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雪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春暉小學六年級一班 徐金焱
下雪了,久違的雪花飄飄灑灑地落了下來。人們歡笑著,奔跑著互相轉告這個好消息。對于東營市民來說雪是少見的,特別是近幾年來每年冬天很少下雪。可能因為我離開家鄉的時間有一點長,所以我這個土生土長的東北人,見到雪感到格外親切。
下雪前,天空烏云密布,許多人說這一定是場大雨,誰知落下的卻是雪花。人們奔走相告,就這樣迎來了2008年第一場雪。
下雪時,我坐在床上,靜靜地望著窗外的雪花。雪花是那么的優雅而純潔,像是一只只正在翩翩起舞的白色蝴蝶。我終于忍不住跑下樓,站在空地上,仰起頭瞇著眼。紛紛揚揚的雪花,雜亂,自由,清晰,奔放的從天而降。我驚異地看著這些雪花,它們仿佛睜著深情的眼睛凝望著我,像是在告訴我:希冀、渴望、追戀、向往……像童話里安靜的美麗天使,更像歡快的無聲精靈。整個世界無聲,我卻清晰聽到雪花的唰唰聲。這美麗潔白的雪花,美麗了我的心情,凈化了我的心靈。
雪停以后,空氣格外清新,車子慢慢悠悠的開著,人們小心翼翼的走著。孩子們卻跑著,鬧著,一不留神就會來一個“倒栽蔥”或“大馬趴”。我捧起一把雪,送到嘴邊,感受它那涼涼的氣息,我陶醉了……
五年級二班叢榕
今年冬天真奇怪,入冬很長時間了,一直不見雪花的影子。“咦,今年怎么不下雪呢?”我和爸爸經常這樣問對方。原本以為老天可能留著圣誕節給我們一個驚喜,可是,我們失望了。
元旦早上,我像往常一樣拉開窗簾,卻發現外面已經是白雪皚皚。眼前的景象讓我欣喜若狂,我不由得連聲喊:“下雪了,下雪了!”只見外面的地上覆蓋著薄薄的一層雪,有的地方還露著地面。小小的雪花在空中飛舞,如羽絨般輕巧,又像一群群身著白色羽衣的小精靈在空中跳著芭蕾,他們和著無聲的樂曲,旋轉著,舞動著,踮著腳尖,輕盈落下。地上的積雪一點點加厚。圓圓的冬青樹頂和蒼翠的塔松針上,灑落著零零散散的雪花,好似含苞的白梅,只等一夜春風來,就把清香溢?呵Ъ彝蚧АP÷槿該且脖謊┗ㄎ??耍?追追衫朧魃遙?淶窖┑厴希?撓行酥碌叵蚯疤?柑??謖飪榘籽┙岢傻幕?忌希??霞鈣?砂?男≈褚丁
多么美麗的景致呀!我多想也出去到雪地上盡情地玩耍,可我感冒了,不能出去。這時,太陽出來了,還在飛舞著的零零散散的小雪花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地上的積雪反射著強烈的光芒,晶瑩潔白。云的腳步也變的輕盈了,它也被太陽鍍上了金邊。
忽然,風大起來了。太陽躲到了云層后面。雪花在空中狂舞,風揚起地上和樹上的雪,一時間,狂舞的雪花形成了一片雪霧。雪霧像煙一樣四散開來,擋住了人們的視線。人們把頭埋得低低的,頂著風往前走,帽子上白白的一片。還有一些騎車的人,搖搖晃晃地前行,有的干脆下來推著車走。一只黑貓沖進雪霧,很快變成了斑貓。仿佛一切都被白色覆蓋了。
關鍵詞:初中語文 興趣 水平
1、鼓勵學生擴大閱讀。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話言簡意賅地向人們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書讀得多,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會寫得好,筆下就會生花。在平時的作文教學實踐中,很多學生或沒有材料可寫,或表情達意不夠流暢、準確、生動,歸根到底是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和語言經驗。基于這樣的實際,在教學中要重視通過加強課外閱讀,讓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從而提高寫作能力。如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尤其是有關寫作方面的書,使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使學生的思路得到開闊,并從中受到啟發,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欣賞水平和寫作能力。新的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新的人教版語文教材也新增了“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和“課外閱讀推薦書目”,這無疑都是要求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大量課外閱讀。在學生剛進初一就給他們強調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要求初一階段應有100萬字以上的課外閱讀量,初二階段應有200萬字以上的課外閱讀量,初三階段應有150萬字以上的課外閱讀量;同時印發了整個初中階段必讀的中外名著書目,要求學生每讀一本書必須有記錄和心得,每個月定期檢查,使讀書效果能落到實處。這樣經過三年的課外閱讀,閱讀量最少的學生也在500萬字以上,最多的甚至超過2000萬字,作文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已不再是一種苦差,也不再是搜索枯腸擠牙膏,而是一種水到渠成的自然流露。
2、貼近生活作文。作文是書寫心靈的園地,是聯系社會的紐帶,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必須與生活相結合,必須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相結合,要讓學生為真情而寫作,為興趣而寫作,為生活而寫作。法國著名的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由于中學生閱歷淺,生活范圍狹窄,缺乏對生活的體驗和素材的積累,作文難免憑空想象,胡編亂造。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重視培養學生感受生活和體驗生活的能力。
(1)鼓勵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積極積累素材。如果把寫作比作是蓋房子的話,那么,素材就是磚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素材就是寫作的基礎。素材從何而來?素材就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寫好文章,必須貼近生活,從生活中提取可用的素材,無論是文學巨著還是學生的普通習作,無不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就積極的指導學生去觀察生活,認識生活,在普通的生活中去積累寫作的素材。學生寫作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感覺拿到題目后,無話可寫,無從下筆。這是因為平時的積累不夠,自己的心中沒有什么可用的素材,所以才感覺無話可寫。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都是可以利用的素材。作文教學一定要指導學生注重日常的積累,這才有可能讓學生在以后的寫作中厚積薄發。
(2)教師命題要貼近生活。教師精心設計作文命題,誘發學生的生活積累,引起寫作欲望,以培養作文興趣。命題要盡量新穎別致,含蓄雋永,有趣味性和啟發性,要留有想象的空間和馳騁的余地,使學生看到題目就大有憤悱之感,大有話在喉頭,一吐為快的勁頭。命題的成功,關鍵在于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需注意以下幾點:命題要注意中學生“成人感”的心理特點,有意識激發他們的這種情感;命題要注意學生“覺醒感”的心理特點,應在分辨是非、認識美丑方面啟發學生進行嚴肅的思考;命題要注意學生的成長意識,要充滿對未來的憧憬,對理想的追求,以適應學生這種心理愿望;命題還要注意學生的情感特點。命題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積極的感情,使之先情動于衷而后言于外。
3、利用教材,貫穿作文教學。語文教材里選的多數是名家的作品,而且包括各種體裁,教師如果能將讀文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生作文的一個有效的途徑。首先是積累掌握課文文章的字詞,重點是對優美的、有哲理性的句子的仿寫,如果能在每節課堂上抽取一些時間當場訓練仿寫,效果更好。當然利用課文教材不僅僅是模仿與借鑒,還可以進行拓展延伸。
【關鍵詞】初中語文 創新作文 教學策略
作文對生活進行了語言表達,除了需要外部的引導因素,還需要對學生內部的刺激,提高他們寫作的興趣。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創設相應的環境十分必要,創新的教育環境有利于對學生的創造。良好的創新教育環境是實現主體性教育和培育創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采取民主態度,支持學生發表不同意見,鼓勵學生積極探討。在學生對文學已經具備初步認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的求異思維,感受文學的魅力,激發學生對文學的興趣。這樣就能從傳統的、繁瑣的教學模式中擺脫出來,進入一種新的教學境界,對教師來說,這是一種創造性的嘗試,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有收獲的體驗。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初中生還缺乏對“語文的表達”,教師必須根據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從教學方法上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培養。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我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創新作文嘗試,取得了良好的訓練效果。
1. 引導學生體驗,激發寫作興趣 新課程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要素,他們不僅指學習的,更指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使之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可以巧借生活之情,例如,在學《心聲》一文時,先讓學生想想說說:“你也許有上公開課的精力,小學老師上公開課怎么做?你是否有與李京同樣的遭遇?”再帶著自己的體驗去朗讀課文,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產生情感的共鳴。
人們常說:“世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樹葉。”其實,語文作文的學習更是如此,“一千萬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的學習目標和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教師的教學方案,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學生不能用“一把尺”,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探究過程的體驗,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樣,學生在新課程學習中才敢于探究和體驗,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事。在教學時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特別是對差生的評價要格外慎重,善于捕捉他們的閃光點,鼓勵他們探索和體驗。盧梭說過:“我們真正的老師是經驗和感覺。”經驗和感覺首先來源于親身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各種實踐活動。比如,角色體驗,在學習了《皇帝的新裝》、《變色龍》等文章時候,可以把表演引入課堂,給予學生更多的心靈自由。在學習了《喂,出來》后,可讓學生討論:學習這篇童話明白什么道理?得到什么啟示?
2. 挖掘教材內容,鼓勵創新性學習 我們現在使用的初中語文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最新修訂本,其課文內容編排了相當比重的有關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文章,并對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就是要積極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如何運用教材對學生進行創新性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呢?筆者認為要立足教材,找到課文中創新的思想內容要素、新穎的體裁結構和獨特的語言特色,在教學中具體引導學生創新思維,譬如《事物的答案不止一個》,正確的答案只有一個是長期以來人們形成的固有觀念,是定勢思維的一個模式框架,它長期禁錮著人們的頭腦,而作者卻能獨樹一幟,大膽質疑,給予否定。這是一種積極地創新活動,給學生以創新的激勵,使得學生進一步提高創新意識,作者還作了“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根據分析“生活本身就是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必然不一樣;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非一個,而是多種多樣的。”在本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認識到什么事創新性思維,創新性思維就是對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進行思考,對未知事物探索和創造,對已知事物從新的角度、新的途徑進行再思考,提出新穎性的、獨到的見解,除此以外,還要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的寫作特色,認識作者的“創新”之處。學習眾名家的寫作技巧,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不斷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體驗創新成功的樂趣。只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3. 設計探索性問題,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創新性學習有兩大基本特征,預期性和參與性。”語文教學中運用預期性特征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所謂預期性就是思維態勢超前表現,預期性教育就是在于引導學生為面向未來而學習。初中語文第五冊13課《楓橋夜泊》聯系本冊20課《不朽的失眠》一同施教,教學方案設計的問題不是安排學生去尋找“新解”,去歪曲張繼先生的藝術結構,而是緊扣“愁眠”二字,對那個失眠的失意人展開想象,延伸了《楓橋夜泊》詩句的由來,描繪主人公內心的波瀾。學生在欣賞“老張”得分詩和“小張”的小說后,思維活躍起來,詩中的“愁眠”人以各種形象出現在每個學生的腦海中。以“江楓漁火對愁眠”為題的課堂練筆,可謂讓社會各界的失意人聚于一堂:考場失意的學子、商場失意的商人、情場失意的情人、賭場失意的賭鬼、下崗失業的工人、遭受災害的農民等等。通過這道發散思維的學習,培養了學生多角度、多層面的創新思維能力。
解放學生,使得他們盡快從被動接受的學習中走出來,給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主動體驗的空間。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要注意更新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對于創新性學習的參與性特征,語文作文教學也不能夠忽視,它能通過學生自主性的參與活動,培養其創新能力。如在初中語文第五冊的教學,筆者安排了四次主動性的學習活動課,主題是讓生日過得有意義,該次實踐活動,完全由學生組織進行,我把兩節課時間交給學生,并為他們做些服務工作。班長當主持人,齊唱生日歌,過生日的主角先講感激父母的話,再答謝同學的話,然后每位同學都制作了一張感恩卡回家獻給父母,最后展開有關生日主題的討論,感謝父母,珍惜生命,體會幸福,創造未來。筆者認為,這種創新性的教和血能夠掌握學生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大膽求索的創新精神,有利于學生創新性語文作文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興趣 積累 練習 激勵 合作 出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3(b)-0-01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
因此,寫作能力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是重中之重。如何有效地實施初中生的作文教學,究竟怎樣指導學生提高寫作水平,寫出理想的作文呢?筆者略談一下自己的淺見。
1 培養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一個人要干好一件事,對這事感興趣是個前提。《課程標準》指出:“寫作重在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1]學生對寫作有了興趣,想提高他的寫作水平就不是很難了。興趣從何而來?首先我們可以用故事來引導寫作。
比如,講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故事引起學生閱讀《紅樓夢》的興趣,談到吝嗇鬼夏洛克“一磅肉”官司可以激起學生對莎士比亞悲喜劇的興趣;聊到孫悟空大鬧天宮七十二變的故事情節,右吸引學生翻閱《西游記》的興趣……并在此基礎上強調這些精彩的故事都通過寫作而成的,可以激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其次還可以從就業方面吸引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如果想當一名中央電視臺的金牌主持、周游全球的記者、談吐優雅口若懸河的世界級演說大師、名利雙收聲名遠播的作家………那就非學好語文寫好作文
不可。
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強烈興趣,而且奠定了他們的知識見聞,通過這樣的誘導,學生對語文和作文便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和寫作欲望,變“要我寫”為“我要寫”,使他們在練筆時都有一種欲望和沖動,將平時的作文負擔轉變成作文樂趣。
2 注重積累
積累主要是積累語言和素材。唐代詩人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寫作水平提高的一條有效途徑就是多讀多積累。在這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盡量擴大自己的課外閱讀面,為學生推薦一些課外書目,如《中學生語文報》、《讀者文摘》、《青年文摘》、《散文周刊》等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選擇深讀廣讀。記錄閱讀過的優美詞語、名言警句、精彩片斷,多讀多背,使所積累的語言轉變成自己的語言,這對學生“不會表達”的缺憾是一個很好補償;另外,學生習作必須有素材,它是寫作的基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豐富的材料儲備,就好像一片貧瘠的土地,永遠開不出美麗的花朵。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教師指導學生寫好作文,平時要多引導學生主動走進大自然,走進五彩繽紛的社會生活,使他們由衷地產生對生活的熱愛。
《課程標準》強調: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走出去,觀察人和事、景和物,讓學生多見識,積累材料,提高寫作水平。教師引導學生去接觸生活、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事物,用自己的耳朵聽取大眾語言,用心去感受生活脈搏,學生的生活豐富了,語言積累多了,材料積累多了,下筆就自然有的可寫了。
3 加強練習
有了興趣,積累了語言和材料,并不是說就能寫出優秀的作文了,只能說做了一下準備。接下來的重點工作那就是練習了。中學語文教學,每學期僅6~8次課堂作文,寫作次數有限,平時學生大多采取應付心理,作文效果很不理想,加之訓練的重點不突出,缺乏針對性,學生的寫作水平很難
提高。
因此,除了大作文外,老師還應該“加強對平時練筆的指導,提倡寫日記、書信、讀書筆記等。”[2]把生活中的點滴感受、思想上的片刻閃光、某一現象的獨到見解形成文字記錄下來,強調學生一定得端正態度,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不能為完成任務去寫這小作文與日記,那對提高寫作水平毫無意義。老師定期檢查和批閱,督促學生把這種做法習慣化,經常化。只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寫作水平定會快速提高。
4 重視激勵
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語文老師要對每位學生都充滿信心,對每位學生一視同仁,哪位學生作文有了進步老師一定要進行表揚和激勵,學生被表揚被激勵后,自信心和潛能就會被激發出來。就會越發對寫作有深厚興趣。對于優秀習作予以張貼,使這些學生有成就感,這樣能持久保持他們的寫作興趣,就有可能寫出更優秀的作文。
5 合作交流
學生作文的成就感跟老師的鼓勵是密切相關的,但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也全發揮很大的作用。
學生作文完畢,把它念給同桌、朋友聽一聽,共同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喜悅,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快樂和事。
一方面,同學之間容易交流、樂于肯定;另一方面,也能很好促進學生去自覺地提高自我,同時,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6 推陳出新
傳統作文教學中的某些硬規定制約著學生的想象空間與創造性思維。在寫作中,想象是一種非常常見又十分重要的表達形式,所的比喻、夸張、擬人、象征等修辭手法都是通過想象來建立的。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展開想像和幻想,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
輕松作文,是學生發揮想象的最基本的條件,我們可以推陳出新,創造一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自由想象空間,這也是作文教學的技巧所在。如讓學生觀察云,他們只能看到天上一片片飄浮在天空中的白色煙霧。
但是要他們閉上眼睛,展開想象的翅膀,那么腦海里云的形狀便會奇形怪狀起來。這樣,他們便能自信地去寫想寫的東西,大膽地寫出自己的感想體會。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初中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定要從興趣入手,在方法和練習上下工夫,并注重激勵的積極作用,巧思妙想,推陳出新,我們相信,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是難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