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時候的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唐代詩人白居易出生在一個小官僚家庭,自幼好學,是個很有天分的孩子。他5歲開始作詩,日日勤學苦練,十幾歲便在家鄉小有名氣。
16歲時,白居易長途跋涉到京城參加科舉考試。顧況是當時一位較有影響的詩人,許多學子都會帶自己的詩作去向他求教。白居易也聽說過顧況的大名,于是,一到長安,他便拿著自己的詩卷前去拜謁,希望顧況能指點一二。
門人將白居易領入府中。顧況見來人是個乳臭未干的年輕人,心里頗有些輕慢。當他看到詩卷上署名“白居易”時,更覺得可笑,便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啊!你還是快回鄉下去吧!”
聽了這略有嘲弄之意的話,白居易并不辯解。
接著,顧況打開詩卷,映入眼簾的是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讀到這里,顧況不禁站起來,高聲贊嘆道:“好詩!”他一改剛才輕慢的態度,鄭重地對白居易說,“你能寫出這么好的詩,別說長安,就算整個天下,‘居’又何難!”
暑假回老家,我經常糾纏奶奶給我講一些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奶奶每次都滿足我的要求。可那天奶奶講了一些真實的故事,是爸爸小時候的事。我聽了沒有笑,而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爸爸剛出生時,因為奶奶的身體不好而沒有奶吃,所以小時候身體一直不好,面黃肌瘦的。而以現在他健壯的體格,很難與“體弱多病”這個詞聯系起來。那時家里條件不好,也只有過年才能吃到肉,爸爸從不饞。平時別人家吃大魚大肉時,他也不鬧著跟爺爺奶奶要。他最懂事了。
那時候爺爺奶奶忙于農活,沒時間照顧3個孩子,全由大姑照顧。雖然爸爸是家里的獨子,但他卻沒有被嬌生慣養過,姐弟仨人和睦相處,從不吵架。爸爸很聽兩個姐姐的話,這點我現在也可以看出,至今他還很尊重兩個姐姐。爸爸很懂事,12歲就下地幫爺爺奶奶干活了,還從不喊累。
爸爸在高中畢業后,為了給家里減輕負擔,出去打工了。奶奶說,爸爸很聰明,也很用功,如果能繼續讀下去,肯定能考上大學,奶奶長長地嘆了口氣。而我也終于明白,為什么爸爸一直對我的學習很關注。
李四光(1889-1971),中國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在20年代,他首先發現了我國存在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提出了地質力學的構造理論。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黃岡人,原名李仲揆。14歲那年,因他學業優秀,被保送去日本學習。在填寫出國護照時,他把年齡“十四”誤填入姓名欄里。怎么辦?李仲揆靈機一動,把“十”加幾筆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氣了;又在后面加了一個“光”字。從此,他開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時候,家里很窮,兄弟姐妹7人,爺爺又臥床不起。父親是教書先生,收入微薄,媽媽一人種田,日子很艱難。李四光排行老二,年歲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時看到媽媽一人干活,心里難過,就千方百計幫助媽媽干活。天剛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裝得滿滿的;上山砍柴,總要挑得滿滿的才回家。
李四光從小愛動腦。他幫媽媽舂米,用腳踩踏板,人小踩不動,他動腦筋用繩子綁在石杵那一頭的踏板上,當腳往下踩時,同時用手使勁拉繩子,這樣石杵就動起來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鬧取樂,半天只能采幾節斷藕帶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順葉踩到藕,再用腳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著它生長。
河南鄭州鞏義市五小三年級:張成浩
老師肯定喜歡成績好的學生。于是,她小小年紀就體會到了冷暖兩重天,語文老師總是對她寵愛有加,贊不絕口;而數學老師見了她就皺眉頭,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因為每次數學考試,總是她在拉全班的后腿。她當然很想學好數學,但無奈天生對數字感到恐懼。
一次數學測驗時,她又不出人意料地考砸了。數學老師很惱火,決定給她一點小小的懲罰,讓她牢記教訓,知恥后勇。中午放學后,同學們都回家吃飯去了,她被單獨留下,并被叫到了老師辦公室。數學老師的懲罰很有創意,叫她在辦公室門口蹲馬步。她只是個小學生,哪敢違抗師命,只好乖乖地照做。
當時正是盛夏酷暑,沒多久,她就累得兩腿發抖,大汗淋漓。那是全校老師共用的大辦公室,門口不斷有人進進出出,看見她蹲在那里,都覺得很新鮮:“哎,這么漂亮的小姑娘,怎么在這里蹲馬步啊?”她羞得滿臉通紅,簡直無地自容,恨不得腳下裂開一條大縫,好把自己吞進去。可是那條裂縫始終沒有出現,小小的她只能咬牙堅持,默默忍受著生理與心理的雙重煎熬,供來往的人群參觀品評……
數學老師的苦心沒有白費,她的確牢牢記住了這次教訓,而且終生難忘——從此以后,她徹底放棄了數學!孩子特有的逆反心理被激發出來,幾乎毀了她的前程,這恐怕是數學老師始料未及的。
這個小女孩長大后做了演員,就是我們熟知的范冰冰。多年以后,當她翻開童年的記憶,再提起這段經歷時,臉上始終帶著盈盈的笑意。當人站在高處,回望來時的路,即便是絆倒過自己的石頭,此刻看來也那么可愛。換成別人,就不見得有如此幸運了。
曾經記得在我爸童年的時候,到了夏天和自己差不多大的伙伴到河邊洗澡、游泳,在那時候就知道去玩,完全不知道幫著父母做點家務事,到了上小學的年齡,我的父母就讓我在不遠的村莊讀書,到了讀三年級的時候,就要到另外一個村莊讀書,而且還要走3公里的機耕小道去讀書,并且要經過一條小木板橋和農田、村莊,然后再到學校,在這所完全小學一讀就是三年,特別到了冬天,一路都是霜凍和冰塊,一不小心就要摔倒在地上。我爸父母特別擔心我爸過這個木板橋,沒有欄桿,一不小心就要掉到河里去,因為這個所為的木板橋只有幾根木料和木板架設起來的,所以凡是家中有小孩在校讀書父母就為這個木板橋特別擔心。
我爸父母就兩個兒子,我爸和哥哥二人,大伯比我爸大十六周歲,我爸有好幾個哥哥和姐姐由于種種原因都沒有生存,長大以后獲得了更多知識才知道,原因是我爸父母近親結婚,所以近親結婚小孩的成活率是很低的,我爸在家就是一個教訓。幸運的是我爸和大伯健康的長大成人。
有一年在小學升初中的時候去參加考試,我爸平時的成績在同齡人中還是處于中等水平,但是70年代初期,我爸的童年失去了我爸最可愛的父親,從此以后爸我母親帶著我過著貧困的生活,大伯一直在外地打工,平時很忙,所以很少回家,在農村沒有勞動力,就沒有勞動工分,養不了家,胡不了口,更難以共小孩讀書,從此我爸就沒有讀書了,只有在家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