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騰訊電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不甘做“小一號”的京東,易迅有自己更大的圖謀。
起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在京東通過幾輪巨額融資大肆擴張時,易迅還偏居于華東一隅。直到2010年騰訊入股易迅,來自騰訊強大的資金和流量支持,讓易迅的底氣越來越足,甚至喊出對京東實現“彎道超車”的豪言壯語。
現在的易迅像極了兩年前的京東,訂單和銷售額飛漲、不斷擴充商品品類和服務地域。價格方面推出“貴就賠”、物流方面有“一日三送”,由于過于“激進”,易迅已成為新的“電商公敵”。
更為重要的是,易迅正在嘗試與騰訊海量的用戶體系、流量、資金和IT技術等資源進行整合,以后不僅僅是賣貨,而是利用騰訊一站式的服務打造針對品牌廠商的整合營銷平臺。
在外界看來,微信和電商業務將是承接騰訊未來想象力的兩個最重要角色,而騰訊CEO馬化騰也在內部講話中表示,任何一個互聯網公司,他即使不是直接做電子商務,未來他的流量也會變現賣給電子商務公司和電子商務平臺,這是不可忽視的產業發展結果。
“易迅還欠一些時間,我們品類還比較單一,地域性比較單一,開放平臺的審核還沒完成,這是必須要完成的。”騰訊電商CEO吳宵光深知易迅跟天貓、京東比仍是落后者和追趕者。
電商行業格局基本已定。易迅要成為“電商鲇魚”,超越京東并與天貓比肩,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追趕者姿態
與京東一路狂飆不同,2005年創立的易迅剛開始定位為“小而美”,后來轉換發展思路要做B2C大平臺后卻難覓資本。而劉強東卻不斷與今日資本徐新、老虎基金等結緣。
差距是顯而易見的,2012年京東銷售額突破600億,易迅只有其十分之一多一點。
如今加入騰訊大家庭后,易迅網創始人卜廣齊怎么彌補那“錯過的5年”呢?
“到一個新市場后,我們堅持產品、物流和服務先行,而不是在意在那個地方一開始就有多少銷售額。”卜廣齊對時代周報舉例說,如果易迅倉儲能力不夠,訂單達到供貨極限的話,就會限單不賣。
“易迅在北京還沒大規模擴張,因為體系一旦建立起來,還要拉升到一定的量才可以維持日常的運營和成本。”卜廣齊稱。
據騰訊電商副總經理宋旸透露,易迅今年將在全國新開設廣州、重慶、武漢、杭州、成都、南京、濟南等10個核心倉。并且占地200畝的上海青浦倉也將在年內動工,屆時其將超過京東的亞洲一號成為亞洲最大的自動化倉儲中心。
卜廣齊說,除了一線城市外,易迅還希望擴大“一日三送”服務的范圍。另,只要倉儲的地方易迅都會跟進建立一個服務體系中心。
在吸引消費者方面,易迅最狠的還是其價格策略。“騰訊電商是后發的進入者,所以必須在一定時間內確保價格優勢,而國內消費者對價格相對敏感。”卜廣齊說,易迅的商品價格高于競爭對手就會賠償給消費者差價。
當然,電商競爭最核心的是供應鏈。目前線上也在復制線下零售企業博弈供應商的做法。在6月份電商價格戰期間,業內就爆出了京東、天貓逼迫品牌廠商二選一,和華碩由于不滿京東過度壓價而斷貨的一系列消息。
背靠大騰訊
盡管在現有的電商格局中易迅更像是個后來者,但有了騰訊這個靠山,易迅卻顯得底氣十足。
“大家可以看到騰訊的產業體系,尤其是互聯網這里,從媒體到互娛等的布局,如果互動起來可以產生新的效益。”卜廣齊說。
目前騰訊擁有8億QQ注冊用戶、3億微信用戶,還有Tips、郵箱等精準觸達渠道以及數據挖掘技術,而易迅將會基于此建設大數據平臺,全面向品牌廠商開放數據信息,助其提升經營效率。這些都是易迅與品牌廠商談判中,比京東、蘇寧等競爭對手更吸引人的籌碼。
首先是騰訊的巨大流量。盡管目前易迅的流量每天只有幾百萬,但卜廣齊認為,依托騰訊QQ體系的轉化,未來易迅可能達到每天幾千萬的流量。
“打新品其實需要龐大資源去支撐,電商的流量還是有限,京東每天的流量只有1000多萬,而騰訊每天的曝光流量有300億,如果我們聯動騰訊資源,就有可能瞬間把一個品牌曝光到幾千萬甚至上億用戶面前,這種能量是很大的。”卜自信滿滿。
他透露,易迅目前正在和騰訊無線做一個聯合組織,對接更多品牌廠商,了解其需求,然后調動市場和銷售資源去配合。例如在手機這個品類,易迅已經摸索出一套模式。不久前,華為榮耀在易迅首發,預約量達224萬。此外HTC、海爾及中興也都有類似的嘗試。
“我們有一個預約系統,能顯示有多少消費者對這個商品感興趣,在商品上市后我們把信息推送給消費者,促使他們來易迅購買。這種配額可以讓我們在品牌推廣和新品推廣當中做得更輕松,也對他們的生產計劃和流通都提供很好的支持。”卜廣齊說。微信則是易迅未來希望借助的另一個重要平臺。“我們內部有一些多元化的渠道可以應用,包括微信在內,以及手機QQ、空間等都是我們的流量平臺,供應商可以通過這些流量平臺讓產品到達消費者。”
瞄準京東
“我跟劉強東已經認識10年了,私交非常好。但現在我們碰面只喝酒聊天,基本不談工作。”卜廣齊說,前幾年易迅體量小,但這兩年成長非常快,背后又有騰訊,成了京東最頭痛的一個競爭對手,兩者產品和商業模式很像,但易迅有很好的流量支持、不缺錢又敢于投資,對京東是很大的挑戰。
外界也能感受到,易迅不管在公關宣傳、價格策略還是物流配送方面都處處“針對”京東。電商觀察家魯振旺對時代周報分析稱,如果易迅在3C和家電方面沒有太大突破的話,就沒有太大上升價值,所以其競爭對手鎖定京東,期望通過區域突破的差異化競爭方式,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激烈的競爭引來了雙方的口誅筆伐,易迅甚至還接到了來自京東的律師函。為了反擊易迅,京東在今年上半年嘗試推出了“一日四送”的模式。但在卜廣齊看來,京東的“一日四送”門檻很多,要交很高的運費,只是一個噱頭,要么就是下面應付高層的做法。
易迅強勢的競爭策略也引來了質疑。有業內人士認為,易迅“快”的競爭策略現在來看是很正確的選擇,但越往后發展,隨著體量的增大,一味追求“快”會給自身帶來很大的營銷和資金壓力。
對此,卜廣齊表示完全不用擔心。“企業戰略決定了發展方向。易迅是真的把高端的物流服務作為立足和發展的根本在做,比如,買地建倉盡量靠近市區,上海的青浦倉庫就在虹橋機場旁邊,成本很高。同時,易迅整個體系設計尤其是軟件系統設計上,都是按照高端物流服務的戰略設計的,通過長時間的沉淀和積累后,就會非常靈活。”他甚至認為,訂單量越多越好做,物流最難做的不是訂單多而是訂單少。
魯振旺認為,對易迅來講現在是一個比較關鍵的時間點。其核心的3C品類的寬度和深度都要加強,百貨品類的擴張也是越快越好。
微信電商再侵襲騰訊要革淘寶的命
微信C2C真正的意圖
如果說”微信小店“面向的是有工商注冊的企業,抄的是天貓的底,那么微信C2C就完全是抄淘寶C店的底了。4億多的月活躍用戶,即使只有5%的用戶開微信C店,都有2000萬的賣家數量,遠高于阿里的800萬賣家數,微信已經打通了支付環節,一旦微信電商體系閉環完成,用戶在移動端養成微信支付的習慣,顛覆的將是阿里最核心的支付業務,這才是馬云們所恐懼的。就在昨天,微信開放平臺還更新了微信登陸功能,其他移動應用和網站應用通過接入該功能可以讓用戶直接使用微信帳號來登錄,實現跨平臺統一賬號,其野心就在于推動微信支付。從今年春節微信紅包的火爆,騰訊似乎已經找到了阿里在移動端的軟肋,那就是支付寶在移動端的滲透率并沒有想象的高,用戶的移動支付習慣也尚未培養起來,移動支付的場景仍然僅局限于購物。而騰訊這邊,微信巨大的社交流量紅利,使用場景的寬泛,都為了騰訊在支付領域彎道超車提供了可能性。因此,騰訊選擇了支付作為在移動端的主攻方向,通過各種電商造勢,吸引用戶關注,增加微信支付的使用頻率。每日一拱,一兩年下來整個移動支付市場鹿死誰手就未知了。
微信C2C靠譜嗎?
說完微信的真正意圖,讓我們再回到微信C2C項目上來。微信C2C真的靠譜嗎?讓老兵來分析一下。
做為一個電商平臺,需要解決的三大難題是:資源、流量、信任。而這背后,實際上考驗的一個團隊的運營水平。
先說資源,這包括商家的活躍數量、商品豐富程度、商品質量、商家服務、第三方工具等。每一項考核的都是一個團隊的運營水平。阿里在電商領域深耕十幾年時間打造的電商帝國資源,超過10億級的商品數量,商品品質的把控、多如牛毛的第三方電商服務企業等,沒有任何電商運營經驗的騰訊微信事業群想要在短期內快速復制并不現實。也許有人會說,騰訊拉上女婿京東,將商品資源整合進微信不就可以快速復制了嗎?這顯然高估了騰訊與京東的合作深度,不要忘了騰訊在此之前前腳剛給予京東一級微信入口,后腳就開了自己的“微信小店”,現在京東剛剛說要開始布局C2C業務重啟拍拍網,微信C2C又說要出來了,微信可是完全沒把京東這親戚放在眼里啊。即使退一萬步說,騰訊能深度控股京東(據傳收購京東40%份額?)也很難整合京東的B端資源,畢竟京東主要還是以自營產品為主,B端商家也就幾萬家,兩個平臺間并不存在很多的商家資源重合空間,所以微信要做電商還是得靠自己。
接著說流量。微信4億多的月活躍用戶,如果單純從流量角度考慮,完全可以支撐整個微信電商的流量。即使如阿里,年活躍買家數量也就2.31億。從微信的用戶屬性來看,微信的用戶群比QQ空間的用戶群更成熟,消費能力更強,他們已經進入整個購物的強消費周期,也就是說理論上來說整個微信用戶群都存在購物的需求。因此,微信的流量質量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可是,如何激活用戶在微信的購物行為呢?這就涉及到用戶消費習慣問題了,或許是害怕影響用戶體驗,現在微信并沒有刻意去推微信購物,從”微信小店“審核門檻的嚴格以及后續并無針對”微信小店“的流量支持就可以看出微信的小心謹慎,京東拿到的微信一級入口在618期間也并沒有想象中的盡如人意。如果微信未來不想方設法驅趕用戶形成微信內購物的習慣,有再多的流量其實也無濟于事。
再說信任。從用戶屬性來看,微信是基于熟人社交的平臺,而我們知道熟人間的成交轉化率往往是最高的,他們購物的紐帶就是彼此間的信任,這是微信做C2C電商的天然優勢。
當然,光有用戶之間的信任還不行,微信還需要解決的是購物體驗的信任問題,即如何在狹小的屏幕上讓移動端客戶的購物體驗能跟PC端一樣順暢。此外,還需解決的是微信支付信任問題,支付作為電商平臺的地基,對于用戶消費行為數據的分析指導在電商運營中起著核心中樞的作用。微信已經打通了支付的通路,但如何保障用戶在微信內支付是安全可信賴的,這需要日積月累的時間去構建信賴感。
微信電商未來應該如何突破?
微信的電商化進程從目前的進度來看,更有點像只聽雷聲未見下雨,真正玩得起”微信小店“的企業寥寥無幾,至于微信C2C項目,還尚處于規劃之中,企鵝帝國要真正想借微信電商跟阿里分一杯電商的羹至少有以下幾點是要需要盡快做的,一旦阿里的移動電商和移動支付在用戶中形成習慣,電商也就真沒騰訊啥事了。
1、打通商家流量的入口。微信雖然有4億多的活躍流量,但這只是微信平臺本身的流量,微信商家并沒從中獲得多大的收益,如何引流仍然是微信商家的主要難題,微信盡管開通了微信廣點通項目,但真正接入和受益益的商家并不太多,這一方面跟微信的宣傳力度以及公眾后臺并沒有相應的入口有關,另外一方面是微信現有導入廣點通的流量不夠,競爭太過于慘烈。微信應該全面放開廣點通業務,借力300多萬微信公眾號為微信商家導入更多的廣告流量,同時在后臺開放微信廣點通的廣告投放入口。當然,由于微信廣告位資源極其有限,真要構建移動電商生態體系,僅靠300萬微信公眾號的廣告流量導入是肯定不夠的。通過啟動微信C2C項目,拓展微信個人用戶的流量資源提供給商家,這也是微信做C2C的意圖之一。未來如果微信個人用戶的流量仍不能滿足商家的流量需求,甚至不排除在微信朋友圈出現微博粉絲通一樣的信息流廣告,這一廣告形式在手機說說已經開始出現。前提是微信要如何平衡用戶體驗和營銷之間的關系,避免出現類似微博粉絲通推出時一樣導致用戶流失的情況。
訊:從去年“8·15”京東和蘇寧易購之間一場“光說不練”的價格戰引來消費者的抱怨連連開始,電商市場似乎久已沒有大型價格戰再發生。昨日記者獲悉,易迅網宣布與京東、蘇寧易購和國美在線三家主流電商網站主動比價,承諾熱門商品在活動期間的價格將是各家主流電商平臺中的最低價。
易迅相關負責人表示,活動期間會在自己網站上實時顯示第三方比價機構提供的4家電商網站的實時價格對比,讓消費者據此來進行理性的選擇,以真實的低價來掃清去年“8·15”電商價格戰以來整個行業遭遇的信任危機。
據悉,易迅將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全面跟蹤京東、蘇寧易購、國美在線等主流電商平臺商品的幾千種熱門商品的實時價格,并進行有針對性地實時調價,確保其參與比價的熱門商品價格在此期間為主流電商平臺中的最低價。(來源:《成都日報》)
【關鍵詞】 社會化電子商務 新浪微博 阿里巴巴 騰訊微信
一、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的商業策略分析
入股新浪微博,除了業務層面的合作考量,亦是對未來IPO估值考慮,雖上市時間依然不明,但彌補了在社交網絡和移動終端的短板,未來上市也有更好的“故事”可講。淘寶要進行社會化轉型,而新浪微博擁有極強的用戶粘性和SNS屬性,此番合作能夠各取所需,也讓SNS與電商的融合更為密切。
(一)推進社會化媒體布局。
阿里巴巴對媒體的理解很深,它擁有中國互聯網乃至IT科技業界最為強大的媒體公關團隊。從早年的并購雅虎中國立志打造“第五大門戶網站”,到創辦后來的《賣家》、《天下網商》等雜志,均折射出出阿里巴巴對媒體領域方面的重視與投入。
近年來社會化媒體的迅速崛起,整個新浪公司目前最核心的資產就是新浪微博,通過入股這一強勢社交媒體平臺,阿里巴巴不僅能迅速為旗下各網站導入龐大的流量和用戶資源,而且能以股東的身份利用新浪網的媒體資源,從而獲得公關優勢。
(二)布局移動電子商務。
2012年12月,新浪微博日均活躍用戶數在4620萬,同比增82%,其中有75%的活躍用戶通過移動終端登錄微博。雖然面臨重重發展障礙,但新浪微博在中國社交媒體市場的領先地位正日趨穩固。
2012年,移動互聯網用戶達到3.88億,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是4.9億部,遠遠超過PC出貨量的3.5億臺。隨著智能機價格下降和普及,不斷促進移動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阿里巴巴通過智能手機應用和自家移動操作系統,試圖將其電子商務平臺擴大至移動領域,而入股新浪微博則是該公司朝著這個方面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三)吸引流量搶占入口。
對于阿里而言,投資新浪微博可以把握住中國互聯網上一個非常關鍵的流量入口,助于對抗互聯網流量掌握的巨頭:百度和騰訊,以及日漸豐滿的奇虎360;同時又可掌握京東、蘇寧易購等大型B2C電商的一大主要流量入口,并間接起到震懾諸多中小電商作用。
二、騰訊微信的差異化競爭路線
微信的商業應用目前還是圍繞著微信會員卡展開,它一種微信與商家合作的電子會員卡。用戶只需用手機掃描商家的獨有二維碼,就能獲得一張存儲于微信中的電子會員卡,可享受商家提供的會員折扣和服務。更重要的是,微信將眾多會員卡裝進了手機,用戶可隨時將會員卡分享給朋友,讓更多的人參與優惠。
微信商業化形成標準入口(二維碼)、移動支付(財付通、支付寶等)、線下核銷(鋪設終端或者手機應用)的閉環,通過開放API接口和商家平臺,逐步產生O2O生態圈。
(一)到店確認。
微信會員卡是希望用戶到實體店的時候用微信掃描二維碼,獲取商家會員卡,建立起用戶與商家聯系,產生一張會說話會交流的電子憑證會員卡。這種關系既是虛擬又是現實的,可以確認用戶是來過商家的。二維碼只放在商店里,而不放在外宣傳,放在外面掃描就失去核銷的作用了。
(二)微信主做購買、分享,同時做出口和入口。
網民的購買行為表達式:認知->興趣->搜索->消費->分享。微博在經營前面兩件事,而微信在開發后面兩點,同時聯結了表達式的入口。運營微信公眾平臺要避免犯錯,據統計,推送一條無用信息可以導致用戶退訂率達到20%,這是非常可怕的。為此,微信開始考慮將來以基于地理位置的商家搜索推薦模式取代單純的公眾平臺功能。
(三)微信公眾平臺可以作為CRM。
公眾賬號是讓用戶更好的了解商家的產品和服務,而不能指望產生像微博那樣的營銷。相反,微信公眾平臺應該盡量減少群發信息,更多的是要根據每個粉絲不同的需求一對一的來提供個,艾瑞曾做過調研試驗,為某企業做網絡營銷,三個月下來,微博已經6萬粉絲,但是微信才100多,但絕對都是死忠粉、目標用戶。商家需要詳細知道用戶的資料、愛好,以定向營銷拓展口碑的形式,才能利用微信的基因快速影響市場。
1.線下商家
商家最關心的是如何拉新用戶、留存用戶、回流用戶,而微信會員卡是有機會幫助商家完成其中三分之二甚至是全部。以星巴克為例,用微信會員卡取代星巴克的星享卡,用戶到店掃描手機享受會員卡,然后微信給你下發消息消費了什么產品以及相關積分、活動等。還可以通過微信激活一段時間沒來的用戶。
2.微信會員卡的目標用戶
連鎖餐飲、卡拉OK、航空公司、連鎖酒店、電影院等有會員卡體系的都將有可能成為目標。某個商家活動消息通過微信下發,每10000條有60%的用戶點擊了鏈接,線下到店消費率為7%。這個轉換率遠遠超過線上電商導購的轉換率,這正是微信基因的優勢。
結語
2013年,中國互聯網三分天下格局已定。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巨頭在移動戰場的新變化:阿里巴巴圈商業鏈、 騰訊圈用戶、百度圈流量;當BAT的“圈地運動”從傳統PC互聯網轉向移動互聯網時,騰訊已經憑借微信拿到“船票”,投資微博的阿里正在補齊社交與移動短板,搶占入口,而百度的步伐似乎仍慢一步。
參考文獻:
[1] 郭好.淺析我國社會化電子商務贏利模式[J].中外企業家,2012,(7).
[2] 郭好.社會化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J].經營管理者, 2012,(7).
曹國偉說,我有微博!
馬化騰說,我既有淘寶,又有微博,它就是微賣場!
近日,騰訊電商平臺宣布,韓國現代、匹克、神州數碼等第一批500家知名品牌商家集體入駐騰訊微賣場,為騰訊這款新推出的電商模式“捧場”。
這種以微博為載體的微賣場能否為競爭如火如荼的電商戰場開出一條新路?我們拭目以待。
以“微”見著
電商微賣場,顧名思義,是基于微博的一種創新型電子商務模式。依托微博的轉發互動功能,騰訊“微賣場”加入了轉播降價,微團購,限時、限量促銷,收聽、分享獲取優惠券等多種電子商務模式,在微博上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購物的入口,而企業可以直接通過微賣場與消費者進行品牌互動。
進入騰訊微賣場,記者發現,這里已經有韓國現代、阿爾卡特、麥包包、韓都衣舍、匹克、斯波蒂卡、神州數碼、杜蕾斯等知名品牌商家成規模集體入駐。據騰訊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到3月中旬,入駐騰訊微賣場的品牌商家將會超過1000家,而2012年全年預計會吸引超過一萬家的品牌商家入駐微賣場。
據一位騰訊電商的內部員工透露,自去年11月騰訊微賣場開通后,已經為商家帶來了明顯的流量和訂單。例如,微賣場的“轉播降價”功能讓10臺iPad2在2個小時內就被“秒殺”一空。而首批嘗鮮的易迅、好樂買等企業也通過微賣場獲得了大量的流量和曝光率,好樂買的微博在短短一周時間內,新增了近8萬粉絲,平均一秒鐘就有2位粉絲加入。而易迅微賣場的點擊率和瀏覽量均有100倍以上的增長,最高時刻的2分鐘內有接近5000次瀏覽量。易迅的粉絲也在上線的5天之內增長了6倍。
從此,140字承載的不再只是文藝青年的自怨自艾、親密情侶的吳儂軟語,更是一種以“微”見著的商業模式。
寒冬暖流
“微博具有強大的互動性和信息分享的特性,與傳統廣告相比,易迅在騰訊微賣場上的ROI(投資回報率)是1:15,在陷入持久戰的電商寒冬,這是我們流量及訂單的有益補充。”易迅的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據了解,騰訊電商今年將繼續加大對于微賣場的推廣力度,除了不斷引入傳統品牌商之外,還將嘗試汽車、房屋等大宗商品的微博售賣。在下個月,奇瑞汽車將會每周在騰訊微賣場中推出一臺奇瑞CRT汽車進行“轉發降價”,每轉發一次降價0.5元,而買家們或許最低僅用1元就可以將原價75800元汽車開回家。一位騰訊電商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隨著騰訊微賣場的愈加成熟,除了已經被證明的“轉發降價”、“精選商品”外,騰訊還將會把團購模式引到微賣場,同時還會向第三方服務商開放API,以吸引更多企業來挖掘這里的創新電子商務模式。
我們不禁要感嘆電子商務的神奇。當10年前,你剛剛接觸它、只知道它魚龍混雜的地頭上能買到廉價的背心、短褲,你怎能想到,今天,10歲的他給你帶來了房子、車子甚至更大的驚喜?微賣場,不僅讓我們見識到了微博和電子商務相結合的新鮮模式,也讓業內人士在驚恐電商泡沫之時,再一次重燃信心。
社交電子商務開流
目前從全球市場來看,社交電子商務已經從概念進入實踐,社交媒體早已成為在線購物的入口。有數據顯示,42%的海外買家會通過Facebook、Twitter關注企業品牌;56%的Facebook用戶和67%的Twitter用戶會通過點擊廣告訪問企業頁面。目前騰訊電商為電商企業開設的微賣場應用,也許正預示著中國社交購物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