人抓起黃土親吻,不少人熱淚盈眶,當他們見到了親朋好友暢敘闊別之情時,連做夢也未曾想到能有今天。這是祖國開放政策帶來的結果,否則一輩子也回不了故鄉。他們看到祖國經濟建設快速前進,城鄉一派新氣象,心中十分快慰。是祖國的領土,由于政見不同,兩岸隔絕四十多年,臺灣同胞來大陸,處處小心翼翼,生怕人家講他是從臺灣來的。對待這種特殊心理,只要我們不持偏見,以誠相待,定能使之感到投身祖國懷抱的溫暖。
時至90年代,國內旅游者如大潮一般洶涌澎湃,席卷中華大地,歸納起來有六種人:一是農民,二是個體戶和離休干部,三是老教師,四是學生,五是工程技術人員,六是退休干部職工以及青年工人,每年約有三億人次。這些人收入并不很高,他們以能到達風景名勝游覽點游玩參觀為滿足,看看祖國大好河山,完成宿愿,條件差些生活苦些都不在乎。所以我們旅游工作者需要掌握這些人的心理特點,好好地為他們服務。在當今旅游熱潮推動下,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固然重要,但也迫切需要提高旅游者自身素質,這是刻不容緩的最大任務。
關鍵詞:旅游者心理;心理因素;因素分析
Abstract:Thetravelingisspecialcomprehensivetoursightseeing,thepeopletoachievetakevacation,goalsandsoonrecreation,entertainment,exploration,seekingknowledge,goestotravelinthelocalcountryandintercontinentalbetween.Chinaisthemajortouristdestination,inrecentyears,inthereformandopenpolicyandundermarketeconomy''''snewsituation,theforeignerwhoandthedomestictouristtravelledtoChinaincreasesdayafterday,studiedtourist''''s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andthedemandearnestly,toimprovedthetouristservicequality,thedevelopmenttourismtohavetheveryvitalsignificance.
keyword:Touristpsychology;Psychologicalfactor;Factoranalysis
一、旅游者的好奇心理
在旅游過程中,旅游者見到一些新異的刺激物,如街上有人敲鑼打鼓送老工人退休;農村小伙子娶新娘,壯漢抬著轎子,一隊鎖吶樂隊在前面開路,十分熱鬧;還有農民吊在竹桿上車水灌溉;婦女搖著紡線車;從蛇肚內取出蛇膽和酒喝,等等現象,都能使游客產生好奇心理。
一次,港臺旅游團在廣西桂林旅游,中午山區小飯店供應烏黑的墨米飯,吃慣了白米飯的游客,見此米飯既好奇又膽怯,不知此為何物?熱情的導游說:大家吃吧,這叫墨米,是廣西河池地區東蘭縣的特產,為什么呈黑色呢?據民間傳說:有一年天大旱,東蘭附近的紅水河也斷流了,方圓數百里田地龜裂,禾苗枯死,有一位老漢的地里僥幸剩下一蔸禾苗活著。為救活這蔸禾苗,老漢爬了九重山,走過十六個村莊,還是不見水的蹤影,沒辦法,只好忍痛割斷自己的手指,用鮮血澆灌禾苗。說來也奇怪,禾苗得了血的滋潤,居然長得很茁壯,結出一串顆粒飽滿的稻穗,老漢因流血過多而死去。鄉親們把這唯一的稻穗保存下來,翌年春天用它播種,得到的稻米顏色竟然是墨黑色,用墨米煮成的飯,香氣撲鼻。常吃墨米,可治療慢性肝炎,胃炎,貧血,故有“藥米”之稱。通過導游介紹了墨米的神話故事,頓時使游客情緒活躍起來,團內幾位港臺老太太紛紛要求購買帶回去,讓家人共享口福。
二、旅游者的懷舊心理
探古訪幽乃是旅游者懷舊心理的反應。游過的山水名勝,有機會重游,會感到十分親切,遐想萬千。西安是中國古都,絲綢之路起點。想當年,盛極一時。公元1375年,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shuǎng@①在原城墻基礎上修建了規模宏大的明城墻。游人見到象巨龍一樣的城墻,靜臥在八百里秦川之上,數百年前的古城風貌,商賈云集,市場繁榮,古時的盛況,一一浮現在游人心中。朝代興衰,歷史滄桑,留給后人無限遐想。位于古城西安郊區的秦嶺支脈驪山,西周時期,周幽王曾與褒姒在此建驪宮行樂,并點燃烽火,戲弄四方諸侯,后被犬戎殺于驪山腳下。人們游此,不禁想起秦始皇暴虐,唐玄宗昏庸,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華清池尋歡作樂,皇帝國威在驪山大修華清宮。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長安四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使人遙想當年驪山變成達官貴人的享樂之地。誰料結果發生了安史之亂,楊貴妃被縊死于馬嵬坡。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悲劇,正是唐玄宗晚年在政治上腐敗的必然結果。人們驅車來到驪山腳下,仰望長空,撫今追昔,想當年華清池水洗凝脂,一派燈紅酒綠度時光,廣大的老百姓怨聲載道,悲憤交加。詩人杜甫寫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長期以來成為人們控訴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名句。
、旅游者的求新求知心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飲食文化更是豐富多采,許多外國游客品嘗中國菜,見了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贊不絕口,胃口大開。在餐桌上看到這些菜,就象是見到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不忍心把它吃掉,有的用照相機拍照留念,有的請主人介紹它的名稱、來歷、制作方法、特色等,他們聽得出奇、神采奕奕。的確,中國菜融實用性、知識性、藝術性于一體,不僅味美營養豐富,而且菜名頗具詩意。首先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一道“金錢遍地”,這菜名豪華氣派,實則是金黃的冬菇擺在翠綠的青菜上;粵菜“龍鳳呈祥”,多么喜慶吉祥的名字,原來是雞、蛇一塊燒煮而成;用母雞燉甲魚,真是逗趣諧謔,美其名曰“霸王別姬”,令人大飽口眼之福。服務員小姐又捧來一盆清香四溢的釀豆腐,已有飽意的客人一箸未動,服務員小姐笑迷迷地說:這道菜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最愛吃的御膳宮食。一聽說皇帝吃的御膳,幾位外國朋友頓時雀躍,筷勺齊上,一盆釀豆腐一掃而光。說實話,這道菜用料平常,就是用豆腐裹夾瑪瑙肉糜精工烹調而成。其特點是過油而不膩,湯濃而不沾,外脆內嫩,甜中透鮮,汁若琥珀,形似金元,營養豐富,延年益壽。初次品嘗這道菜,飽享口福,獲取知識,實是受益非淺。
參觀蕪湖鐵畫,是一大藝術享受,工人們以錘,以鐵當墨,巧制出一幅幅精美的鐵畫來,來廠參觀的日本友人也贊不絕口:“真了不起,中國的文化太偉大了”。工人師傅手中的錘簡直比畫家的筆還要來得自如。
鐵畫原名鐵花,為明末湯鵬所創制。它酷似國畫、水墨畫,然而,卻是采鐵作畫,以錘鍛制而成。它使爐錘之巧同畫理相通,將繪畫與工藝相結合,構成黑白分明、虛實相對、蒼勁凝重、豪放瀟灑、有強烈立體感的獨特藝術風格,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的一枝奇葩。改革開放以來,鐵畫一直銷往國外,深受國際友人青睞。日本朋友親眼目睹之后,認為這是世界上僅有的產地,對異國文化求新求知心理,在旅游活動中得到充分的滿足。許多游客觀后感慨地說:此次中國旅游真是不虛此行。
總之,不同類型的旅游者有著不同的心理特點。
近幾年來,外國旅游者來華旅游的人數與日俱增,尤其是日本人和美國人更多,就客觀情況分析,他們均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個人收入較高,加上與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在五十、六十年代由于實行閉關自守政策,與世隔絕長達三十年之久。76年以后,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政策,92年又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國外的吸引力非常巨大,故而紛紛組團來華參觀訪問,親眼看看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市場繁榮、社會安定、政治開放的良好局面。有的人一踏上中國的土地感到中國是個神秘的國家,什么都要看,什么都新奇,一度中國熱在世界上持續好久。另外,這類人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花錢多少不在乎,只要吃、住、行、游、購、娛滿意,便事事稱心,件件如意,樂于來中國旅游。日本是中國近鄰,素有一衣帶水之睦鄰友好關系。日本旅游者來華旅游交通方便,費用低廉,況且中日文化和習俗又有許多相似之處,這些均成為日本旅游者來華旅游的強大驅動力。我們旅游業者若以一流服務質量一流設備去服務于每一個外賓,就能在當今旅游市場競爭強烈的形勢下,贏得勝利。
隨著《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頒布,“傾聽”也隨之被提上日程。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逐漸重視對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這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俗話說:“會說的,不如會聽的?!?“說三分,聽七分?!卑l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著名的“聽”來的鋼盔的故事足以說明善于傾聽的魅力。只有會聽才能真正會說,才能更好地了解對方,進行有效的交流。那在課堂上,我們又該如何教會學生“傾聽”的學習技巧呢?
一、抓住典型,正確認識傾聽的重要性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答非所問,還有的學生不知如何開口等,傾聽能力較為薄弱。雖然,傾聽是孩子獲得的第一種語言技能,在他們開口說話之前已經發生。但如何做到善于傾聽卻是需要后天培養的。我們教師一定要正確認識傾聽的重要性,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傾聽行為進行指導和調整。
例如,有一次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坐在后排的幾位學生在接頭接耳,沒有認真傾聽作業要求,導致寫作業時張冠李截、偷工減料。為此,我抓住典型,在班內進行了集中教育,并把我在網絡上無意間看到的一則關于喬·吉拉德的故事,作為典型事例講述給學生聽。故事的內容大致是這樣:喬·吉拉德在一次推銷中因為沒有自始至終傾聽對方講話的內容,認同顧客的心理感受,導致了原本洽談順利的客戶最終變了卦。通過真實的故事教育學生、啟迪學生,學生明白了傾聽的重要性。
二、營造氛圍,調動學生傾聽的興趣
莎士比亞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學生傾聽的細心程度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效率。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教師應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努力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傾聽環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傾聽的興趣。這樣,傾聽才能真正走向豐富和深刻,從而激發學生的潛能。
例如,在每節語文課上,為鍛煉學生聽與說的能力,我都在課前設置“家庭新聞播報”這一環節,要求學生播報時盡量使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并盡量做到語速較慢、吐字清晰、發音準確。學生們都會興致勃勃地向大家講述前一天家里發生的有趣、有意義的事情,或者說說自己在上學、放學路上的所見所聞以及到公園等環境優美的地方傾聽到的自然界的聲音,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在這個活動中,師生、生生之間的多重交流與傾聽盡情展現,使學生體驗到分享和傾聽的樂趣。
三、明確禮儀,教給學生傾聽的技巧
小學生活潑好動,常常會不守規矩。教師除了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起良好的榜樣外,也要懂得與學生溝通技巧,提醒他們如何做一個文明的小聽眾:當別人說話時,自己一定要保持安靜,要有禮貌地傾聽,不亂插嘴。同時,要教給學生傾聽的技巧,要抓住別人發言中的優點和不足,要邊聽邊比較異同點。只有做到安靜、專注、積極思考,才能正確地理解別人所表達的意思,于片刻的沉靜中點亮思維的火花,于正確思維的發展中提升綜合能力。
例如,在語文課上,我經常采用“耳聽八方”的小游戲來引導學生掌握傾聽的技巧。每一次活動,我都會強調:“每個題目老師只說一遍,你們要仔細聽,聽錯了、聽不全或者記不住的話自己要負責噢!”接著,我說幾句簡短的話讓他們仔細聽,學生復述,并找出準確無誤的“順風耳”重點表揚。經過幾次練習后發現:學生都能在關鍵時刻有意識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認真傾聽起來,效果比以前一遍遍地重復來得好。
四、有的放矢,有效落實傾聽訓練
每個人說話都有他想表達的意思。我們應該采用多種訓練方法,如聽說訓練、聽后質疑、聽后辨別等形式來培養學生善于聽他人的話,思考他人的話的能力。這不僅能夠有效地訓練和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也有利于訓練學生的記憶力、理解力,促進學生積極思考。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荔枝》一課時,我在課上講述了歷史上有名的楊貴妃吃荔枝的故事,即杜牧在《過華清宮絕句》中描寫的場面。故事說完,我隨機點名讓學生復述。有個學生說:“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唐玄宗為了博楊貴妃開心,就讓快馬日夜兼程送到皇宮,累死了很多戰馬,民怨很大。”在這段復述中,故事內容沒有太大的差別,但學生漏說了一個重要信息:荔枝產在海南,皇宮在長安。如果能將“快馬日夜兼程送到皇宮”這句話改成“將產在海南的荔枝快馬日夜兼程送到長安”,這樣一來,信息就更完整,引出的后一句“累死了很多戰馬”,也就顯得順理成章。訓練學生傾聽能力的教學活動,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提高傾聽的質量。
【關鍵詞】歌曲法;詩詞法;謎語法;典故法;故事法;圖示法;設問法;鄉土法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睂雽σ惶谜n的成功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堂課,如果有個好的開端,就能抓住學生求知的心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其高度的學習熱情和責任感,使其精力高度集中,減輕乃至消除無興趣的學習帶來的思想壓力和負擔,從而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打好基礎。所以,精心設計歷史課的導入是歷史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主要嘗試了以下幾種導入的方法。
一、歌曲法
歌曲法就是由歌曲引入新課的方法。如:在教學九年級上冊《巴黎公社》一課時,先放一段《國際歌》;在教學八年級上冊《難忘九?一八》一課時,放一段《松花江上》。由此入手,引入新課。
歌曲法最大的優點是能渲染氣氛,復現情景,調動學生情感,有利于思想教育。
二、詩詞法
此法可分為兩類:
1.由學生已學過的詩詞引入新課。如:教學八年級上冊第13課“不怕遠征難”時,先集體背一首所作的《》。然后教師指出:“詩中概括了的艱難,贊揚了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過,要想理解這首詩,還須學習的歷史?!庇纱藢胄抡n。
2.引用學生在課內沒有學過的詩詞。如:教學七年級下冊“安史之亂”―課時,可引用杜牧《過華清宮絕句》和白居易《長恨歌》中的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薄按合喽倘崭咂?,從此君王不早朝?!薄皾O陽鼙鼓動起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庇稍娋湔勂鸢彩分畞y的原因,再轉入課文分析。這樣也比較自然、貼切、生動。
三、謎語法
如:教學七年級上冊“西漢和匈奴的戰爭”時,教師先展示兩條謎語:“保護莊稼”、“忽然病愈”(打中國古代名將各一人)。學生很快猜出是“衛青”、“霍去病”二人,教師趁機引入新課。猜謎語不僅有利于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也鍛煉了思維能力,加深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
四、典故法
用典故法引入新課,較多地運用是在中國古代史的教學中。如:教學七年級上冊“商鞅變法”一文時,可由學生講“立木賞金”的典故引入;教學“淝水之戰”時,教師可從“投鞭斷流”“ 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等成語典故導入。
典故法引入新課能有效地利用學生的知識遷移,較快地轉移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五、故事法
用真實、生動而簡短的故事引入新課,讓學生專心致志地聽教師講故事。教師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把學生的無意注意及時轉換到有意注意上來,而故事僅是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如:教學八年級上冊第4課“”時,可講鄧世昌壯烈殉國的故事;教學九年級上冊“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可先講“塞爾維亞青年刺殺斐迪南大公夫婦”的故事,從而導入新課教學。
六、圖示法
圖示法可分為兩類:
1.利用插圖引入新課。如:教學八年級上冊第2課“第二次期間列強侵華罪行”時,可由學生先觀察課本上“被焚燒后圓明園遠瀛觀和大水法的殘跡圖”,從講這張圖的情景入手導入新課。
2.從教師手繪示意圖引入。如:教學七年級上冊第8課“三國鼎立”,教師可先用幻燈片展示已畫好的一只三足鼎,鼎足下標有魏、蜀、吳,配有地圖輪廓線,再解釋“鼎立”的含意,由此引入新課。
七、設問法
可由學生熟悉的或感興趣的事物入手,提出問題,探究它的由來。
如:教學七年級上冊第1課“人類的起源”時,我這樣設問:“你們知道人是怎么來的嗎?中國古代有女媧造人的傳說,西方有上帝造人的神話,也有人認為人是由猴子變來的,這些都是不科學的。那么人到底是怎么產生的呢?”
又如:教學九年級上冊“古代羅馬”一課時,我是這樣設問的:“你們在小學學過《狼和小羊》、《農夫和蛇》的寓言,但你是否知道它出自于哪個國家、誰之手?你們都知道奧運會,但是否知道它的發源地在哪里?我國亞運會開幕式的場館可坐十萬人,但你是否知道在19OO多年前的古羅馬劇場可以容納多少觀眾呢?”
通過寥寥數語,造成懸念,使學生產生一種渴求答案的強烈愿望,從而產生自覺的、主動的學習要求。
八、鄉土法
鄉土法,就是運用鄉土材料引入新課的方法。
例如:教學七年級上冊第23課“西晉和東晉”時,我介紹了謝安、謝玄等人祖籍都是我們太康縣人,并引入一些謝氏的典故,以此為背景引入新課,學生倍感自豪和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