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松柏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松柏品格;藝術表現;筆墨語言;深遠影響
引言
泰山松柏以其蒼勁挺拔、蟠虬古拙的形態和四季常青、抗旱耐寒的特性,常被人們視為堅強不屈、永葆青春的象征,故畫家無不畫松畫柏,特別是在筆墨的運用上。以筆墨為繪畫語言的泰山松柏更是豐富多彩,于是千姿百態的松柏便呈現在世人面前,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供世人參考和學習,加以創新,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1.松柏筆墨繪畫藝術的歷史發展脈絡
1.1泰山松柏的繪畫背景
在中國的傳統山水畫中,松柏從來就是不可或缺的構成元素,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為什么泰山松柏這樣被人們所喜愛呢?其一,泰山松柏以豐富的姿態博得人們的青睞,以其獨特的外形給人們一種美的享受;其二,泰山松柏的精神內涵為人們所敬仰,松柏象征著有志之士頑強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的意志,給人以極大的鼓舞,挺拔,如泰山頂上巍峨聳立的迎客松;堅韌,如絕壁上傲雪凌空的五針松,泰山松柏成為了泰山形象與精神的完美統一。
1.2歷代畫家對泰山松柏的筆墨藝術表現
松柏,是人們所喜愛的樹種之一,在歷代名家的繪畫中,屢屢可見專以松柏為主題的作品,從而為后世留下了寶貴財富。
元代李的《雙松圖》中兩株參天古松拔地而起,呈現出頂天立地的布局,兩顆古松畫的尤為精彩:所畫主干斑駁蒼勁,有千古滄桑之感;松針則蔥郁挺拔叢簇抱團,有朝氣蓬勃之貌。
鄒一桂的作品《峭巖松柏》中的松柏,蒼勁古樸、虬曲盤旋。以靈活多變的手法,表現了夏初之時松柏郁郁蔥蔥繁茂景象,表現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錢松作品中松樹造型挺拔秀逸,松針干凈,老藤纏枝。作品《泰山頂上一青松》運用遠與近、虛與實的對比手法,使畫面更加生動傳神,表達了畫家頌揚祖國壯麗河山的真摯情感。
黃墨林居于泰山腳下,對泰山更是有著特殊的感情,他筆下的松柏造型嚴謹,藝術風格渾厚中見奇秀,筆墨蒼勁有力,清爽明凈,用線講究,用墨注重黑白對照,干濕結合,富有動感。
張寶珠也喜歡畫泰山松柏,但是他的作品《松柏墨韻》與傳統不同,更加注重水墨變化,使他的柏樹有點豐腴的感覺,非常蒼韌有厚重感。
2.泰山松柏的筆墨藝術表現
2.1松柏的傳統筆墨意境
古人評論某畫曰:“有筆無墨,或有墨無筆”。這就是把筆墨分開來講,但是沒有筆,墨從何來,沒有墨,筆又如何存在??梢娪煤霉P墨可謂難矣,松柏的畫法更是離不開筆墨的結合運用,泰山古松柏多盤根于巖石上,狀如虬龍,形態各異,畫松柏的筆法和墨色也是多變的,用筆的方法有勾、皴、染、點、擦:“勾”是勾出松柏的外輪廓線,有時也會勾勒松針;“皴”是用干濕不同的筆觸表達松柏的明暗與空間;“染”是用淡墨渲染樹身或者松針,以增加蒼茫之感;“點”即是點苔,起到點醒作用,使整個畫面靈動起來。
用墨方法可分為潑墨法、積墨法、破墨法、宿墨法,焦墨法等。筆與墨結合起來使用,畫面才具有靈動感。焦墨和淡墨用來區分前后,用中墨勾勒松柏的外形輪廓,確定主干的整個形象姿態,在此基礎上添上各種不同走向的小杈枝,同時枝干之間也要有所呼應,用淡墨、破墨將小枝連接,體現古松久經風霜的滄桑感。
然后就是叢松叢柏的表現手法,這就需要構圖組織的嚴謹,注意疏密結合,形成枝茂葉繁的效果。用筆時要筆筆有變化,用墨時注意重墨在前,淡墨在后,雜樹在前,枯樹在后,突出樹木的遠近關系,最后根據空間關系用墨渲染,這樣一幅完整的作品就完成了。
2.2泰山松柏用筆用墨的程式化技法
首先要談的是畫松樹的技法。畫松時用筆以勾為主,一定注意用筆宜干不宜濕,即便是用濕筆也只是略作點綴而已,否則是無法表現出蒼松嶙峋的枝干和滄桑的感覺。松樹的外形雄壯挺拔,所以勾畫松樹輪廓時用筆一定要拙辣,用中鋒勾勒松樹的主干與杈枝,做到直曲交替,注意干濕筆結合起來運用,筆墨才會豐富靈動。松樹的樹皮的特征明顯,可以用干筆的側峰畫,運用疏密、大小不等的圓圈來表現,再用干筆的側鋒皴擦出松樹枝干上的魚鱗紋,來表現松樹的蒼勁感。最后是松針的描繪,勾勒松針以中鋒用筆,呈向心式的勾勒,這就需要用筆時手腕的力度,才能做到每根松針剛健有力,并且注意松針的聚散組合,也包括整片的組合。用墨時不需要經常蘸墨,干濕的變化也可以大一些,從濃墨勾勒到枯筆淡墨,爭取蘸一次墨畫到最后,直到越畫越淡,可根據畫面需要安排濃淡干濕,以增強畫面的立體感,從而符合樹木的生長規律。還可以用一排排的小堅點來畫松針,每一排都豎直向上,使其既富有裝飾性,又能表現出小松樹的勃勃生機,松針也更加濕潤、蒼翠。還有一種是以水破墨的方法畫松針,這種手法更為寫意和粗獷豪放,濃墨淡墨可以結合使用,從而顯示出松樹的厚度,表現出松林的立體感和空間感。
其次再談談柏樹的畫法。柏樹大多是在古老的廟宇、宮廷建筑里,樹齡一般都在幾百年以上。因此,柏樹在山水畫中出現的比較少,因為柏樹一般都在平地上生長,然而,在泰山上卻不是如此,泰山的柏樹不僅僅是只生長在岱廟里,在登泰山的沿途也會有數不清的名柏,這里的柏樹體現出縱橫蒼勁、挺拔的生命氣象,更像是泰山神的化身。畫柏樹最明顯的特點是樹干的紋理,“松干如龍,柏干如繩”這句俗話,概括了松柏枝干、姿態的不同特征。所以,畫柏樹干,可以不勾輪廓,要里外一起畫,柏樹的樹干的特征是主干直長而小枝干卻是變化多曲,老干如鋼,小枝如鐵。畫古柏的樹干,可以用干筆皴擦,要注意繩狀的盤旋姿態。畫柏樹葉時多用點葉法,以小圓點的簇居為主,是傳統的辦法,破筆點柏葉最為合適,點時要注意疏密濃淡,表現出柏樹的特征。這里同樣需要多觀察多寫生,去研究柏樹的規律。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剛開始創作泰山松柏時當然要“師造化”,即以大自然為師,以松柏為師。將松柏的外形吃透,再把松柏那傲然挺立、鐵骨錚錚、不屈不撓的精神表現出來,只有理解它,才能夠表現出它深層次的內涵,才能畫好松柏,有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生活底蘊,才能畫出心中的松柏,只有如此才能創作出形神兼備的松柏。
3.結論
中國畫的傳統筆墨語言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民族文化的沉淀和積累,“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是筆墨創新的根本。在泰山松柏的創作中,我們既要學習傳統、繼承前人的技法與民族審美習慣,還要吸收更多的精華,創作出當隨時代的泰山松柏墨韻,使之能夠真正地具有時代性、地方性、民族性和生命力。因為那些千百年來經受過無數次狂風暴雨襲擊而巋然不動的松柏,是泰山的靈魂,是泰山的風骨,是泰山的驕傲。(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松柏篇-工筆畫線描山水畫譜.冉祥正著.天津楊柳青書社.2005
[2]足音泰山.張玲著.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
[3]中國畫技法通解.周陽高.汪家芳著.天津楊柳青書社.1994
[4]中國繪畫通史.王伯敏著.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2000
關鍵詞:白皮松;育苗技術;經驗
中圖分類號:S791.243 文獻標識碼:A
1 形態特征
白皮松為松科松屬常綠喬木(學名:Pinus bungeana Zucc.),是小隴山林區的優良鄉土樹種,樹高可達30m,胸徑有超過1m是常綠喬木,為輪生枝,冬芽飽滿,有多個芽鱗。葉為針狀,松針表皮(外膜)為臘質。果實球形,果實成熟期為每年9~10月。
為陽性樹種,幼樹耐半陰。耐寒性不如油松,但耐旱、耐濕和對土壤的適應性均較油松強。在極溫氣候下也能成活(它對-30℃的干冷氣候也能承受),對土壤要求不高(pH值7.5~8的土壤,均能適應),也能在石灰巖地區生長,而在排水不良或積水地方生長不良。對二氧化硫及煙塵的污染有較強的抗性。深根性,壽命長(小隴山林區常見百年以上樹木)。幼樹枝條自然分布、稠密均勻,故不必進行修剪整形,就能形成美麗的樹冠。初期生長較緩慢,1a生苗高僅3~5cm,進入中齡后生長速度加快。
2 育苗技術
2.1 鋪地選擇
苗圃地應選擇在海拔1500m以下,選擇交通較便利,坡度小于25°的平坦地或坡地陽坡,土層厚度在30cm以上,近水傍水,土壤排水充好的地段。
2.2 種子采集處理
采種選擇30a以上進入中齡階段的優良樹種作為采種母樹。當球果呈淺黃或者黃色時(每年10 月左右)即可采種。將采集的球果放置于通風良好的庇蔭地段,經陰干、勤翻、晾曬后,種鱗有豁口時輕敲球果,讓種子脫落,陰干并去除雜物,用透氣容器裝存。
在播種前一年冬季,為了完成種子生理后熟,打破種子的休眠需對采好的種子進行必要的處理。方法一般沙藏或雪藏處理。選擇通風、向陽的地塊,氣溫在0℃以上,挖深70,寬約50,長90~120的地槽,將干凈濕沙與種子一層一層相繼鋪開,層間厚度保持在5左右,最上層用沙子或干雪埋好,等第2年春天氣溫回暖,土壤解凍后即可。
經雪藏、沙藏處理后的種子取出種子消毒、催芽在取出后。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min,然后撈出用清水沖洗,再用40~50℃的溫水浸種24h,間隔12h換水1次。
為了保證出苗整齊,播種前要進行催芽處理,將浸種后的種子放在背通向陽處,上蓋利水的保暖物,每隔2h澆1次水,在保持溫度和濕度的同時,隨時翻動種子,7~10d后,以有近半種子露白發芽時為宜,即可播種。
3 容器育苗
以選用容器袋育苗為最多(營養缽成本過高),薄膜容器袋規格為高15cm,直徑8cm,厚0.01mm;營養缽規格以18cm×18cm為最多。填充物為森林腐殖質與氮、鉀肥及多菌特等的混合物,保持疏松、透氣、透水。
露天條件下,在室外溫度保持10℃以上時適時播種,出苗前避開晚霜。播種前要充分澆水灌透容器袋,等到土壤表面不起泥時即可點播,每個容器袋點播2粒種子,表面覆蓋土一般不超過1cm,并及時保持土壤濕度。
如出現干旱,應適時補水,應提前作好應對陰雨天的排水工作。在苗木出土后,在澆灌的同時配合噴灑殺菌劑。等出苗完全后,即時加大灌溉與施肥次數,施肥以葉面施肥為好,在苗木生長后期不宜過多施肥,要使在冬季來臨之前完全、充分木質化,能安全越冬這宜。
在苗木生長初期適當采50%的遮陽網搭建遮陰棚且高度高于噴灌噴頭,便于除草、打藥等工作的順利開展。
苗木換床:每年對容器苗進行換床,同時切斷容器外的根,重新擺放,澆水。
除草要及時、做到“除小、除早、除了”的原則,同時要保護苗木的根系不受到損傷,5~9月份除草3~5次,其他幾個月除草2~3次為宜。
4 結語
[關鍵詞]三種;樹種;營林規范
中圖分類號:TM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4-0174-01
前言: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白樺是我國重要的針葉樹種,其具有材質優良,具有樹干圓滿通直、高大、出材率高、抗壓力強、耐磨等、用途廣泛的特點,為建筑、車船、家具、國防工業之良材??商崴上恪⑺晒澯偷裙I原料,在國民經濟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長期的采伐利用,而更新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已出現嚴重不足的現象。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需求量正在呈不斷上升的趨勢,育苗營林是必然要求。
1.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白樺三個樹種的育苗
1.1 選地、清理與整地
選地對樹木栽種很重要,最好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或自然坡度在3度以內。土壤以團粒結構、質地肥沃為最好。苗圃地臨近水源河流、湖泊和水塘,方便苗圃的灌溉。并遠離林木病蟲發生嚴重的地方。以造林地區中心或靠近苗木主要供應地區為原則,減少苗木運輸成本和降低運輸過程中對苗木的傷害。清理苗圃地上的雜草及其他雜物,將整理出來的雜草和灌木集中統一曬干,最后焚燒。細致整地,并將較大的石塊移除出苗圃,認真深翻土層,暴曬幾天殺死土層中的有害病菌和地下害蟲。
2.2 選擇優良種子播種
采用具有較好抗逆性、健康、生長速度快等優良性狀種子園生產的種子,為以后生產品質優良木材打下基礎。播種采用撒播的方式,均勻灑撒到苗上。最后覆蓋上一層1-2Cm精細土,并及時噴灑適量的水分,保證種子發芽時所需求的水量。種子播撒時要對種子進行消毒,殺死種子種皮上寄生的有害病菌,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可以選用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浸泡大約30分鐘,浸泡后的種子,要過幾回清水,清除掉馬尾松種皮表面的高錳酸鉀。要注意幼苗期間的撫育與管理,在種子出苗后,要精心照看幼苗,及時清除苗圃地中的雜草,降低雜草與幼苗間的生存空間與養分爭奪的競爭力,加快幼苗健壯生長、提高苗木的質量。如果太陽過大,要對苗地進行適當的遮陽,防止溫度過高,燒壞幼苗。
1.3 淋水追肥和苗期病蟲害管理
幼苗生長速度快,期間需要大量的水分和養分。苗圃地水分少時,及時地的噴灌,水量不宜過高,過高容易導致幼苗根部缺少氧,嚴重時會致爛根。苗木各個器官較為稚嫩,特別是根部器官,因此施肥應以“少量多次”為原則。一次施肥過量,容易引起燒苗。在施肥過后,應適量噴水,加快肥料淋溶到土壤中,提高苗木對養分的吸收率。苗期常見的蟲害,以地下害蟲最為常見??梢允褂眉谆廴鍪┗蛴?0%氧化樂果噴灑。病害主要為種實霉爛、苗木莖枯病、白絹病、炭疽病和苗木猝倒病.常使用多菌靈、波多爾液、樂果防治,起來很好的效果。如果發現少數發病植株,及時拔除和隔離發病植株。最后還要集中焚燒,防止病害的蔓延。
2.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白樺三個樹種的營林規范
2.1 三種樹木的疏伐措施
疏伐是營林的關鍵措施。在母樹林的經營管理中,為了使選留的優良母樹相互傳粉并且占有足夠的結實所需的營養空間,通常要對母樹林進行疏伐。目的在于改善林分光照、水肥和l生條件,促進母樹生長發育,淘汰表現型低劣的樹木,提高遺傳品質。特別是增強母樹冠幅的生長,提早開花結實,提高母樹林種子產量和質量。依據留優去劣,照顧結實,適當考慮均勻分布的疏伐原則。伐除枯立木,風折木、病腐木、被壓木、形質低劣的不良母樹和非目的樹種,逐步伐去不宜留作母樹的中等木。疏伐的原則是留優去劣。首先伐除枯立木、風折木、病腐木、被壓木.以及形成低劣的不良母樹和非目的樹種,然后逐步伐除一般母樹。采用“均勻式”的疏伐方式,使保留的母樹分布比較均勻,禁止形成較大的空地。疏伐的強度直接影響母樹林的生長發育和種子產量。對伐除木必須雙掛號。多株優良母樹互相靠近時,應當作“優良母樹群”保留下來。
2.2 除草和施肥以及對樹林保護
在母樹林的林地管理中,通過松土除草、及時鏟除妨礙母樹生長的灌木和雜草等,并可結合松土除草埋青培肥。在合理診斷土壤肥力的基礎上,結合樹種在各生長發育階段對養分的需求,確定其施肥種類、數量和時間等,據此進行科學合理的施肥.母樹林的保護非常蘑要,母樹林四周要開設防火道。母樹林內禁止放牧、狩獵、采脂、采樵修枝。要注意病蟲鼠害防治。以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生物防治與化學防治并蕈。在母樹林開花散粉期,遇有陰雨天氣時,應采取人工輔助授粉。在雌花達到授粉適宜期,用噴粉器于微風無雨時噴灑花粉,以提高授粉效果。母樹林應進行子代測定,為評價和篩選提供依據。同時,要進行結實量預測預報。在母樹林內設置固定標準地。定期進行物候相觀測、結實量調查和種子產量預報。
2.3確定樹林初植密度與樹林材質
落葉松等樹木初植密度對木材特性影響較大,木材特性主要取決于管胞的特性。2.5m×2.5m密度的林分內樹木的生長速度快、生長輪寬、管胞直徑大,適應落葉松人工林樹干迅速增高、增粗的要求。所以在幼林中進行撫育施肥確定每公頃株數是讓幼樹迅速長高增粗,快速成林的重要手段,而在早材中管胞直徑迅速增加,晚材中的差異并不顯著,所以撫育施肥應在早春時進行。
3.結語
在造林前一定要進行長遠規劃,確定長遠經營策略及培育目標。因此,盡快發展落葉松、樟子松、白樺資源已是刻不容緩之事。近年來,由于森林遭到嚴重破壞,原始興安落葉松林、樟子松林、白樺林已不多見。所以營造興安落葉松母樹林、樟子松林、白樺林,發揮其巨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對松嫩平原生態環境建設和國防和經濟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金生、黃禮祥.營林技術規程[J].現代樹木研究,2013,14(6):59-60.
關鍵詞 白皮松;營養袋;育苗;造林
中圖分類號 S791.2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2-0123-01
慶陽位于甘肅省東部,陜甘寧三省區的交會處,地處黃河中游內陸地區,海拔高度885~2 082 m。屬干旱半干旱氣候區,年均氣溫7~10 ℃,年均降雨量480~660 mm。白皮松(Pinus bungeana)樹形多姿,蒼翠挺拔,干皮斑駁美觀,針葉短粗亮麗,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對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和煙塵等具有較強的抗性,是綠化造林和園林景觀配置的最佳樹種之一[1]。已有的研究表明,白皮松營養袋育苗造林能夠有效縮短育苗時間,加快栽后緩苗,提高移栽成活率,進而有效減少造林成本、提高效益[2-4]。
1 營養袋育苗
1.1 種子處理及消毒
在冬季封凍前,選擇籽粒飽滿、成熟的種子,消毒選用0.3%~0.5%高錳酸鉀或50%多菌靈800倍液浸種6 h,均勻攪拌3~5次后,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將經過消毒的種子置于熱水鍋或缸中浸泡(水溫70~80 ℃,水量為種子的2倍),并適時攪動使種子受熱均勻(約30 min),用清水沖洗1遍后置于室內加熱催芽(室溫為20~25 ℃),期間常觀察、翻動種子,并噴灑少量水分,保持溫度,10~15 d后約有1/3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1.2 苗圃地x擇
宜選擇靠近造林地,地勢較平坦,地塊向陽,土質疏松且弱酸性(pH值5~7),最好沒有種過玉米、土豆、豆類和培育過種苗的土地,以減少病蟲害。在前1年冬季進行1次深耕,可殺死一部分在土壤中過冬的害蟲。
1.3 營養土配制及消毒
營養土配制既要營養豐富,保水保肥能力強,又要結構疏松、透氣、透水。主要原料有腐殖土、農家肥、鈣鎂磷肥、鉀肥、生黃土等。1 m3營養土中加入殺蟲劑辛拌磷300 g,用于防治地下害蟲,加入速效氮肥、農家肥、草木灰等作底肥,加入0.5%~1%硫酸亞鐵藥水進行土壤消毒,充分拌勻后堆放15~25 d使用。
1.4 營養袋的裝填和擺放
營養袋最好選用無毒無底塑料薄膜容器袋(高12~20 cm、直徑8~12 cm、厚0.020~0.006 mm)。裝土時應做到邊裝土邊壓實,擺放排列時直立高低一致,袋與袋之間相互靠緊、無空隙。床面略低于營養袋邊緣,一般為南北走向成床,緩坡地可依勢而定,床面稍高,寬1.0~1.2 m,長度依據地形確定,達到通風透光的目的,苗床之間留有30~40 cm的通道,以便澆水、施肥、除草。
1.5 適時播種
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宜早不宜遲。在播種前2 d,充分澆水灌透營養袋,在土壤表面不起泥即可點播,每個營養袋點播3~5粒種子,深度以超過袋面1 cm為宜。播種后用松針覆蓋保溫保濕,才能保證出苗率,一般9~11 d即可發芽出土,這時苗根長2~3 cm。
1.6 幼苗管理
種子發芽階段,注意每天用噴灌澆水,以保持營養土濕潤。幼苗出土后應及時分批適量揭開松針,每隔3~5 d噴灌1次,遇旱可適量多澆,幼苗期間施用磷酸二氫鉀,按0.2%的濃度噴施葉面肥,以促進苗木早期發芽,增強抗病力。6月底至7月底苗木進入高生長期,應注意在傍晚或陰天多施氮、磷、鉀完全肥,稀釋成0.5%~0.6%濃度澆灌,以促進苗木木質化程度。在苗木生長前、中期,可用0.12%~0.26%托布津溶液、0.2%退菌特溶液或2%~5%硫酸亞鐵溶液每隔8~10 d噴灑1次,以防猝倒病、立枯病,發現病株及時排除銷毀。除草時要防止松動苗根,按照除早、除小、除了、不松土的原則進行[4-5]。
2 造林
2.1 造林地選擇及清理
造林地選擇坡度平緩、濕潤的地方,以陰坡、半陽坡為主,土層深厚,土壤以濕潤、疏松、微酸性為宜。清理影響造林的地被物或雜物時,采用帶狀方式,即沿水平線清理8 m或10 m寬,留2 m,注意保留對白皮松生長有利的地被植物[6-7]。
2.2 栽植地整理
栽植地宜選擇向陽、通風透光、排水良好的林地,并提前1年在雨季進行精整地。一般采用穴狀整地,規格為50 cm×50 cm×40 cm,采用三角形配置,株行距1.2 m×1.7 m,大苗造林株行距1.7 m×1.8 m。造林立地條件好、土壤肥力高、交通便利的地塊可考慮提高栽植密度,在苗齡達到2~3 年后可隔株挖取作為綠化苗木出售,既能提高林地利用率,又能降低造林成本[1,6-7]。
2.3 苗木選擇及栽植時間
白皮松營養袋苗一般在2~3年出圃,苗高達到20 cm以上。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土壤解凍到開始泛漿時造林,造林前要分級選苗,留優去劣,選擇木質化程度高、生長健壯、根系發達、無病害的苗木進行造林。
2.4 起苗、栽植
起苗前3~4 d應澆1次透水,起苗、運輸過程中應注意不傷頂芽、不抖掉營養土。栽植時要將營養袋撕掉,保證苗木根團不散、根系完整,將帶土營養袋苗放入坑內,周圍填細土,用腳踩緊踏實,填土厚度以稍高營養袋頂部1~2 cm為宜。栽植時要控制好栽植深度和植穴位置,這是因為栽植過淺或靠坑外沿,均可能降低成活率;栽植過深則容易造成雨水沖淹。應注意的是栽后將表面沿坡勢理平,不留雨水穴,每坑栽植1~2株[1,3]。
2.5 撫育管理及效果
造林后3年內,每于5―6月、8―9月進行4~5次除草,同期要松土和施肥1~2次,松土和施肥的深度應逐年加深。由于營養袋苗能夠實現幼苗帶土上山,為苗木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且不損傷根系,避免了造林后的緩苗問題,因而營養袋苗造林的苗木長勢快、成活率和苗木保存率高,利于大面積規范化造林的實施,是理想的白皮松造林技術[3,8-9]。
3 參考文獻
[1] 何海金,趙靜英.白皮松栽培技術[J].林業實用技術,2005(1):13-14.
[2] 李.白皮松育苗及其栽培技術[J].綠色科技,2014(2):104-105.
[3] 陳阿敏,田小曼,張周軍,等.關中秦嶺北麓區域白皮松營養袋育苗技術[J].陜西林業科技,2015(1):142-143.
[4] 張吉祥.白皮松育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1):176.
[5] 呂淑靜,程國棟.白皮松育苗技術淺析[J].現代園藝,2013(18):57-58.
[6] 柳忠義,孫東.提高造林成活率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林業,2005(5):31.
[7] 馬興旗,劉旭升,王和平,等.華山松栽培技術[J].河南林業科技,2009(4):81-82.
授鉞辭金殿,承恩戀玉墀。登壇漢主用,講德蜀人思。
副相韓安國,黃門向子期。刀州重入夢,劍閣再題詞。
春草連青綬,晴花間赤旗。山鶯朝送酒,江月夜供詩。
許國分憂日,榮親色養時。蒼生望已久,來去不應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