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生活與健康

      生活與健康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活與健康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活與健康

      生活與健康范文第1篇

      還是從生活中的事實說起吧:

      我家的左鄰右舍是兩戶工人家庭。說來也巧,兩家的人員構成十分相近,都是一對中年夫妻,上有老母,下有兒女各一。工資收入也相近。

      不過,兩家的精神生活卻大不相同。寫本文時,左鄰李家正利用假日全家自費去承德旅游;而右鄰何家老太太卻因高血壓病加重住在醫院里,三天前男主人又突然得了冠心病,也住進醫院,其他三口人則忙于護理和照料病人。

      兩家人的健康情況為什么會這樣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個不被人注意的因素,那就是兩家的家庭精神生活迥然不同。李家每天晚上靜悄悄的,全家人都投入學習,而每到節日的夜晚,卻總傳出悠揚的琴聲和歌聲,全家除老人外,人人都能拉善唱。男主人還擅長書法、繪畫;女主人是位業余收藏家,已集郵三十多年;兩個孩子都是三好生。每天晚上七點多鐘,只要天氣好,全家人都到附近的林蔭路上漫步半個多小時。清晨,老太太站在院中央打太極拳;父親帶壽兒子慢跑;母親與女兒打羽毛球。每隔一段時間,他們家還舉行家庭晚會或詩歌朗誦會、故事會,每人都演出節目,居室里時常傳來老少三代爽朗的笑聲……

      何家可大不相同。他家婆媳不和,夫妻經常爭吵,兩個孩子也常動手動腳。因此,從他家傳出的,多半是喊叫聲。他們家的業余時間絕大部分被電視機占去。有時,夫妻高興了,也與孩子們玩玩撲克,但一玩就是大半夜。早晨,全家人都有睡懶覺的習慣,誰也不愿意早起一會兒,所以,空肚子上班或上學,已習以為常。   精神生活時刻影響健康

      有人可能認為,上面的例子是個巧合,是偶然現象,珠不知現代科學已經證實,人體健康與人的精神狀態、情緒好壞關系極為密切。諸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神經官能癥等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_心身性疾病,主要的特點是在該病發生或形成過程中心理(精神)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強烈的精神刺激,或長期的不良情緒,均會引起這類疾病的發生或惡化。良好的情緒則來自豐富、充實的精神生活。人一天有三分之二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家庭精神生活也決定著人的情緒。李家友愛相處,精神生涪豐富多彩、積極實,全家心情舒暢、愉快,這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對身體健康十分有益,是健康的溫床。相反,何家人際關系緊張,精神生活貧乏,家庭成員的精神狀態經常處于緊張、消沉和煩悶之中,長期這樣,勢必危害健康,引起心身性疾病。在家庭里,片面追求吃得好、穿得好、住得舒適、用得方便,并不會使健康得到保障。只有不斷完善和充實家庭精神生活,講究和注意心理衛生,才能保障和增進家庭成員的健康。

      怎樣才能充實家庭精神生活

      提到充實精神生活,不少人可能感到為難,有人會說:我們家的文化水平不高;家里沒人擅長文藝,不會彈又不會唱呀;我們夫妻愛好不同,秉性不一,精神生活很難充實……

      其實,這些都不是豐富家庭精神生活的主要障礙。家庭精神生活得以充實、豐富的首要因素不是別的,乃是愛――家庭成員之間的真摯的愛。德國革命家臺爾曼有一句名言:“愛就是快樂,她會象陽光一樣,透過一切苦難、悲哀、失敗和憂慮,照耀著一切有生之物。”是啊,只要有了愛,家庭里才會產生無比的溫暖。夫妻間、父子間、母子間,婆媳間、兄弟姐妹問,有7真摯的愛,會融化掉妨礙他們親愛相處的一切消極因素。愛是家庭精神生活融洽、充實的基石。作為家庭主要成員的中年父母往往是傳播愛的主體,更應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地做到處處尊老愛幼。

      生活與健康范文第2篇

      男性ED增加帕金森癥風險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男性功能障礙(ED)和帕金森癥發病率存在密切聯系。

      據英國媒體報道,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高翔博士及其同事從1986年開始,調查了32616名男性的生殖和神經系統的健康狀況。

      經過了16年的跟蹤調查,2002年,研究人員發現有200名男性被查出患有帕金森癥。而對比在1986年之前功能良好的男性,那些報告有功能障礙的男性,患帕金森癥的概率要明顯高出3.8倍。

      高翔等人解釋說,功能受身體自主神經系統控制,而之前曾有研究表明,自主神經系統可能和帕金森癥有關。“關鍵的問題是,自主神經系統受損是發生在帕金森癥之前還是之后。”高翔總結說,“我們的研究支持了‘自主神經系統在患帕金森癥前數年就已受到損傷’的結論。”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結論最重要的意義在于提醒ED患者,應密切關注自己的神經系統健康,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

      每天吃豆腐傷

      據美國多家媒體近日報道,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再一次明確,如果每天都食用大豆制品,會讓男性的數量明顯下降。

      這項研究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喬治·查瓦羅博士完成。從2000年到2006年,研究人員跟蹤調查了99名男性。研究結果令人吃驚:每天都吃大豆制品的男性,其每毫升中只有4100萬個,明顯低于少吃大豆制品的男性。據了解,每毫升中數量少于2000萬個就屬于濃度過低,容易不育。此外,這一聯系在肥胖男性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

      查瓦羅認為,大豆制品對男性生殖系統,尤其是的生成有不利影響。大豆及其制品中含有豐富的異黃酮類植物雌激素,若攝入過多,自然會影響到男性體內雄性激素的水平,從而導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我國也曾有男科專家提出,吃大豆制品過多會影響男性數量。近5年來,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男科醫生潘連軍一直在關注這一問題。他還發現,常吃大豆制品的男性,發生功能障礙的概率是不常吃者的

      3.46倍。

      但據英國《衛報》報道,代表英國大豆食品加工業的大豆蛋白協會稱,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大豆對人體健康有害,而且日常生活中的大豆食用量根本不會讓男性出現雌激素增高的危險。潘連軍認為,適量吃大豆制品,是避免男性出現健康隱患的最好方法。所謂“適量”,是指一周吃3次以下,每次100克左右。

      喜歡奶制品的男性須留心前列腺癌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不久前發表的研究表明,喜歡奶制品的男性與同樣年齡不常吃這些奶制品的男性相比,患前列腺癌的危險要大。

      這項研究針對2.1萬名男性進行了為期11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那些每天通過奶制品攝取鈣質超過600毫克的男性與那些每天攝取鈣質不到150毫克的男性相比,患前列腺癌的危險性要高出32%。

      這個發現顯示了奶制品的高攝取量和前列腺癌之間有關聯。每天通過奶制品大量攝取鈣,會抑制血液內維生素D的水平。報告指出,維生素D除了作為一種重要的營養素,還是一種能防止前列腺癌腫瘤細胞增生的激素,從而起到預防前列腺癌的作用。泌尿專科醫生認為,有關的最新調查還須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確定維生素D在預防前列腺癌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鈣是如何影響維生素D的水平的。他說,臨床的觀察也發現,前列腺癌較常發生在發達國家的人群中,說明它與飲食習慣有一定關系,其他因素包括老化和遺傳。

      因此,年紀較大的男性須多注意飲食健康,如少吃肉類、定期運動及多吃低脂肪食物和蔬菜水果。

      男性多吃雞蛋不利健康

      美國研究人員最近說,每周吃7個或7個以上雞蛋的中年男性早死的風險較高。路透社援引《美國臨床營養學》月刊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報道說,哈佛大學醫學院布里格姆婦科醫院的盧克朱塞和邁克爾加齊亞諾領導一個科研小組,進行了“醫生健康研究”項目的研究。

      生活與健康范文第3篇

      關鍵詞:味精;由來與發展;提取工藝;人體健康

      一、前言

      味精又叫味素,化學名為一谷氨酸一鈉鹽,分子式為C5H8N04Na,是左旋谷氨酸鈉的一鈉鹽,呈白色晶體或者結晶性粉末,含一分子結晶水;無氣味,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無吸濕性,對光穩定,中性條件下水溶液加熱也不分解,一般情況下無毒性;有肉類鮮味,是商品味精的主要成分,也可用作醫藥品(谷氨酸鈉制成針劑,在臨床上靜脈滴注治療肝昏迷和由血氨引起的精神癥狀)。

      烹調中味精用量要適當,一般濃度不超過千分之五,多了反而不鮮,味精在略顯堿性的條件下使用,這樣會生成似咸非咸,似澀非澀的谷氨酸二鈉,鮮味降低.味精也不宜在高溫下使用,150度時失去結晶水,210度發生吡咯烷酮化生成有害的焦谷氨酸鹽,達到熔點270度左右則分解。在PH值小于5的酸性或堿性條件下也會發生吡咯烷酮化,使鮮度下降。味精使用溫度為80度左右,最高不超過120度。宜在酸性或中性條件下使用。一般再食用之前添加,這樣效果最佳。

      二、味精的由來與發展

      德國立赫生教授發現利用硫酸分解小麥面筋蛋白質最先得到分解出味精的母體谷氨酸,但他們只是將其用于學術上的探討和分子結構上的推證,而真正發現谷氨酸具有調劑鮮味功能的是日本的池田菊苗,他在1866年就發現了;爾后,1872年,赫拉西惠士與哈勃門烏爾夫等人又利用不同方法制出谷氨酸。

      1923年我國著名化學工業家吳蘊初創建了中國第一家味精廠上海天廚味精廠,吳蘊初先生定名產品為味精,以示與味之素的區別,取味之精華之意。味精兩字經注冊,曾一度屬于天廚味精廠專用商品名以來,倍受全國人民的青睞。解放后,吳蘊初應邀從國外返回,受到的接見,被稱為“味精大王”,至此“味精”這一“天廚味精廠”的專用商品名稱開始被全國各地廠家沿用至今。

      三、味精的提取工藝

      味精誕生百多年,從1909年開始,世界各國生產味精采用的生產工藝技術方法均是含用蛋白質的面筋,小麥面筋和豆鼓為原料的工藝技術,經鹽酸水解提取而成,收得率低,勞動強度大。

      四、味精在人體中的作用

      味精能被吸收,進入人體參與合成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可刺激食欲,促進消化,但不宜多食,每人每日攝入量不超過6克為宜,過多食用會是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升高,影響人體對新成代謝必需的二價鈣、鎂陽離子的利用,造成短時間的惡心、心跳、頭痛等癥狀,嬰幼兒宜少食。

      4.1.增加食欲

      味精有強烈的肉類鮮味,溶液稀釋至3000倍仍能感其鮮味,添加食物中使鮮味倍增,風味增強而增進食欲。

      4.2.生理與藥理作用

      谷氨酸鈉進入胃腸后很快被消化吸收成為人體組織中的蛋白質,參與正常的物質代謝,有特殊的生理于藥理作用,并可用于臨床,已被列入許多國家藥典。

      4.2.1生成氨基酸

      谷氨酸雖非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反應如下:

      谷氨酸+丙酮酸一α一酮戊二酸+丙氨酸

      4.2.2維持和改善腦功能

      谷氨酸參與人腦內蛋白質和糖的代謝,促進腦細胞氧化。由于腦組織只能氧化谷氨酸,而不能氧化其他氨基酸,故顯其必要的功能。當葡萄糖供應不足時,谷氨酸可成為腦組織能源通過血腦障壁,因此可改善腦組織功能。

      4.2.3降低血氨中毒

      當肝臟有疾患,血中含氨量增高引起氮代謝紊亂時,谷氨酸與體內血氨結合成為無毒的谷氨酰氨而降低血氨,使肝昏迷癥狀減輕,反應如下:

      谷氨酸+氨一谷氨酰胺+水

      具有保肝功能的藥理作用,可用作輔助治療肝病,肝功能不全,肝受損及肝昏迷等。

      4.2.4補腦作用

      谷氨酸有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補腦作用,用作神經患者中樞神經和大腦皮質的補劑,能改善神經有缺陷的兒童的智力;臨床上常用于治療神經疾患,增強記憶及安定情緒,也是精神分裂癥及癲癇的輔助治療藥。

      4.3藥膳

      味精可作為藥膳的調味劑。中國藥膳認為味精不但味極鮮美,且有健身、補腦、保肝作用,是藥膳的調料。用于提高鮮味、增進食欲,對老人、體質虛弱者、產婦及厭食兒童,可增強營養的吸收與消化,促進體質和改善健康。五、安全性評價

      1993年我國發酵工業協會組織全國醫學界、營養食品界、烹飪界等方面專家學者及全國名牌廠家參加的味精食用營養與安全討論會,以確定數據從不同角度一致直肯定味精是一種富有營養且有非常安全的傳統鮮味劑。

      生活與健康范文第4篇

      很多人認為只要沒有疾病就算是健康,其實不然,健康是指一個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良好,只有三者都能滿足的人才算是健康的人。現代社會處于“亞健康”狀態或正在步入“亞健康”狀態的人越來越多。關注人類健康,不僅是健康專家、營養師的事,更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事。生活方式是影響健康的直接因素,研究生活方式與健康的關系很有必要。著名的“維多利亞宣言”就以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作為健康的四大基石。

      一、從健康的定義探討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

      1.生活方式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身體健康需要合理的膳食、均衡的營養和一定量的身體鍛煉。從目前國際上人們的物資條件和生活水平來看,物質生活水平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收入逐漸出現剩余,當收入寬裕時,人們更多追求吃得更好穿,得更好,現階段大魚大肉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很普遍的社會現象,食用轉基因油、使用過量化肥農藥的蔬菜食物;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人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大,長期坐在辦公室內,缺乏運動。在這樣的環境下長期生存造成肥胖、腦血栓、腦淤血等現代文明病的出現。人們在注重個人收益的同時,也應該時刻關注個人健康,每周安排一定時間參加體育活動,參加一定量的身體鍛煉,達到強身健體、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

      2.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對待事物的態度,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個人的樂觀悲觀心態等都是心理是否健康的表現。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人們心理壓力增大,如果沒有良好的發泄方式,一系列精神疾病將會產生。家庭環境、物資條件、社會影響等都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3.生活方式對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

      交際圈、交友能力、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工作能力展現了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時代對人的要求不能局限在專業領域,單憑一個固定的空間全然不能滿足人的生存需要。出差、旅游、跨省學習、跨國進修等都成為了非常常見的現象,也是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社會適應能力低下者將會給個人甚至家庭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和苦難。

      二、從健康的“四大基石”分析怎樣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1.合理膳食

      民以食為天,合理的膳食很重要。合理膳食、均衡的營養搭配能使人控制體重,保持身材,降低心血管疾病等文明病的發生率。營養均衡搭配,不暴飲暴食,不僅有利于控制體重,消化道、食道功能也能得到適當的保護。

      了解自我的體質狀況,根據個人體質選擇飲料食物。盡量少飲用碳酸飲料,盡量食用綠色蔬菜食物。

      2.適量運動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體育運動是增強體質、促進健康最有效的手段。體育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液垃圾的堆積,能有效抑制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長期堅持參與有氧運動,比吃保健品對身體健康的效果更為顯著。

      快走、慢跑、養身導引術、太極拳、健身瑜伽等都是最有效的健身方式。其中快走、慢跑、太極拳等消費成本低,運動場所不限,適于任何群體參與,而且動作無難度,易學,容易找到同伴。

      3.戒煙限酒

      吸煙有害健康。當今很多年輕人因吸煙、酗酒造成提前衰老,心臟功能衰竭,肺功能下降,各種疾病頻繁出現。

      適量飲酒有促進血管流通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適當選擇飲用一定量的白酒對身體有好處,紅酒有養顏的作用,女性每天選擇飲用少量的紅酒能使皮膚紅潤有光澤,但應注意適量,過量的飲酒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表現。

      生活與健康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管理;康復;生活質量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3.20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臨床常見且病死率較高的呼吸系統慢性疾病, 位于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1], 在我國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達8.2%, 是我國第三位致死病因[2], 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既往COPD治療僅局限于急性期治療, 現在于穩定期進行健康管理與康復指導使患者掌握疾病知識及鍛煉措施, 改善癥狀, 提高生活質量已經越來越引起重視。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在濟南醫院內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3例, 隨機分為實驗組22例、對照組21例。實驗組中男14例, 女8例, 年齡54~74歲, 平均年齡(66.00±5.13)歲, 病程5~28年, 平均病程(17.00±4.04)年;對照組男12例, 女9例, 年齡51~79歲, 平均年齡(63.00±6.08)歲, 病程4~32年, 平均病程(19.00±4.68)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 如解痙平喘、調節免疫等。實驗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飲食、、活動、氧療、呼吸功能訓練等方面的健康管理與康復指導, 對照組僅給予常規治療。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于開始后3、6個月隨訪, 應用蔡映云教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命質量測量表》評分[3]、并進行肺功能檢測。測量表住院期間條件允許者由患者自行完成, 不能填寫者, 由醫務人員根據其意見, 按照內容進行填寫;3個月隨訪通過電話進行, 6個月隨訪回院復診。肺功能采用肺功能儀進行檢測, 按照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制定的COPD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4]的診斷標準對肺功能進行分級:患者吸入支氣管舒張, FEV1/FVC

      1. 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干預前后患者生命質量測量表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社會活動、抑郁、焦慮得分及肺功能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6個月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日常生活活動得分改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肺功能情況比較 干預后6個月兩組各級COPD患者比較FEV1、FEV1/FVC、FEV1%Pred略有改善, 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COPD發病率、死亡率持續增高, 是慢性病發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發病機制仍未完全明了, 國內外研究顯示吸煙、空氣污染、感染等環境因素及遺傳等宿主因素均起一定的作用[5]。在原有醫療模式下, 僅對COPD急性加重期進行救治, 而對疾病穩定期無特殊處理, 患者對疾病了解不足, 呼吸功能鍛煉、氧療等治療依從性較差, 導致疾病反復發作, 多次住院, 增加醫療費用且不利于患者預后。通過疾病相關知識、治療、行為干預等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依從性[6], 從而有利于病情控制, 明顯改善患者預后。

      本研究顯示, 進行積極的健康管理與康復指導干預, 包括不良生活習慣的改變、有效的氧療、呼吸操等, 短期雖不能明顯改善患者肺功能情況, 但是可以明顯緩解患者情緒, 減輕焦慮, 從而改善患者癥狀, 維持病情平穩, 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提高生活質量。因為時間較短, 觀察結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將繼續堅持隨訪, 進一步監測肺功能改善情況的同時觀察住院率情況, 了解患者預后, 期待有效改善患者生活, 節約醫療資源。

      參考文獻

      [1] Rabe KF, Hurd S, Anzueto A, et al.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ary disease: GOLD executive summary.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7, 176(6):532-555.

      [2] 鐘南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國.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1, 31(5):321-322.

      [3] 閆晉華, 許建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命質量及其相關因素分析. 國際呼吸雜志, 2009, 29(3):142-145.

      [4]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 .中華內科雜志, 2007, 46(3): 254-261.

      [5] Patel IS, Vlahos I, Wilkinson TM, et al. Bronchiectasis, exacerbation indices, and inflamma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 170(4):400-407.

      亚洲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爱图小说专区|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亚洲色WWW成人永久网址| 亚洲性久久久影院| 亚洲一级特黄无码片|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播放|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草原|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情综合五月天|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日亚洲9|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APP| 亚洲国产香蕉人人爽成AV片久久|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亚洲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WWW|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一级免费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