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記事篇作文

      記事篇作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記事篇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記事篇作文

      記事篇作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作文教學 片斷訓練 基本功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語文素質綜合訓練的主要陣地。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仍是非常薄弱的環節,學生基礎不牢,水平參差不齊。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結合新課標的指導,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改進作文教學的措施,在實踐中探索,逐漸摸索出一些有效的、適合于本地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的方法。

      作為一個有著十幾年教齡的小學語文教師,我經歷了由舊人教版、新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這幾個不同版本的教學,通過對比,我覺得還是原大綱對中年級作文的要求,更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原大綱規定,中年級開始命題作文,著重以片斷訓練為主。教材對三四年級的習作編排也是主要以片斷訓練為主,習作要求往往是截取事物的一個部分、一個側面、一個特點,或是事情的場面、一個情節等,不要求寫出完整的開頭和結尾。可新課標卻取消了片斷訓練,從三年級剛開始接觸作文,就要求學生進行篇章的練習,沒有了循序漸進的過程,三至六年級的要求幾乎是一樣的,這樣一下子拔高了作文的難度,使學生覺得作文高不可攀,從而產生了畏懼感。而且學生每次寫作文都形成了老套路,沒有創新,因為同一件事、同一個人,從三年級就開始寫,所以到了高年級無論你再怎么要求,他們也只能是老馬走老路。

      實踐證明,中年級的片斷訓練,既是低年級字、詞、句訓練的歸結,又是高年級篇章訓練的基礎。片斷訓練對于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學生的認識和表達能力,養成良好的習作習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認為在教材沒有涉及片斷訓練的情況下,三四年級老師也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片斷的訓練。

      片斷訓練應該有針對性,不能盲目進行,要有計劃地訓練作文基本功。利用教材,授之以課文中所蘊含的寫作知識和技能,強化作文基本功的訓練。在教每冊教材之前,要認真研究課文中新出現的方法,分項擬好訓練計劃。進行閱讀教學時,揭示給學生,讓他們學有所依,寫有所據,并逐項落實。片斷訓練應為綜合訓練服務,為作文的綜合訓練降低難度。如分別進行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對話片斷練習,到綜合練習時,學生就能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行動特點,具體描繪出人物的個性。

      那么老師應如何進行片斷訓練呢?

      第一,提供素材。在習作課上,教師提供一定的實物或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練習寫段。例如:寫靜物時,可搬一盆花來;寫跳繩活動時,可先組織跳繩比賽;寫人物的外貌時,可指定一個學生或老師自己當模特;寫人物的動作神態時,老師可隨機創設情境,讓學生反復觀察。

      第二,指導觀察。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并和思維活動緊密結合的感知活動。指導觀察活動首先要在觀察前向學生交待清楚觀察的對象、范圍和任務,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感知清晰。比如:學了《放風箏》,老師可用課文中學到的方法指導觀察“跳繩比賽”。在觀察之前提出以下要求:仔細觀察人物的整體形象及表情、動作、速度等方面,并引導他們細心體會,準確描寫。其次,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使學生掌握觀察規律,逐步具有獨立的觀察能力。指導觀察方法首先應教會學生有序觀察,譬如方位順序、整體到部分或部分到整體的順序、時間推移順序等。如:學了《三味書屋》,可讓學生按方位順序觀察自己的教室。其次要教會學生在觀察時抓住事物的特點,使學生對觀察的對象有一個整體的全面的認識,再次還要教會學生學會分析比較,辨析特點。比如:進行人物外貌描寫時,以老師為模特,讓學生抓住老師突出的、不同于他人的一兩個特點來觀察,不要面面俱到,這們寫出來的人物肖像就不會千人一面了。

      第三,指導寫法。新課標要求學生每兩周就應該進行一次正式的寫作訓練。對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和指導。

      在上寫作教學課前,要精心擬定寫作訓練目標,認真設計寫作教學計劃,以避免寫作教學中無序、隨意等問題的出現。擬定寫作訓練目標和設計寫作教學計劃,既要具體,又要有針對性,密切結合學生實際,以便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指導。

      在上寫作指導課時,教師要緊扣作文教學目標介紹寫作知識,如記敘文的六要素,講解如何審題、立意、選材、布局等。但是學生對于這些經常性強調的寫作理論知識很容易產生厭倦感,如何讓寫作指導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呢?我的教學體會是,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如果能把寫作理論指導與教師“下水”作文結合起來,就能使寫作指導課堂“活”起來,使寫作指導課上得更有效果,更有意義。老師要告訴學生寫片斷盡管文字不多,但也不能東拉西扯,敘述要明白,條理要清楚。要把觀察到的如實地具體地寫下來。另外要寫得集中,要突出一個方面來寫,要避免在一個片斷里寫幾樣事物,那樣容易分散,給人印象不深。還要注意語言的運用。寫片斷雖然內容簡單,但語言運用上應當嚴格要求,要準確、通順、生動。

      從三年級開始,一定要通過片斷練習,扎扎實實地練好寫作的基本功,為寫整篇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石麗遠.淺淡小學三年級的作文教學.貴州政協報,2010.

      記事篇作文范文第2篇

      一顆顆文字是翅上的羽毛

      如此美妙的想像

      只居住在詩人的大腦

      在詩的世界

      詩人就是神筆馬良

      麻雀可以在陸地奔跑

      鴕鳥可以在天空飛翔

      魚兒在沙灘散步

      人長出一對鳥的翅膀

      詩里的想像

      比童話更美妙

      你把自己當作一株狗尾草

      你便成了自然界一個流淌的符號

      絢爛的彩虹告訴你

      變化的星空告訴你

      怎樣在詩中創造童話

      翅膀,翅膀

      翅膀是詩歌心靈的衣裳

      翅膀,翅膀

      翅膀是詩人靈感的想像

      是鳥兒對藍天的向往

      是花兒心田最妙的芬芳

      是果實中最營養的那里呵

      記事篇作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紀錄片;文體;流變;辨析

      中圖分類號:J952 文獻標識碼:A

      目前,我國的電視紀錄片創作正處于一個百花齊放的發展時期。各種類型的紀錄片以廣闊的視野、多樣的形式和日益先進的拍攝手段和理念,倍受世人矚目,并成為我國電視節日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界目前對我國紀錄片已有不少研究,例如對我國紀錄片的發展歷史、紀錄片的創作風格、紀錄片的創作技法等都有了不少研究和論述。本文主要從前人較少涉及的創作文體方面對我國紀錄片進行梳理和解讀。

      一、紀錄片與文體之關系

      在討論電視紀錄片和文體的關系之前,必須搞清楚這個問題的來源。自從電視產生以來,文學與電視便一直存在著互動關系,一直在彼此改變著對方,雙方在對方身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電視傳媒的產業化和商業化運作制造出了濃厚的商業氣氛,文學的文本形式和電視的聯姻在這樣的環境中產生,一方面,電視要借助文學來提升自身的品味和尋求豐富的資源;另一方面,文學要依賴電視這樣的大眾媒介來擴大傳播效果。因此,電視開始有了文學文本的特征,而文學文本也受到電視媒介傳播特點的影響和制約。電視紀錄片作為一種電視節目類型,同樣存在著與文學文本的溝通。

      對于電視紀錄片的界定,且前并沒有一個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電視紀錄片就是用電視攝像和攝影的手段來對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歷史事件等做紀實性的紀錄并給人以審美享受的電視節目類型。由此也可以看出電視紀錄片與文學的關聯并非直接來源于文學內容抑或文學文本內容本身。

      電視紀錄片必須給人以審美的享受,而這種審美感受正是源自于紀錄片的文學性。文學性是紀錄片的審美資源,紀錄片必須借助于傳統的文學審美積淀和文化底蘊,才能表現出最大的價值。紀錄片的這種文學性最直觀和最主要的體現在對文學體裁的運用上,文學體裁的自身特點也決定了其在紀錄片創作中的重要地位。

      文體,顧名思義,就是文學體裁。任何文本都只能是某種體裁的文本。文本之所以會有體裁,正是由于體裁的不同能夠帶來不同的傳播效果。對于作者來說,體裁就是一種話語的方式,作者必須按照讀者抑或受眾的接受期待和所要表達內容的自身特點來決定和選擇文本的話語方式。

      體裁對文本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具體表現在:(1)體裁規范了文本的語言狀態;(2)體裁規范了文本的形象狀態;(3)體裁規定了文本的結構特點。體裁對文本的規范為體裁的分類提供了標準。體裁的分類是一個不斷變化和發展的過程。目前人們習慣劃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種體裁。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體裁也在進行著潛移默化的變化,例如在散文這個大類中出現了很多個性鮮明的小類別,例如雜文、報告文學、傳記文學、科普小品等。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帶給讀者不同的感受,然而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美感,就是對人精神的終級關懷。

      電視紀錄片采用文學體裁的話語方式對所要表現的主題進行展示,實現文學與電視的結合。紀錄片藝術性的高低和思想內涵的深淺,不僅取決于紀錄片的拍攝題材,也取決于對拍攝內容的剪輯與組合,這種剪輯與組合的方式就要借助于文學體裁的話語方式,可以說文學體裁的應用使電視紀錄片在紀實性和藝術性上兩翼齊飛。我們可以把電視紀錄片看作一種電視文本,那么這種電視文本的體裁正是通過各種鏡頭語言和拍攝技法表現出來。由于使用了文學體裁的話語方式,因此修辭手法的重要作用也會很鮮明的體現在電視鏡頭語言當中。或者可以這樣說,在文學作品中,文學語言是通過各種修辭技巧來表現主題的,而在紀錄片中,拍攝技法和鏡頭語言就充當了修辭手法的角色。體裁運用的好,可以使紀錄片展現的內容和素材更精彩,而如果處理不當,會使原本很好的素材變得黯淡無光。

      二、我國新時期紀錄片的文體學分析――創作文體流變與辨析

      從我國目前所拍攝的紀錄片看,文學體裁在其中的應用比比皆是,而正是由于采用了特定的文學體裁,紀錄片也產生了非常積極的效果。本文不從我國電視紀錄片的整個發展時期來討論文學體裁在紀錄片中的應用,而直接從新時期來解析電視紀錄片中的文體應用,這里的新時期指從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至今。因為,從這一時期開始,我國電視紀錄片創作文體發展變化進入了一個空前豐富的時期,各種風格樣式的紀錄片開始嶄露頭角。

      1、談到這一時間段內我國的紀錄片創作,就不能不提到《絲綢之路》、《話說長江》和《話說運河》。這幾部片子都是屬于江河文化系列的大型電視紀錄片。這些鴻篇巨制以其豐富的內涵和宏偉的氣魄在我國引起強烈反響,成為經典的文化史詩。可以看到,這些片子都是以空間作為線索,以地域順序成為劇情發展的主線,結構上環環相扣,因此這些作品就可以稱之為章回體紀錄片。

      章回體是小說的一種形式,章回體小說由宋元時期(10~14世紀)的講史話本發展而來,它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這種形式由萌芽到成熟經歷了較長的發展過程。藝人表演時必須分為若干次才能講完,每講一次,就等于后來章回體中的一回。在每次講說以前,藝人要用題目向聽眾揭示主要內容,這就是章回體小說文體的起源。章回體小說后來發展成為后世評書曲藝表演中所使用的底本。

      以《話說長江》為例,片名中的“話說”二字就是章回小說中經常出現的字樣;從結構上說,該片一共25集,按照長江的流向,自西向東,環環相扣,每到處便“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正像一個技藝高超的說書藝術家在話說一部引人入勝的章回小說。

      從整體上說從1978年到1989年,盡管這一時期的紀錄片出現了多樣的創作形式,但是總體上講,以章回體的“話說”結構來支撐片子的文體創作模式仍然占據著主要地位。

      2、這一時期的紀錄片創作,開始借用其他一些豐富多彩的文體進行創作,散文體在紀錄片中的運用愈加明顯,并且在散文體中開始出現了一些非常新穎的創作樣式。散文體紀錄片是指采用抒情散文結構形式表現的抒情紀錄片,是一種在發揮了電視藝術視聽結合優勢基礎之上,又借鑒了文學散文的創作手法而形成的電視紀錄片樣式。散文體的紀錄片前人已經有不少論述,臧樹清的作品比較有代表性,其代表作品有《長白山四季》、《春城花》等,這里不再贅述。

      3、另外,報告文學體的紀錄片開始出現。報告文學是散文與新聞體裁的結合,因此報告文學所描寫的事件人物必須 具有真實性,但同時是采用文學化的語言對事件進行形象的再現,具有濃郁的文學性。紀錄片通過報告文學的文體方式,真實的表現出人物事件,通過濃郁的文學語言,流露出創作者的真情,對觀眾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雕塑家劉煥章》就堪稱我國最早出現的報告文學體紀錄片。作者用報告文學的文體形式作為載體,融合畫面、解說、音樂等手段,以真實自然的畫面和隨和樸實的解說,使一個對雕刻藝術有著執著追求的藝術家躍然于熒屏之上,使人感到可親可敬。在這部作品中,對生命個體的關注和對普遍人性的呼喚的意識已經初見端倪,這對我國90年代的紀錄片創作應該說是一種啟迪。

      4、《望長城》被認為是我國紀錄片創作中里程碑式的作品,《望長城》的拍攝標志著我國的紀錄片創作進入了紀實主義的新階段。進入90年代后,我國的優秀紀實作品層出不窮,創作對文體的借用形式更加多樣化,并注重把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應用到紀錄片創作中來。

      從《望長城》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望》已經完全擺脫了章回小說式的結構,話說式的結構轉變為主持人現場帶領觀眾揭謎底的形式,從揭謎底這一點我們可以聯想到傳奇體。傳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說,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說的基礎上,融合歷史傳記小說、辭賦、詩歌和民間說唱藝術而形成的小說文體。在中唐以前,文壇崇尚詩文,小說這類文字,篇幅較長。寫的委婉曲折,又有一些虛構戲謔的成份,不為正統派文人所重視,輕蔑的稱它為“傳奇”,以示與高雅的古文相區別。但傳奇的藝術成就相當高,情節的傳奇性與現實性兼容,情節的虛構、想象與作品的藝術性融合一體。通過傳奇的形式把傳奇體特有的故事情節的傳奇性融合在紀錄片創作中,使觀眾跟隨紀錄片逐步揭開事物神秘的面紗。

      三、我國紀錄片創作文體已呈多元化與綜合化發展的趨勢

      通覽我國新時期紀錄片的文體變化,總體呈現出多元化與綜合化相融合的傾向。很多紀錄片開始糅合多種文體的形式,借助各種文體的優勢,多種體裁的交互運用更表達出作品的表現張力。我國的中央電視臺第10套節目科學教育頻道堪稱我國的紀錄片頻道,其中的很多欄目都是這種綜合技法的典型。且看《探索?發現》,該欄目“倡導‘娛樂化’紀錄片的理念,采用講述精彩故事,設置引人入勝的懸念,運用生動的電視聲畫手段,向觀眾呈現出一部部既有較高文化品位、知識內涵,又有很強觀賞性和娛樂性的電視節目。”其播出的一系列紀錄片中,很多紀錄片都綜合運用了小說、戲劇、散文等多種文體形式,用講故事的解說方式把內容呈現給觀眾,表現手段多種多樣。比如用搬演擺拍的手法完成歷史的再現,運用多種特技手段,加之相關人物訪談,表現效果甚至比電視故事片更加充分。

      記事篇作文范文第4篇

      “哈哈!”貪吃三號笑了幾聲,跑了。“不如我們將這些粉末交給長老吧!”餅干小子說。“好吧!”小桃餅干說。于是它們又回到了果醬仙境。“碎片拿回來了嗎?”果醬長老說。“被……被擊碎了,只……拿回了粉末”。“可惡!誰干的!”果醬長老說。“這個……這……”“管他是誰!既然碎片碎了,你們得給我兩件物品才行!”“哪兩件?”“天堂果醬和地獄火苗!在果醬島的岸邊和果醬池下。快去!快點!”他們聽了立刻進入了Love飛船,飛走了。

      “這應該是岸邊吧!”小桃餅干說。“可天堂果醬在哪?”巧克力餅干說。這時有一只迷路的小精靈飛來,餅干小子問:“你知道天堂果醬在哪嗎?”“我只知道那兒一個天梯,我們不敢上去。”剛說完餅干小子們像箭一樣沖了過去,果然發現一個天梯。它們立刻走了過去,好久才爬上去。“我踩到云了,這里是天堂吧!”就在這時,小桃餅干驚動了一個貪吃鬼。貪吃鬼跳了出來,壞笑了起來……

      山東臨沂蒙陰縣第一實驗小學四年級:王一楨

      記事篇作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時候;時間;時;偏誤;偏誤分析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117(2012)01-0322-02

      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和實踐中,“時候”以其使用頻率高、錯誤率高(本文選用的語料中,錯誤率為55%)而成了語法教學的難、重點。本文是基于HSK動態作文語料庫,選取漢語水平考試(HSK)中的日本留學生的作文為分析語料,在現有語法的基礎上,對“時候”的使用情況做了偏誤分析并且從中找出其偏誤的原因。

      一、日本留學生HSK作文中“時候”的使用和偏誤

      根據對HSK作文語料庫中200句“時候”句進行統計分析,結合相關漢語語法本體知識,筆者在對“時候”出現的110條偏誤用例進行統計后得出各類偏誤的比例如下:

      “時候”偏誤典型例句及解析如下:

      (一)“遺漏”即該用而未用“時候”,()表示該用“時候”而未用

      1、出了一身大汗,從外面回來,那()奶奶為外面做了一些點心,外面很高興地吃。

      2、悲傷的()心情,回到家時,聽到流行歌曲之后多半能得到更好的心情。

      關于“時候”一詞的詞性,前人大多數將其看做是一般名詞。因此例句1中應該是“那時候”;例句2中,該留學生想要表達的是悲傷的時候的心情怎么樣,因此“心情”一詞前缺失“時候”,這里的“時候”是作為前面為形容詞的謂詞性定語。留學生出現此類錯誤較多的還有如下句子:

      3、就是告訴他我小()的事情。

      4、但是,我小()的20多年以前的大阪也有些大自然環境。

      5、我真的不知道父親小()是生活這么苦,我一直以為所有的人跟我一樣生活。

      在“漏用”類偏誤中,筆者統計出80%的錯句屬于例句3-5之類,即“小的時候”中“時候”的缺少(其中“的”可以省略)。

      (二)“誤加”即不該用“時候”而用

      1、一個家庭很穩定的時候對孩子們來說很重要。

      2、這樣的時候時候也會發生代溝問題。

      3、有的時候聽流行歌曲的時候,自己回憶以前做過的事情。

      例句6中“時候”作為前為主謂結構的謂詞性定語,符合語法規則,但是“一個家庭的穩定”是“重要的”,而非“時候”是“重要的”,“時候”一詞是多余的。例句7、8則屬句式雜糅。

      漢語中常用“從小”這一詞,而“從小”不等于“小時候”或者“小的時候”筆者發現日本留學生的“時候”句中關于“從小”的錯誤還是比較多的。比如:

      4、而且從小時候就應該開始培養感情。

      5、我從小時候愛看書,我現在想這就是我家有很多書,我口語隨便拿一本翻一翻,有時媽媽我帶我去書店和我一起選擇小人書。

      例句9中強調時間的起點,應該用“從小”;而例句10在講述自己小時候的事情,沒有時間的起止,應該使用“小時候”。

      (三)誤用“時候”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

      筆者根據調查統計發現日本留學生對“時候”與“時間”、“時”與“時候”的錯用概率是偏高的。因為在日語中,表示時間點的詞寫成“……”,“”一詞相當于漢語的“小時”,“”和疑問詞連用如“何”代表時間段:幾個小時。漢語中又有“時間“和”時候“的區別。因此,無論是從中日文的寫法還是用法來看,日本留學生對“時間”、“時候”和“時”都容易混淆。這也就體現在他們的作文中。比如:

      1、他不會說日語,所以在上課的時間,用漢語教我們。

      2、對不起,我沒有時候。

      從漢語本體來講,“時間”和“時候”有很多共通之處。首先從詞性上說都是名詞,都可以做主語和賓語,在某些特定條件下也可以充當句子的其他成分。然從語法功能上來講是有差別的,“時間”多用于判斷描寫時間點或時間段本身的句子;而“時候”加上修飾語表示動作行為或事件發生的背景。對于“時間”和“時候”與前面修飾語搭配的情況,也有一些規律:

      (1)“時間”和“時候”都可以被數量短語修飾,但是在“時間”單獨充當句子成分時又比“時候”靈活,“時候”一般用來表示時點的數量短語,如只能說“三點的時候”,而不說“三年的時候”,而時間前的數量短語是用來表示時段的,如“三年的時間”。

      (2)“時間”和“時候”在被形容詞修飾上也是有區別的。從“時間”來講它前面的形容詞主要用來限定描述時間本身的長、短、多、少等少數的詞,而“時候”在和形容詞搭配沒有那么多的限制,而且它的語義不是指向時候本身,而是其主語,這個主語可以是顯性也可以是隱性主語,如“小時候,累的時候,我年輕的時候……”。

      (3)“時候”還經常和介詞搭配組成介詞結構一起充當句法成分,相比較下“時間”主要和介詞“在”搭配,與其他介詞搭配的情況還是很少見的。

      此外,“時間”和“時候”也是一對容易混淆的詞語。一般來說,“時間”是表示短暫性的行為或動作;而“時候”相比較而言,所表示的行為或者動作持續的時間就比較長一些。而且用“時候”一詞時一般需要加“的”構成“……的時候”。

      3、別人都放棄努力時候,他不顧一切地繼續干,即使失敗了,也從來不把過失推在別人身上。

      4、我認為,人的幸福中最好的幸福是人最后死的時候很平安地死。

      例句14中“別人都放棄努力時候”應該改成為“別人都放棄努力時”;而例句15人的死屬于瞬間動作,應該改為“人的幸福中最好的幸福是人最后死時很平安地死”。

      二、日本留學生HSK作文中“時候”的偏誤產生的原因

      (一)語際干擾主要指留學生的母語和其他學習過的語言對其的漢語學習所造成的干擾。通常來講語計干擾也是指母語的負遷移。遷移是指在第二語言的學習中,留學生將已有的母語的規則和習慣,不自覺的使用到所學的目的語言上。母語的遷移有兩種情況,一是“正遷移”指母語與目的語的知識大致是相同的,這樣的遷移是會促進第二語言的學習。在第二語言的習得中,正遷移起主要作用。也正是“正遷移”的規則才能讓學習者更好的領悟目的語,習得目的語。然而從另一種情況下講,母語與目的語的規則又有不同之處,在這種情況下,容易產生偏誤,打個比方,學習者如果用母語的黑紫色來解決目的語的知識,也就是所謂的套用原來學習過的語言規則解決問題,就會容易出現偏頗,這就是詞義的“負遷移”。在“時候”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因為日語中“時間”的寫法、含義和漢語中的“時候”、“時間”相對應,造成誤用。從偏誤分析中可以看出,有的習得者對“時候”用來表示一段有起止的時間和某一個時間點的概念并未建立起來。

      (二)語內干擾是由于不了解“時候”的性質、用法、使用條件和限制而將“時候”用錯了。漢語跟日語相比,具有缺乏嚴格意義的形態變化,結構獨特,靈活多變,著重意念的特點。習得者由于不能全面了解“時候”的詞性、可以充當的句法成分、使用條件和限制,就會出現上述例句重點偏誤。

      此外,在對外漢語的教材中,對詞語解釋的方法主要是詞匯翻譯法。通過這種方法在教學上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讓習得者便于對詞語的理解,在實際的教學中,這種方法較為簡單,不用在教學上花費過多精力解釋。然而,不同語言的詞語之間不是完全對應的,它們在“外延、內涵以及詞語搭配、文化含義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的差異”。從本文講,翻譯法對一些近義的詞,如“時候”、“時刻’等詞的用法,如果僅用相應的外語單詞作解釋,留學生習得詞語一定會產生偏誤。

      三、對于“時候”在課堂教學中的建議

      上文中分析了造成“時候”使用偏誤的主要原因,除此還應該注意到導致偏誤出現的另外兩個原因:學習策略、交際策略和學習環境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在對漢漢語教學中,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習者建立語言體系,引導他們學習。此外筆者還認為教師在講解“時候”時要做到以下幾個要求:(一)首先要加強學習者對不同語境下“時候”的了解和掌握,就要通過例句對“時候”的用法來進行層層深入的、循環漸進的解析。(二)在學習“時候”的使用條件和限制時,介紹常與“時候”連用的固定結構,然后在通過相應的課堂練習,從而達到“精講活練”的地步。(三)通過對“時候”用法的學習,來讓學生區分“時候”與“時間”、“時”的異同。大量舉例,對比分析,總結規律。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作者簡介:孫文琴(1988― ),女,新疆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碩士,研究方向:留學生教育。

      參考文獻:

      [1]耿楠.“時候”的多角度分析[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

      [2]陸儉明.現代漢語時間詞說略[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1(l).

      [3]吳麗君.日本學生漢語習得偏誤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亚洲免费一级视频|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精品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四虎必出精品亚洲高清|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亚洲乱码卡一卡二卡三|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综合|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中文毛片| 麻豆亚洲av熟女国产一区二| 亚洲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韩在线电影| 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性色AV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影院|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好用| 亚洲av最新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字| 亚洲爆乳大丰满无码专区|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亚洲av麻豆aⅴ无码电影| 国产精品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国产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永久在线观看|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美腿丝袜亚洲综合|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国产自偷亚洲精品页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