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炎帝神農故里

      炎帝神農故里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炎帝神農故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炎帝神農故里范文第1篇

      炎帝簡介:

      1、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

      2、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傳位五百三十年。

      3、炎帝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爭,分別是:陜西寶雞、湖南會同縣連山、湖南株洲炎陵縣、湖北的隨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動范圍在黃河中下游,在姜水一帶時部落開始興盛,最初定都在陳地,后來又將都城遷移到曲阜。

      炎帝神農故里范文第2篇

      關鍵詞:風景園林;風景名勝區;風景資源;研究;寶雞天臺山

      Abstract: the Baoji TianTai mountain scenic resources are rich and colorful, connotation extremely deep to the ancient advantage, unique, and have the alpine landscape value. The main performance of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in ancient civilization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landscape and penetration of the ancient human landscape YouLin grotesque as the natural landscape. Baoji TianTaiShan scenic spot of five scenic area and four independent attractions composition, main characteristic scenic resources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ianTaiShan is home to the patriarch of yan; Is rich in cultural and numerous cultural relics; A steep, deep and remote Mr, cui sh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Keywords: landscape; Scenic spot; Landscape resources; Research; Baoji TianTai mountain

      中圖分類號:K928.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寶雞天臺山風景名勝區,位于寶雞市南郊,秦嶺山脈北麓,地理坐標為東經107°8′10″,北緯34°8′57″。最高峰為天柱峰,海拔2198米,距寶雞市中心約20km,總面積為133.34km2。是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薈萃的城郊山岳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風景資源狀況

      寶雞天臺山風景名勝區資源豐富多彩,內涵殊深,以古為優勢,獨具特色,具有極高的風景價值。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一是以中華古文明、古文化為特色的人文景觀;二是以滲透著古人文景觀的奇峰幽林為主的自然景觀。兩者互為表里,相互輝映。

      人文景觀

      天臺山有豐富的人文景觀資源。史載民傳,這里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故里。“雞嶺云霞古,龍宮殿宇幽”,石耕穴居,青銅斑斑,石鼓肇跡,老子傳經,陳倉棧道,三國煙云,散關秋風……,無不閃耀著中國古代文明、文化的光輝。

      寶雞作為中華民族中心發祥地之一,使天臺山的擁有眾多的文物古跡,比如北首領仰韶文化遺址;被譽為“青銅器之鄉”的周原遺址;秦都雍城遺址;姜子牙潘溪釣魚臺;千年古寺周公廟;五峰挺秀,歷史上被視為西鎮的吳山;唐九成宮遺址;關中第一寺院法門寺,和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民俗活動。這些都襯托出天臺山人文景觀的古遠和神秘。

      跨越秦嶺,曲折盤旋的寶成鐵路、穿山鐵路,經過風景區,景象宏偉壯觀,使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織輝映。

      自然景觀

      寶雞天臺山風景名勝區位于大陸腹地,具有暖溫帶半濕潤氣候特點;由于地形地勢的影響,氣候類型復雜,在寶雞氣候區劃中屬秦嶺北坡淺山中溫帶濕潤氣候區。古人贊:“山亙東西遠,水分南北流,北連秦晉帶,南送荊吳舟”。山峻水秀、林密,大多與神奇的傳說和歷史故事融為一體。

      風景資源特點

      1、天臺山是中華民族先祖炎帝的生息地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尊炎帝、皇帝為自己的先祖,常以“炎帝世胄”、“炎黃子孫”引以為豪。《漢書.魏豹田儋韓(王)信列傳贊》:“周寶既壞,至春秋末,諸侯耗盡,而炎、黃、唐、虞之苗裔頗有存者。”說的是炎黃后裔的繁衍構成了中華民族的主流,炎帝和皇帝是維系炎黃子孫內在感情的精神紐帶。

      《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有嬌氏,生皇帝、炎帝。皇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皇帝位姬,炎帝為姜。”《水經注.渭水中》:“(岐)水又東,逕姜氏城南為姜水。按《世本》,炎帝姜姓。《帝王世紀》曰:炎帝、神農氏,姜姓,母女登,游華陽,感神而生炎帝,長于姜水。即此”。《大明一統志.卷三十四.鳳翔府》:“姜氏城,在寶雞縣南七里,城南有姜水”。乾隆五十年《寶雞縣志》:“姜氏城……姜水在縣南三里,姜氏城在水南涯,又東側浴圣九眼泉在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著名學者徐旭升依據考古發掘調查資料,結合大量史料,指出華夏集團的炎帝氏族發祥于寶雞姜水和姜城堡一帶。這一觀點,得到許多學者的贊同。

      炎黃子孫自古以來就尊炎帝為“萬世田祖”、“藥神”、“太陽神”。千百年來,遠自秦皇,近至宋祖,都要舉行盛大的祭奠活動,紀念這位先祖。寶雞人視天臺山為“圣人踐地”,歲歲舉行宏大的朝山參拜,分項祭奠,延續至今。天臺山現存與炎帝神農氏相關的景點景物多大二十二處,更有大量與其相系的民俗活動和民間傳說故事,解放前后,峪溝一帶稱“神農鄉”(1958年才改為益門鄉)。上述種種,可以說明寶雞天臺山曾是炎帝的故里。

      2、有豐富的古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跡

      除前述二十二處與炎帝神農氏相關的景點景物外,還有七千年的仰韶文化遺址;享譽海內外的“青銅器之鄉”和茹家莊西周墓地數以前幾的青銅文物,中國最早的刻石,珍貴的書法藝術精品――石鼓文。景區內優美的自然環境吸引了“修身養性”、“得道成仙”的道教人物,道教始祖老子的講經臺,玄關故址,關令尹喜故宅,全真派始祖王重陽的還(黃)丹院,邱處機修真處等。重要的地理位置,引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和“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的歷史典故。陳倉古棧道壁立千仞,架空飛閣。景區內摩崖題記,石刻雕像,古建筑遺址隨處可見。至今每逢節日廟會,還進行著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這些古遠的文化與文物古跡,孕育著天臺山的人文風景,襯托了風景資源的神秘感和多彩性。

      有險峻、幽奧、翠秀特色的自然景觀。

      天臺山展現了秦嶺熊偉博大的氣魄。天柱峰、人頭峰、系馬樁、蓮花頂、大散嶺、雞峰山等壓嶺凌空,真是“平疇突起三千尺”,“氣壓昆侖天柱矮,雄吞江漠地穴空”。

      整個景區,林木覆蓋率在99%以上。地幽勢阻,林木蔽日,前路莫測,使人置身在“嵐光晴亦靄,樹色郁猶蒼”,“偶聞松濤聲,卻是萬籟靜”的境界,不少景點至今人跡罕至,奧秘莫測。

      天臺山有數千種植物匯成茫茫林海,群峰巨石隱現于蒼松翠柏之中,組成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面;春季山明水秀,野花爛漫,鳥聲鳴鳴;夏日風云變幻,風濤怒吼,綠浪簇涌,溪流歡奔;秋天萬紫千紅,碩果累累;冬時莽莽群山,銀裝素裹。

      奇花異木遍布于山巖石隙,有的婀娜多姿,攀藤扶搖;有的老態龍鐘,虬龍飛空。給人以秀美清新的藝術享受。

      參考文獻:

      [1]同濟大學風景科學研究所,陜西省寶雞市城市建設局.寶雞天臺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6.1―25

      作者簡介:

      炎帝神農故里范文第3篇

      我一路尋古,到了陜西寶雞,拜詣炎帝祠。從姜城堡至天臺山建有多處仿古牌坊,上書“炎帝故里”、“神農之鄉”、“神農門”、“人杰地靈”等。

      據說一世和二世炎生于斯、葬于斯,第八世炎帝才葬于湖南酃縣即炎陵縣。姜城堡背依秦嶺,隔渭河與北首嶺相望。北首嶺遺址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4米以上,上、中、下三層連續,相承性明顯。姜氏城遺址面積達49萬平方米,其中最大的房子約124平方米。福臨堡遺址發現了大石斧、陶祖和石祖,意味著男性崇拜。這正是母系氏族向父氏族社會過渡時期,與傳說中的炎帝時期相吻合。炎帝部落以寶雞為中心,向四周擴展,建都陳,再遷魯,建都曲阜,與蚩尤發生戰爭,求助于黃帝在涿鹿大敗蚩尤,炎、黃兩部落聯盟形成華夏民族的主體很有可能。

      相傳,炎帝裔族有邰氏、列山氏(驪山氏)、夸父氏、太岳氏、孤竹氏、彤魚氏、姜戎氏、互(氐)人氏、靈氏、并氏、午氏、丙氏、赤氏、信氏、井氏、箕氏、甘氏、萊氏、戲氏、殳氏、延氏等,但未見夏后氏和有娥氏;姜姓后裔流徙分支出齊、呂、許、申、高、謝、邱、丁等百多個姓,但未見姒和子。炎黃故事始見于戰國文獻,周人姓姬,黃帝也姓姬,不是偶然的巧合;如果不是周人創造的神話,也是他們樂聞的傳說。姬、姜世代通婚,傳說表明周人與炎黃關系密切。秦人原僻居“西垂”,非子在“關山牧場”一帶游牧,進入渭水流域后收“周之余民”,先霸西戎,后統一天下,形成了周秦文化傳統。周秦文化成了中華文化的“主根系”。

      《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史記·五帝本紀》記:“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以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三戰然后得其志……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又《史記·封禪書》記載:“秦靈公作吳陽上畤,祭黃帝;作下畤,祭炎帝。”秦國開創了祭祀炎帝、黃帝的先例。漢高祖劉邦自稱“赤(炎)帝之子”,設“畤”祭祀炎帝及黃帝、青帝、白帝、黑帝。漢武帝在位期間,曾多次到“雍”地設“畤”祭祀“五帝”。我們注意到炎帝神農牛首人身,圣牛氏崇拜盛行于印度等地,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黃牛骨骼見于齊家文化遺址。《淮南子·說山訓》:“牛者,所以植谷者,民之命也。”《山海經·海內經》:“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已知周代最重青銅器或中國最重的圓鼎淳化鼎是牛首獸面紋鼎,可能與牛崇拜或炎帝有關。基本上可以肯定炎黃傳說是周秦故事,且與域外文化相關。

      我在《堯舜與炎黃》一文中論證過炎黃傳說反映的是青銅時代的內容,黃帝是游牧文化的代表或象征。炎帝無妻,黃帝多妻,炎黃故事表明已經進入父系社會。寶雞青銅器博物館和鄂爾多斯青銅博物館交相輝映,是中國兩大青銅器主題博物館:前者以周代青銅禮器為中心,后者以游牧青銅器為特色,均沒有確鑿無疑的夏代青銅器。寶雞青銅器博物館藏品堪稱世界之最,但未見夏代青銅器。但有一件不尋常的物件引起了我的注意和反思。

      有種兵器叫“我”,“我”也可能是兇器。

      我順便到千陽拜訪子思,遙望關山牧場。燕伋(前541~前476),字子思,孔門七十二圣賢之一,春秋秦地千陽水溝燕家山人。他遵父遺命至魯師從孔子,與南宮敬叔、仲由等適周問禮;后返漁陽設教,傳授孔子學說。晚年因思念孔子心切,在裴家臺上用衣襟撩土墊足登高以望魯,日積月累,遂成一土臺,稱“望魯臺”。后唐玄宗封伋“漁陽伯”,宋真宗加封“千源侯”,明時追稱“先賢燕子”。燕伋深得孔子親傳,成為孔子最中意的弟子之一。山東曲阜孔廟供有燕伋牌位,圣賢祠內塑有燕伋像。孔子賢孫名伋、字子思,可能與燕伋有關。望魯臺是錐形土臺,高10多米,底徑達30多米,承載燕伋對恩師感念和尊敬之情,堪稱“中華尊師第一臺”!

      關山牧場位于隴縣,至今水草豐美,是游牧或避暑的好地方。北首嶺文化太早,周原遺址太晚,都不是夏文化遺址。寶雞可能是“炎帝故里”,也是“燕伋故里”,更是周、秦龍興之地。

      伏羲與女媧

      麥積山隧道全長約13公里,據說是亞洲第二長的公路隧道。穿過隧道,天更藍,云更白,空氣也更加清爽。麥積山石窟中有伏羲、女媧雕像。石窟背后是植物園,星光下山莊小木屋酷似人間仙境。

      天水伏羲廟又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坐北朝南,四進四院,廟內有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新建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始建于明成化年間,歷經多次重修,形成全國規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開天明道”,“與天地準”。先天殿又稱正殿、大殿,有伏羲彩塑一尊:袒胸露肩、雙手托著八卦太極圖;藻井正中繪太極八卦圖,四周繪六十四卦圖。先天殿后面為太極殿,原供伏羲,后祀神農。院內遍布古柏64株,象征伏羲六十四卦,現存37株。每逢正月十六伏羲誕辰日,周邊群眾扶老攜幼,紛紛前來朝拜祭祀。

      有關伏羲女媧的文獻始見于戰國時期。《楚辭·天問》:“女媧有體,孰制匠之?”《楚辭·大招》:“伏羲氏作瑟,造‘駕辨’之曲。”《易·系辭下》曰:“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呂氏春秋·孟春紀》曰:“太皞,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號,死祀于東方,為木德之帝。”

      班固《漢書·古今人表》始將伏羲載入正史,且與太昊相并。伏羲、女媧從此進入古史系統,躋身于“三皇”行列。《春秋元命包》:“伏羲、女媧、神農為三皇。”《春秋運斗樞》:“伏犧、女媧、神農,是三皇也。”

      伏羲、女媧藝術形象出現于西漢。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是迄今所知最早的伏羲、女媧圖像,河南南陽西漢墓、四川沙坪壩東漢墓畫像磚上伏羲女媧圖,山東武梁祠有東漢石刻伏羲女媧像。兩漢時期,中原各地墓室刻畫伏羲女媧是普遍的,但東漢后就神秘地消失了。漢代伏羲和女媧畫像人首蛇身:腰身以上為人形,穿袍子,戴冠帽,腰身以下則是蛇軀,兩條尾巴親密地纏繞著;兩人的臉面或正向、或背向,男拿曲尺,女執圓規。伏羲、女媧圖大都繪有日月星辰,仿佛一幅天象圖。張衡云:“日月運行,歷示吉兇,五緯喱次,用告禍福……眾星列布,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 女媧伏羲分執規矩,象征規天、矩地以定方圓,寄托圣王維護人類秩序的美好愿望。

      《周髀算經》周公問于商高曰:“竊聞乎大夫善數也,請問昔者包犧(伏羲)立周天歷度——夫天可不階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請問數安從出?”商高曰:“數之法出于圓方,圓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伏羲執矩、女媧執規,大概是“圓出于方,方出于矩”的體現。規和矩或尺與圓規是歐亞大陸共同的制圖工具,“勾股定理”又稱“商高定理”;東西方人如此所見略同,值得研究。

      芮逸夫與聞一多認為女媧或伏羲的人首蛇身形象源于南方自稱“蛇種”的民族。《山海經·海內經》曰:“南方……有人約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長如轅,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維。人主得而饗之,伯天下。” 郭璞注曰:“延維即委蛇。”《莊子·達生篇》:“委蛇,其大如轂,其長如轅,紫衣而朱冠。其為物業惡雷,聞雷車之聲,則捧起首而立。見之者殆乎霸。”“延維”、“委蛇”可能就是“肥遺”。李濟考證殷墟“肥遺”來自西亞。甘肅臨洮馮家坪齊家文化遺址出土一件雙連杯,器表上刻畫兩個對稱的人首蛇身像”

      古代華夏民族有無創世神話是國際學術界長期爭論的問題。董楚平從楚帛書中發現先秦時期中國唯一完整的創世神話:以伏羲娶妻為創世活動的發軔,是典型的生殖型創世神話。其實春秋戰國時代楚國受域外文化影響相當明顯。兄妹夫妻古代埃及王朝很流行。波斯神話中善神創造了天地、日月、星辰,用泥巴捏制了原始人。西方人的始祖亞當、夏娃受到蛇的引誘偷吃了 “禁果”,從而創造了人類。伏羲、女媧與亞當、夏娃神話故事有相同敘事模式和視角:兄妹又夫妻,為人類始祖,以洪水為背景,以七日為周期,與蛇有關,且男女相對平等。

      大夏河與夏

      土門關是藏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分界錢,沿著大夏河從臨夏經土門關到甘南夏河縣拉卜楞寺。拉卜楞寺與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倫布寺、塔爾寺合稱為喇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間,目前保留有完整的藏傳佛教教學體系。第一世嘉木樣活佛選定大夏河旁的扎西旗為寺址,二世嘉木樣建時輪學院,政教合一制度進一步強化。三世嘉木樣洛桑圖旦久美嘉措(1792~1855),青海同仁縣人,6歲入拉卜楞寺,18歲入藏學經,26歲任拉卜楞寺法臺,55歲任塔爾寺法臺,清封其“扶法禪師”。他性好幽靜,注重修持,衣食淡泊,建成醫藥學院,著有《散論總集》等。

      章炳麟《文錄》云:“我們民族舊居雍、梁二州之地。東南華陰、東北華陽,就華山以定限,名其國土曰華。其后人跡所至,遍及九州,華之名始廣。華本國名,非種族之號,夏之名實因夏水而得,本在雍、梁之際,因水以名族,非邦國之號。漢家建國,自受封漢中始。于夏水則為同地,于華陽則為同州,用為通稱,適與本名符合。是故華云、夏云、漢云,隨舉一名,互攝三義。建漢名以為族,而邦國之義斯在;建華名以為國,而種族之義亦在此。”

      章炳麟所謂的夏水或漢水屬于長江流域,但漢代以前漢人或夏人主要活躍于黃河流域。其實夏河或大夏河是黃河的支河,亦可泛指黃河。夏本意為大。《方言》第一:“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物之壯大者而愛偉之,謂之夏。”夏河即大河,大夏河是同義反復。《史記·秦始皇本紀》說:“禹鑿龍門,通大夏,決河亭水,放之海。”夏河或大夏河發源于青海同仁,流經甘肅夏河、臨夏,于劉家峽入黃河。《尚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于華陰,東至于底柱。” 臨夏有積石山,夏河從積石山邊流過。大禹治好了泛濫的夏河,華夏之“夏”可能來源于夏河。積石峽邊的喇家遺址,正是4000年前洪水泛濫的證據。

      臨夏古稱河州,是唐蕃古道要沖,也是茶馬貿易重鎮;但是在古代絲綢之路和青銅之路上的意義還有待闡明。《尚書·禹貢》明言黃河中下游以及淮河流域和長江下游四州為夷人所居:“冀州島夷,青州嵎夷、萊夷,徐州淮夷,揚州鳥夷。”如果有夏,最可能生活于黃河上游地區。《尚書·禹貢》:“黑水西河惟雍州……厥貢惟球琳瑯玕,浮于積石,至于龍門西河,會于渭汭。織皮、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即敘。”夏與西戎之關系難解難分。

      臨夏東南“西羌故地”曾置“大夏縣”,“大夏城”遺址在廣河縣城西南10里左右臺地上,當地人叫“古城”。大夏河流經甘南和臨夏,哺育了羌或黨項民族。東漢后黨項人遷徙到陜甘寧地區,后被大唐帝國安置于夏州一帶。《山海經·大荒東經》:“有夏州之國。”黨項人活躍在夏州及附近地區,990年,李繼遷被遼冊封為“夏國王”,逐漸走上了獨立建國的道路。元昊以天子(兀卒)自居,1038年正式即位,稱大夏皇帝,追謚父、祖帝號和廟號。 “藩漢各異,國土迵殊,幸非僭逆,嫉妒何深!況元昊為眾所推,蓋循拓跋之遠裔,為帝圖皇,有何不可?”夏與遼、宋鼎足而立,自稱大夏;西夏是他稱或后人的稱謂。宋人亦徑稱“夏”。洪皓《松漠紀聞》:“多為商賈于燕,載以橐駝,過夏地,夏人率十而指一,必得其最上品者,賈人苦之。”

      黃帝、夏、羌、匈奴、拓跋、黨項有一脈相承之處,元昊、赫連勃勃等認為整個西北地區都是大夏故國的領土。赫連勃勃為匈奴右賢王之玄孫,以軒轅自比,自稱天子、大單于,建國號為大夏。《晉書·載記》勃勃曰:“卿徒知其一,未知其二。吾大業草創,眾旅未多,姚興亦一時之雄,關中未可圖也……昔軒轅氏亦遷居無常二十余年,豈獨我乎!”赫連勃勃發嶺北夷夏10萬人營造都城:“朕方統一天下,君臨萬邦,可以統萬為名。”朔方之“統萬城”留存至今。

      齊家文化與夏

      齊家文化五谷豐登、六畜齊備。甘肅臨潭陳旗磨溝遺址是典型齊家文化墓葬群,被評為2008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對該遺址中古人類牙結石里的淀粉粒研究表明當時人類植物性食物具有多樣化特征:包括小麥、大麥和青稞、粟、蕎麥、豆類及堅果類等,其中麥類和粟的淀粉粒數量占70%,堅果類、豆類植物也是當時人類的主要食物之一。

      目前,中國最早的較完整羊骨架見于甘肅永靖大何莊齊家文化遺址,其次才是二里頭。綿羊又稱夏羊。《爾雅·釋畜》:“夏羊,牡羭,牝羖。”《本草綱目·獸一·羊》:“生秦晉者為夏羊,頭小身大而毛長,土人二歲而剪其毛,以為氈物,謂之綿羊。”西北美食手抓羊肉,或可追溯到齊家文化。東亞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的牛骨多為水牛骨骼,不止一種,均為野生。黃牛與綿羊、山羊生態習性相近,是新石器時代西亞、中亞的主要家畜,到了青銅時代,黃牛才在東亞大量出現。甘肅大何莊遺址、秦魏家遺址齊家文化層中出土的黃牛骨骼是典型代表,黃牛與山羊一樣經歷了大致相同的馴化和傳播過程。較完整的馬骨架始見于西安老牛坡商代文化層,甘肅永靖大何莊遺址亦出土了馬骨,齊家文化時代可能已有馬。豬是東亞新石器時代代表性家畜,齊家文化有大量豬骨出土。狗和雞當然也不會缺席。種植業與畜牧業結合是齊家文化的特點:既保留了東亞的種植傳統,又吸收了中亞的游牧文化。面條見于齊家文化,牛肉來自西北;蘭州牛肉面就是這種結合的象征。青海柳灣發現西式餐具,廣河縣齊家坪出土了一些骨叉;齊家文化時代筷、勺、刀、叉已經齊備,手抓羊肉或手抓飯亦可能流行。喝酒吃肉皆成風尚!

      東亞新石器時代墓葬多為豎穴方形土坑墓,伴有少量甕棺葬;到了青銅時代墓葬形式明顯復雜化,出現了墓道,流行洞室墓、男女合葬和火葬。齊家文化體現了這次墓葬變革,結束了東亞墓葬相對單純的時代。洞室墓文化是中亞草原地帶青銅時代文化,分布于伏爾加河下游和第聶伯河以東的黑海北岸,晚于豎穴墓文化,被木槨墓文化所取代。洞室開在豎穴穴壁下部,與之相對的穴壁成斜坡或臺階,即原始墓道。通常主葬一男子,并有一二女子合葬。隨葬品多寡不等,一般包括陶器、石器、銅器和祭肉。居民屬歐羅巴人種,主要經營畜牧和農業,輔以漁獵,有綿羊、山羊、牛、馬等家畜遺骨以及黍粒、大麥粒、魚骨、網墜、獸骨和弓箭。青銅器有矛、刀、錛、斧、鑿、匕首、錐、飾牌、別針等。齊家文化時代開始流行洞室墓,并出現了原始墓道。

      齊家文化時代貧富分化已經明顯,如皇娘娘臺墓葬的隨葬器物,陶器少者一兩件,多者達37件,玉石璧少的沒有,多者達83件。齊家文化男女合葬表明男尊女卑的父系社會正在形成:女性開始卑躬屈膝,男性擁有娶妾的權利。甘肅武威皇娘娘臺墓地共發掘88座墓,其中一男二女合葬墓3座,男性仰臥居中,女性側身俯貼于男性,下肢后屈,面皆向男性;成年男女合葬墓10座,男性仰臥直肢居左,女性側身屈肢居右,面向男性。永靖秦魏家發掘138座墓,其中成人男女合墓葬16座,男性仰臥直肢居右,女性側身屈肢居左,面向男性。經科學發掘顯示均為一次葬,不僅體現了男尊女卑,而且表明妻妾陪葬已成風氣。臨潭陳旗磨溝遺址還發現了一座齊家文化墳墓,高約0.5米,底部直徑約2.5米,黃土堆成。這可能是東亞最早的墳墓。青海喇家遺址發現一座齊家文化高規格墓葬:長方形土坑葬,有木棺,隨葬玉環、玉璧等禮器,墓口呈“回”字形。經初步鑒定,墓主人可能為男性,是軍事或宗教首領;墓葬附近100平方米的土臺上有大量人類活動的硬面和祭祀痕跡,可能是祭臺。

      齊家文化率先進入青銅時代。宗日遺址出土齊家文化早期銅器總數超過10件,在中國早期冶金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對三件銅器進行研究表明含砷量均較高,確定無疑是砷銅。宗日遺址發現的砷銅是中國西北地區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砷銅,不僅表明齊家文化進入了青銅時代,而且標志著東亞青銅時代的到來。齊家文化銅矛和銅鏃的出土表明戰爭可能已開始流行。青銅矛與木槍,或銅鏃與石鏃、骨鏃、蚌鏃相比,優越性是不言而喻的。夏人善射,夏箭即良箭。司馬相如《子虛賦》:“左烏號之雕弓,右夏服之勁箭。”郭璞注引服虔曰:“夏后氏之良弓,名繁弱,其矢亦良,即繁弱箭服,故曰夏服也。”唐李益《從軍有苦樂行》載:“一矢弢夏服,我弓不再張。”殷墟矢鏃、戈、矛、刀削、斧斤是東亞比劍更古老的五種兵器,僅戈為中國本土之物,其他四種和劍一樣來自中亞或西亞。戈可能是夏人的標志性器物,主要分布于中原,亦流傳到了幾乎整個東亞地區。

      彩陶的衰落與青銅的興起表明青銅時代游牧文化占了上風。齊家文化在吸收西方金文化的同時沒有放棄東方玉文化傳統。齊家坪出土了一對金耳環,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金器。齊家文化青銅器與中亞、南西伯利亞的銅器樣式基本相同:青銅刀常見,偶見青銅矛、浮雕人面青銅匕、空首斧等合范鑄造的兵器和銅鏡,裝飾品有鐲、釧、臂筒、泡、耳環、鼻飲等。齊家文化玉器有30種以上。玉琮形制各異、大小不等:有竹節紋琮、弦紋琮、獸面紋琮(琮端、射孔之上裝飾牛、羊、熊、虎等浮雕)、人面紋琮或琮形器。武威皇娘娘臺、廣河齊家坪遺址出土的琮與良渚文化琮相似。齊家文化璧較多,皇娘娘臺墓地48號墓隨葬璧多達83件。玉璧、玉斧、玉鏟等并非實用器物,是財富的象征或禮儀用品。裝飾品有各種玉佩飾、墜飾、發箍等。齊家文化玉材主要是甘肅、青海本地的玉,還可能有新疆和田玉。2002年喇家遺址出土的一件三孔大玉刀,殘長38.8厘米,寬16.6厘米,厚0.4厘米,復原長為66厘米,是目前已知最大的玉刀。齊家文化的多孔玉刀已經發現幾件,與二里頭玉刀類似,可能是禮器中的“王者之器”。

      齊家文化陶器不發達卻也獨具特色:雙耳罐和鬲為代表器物。雙耳罐是中亞和西方共有陶器,鬲是東亞特產。東灰山四壩文化日曬土坯磚是中國最早的土磚;靈臺縣橋村出土了一批齊家文化陶瓦,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瓦。“秦磚漢瓦”可追溯到四壩、齊家文化。鎮原縣齊家文化房基發現了上百米陶水管,每節水管長53厘米,設有子母口,可互相銜接,早于二頭里,已接近當時的世界水平。齊家文化陶權杖頭和四壩文化銅權杖頭,與西亞、中亞的權杖頭形制相似;其中四羊頭青銅杖頭是用復合模具鑄造成的。

      《墨子》、《列子》等提到羌人實行火葬,而火葬源自印歐人。目前東亞最早的火葬墓見于4000年前的宗日遺址,稍晚的火葬遺跡在中國西南、東北和中原均有發現。中亞或東歐的青銅時代印歐人火葬文化到青銅時代晚期演變為獨特的骨灰甕(場)文化(urnfield culture)。氐、羌文化遺存如寺洼文化、辛店文化發現了裝骨灰的陶罐。周人和周之先人亦可能實行火葬。岑仲勉認為周人與印歐語系民族有關,可能是祆教徒,信仰陰陽,《易經》也源于祆教。

      結 語

      傳說夏朝始于禹,終于桀,共17帝,姒姓,約公元前2100至前1700年。夏時開始出現私有制,禪讓制度被世襲制取代,由“古國時代”進入了“王國時代”。夏代末年,內政不修,外患不斷,商湯乃以天命為號召,鳴條之戰勝夏桀,夏王朝從此滅亡。

      如果真有夏朝,齊家文化應該是夏朝文化的組成部分。夏是新石器時代或傳說時代到歷史時代的過渡期,也是東西民族與文化激烈碰撞與融合時期。齊家文化與夏代紀年相當,也是東西民族與文化交流的結果。距今4000年左右,東亞社會發生急劇變革,第一個國家正在形成中。西北地區處在黃河農業文化與西北草原文化的接合部:東方定居農業文化受到了西方游牧文化的沖擊,成為東西方文化接觸地區,形成了獨特多元的齊家文化。齊家文化與羌有關,不僅是周秦文化之源,而且很可能就是夏文化。《荀子·大略》云:“禹學于西王國。”《史記》載:“大禹出西羌。”“西羌古國”可能主體轉化為夏王朝。彝語和漢語可能同源于原始羌夏語。三星堆和二里頭文化又與齊家文化相關密切。如果真有夏民族,最有可能形成于黃河上游大夏河地區;夏末商初已四分五裂,部分演變成了漢族,其他變成了羌、匈奴、黨項等民族。

      炎帝神農故里范文第4篇

      隨州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是出土編鐘的古樂之鄉,又是炎帝神農的故里,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歷來能歌善舞,這是我們開展集體健身活動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我是隨州市曾都區厲山鎮中心小學的一名退休教師,曾患有腦血管硬化、頸椎病、肩周炎、失眠癥、腰椎間盤突出等多種疾病,經常頭暈頭痛,腰酸腿疼,吃不下飯、睡不好覺。退休后,我五年如一日,堅持和退休姐妹們在一起參加集體健身活動。由于我熱心誠懇,辦事認真,大家推薦我做集體健身活動的召集人。每天早晨7點左右太陽出來后,我就帶著磁帶和錄音機來到操場。音樂一響,老姐妹們陸續到場,我們列成方隊,面向東方,迎著朝陽,伴著優美的音樂旋律,跳起扇子舞、彩帶舞、竹板舞、健身操。到了9點鐘,我們就三五成群結伴而行,到炎帝神農故里名勝區爬坡登山,大家說說笑笑,相互照應,爬累了就在樹蔭下或草坪上坐下來休息,唱唱歌曲,講講故事,或者拉拉家常,說說所見所聞的新鮮事,互通社會及生活信息,高高興興、熱熱鬧鬧地度過上午時光。下午我們到單位的老年人活動室看書報、下圍棋、打橋牌,人人自尋其樂。

      堅持健身活動的時間一長,大家都嘗到了甜頭。參加我們活動的姐妹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原來大部分人都患有各種慢性病,現在很多人的身體都有了好轉。大家都感到做事有精神了。我本人不僅病好了,吃飯甜了,睡覺香了,而且成天喜笑顏開,做事也不覺勞累了,同伴們說我越活越年輕了。

      如今,來參加集體健身活動的老人越來越多,集體健身活動在這個地方已經成為新的社會時尚了。學校領導為了支持和鼓勵集體健身活動,還給我們配備了新收錄機,添置了娛樂器材,讓我們更有了動力。

      小錘大用 健身祛病

      健身錘是從按摩醫術中派生出來的一種新興健身方法,主要是擊打穴位。由于球體大小適宜,有彈性,操作方便,特別是不需要別人幫忙,比按摩還方便,所以受到廣大老年朋友的青睞。每當茶余飯后,或是身心感到疲倦的時候,您靜靜地坐在沙發上,用健身錘輕輕敲打身體的各個部位,頓感身輕氣爽,筋骨輕松,真有一種愜意之感。但是和其他健身活動一樣,這里邊也有很多科學知識,只有正確使用,操作得當,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筆者使用健身錘多年,不能說很有經驗,但也掌握了一些操作方法。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是敲打的部位可多可少,但一些重要穴位必須敲打到,如:足三里、涌泉、勞宮、合谷、列缺、大椎等,因為這些是人體的重要穴位。特別是擊打背部,效果最佳,能起到調理臟腑、舒經通絡、調和氣血的作用。經常擊打背部可以提高免疫力。俗話說 “常捶背,活百歲”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是敲打的手法可輕可重,要因人而異、因穴而異。對于身體胖的人來講,手法可以重一些,反之則輕點。對于皮膚較厚部位的穴位,如背部、腿部、臂膀可以重些,對手面、腳心等可以輕些。

      三是敲打的時間可長可短,一般掌握在半小時到1小時之間。有的部位可長一點,有的部位可以短一點,要靈活掌握,操之得當。

      四是敲打的姿勢可躺可坐,以舒適為主。要平心靜氣,既不可草率敲打,也不可急躁從事。

      五是敲打時也可以由別人幫助,但要以自己為主。因為別人掌握的手法和輕重不均,不但達不到效果,而且也感到不舒服,自己敲打輕重有數,操作有序。

      小小健身錘可以健身防病,但它不能代替藥物,既不要盲目推崇,也不可以隨意行事。它和任何運動一樣,只有科學利用,持之以恒,才能達到健身祛病之目的。愿小小健身錘為廣大老年朋友所喜愛,為廣大老年朋友健康長壽多做貢獻!

      冷毛巾按摩除眼干澀

      我近幾年來常被眼睛干澀所困擾,尤其是晚上看報紙時,非得用上眼藥水(珍珠明目液)才能將一份晚報看完,有時還要滴上兩回。

      聽說枸杞子對眼睛有好處,我就用它來泡茶喝,似乎有點效果,但晚上仍少不了眼藥水;學著轉眼球,好像也無濟于事。后來我根據眼睛喜涼的特點,用冷的濕毛巾捂住雙眼,結合眼球轉動,然后再按摩雙眼,結果發現這一自創的療法還真有特效。現在我讀書看報時間即使再長一些,眼也不干澀了,而且徹底擺脫了眼藥水。

      我的具體做法是:早晚和長時間用眼前,用冷水將毛巾浸透,然后稍擰兩下,使毛巾不滴水,但盡可能多的含水分。再折成四折,稍用力捂住輕閉的雙眼,讓眼球在毛巾的壓力下先以順時針轉30下,再逆時針轉30下。然后將毛巾翻個面,仍捂住雙眼,用雙手的食指和中指在毛巾上稍用力按住眼球并順時針按摩30下,再逆時針按摩30下。完畢后將毛巾擰干,再捂雙眼片刻,吸干臉上的水分即可。如能堅持此法,用不了多久,必見效果。中老年朋友們不妨一試。

      打門球 促健康

      我是一名球類愛好者。1998年退休后,朋友勸我加入打門球的行列。不到兩年時間,我不僅球技提高很快,而且身體健康狀況也越來越好,可謂受益匪淺。借著“健康大家談”給我的機會,在這里談一談打門球的幾點好處,供大家參考。

      首先是心態。打門球不要計較勝負,要抱著一笑兩歡的樂觀態度。“鍛煉身體是目的,球友賽過親兄弟,堅持數年瀟灑好,健康長壽無人比。”這是至理名言,要時刻牢記。

      其二是用腦。門球的技巧性強,要求擊球時聚精會神,用心用腦把球打好。這樣,還可以忘掉一切煩惱,無憂無慮地度過快樂時光。

      其三是新鮮空氣。門球場地大多建在環境優美、空氣新鮮的地方。參加打球的人,每天都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吐故納新,對身體健康大有好處。

      炎帝神農故里范文第5篇

      一是著力加快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要以科技成果轉化為重點,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推進產學研相結合,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示范區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實力雄厚、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科學發展試驗區、先進產業聚集區、自主創新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成為國家重要的綜合性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全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排頭兵、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園區、享譽世界的“光谷”。

      二是著力推進湖北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和湖北武陵山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建設。由于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該省大別山革命老區和武陵山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相對滯后,必須盡快補齊這塊短板,從整體上推進重要戰略支點建設。要圍繞“紅色大別山、綠色大別山、發展大別山、富裕大別山”和武陵山“生態立區、產業興區、開放活區、富民穩區”的總體要求,以特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旅游資源開發、民生改善、扶貧開發等為重點,推動特色產業發展,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探索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可行途徑。深入實施“616”工程,加大對口幫扶力度,認真落實幫扶政策,增強少數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繼續推進通山、保康、五峰、丹江口、大悟、英山、鶴峰等7縣市脫貧奔小康試點,為加快全省貧困地區發展提供示范。

      三是著力推進鄂州綜合改革示范工作。這是全省體制機制創新的示范平臺,力求發揮其改革探路者和先鋒的作用。支持和鼓勵鄂州市充分運用中央賦予的先行先試權,賦予更大的自主改革權、自主創新權、自主發展權,加快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城鄉統籌發展、社會管理創新、投融資體制、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的改革,大力支持鄂州市“兩環”、“六個核心展示區”等重點工程建設,按照改革先行區、創新密集區、“兩型”展示區、同城化引領區的工作定位和發展思路,使鄂州成為全省地級市綜合改革的示范。

      四是著力推進“一江兩山”生態文化旅游工程建設。“一江兩山”是湖北生態文化旅游的名片,也是該省具有綜合影響力的經濟增長點之一。具體思路是,圍繞長江三峽、武當山、神農架,打造三峽大壩—平湖半島旅游區、武當山—太極湖旅游區、神農架旅游區、清江畫廊、恩施大峽谷—騰龍洞旅游區、炎帝神農故里—大洪山旅游區等十大旅游區,使之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加快推進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生態景觀工程建設為突破口,帶動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加快構建便捷的交通圈、綠色的生態圈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旅游圈。

      五是著力實施“壯腰工程”,加快荊州振興崛起。腰壯才能身板硬。要給力荊州,重振江漢平原雄風,舞活長江巨龍。支持荊州以沿江運輸大通道為重點,加大港口、公路、鐵路、過江通道和航運聯建力度,加快形成區域綜合交通網絡;大力推進工業強市,在壯大提升裝備制造、紡織印染、汽車零部件等支柱產業基礎上,突破性發展農產品加工和鉀鹽化工產業鏈;以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業大市轉型升級,優化農業結構,提高糧食產能,利用水資源等優勢加快發展和延伸淡水漁業產業鏈、畜禽產業鏈、水生植物產業鏈;深度發掘荊楚文化資源,加快建設國家級大遺址保護區,努力把荊州建設成為湖北長江經濟帶的主要節點城市、江漢平原腹地中心城市和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文化中心。

      六是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試點。打造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示范平臺,建設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開展鄂州、仙桃、洪湖、監利、大冶、宜都、掇刀等7個城鄉一體化試點,竹房城鎮帶山區城鄉一體化試點,88個鄉鎮新農村建設試點等,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加快新農村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抓手。要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加快特色農業基地建設,突破性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完善小城鎮基礎設施配套,加快社會公共事業發展,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在全省新農村建設、城鄉一體化發展中發揮典型示范、引領帶動作用。

      相關期刊更多

      三晉文化研究論叢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山西省三晉文化研究會

      科技和產業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寶雞社會科學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寶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亚洲人成毛片线播放| 亚洲日本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野外|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熟女| 亚洲一线产品二线产品| 亚洲 暴爽 AV人人爽日日碰 | 亚洲国产日韩女人aaaaaa毛片在线| 亚洲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老熟女@TubeumTV|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 亚洲人成高清在线播放| 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日本亚洲免费无线码|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视频| 极品色天使在线婷婷天堂亚洲 | 亚洲风情亚Aⅴ在线发布|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资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激情电影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情99在线| 亚洲欧美在线x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 亚洲视频2020|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一区|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