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朱熹的詩

      朱熹的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朱熹的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朱熹的詩范文第1篇

      關鍵詞:自讀古詩;自主發現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24-100-1

      何謂“發現”?《現代漢語詞典》這一詞目有兩個義項:一是指“經過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沒有看到的事物或規律”;其二便是“發覺”的意思。筆者以為教學上的“發現”,含義相當寬泛,上述兩種意思似乎是兼而有之,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問題情境通過積極思考,獨立探索并自行得出結論的一種教學行為。這種由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比之“全盤授予”的傳統教法,其優勢是顯然的。首先,真正體現了學生在古詩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由于學生親自去探索思考,發現結論,就能充分調動他們內部動機的作用,增強獨立性和自心,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其次,在古詩學習中發現的過程也是激勵學生的智慧,發揮他們潛能的過程。再次,能使學生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有益于創新精神的培養。另外,由于是學生自己發現的結論和規律,可以起到把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的作用,學得活,記得牢,并能更好地運用于實際。總之,“發現”是實施古詩學習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它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在古詩學習教學中運用發現機制,比較符合古詩教學的特點和規律。這是因為古詩教學是憑借“文選型”的學習教材進行的,古詩多是現成文章,新知識不是直線排列而是螺旋遞升的。學生對每首古詩的幾個生字以及幾個新詞,完全可以憑借語境(上下文)和工具書(字典)來自學掌握。對于古詩的思想內容,學生也可以借助自身的社會閱歷與生活體驗來感受。這就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去自讀古詩,自主發現,創造了重要條件。

      一、讓學生在摘錄中發現古詩中的春景美

      閱讀是鑒賞的基礎,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首先一定要先讓學生沐浴在春光水色的詩的王國之中,翻閱大自然這部詞典,憑他們敏銳細膩的目光搜索,并借用古人的詩句來行吟一番春景。

      看看同學們交上的摘錄本,聽聽他們的交流,就是撲面而來的明媚的春光摘要:

      甲同學摘要:“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假如在晴好的日子隨朱熹大人踏青,隨處都可以感受到溫柔的春風,目睹百花爭妍的風光;

      乙同學摘要:“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寫了春天的小雨珍貴得像奶油一樣,春天的小草還剛剛探出頭來呢;

      丙同學摘要:“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冬去春來,似乎聽到謝靈運大詩人家的園林在不覺之間傳來的春鳥招人喜愛的歌聲;

      丁同學摘要:“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今晚不是螢火蟲提一盞燈來,卻是不知趣的小飛蟲來探頭探腦;

      戊同學摘要:“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先生認為春天到了,江水變暖了,這是小鴨子們最先做的勇士般的試探才感知到的……

      “春到人間萬物鮮”,春花春鳥,春草春蟲,春風春雨,春日春夜,無處不是春,無時不是春。讓學生在詩海中擷取一朵朵春的浪花,聞聞春的芬芳,吟誦有關春的詩句,人似微醉。

      二、讓學生在體會中發現古詩中的春情美

      欣賞了春景,還要善于探究詩人們的種種情懷。王國維先生在他的《人間詞話》里寫道:“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品味這話的含意,不外乎兩點:一是一切環境描寫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載體,都必須為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服務,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波動,進而付諸文字,形成景語。景與情,情與景,二者相因相成,不可分離。春景是客觀存在的,但詩人們寫詩講究通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喻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等的手法來表達自己主觀的情。

      喜春悲春,傷春愛春,惜春怨春,春情綿綿。讓學生明白,每個人眼里的春天是不同的,春天一旦染上了詩人的主觀色彩,那就是“我”的春天,和眾不同的春天。

      三、讓學生在鑒賞中發現古詩中的春意美

      春景春情春意濃。“君子之學,不僅要入乎耳,還要著(明曉)乎心。”如同品茗,這第三道茶的滋味非嘗不可。古人十分重視詩歌的意境,因而在寫詩時非凡講究“言有盡意無窮”的空白藝術。預備一堂課,挑選一些以春天為背景的古詩,就煉字、語言、想象、意象等不同側面作一番導游,指導學生進行古詩意境鑒賞,展開充分討論。

      1.古人作詩就有詩眼之說,“眼乃神光所聚”。因此,詩歌的語言,講究一個“煉”字,一字出而境界生。在鑒賞古詩時,要引導學生咬文嚼字,非要仔細推敲一番不可。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讓學生品評一番。再讓他們評評韋應物的《滁州西澗》。

      2.要悟透詩的意境,那還必須把握意象,因為它是寄托詩人情感和表達主旨的客觀物象。如王維的《鳥鳴澗》。

      3.閱讀鑒賞時,還要通過詩人留下的空白來馳騁想象,豐富形象,使之成為更完整更生動的意境。

      朱熹的詩范文第2篇

          正是通過“情”的審美感化上升到“志”之境界。“感物道情”是中國傳統詩學觀念,從“詩言志”(《尚書》)到“詩緣情而綺靡”(《文賦》)、“感物吟志”(《文心雕龍》),再到“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行諸舞詠”(《詩品序》),都是強調詩歌之“情”的“感物而動”的性質。古代文人認為,詩所表現的“情”是創作主體受外界客體的觸發而產生的一種心靈感觸,朱熹繼承傳統詩學思想,在其理學“性情”理論下,形成了自己的“感物道情”的詩學主張。“感物道情”可以說是朱熹對文學本質的認識,具體來看,詩人所感之物包括自然景物,這是“感物”最主要的內容,在朱熹文論和創作中體現得最為頻繁。《詩集傳》和《楚辭集注》中,朱熹對作品中的植物、香草作了全面而細致的考察,有時甚至用《本草綱目》《黃帝內經》等醫書中的術語進行考證。所感之物也包括社會事物,尤其是那些不尋常的社會遭遇與社會事件。在這方面,朱熹借鑒司馬遷“發憤著書”與韓愈“不平則鳴”等思想,并融入“感物道情”,使其理學思想與文藝批評理論更加圓融,主要體現在《楚辭集注》中他對屈原及其辭賦的評價。從屈原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屈原自己的人生遭遇出發,朱熹得出《離騷》是體現屈原“忠君愛國”之情的結論。“感物道情”的另一方面是“道情”,在朱熹看來,所道之“情”既可抒發憤懣之情,如《楚辭集注》中對《天問》的品評:“屈原放逐,彷徨山澤,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書天地山川神靈,琦瑋,及古賢圣怪物行事,因書其壁,呵而問之,以泄憤懣。”(《楚辭集注》卷三)也可抒寫男女相悅之情,如他對《詩經》中以愛情為題材的詩歌,只要“出于正”就會給予客觀的評價。當然,另一類詩像《邶風?靜女》《衛風?木瓜》《鄭風?將仲子》《鄭風?有女同車》,朱熹把它們歸為“奔”之詩,其標準來源于儒家的“思無邪”,也和他所主張的“存天理,滅人欲”相統一。但朱熹否定的僅僅是不合于“理”的,沒有受到“理”的節制的私語,而不是一切正常的情感,所以朱熹認為情感是合理的存在,它是人性的外觀,是不應逾越節制的。這對于作為理學家的朱熹來說,實屬難得。

          (一)《楚辭集注》中的“忠君愛國”之“志”

          朱熹《楚辭集注》的最大功績,在于他不把《楚辭》僅僅看作是騷人詞客吟風弄月、露才揚己之作,其主要目的而是要“發明屈子微意”,挖掘蘊藏在屈原作品中的高尚人格和“忠君愛國之誠心”。這一方面與朱熹所處的時代有關,另一方面則源于他對文學“感物道情”的獨特見解。朱熹在《楚辭集注》中說:“原之為人,其志行雖或過于中庸而不可為法,然皆出于忠君愛國之誠心。原之為書,其辭旨雖或流于跌宕怪神,怨懟激發而不可為訓,然皆出于繾綣惻怛、不能自已之至意。雖其不知學于北方,以求周公、仲尼之道,而獨馳騁于變風、變雅之末流,以故醇儒莊士或羞稱之。然使世之放臣、屏子、怨妻、去婦,淚嘔于下,而所天者幸而聽之,則于彼此之間,天性民彝之善,豈不足以交有所發,而增夫三綱五典之重?”(《楚辭集注》卷首)類似“忠君愛國”這樣的表述在《楚辭集注》中隨處可見。如他評價《湘君》:“此篇蓋為男主事陰神之詞,故其情意曲折尤多,皆以陰寓忠愛于君之意。”(《楚辭集注》卷二)說《山鬼》是:“至于思公子而徒離憂,則窮極愁怨,而終不能忘君臣之義也。”(《楚辭集注》卷二)“忠君愛國”不僅體現出《楚辭》的政治和倫理意義,更重要的是它源于詩歌固有的“道情”這一本質內容,這正是朱熹對楚辭學作出的重要貢獻之一。在朱熹哲學體系中,與“情”屬于同一層次的還有“意、志、才、氣、欲”等范疇,朱熹認為“情又是意的骨子,志與意都屬情”(《孟子集注?或問》卷11)。在儒家“詩言志”傳統思想的影響下,“志”又是“情”之最高境界,《楚辭集注》中,朱熹把屈原的“忠君愛國”之“情”轉換為“志”的境界。如他解釋《國殤》“霾兩輪兮執四馬,援玉兮擊鳴鼓”說:“援擊鼓,言志愈厲,氣愈盛也”;(《楚辭集注》卷二)評宋玉的《九辯》:“閔惜其師忠君而放逐,故作《九辯》以述其志”《楚辭集注》卷八);(評價《山鬼》說“:以其托意君臣之間者而言之,即言其被服之芳者,自明其志行之潔也;言其容色之美者,自見其才能之高也。”這里的“志”不是“詩言志”的簡單繼承,也并非司馬遷所說的其志可“與日月爭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而后的“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而是“出于忠君愛國之誠心”,朱熹對屈原作《離騷》抒其“志”是持積極的態度,這樣的評價正是其“性情”思想的體現。“性“”情”之間形上與形下的關系,使“情”具有內在的道德根據,“因情以見性,實際上是情感體驗的自我超越,即把人的感性活動提升為道德化的本體存在,這樣就提高了人的自我價值”[2]。屈原志潔,故其情必定是合乎道德標準的,在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理學體系中,這種“性情”評價也必定是積極的,所以在朱熹這里,它又回歸到了“忠君愛國”之“志”的境界。張玉奇先生曾把朱熹哲學思想的道德結構劃分為“性———情———行”三個層次,與此相對應的范疇為“信———誠———忠”[3]。潘立勇先生解釋到“:信是人的本然之性里實有仁義理智之本性,誠是人的情志中實有愛恭宜別之真情實意,忠乃是人的品行上實有恕廉敬豫的真誠態度。”[1]411朱熹《楚辭集注》稱贊屈原“忠君愛國之誠心”,源于其以仁為本體,以情志為功能,以忠為“百行”的人格評價標準,這種“發而中節”、恰如其分的本然之性,正是朱熹所追求的完美而純粹的“圣賢氣象”之天地境界。

          (二)《詩集傳》中的“感物而動”與比、興手法

          朱熹打破了漢唐諸儒在《詩經》研究中穿鑿附會地發掘微言大義的框架,恢復其文學性的本來面目。他認為:“古人作詩與今人作詩一般,其間亦有感物道情,吟詠性情,幾時盡是譏刺他人?只緣《序》立此例,偏偏要作美刺,將詩人的意思盡穿鑿壞了。”(《語類》卷80)詩歌起于“感物道情”,它所包孕的是一種厚重、深沉、幽微的情感,是“言之所不能盡”的,它要求詩歌要有“自然之音響節奏”與之相輔相成,即聲情相配,這就導致詩歌與一般的“文”不同,在形式體制上自有其特色,要通過賦、比、興,特別是比、興的手法來表達。因此,朱熹認為:“圣人有法度之言,如《春秋》《書》《禮》是也,一字皆有理。如詩,亦要逐字將理去讀,便都礙了。”(《語類》卷80)解讀《詩經》不能像讀《春秋》《尚書》《禮記》那樣,以讀經的方法去探究義理,因為《詩經》作為文學作品,只有在生動感人的形象與意境之中感發興起的情感,才能領略人生世事之理。《詩集傳》中“感”字共出現了二十余次,有“感動”“之感”“感傷閉郁”“憂時感世”“感時物之變”“感時而傷悲”“感風雷之變”等,沒有一個不關乎“情”的。實際上,從“物”到“情”的過程也就是體現賦、比、興等手法的意義的過程。朱熹說:“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詩集傳?周南?關雎》)“古人獨以為興于詩者,詩便有感發人底意思。今讀之無所感發,正是被諸儒解殺了。死著詩義,興起人善意不得。”(《語類》卷80)“物”與“所詠之詞”的關系包括感物起興與托物起興“,然有兩例興:有取所興為義者,則以上句形容下句之情思,下句指言上句之事類;有全不取其義者,則但取一二字而已。要之,上句常虛,下句常實,則同也。”[4]因此,朱熹所說的“興”,不僅是一種修辭手法,更是一種詩歌特質,它能使人“興起”,讓人沉浸于審美愉悅之中,從而感受生命的律動。朱熹論“比”也多有精辟見解“: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詩集傳?周南?螽斯》)“引物為況者,比也。”(《語類》卷80)他解釋《豳風?鴟》第一章說:“比也,為鳥言以自比也……托為鳥之愛巢者,呼鴟而謂之曰:‘鴟鴟,爾既取我之子矣,無更毀我之室也。以我情愛之心,篤厚之意,鬻養此子,誠可憐兮,今既取之,其毒甚矣,況又毀我室乎!’”以鳥之口吻,賦予人之情感,寫得生動活潑。朱熹又說:“只因這一件事,又生出一件事,便是感與應。”(《語類》卷72)朱熹對比興手法的分析源于古代“物感”說的詩學傳統。《易傳?彖傳》說:“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天地萬物各種情狀,都是相互感應的結果“。天人合一”觀念是其哲學基礎。在《詩集傳》中,“感”是天地萬物,“應”是與之相對應的情感,不論是“比”的“以彼物比此物”(《詩集傳?周南?螽斯》),還是“興”的“虛實感應”,都是其“感物道情”思想的進一步發揮。因此,朱熹《楚辭集注》中以“真誠”為基礎的對屈原“忠君愛國”之志的評價,以及《詩集傳》中對比興手法的鑒定,體現了朱熹“感物道情”思想,也體現了朱熹對“渾然一理”(《論語集注》卷二)、“心體渾然”(《孟子集注?或問》卷11)的圣人境界,即“天人合一”的“至樂”境界的追求。在朱熹文學批評體系中,自然萬物被賦予人的情感,人也融化于整個自然界中,同時,這種人心之審美體驗的“樂”境,又受道德標準的“仁”與真理評價的“(真)誠”之制約,是一種“心統性情之正”的“感物道情”。

      朱熹的詩范文第3篇

      詩題《游金榜山》,寫出了朱熹在廈門同安主簿任上時的不滿地區局限性,對轄區附近的地域都力圖做出一個道學士子應有的影響力貢獻,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宋時的金榜山聳立于簣篤港之濱,海水一直涌到山下,夕陽一照金榜山“色黃如列榜”,故名“金榜山”;而今天的金榜山西望麻灶,東看吳村,前有員當漁火,后座洪濟萬石,位于廈門市中心地帶的山地,地理位置的優越再加上歷史文化底蘊豐厚,使她成為廈門文化的發祥地。改革開放后,金榜山與面前山、金亭山、天獅山共86萬平方米辟為公園,分“海濱鄒魯”、“石簇迷霧”、“翠谷浮香”、“古道春蔭”四個景區。在“海濱鄒魯”景區里,恢復了釣魚磯,新建了“釣隱亭”;整修了隱居石室,在石室前塑立著由雕塑家秦長安創作的陳黯半身雕像;重建了迎仙樓,使開廈始祖之一的陳黯隱居金榜山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石室下方的石壁上,鐫刻了由廈門市文聯主席、書法家謝澄光先生書寫的朱熹的《金榜山記》全文,這樣,“海濱鄒魯”景區的唐宋文脈十分突出。著名史學家蔡尚思教授有過這樣的評價“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山東亦稱鄒魯,出了孔子、孟子,而這個景區“海濱鄒魯”的命名就是為了紀念朱熹先生對,廈門的歷史影響的。

      “陳場老子讀書處,金榜山前石室中。”陳黯,是最早開發廈門的人士之一,字希儒,號昌晦,據說少時聰穎,十歲能詩。但負才不羈,十八次赴試不第,抱憾終生。他先隱居終南山,后回到故里嘉禾嶼即今天的廈門島,在金榜山隱居下來,筑石室讀書著述,所筑石室即今天的景點“陳黯石室”,他自稱“場老”,寓考場上的老人,所以金榜山又稱“場老山”。他在山上筑一“迎仙樓”,接待來訪的朋友。讀書著述之余,常到山下海邊的一塊大石頭垂釣,以娛晚年。后人稱這塊石頭叫“釣魚磯”。(今天的“金榜釣磯”即由此而來。)時任同安主簿的朱熹也對此有所耳聞,于是,到金榜山一游,憑吊陳黯隱居的石室、釣魚磯,深為感佩,特地為陳黯的詩文集《裨正書》作了序即——《裨正書序》,還專門寫了名篇《金榜山記》。并作詩一首《游金榜山》專為紀念這位“十八不第”的負才“場老”。

      我們知道舊時的金榜山在夕陽夕照下“色如黃榜”,我們也知道舊時的“黃榜”(“皇榜”)對一個士子文人的吸引力所在,但是我們沒有證據證明陳黯真正定居金榜山的原因,也無從考證朱熹是不是出于對一個文人士子的未了情懷的關照而記游金榜山,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他以孔、孟儒學思想為主體,繼承程頤、程顥理氣關系學說,批判繼承各家之長,兼采佛、道之說,構成完整的理學思想體系,成為宋代集理學之大成的哲學家。在那樣的環境下,這樣的一個宣揚“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大家所到之處當然無不宣揚文教之功,力圖讓足跡所及之處都能秉承他的光輝思想,并用以指導他們的實際生活。事實上,也正是如此,他先是倡建經史閣,作教思堂,訪求當地德才兼備的人士,繼而選邑秀民充弟子員,“日與講說圣人修己治人之道”。所以,根據這一些有史可考的資料,我們可以推測,朱熹到金榜山的游玩,序文《裨正書序》、短文《金榜山記》、詩歌《游金榜山》都不是出于偶然,它們都承載了朱熹的良苦用心。

      “人去石存猶昨日,鶯啼花落幾春風。”事實證明,朱熹的良苦用心并沒有白費,從朱熹游詠金榜山之后,時至今日,仍常常有不少人慕名游歷金榜山,面對此景此情,想起朱夫子的這兩句詩,誰能說這兩句詩所吟詠的僅僅只是陳黯一人?吟詠陳黯的朱夫子何嘗不是給人“人去石存猶昨日”的感覺?而金榜山自宋朱熹的《游金榜山》等至明代書法家陳獻章題刻的“海濱鄒魯”石刻,至清一代時任吟游所留摩崖石刻,至建國后的重建,何嘗又不是“鶯啼花落幾春風”?!

      歲月悠悠總無言,乾坤攘攘空多情。時間的飛逝不給任何一個朝代以喘息的機會,也不給任何一個人個人以慨嘆的余地。“藏修洞口云空集,舒嘯巖幽草自茸。”多少年來,歲月的飛逝所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失去的無奈,朝代的更替所帶給人們的也不僅僅是沒落的惋惜,它同時帶給我們歲月所積攢下來的文化的精髓,而這恰恰是歷史帶給我們的優惠。

      朱熹的詩范文第4篇

      1、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2、朱熹《春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3、王之煥《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4、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等飛來峰》)

      6、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7、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8、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10、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1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1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3、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14、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15、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16、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17、經典詩句:杜甫《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8、王灣《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19、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20、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21、王安石《等飛來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22、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23、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朱熹的詩范文第5篇

          常識性說明文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類課文語言淺顯,通俗易懂,但教師都覺得不太好教,學生也沒啥興趣學。那么,在教學這類課文時,怎樣做到既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又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呢?我在教學《新型玻璃》(人教版九義教材第七冊第19課)一文時,進行了新的嘗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案例描述】

          《新型玻璃》這篇課文,介紹了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與作用。以下是這節課的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玻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誰想介紹一下自己對玻璃的了解?(學生紛紛介紹自己所熟悉的玻璃,諸如有機的、無機的;有色的、無色的;薄的、 厚的;等等。)你們知道得還真不少。今天我們要學的內容與玻璃緊密相關(板書課題《新型玻璃》)。這篇課文所介紹的玻璃與我們已知的玻璃有什么不同?同學們想不想知道?“想!”同學們異口同聲,興趣極高。

          師:好,先熟讀課文,然后召開產品新聞會,推選五名同學扮演玻璃廠的新聞人(組長任廠長),介紹新產品,其余同學以組為單位,分別扮演各媒體的記者,對新產品進行采訪。老師也以一個記者身份參加。這么學習行嗎?

          學生齊聲道:“行!”

          師:好,現在開始準備。(教師提出讀書要求:1.認真自讀課文,要求讀通順,讀流利,讀懂;2.抓住文中描述新型玻璃的名稱、特點與作用的部分,深入思考,變成

          自己的理解,在會上宣講。)學生熟讀課文并把教室布置完后,會開始。

          生1:各位記者,女士們,先生們(生齊笑,鼓掌),我是新型玻璃廠的廠長。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產品新聞會。通過技術創新,我們研制并生產出了五種玻璃,它

          們是“夾絲網防盜玻璃……”這些產品質量優良,應用廣泛,歡迎各界人士使用。

          生2:我是《塞外晚報》的記者(眾笑),請問“夾絲網防盜玻璃”有什么特點?

          生1:它的特點就是防盜。

          生3:請具體談談。

          生1:這是一種特殊的玻璃。玻璃里面有一層極細的金屬絲網。絲網與電源、自動報警器相連接。當有人劃破玻璃時,就會發出警報。

          生4:請解釋一下“極細”的意思。

          生1:“極細”就是很細、非常細的意思。極細的金屬絲網就是用很細、非常細的、能夠導電的金屬材料做的絲網。這種絲網要比蜘蛛網更細更密。

          生5:請你談談這種玻璃的用途。

          生1:在銀行以及存放文物、珠寶、重要圖紙、文件的建筑中都可以采用。

          會開得有聲有色,課堂氣氛熱烈。等把五種玻璃介紹完后,教師站起來:“我是《熱河日報》記者,請問廠長先生,你能談談貴廠產品開發的設想嗎?”

          生1:這個問題還是由我們的總工回答吧。

          生6:我們想研制一種“不沾水玻璃”,雨雪天行駛的汽車,司機的視線模糊不清,容易出事故。如果有一種“不沾水玻璃”,雨雪天汽車行駛就安全多了。

          生7:我們還想研制一種“吸塵玻璃”,用這種玻璃做黑板,教室里既不會粉塵飛揚,又不會影響師生的健康。會結束。(師生共同為他們鼓掌。)

          師:同學們,現在新型玻璃廠要聘請我們當推銷員,你怎樣去推銷。先分組準備。

          師:誰先匯報。

          學生們紛紛舉手,爭先展示,有的編幾句廣告詞,有的講述某一種玻璃的特點,最有趣的是兩個同學的表演。

          甲:(在墻根做哭狀。)

          乙:小麗,誰惹你了?

          甲:沒人惹我,我家被盜了。小偷把我們家偷了。

          乙:怎么偷的?

          甲:他把玻璃劃破后,進屋偷走的。

          乙:不要著急,我給你介紹一種新型玻璃——夾絲網防盜玻璃。……

          甲:這種玻璃真好,我趕緊告訴爸爸,快換上這種玻璃。

          

          【案例分析】

          上述教學片斷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整個教學過程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生動活潑地發展。群體性主體參與率高,創新性思維活躍,使學生真正獲得了自主學習的成功樂趣。整個教學過程的突出特點是精心創設情境,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一、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學習是學生的自主行為。我們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喚醒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因為興趣是兒童認知活動的動力,最好的學習是學生對所

          學有內在興趣。從上面的教學過程可以看到,教師從學生已經熟知的玻璃出發,引出了所要學習的新內容,學生急于想知道新型玻璃,這就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召開產品會和聘請推銷員的環節,更使同學激動不已,學生們都精心準備,全身心地投入,主體性體現極強。這樣就激活了學生的內驅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由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學。真正體現了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現代教學論認為,ZZ(F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關鍵所在ZZ)。上述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的民主合作性。課堂上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討論、相互補充的氣氛極濃。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張揚自己的個性。學生們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輕松愉快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在言語實踐中學習語言,在積極思維中發展思維,在交流表達中提高表達能力。教師的平等參與不僅加大了師生間的親和度,而且對學習重點有效地進行點撥和引導,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深度和廣度。

          三、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

          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要想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創設使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條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上面教學片斷中,教師不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且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討論探究、交流實踐,獲取了知識,發展了能力,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四、在大膽設想中培養創新個性

          “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在培育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使命。”創新思維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如果我們的語文教學多一點培育創造力的意識和辦法,學生走向社會就會多一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上述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暢談自己的想法,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想象,同時,對學生創新性人格塑造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相關期刊更多

      宋代文化研究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大學宋文化研究中心

      中國哲學史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

      周易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國家教育部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亚洲女人18毛片水真多|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语音 | 亚洲乱码日产一区三区| 四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亚洲国产第一页|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蜜臀色欲| 亚洲高清无码在线观看| ZZIJZZIJ亚洲日本少妇JIZJIZ |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 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国产av玩弄放荡人妇|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性天天干天天摸|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亚洲成在人线aⅴ免费毛片|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亚洲国产婷婷六月丁香| 亚洲男人都懂得羞羞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