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雷軍的演講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7月31日消息,小米創始人、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宣布將舉辦小米十周年主題演講,這是雷軍本人第一次公開演講。
3、雷軍表示,我們原計劃辦一場盛大的慶典活動,因為疫情只能取消了,遂決定辦一場小米十周年的主題演講來慶祝這個重要的日子。
4、據悉,這場公開演講將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5、小米十歲了,想對米粉朋友們做一次“總結匯報”。
6、不少人對小米不太了解,甚至有誤解。這次借十周年完整做一個“自我介紹”。
7、團隊準備了幾款十周年代表作,讓大家檢閱小米十年成績。
“創新這個詞大家特別喜歡用,其實創新的事情90%以上會失敗。什么叫創新呢?創新無外乎就是兩類事情。一類事情就是別人干過沒有干成的事情叫創新,或者是沒有人干過的事情你去干叫創新。這兩類事情的成功率都是極低的,創新是一個風險非常高的事情,往往因為它的風險高只有那些沒有任何資源的創業公司才愿意干。所以很多的創新都源于這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此前一次《對話》節目錄制現場,雷軍這樣描述自己對創新的看法。他表示,創新并不是完全的顛覆,有的時候一點點改變就會產生很大的變化。
盡管小米目前已經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但是雷軍顯然并不滿足于眼下。今年年初,小米宣布成立探索實驗室,重點研究虛擬現實和機器人等前沿科技。僅僅過去半年時間,小米探索實驗室便在微博上宣布,將于7月公布旗下的首款產品。
小米探索實驗室將這次研究稱為“牛刀小試”,在微博上,小米這樣形容自己即將的產品:“昨日已糜,前路迢迢;牛刀小試,愿不辱見笑。創想在路上,探索在這里!”
對于雷軍來說,創新的另一層含義在于“不以成敗論英雄”。他表示,社會對創新者應該有更大的包容心。“我們在對成功者鼓掌時不要忘記無數的鋪路石。對成功者頂禮膜拜,對失敗者嗤之以鼻,會打擊創業者積極性。” 雷軍認為,創新的本質問題是要容忍失敗。只有一個容忍失敗的大環境存在,整個中國的社會和工業才能往前推進。
在雷軍看來,創新固然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情,但是他建議創業者們不要單純為了創新而創新,同時也要考慮到可能帶來的社會價值。“很重要的一點,你要做的一定是你喜歡的,喜歡它才能做到極致,這也是工匠精神的體現。”他說。
在今年4月的一次演講中,雷軍強調,雖然不是每個從美國留學歸國的學生都能再造一個百度,但他仍以“臺風來了,豬都會飛”鼓勵中國留學生加入創業的浪潮。
當天,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CEO雷軍是惟一的主角,一身休閑裝的他被一幅巨幕包圍。從小米手機的性能開始,雷軍用他激情又富有節奏的演講讓與會者熱血沸騰。當大屏幕打出小米手機售價1999元時,“粉絲”們大聲尖叫,“雷軍、雷軍!”參加新聞會的記者則大多詫異,互相露出驚訝的表情,“雷軍瘋了嗎?”
這一次,雷軍真的瘋了。
手機中的戰斗機
“小米手機是雙核1.5G,比單核1G的主流智能手機,在速度上快了200%,比Apple的性能提高了30%⋯⋯”、“在評測軟件跑分上,我們是全球第一。”會上雷軍列出一份表格,將小米與三星、LG、HTC、摩托羅拉進行對比后自信滿滿。
正如雷軍之前一直所強調的目標――“要做頂級智能手機”,本次的小米手機是國內首款1.5GHz雙核CPU手機,是全球主頻最快的智能手機。
從性能上看,小米手機采用高通公司 Adreno 220圖形芯片,擁有1G RAM和4G ROM,并支持32GMicro SD卡;在電池方面,該機采用1930mAh超大容量電池 ,實測正常使用時間兩天。
硬件的強大只是小米手機中的一部分,MIUI操作系統也是小米手機的隱形法寶。小米手機開創了以互聯網模式開發手機操作系統的先河,其獨有的操作系統MIUI每周迭代升級,由來自11個國家的50萬粉絲線上共同參與開發。這種方式一改傳統手機系統“閉門造車”的模式,完全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廣泛收集論壇上粉絲的反饋,以根據這些反饋來解決bug,推動升級。
“在摩托羅拉、諾基亞時代,手機幾年才更新一次,后來Apple的iOS系統每年更新一次,谷歌官方的Android一個季度更新一次,我們將堅持每周更新一次。”雷軍如是說,“小米手機要做手機中的戰斗機。”
讓人發瘋的“割喉價”
太不可思議了,如此高性能、高配置的手機,售價僅為1999元。業內人士分析稱,僅僅上述配件售價之和便可輕松突破200美元,小米的盈利空間很小。對于眾多記者的疑問,雷軍也自嘲是“割喉價”,“要先把自己逼瘋了”。
“這并不是我關心的問題,我關心的是用戶是否滿意。”雷軍始終用一個標準答案回應低價的疑問。同時,雷軍也透露:“小米是互聯網公司,互聯網公司最終盈利點是通過服務賺錢,不是通過硬件。”既然硬件不是為了賣錢,加上各路“老朋友”的鼎力相助,小米手機的第一個版本才有了這么一個震撼的價格。
借助Vancl的銷售渠道和物流,小米手機節省大量的渠道成本。據雷軍介紹,高端智能手機市場成本和渠道成本能占到手機售價一半以上。并且,雷軍表示,小米手機也只進行口碑傳播,這樣可以省去市場推廣成本。這就意味著,1999元的小米手機有的只是BOM(零組件成本+制造成本)成本了。
“小米手機采用電子網購渠道成本低,1999元的價格還是能扛得住的。如果采用社會零售渠道,等效價格起碼要賣3000元才行。因此,網上電子渠道能夠大幅度降低渠道銷售成本。”華為CMO余承東在微博中評論說。
興奮、震驚之余,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擔憂。北京博思咨詢董事總經理龔斌在微博中評論,小米手機“不低的成本和平實的定價,利潤空間不算很大,渠道設計很為難。”
對手也瘋了
對于小米出手機的消息,華為CMO余承東開始不淡定了。他在微博上說,小米手機和華為將于10月初上市的名為榮耀的手機的主要規模驚人相似。他感嘆華為不善于宣傳。
“雷軍想把業界的人都逼瘋了。”會現場,一位業內人士打趣道。的確,小米手機的1999元價格給智能手機市場丟下了一枚重磅炸彈。市場上,與小米手機配置相似、性能相近的手機價格大約比小米手機高出幾個檔次。其中,HTC Sensation 的售價是4700元、三星Galaxy S2是 4999 元、MOTO Atrix 是4298元。再看本土新興廠商推出的手機:阿里云手機售價2680元;OPPO Find X903試銷價2998元;魅族MX預計3000元左右。與它們相比,小米手機在價格上還是有優勢的。
就在小米手機之前一天,谷歌宣布以125億美元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針對這個消息,優視動景CEO俞永福分析認為,這意味著移動互聯網的格局已經形成了“兩個半”,其中的“兩個”是蘋果、谷歌摩托羅拉,另外“半”可能是微軟諾基亞,也可能是Facebook。
“雖然移動互聯網的格局開始形成,面對國內市場的復雜性,不確定因素很多,機會也很多。”一些資深媒體從業者分析認為,雷軍的小米手機還是有機會贏得市場的。
“我知道小米手機一出,肯定會把大家都‘得罪’光了,迎接它的將是槍林彈雨。”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雷軍心情平靜,非常坦然。他表示,“小米科技已經有5000萬美元的現金到賬,準備迎接挑戰。”
董明珠卻認為雷軍的自信是盲目的,小米無論如何也趕不上格力,這個賭局,小米輸定了。
而小米公布的2014年銷售額是稅前700億元,董明珠對此不屑一顧地表示,相比之下,格力的數字是稅后1400億,增速是每年200億,小米不管怎么追趕都沒關系。而對于小米號稱450億美元的估值,她表示不知道小米什么東西值450億美元,而格力市值1000多億卻是有目共睹。
許多人以為董明珠只是說說而已,畢竟格力作為傳統的電器制造公司,雖然空調賣得很好,有國內第一空調品牌之稱,但未必能夠做出大受市場歡迎的手機。再者從利潤的角度出發,空調在單品銷售上或許沒有手機利潤高,但手機是一次性消費品,手機廠家不可能如空調廠家一樣在后期維護上再大賺一筆,而空調在安裝時多加一米銅管和后期加氟的利潤,據說高達百分之五百。
既然手機利潤不如空調,董明珠又是一個成熟的企業家,斷然不會為了賭氣或是和雷軍打賭而非要做一款格力手機出來,然而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3月18日下午,在廣州中山大學博學大講堂現場,演講結束互動交流中,董明珠突然宣布格力手機已經做出來,并且聲稱她已經在使用了。
頓時引發一片嘩然。
從現場的圖片來看,董明珠秀的格力手機是一款大屏幕手機,銀色后蓋上刻著“GREE”字樣。當有媒體追問是否找人代工、何時上市、定價多少時,董明珠并沒有透露。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人瞬間聯想到一年多以前,雷軍向董明珠發起賭約的往事,不由不再次深思,董明珠的格力手機,是真的因為和雷軍的打賭而任性之舉嗎?
3月27日,董明珠在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分論壇退場時表示:“手機業務不是我今天突發奇想或者心血來潮,格力在兩年前就開始布局手機了。”
想想也是,董明珠頻頻拋出與小米有關的驚人之語,甚至連此次“低調”發手機,都大有炒作之嫌,因為格力一分錢沒花,卻為自己賺得了多次曝光與宣傳的機會。如此精心的設計高明的運作,確實是一出很有長遠規劃的布局。
那么回到問題本身,格力做手機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答案是“智能家居”。
傳統家電企業都在布局智能家居,手機是其必不可分的一部分,是其大腦中樞,負責調度協調各部分智能家居運轉。而小米在智能家居的布局更是刺激到了格力,如果未來的智能家居時代,格力被排斥在外,不用想,格力肯定不干。
雖然格力在看到智能家居的未來趨勢后進行了積極的布局,但對于格力手機的前景,市場卻并不看好,沒有相關核心技術的格力,面對成熟手機廠商的激烈廝殺,想要殺出一條血路,估計沒有那么容易。
主席前不久訪法,在法國國民議會發表演講。美聯社報道:半數法國國會議員抵制的演講。但是,據上海文匯報報道,該報記者就在現場,曾問得意洋洋的美聯社記者,“你有沒有旁聽在4:30演講前,國民議會在3:00舉行的對法國政府的議會質詢?”“沒有。”文匯報記者告訴他,“在前一場會議中,就是只有半數議員出席。這在法國議會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只有特殊的、涉及有關法國真正國民生計的投票時,法國議會才會出現全體出席的現象。在平時,一般有半數出席就很不錯了。”還告訴他一位《法蘭西晚報》常駐議會記者的評論:“今天出席演講的人數是非常正常的。半數人不在大多各有原因。他們只是不尊重他們自己的民利而已。但這絕不是抵制。真正宣布抵制的大約只有十來名議員。”然而,美聯社記者仍然按他的想象將消息發了出去。事情原本簡單,是讓有關報道搞得復雜了。所謂客觀報道,不可能都是真實的,因為其中必有人的主觀的利益因素。
法國歷史上有兩位將軍也許是最為知名的。拿破侖,如雷貫耳的名字。他留下倆謎團,一是在滑鐵盧戰敗的原因。一些軍事學家為研究而研究,把拿將軍做了的事研究為不該那樣做,因為他從來沒那樣做過,于是為什么那樣做呢?二是他如何死的。不斷有消息說研究出新的死因。就是要把事情搞得復雜了,要不,大家怎么吃定這碗飯呢!戴高樂將軍的遭遇則相反。二戰盟軍反攻,要選擇誰來領導法國。當時,情況非常復雜,法國投降后在非占領區有維希政府,有在北非法國殖民地的法軍,有自由法國運動等,都有代表人物,其中戴高樂雖最有影響并一直與英美合作,但因個性強的性格原因、法國人固有的傲慢,以及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又是最不被喜歡,尤其是英國首相丘吉爾與他幾年接觸下來,已經到了討厭的地步,難以想象以后怎樣與戴高樂領導的法國打交道。最終,一個最簡單的原因戰勝了復雜的情感,那就是盟國消滅法西斯德國的目標高于一切。
利益,這個東西,經常在起決定性的作用,復雜與簡單,圍著它轉。
法國還有一人青史留名。他叫安德森?馬其諾。世界著名的馬其諾防線,由他主持建造。這防線至今尚存,成為旅游一景。它在建筑史上具有較高價值,而在軍事上則是拙劣的代名詞。因為,刻意防備的德軍沒答理它,繞了過去,幾十萬法軍坐守防線堅固的洞洞無事可做,眼巴巴看著國土被德軍蹂躪,成為二戰時的笑柄。有意思的,是一戰、二戰法國倍受德國摧殘,如今明媚陽光下在馬其諾防線賞景怡情的,竟然是以德國人居多,而兩國政治家早就把手言歡。其實,一戰使法國損失慘重,戰后痛定思痛,以舉國之力修建這樣一條防線,符合當時法國的利益。拙劣之處,在于沒有跟上二十多年中軍事上的巨大變化。利益還是那個利益,錯在思想僵滯了。眼下,又有一道綿長的防線立起來,那是以色列沙龍的隔離墻,說要防止巴勒斯坦人的滲透與攻擊……
現任法國總統希拉克,因聯德聯俄反對美英拋開聯合國攻打伊拉克,似乎國際形象頗佳,儼然捍衛世界和平,在維護伊拉克人民的利益。這人挺拔身材,彬彬有禮,一派斯文紳士風度,據說還精通中國的瓷器。而溫文爾雅的背后卻是爭奪利益的嘴臉。法國人不會為伊拉克人民的利益與美國掐架,如同美國人不是為伊拉克人民的利益流血。大家打的是一個原因極簡單的仗:為了中東的石油。如果那地方沒有蘊藏量極大的石油,誰答理?法國人自然也不會為中國人民的利益去反對美國的霸權,希拉克更不可能因喜歡中國的瓷器去與美國干仗。原因也極簡單:中國的市場。他的前輩戴高樂,為了法國的利益奉行獨立政策,說翻臉就翻臉,全不顧他二戰時被美英扶植上臺的歷史淵源,在北約與華約兩大集團劍拔弩張嚴重對峙時,不但退出北約而且把設在巴黎的北約總部趕走。最近,法國大力推動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話說得很漂亮,其實,是軍火集團以及其他受此限制的資本集團,為突破這個瓶頸擴大在華利益,把它逼得嗷嗷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