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喬遷賀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橋景合一、技術美學,區域規劃,地域特點,飛雁式梁拱組合橋;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所謂橋梁“景觀”即在橋梁設計中要考慮橋梁周圍的自然景色和橋梁建筑本身的人文造景,形成“景”,“觀”。橋梁與其周圍的自然環境共同構成我們生活空間的整體景觀。因此橋梁景觀不但指橋梁本身的造型結構優美,還需要橋梁周邊區域的大環境相協調。一方面橋梁要融入周圍的環境,另一方面精心設計的橋梁可以更好的提升和詮釋周圍的景觀,與其相得益彰。
二、.橋梁景觀的特點
1、橋梁景觀的技術美學特征
橋梁景觀設計必須符合橋梁功能、技術、經濟要求,并以此為基礎對橋梁進行美學設計。如橋型方案的美學比選,橋梁主體結構部件的大小比例調整,橋梁外形輪廓尺寸與城市景觀的和諧等。橋梁景觀的這種以功能和技術為重的特點即為橋梁技術美學。
2、橋梁景觀的時代特征
我國的橋梁之橋型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如50年代木橋,60—70年代拱橋,80年代梁橋,90年代斜拉橋,20世紀末懸索橋、立交橋。 每個時代的橋型均是其結構技術突飛猛進的結果。橋梁結構技術的科技特征及結構技術的不斷更新使橋梁景觀有深刻的時代烙印。由于橋梁在城市中的戰略性地位,其時代特征又會感染城市,從而產生以點擊面,一倆撥千斤的作用。
3、橋梁景觀的地域性
橋梁的空間跨越使交通立體化,而橋梁所跨之處的地理、地貌或城市空間環境均有其特指性,橋梁與特定地點的地形、地貌配合成為橋梁景觀設計需重點考慮的方面。橋梁與城市的伴生使其復合景觀成為標榜城市獨特性、唯一性的象征,如悉尼大橋與悉尼歌劇院的景觀伴生成為悉尼甚至澳大利亞的標志;武漢長江大橋與與龜蛇兩山的景觀伴生一直為武漢城市的驕傲等。
三、橋梁設計中如何結合地域特點和區域規劃做到橋景合一
橋梁設計中如何結合地域特點和區域規劃做到橋景合一,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
1、在擬建橋梁方案時先了解橋梁所在區域的背景及總體規劃,結合規劃特點確定橋梁的景觀定位。對于沒有景觀要求或景觀要求比較低的區域,從節約造價的角度考慮采用一些預制結構的橋型方案。對于景觀要求比較高的區域,可以根據該區域的景觀設計考慮與周圍環境、建筑風格相協調的橋型方案。
例如:在做西漳站區幾個橋梁方案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項目研究背景及總體規劃:整個西漳站區規劃成“一軸三帶,一廊三心”總體景觀結構。一軸:依托鳳賓路軌道交通所帶動一條城市景觀軸;三帶:規劃區內沿東側主干道惠山大道、西側快速路鳳翔路及東西向等級公路北環路形成的三條綠化景觀帶;一廊:新開河段形成的南北向濱水景觀廊道;三心:西漳站點區形成生活化的生態型景觀核心,天一及劉譚站點區分別形成具有商業休閑特色及商務特色的活力型景觀核心。西漳站區的西石路、西錦路、西昌路、西青路橋梁位于地鐵1號線西漳站點附近,既位于“一廊”新開河景觀廊道的中心部分,又位于“三心”中西漳站點生態型景觀核心帶內,是整個地鐵西漳站區的景觀中心。
2、根據橋梁所跨越河道的現狀特點和周圍景觀設計選擇與之相匹配的橋型方案。對于有航道要求的河道,橋梁跨徑必須滿足航道要求。在此基礎上,考慮河道沿線的景觀和周圍地塊的建筑特點,選擇受力合理、造型新穎的橋型。新建橋梁要參考河道上下游已建橋梁的橋型方案,對已建橋梁的實際效果進行總結分析,并對新建橋梁遵從以下原則:同一條河流上的多座橋梁,在總體風格較為統一的基礎上,相隔一定距離橋型結構宜于多樣化。
由于新開河是西漳高鐵站區一條重要的水上走廊帶,規劃河口寬35米,由于橋梁河道沒有航道等級,河口相對較窄,橋梁跨徑比較小,并且梁底標高低,橋梁結構相對較矮,因此不宜采用復雜的橋梁形式,推薦橋型主要采用小跨徑的梁橋、剛構或拱橋為主。 西石路、西錦路、西昌路這三條道路南北向距離較近,在橋型選擇上要總體風格、尺度要統一,但每個橋梁又要體現不同的風格。
3、根據橋梁所在區域的用地規劃來考慮橋型方案。例如在以行政中心和高檔辦公區為主的地塊,橋梁宜選擇現代感較強的橋型;對于以商業、文化建筑為主的地塊,橋梁宜選擇造型活潑、色彩亮麗的結構形式,使其融入周圍的氛圍。對于以住宅為主的地塊,橋梁宜采用簡潔明快的橋型,同時要搭配一些精致的細節處理來提升橋梁景觀,并結合周圍水體,給居民營造出和諧寧靜的居住環境。對于以公園、水體景觀點及休閑生活帶為主的地塊,橋梁可選擇具有園林風格的橋型,使其與自然環境相匹配。一方面體現橋梁的存在,另一方面使公園風景因為橋梁的存在更為生動、飽滿。
例如:西昌路北側是商業用地和住宅混合用地,南側以住宅用地為主。綜合考慮道路功能和河道兩側的地塊規劃,橋型方案采用三跨連續剛構,該橋型可以很好的平衡交通和景觀功能。在橋梁外側設置觀景平臺,通過精致的細節考慮,結合周圍人工水體造景,能給周圍的居民營造出和諧、寧靜的居住環境,將該河段打造成親水性和休閑生活的生態景觀區。
4、在考慮橋梁方案時,結合該區域的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背景,給橋梁賦予一定的地域特點和文化底蘊,讓橋梁更具有生命力。
例如:西錦路跨新開河橋梁位于西漳站點生態型景觀核心區,同時也是濱水景觀廊道正中央。因此,該處橋型選擇考慮一些無錫的文化底蘊,采用飛雁式梁拱組合橋:無錫,江南著名的魚米水鄉,楊柳垂岸、雨燕翩翩,是典型的映象。在本橋橋位處,西漳景觀廊道一旦建成,將成為兩岸綠樹成蔭、林間鳥鳴清脆的美妙場景,以翻飛的雨燕雙雙飛臨水面為靈感,形成該橋型。同時在橋梁頭和橋位設置人行踏步以便于周圍的居民走進河邊親水。該橋型結構輕巧、簡潔,富有現代氣息。雖立面為拱形,但毫無厚重感,與西漳站區打造的現代化的城市生活風尚區的格調呼應。
五、結束語
近年來,由于橋梁結構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新材料、新技術、新橋型不斷產生和應用。現代橋梁已不純粹以滿通功能為目的。隨著人們審美意識、景觀概念不斷增強,橋梁景觀設計愈來愈受人們的關注。橋梁這種大型的工程既要注重質量又要重視景觀不但滿通功能的要求,而且要與周圍環境協調和整體城市融為一體,成為一道獨具特色的建筑“藝術品”。
橋梁是一座城市的血脈,更是一個城市精華和標志。因此,作為一名橋梁設計師在以后的工作中對橋梁結構進行科學的、規范的、系統的設計,同時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美學素養,在設計中把美學藝術充分運用到設計中去,設計出更具有安全性、耐久性、觀賞性、時代性的橋梁。
參考文獻
[1]楊士金、唐虎翔. 景觀橋梁設計 .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
[2]盛洪飛. 橋梁建筑美學.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3] 張先勇. 道路與橋梁工程美學.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關鍵字:鋼混疊合梁,T型板、開裂、吊模
中圖分類號:U448.3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工程概況:本次修建橋梁是一座跨海河橋,全長906.842m,其中3號墩與6號墩之間是跨越海河部分,河寬200米為鋼桁架形式的拱橋,海河中設4號墩及5號墩,跨徑布置為55m+90m+55m,橋面為28cm厚縱向張拉預應力混凝土橋面板。主橋橫向共有9榀桁架組成,桁架橫向間距為4.6m,一榀桁架由上弦桿、下弦桿和腹桿組成,上弦桿線形隨道路縱斷線形,下桁架線形為圓弧形,腹桿為斜腹桿, 9榀桁架外形一致。
二、工藝特點
天津海河市區段河寬100~200米,寬度雖然不大,但從橋梁的設計的角度來講,可以充分考慮各種橋梁結構形式,已修建的十幾座橋梁中集合了國內所掌握的絕大多數橋梁結構形式,有獨塔斜拉、雙塔斜拉、懸索橋、摩天輪橋、開啟橋、旋轉開啟橋、混凝土結構拱橋、鋼箱結構拱橋等可謂“一橋一景”。在建的橋梁采用的鋼桁架結構形式的拱橋,采用預應力混凝土作為橋面板,二者通過剪力釘和T型板兩種方式進行聯系。該工藝在國內屬領先水平,實際應用也很少見。該工藝節約鋼材,外形美觀,有效的克服了鋼結構橋梁上混凝土開裂的通病。但該工藝從施工角度考慮,難度非常大,包括橋面板的模板支設、T型板的安裝、張拉程序等幾個方面。
在橋面板施工前的工作狀態為,跨河段的中墩及邊墩都已施工完畢,主橋鋼桁架梁分13段,使用龍門吊車安放在河中的臨時鋼管平臺上(4,5號墩位安放好的鉛鋅支座處),并焊接探傷完成。4、5號墩位處桁架下銜桿采用自流平免振混凝土,用泵壓法壓實,作為支點底腳的配重。
預應力橋面板分為5個部分自東向西分為1~5段。其中1,3、5段在橋梁正彎矩位置,2、4段位于負彎矩位置(中墩處),寬度26~42米。段間設1.5米的施工縫加2米的后澆帶(為了避免張拉端頭過于集中)。步驟一:澆注除1、3、5段混凝土面板。步驟二:拆除臨時支撐體系。步驟三:澆注中支點處2,4段混凝土橋面板至施工縫位置。待混凝土達到強度后,張拉對應的預應力。步驟四:澆注1.5m長施工縫位置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強度后,張拉對應的預應力安裝相應位置的連接器。步驟五:澆注跨中2m后澆帶混凝土面板,待混凝土達到強度后,依次對稱張拉相應的鋼束。步驟六:澆筑邊跨2m后澆帶混凝土橋面板,帶混凝土達到強度后,依次對稱張拉相應的鋼束。即完成橋面預應力混凝土施工。
橋面施工分段鋼桁架主梁高程復測完成剪力鍵(或T型板)焊接施工焊接臨時支架雙拼36b工字鋼縱梁擺放穿對拉螺栓,做雙拼槽鋼吊架(14#槽鋼)方木擺放鋪設竹膠板鋼筋綁扎穿波紋管及鋼絞線進行混凝土澆注。
該橋的1、3、5段橋面板對應鋼梁位置采用傳統的剪力釘連接,位于橋梁正彎矩區以傳遞水平力為主。2、4段橋面板對應鋼梁位置采用新型的T型板連接,位于橋梁負彎矩區以傳遞垂直力為主,該工藝是我們與清華大學共同嚴究,通過對預先制作的1:20等比例,同材質縮模進行試驗得出結論基礎上改進的新工藝。由于支點處負彎矩區上部受拉,采用預應力提高了該處的抗拉性,但傳統的剪力釘會抵消掉預應力的效果,并對周圍混凝土產生應力影響。新型的T型板四周采用1~3cm的泡沫板隔離,頂部方形鋼板與其下方混凝土接觸與其上方混凝土采用泡沫隔離。只傳遞垂直力,不傳遞水平力。不但消除混凝土預應力的損失還能抵消混凝土自身徐變、梁板變形引起橋面開裂。
三、施工工程中難點及處理措施
1、模板體系施工
由于桁架梁頂只有60cm寬,8000平米橋面板都在鏤空區域,下面是海河,下銜桿為拱型不能搭架子支模,只有采用吊模工藝,在鋼梁上架設臨時工字鋼做為主受力梁,使用吊桿固定底模下方的槽鋼和方木組成的分配梁。
1)根據分段,在施工區域每個橫連桿件上兩端各焊接1個臨時托架,用來支撐36b工字鋼。托架采用雙拼14#槽鋼及20#槽鋼制作。14#槽鋼高50cm,間距12cm,中間采用12*10cm、1cm厚鋼板焊接,共設置兩道。采用35cm長20#槽鋼扣在雙拼14#槽鋼頂端,居中放置。
2)36b工字鋼加工與擺放。將36b工字鋼進行雙拼焊接,并且在頂面焊接鐵板(10*8cm、1cm厚),中間設孔,用來定位對拉螺栓。工字鋼必須保證順直,與托架接觸面必須平整,并與其焊接牢固。工字鋼沿橋縱向擺放,并且在每個鋼桁架鏤空部位兩邊各設置1個雙拼36b槽鋼。
3)工字鋼擺放固定后,穿對拉螺栓,對拉螺栓直徑18mm、長1.5m。螺栓下端固定在雙拼槽鋼上。根據本次施工方案設計,我們采用14#雙拼槽鋼作為橋面板模板的主要承載,槽鋼背貼背焊接,兩端頂面焊接鋼板,并預留螺栓孔,與工字鋼螺栓孔對應。
通過對槽鋼受力計算,每孔內槽鋼間距80cm一道,可滿足施工安全系數在1.5倍,槽鋼距孔邊距離不大于35cm。
4)槽鋼頂部鋪設10*10cm方木,方木間距30cm,方木頂部鋪設2cm厚竹膠板。
5)在橫連位置,由于凈空僅有7cm,因此在該部位我們采用竹膠板配6*8cm木板條,木板條間距15cm,采取加密布設原則。
橋面板施工平面示意圖(單位:cm)
橫橋向斷面示意圖(單位:cm)
縱橋向斷面示意圖(單位:cm)
6)翼板處模板支設。邊側主梁中距翼板邊為1.6m,該段為懸挑部分,板厚28cm,考慮到現場施工條件,我們采用槽鋼吊架方法進行翼板混凝土板的模板施工。
吊架主件采用14#槽鋼焊接成三腳架形式,然后在主桁架頂面焊接已處理過的18#對拉螺栓,下端將三腳架吊住,當吊架受力的時候將架體頂至桁架梁側面,經過桁架梁反作用力保持吊架的平穩。在施工過程中,主要受力桿件為18#對拉螺栓和三腳架。
橋面板翼板支模示意圖(單位:cm)
7)模板鋪設完畢后,進行鋼筋綁扎、波紋管布設、鋼絞線穿束及混凝土澆注等工作。
8)主橋鋼結構橋面板混凝土施工模板總體采用吊模結構形式,主梁采用雙拼36b工字鋼,下部承壓體系為雙拼14b槽鋼,上排10×10方木,再鋪設竹膠板,整體由18mm對拉螺栓連接,組成本次施工施工體系。
方木撓度驗算:
雙拼槽鋼跨度為1m,方木跨度為0.88m,方木凈距0.2m
ω=5ql⁴/384EI
其中:q為單根方木單跨長度內有效承重面積
S=0.3×0.88=0.19mm ²
G=0.19×0.28×2.6=0.138t
q=Fa=0.138/0.19×0.3=2.18KN/m
【關鍵詞】:寓教于樂 激將 設疑
在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初中英語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作為初中英語教學工作第一線的英語教師,長期以來一直十分關注當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所面臨的問題,尋求改變英語教學落后的狀況。
面對在校99.9%的學生都是苗族的現狀,我認為英語教學應該在現有的條件下注重教學的技巧和藝術。
一、激發動機,寓教于樂
在教與學的雙邊關系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無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通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體現。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受到一定的動機即學習目的的支配。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是認識興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求知欲”我國古代教育先驅孔子十分重視培養學習興趣,他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英國外語教育家埃克斯利說的更確切:“凡能激發學生喜愛學習英語的方法,則是教英語最好的方法;而是學生厭惡學習英語的方法,則是最壞的方法。”因而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習興趣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在教學過程別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潛在優勢,把教師的善教體現在學生的樂學上。具體做法如下:
1、激將法。初中學生尚未脫離稚氣,在學習中由于好奇心的驅使,對未知的領域樂于問津。教師要善于抓住契機,將激勵機智引入課堂,點燃求知的火光。我常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但盡量避免空洞的說教和無窮的指責,而是采取含羞迂回的手法去激勵學生的進取心,在師生之間引起情感的共鳴和轉移。還記得我第一次登上講臺的時候,因為新鮮和興奮我用全英文介紹我自己,當時全班同學可帶著獵奇、羨慕的眼神注視著我。然后我問:“有哪一位同學聽懂我剛才說的話?”學生們都搖搖頭。于是我抓住時機激勵學生:“剛才我說的話就是英語。有人說多學一門外語等于多長一張嘴,多長一只眼睛。當今世界已進入信息時代,中國對外開放。想要用人類豐富的知識武裝自己,不掌握英語這個工具怎么行呢?從今天開始,我就和你們一起進入一個新的學習領域。”這樣就言簡意而語重心長的敲開了青少年求知的心扉,在心靈深處播下了立志學好英語的種子。接著我在黑板上寫著:“I am an English teacher , My name is 麻桃美,”并向全班提問:“What is your name ?”,挨次要求學生回答:“My name is xxx.”第一堂課就讓學生興味盎然地進入了交際的角色。
2、設疑法。我國古代思想家老子說過:“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蔽則新。”就是說奇異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教師平淡無趣的講述,即使其內容無懈可擊,也很在學生思維的溪流中激起浪花。恰當的設疑問難,,可以給抽象的語言概念增添催化劑,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強化大腦中的暫時神經聯系,減少遺忘率,使記憶式學習與發現式學習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把課堂變成一種引起學生極大興趣的、向知識領域積極探索的活動。在講課中,我有故意設置陷阱,讓師生走入死胡同,然后巧妙地從困境中解救出來,使學生先是屏息靜思,爾后突然頓悟,以達到“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教學效果。在學習動詞短語時,我首先要學生翻譯:“湯姆擅長踢足球。和這本辭典對你的英語學習有益。”有的學生翻譯對了,有的卻錯了。最后我把兩句話的譯文寫在黑板上:
Tom is good at playing soccer.
This dictionary is good for your English study.
然后我指出be good for 和be good at 這兩個短語只是后接不同的介詞,它們的意思完全不同。這樣一比較,譯錯的同學便明白過來。往后我便因勢利導地強調英語動詞與副詞或介詞搭配的重要性。
3、競技法。青少年普遍存在著一種好勝心。好勝心有建設性的一面,也有破壞性的一面。教師要善于揚長避短,正確導向,使學生的好勝心轉化為學習的一種動力。我經常利用課外活動舉辦詞匯、書寫、演講、作文等小型智力競賽,建立英語教學的開放系統,讓學生在大量信息交換的環境中擴大知識面,提高“四會”能力。我有時也把這種競賽形式引入課堂,凡學生回答問題都要給予口頭評價。
二、 創設情景,加強直觀
用語言作為條件刺激物的第二信號系統是人類所獨有的。第二信號系統以第一信號系統為基礎,并得到第一信號系統的支持和校正。如果語言離開了當時的情景和實踐,它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作為一個英語教師,倘若只滿足于對課本和語法作概念化的解釋與程序化的分析,而不求助于情景的感染和形象的描述,就會使課堂語言平淡,表情呆板,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傳統翻譯法的弊病就在于此。因此,我吸收現代直接教學法的長處,重視情景教學。為了上好一節課,總是不厭其煩地準備各種必需的實物教具。不能用實物的就用圖片,不能用圖片的就用手勢助說話,或用直觀的語言來強化識記。
采用情景和直觀教具是一項高度的技巧和藝術,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狀態和教學的進程作好課前準備,恰當地加于運用。教具不能出示過早、演示頻率或喧賓奪主,這樣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干擾抽象思維的發展。英語的動詞時態是學生難于駕馭的復雜概念,我初教時,采用圖表或簡筆畫等直觀教具,講得很費力,效果不佳。后來我索性用“關窗”這個動作作為直觀手段,邊做邊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轉貼于 我一邊去關窗一邊說:
When it is raining , we should close the windows.
I am going to close the windows.
I am closing the windows.
Just now I closed the windows.
I said I would go to close the windows??.
等我表演完以后,在叫學生反復操練,融行為和語言為一體。學生對中學教材中出現的八種主要時態,不再混為一談。通過情景、直觀教學,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使他們能觸景生情,整體跳躍,脫口而出,把課堂上學到的語法與句型變成自己的語言,逐漸達到“為吾有而外物不能奪”的境界。
三、主攻句型,培養能力
句子是一個語言單位。它是由單詞按語法規則構成的,表示一個獨立完整的意思。外國語與本民族語之所以具有不同的思維表達方式,其主要特征集中表現在句型結構上。每一個語法句型同時也是一個語調句型,只要教師緊扣教材,組織好句型操練,把學生置于英語熏陶之中,單詞就會表達意思,語調將在他們的腦海中縈回,某些句型就留存在他們的記憶之中。我在句型教學中注意從下列個方面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1、結構模式。由于思維表達方式不同,有些英語句型與漢語的表達方式截然相反,這是中國人學習英語的難點。英語句型結構很多時候與漢語句型結構是不同的。漢語說:“我昨天看見愛麗絲。”英語不能說:I yesterday saw Alice,而應該說I saw Alice yesterday..即使強調“昨天”這個時間狀語,也必須說:It was yesterday that I saw Alice.經過反復講練,學生逐步擺脫漢語習慣的干擾,能正確掌握英語句型結構。
2、詞不離句。詞匯教學必須堅持詞不離句的原則。我常用疑問分析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常用詞的用法,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
3、句型轉換。當前中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強,主要原因是不善于用各種不同句型表達自己的思想。句型轉換有助于解決這個難題。教形容詞時,我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句型表達同一個意思:“龍艷是班上最高的。”這樣使形容詞的三個級別在下列的句子中排上了用場。
Long Yan is the tallest student in the class.
Long Yan is taller than any other student in the class.
No one in the class is taller that she.
In the class no one is so tall as she.
隨著教材的加深,句型轉換的難度可以逐漸加大。
四、分段小結,逐步深化
按照信息論的原理來解釋,教學過程就是一個吸收信息、輸出信息、反饋信息、評價信息的閉路回路。及時小結,糾正錯誤是提高教學質量保證的重要環節。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學生學不少的知識,但很零亂,遺忘率增大。必須及時復習鞏固,歸納深化,把學到的知識梳一梳辮子,過一過篩子。這樣可以減少遺忘,升華認知,防止兩極分化。我經常采用下列措施:
1、三犁三耙。教育心理學研究證實:學生所學知識在兩三天內遺忘最多,故復習間隔要先密后疏,我要求學生要把當天學過的知識及時復習。然后在反復鞏固,增加再現,減少遺忘現象。每逢一次作業或測試,我都要進行分析,并要求學生建立錯題庫,對中下學生進行輔導,個別予以糾正。我把這樣的復習法叫做“三犁三耙”例如,在初二作業中我發現有半數學生沒有學會條件狀語從句的用法。為了幫助學生很好的掌握知識,我采取“三犁三耙”的方法,最后我帶班級的英語成績進步很快。
2、知識歸納。贊科夫指出:“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時也能促進知識的技巧鞏固性,而不必使單詞復習的次數過分的增加。”每教完一個單元,將知識語法進行橫向、縱向的系統歸納,增加廣度和深度,彌補教材的缺陷。
總之,教學是一項浩繁而細膩的系統工程,需要大批的能工巧疆,春耕暮耘,切磋琢磨,付出一生的心血。以上所談只不過是我在英語教學中的一點體會,但愿以此投石問路,引起廣大同行們的共鳴,共同探索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外語教學的理論和技巧,使我們所從事的事業,長開生面,活拓無窮。
參考文獻
「1馬俊明、易爾山譯《英語教師的藝術》,北師大出版社,1981年,第35頁
關鍵詞:常派唱腔吐字咬字功力行腔規律情感表現
中國的戲曲演唱是在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的土壤里發展起來的,作為中國聲樂的一個學派,它與近代歐洲的聲樂藝術不同,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與審美情趣,這種特點來源于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以及在這種文化傳統基礎上形成的各種藝術技巧的積累。
河南豫劇的常派唱腔以優美的唱腔,清晰的吐字咬字,及汲取各派唱腔藝術之精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在全國戲曲藝術中占據很重要的位置。常派唱腔在“吐字咬字、行腔規律、情感表現”等方面也具特點,且以“聲情并茂”作為審美理念,有“情態美”的美學特征。
一、吐字咬字功力
“字正腔圓”是任何一種演唱形式最基本的原則。而常派唱腔卻具有獨特的表現技巧。
“字正”,在戲曲唱法中有它的特定的要求。“字”即“唱詞”,字音不正,字義就不清,使人聽起來滿頭霧水,失去與觀眾交流的意義。為了使演唱達到字音清晰,送得遠,傳得真,常香玉往往采用“噴口”、“牙鉗”的方法,以強調“字”在唱腔中的位置,說明輔音的清晰是她演唱的主要特點。另外在調動分節(吐子、咬字、行音)藝術的各個環節的同時形成了把一個字分成出聲、行音和收音歸韻的演唱方法,為了劇情變化的需要,又產生了快吐和慢吐等多種演唱技法。
快吐,有聲母和單韻母的字,如啊、那、大、地、河等字,要求聲母五音分明,爆破有力,韻母四聲準確,吐字時一下子迸出全音,不管旋律起伏多大,都要發出一種干脆利落的聲音。
慢吐,指對那些包含有介母、韻母的字,按出聲、歸韻的次序唱出來,并按字頭、字腹、字尾,清楚地貫穿一字行腔。常香玉十分講究在慢吐字時收音歸韻的方法,達到聲韻母過渡渾然一體,于是收音歸韻才貼切自然。我們欣賞常香玉演唱,與眾不同的是她根據嚴格的吐字咬字的規律,和劇情發展的不同要求,隨之靈活多變,才使她在演唱中吐字清晰、自然,行腔圓潤流暢,使人聽起來舒坦,毫無半點勉強生硬之感。在她的唱腔中,節奏的抑、揚、頓、挫,氣、聲、字、情間的關系協調,每個字出音有旋律、情感,她還能準確地理解、把握唱詞內容,對不同的人物心態、情景,創造性地把作品的內在情感,恰如其分地生動表現出來,體現出她表演的魅力和高尚的審美情趣。
二、行腔規律
腔圓,指演員在此基礎上的演唱技巧,演唱時除了行腔的自然流暢,飽滿圓潤外,更重要的是戲曲唱法的味、字與腔的優美結合,這也是常派唱腔特有的表演風格。
常派唱腔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演員在舞臺上的獨唱,借助唱腔使人物復雜矛盾的思想感情得以充分地表現,而唱腔中板式的變化,是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一個重要手段。不同的聲腔具有不同的調式色彩和韻律,但同一種聲腔或基本腔調配以不同的板式,其旋律骨干音雖無多大的變化,但其速度、節拍、節奏等方面卻起了變化,隨之情緒也會因其而改變。因此,各種板式巧妙的選用與組合是常派唱腔中主要組成部分,同時也體現常派唱腔美在“韻味”的特點。
傳統豫劇唱腔板式基本分慢、中、快、散四大類,而每一類中又按速度細分若干種。由于豫劇的板腔程式是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所以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下面是對“慢板的變化唱法”作些分析
慢板,在豫劇唱腔中主要板式之一,它猶如歌劇中的詠嘆調,是能最細膩、最深刻地表達人物情感的一種板式結構。慢板在速度變化上,根據劇情的需要可以靈活多變,在豐富多彩的“行腔”和“過板”中,時而表現憂傷,時而表現喜悅,特別是表現人物心理活動時,語速先慢后快、輕重交錯、以氣托聲,表達卻欲言又止的復雜感情時,運用慢板演唱能表達得惟妙惟肖。“三句腔”是慢板上韻中最常用的一種變化腔,它是豫西調特有的唱法,曲調深沉、舒展,宜于表現喜悅、恬靜的情景,因第一句后面拖腔靈活優美并又含三個小分句變化而獨具特色。
當然,這只是大體上的表現程式,但也足以說明常派唱腔的板腔程式是相當講究和豐富多采的,這些靈活多變的演唱程式是能夠適應表達多種情緒的需要的。
三、情感表現
情感是體現“人的感受、愿望和情思最終訴諸于人的歌唱,這本身便是人的心靈的呼喚,是人的心靈表白的需要,也是心靈間的安慰、同情和共鳴的需要”②。戲曲藝術在表現情感時必須具備唱詞的清晰、生動,也還要有聲音的運用與節奏速度的變化等技巧有機配合。出音必純、句韻必清,也有高腔輕過、低腔重熬、斷腔、頓挫、輕重等等變化。“不但聲之宜講,而得曲之情為尤重。”最好的演唱應該是“必一唱而行神畢出”,這樣的演唱“方是曲之盡境”。演唱的最高審美要求重在唱出曲情,即作品的內涵和人物的情感表現。戲曲藝術之所以能千百年來延續至今,其主要原因就是它在表現人的情感的直接性和真實性。戲曲藝術由于具有情節性和故事性,有不同的人物、場景、配器等,構成了它豐富的創作資源。在戲曲表演中,唱腔則是體現人的感受、實現人的愿望和情思的最好表現手段。為此,演唱者必須充分了解劇中人物在每個故事情節下的思想,并傾注于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同情和寬容。因為每個人物的社會背景不同,經歷和遭遇也不同,性格修養亦不同,人生觀和世界觀更是不同,因此在感情表現的形式和方法上也就有各自不同。只有當你充分地研究這一切,才能在音樂和唱腔上準確、巧妙地表現出不同人物錯綜復雜的心理變化。
比如在《白蛇傳》中,常香玉以委婉的運腔,深深的情愛,傾訴著離別之苦。每逢唱到此處,給人的感受總是那么地強烈,可謂具有“曲盡意無窮、情未盡的魅力”。情感產生奔放的音樂,音樂反過來推動感情的抒發,兩者相輔相成,將劇中的情感發揮得淋漓盡致。從戲曲美學觀點上看,常香玉所表現的悲劇人物是把人的情感與理性的沖突,主觀與客觀現實的沖突交織在一起,產生悲喜交集、苦樂相錯的悲劇結局,充分揭示了劇中主人公的悲劇命運,給人以“凄美”的美感享受。
結語:豫劇大師常香玉以親切、自然的吐字咬字,細致入微的人物刻畫,恰如其分的表現手法,形成了格調新穎、剛健清新的表演特色,因其雅俗共賞而流行全國。我們期待著中國戲曲藝術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使常派唱腔藝術“音容猶常在,清香猶伴人,碧玉亦永存”。
參考文獻
[1]王豫生.豫劇各種調門演唱法介紹[M]. 河南文藝出版社,1985.12
[2]范曉峰. 聲樂美學導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4.1
在中學英語教學實踐中,閱讀能力的培養關系重大。閱讀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閱讀及訓練”。即讓學生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進行獨立的閱讀實踐,加強以應用為目的的整體訓練,以此來達到中學英語教學目標中“側重培養閱讀能力”這一要求。教學中,我主要嘗試了以下方法來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
一、略讀
略讀就是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迅速找到文章的主題段落和主題句,并通過標題和主題句,對文章的內容、結構和作者的寫作意圖形成整體印象,并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教學實踐中,我著重指導學生如何去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Key words)和段落里的主題句(Topic sentences),以便更快的了解課文大意。一般來說,關鍵詞都能交代文章或段落的when, where, what, why, who之類的問題。主題句一般都出現在文中段落的首句或末句(有時也出現在中間),能概括說明該段的主要意思或觀點,是文章的骨架所在。教師可設計練習檢測閱讀效果,幫助學生捕獲信息,練習可采用判斷正誤、排序和選擇填空等形式。
這樣,學生就可以充分利用略讀技巧,邊讀邊有意識地去尋找他們所需的信息,不僅讓學生對所讀課文有了整體的認知,而且培養了學生歸納和概括信息的能力,提高了閱讀速度和效率。
二、查讀
查讀是快速閱讀的又一種形式。查讀的目的是為了尋找文章中的某些特定的信息。在查讀時,目光要自上而下、一目數行的尋找與答題內容相關的內容,而對無關的內容要很快地掠過。尤其在回答諸如:who, when, where等文章細節的問題時,用此方法可以迅速地找到答案。但是,對諸如:why, how等難以找到現成答案的問題,可以首先通過查讀,先找到與答題內容相關的范圍,然后再用"細讀"的方法,方可得出準確的答案。與略讀相比,它們的相似之處是“求快速、不求全意。不同之處是:查讀帶有查閱性質。
教師可用下列方法引導學生查讀:
1.學生查讀之前,教師應先給學生預設目標,引導他們觀察和提取與主題密切相關的具體事實和信息。如,記敘文中故事發展的時間、地點、人物、經過、結局;歷史題材中歷史事件的人物、地點、年代、意義;地理題材中的氣候、地形地貌、自然景觀、物產等。然后通過填圖、填表格、多項選擇、回答問題和列舉事件細節等方式檢測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掌握情況。
2.讓學生查讀
學生用眼睛很快掃過各頁內容,注意在字里行間查找教師所給問題的答案。這仍是一項有目的的閱讀。
3.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
教師仍然讓學生通過各式各樣的討論,匯總出正確答案來。最后教師提問幾個組
由個人發言,教師給予引導、幫助、鼓勵和肯定。同學們在這個過程查到的有關信息補充了他們在略讀階段對文章的總體大意的理解。
三、猜測詞義
猜詞釋義是一項很重要的閱讀技能,經常鼓勵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猜詞釋義可以培養學生閱讀時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進行猜詞釋義的訓練。
(一)根據上下文提供的內容猜測生詞
英語詞義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仔細閱讀文章后,可利用上下文提供的情景和線索,進行合乎邏輯的綜合分析和推理,便能輕而易舉地猜出詞義。
在Book 1A A City of Heroes一課中,有這樣一個句子:Buildings were destroyed and paintings and statues lay in pieces on the ground. Restoring the city and its cultural relics seemed impossible,…根據上下文可猜測 buildings, paintings, statues這些都屬于cultural relics,學生很輕易地推測cultural relics 是“文化遺產”。
(二)根據語法結構猜測詞義
同樣是在LETTER TO A PEN FRIEND 這篇課文中有這樣一句“We have to water the vegetable garden.”, water是很簡單的常用詞“水”之意,但這里作“水”解釋明顯不對。這時教師指導學生注意have to 的結構后所接詞的形式,再聯系上文:“It doesn’t often rain in summer here.”就可以讓學生明白這里water 是由名詞轉化為動詞,作“用水澆灌”解釋。
(三) 根據構詞法判斷、猜測詞義
英語中的構詞法通常有三種:派生、轉化和合成。學生在閱讀中常常會碰到許多似曾相識的詞,而這些詞大多是由熟悉的單詞派生或合成的新詞。教師只要適時適當地介紹一些構詞法知識并稍加點撥,或采用多個英語釋義選擇的方式進行訓練,就能幫助他們理解掌握。
(四) 根據定義、解釋猜測詞義
根據定義、解釋猜測詞義時,其提示詞一般有be called, that is, ie., is referred to, mean, stand for, namely, in other words等,有時以定語從句、同位語從句或破折號、括弧等形式出現。
(五) 通過對比關系來推測詞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