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賞月詩句優美的句子

      賞月詩句優美的句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賞月詩句優美的句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賞月詩句優美的句子

      賞月詩句優美的句子范文第1篇

      一、化抽象為形象

      請比較下面兩個句子

      1、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開始有些想家了。

      2、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歡一個人爬上頂樓,面對家的方向,去讀雁陣、夕陽。(顏文靜《尋人啟事》)

      兩句話雖然都表達“女孩想家了”,但前一句只是一般性的交代,“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而后一句是通過女孩“一個人爬上頂樓,面對家的方向,去讀雁陣、夕陽”的意象,蘊蓄思念縈懷、感傷別離的孤獨感、凄涼感的,很容易使人想起“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之類的詩句,所以給人的印象特別深。

      再如,一位同學在寫小提琴演奏的藝術效果時,說“琴聲吸引了許多路人駐足傾聽”。這句話沒有寫出小提琴的演奏內容和旋律之美,也沒有寫出聽眾的沉醉之態,體現不出小提琴演奏的藝術效果,顯得枯燥無味,缺乏應有的藝術美感。不妨改寫為:“優美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協奏曲,輕輕地飄出小樓的窗口,穿過蒙蒙細雨,散落在林間的小路上。許多行人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腳步,聽得如癡如醉?!?/p>

      二、化靜態為動態

      萊辛在《拉奧孔》中說,動態之美是一縱即逝卻令人百看不厭的美,比一般的美能產生更強烈的效果。正因為如此,對那些靜態的事物,我們要善于“化靜為動”,使之富有生氣,充滿活力。例如《沁園春·長沙》中寫道:“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币粋€“染”字,活畫出岳麓山一帶楓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般壯美。又如孔孚的《千佛山龍泉洞某佛前即景》,是這樣描寫佛像和綠苔的:

      他微笑著,看苔爬上腳趾;他微笑著,聽苔躍上雙膝;他微笑著,任苔侵佛頭……

      佛本是靜態的,就是生長著的苔在我們看到的一剎那也是靜止的,作者卻用“微笑”“看”“聽”“爬”“躍”“侵”等動詞,使佛和綠苔動態化了。山水名勝,多為靜物,靜則無勢,無勢則不能動人。所以,要善于讓靜物動起來,讓無生命的東西活起來。

      三、繪形繪聲繪色

      所謂“繪形繪聲繪色”,就是把自然界的聲響、物體的形狀與色彩等具體地描寫出來,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陀斯妥耶夫斯基舉過一個例子,他說“有個小銀圓落在地上”,這個句子不夠好,應該寫成“有個小銀圓,從桌上滾了下來,在地上叮叮當當地跳著”(轉引自秦牧《語林采英》)。這樣一來,就有聲有色了。

      四、善用修辭手法

      根據表達的需要,恰當地運用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修辭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請看下面的例子:

      1、蜘蛛也惜春歸去,網住殘紅不放飛。

      以“殘紅”代落花,鮮明生動;用擬人手法,生動地表達出惜春之情。

      2、水清魚讀月;山靜鳥談天。

      用對偶,有音樂之美;用擬人,不僅表現出環境的優美、幽靜,而且渲染了一種讓人心曠神怡的濃郁的書卷氣。

      3、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劉鶚《老殘游記》)

      用博喻刻畫白妞的眼睛:“秋水”見其清澈純凈,“寒星”見其晶瑩明亮,“寶珠”見其圓潤光澤,“水銀”見其黑白分明、水靈生動。這雙眼睛真是顧盼傳情,美麗動人。

      4、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聲,水際聽歙乃聲,方不虛此生耳。(張潮《幽夢影》)

      運用排比,列舉一連串悅耳之聲,令人浮想聯翩,心旌搖蕩。

      5、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張潮《幽夢影》)

      賞月喻讀書,表達讀書所獲與閱歷相關的道理,深入淺出。

      6、這個地方花朵是太少了,顏色全被女人占去;石頭是太少了,堅強全被男人占去:土地是太貧乏了,內容全被棗兒占去;樹木是太枯瘦了,豐滿全被羊肉占去。(賈平凹《延川城》)

      用對比的手法,凸現延川少花少石、土地貧瘠、樹木枯瘦和女人美麗、男人堅強、棗大羊肥的特點,造語新奇,讓人過目不忘。

      7、石墨黑不溜秋,稀松平常,價格低廉;而金剛石光彩熠熠,堅硬無比,價值連城。兩者相比,如同魚鰍與蛟龍,宛若毛蟲與彩蝶,好比麻雀與鳳凰,猶如地上的癩蛤蟆與碧霄的白天鵝……(《悅納壓力》)

      鮮明的對比,生動的比喻,不僅突出了石墨與金剛石之間的天壤之別,而且給人審美的享受。

      8、白生生、輕飄飄、軟綿綿的棉花糖,在風中顫顫悠悠,好像一片潔白的云要從我手上飛走,我趕緊把它們往懷里靠一靠,攏一攏。我一跑,棉花糖似乎又要飛走,我趕緊把它們團一團,捏一捏……(王珂《甜絲絲的回憶》)

      “潔白的云”的比喻形象、貼切,委實引人入勝。

      五、注意句式變化

      整句和散句、長句和短句靈活搭配,交替使用,語言就會變化多姿,產生特殊的美感。比如2009年高考全國卷甲卷滿分作文《兔非魚》片段:

      讓兔子下水,讓走獸高飛,這是多么樸素而美好的“大同”理想。然而走獸沒有羽翅,兔子沒有鰭尾,這樣強迫走獸躍崖、兔子跳水而求“個個全才”,便是孟子所謂“求全之毀”?!熬硬黄鳌钡耐ú牛蟾攀亲铋L也最遠的夢,因為鱗片與歌喉兼得,古今中外好像只屬于那個化為泡沫的小美人魚。

      還是孟子說得好——“二者不可得兼”。

      我們總是希望將所有的美好加之于一個人身上。就像我們希望李煜可以上書韜略,下寫愁情;希望趙佶可以左手國策,右手花鳥;希望納蘭容若可以口吟《飲水詞》,手斬胡虜頭……思緒及此,原來我們也是逼兔子下水的“罪人”。

      可翻開青史竹帛,總是事與愿違:李煜獻城,趙佶喪志,納蘭心事無人知。雖然如此,李煜難道就不是“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的一代詞宗了嗎?趙佶就缺少一幅花鳥、價值連城的無限才情了嗎?納蘭的《飲水詞》就不被爭相傳唱了嗎?

      這幾段文字風格典雅,詞語豐富,使用了許多成語、典故;從句式的角度看,以整句為主,兼用散文的章法,注重整散、對稱與呼應,形成了一種整散結合的美。

      六、引用、化用名句

      閱讀面廣、知識面寬、文化底蘊豐厚的同學,在符合題意的前提下不妨多引用、化用名言警句,以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例如高考佳作《和諧的統一》一文中寫道:

      個體的波瀾不驚,甚至旁逸斜出,卻能在同一后成就整體的云蒸霞蔚,別樣風采。鄭板橋先生曾說:“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他也正是這樣詮釋自己的書法的。用隸書參以行楷,成就了和諧的同一,成就了“板橋體”的藝術高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以前讀何立偉先生的《日月鹽水豆》一文,不禁為他文章中的文白兼用:所嘆服。文言,精巧而意賅;白話,又不失抒情之美,兩者兼用令整篇文章彰顯了別樣的韻致。

      非獨文學如是。榮格說:“文化最終沉淀在人格上?!蔽蚁?,我們的內心或許也要依靠無數不調和因素的融合,才能更為飽滿?!拔业男睦镉忻突⒃诩毿崴N薇”。這是詩人薩松的詩句。猛虎不免過于生猛,薔薇則過于柔弱,倘若兩者并參,方為豐滿而浪漫的人性啊!就像李易安,既有“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女兒情態,亦有“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氣貫長虹。她的人格,非婉約,非雄健,而是兩者兼具的浪漫,令人懷想千年。

      賞月詩句優美的句子范文第2篇

      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②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目標:

      1、弄清高考要求,闡釋考點

      2、鑒賞用詞之妙、思想情感、表達技巧

      3、分類別鑒賞:送別詩、寫景詩、詠史詩、詠物詩

      4、十大置疑角度

      5、做題指導

      時間:10課時

      步驟:

      第一節考點明析、歷年高考盤點

      導入:

      相傳,坡,一次與他的妹妹蘇小妹及詩友黃山谷一起論詩,互相題試。小妹說出:“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從中各加

      一字,說出詩眼。坡當即道:前者加“搖”,后句加“映”,即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辈涣咸K小妹卻評之為“下品”。

      坡認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說:“有了,‘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屬上品。”一旁的黃山谷

      忍不住了,問道:“依小妹的高見呢?”蘇小妹便念了起來:“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逼?、黃山谷吟誦著,玩味著,不禁托掌

      稱妙。

      這樣一改究竟妙在何處?我們不妨也來玩味一番?!拜p風”徐來,“細柳”動態不顯,怎能配得上“搖”、“舞”這類較露的動詞呢?唯

      有“扶”字才恰到好處,與“輕”、“細”相宜,顯得和諧,并且又把風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繪出輕風徐來,柳枝拂然的柔態,給人以一

      種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隱”也欠貼切。試想,恬靜的月亮已經輝滿大地,梅花自然沒有白天那么顯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

      然失色了。這樣,好一個“失”字,就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強了這一首詩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輝。

      中國是詩的國度,一提到詩歌,我就情不自禁地想抒情。但到了高三,卻沒有了抒情的激情。以應試為目的的鑒賞與以單純獲得美感,獲

      得藝術享受為目的的鑒賞的區別。

      應試與素質并不必然矛盾。詩歌鑒賞純粹走應試的路子行不通,必須建立在對大量詩歌的感悟理解上。而要在短期內迅速掌握詩歌鑒賞的

      方法,理解詩歌,首先必須設法使自己進入古典詩歌的情境之中。要進入情境之中,就必須了解古典詩歌的基本特點,表達范式,相關的

      背景,以及起承轉合等詩歌的基本常識。

      一、考點要求

      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二、考點闡釋

      1.鑒賞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

      2.鑒賞作品的語言包括準確理解有關詞語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暗示意義;還包括準確理解重要詞語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

      ;賞析詩歌語言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造意境的藝術效果。

      3.賞析表達技巧包括比喻、比擬、借代、夸張、互文、通感、雙關、襯托、對比、反語、反復等修辭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

      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征、對比、映襯烘托、欲揚先抑、先聲奪人、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塑

      造人物形象時,稱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比興(間接抒情的詩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詩歌)等表現技巧。

      4.評價作品思想內容包括概括主旨,簡析作品的政治意義、思想意義、人生意義,賞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審美情趣和藝術風格,指出局限

      性。

      三、歷年高考古典詩歌鑒賞題目有何特點

      明確:盤點一、歷年的古典詩歌高考試題均選自唐宋詩詞,具有經典、規范的特點;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觀題和主觀題,且由客觀題向主

      觀題轉化;

      盤點二、歷年的高考試題均是近體詩,且大多數是短小精悍的絕句,沒有一年選古體詩或其他形式的詩歌;

      盤點三、選材應力避兩點:1、家喻戶曉的作品不選,以免給猜題押題者提供機會;2、艱澀冷僻者也不予考慮;

      盤點四、鑒賞的詩歌均選自課外。故閱讀相當數量的課外古典詩歌是做好鑒賞題目的前提。

      四、歷年高考古典詩歌鑒賞題目集錦

      〖1994年·全國〗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1995年·全國〗如夢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996年·全國〗元曲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

      一分江東。

      〖1997年·全國〗望洞庭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題君山雍陶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1998年·全國〗題李凝幽居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們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1999年·全國〗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露聯拳靜,船尾跳魚拔刺鳴。

      〖2000·全國〗約客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2001·全國〗賦得暮雨送李胄韋應物

      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2002·全國〗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003·全國〗過香積寺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2000春季高考〗蟬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2001春季高考〗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2002春季高考〗村行王禹偁

      馬穿山徑菊初黃,興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2003北京高考〗江樓舊感趙嘏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2004春季高考〗新沙陸龜蒙

      渤澥聲中漲小堤,官家知后海鷗知。蓬萊有路教人到,亦應年年稅紫芝

      2004年全國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匯集——

      之一: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吉林、黑龍江、四川、云南)

      16、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木蘭花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

      留晚照。

      [注]縠皺:皺紗。此處比喻水的波紋。

      這首詞的上半闕是如何描寫春色的?試對此進行分析。對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么?

      之二:2004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

      16.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秋思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钡募毠?表達了他什么樣的

      情感?答:

      之三: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語文試題廣西、海南、、陜西、內蒙

      16.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鷓鴣天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

      未可期。

      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之四: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題(全國卷之四)青海

      16.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江城子五代??歐陽炯

      晚日金陵異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沼惺继K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注]姑蘇臺:吳王夫差與寵妃西施長夜作樂之地,原址在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

      這首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滄桑。詞中“水無情”、“空有姑蘇臺上月”兩句含有深意。試結合全詩加以賞析。答:

      之五:2004年高考語文試題(北京卷)

      12.讀下面的詩,完成①—②題。紅梅蘇軾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注]詩老:指蘇拭的前輩詩人石曼卿。

      ①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獨開遲”既點出了紅梅晚開,也賦予了她不與眾花爭春的品性。B.“自恐”句不是說自己真的擔心,而是含蓄地表達了不愿趨時的情

      感。C.“尚余”句在寫紅梅“雪霜姿”的同時,也透露出一絲無奈。D.“酒暈”旬是說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飲酒后臉上泛起的紅暈。

      ②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詩人使用擬人手法,以紅梅自況,表達了與桃杏—起裝點春天的愿望。B.心境幽寒的紅梅“怕愁貪睡”,不肯隨“春”,故而未能及早

      開放。C.紅梅生機難抑,爛漫開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潔,自成一片春光。D.面對百花盛開的“春態”,紅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節

      操。

      13.讀下面蘇軾的詩論并回答問題。

      林逋《梅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決非桃李詩。皮日休《白蓮》詩云,“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墜時”

      ,決非紅蓮詩。此乃寫物之功。若石曼卿《紅梅》詩云,“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此村學中至陋語也。

      說出蘇軾贊揚寫梅花、白蓮的詩而批評石曼卿《紅梅》詩的理由,并作具體分析。

      之六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天津卷)語文

      1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聽蜀僧濬彈琴李白

      蜀僧抱綠綺①,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響入霜鐘③。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注:①綠綺: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鐘:《山海經??中山經》載,豐山有九種,霜降而鳴。

      (1)詩的第二聯中“一揮手”和“萬壑松”分別表現了什么?答:

      (2)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的理解。答:

      之七: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重慶卷)

      16.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東溪梅堯臣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

      短短蒲茸齊似剪,守平沙石凈于篩。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

      自唐以來,古人作詩主張“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說詩人既要以自然為師,從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內心深處引發思想情感

      。請指出在這首詩中最能體現這一主張的一聯詩句,并說說它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體現的。

      (1)最能體現這一主張的一聯詩句:

      (2)體現的思想情趣:

      (3)如何體現的:

      之八: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廣東卷)

      1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江漢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沖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擾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l)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

      意境。

      (2)有人認為這首詩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你同意哪種看法?請說明理由。亦可另抒己

      見。

      之九: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語文試題(福建卷)

      16.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秋夜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

      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答:

      之十:2004年高考語文湖南省試題

      1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根據提示,賞析第四句。聽鄰家吹笙郎士元

      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

      這是一首頗具特色的聽笙詩。笙是一種由多根簧管組成的樂器,其形參差如鳳翼,其聲清亮如鳳鳴,故有“鳳吹”之稱。傳說仙人王子喬

      亦好吹笙作鳳鳴,此詩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寫宛如鳳鳴的笙曲似從天而降,極言其超凡絕俗?!案舨氏肌比?,不直接描摹笙聲,而說笙聲來自彩霞之上,通過想象中的奏

      樂環境之美,烘托出笙樂的明麗絢爛。

      第二句,緊承上句,寫詩人對笙聲實際來源的懸想揣問。笙聲奇妙,引得詩人尋聲暗問。這一句不僅點了題,同時也間接地表現了笙樂的

      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來,但詩情產生了跌宕。一墻之隔,竟無法逾越,咫尺天涯,頓生“天上人間”的悵惘和更加強烈的憧憬,從而激發

      更為絢麗的幻想。

      第四句,

      之十一: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湖北卷)

      1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來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北臨長江。此詩或題《江南意》。

      此詩第二聯“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么?解釋第三聯的意思,并分析情

      與景的關系。答:

      之十二:2004年浙江省高考語文試題

      16.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菩薩蠻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1)古典詩詞特別講究煉字。請簡要分析“空”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答:

      (2)關于這首詞表達的內容,有人認為是“游子思歸鄉”,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

      理由。答:

      之十三: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江蘇卷)

      16.閱讀下面一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后回答問題。征人怨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1)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答:

      (2)詩題為“征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

      答:

      之十四: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遼寧卷)語文試題

      16.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蝶戀花蘇拭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1)“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么?請簡要賞析。

      (2)俞陛云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作過這樣的整體評價:“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語?!蹦阃馑目捶▎?為什么?

      請結合詞的內容簡要賞析。

      之十五:上海卷

      (四)閱讀下面的詩和對聯,完成第16—18題。赤壁杜庠①

      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舳艫②。諸葛心中空有漢,曹瞞③眼里已無吳,

      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簫聲夜月孤。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礬鷗鳥滿煙蕪。

      [注]①杜庠:明朝詩人,曾任知縣,不久罷歸;不得志,放情詩酒。②舳艫;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樣子。③曹瞞:即曹操。

      客到黃州,或從夏口西來,武昌東去

      天生赤壁,不過周郎一炬,蘇子兩游——郭朝祚題湖北黃岡東坡赤壁門樓

      16.對聯在語言形式上的最大特點是,律詩中的頷聯和頸聯也具有這樣的特點。

      17.對聯中的“周郎一炬”與上面詩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說一事;“蘇子兩游”與上面詩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說—事

      18.就詩歌中畫線的句子,結合全詩,從—個角度(如景和情的關系)寫一段鑒賞文字(80字左右)。

      附:參考答案

      之一: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吉林、黑龍江、四川、云南)

      答:春天美景富有層次感:首先看到了東風乍起,春波綠水,波面生紋,如細皺紗縠;然后是楊柳初醒,嫩綠淺碧,遙望一片青煙薄霧;

      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噴火蒸霞。春的風光正是這樣一層一層展開,故用了“漸覺”一語。

      作者用一“鬧”字,不僅使人覺得杏花綻放得熱烈,甚至還讓人聯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春鳥和鳴,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色表

      現得淋漓盡致

      之二:2004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

      16.(6分)詩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細節:家書將要發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起,從而引起對家鄉親

      人無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開信封補寫。

      之三: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語文試題廣西、海南、、陜西、內蒙

      16.(6分)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游子思鄉,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

      最后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

      之四: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題(全國卷之四)青海

      16.“水無情”明寫落日余輝中金陵城外長江浩蕩東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歷史無情地淘汰,他們荒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復返?!翱?/p>

      有”明寫六朝繁華已去,只剩月亮高掛,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轍之意。

      本詞同第三冊李白的《越中覽古》的主旨相近,應不難作答。

      之五:2004年高考語文試題(北京卷)參考答案

      12、1.C2.A

      13、(5分)

      第一問兩個要點。①贊揚的理由是,寫梅花、白蓮的詩能做到神似,表現了神韻、精神品格、內在特點;②批評的理由是,石曼卿《紅梅

      》詩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僅作了外形描寫。

      第二問3個要點。①“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了梅的清幽、高潔;②“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月風清欲墜時”,寫出了

      白蓮的素潔、清雅;③“認桃無綠葉,辯杏有青枝”,僅從“綠葉”、“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紅梅的特征,未見紅梅的精神品格。

      之六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天津卷)語文參考答案

      16.(6分)(1)“一揮手”寫蜀僧彈琴的姿態(動作、技藝)“萬壑松”寫出了琴聲的音樂效果。

      (2)①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②寫出了作者沉醉于琴聲之中的狀態,側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

      之七: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重慶卷)

      16、(6分)(1)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閑情逸趣和對優美自然景色的贊美。(3)能結合景(

      “野鳧眠岸”“老樹著花”)和情(“有閑意”“無丑枝”)加以分析即可。1

      之八: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廣東卷)

      16.(1)“片云”“孤月”意境凄涼,流露出作者孤獨、苦無知音的煩悶;“落日”“秋風”意境雄壯、開闊,又體現了作者“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的樂觀曠達。

      (2)開放題,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強不息”的要聯系“落日心猶壯”,答“怨憤”的要聯系“不必取長途”

      之九: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語文試題(福建卷)

      16.“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

      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之十:2004年高考語文湖南省試題

      16.寫詩人尋訪不得之后的想象;與首句呼應,仍然從奏樂環境著筆;通過花的繁盛爛漫,寫出樂聲的明麗、熱烈、歡快;一個“疑”

      字,寫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覺;以視覺意象寫聽覺感受(通感),別具一格。

      之十一: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湖北卷)參考答案:

      16.兩字各有其妙,因此說哪個字都不能算錯,只要能把妙處體會得比較準確就行。說“失”字更好,因為它生動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

      漲而與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說“闊”字更好,因為它直抒胸臆地表達了春潮把江面變得渺遠無際,所以視野十分開闊的

      強烈感受,且讀起來與“懸”字對應,聲調似也更為響亮。如果有學生說兩個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處都體會得比較準確,也應給分。

      之十二:2004年浙江省高考語文試題

      16.(6分)①“空"字表達了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惆悵,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

      ②游子思歸鄉: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觸景生情,設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的情景;最后兩句游子感嘆旅途漫漫,

      歸鄉無期,更添愁苦。思婦盼歸人:上片寫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念游子;最后兩句寫思婦設想游

      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二者兼有:全詞以游子思歸鄉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

      之十三: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江蘇卷)參考答案:

      16.①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等邊塞地名,寫了征人的戍邊生活。②怨年年歲歲頻繁調動,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怨氣候

      酷寒,怨景色單調。

      之十四: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遼寧卷)語文試題答案

      16.①“繞”字好,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出了綠水環抱人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美。

      ②“曉”字好,因為它既點明了時間,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圍,能夠使讀者有更自由、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只答“繞”字好或“曉”字好,而不作具體分析,不給分。只從字音角度來比較“繞”與“曉”的,言之成理,給2分。答案不必拘泥,言

      之成理即可。

      (2)答案可以有兩種,答其中一種即可。(5分)

      ①同意。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雖寫了花之凋零,卻又寫了青杏新生,顯示出生機與活力;二、三句則又移向更廣闊的空間,燕子輕

      飛,給畫面帶來了盎然生氣,而綠水繞人家也饒有情趣,這樣一來,人的心情也自然隨之敞闊;末句雖言萋萋芳草,卻以“天涯”起筆,

      意境開闊??傊~的上片雖寫“絮飛花落”的暮春之景,卻處處可見曠達之語。

      ②不同意。起句寫花之凋零,青杏酸澀,為整首詞投下了悲涼的陰影;二、三句寫燕子翻飛、綠水繞人家,雖富情趣,不乏暖意,但卻是

      以樂景襯哀情;四句說柳絮飄飛,著一“又”字,則又表明詞人之看絮飛花落,非止一次,傷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

      詩詞中常用來寫愁情,此處亦然,“天涯何處無芳草”即言愁情無限。因此,這首詞中對“絮飛花落”等景物的描寫,依然浸透著傷春之

      情,并非曠達之語。

      每種答案,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語言通順,給滿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而不作具體分析,不給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

      理即可。

      之十五:上海卷

      16.對仗(或:對偶)

      17.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簫聲夜月孤

      18.從角度、內容、語言三方面綜合考慮(五)

      第二節鑒賞用詞之妙

      一、中國詩歌對語言的變形

      進行詩歌鑒賞,首先要了解詩歌語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詩家語”,懂得詩歌對語言的變形。這是詩詞鑒賞的基礎。同時,也是高考詩歌

      鑒賞考查的重點內容之一。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詩歌當然也是語言的藝術。詩歌藝術分析的依據首先就是語言。嚴羽說“詩有別材”,其實,詩也有“別語”。詩歌

      語言與其他文學樣式的語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煉性、跳躍性。中國詩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詩,一首詩里面的詞語數量并不多

      ,蘊含的意象卻非常豐富。要借助非常儉省的語言外殼來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還要符合音韻的需要,詩歌非對語言作出變形不可。實際

      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說話的語言來做詩,如果有的話,也是可笑的打油詩。(靜夜思是個例外吧!)

      中國詩歌對語言的變形,在語法上主要表現為:改變詞性、顛倒詞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樂美,給讀者留

      下藝術想象和再創造的空間。而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了解詩歌語言組織的規律,就能迅速進入詩歌的語境。

      1、把握詞性的改變,體會詩人所煉之“意”。

      中國古代詩人為了煉字、煉意的需要,常常改變了詩詞中某些詞語的詞性,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詩的“詩眼”或一首詞的“詞眼”。

      要詳加分辨。例如:何遜“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王維“下馬飲君酒”(《送別》王維)、“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王維)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禪院》)、王昌齡“清輝淡水木,演漾在窗戶”、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蔣捷“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周邦彥“風老鶯雛,雨肥梅子”。我們的古人慣于活用詞語,形容詞,名詞,都可作動詞,且

      一作就作的鮮活生動,呼之欲出。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經了幾場雨呢?那該是從“小雨纖纖風細細”,到“拂堤楊柳醉春煙”,到

      “一枝紅杏出墻來”,再到“花褪殘紅青杏小”,最后還是在雨里豐肥。寫出了動態,寫出了形態,想那梅子從青青小小的羞澀,到黃黃

      肥肥的圓甜,那黃中暈紅的豐潤,怎不叫人垂涎?。┮陨细骶渲械摹鞍怠薄ⅰ帮嫛薄ⅰ袄洹薄ⅰ皭偂?、“空”、“淡”、“綠”、“紅”

      、“綠”、“老”、“肥”,均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這些詞語各有妙用,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為神奇,增強了詩詞的表現

      力、感染力。

      2、注意詩詞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聯想去填補詩人留下的空白。

      金開誠先生指出:詩詞賞析始終離不開一個“想”字。吳世昌先生也說,讀詞須有想象。在詩詞鑒賞中,根據詩詞所規定的“再造條件”

      進行再造想象,可以補充詩人有意留下的空白,還原詩歌的場景,獲得更高的審美享受。這是詩詞欣賞的必要環節。詩詞的省略跟意象的

      組合有關。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種題目。賈島的《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

      山中,云深不知處?!泵髅魇侨瑔柎?,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對話,作者采用答話包孕問話的方法,精簡為二十個字。這就有如電影里蒙

      太奇手法,一個意象接一個意象,一個畫面接一個畫面,鏡頭之間留下大量的空白,讓我們的讀者根據生活的邏輯、經驗的積累、自身的

      修養去補充完善。

      其實,中國古典詩詞意象的組合,借助了漢語語法意合的特點,詞語與詞語之間、意象與意象之間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連接作

      用的詞語。例如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用的是"明月"、"清風"這樣慣熟的詞語,但是,當它們與"別枝驚鵲"和"半

      夜鳴蟬"結合在一起之后,便構成了一個聲色兼備、動靜咸宜的深幽意境,人們甚至忽略了這兩句的平仄和對仗的工穩了。"月"和"驚鵲",

      "風"和"鳴蟬"并非事物的簡單羅列,而是有著內在的聯系和因果關系的。)“秦時明月漢時關”、“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上句追憶京城相聚之樂,下句抒寫別后相思之深。詩人擺脫常境,不用“我們兩人當年相會”之類的一般說法,卻拈出“一杯酒”三字。

      “一杯酒”,這太常見了!但惟其常見,正可給人以豐富的暗示。沈約《別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王維《送元二使

      安西》云:“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倍鸥Α洞喝諔浝畎住吩疲骸昂螘r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故人相見,或談心,或論文

      ,總是要吃酒的。僅用“一杯酒”,就寫出了兩人相會的情景。詩人還選了“桃李”、“春風”兩個詞。這兩個詞,也很陳熟,但正因為

      熟,能夠把陽春煙景一下子喚到讀者面前,用這兩個詞給“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會之樂表現出來了。

      再試想,要用七個字寫出兩人離別和別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詩人卻選了“江湖”、“夜雨”、“十年燈”,作了動人的抒寫。“

      江湖”一詞,能使人想到流轉和飄泊,杜甫《夢李白》云:“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薄耙褂辍?,能引起懷人之情,李商隱《夜雨寄

      北》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在“江湖”而聽“夜雨”,就更增加蕭索之感?!耙褂辍敝畷r,需要點燈,所以接著選

      了“燈”字?!盁簟?,這是一個常用詞,而“十年燈”,則是作者的首創,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聯綴,就能激發讀者的一連串想象:兩

      個朋友,各自飄泊江湖,每逢夜雨,獨對孤燈,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這般情景,已延續了十年之久!、陸游的《書憤》“樓船夜雪瓜

      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又如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全部是名詞的連綴,“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

      卻有一種內在的深沉的聯系,似離實合,似斷實連,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創造的可能。杜牧《過華清宮》后兩句:“一騎紅塵妃子

      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薄耙或T紅塵”和“妃子笑”之間沒有任何關聯詞,直接拼合在一起??梢哉f是“一騎紅塵”逗得“妃子笑”了;

      也可以說是妃子在“一騎紅塵”之中露出了笑臉,好像兩個鏡頭的疊印。兩種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確切。詩人只是把兩個具有對

      比性的意象擺在讀者面前,意象之間的聯系既要你去想象、補充,又不許將它凝固起來。一旦凝固下來,就失去了詩味;而詩歌的魅力,

      正在詩的多義。再如歐陽修的《蝶戀花》:“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薄伴T掩”和“黃昏”之間省去了聯系詞,可以

      理解為黃昏時分將門掩上,也可以理解為將黃昏掩于門外,又可以理解為,在此黃昏時分,將春光掩于門外,或許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

      正有一個關門的動作,時間又是黃昏,這個動作就表現了他的寂寞、失望和惆悵。

      二、值得注意的字詞

      許多詩中都有一些特別值得重視的詞,通常使全詩增色不少甚至成為詩眼。詩僧齊己寫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數

      枝開?!编嵐葘ⅰ皵怠备臑椤耙弧?,因為題為“早梅”,如果開了數枝,說明花已開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谷

      為“一字師”。王駕寫《晴景》一詩:“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蜂蝶飛來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蓖醢彩摹帮w來”為

      “紛紛”,因為只有蜂忙蝶亂的側寫妙筆才能令人真實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動詞的提煉是古詩煉字的主要內容。王安石“春風

      又綠江南岸”的“綠”字,陶潛“悠然見南山”的“見”字,張先“云破月來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

      ,盡人皆知。一個“鬧”字把詩人心頭感到蓬勃的春意寫出來了,一個“弄”字把詩人欣賞月下花枝在輕風中舞動的美寫出來了。這些是

      詩人的獨特感受,寫出了這種獨特感受,不論是情景交融,詩人把他的感彩著到景物上去也好,詩人寫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態也

      好,都是有意境的。杜甫詩句:“四更山吐月,殘夜月明樓?!薄懊鳌弊质切稳菰~用如動詞,使畫面富有動態,更妙的是“吐”字(同學

      們自己體會?。┨撛~用得好,也可以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悠揚委曲,活躍情韻的美學效果。杜甫有詩云:“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

      梁?!比~夢得評道:“遠近數百里,上下數千年,只在‘有’與‘自’兩字間,而呑納山川之氣,俯仰古今之懷,皆見于言外。

      1、動詞:在鑒賞詩歌時,我們要重點關照動詞,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

      例1: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怨”字明顯用了擬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濺”、“驚”二字,不僅用字新鮮,而且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心痛苦。

      例3: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蒸”、“撼”具有夸張色彩。

      例4:雨去花光濕,風歸葉影疏。(《郊興》王勃)

      看這句詩,“濕”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尋常,王勃寫春雨,雨下的時間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沒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

      更見滋潤,所以說“花光濕”,這個“濕”字極為確切。這個“光”字顯得花有精神,所以說“光”字有情。風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

      影清疏,一個“疏”字,顯得日光從葉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樣子寫出,又顯得有詩情,用字盡妙于此。

      2、修飾語:大部分為形容詞,它在詩詞鑒賞中也是關注的重點對象。

      例1: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一個“孤”字,寫盡環境之孤苦,由此可達人心。

      例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曰細,脈脈綿綿,寫的是自然造化發生之機,最為密切。

      例3:閨中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王昌齡)

      前兩句寫經過梳妝打扮之后,興沖沖地登上翠樓,去賞春景。這時候,作者用了一個“忽”字,取漫不經心而恰到好處之意。所遇者

      :闖入眼簾的柳色,使她想起了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場景,想起了丈夫,不禁傷感。這是一位滿臉稚氣的。一個“忽”字將這種情

      緒上的變化寫得淋漓盡致,而這正是本詩耐人尋味之處。

      3、特殊詞:在詩文中,有一些詞本身與眾不同,讀者能很快找到它們:

      (1)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其一》劉禹錫)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王安石)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李清照)

      (2)表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用,有時作定語用,有時作主語或賓語用。但是作用只有一個,顏色一般表現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

      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欣賞時,或抓住能表現色彩組合的字眼,體會詩歌的濃郁的畫意與鮮明的節奏:“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

      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限的空間延伸,畫面靜中有動,富有鮮明的立體節奏感?;?/p>

      抓住能表現鮮明對比色彩的字眼,體會詩歌感彩的濃度:“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奔t與綠道出了蔣捷感嘆時序匆

      匆,春光易逝的這份兒“著色的思緒”。就是抓住單一色彩表現的詞也能體會到詩人的濃情:“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薄皶詠碚l染

      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憐惜與傷別離的情愫盡在“綠”與“醉紅”中。又如: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揚州慢》姜夔)紅藕香殘

      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蜀相》杜甫)

      (3)數量詞:數量詞大約和講究概念與邏輯的數學、物理有某種密切的關系,因此,從文學特別是詩歌的角度來看,它似乎是枯燥乏味的

      。其實不然,優秀詩人的筆就仿佛是童話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綠洲的魔杖,那經過精心選擇提煉的數量詞,在他們的驅遣之下卻可以產

      生豐富雋永的詩情。過去有一首詩:“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永不見?!扁仔拧缎@賦》中的“

      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前人就稱之為“讀之騷逸欲絕”。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鄭谷把僧齊己的《早梅》詩中的“數枝開”,改為“一枝開”,齊己因此而拜鄭谷為“一字師”,這

      故事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了,不必贅述。據元代盛如梓《庶齋老學叢談》記載,張桔軒有詩云“半篙流水夜來雨,一樹早梅何處春”,元遺

      山認為既指明了“一樹”,就不能又說表疑問的“何處”,同時,一樹梅花也絕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樹”改為“幾點”,“幾點”本

      身并沒有什么奇特之處,但用在這里描繪逐水而流的梅花,卻符合生活的真實,也使全詩氣機流暢,韻味平添。

      (4)虛詞:在古典詩詞中,虛詞的錘煉恰到好處時,可以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悠揚委曲,活躍情韻,化板滯為流動等美學效果。盛

      唐詩人善于運用虛字,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去掉“與”、“共”二字就會大為減色,歐陽

      修《晝錦堂記》首句本為“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遞走后飛騎追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因此而使文義

      大為增光,那么,從上面所引的詩例中,我們就更不難領略詩詞中煉虛字的美的消息。

      三、檢測練習

      下列詩詞中加點的字各有其妙處,請加以鑒賞分析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3、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

      4、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6、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

      8、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

      附答案:

      1、“直”寫出烽煙之勁拔、堅毅,“圓”給人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這兩字不僅準確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詩人真切的感受

      ,把孤寂的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之中。2、“生”字寫出明月從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動感,準確傳神。3、“蒸”寫出

      湖面的豐厚的蓄積,仿佛廣大的云夢澤都受到洞庭的滋養哺育,“撼”寫出洞庭湖洶涌澎湃的氣勢,極為有力。4、“低”寫出人在舟中仰

      望天空的獨特的視角,非常準確?!敖弊謱懺铝练路鹨矞厝狍w貼,善解人意,來安撫詩人那顆孤寂的心。5、“轉”表明山色愈來愈深,

      愈來愈濃,山是靜止的,但憑顏色的漸變就寫出它的動態來。“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動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覺它始終如一

      的守恒。6、“盡”與“閑”把讀者引入一個寂靜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

      相關期刊更多

      駿馬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呼倫貝爾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久久影院|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亚洲人成网www|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码|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成人满18免费网站 |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国产亚洲成人在线播放va| 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日韩|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一本二本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VA片在线播放| 亚洲无mate20pro麻豆| 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色一区| 亚洲欧美精品午睡沙发|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夜夜欢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播放 |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 亚洲美女人黄网成人女| 亚洲伦理一二三四| 亚洲色最新高清av网站|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亚洲成AV人片在WWW色猫咪| 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