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向秀聞笛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地基承載力深度修正;主裙樓一體;超載;天然埋深;折算埋深;柱下獨立基礎;
中圖分類號:TU4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前言
主體結構的地基承載力修正是極重要的問題,之所以要對地基承載力進行深度修正,是考慮基礎兩側基底標高以上的超載對基礎兩側滑動土體向上滑動的抵抗作用。規范條文中規定了如何進行深度修正的公式及裙房超載考慮的方法,但筆者認為規范條文說明太過籠統,且很難實際操作。如沒有提及裙房的基礎形式,當裙房采用箱基、筏基等整體基礎時按折算土厚進行深度修正沒有異議,但如果采用柱下獨立基礎加防水板這樣的結構,按折算土厚修正是否還成立呢?目前設計人員對其認識還存在著較大的不同。筆者通過與相關設計人員溝通,并查閱相關資料,從地基承載力深度修正的實質出發,總結出地基承載力深度修正的幾個關鍵要素,并且希望通過對幾種特殊情況下地基承載力修正問題進行的探討,對設計有所幫助。
2規范相關條文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7-2011)第5.2.4條指出:通過載荷試驗或其他原位測試、經驗值等方法確定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需要進行深度修正。其條文說明中還有一段論述:“目前建筑工程大量存在著主裙樓一體的結構,對于主體結構地基承載力的深度修正,宜將基礎底面以上范圍內的荷載,按基礎兩側的超載考慮,當超載寬度大于基礎寬度兩倍時,可將超載折算成土層厚度作為基礎埋深,基礎兩側超載不等時,取小值。”這兩處要求雖然表述不一樣,但其實質是一致的,均與淺基礎地基破壞機理相關。
3地基承載力深度修正的方法
進行地基承載力的深度修正的實質,就是為了考慮基礎兩側基底標高以上的超載q對基礎兩側滑動土體向上滑動的抵抗作用。這個超載可以直觀地理解為作用在滑動土體表面的壓重。超載q可以是土自重q=rd;也可以是裙房產生的連續均布壓力。因此,結合地基破壞機理,本文總結出地基承載力深度修正的幾個要素分別如下:
(1)地基承載力的深度修正,其實都是超載的壓重作用。無論是用土的天然埋深,還是將裙房等其他連續均勻壓重折算為土厚進行地基承載力的深度修正,其實質都是基礎兩側超載抵抗滑動土體向上運動的體現。
(2)對超載連續、均勻性和滿足一定分布寬度的要求。地基承載力計算公式的建立是以超載q為連續均布荷載,并作用在整個滑動體表面為前提的。根據規范的建議,超載的分布寬度滿足大于(2~4)B(B為基礎寬度)的要求,才可進行地基承載力的深度修正。
(3)把裙樓荷載作為主樓基礎周圍的超載考慮時,荷載效應應取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不應計入活荷載,只考慮恒載作用。
(4)取最小值的要求。地基的破壞一般都發生在最薄弱部位,因此應取基礎四周的埋深(或折算埋深)的最小值進行深度修正,理解了地基承載力深度修正的實質,就可以把地基承載力深度修正的問題轉化為考慮基礎四周2~4倍基礎邊長范圍內超載的大小與分布問題。
(5)注意主裙樓一體時,考慮減少沉降差異或施工順序等因素,往往先施工主樓再施工裙房,此時不應考慮裙房荷載的折算土厚對主樓地基承載力進行深度修正。如果施工主樓的同時施工裙房,可考慮裙房壓載在對主樓地基承載力的修正。因此如果采用裙房超載修正地基承載力時,在設計圖紙上應對施工順序進行明確要求,不可忽略施工順序對地基承載力修正的影響。
抓住了上述5個要素,基本可以解決一般工程的地基承載力修正取值問題。
4幾種特殊情況下地基承載力修正問題的探討
(1)是否可取基礎兩邊的埋深(或折算埋深)的平均或者加權平均來進行承載力的深度修正。此點《規范》條文中有明確說明“基礎兩側超載不等時,取小值。另外從地基破壞模式的原理來看,基礎兩邊的壓重不一樣時,破壞的滑裂面自然在壓重輕的一邊先發生。而另一側的約束對此是沒有貢獻的。因此本文認為沒有充分理論和試驗依據之前,取小值偏于安全。
(2)當主樓L(長邊)/B(短邊)較大時,可只驗算基礎長邊方向承載力修正后是否滿足。當結構四周的超載相差不多,且其長寬相差較大(一般大于6)時,破壞一般不會在短邊方向發生,此時取長邊(L方向)進行考慮是可以的;但當結構的長寬比較接近(一般小于3)時,取四周埋深(折算埋深)的最小值進行深度修正是較安全的,也是比較合理的;其余情況可結合具體工程,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考慮。
(3)對裙樓邊長小于2倍主樓邊長時的考慮及建議,分兩種情況。
① 當裙樓處的折算深度大于天然埋深時,按照規范要求,取天然埋深進行深度修正是沒有問題的。但如裙樓可以形成較為連續均布的超載時,可以適當考慮裙樓的壓重作用,取計算埋深為裙樓折算埋深和天然埋深之間。因為這方面沒有權威資料,因此具體取值應該慎重,或者參考工程經驗。
② 當裙樓處的折算埋深不大于天然埋深時,規范沒有明確說明。這個時候,取折算埋深,取小值應該是合理、且偏于安全的。
(4)裙房基礎形式為獨立基礎加防水板。該基礎防水板的基底反力大小與其構造密切相關,采用不同的基礎形式,或者防水板的做法不同,裙樓基礎對地基土的約束也不同,如不加區分采用相同的方法進行深度修正是不合適的,所以以下分兩種情況分別討論。
① 防水板下設置軟墊層,起到確保防水板不承擔或承擔最少量的地基反力時,裙樓基礎在主樓基底標高處無法形成連續超載,無法對主樓地基形成有效的約束。因此此種情況下的主樓地基承載力只能考慮裙房防水板自重、地下室地面建筑做法重等的修正作用,而不能考慮裙房超載對主樓地基承載力的深度修正。
② 如果防水板下采用的是一般墊層,當荷載加上以后,獨立基礎發生沉降,地基土產生反拱,這個反拱受到防水板的約束,從而使防水板連同獨立基礎形成滿堂底板,防水板與基礎將共同承擔上部結構傳來的力,此時實際是變剛度筏基,需要計算分析,使防水底板本身能夠承擔部分地基反力的作用,并且按照實際反力確定防水底板的厚度及配筋。此時可以將基底平均壓力q全額作為超載對主樓基礎下的地基承載力進行深度修正。
(5)當主裙樓基礎埋深相差較大時,裙房柱下獨立基礎傳給地基土的壓力通過土體的擴散作用傳遞到更深層土中,在主樓基底標高位置已形成連續的超載,如下圖1所示,因此即使裙樓采用獨立基礎等非筏板基礎,亦可按折算荷載計算主樓建筑基礎埋深。但是作用在地基上的力要向下部土層擴散,需要一定深度,應根據土層的參數進行擴散角計算,如在主樓基底標高處獨立基礎擴散面積無法交疊,不能形成連續的超載,就不能考慮裙房超載對主樓地基承載力的修正作用。
圖1
5結語
緊接著,就開始了幾天的狂歡。出去玩、聚會、旅游……種種活動把時間變快了,不知不覺重復的,還是以前的忙碌。
旅游回來,我去做了個小手術,也就住進了醫院。日子這才恢復了閑適。每日除了打針換藥外,便無所事事。住的病房是個單間,很靜。天花板是白的,被子是白的,床單也是白的。讓人的精神一下子松弛下來。
閑下來也好,終于有時間品味自己喜歡的書籍。窗外是陽光明媚,陽光斜斜地射入病房。此時品書,雖有傷口的余痛,卻也不乏讀書之趣。以前上課時偶爾偷偷看書,緊張而煩躁;寫作業中途忙里偷閑讀書,又常常心神不寧。如今身處病房,清清淡淡,讀書反而樂在其中。
有時讀書累了,仰頭望向天花板,可以回頭品味過去的點點滴滴,靜靜地想,細細地體味。
我想起苦學的日子,想起在那間教室里一起奮斗過的每一個人。記得有一天的月,金黃明亮,剩下的十幾個同學,就靜靜地坐在靠窗臺的桌子上,關了燈,靜靜地看月光如水。我想起期末考試后我們幾個兄弟出去狂歡,回來時已是夜晚。狹窄的街道靜靜的,我們一路吼著歌,留下一路溢著笑聲的腳印。我想起幾日前去朝鮮旅游時,平壤市里對著我們招手微笑的友好市民,想起萬壽臺下葳蕤的黃木蓮,想起那天大同江上的日出——曙光一線,照亮了三千里錦繡江山。
待我回過神來時,還是那間病房,眼前還是雪白的天花板,不過心中卻別有滋味。
蘇軾說,“人間有味是清歡”。繁忙的生活中,往往體味不到生活的點滴。當真正從繁忙中逃脫出來時,卻能感到溢滿清香的淡淡的日子。
日子總在不經意間溜走,如果能撥開紛至沓來的冗雜時間,便能感到淡泊恬淡的生活——靜謐自在其中,快樂自在其中。
我躺在病床上,不知不覺睡著了,整間病房似乎都飄著清淡日子的清香。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必須運用素材”來源:《作文與考試》2012年27期第52頁“推薦素材二‘蘇軾詞’”)
解釋:清:清幽;幽靜。形容山水風景優美。
出處:宋·黃庭堅《驀山溪·贈衡陽陳湘》:“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
2、山崩地裂:
解釋:山岳倒塌,大地裂開。形容響聲巨大或變化劇烈。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元帝紀》:“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3、山肴野蔌:
解釋:肴:熟的魚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出處: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4、山窮水盡:
解釋:山和水都到了盡頭。比喻無路可走陷入絕境。
出處:宋·陸游《游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山陽聞笛:
解釋:比喻沉痛懷念故友。
關鍵詞: 文本細讀 詩詞細讀 細讀語言 閱讀教學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和一線教師開始關注“文本細讀”,如孫紹振教授著書《名作細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對大量經典篇目進行微觀分析,王崧舟老師等優秀語文教師積極在教學中實踐探索。他們的努力和付出為語文閱讀教學指出了一條重要途徑。
呂叔湘先生說:“文本細讀就是從語言出發,再回到語言。”文本細讀就是精讀,就是在字里行間閱讀,逐字逐句地摸索。中國古詩詞語言凝練,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須細細推敲,方能解其中之味。相對于其他文學體裁來說,“文本細讀”更適合應用于古詩詞教學。
1.字正腔圓讀準字音
中國古詩詞富有節奏和韻律,讀來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美。如果誤讀字音,就會破壞詩歌的格律美,更可能成為理解詩意、體驗感情的障礙。字正腔圓的誦讀會帶領學生開始美妙鑒賞之旅。簡單歸納誤讀原因,常見的有古今異義、古今異音、通假字、多音字、不符合平仄音韻等。
古今異義如李白《宣州謝I樓餞別校書叔云》中“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扁”,古意為“小”,讀音為piān;《將進酒》中的“將”,古意為“請,請求”,讀音為qiāng。
古今異音如韓愈詩句“絕勝煙柳滿皇都”中的“勝”,舊讀shēng;杜牧詩句“遠上寒山石徑斜”中的“斜”舊讀xiá。
詩句中如果出現了通假字,讀音就會發生變化。如北朝民歌《敕勒歌》中“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見”通“現”,顯現之意,故讀音應為xiàn;《鹿柴》的“柴”通“寨”,指村寨,“鹿柴”是地名,故讀音為zhài。
至于詩句中的多音字讀音判斷比較簡單,遵循“多音字從義”的原則。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花重錦官城”描寫春雨后花兒“紅艷艷、沉甸甸”的嬌艷欲滴之態,所以句中的多音字“重”讀音為zhòng。
格律詩是按照一定平仄和押韻要求把詩句格律化。有時還需要從平仄音韻上判斷讀音。如李商隱的《無題》中“青鳥殷勤為探看”一句押的是平聲韻,所以“看”應讀為kān,如果讀成去聲就不押韻了。又如王昌齡《出塞》中“不教胡馬度陰山”的“教”應該如何確定讀音呢?這句平仄規律明顯是“平平仄仄仄平平”,“教”是平聲,不可能讀第四聲,應讀jiāo。
2.咬文嚼字理解語義
咬文嚼字準確理解語義,是細讀古詩詞的最根本的基礎。這個環節一旦有疏漏,就會出現望文生義、主觀臆斷的情況。如果說學生分不清“東風”與“冬風”、“小燕子”與“鴻雁”、“山重水復”與“山窮水盡”的話,更遑論對詩詞進行藝術分析。那么,老師要引導學生注意哪些方面的字詞語義呢?
首先,注意那些經過歷代詩人反復運用而產生特定含義的字詞。如“鴻雁”、“鷓鴣”傳達思鄉之情,“東籬”代表超凡脫俗之境,“”折射高潔品質,“楊柳”抒寫離人依依惜別。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是元曲的經典之作,曲中古道、西風、瘦馬三個意向之間似乎沒有確定的聯系。但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西風,就是秋風。肅殺的秋風和古老的驛道、旅途勞頓的瘦馬組合在一起,就渲染了蕭瑟凄涼的意境,襯托了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
其次,要注意使用典故的詞語。詩詞用典,指詩人引用過去有關人、地、事、物等史實,或有來歷、有出處的詞語、佳句,表達詩人的某種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詞句之形象、含蓄與典雅,或意境的內涵與深度。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頷聯“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用兩個典故表達詩人回歸后的感受。句中“聞笛賦”指晉人向秀所作《思舊賦》。詩人在外地二十多年,如今召回京城,許多舊友已經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懷念而已。“爛柯人”指傳說中的人物王質。詩人以王質自比,說明自己貶謫時間太久,此番回來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時光景。詩人抒寫了長期貶居生活的艱辛和對世事滄桑、親朋凋零的傷感,表達了內心的不平。像這樣使用典故的古詩詞很多,給學生閱讀制造了障礙,需要細讀弄懂,才能理解詩人的深意。
第三,關注詞語的象征意義。象征指通過某一特定具體形象以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這種表現手法在古詩詞中較為常見。如杜牧的《赤壁》用“二喬”這兩個美女象征國家的命運。又如王安石在《登飛來峰》中寫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詩人用“浮云”象征當時的保守勢力,“最高層”象征政治上的最高決策層。反映了詩人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象征意義往往是理解古詩詞的關鍵,言簡而意深,老師要引導學生透過詞語表層意義向深處發掘,方能發現一個全新境界。
3.反復推敲走進意境
中國古典詩詞用字講究“準確傳神”,要求描摹物態能抓住特征,描摹心理能妙傳心緒,描繪情景能使人身臨其境。賈島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等煉字佳話一直為人津津樂道。閱讀古詩詞的時候,對某些字詞的反復推敲是走進詩詞意境的重要途徑。
孫紹振教授細讀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時首先推敲“應憐屐齒印蒼苔”的“憐”字。“憐什么呢?從句法來說,憐的對象是屐齒,但是,屐齒有硬度,大概不用太多憐惜。憐的對象應該是‘蒼苔’,它是屐齒‘印’的對象。路上有蒼苔,應該是人跡長久不到的結果。但,憐惜的是蒼苔,還是園子內外人跡罕至的寧靜呢?從這個‘憐’字透露出詩人的心理特征:這是一個外部感覺很精致、內心很敏感的人。”孫教授還推敲了“小扣柴扉久不開”的“扣”、“春色滿園關不住”的“關”、“一枝紅杏出墻來”的“出”,就這樣慢慢帶領我們走進了詩的意境,可以看到詩人在耐心扣門卻久扣不開的情況下,突然發現了紅杏一枝,于是對春色之美驚異激動,并從心中發出由衷的贊嘆。
一、激情邀趣:我想讀
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符合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教育心理學實驗證明:學生的閱讀效率與閱讀動機成正比例。所以,在指導學生閱讀古典詩詞時,我們必須努力發掘學生強烈的閱讀需要,喚起學生迫不及待的閱讀期待,激發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變被動閱讀為“我想讀”、“我要讀”式的主動閱讀。激發學生閱讀古典詩詞興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名家配樂朗誦激趣法、教師朗誦示范法和與之相關的圖片展示法、音樂欣賞法、影視片斷播映法、舞蹈藝術欣賞法、故事導引法等,這些方法都可以起到極好的激情邀趣的作用。
教學北朝民歌《木蘭詩》前,筆者將從網絡下載的制作精美的《木蘭詩》音畫朗讀視頻插入課件前面。上課伊始,就先運用多媒體播放這段視頻,讓學生邊聽邊看。當視頻中不斷幻化著與詩歌內容相匹配的動態畫面和傳送出朗誦者字正腔圓、抑揚頓挫、情感豐富的誦讀之聲時,學生閱讀、探究、品鑒《木蘭詩》的濃厚興趣不知不覺地被激發了出來,隨之,教室里不約而同地響起了學生們抑揚頓挫的誦讀之聲:“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當然,教學《木蘭詩》這樣故事性非常強的古代敘事詩,采用《木蘭詩》故事導入法,或者采用《木蘭從軍》影視片段導入等方法激發學生閱讀、探究興趣,也可以收到極好的激情邀趣的效果。
二、把握時機:何時讀
古典詩詞課堂閱讀必須把握最佳閱讀時機,方可以收到良好的閱讀效果。那么,什么時候才是學生誦讀古典詩詞文本的最佳時機呢?根據筆者的經驗,以下幾個時段可以算是比較好的時機。
1新課伊始時
要探究古典詩詞文本的豐富意蘊與“廬山真面目”,學生必須從認知、誦讀文本的外在形態――文字符號開始,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另外,學生面對形式短小精悍、語言凝練精美、音韻和諧、節奏鮮明、內涵豐富、意境深遠、形象美麗、情感美好、風格獨特的古典詩詞文本,本身就有一種高聲朗讀或者淺吟低唱的強烈欲望。教學時,我們常常發現教師在黑板上尚未把課題書寫完畢,教室里已經響起了學生主動朗讀古典詩詞新文本的朗朗讀書聲。所以,這個時候是誦讀古典詩詞文本的最佳時機,我們應該好好把握。
2學生理解有障礙時
古典詩詞是古代詩人生命閱歷的濃縮,是情感精神的凝聚,是道德情操的呈現,是生命價值的再現,是生活理念的表現,其表達方式往往含蓄委婉,有的甚至借用典故婉轉表達其情懷與志向。
比如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頷聯“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分別用西晉向秀聞聽笛聲而思念故友、晉人王質上山砍柴觀童子下棋終了而斧炳朽亂的典故,表明自己對已故的變革同黨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懷念,表現了作者有感于世事滄桑、人事全非和暮年返鄉恍如隔世之心情。此等用典,往往阻礙了學生對文本的順利解讀。這時,教師應該指導學生一邊反復誦讀文本,一邊運用課文下面的注釋、已有的古典詩詞知識儲備、古文化知識積淀等,讀出文本的內在意蘊,讀出作者寄寓于文本中的豐富情感。
3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
初中學生尚處于身體發育時期,其精力與耐力等均不如已經成年的教師。所以,課堂教學到了后半段時間,常常出現這樣的尷尬局面:教師在眉飛色舞地講解課文或者滿懷期望地提出問題,然而得到的回應卻是迷離的眼神或者死寂一般的沉默。這是因為在長時間與高強度的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已經感到疲倦而導致注意力難以集中的緣故。這時,教師應該果斷地調整教學程序,迅速中斷教學話題,當機立斷地引導全班學生齊讀古典詩詞文本,或者采用小組競賽的方式誦讀古典詩詞文本。如此,既顧及了學生的身心特點,又有效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還避免了對學生的直接批評,有效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
三、授之以漁:怎么讀
1回歸文本,精細閱讀
回歸古典詩詞文本的精細化閱讀,就是在忠實于古典詩詞文本原意的前提下,將精讀和細讀有機結合起來。
比如,教學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不僅要引導學生從知人論世的角度解讀文本,還要引導學生從文本細節著手,精心研讀其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巧妙的用典、頷聯與頸聯工整的對偶、作者寄寓于文本中的情感與慨嘆、作者體現在在文本中開朗豁達的胸襟、作者在文本中展現的獨特藝術風格等。此外,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反復咀嚼玩味文本,將閱讀、探究文本的探針逐漸深入到文本深處,與作者遠逝的魂靈進行近距離的對話,深入挖掘作者的創作意圖與作品主旨,使作者的人文情感與自己的審美體驗發生強烈共振。
2超越文本,拓展閱讀
現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有鑒于此,古典詩詞閱讀教學時,我們必須以教材為本,在回歸文本精細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超越文本的拓展式閱讀,以期學生既擴大古典詩詞閱讀視野,又習得比較閱讀古典詩詞文本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