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我不懂你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眼就選定了終生,貌似不管彼此的是非對錯就是永遠
可永遠是不是太久了,或許看著流星的剎那也是幸福
那一刻,你太幸福了,我也回味中
那一月,我們貌似等了很久
一句話就能纏綿很長時間,可是我們根本都不懂包容是什么意思
直到一句話都嫌太少了,而多說一句話卻容易變成麻煩
終于,你說你很憂傷,感覺我也很痛苦
可我不懂你,你不明白
那一年,彼此越來越沉默
甚至一句話也沒有了,直到有人對對方感到厭惡
我們變成了所謂的陌生人,一個人黑夜獨自療傷也不肯向別人示弱
終于,有一天你尋找到了安慰,我也有了我的堅強
可我不懂你,你不明白
那一剎,多少人找到了所謂的姻緣
那一天,多少人感到了所謂的幸福
那一月,多少人看到了所謂的永遠
那一年,多少人成了幼稚的犧牲品,又或許演繹了幸福
可故事,總會有個結局
而此時,我們都尋到了幸福
1
早晨的第一縷陽光軟軟地照在米拉的臉上。她面無表情地坐在書桌前,透過窗子看著外面的景色。風毫不留情地嘩嘩地吹動著樹葉,樹葉搖搖晃晃像要掉落。米拉眼中漸漸有了溫度。教科書下面有一本漫畫,上面是一個個笑得如向日葵般溫暖的小人。
“要上學了!”耳畔傳來母親急切的聲音。米拉微微蹙了蹙眉。她時常想她的生活為何如此忙碌,隨即便有了答案,因為她初三了,而現在坐在桌前發呆就是在浪費時間。米拉動了動嘴唇沒有說話。她慵懶地起身。走出房間。
母親在絮絮叨叨地說著道理。米拉睜著眼睛盯著母親額前的皺紋與被時光染白的發絲,心中一陣酸楚。她的父母不允許她畫漫畫,并不是不知道她的興趣。她覺得有點對不起父母,真的應該好好讀書。
米拉背著書包,磨磨蹭蹭地離開家門。垃圾桶邊的幾只小貓正在與母貓玩耍。米拉怔怔地站著。她想,小貓多好。
2
加快腳步后米拉依然遲到了五分鐘。班主任嚴厲的眼神掃過米拉,最后嫌惡地擺擺手:“到后面聽課。”沒有停留,沒有猶豫,沒有心疼的一句話讓米拉眼中各種不同的情愫交織在一起。米拉吸吸鼻子,扯著書包帶慢悠悠地走到教室的最后。
中午吃飯的鈴聲刺耳地響起。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向教室外奔去。很快班里就只剩米拉一個人。她緩緩地從書包里拿出一個精美的便當。
“咦,你在教室里吃飯嗎?”米拉的頭頂響起了一個聲音。清澈而美好的聲音。
米拉抬起頭,然后看見一個清秀的、穿著白襯衫的、逆著光朝米拉微笑的藍瞳少年。
米拉覺得這個少年很熟悉。
少年像是知曉她的心思一般,說:“我是你漫畫中的少年藍瞳。”米拉揉了揉眼睛,睜開眼,少年依舊美好如最初。
門外走廊傳來男生們的吵鬧聲,少年帶著笑慢慢地消失了。
男生們來到米拉面前。他們笑著說:“你怎么哭了?”米拉的眼睛開始渾濁不清,她說:“你們帶走了藍瞳。”男生們不解地望著米拉,隨即哄笑著說:“真難聽的名字。米拉你在做夢嗎?”米拉憂傷地低下頭,為何沒人懂得自己。
攤開畫冊,看見藍瞳像往常一樣朝著自己微笑,米拉很快又開心了。只是臉上不怎么有笑容。
3
下午。班主任領著一個外校轉來的高材生來到班里,她叫陳橙子。班主任笑瞇瞇地說:“你隨便坐。”
米拉覺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見過她,有一種親切的感覺。陳橙子看了米拉很久,然后來到最后一排一米拉身邊的空位,說:“我要坐這里。”
班里的欷歔聲和男生們失望的聲音混在一起。班主任說:“你坐那里可能不太合適。”米拉低著頭,她并不習慣成為全班的焦點。陳橙子還是坐下了,拍了拍米拉說:“我是陳橙子。”米拉敏感地側了側身子。隨即微微點了點頭。陳橙子沒有再說什么,眼中的光芒卻是無法遮掩的。
放學后教室里立刻分為了兩批人。一批是要上晚自習的好學生,另外一批便是像米拉這樣的不用上晚自習的學生。
班主任似乎習慣了每次都慢慢吞吞的米拉。他沒有看米拉一眼,來到陳橙子的身邊,和藹地問:“陳橙子同學,你要上晚自習嗎?”
陳橙子偏頭思索了一會兒問道:“米拉參加嗎?”
班主任的臉色變得有些難堪。正在收拾書包的米拉明顯怔住了。
“她不參加晚自習。”班主任艱難地回答陳橙子。
“那我也不參加。”陳橙子毫不猶豫地回答。
“陳橙子同學回家復習就可以了。”班主任尷尬地說。
陳橙子跟著收拾完書包的米拉離開了教室。她們并肩走在街道上。道路兩邊的霓虹燈晃得米拉有些頭暈。她猜不透這個高材生為何對自己如此親切。
像是想起了什么,陳橙子伏在米拉耳邊說道:“我喜歡藍瞳。”米拉驚訝地望著陳橙子。陳橙子笑得更開心了,她說:“我看過你發表的漫畫。”猶豫后米拉終于開口:“你喜歡它嗎?”陳橙子重重地點頭。米拉開心地揚著笑容,她悄悄地說:“陳橙子你知道嗎,我今天見到那個我漫畫中的少年藍瞳了。”陳橙子眼中心疼的情愫一閃而過。接著她驚喜地問:“真的嗎?”米拉的笑深深地灼傷了陳橙子的眼睛。
陳橙子牽起米拉,她們歡快地走在回米拉家的路上。米拉沒注意到,在自己沒有說明的情況下,陳橙子竟然知道自己家的住址……
4
飯后米拉到了自己的房間,將母親所有的嘮叨關在門外。她輕輕地拿出抽屜中未完的漫畫手稿。
“她是個好女孩,對嗎?”藍瞳微笑著看著米拉。
米拉鼓足勇氣說:“對。你真的是我漫畫中的少年嗎?”藍瞳點點頭,眼中的笑意那么明顯。
米拉笑了:“有她真好!”
晚上米拉做了一個很長的夢,她夢到了陳橙子和藍瞳。幸福洋溢在空氣中。風都變得暖暖的。
早晨米拉坐在桌前靜靜地望著窗外。想到陳橙子說要和自己一塊上學,米拉匆匆出門。門外陳橙子的笑容那么燦爛,米拉以前從未感覺到像今天這般幸福。
她們的長發吹在空中,形成了很美的弧度。
5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讓人措手不及。米拉和陳橙子還未好好品味初中生活,便迎來了中考。
考場上,米拉覺得題目變得簡單而清晰。她面帶微笑地迅速答題。她想她一定不能讓橙子和藍瞳失望。
為期兩天的中考結束后,因為精力過度透支。米拉大病一場。她沒有失明,卻再也看不見藍瞳了。陳橙子日夜陪伴她安慰她。
朦朧中,米拉聽見了陳橙子與母親的對話。她才知道原來藍瞳只是自己臆想出來的漫畫人物。她也才知道,原來陳橙子是母親好友的女兒,小的時候還與她一起玩過。
身體恢復之后,米拉認真地寫了兩封信。
當我望著店里美麗的裙子時,卻無力的搖搖頭,那裙子太貴了,吝嗇的媽媽是絕對不會買的。
看了看表,四點半了,我跑了起來,如果不快點的話,媽媽又要嘮叨起來。
“小曼,回來了。”媽媽在廚房里說。“是的。”我回答。便走進房做作業去了。但是,我當時沒聽出媽媽的話里憤怒的成分。
不久,媽媽走進我的房間。
“你們什么時候考試了?”
“考試?我們沒考試呀!”
“不要裝,鄰居李苗都告訴我了。”
“她和我又不是一個班的。”
啪,一巴掌扇來,我感覺天旋地轉,世界仿佛要倒塌了。
“真的沒考試。”我委屈的說。
“好,你還裝,大不了我給你們班班主任打電話。”說罷,便走到客廳打起電話來。不一會兒,我聽到了媽媽愧疚地聲音。掛完電話便走了過來。
“小曼,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媽媽愧疚的說。見我不搭理她,便失望的離開了房間。
夜晚,月光如水,灑在我寂靜的房間。這時,媽媽進來了,對我輕聲說:“對不起,寶貝,我錯怪你了。”說著,便在我的額頭上印下了一個吻。
后來,我偷看媽媽的日記,只見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今天,我錯怪了女兒,并打了她一巴掌,可是,我并不是有意的。可是,我還是深深的譴責了自己,自己為什么不能相信她呢?我既然能相信別人,為何不相信她呢?
爸爸把一切都打點好,讓我好好讀書照顧好自己后就匆匆離開了。
那天下午去食堂吃飯,第一次吃飯不會刷卡,被食堂阿姨罵了一頓。所有的不滿委屈涌上心頭,我在心里埋怨爸媽,為什么要送我來這個鬼地方。
晚上要上晚自習,室友們早早地去了教室,只剩下我和一個瘦高個子女孩。當時我們并不是太熟。她也準備要走了。我實在不想一個人去教室,便鼓起勇氣問:“你能不能等我一下?”她搖搖頭。沒想到會被新同學一口拒絕,好失望。我沒再說什么徑直走進衛生間。
我從衛生間出來看見瘦高個女孩還站在門外,她走過來拉著我的手往外走,“還不快點,要遲到啦!”我笑了。
后來我才知道她叫趙鈺。也許是因為這事,我對她的印象還不錯,可她好像對我不冷不熱。這讓我很苦惱。
我愛喝牛奶,大家都喊我奶媽,我不喜歡這個難聽綽號,趙鈺很愛開玩笑,也總愛當著我的面喊我:奶媽……奶媽……我不想讓大家覺得我小氣,所以表現得不是很在意,但心里卻非常不情愿。
有天,我在座位上寫作業,趙鈺來到我身旁,笑嘻嘻地說道:“奶媽,把你的修正帶借我用用。”一聽奶媽這兩字我就心煩,沒理她。她又喊了幾聲。同學不懷好意的笑讓我感到無地自容。我特別不耐煩地說:“你煩不煩啊,真是有夠無聊的!”趙鈺沒想到我會如此惱火,她也是個自尊心非常強的女孩,沒再說什么只是面無表情地走開了。
后來,后來我和趙鈺很久沒再說過話,本來我們的關系就不是十分親密。好幾次面對面遇見就像陌生人一樣擦肩而過。我以為我們再也不會說話了。
那次月考,我們班的數學成績考得都不太理想,身為數學課代表的趙鈺也發揮失常,其實對于我來說能考到這樣的分數已經是謝天謝地。只不過她對自己的要求實在太高了。
趙鈺沒吃晚飯,躲在被窩里抹眼淚,大家都安慰她但卻起不了什么作用,依舊哭得梨花帶雨。有人不受不了:“這樣的分數你都哭,那我們不是要去死啦。”趙鈺哭得更傷心。半夜起來上廁所,我發現趙鈺還在床上抽泣,12月半夜的氣溫,不用多解釋。看到蜷縮在墻角的她,像個小嬰兒真讓心疼,好吧,我承認我母性泛濫。我把趙鈺床上的被子攤開蓋在她身上,沒再說什么。我是個不善言辭的女孩,安慰的話語我一句也不會說。
因為那件小事我們和好如初。不對,應該是關系比以前更加密切。
我們形影不離。一起吃飯,一起打開水,一起洗衣服……簡單卻幸福。那時我們爭吵也很多,一言不合就冷戰。可轉個身就又把手挽進對方的胳膊肘。
以前的我總是獨來獨往,給大家的感覺就是神經質。突然有了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你不知道我有多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友情。
趙鈺單純漂亮,她上課看課外書,下課玩鬧,可是成績依然很好,老師也對她格外偏愛。
我承認自己很容易依賴上別人,和趙鈺在一起,我總是愛向她提各種要求:“求求你了趙鈺,這一定是最后一次了!”而她也總受不了我的軟磨硬泡,到最后她總會無奈地答應我的無理要求。我比趙鈺大兩歲,可她卻充當著姐姐的角色。
那時的我實在是太依賴趙鈺了。沒有她的生活,我真的不敢去想。
還記得那次期末考試后,炎熱的天氣加上考試后的疲憊。我和趙鈺都很想吃冰棍,學校保安板著臉不準我們出校門,我倆只好偷偷溜到墻角,翻墻出去買雪糕,趙鈺用僅有的兩塊錢買了兩支小布丁,她一支我一支。后來,我吃過DQ,吃過哈根達斯,但還是覺得小布丁才是我永遠的摯愛。
初三,班上來了一位新同學,她叫方玉。很巧啊,我們仨的名字里都帶有一個玉字,這也許就是緣分吧。方玉個子苗條,一頭烏黑的長發,而且脾氣好,愛開玩笑。這樣的女生誰都喜歡。趙鈺和方玉認識的時間短,但很快成為很好的朋友,我的生活少了趙鈺的陪伴,所以我對她有些不滿。有時趙鈺和我說話我都表現出不搭理的樣子,我們的關系也就逐漸淡漠。
忘了上一次在一起吃飯是什么時候了,趙鈺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是和方玉在一起,大家都說她倆就像連體嬰兒。趙鈺也許早就忘了我這個朋友,也許我們根本不適合當朋友吧。
還記得那次要去機房上課,老師說電腦不夠用,兩人一組共用一臺電腦。我興沖沖地找到趙鈺,“趙鈺,我兩一組吧。”趙鈺很意外我會主動和她說話,她小心翼翼地說:“我也想和你坐一起,可是我答應了方玉……”我明白了,還沒等她說完我就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那一瞬間,我決定再也不理趙鈺了。
從那以后每次看到趙鈺都是一臉厭惡的表情。我們可能再也沒有了任何成為朋友的機會。
我開始處處針對趙鈺。用漠視不屑的目光看著她。看著趙鈺欲言又止的樣子,我的心里只是覺得一陣暗爽。
有一次我流鼻血,趙鈺主動拿出一包紙給我,我沒有接。還白了她一眼。我不斷地對自己說:趙鈺你算什么東西!憑什么要你來裝好人?
數學課上老師叫我回答數學定理,我根本就不會,特別著急。我聽見趙鈺在小聲地重復定理的內容。她在提醒我!我跟她著把內容復述了一便。老師這才算我通過。不管我怎么冷漠,趙鈺還是對我那么好。
一直到初三畢業我們都沒再說過一句話。這是我最后悔的一件事情!中考臨近,我買了本同學錄,但卻不好意思拿給趙鈺,最后還是托她同桌遞給她。
看見趙鈺給我的留言,眼淚一瞬間就流出來。她說:“知道你不喜歡做作的東西,除了抒情的句子還真不知道寫些什么,也許我不適合交朋友,也許你的壞比我們都真實。初中有兩個好朋友,要開心也要幸福啊!再見!”
師:字母雖小,作用卻大!下面我們來放松一下,說一首兒歌,好不好?
生:好!
師:《數青蛙》大家一定耳熟能詳,誰來說一說?
出示:( )只青蛙( )只嘴,( )只眼睛( )條腿。
生1: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
生2: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
生3:3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
……
師:能說得完嗎?
生4:說不完!
生5:青蛙的只數在不停地變化。
師: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嗎?
生6:n只青蛙n只嘴,n只眼睛n條腿。
(全班學生哄堂大笑)
師:如果n表示1,那么不就成了“1只青蛙1只嘴,1只眼睛1條腿”了嗎?
(這名學生撓撓頭,一副迷惑不解狀)
師:那么,正確的表示方法應該是什么呢?
……
教學反思:
從這位學生的表情可以看出,教師簡單的舉例并沒有使他理解自己的錯誤。這朵小浪花蕩起的漣漪眨眼間就恢復平靜,課堂繼續按照教師的預設前行……但細細品味,這位教師的處理方法值得商榷。那么,面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教師應當如何處理呢?
1.捕捉關鍵錯誤。
正如著名特級教師華應龍所說:“從差錯中學習是最好的學習,學生課堂上犯的錯誤很多時候是最好的教學資源。”從學生的錯誤中教師可以洞悉問題的癥結,適時調整教學。在一堂課中,學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但由于時間限制,教師又不可能一一深究剖析,往往只能抓住一兩個關鍵錯誤進行突破,牽一發而動全身。
那么,如何從諸多的錯誤中甄別出最有價值的?一是具有普遍性的共性錯誤,不得不糾正;二是凸顯本課教學目標、體現教學重難點的錯誤,必須糾正。如上述教學片斷中那位學生的錯誤回答顯然屬于后者。“n只青蛙n只嘴,n只眼睛n條腿”看似平淡無味,也許就是隨手拈來,但對于這節課而言,卻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升華時機。之所以很多教師都設計《數青蛙》這個兒歌環節,其實不僅僅是體現趣味性,更為重要的是這首簡單的兒歌里體現了字母可以表示數和數量關系這兩大作用,同時還蘊含了字母與數字相乘時的簡寫規則。如果學生能直接說出正確答案,勢必皆大歡喜,教師一帶而過。但不巧的是卻有學生陰溝翻船,真所謂“偶遇不如巧遇”,正好可以抓住這點大做文章,引導全體學生討論、辨析、總結,把本節課的知識有機整合,深化認知,提升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由關鍵錯誤入手,對于認知偏差的學生來說,錯誤的根源被徹底清理,自主地形成了正確的觀點,并促使學生對錯誤觀點之所以“錯”有了清醒認識,對正確的體會也就更深刻。同時,觀點正確的學生在糾正別人錯誤時,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也接受了整合,已有的數學知識獲得了完善。
2.破譯錯誤內核。
面對學生的錯誤,不少教師習慣的做法都是直接進行糾正,從而達到撥亂反正的效果。但殊不知“明白人明白的算理是一樣的,不明白的人卻各有各的困惑”,由于學生個性和思維的差異,使得看似平常的錯誤背后隱藏著大問題。如在上述教學過程中,面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教師用“例證法”進行反駁:“如果n表示1,那么不就成了‘1只青蛙1只嘴,1只眼睛1條腿’了嗎?”乍一看,論據十足,論證有力,但這僅僅讓學生知道是錯的,為什么錯,學生卻是迷惑不解。可見,教師的判斷和學生的理解處于平行狀態,兩者沒有交集,教學的效果勢必大打折扣。細細分析,學生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錯誤,其實是對兒歌中“青蛙只數”“嘴的只數”“眼睛只數”“腿的條數”這幾者之間的數量關系不敏感、不理解。既然如此,教師不妨這樣引導:“1只青蛙幾張嘴,幾只眼睛幾條腿?”“2只青蛙為什么是2張嘴、4只眼睛、8條腿?”“n只青蛙幾張嘴,幾只眼睛幾條腿?”“為什么嘴是n,眼睛卻用2n,腿用4n表示?”……通過環環相扣的提問和引導,學生會逐步體會到這里的n表示的是青蛙的只數,而嘴、眼睛和腿的數目要考慮它們與只數之間的關系,從而使他們認識到字母可以表示一個數量,也可以表示數量與數量之間的關系。
讓學生自己去領悟錯因肯定會比教師告訴他錯了然后“知錯就改”來得更有成效,所以對于學生的困惑,教師要“知其因,曉其果”,更要能迅速地指出學生困惑的原因所在,并給予恰當、合理的指導。讀懂學生的困惑,教師換來的是對教學的重新認識,給學生帶來的則是一份“柳暗花明”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