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馬云創業演講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今天我不像是來演講的,我貌似來作思想匯報的。因為我在任何一個方面并不比在座各位強!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成功的例子吧。一個關于中國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雅虎中國
董事長,中國it界教父級人物馬云先生的事跡。在95年偶然的一次機會馬云去到了美國,然后發現了互聯網。所以回來以后叫了24個他的朋友到家里,大家坐在一起,說他準備從大學里辭職,要做一個互聯網。兩個小時以后大家投票表決,二十三個人反對,一個人支持,因為大家覺得這個東西肯定不靠譜。別去做那個,說他電腦也不懂,而且根本不存在這么個網絡。但是經過一個晚上的思考,第二天早上他決定,還是辭職,去實現我自己的夢想。在創業之初,大家都不相信馬云,甚至說他是個騙子。當時不太有人相信互聯網,也不覺得有這么個互聯網會對人類有這么大的貢獻。但是馬云堅信互聯網將改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為當時根本沒人會相信馬云說的話。于是,他就說,比爾蓋茲說互聯網將改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經過五六年的打拼,馬云終于締造出了龐大的阿里帝國并成為了無數創業者的偶像和模范。
聽過這個故事以后我認為作為一名創業者,首先要給自己一個夢想。很多的年輕人是晚上想想走這路,早上起來走原路,晚上睡覺之前說明天我將干這個事,第二天早上仍舊走自己原來的路線。如果你不去采取行動,不給夢想一個實踐的機會,那么,我確定你連機會都沒有,成功就別提了。有了一個理想之后,最重要是給自己一個承諾,承諾要把這件事做好。
很多創業者都害怕這個條件不夠,那個條件也沒有,該怎么辦。依我說創業者最重要的是創造條件。只有自己創造出來的條件才是屬于你的。如果是機會都成熟的話,一定輪不到我們。所以呢,一般大家都覺得這是個好機會,大家覺得機會成熟的時候,我認為往往不是我們的機會。
你要堅信這事情能夠做起來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承諾說,我準備干5年,干,20年把它干出來。我相信你這條路會走得很久。
另外,創業者的激情很重要,但是短暫的激情是沒有用的,長久的激情才是有用的。在創業幾年后你要問自己,你的創業激情是不是還是跟第一天一樣,跟跟初戀一樣富有激情。一個人的激情也沒有用,很多人的激情非常有用。如果你自己很激情,但是你的團隊沒有激情,那一點用都沒有,怎么讓你的團隊跟你一樣充滿激情面對未來面對挑戰,是極其關鍵的事情。
最后,當沒有條件的時候創造條件,只要你有夢想,有良好的團隊,堅定的執行,你是能夠走到成功的彼岸。。
溫州市2015年演講大賽優秀獎獲得者 溫州大學 王文怡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我思故我在》。哲學家笛卡爾曾說:"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如果我們不去思考,那人生也就意味著虛無縹緲。
感謝我的曾經,因為高中時期的不斷思考,我的生活仿佛也被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現在的我,走在路上,也會去想,"我將來要去做什么,我將來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生活總因思考而充滿力量,充滿意義。
記得那時我的老師每天敲著黑板對我們強調,"你們多動動腦子吧,不動腦子,這道題目你做100遍也還是錯。去吧,去思考吧,你不思考,這道題目我講100遍也還是沒有效果。"正是這樣,我從簡單的題目開始想起,不懂我就去問,每當我恭恭敬敬地站在辦公室門口,老師見到我總是笑瞇瞇的,"你來問問題,證明你在思考了。"于是,隨著思維火花的碰撞,我漸漸摸透每一道題的解題規律。那時的我就相信,不管你將來遇到什么問題,什么困難,只要你去想,去思考,你一定會想到一種辦法去解決它,戰勝它。
帕斯卡爾說思想成就人的偉大。我很能想像一個人沒有手,沒有腳,沒有四肢,然而,我不能想像人沒有思想。一個人如果沒有思想,那這個人也就成了一塊頑石或者一頭不懂思考的牲畜了。
當今赫赫有名的位居中國財富榜第二的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云,我很想知道他是怎么思考,怎么創造這個奇跡的。于是,我去搜集了很多資料,我發現,馬云在30歲做翻譯官的時候,因和來自西雅圖的外教比爾聊得很來,談話內容都是關于互聯網的思考,他們有趣且富有深度的談天給馬云帶來了重要的靈感,于是他抓住機遇,開始思考。95年,31歲的馬云用2萬元開始第一次創業,99年馬云用50萬元開發阿里巴巴網站,2000年39歲創立淘寶,40歲創立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支付寶。馬云用思想在2000年預見了15年后,淘寶與支付寶的光輝未來。
馬云告訴當下年輕人,如果你想成功,必須思考4個問題。1、什么是失敗?放棄就是最大的失敗2、什么叫堅強?當你經受許多磨難、委屈、不爽的時候,你才知道什么是堅強。3、你的職責是什么?4、智者用心說話,聰明人用腦袋講話。可見,馬云告訴了我們思考有多么重要。
不管是浙江省省長李強說的“浙江完全有可能打造‘云上浙江’、‘數據強省’”,或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的新語錄“不把地主斗死,農民也能富起來”,還是阿里巴巴CTO王堅說的“云棲小鎮不是鎮,就像中關村不是村”,亦或是分散在會場的34個分論壇,他們的演講都離不開一個字――“云”。
浙江省省長李強:數據充滿機遇,云端決定未來
在當今的DT時代,數據增長十分迅猛。據IDC預測,到2020年全球數據量將達到40ZB,中國將達到8.8ZB,占22%;未來幾年,全球大數據市場將以每年超過30%的速度增長,而我國的速度更快、將超過50%。李強省長判斷:數據就是資源,數據就是財富。大數據意味著大機遇、大產業、大紅利。正如石油領域的找礦、開礦、提煉和使用,今天的大數據已經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重要生產資料,引發全球新一輪的生產力革命。
同時,李強省長也提醒大家,在數據流將引領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的情況下,需要重新界定經濟競爭與合作的邊界,重新審視政府的治理水平,重新認識產業變遷的驅動因素,重新理解投資的決策依據,重新考量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戰略和路徑。
近兩年,浙江在互聯網領域頻傳佳音: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烏鎮,大批致力于互聯網創業的年輕人正涌向夢想小鎮、云棲小鎮等特色小鎮,大批天使創投機構入駐杭州,浙江正迅速成為中國互聯網創業創新的一塊熱土。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經濟,已經成為浙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新動力,互聯網成為浙江經濟新的基因。
在省長李強看來,浙江已經沉淀了很多數據優勢,完全有可能打造“云上浙江”、“數據強省”。理由有三個:一是數據資源豐富。浙江信息化水平在全國排前3位,電子商務、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互聯網金融等產業啟動早、基礎好,擁有全國最大的B2B、B2C、C2C交易平臺,全國行業網站百強相當部分在浙江,擁有4400多個實體商品交易市場,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商務數據。二是應用前景廣闊。當前浙江經濟社會加速轉型,包括城鄉居民網絡信息消費擴大、企業裝備投資消費升級、城市公共環保與安全消費擴容、政府公共服務消費轉型,這些都為大數據應用提供市場需求。三是產業優勢明顯。浙江信息技術產業發達,特別是“中國軟件名城”杭州,云集了阿里巴巴、網易、海康威視、華三通信等行業龍頭,形成了全國大數據產業集聚優勢。其中,以阿里云為代表的浙江云計算企業已成為全國云計算產業的引領者,并在公共云、交通云、媒體云、健康云、光伏云等領域初具特色優勢。
大數據時代的競爭關鍵是生態圈的競爭,互聯網創業創新需要完整的生態系統。省長李強現場做起了“推銷員”:“浙江正在強化制度供給,打造更有活力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通過不斷改善硬環境和軟環境來實現創新驅動。除了云棲小鎮,浙江還在同時打造100個特色小鎮,包括為互聯網創業者服務的余杭夢想小鎮、集聚頂尖私募基金的山南基金小鎮,它們會成為浙江新經濟的發動機。在此,我熱忱邀請國內外人才來浙江創業創新、歡迎全球大數據企業到浙江投資發展!”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未來計算能力將會成為一種生產能力
在馬云的20分鐘整演講中,有一些內容在其它場合他也講過,比如自己幸好在20年前創業,要是放在現在,肯定沒有機會,根本沒法兒跟這些年輕人競爭;比如要做一家102年的企業,16年已過,未來還有86年要走,“但是未來的八十六年,我們真正的夢想是希望因為有我們、因為有我們的努力,讓更多的夢想成真,我們要成為別人夢想的支撐。” 在此次會上,又誕生了一些金句,比如BAT不是三座大山,打倒地主不意味著農民能富起來;比如人類已進入DT時代,數據取代了石油成為最核心的資源;比如中國能講故事的人很多,但能把故為現實的人不多。
但更為重要的是,他在竭盡全力地闡述未來的30年是技術融入社會的年代,是真正創業的巨大機會,而數據將會成為最重要的公共資源之一。他說:“其實機會無處不在,人類的第一次技術革命,英國花了大概50年成為世界強國;第二次技術革命,美國也花了五十年成為了世界強國。這一次技術革命也會是五十年,從現在往前推的20年,實際上是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的20年,未來的30年則是互聯網技術應用到社會方方面面的30年,這30年才是創業真正巨大的機會。”
在大數據、云計算的推動下,人類已經迎來第三次技術革命。馬云說:“第一次技術革命是體能的釋放,是讓人的力量更大,第二次技術革命是對能源的利用,使得人可以走得更遙遠,而這一次技術革命是IT時代走向DT時代,是真正的腦力的釋放。在DT時代,核心資源已經不是石油,而是數據。整個世界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IT時代是把人變成了機器,而DT時代是把機器變成了智能化的人,所以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型的時代。”
那時的企業也將被重新定義。馬云認為:“未來的制造業不僅僅是會生產商品和產品,未來的制造業制造出來的機器必須會思考,必須會說話,必須會交流,未來所有的制造業都將會成為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終端企業。未來的制造業要的不是石油,它最大的能源是數據。”
因此,在DT時代,互聯網企業要參與社會變革,參與經濟發展,參與教育,讓整個社會各方面越來越強大,讓經濟更富裕,讓人類更幸福。甚至未來政府部門的監管和治理也離不開大數據云計算,政府在招商引資的時候,要考慮的已經不是原來的三通一平,而是應該考慮計算能力、儲存能力、數據的整體服務能力。馬云竭力推崇DT時代,“DT時代更加公平、更加透明、更加開放,DT的思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DT思想讓所有人都聯系在一起,密不可分。”
說到做到。基于這樣的戰略判斷,經過6年的持續投入和建設,阿里云已經成為中國最大、全球領先的云計算服務平臺。今年7月,阿里巴巴宣布對其阿里云戰略增資60億元,用于國際業務拓展,云計算大數據領域基礎和前瞻技術研發,以及DT生態體系建設。付出總有回報。在最新一個季度的財報中,阿里云收入增幅達106%,超過亞馬遜AWS同期增速。另據IDC數據顯示,2014年阿里云在中國公有云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市場占有率達29.7%。
阿里巴巴CTO王堅 :數據前面加上“大”是對數據不自信
對于云棲大會,比起別人,阿里巴巴CTO王堅與它的關系更為密切。不僅僅是因為王堅在三年前賜予了“云棲”這一富有詩意的名字,更是王堅一手組建了阿里云,開創了云棲大會的前身“開發者大會”,推動了云計算在中國的落地。所以,在演講的一開始,他就對參會者表達了感謝之意,“有一個同事告訴我,他坐在一架飛機上,大約有一半人為了來開這個會,所有人討論參加哪個分論壇,所以特別感謝大家來開這個會。”
王堅強調,數據要產生價值,遠遠不需要在前面加一個“大”字,“是因為我們對數據不夠自信,而使得我們要在前面加上一個字叫‘大’,愿意把他叫做‘大數據’”。
在世界發展的任何時候,只要有基礎設施就會有數據,就像有路就會留下腳印。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引發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和產業革命,互聯網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就像公路、港口一樣,越來越成為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
稀里糊涂地走了那么多年,我是覺得應該感恩這個時代,感恩這條路上有很多朋友……其別感恩的是硅谷給我的各種啟發。記得2001年,我第一次去美國哈佛大學演講:為什么在中國我們的互聯網企業活下來了。現在想想覺得好幼稚,無知者無畏。當時我講了三個原因:第一,我們沒有錢;第二,我們不懂技術;第三,我們從來不規劃。
第一,我們沒有錢。做互聯網開始創業的時候,我們只有5萬塊錢,競爭對手個個比我強。后來我明白一個道理,很多創業者死掉,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因為有太多的錢。我認為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錢只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而已。所以很多人說“我有錢,可以干這個”,這個人基本從這天開始就注定要遭遇失敗。
阿里巴巴可能是中國互聯網,也是全世界互聯網中現金儲備算比較多的公司。直到今天為止,我們依舊保持這樣的風格,我們希望自己永遠懂得:一家公司的錢就像一個國家的軍隊,不能輕易動,但是一旦要動,必須得贏,錢不能亂花。
第二,我不懂技術。到今天為止,我還不明白coding(譯碼)是怎么回事。但是我覺得不懂技術并不等于不尊重技術。我認為對于阿里的工程師來講,最可悲的事是CEO完全不懂技術,最幸運的事也是CEO完全不懂技術。如果CEO很懂技術,天天坐在你邊上,你活也干不好。因為我不知道該怎么干,所以我很景仰地看著他們。
一直以來所有人認為阿里巴巴是沒技術的,原因是我不懂技術。這讓我們公司的工程師受了很多委屈。但是也有人問我:“馬云你不懂技術嗎?”我反問:“王石會造房子嗎?”這是兩個概念,外行可以領導內行,關鍵要尊重內行。
第三,我們沒有計劃。我真沒有寫過商業計劃,就一次準備融資的時候寫了一個商業計劃在硅谷籌資,被一個風險投資說“NO”,從那開始就沒有寫過。在1995年,你想寫互聯網的商業計劃,要么你在欺騙投資者,要么你在欺騙自己,因為根本沒有人能預知未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后來我覺得計劃就不要寫了,我們人生就是個計劃,慢慢地執行。擁抱變化,變化是最好的計劃,但是不要丟掉你自己的方向感。
我這個人性格之中喜歡挑戰變化。我爸從小希望我專注一樣東西,但是我永遠沒做到,我認為不專注就是最大的專注。他讓我練習書法,我自創了一套甲骨文式書法。因為我的字寫得實在難看,就像畫畫一樣。我想如果按照正規寫法,我寫不過別人,那么還不如獨創一種更有新意的寫法,變化了,也許就有機會超過別人。
男生小時候總是會冒出這樣的想法,比如:我怎么沒生在戰爭年代?戰爭年代我可能成為一名將軍。其實想想看,這個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戰爭,而我們今天可以不通過戰爭,通過經濟的發展、中國自己的創新,就可以影響一個時代、影響無數的人。在今天,一個小小的軟件、小小的功能、小小的點子,只要你真心認同它并去做的時候,你就可以影響成千上萬的人,甚至這個世界將會隨之發生變化。
“馬云能夠成功,大家都能成功。”這句話說得容易,但是我們真的要給人家成功的工具,把自己的夢想變成社會的夢想、國家的夢想。每個人的夢想成功了,這個社會的夢想才會成功。我們這些人怎么看待未來;我們希望社會怎么樣;我們希望我們關心、幫助的人變成什么樣;如果你這么去做,這個世界可能會走得更好。我曾經說過,阿里巴巴可能會失敗,但是走阿里巴巴這條路的人一定會成功。失敗也許是我們不夠聰明,我們沒有變化或者我們變化錯誤,但是有人走這條路,一定會有人成功,會幫助無數的小企業。
阿里巴巴網站創始人,主席,首席執行官(CEO)。
1998~1995杭州電子工學院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
1995~1997創辦“中國黃頁”,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信息站。
1997~1999加盟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
1999以香港為總部,創辦阿里巴巴網站。
2003推出個人網上交易平臺淘寶網,并在兩年內成為國內最大的個人拍賣網站。
2005年8月雅虎中國并入阿里巴巴,馬云及其團隊以第二股東身份繼續主政。
在2005年中國十大影響力人物的頒獎臺上,阿里巴巴的首席執行官馬云站在空曠的央視演播大廳,激動地說:他,證明了一個男人的長相和他的能力成反比
馬云,一個不懂IT的IT英雄,不通網絡的網絡精英。多年來,憑借著自己前瞻的眼光與非凡的管理才能,他成了第一位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中國大陸企業家,在他領導下的阿里巴巴管理團隊,兩度被錄為哈佛MBA案例,2003年7月英國首相布萊爾來訪上海時點名要求見面的六位企業家中有他。就在這風云變幻的網絡江湖,馬云憑借著俠士般的“中國精神”在互聯網縱情馳騁,并激情四溢地狂歌。
馬云語錄里有這么一句“名言”:很多時候創業者因為自己搞不清楚而不去創業,實際上等你搞清楚以后就更不會去創業了。于是馬云有些懵懂地放棄了教師的身份,但卻并不糊涂地創立了阿里巴巴。這個與(天方夜譚)里人物同名的網站,為馬云帶來了猶如神話故事般的成就。今年二月,阿里巴巴特意在北京公布了自己總額為8200萬美金的新一輪私募成功,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互聯網業金額最大的一次募資。
伴隨著企業成就,馬云的別號也一直層出不窮:瘋子、狂人等名詞不絕于耳。在將YAHOO中國業務全盤吞下后,馬云也完成了從瘋子到狂人的蛻變――“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馬云辦不到的。”對于“狂妄”這個評價,馬云名曰:“也許你不了解我,也許我看見了別人沒看見的。男人的智慧往往是和他的長相成反比的,我crazy but not stupidT”馬云給雅虎員工進行營銷演講時可以大言不慚的說到:愛迪生欺騙了世界!同時他也可以在記者面前自豪的表示“天下不可能有人可以挖走我的團隊!” 這就是馬云,一個表情和手勢同樣豐富,思維和語言同樣敏捷,把自己比喻為聰明人中間的笨蛋,笑謔退休后將出版(阿里巴巴的一千零一個錯誤)的武俠迷。
該怎么理解馬云呢?“就看你怎么聽他的話了。馬云在北大演講的時候,下面的學生聽得哈哈大笑。但是我們一起走過來的人當時是流淚了。”長期追隨馬云的副總裁金建杭說。
我欲江湖外,江湖不由我。
馬云很瘦,手臂和額頭的脈絡清晰可見,兩頰凹陷,表情極為豐富。這位被英國首相布萊爾稱為“改變了全球商人生意方式的中國人”,在2000年登上了《福布斯》封面,成為在這本世界級的財經雜志封面上亮相的第一張中國面孔。他一手創建和領導的阿里巴巴網站也被《福布斯》雜志連續第五次評為全球最佳B2B網站,也是其中唯一的一家中國企業。馬云作為唯一的互聯網創業者,被中央電視臺評為“年度經濟人物”。于是馬云再也難得靜下來,沒時間在杭州的馬路上遛狗,不能在西湖邊的茶館品茗,他又起勁兒地“布道”新的互聯網思想了。
在從事互聯網事業之前,馬云是杭州一所學校的英語教師。作為當下馳騁網絡界的名人,他不僅沒有令人炫目的一流高校學歷和一流企業的從業背景,相反,他從不諱言自己不懂互聯網技術。幾年前,馬云以破壞者的身份創立了電子商務的游戲規則,確立了“中國特色”阿里巴巴B2B的領軍地位。
中國搜索市場的波瀾不驚因馬云的到來而充斥血雨腥風。盡管電子商務與搜索的嫁接模式馬云“還沒有想好”,但他也強調2008年淘寶網將有機會與eBay美國公司打平,“阿里巴巴大志仍在電子商務。”用馬云的話來說,這是“我欲江湖外,江湖不由我”。
“我感覺他要不就是個魔術師,要么就是個氣功大師,他是不是能夠控制那些投資人的意志?”一位互聯網的同行說。
于是我們很難分辨馬云身上的瘋狂和清醒,也很難弄清他的真誠和狡黠,他坦陳“我給人家感覺怪怪的”,但“與眾不同則是我的本能”。英文教師出身的馬云在商場上不虛假,“我是生活在危機感中的人,天天都有危機。”談起并購雅虎那個時期,馬云坦陳“那段時間壓力特別大,幾乎每天晚上做噩夢,夢見爬山,或者爬梯子,爬著爬著,突然手沒抓住石頭或梯子斷了,人摔下來――摔醒了,一身冷汗。”
阿里巴巴成立至今7年多時間,全球十幾種語言400多家著名新聞傳媒對阿里巴巴的追蹤報道從未間斷,被傳媒界譽為“真正的世界級品牌”。而馬云則理智地看待這一切,2005年,面對鬧得沸沸揚揚的“招財進寶”事件時,馬云清醒的性格特征顯露無遺,“有競爭對手的干擾,也有我們自己的問題,產品本身不夠完善,客戶溝通也不夠。沒做完善就該收回,別把自己當英雄,當品牌。”
創業幾年下來, 馬云坦言自己其實是經歷了從“騙子”到“瘋子”再到“狂人”的階段。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自己的性格所致――“我是當老師出身的,沒辦法,不管對的錯的,只要我能看到,我都要說出來”。而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在于,外界其實從來就缺乏對阿里巴巴的真正了解。
心中無敵,無敵天下
被稱為“江南第一酷的”馬云鐘愛武俠小說。他喜歡金庸的小說是眾所周知的,因為金庸的想象浪漫而又現實,意料之外但觸手可及。當然私底下,馬云和金庸也是一對交情甚篤的好友。
阿里巴巴總部彌漫著一股濃郁的武俠氣息:會議室人稱“光明頂”,核心技術研究項目組叫“達摩院”,阿里巴巴的6條價值觀,則被統稱為“六脈神劍”。“如果你聽到有人在叫任盈盈去收傳真,也不必驚訝”,阿里巴巴的員工說道,他們幾乎每人都有出自武俠小說的花名。馬云最欣賞的是《笑傲江湖》中的華山派大俠風清揚,雖然出場時間極短,卻是他最推崇的武俠人物,“最欣賞風清揚的出招無形,卻無招勝有招。”馬云常以“風清揚”的ID出現在淘寶網社區,和網友交流。
“創新來自蹲下去的那一瞬間”――這張A4紙大小的宣傳畫,貼在阿里巴巴公司洗手間的門板上。在中國,所有大型的互聯網公司都能在美國找到自己的母版,唯有阿里巴巴,“從出生就是標準的中國胚胎”。業界認為,不走前人路,是阿里巴巴成功的重要原由。
阿里巴巴要倡導的是成年社會的互聯網,而不是現在網易、新浪、騰訊們所主導的,讓少年們肆意玩樂的互聯網。而“中國精神”這個主題則是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最為提倡的精神支柱。“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這句金庸親筆的條幅就掛在阿里巴巴名為“光明頂”的會議室中,一切都是那么的“中國”。
1999年,阿里巴巴創立的時候,雖然也正是互聯網的熱潮,但是在國內,大家的注意力始終是放在門戶網站上。“1999年,他做
電子商務網站,本身就是一個逆勢而為的舉動。”搜弧的首席運營官古永鏘在評價馬云的行事風格時說。阿里巴巴的B2B模式,即便是今天在美國,也難覓一個成功范例。
2000年9月10日,是阿里巴巴公司成立一周年,也是馬云的生日。當時,互聯網的風云人物中,新浪的王志東、網易的丁磊、搜弧的張朝陽以及8848網站的王峻濤等人物,雖然大家都在北京,卻從未聚在一起過。馬云想讓大家聚在一起聊一聊,考慮到三大門戶之間的競爭性質,他邀請了金庸從中穿線。由于這許多風云人物齊聚引起的轟動,馬云后來干脆將此活動改為了一年一度的“西湖論劍”。
扮演武俠,是馬云至今沒能實現的“夢想”。“反正他總想演一名高手,”導演張紀中曾經這樣說過。十八般武藝中,馬云對劍情有獨鐘。“平時腦筋轉累了,就耍耍劍,或者提著劍,在公司四處晃晃,很快,就不覺得累了。”“西湖論劍”――每年在西子湖畔舉行的中國互聯網峰會,終于在形式上讓馬云的武俠夢得嘗所愿。2005年度“西湖論劍”,馬云確立的主題是“天下”。主題背板以清淡的水韻墨調為底,一片云山霧頂之中,“天下”二字揮灑而出,氣勢磅礴,一瀉千里。“那個時候真是互聯網的好時光。”拿著當時拍下的照片,馬云不禁感嘆。
馬云至今得意自己在互聯網冬天到來之前的先知先覺。“那個時候,三大門戶網站都已經上市,正是互聯網的巔峰時期。”馬云說,“我也沒有更多的理由。就是覺得,沒有經濟基礎,沒有東西上市,只憑一個概念,總應該挺懸;另外,當時全國人民都在做網絡,大家都在拼命燒錢――當大家都做一個事情的時候,我總覺得就應該停一停了。”
“我在做決定之前,需要許多輔助的信息來幫助我判斷,”阿里巴巴CFO蔡崇信說,“而馬云,他能經常在‘真空’的情況下去做。”蔡認為,做過搬運工的馬云身上有著不尋常的街頭智慧。
他的眼光的確很毒。2000年1月,阿里巴巴與全球首屈一指的互聯網投資者――軟庫攜手,引入軟庫的2000萬美元投資,同時,與軟庫合作開發日文、韓文及多種歐洲語言的當地阿里巴巴國際貿易網站。
2003年5月,馬云宣布推出基于C2C模式的淘寶網,似乎是他的又一個“真空”決策。馬云坦言,做這個決策的最核心理由,其實就是E-bay在這個市場上做得太好,而國內的易趣,卻又在這方面做得太差。馬云如此“貿然”的進軍C2C領域,令作為老友的王峻濤都替他捏一把汗。“這畢竟是兩個不同的領域。”王說。但是一個月后,淘寶網便跳躍到2000名,1年之后就成功躍到41名。在馬云看似缺乏推敲的決策背后,其實有一個簡單實用的邏輯: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未來興起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是完全可能的。而在C2C領域,易趣其實是惟一的本土選手――但是,“從易趣創立的第一天起,它就是為了將來賣掉而做的。”
2005年下半年,馬云再次扔出互聯網界的重型“炸彈”在媒體頭頂呼嘯:8月11日,阿里巴巴聯姻雅虎,并獲得雅虎10億美元投資,完成中國互聯網歷史上最大并購案;10月,阿里巴巴公司對淘寶網追加10億元人民幣,淘寶宣布第三季度總成交金額超過23.4億元,并繼續免費三年;11月9日,雅虎全新的搜索引擎,“減肥瘦身”業務重點全面轉向搜索。
馬云幾乎聚集了所有對電子商務有利的精銳武器,面對已經取得的巨大成功,馬云冷靜地分析:“金庸小說里講到有些高手是寂寞的,如獨孤求敗,以前看,我覺得不能理解。”今天的馬云,明白了這種沒有對手的痛苦,“沒有對手,就沒有發展的動力,沒有創新的源泉。”“所以,在B2B市場要培養對手,C2C市場要關注對手。”在馬云看來,競爭最大的價值,不是戰敗對手,而是發展自己,“競爭者是你的磨刀石,把你越磨越快,越磨越亮。”在阿里巴巴最為穩固的B2B市場,這個競爭對手也許已經來了,在整個互聯網都成了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的今天,來自于電子商務領域的搏殺還是阿拉巴巴面臨的最嚴酷的挑戰,而馬云似乎已經做好了準備,蓄勢待發。
用左手溫暖右手
“人一輩子中機會其實很多的,只要踏踏實實抓住一個兩個就不錯了。人一輩子中災難會很多,你每消滅一個災難,都是一個進步。我經常說,如果最困難的時候,我們需要學會用左手溫暖右手,還要懂得堅持,因為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失敗就是放棄。”這是馬云在《贏在中國》擔任評委時對參賽選手的寄語,同樣也是他對自己創業生涯的真實體驗。
馬云的魅力不僅僅在于讓自己的公司贏利,為了整個行業的發展,他的俠者氣質也揮灑得淋漓盡致。“阿里巴巴是個不穿衣服的公司,沒有別的公司一層層的框架外套,剝開一層還有一層,我們這兒一眼看到底。”一位部門經理稱。馬云不僅會告訴你小時候數學補考過幾次,也告訴員工:“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要用胸懷去對付。男人需要胸懷,女人也需要胸懷,男人的胸懷是氣出來的,是冤枉出來的。”
馬云不是一個容易敞開心扉的人。雖然如其常年老友、現任6688網站CEO王峻濤所言:“他熱衷交友,對朋友也容易坦誠相待”,但在公眾面前,馬云有一種很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馬云經常以“江湖”比喻這個世界。“如果他真的是個劍客,就是動不動為朋友兩肋插刀,但絕口不提自己心事的那種。”蔡崇信說。
據阿里巴巴以前的一個員工說,馬云喜歡圍棋,可是圍棋下得很臭;馬云還玩四國,也很臭;以前在玩殺人游戲的時候,馬云總是第一個出局,因為他話太多,后來他的員工不好意思,就過幾圈再公決他……就是這樣的馬云,豪氣地宣稱“作為網商的代言人,阿里巴巴有一千使命,那就是要把互聯網帶入網商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