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星空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時少,常不知所學為之何?常為之一門而否之全盤,順其自然而尊其己心,一切皆從興趣出發,時常懷念為何不是所有的課都是體育課,為何要學習外國的語言?常不懂為何所學不能與現實接軌,所學之物皆與所識之物不同,帶著珍貴的懵懂,從小學到初中。
初中,三年之短,卻又深長,此乃三年修身養性之日,書本知識遠不能使其充實,漸漸開始懷念學校外面的生活,臺上的黑板密密麻麻,臺下的心卻思緒萬分,早已如出籠之鳥,飛入千街萬巷,學生們開始探索社會之道,漸漸癡迷于社會的腐敗,陽春三月,本應早讀之時,卻因外物,阻其進步之路,當迷離結束,心回歸本源,才會發現,十年寒窗苦讀,不及一張畢業證書,九年義務教育已經淘汰了一群不符社會進步的人,此時悔之,為時已晚。
當我仰望星空,思緒如流年一般洗滌著我的記憶,才話別一瞬間,就成為了高中的學生,當我們踏入校園,呼吸著泥土的芬芳,朝陽的氣息,轉身望去已經在求學的道路上行走了九年,這九年帶給我們的回憶,當回頭發現同桌已經成為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時,才明白這些時光我們再也回不去了,每當夜深寂靜之時,總是在月影的陪伴下,開始自己的成才之路,再也不是那個急躁、沖動的愣頭青,會做事認真分析了,會主動承擔責任了,逝去的流年,成熟的青顏,歲月的痕跡已經化作一縷哀愁,陪伴著隨風飄散的楓葉,消失于朦朧中……
一季花開,一季花落,不知錯過多少的夢,人生亦如一場夢,夢醒時才會發現原來又是一個朦朧且遙遠的夢,當我們夢醒時,早已不知淌于多少熱淚于夢中,現實是殘酷的,回憶是無法割舍的,當我們已經長大回頭才會發現最難忘記也是最易忘記的是自己的青春,人生如紙,本無色彩,但當我們揮筆之時,才會發現美麗的七彩,錯綜復雜早已交織為一副燦爛的風景畫。
往事怎能回首,憶往昔,揮筆寫青春,談笑風生,倚馬萬言,彼此之間,斗學、斗才、斗藝,怎奈流年無意,時光匆匆,無人知曉,夢里花落為多少?殘陽如血,你我如墨,執筆無悔,書畫人生。
今之視往昔,猶如后之視今昔也,我們并不后悔今天的人生,高中的我們意氣風發,如旭日之東升,生生不息,又如滄海落月,瑩亮不絕,看著時光的背影和隨風飄散的楓葉緩緩消失在風中,那么感動,那么感傷。我站在河的對岸,平靜而又憂傷的看著自己平淡的青春,這就是我們的記憶,談笑間三寸日光亦如流年般東流到海而不返,轉眼高中生活以至中旬,時常記憶兒時鑿壁偷了誰家的光,宿昔不梳一苦十年寒窗,如今燈下閑讀紅袖添香,無法忘記兒時貪玩的模樣,當如今我們早已非當初月下的模樣,高考迫近,正乃拼搏之時,此乃人生之一大諾言也,此諾無需言,因為早已對我們注定,十年寒窗苦讀就是為了今朝之一搏,此搏關之人生之道之得失,無悔的書寫青春,為的就是完成這個約定了十八年的諾言,高中三年,雖長猶短,人生最美的記憶定格在這一瞬間,人生百年,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此諾言我們必須完成,因為這個醞釀了十八年的諾言是對自己人生最大的肯定,高考是對自己最完美最真實的問卷,這個諾言是對自己人生的一份答卷,這個諾言我們會竭盡全力,背水一戰,用最完美的自己完善人生的最后一筆。
利用斷水期在河中修筑臨時墩,在臨時墩臺上架設式軍用梁作為現澆I型梁支架。I型梁模板采用鋼模,砼運輸采用手推運輸,砼振搗主要采用附著式振搗器。具體施工工藝如下:
1.1 臨時墩臺
臨時墩臺的設計、施工必須保證基底有足夠的承載力。河中臨時墩在斷水期修筑,基礎采用20#砼,墩身采用7.5#漿砌塊石,墩帽采用20#鋼筋砼。原河床為砂礫石,基礎埋深為75 cm。臨時臺在蓋梁施工完畢后施工,臨時臺的基礎及臺身采用20#砼,臨時臺的基底設計承載力要求在0.15 Mpa以上,開挖后達不到要求時采取換填砂礫石,臨時臺的前墻坡比與原河岸坡比一致。為保證臨時墩臺的施工質量,施工時仍按繞城路的施工技術規范進行。
1.2 支架
支架采用式軍用梁拼裝而成。支架的撓度經交通廳設計院吳明清工程師計算最大值為2.6 mm。原支架橫向聯系較差,在拼裝時要多加剪刀撐和模向聯系。半幅施工時三角架三片為一聯,共兩聯六片。
每聯三角架頂部鋪鋼軌,鋼軌與三角架間用U型卡連接,三角架底部用型鋼設三道牢固的橫向聯系,另外再用架管加強橫向聯系,保證三角架的穩定性。
三角架的布置:從左至右,第一、二、三片三角架為第一聯,第四、五、六片三角架為第二聯。砼從第六片開始向第一片方向依次澆筑。第六、五、四片梁澆完后將第二聯三角架移到第十、十一、十二片梁的位置,第三、二、一片梁澆完后將第一聯移到七、八、九片梁的位置,按此方法間隔移動三角架。
三角架的安裝、移動、拆除:三角架運至工地后,先用8T汽車吊車拼裝5節(20 m),然后用25T汽車吊在一側河岸上吊裝。第一片(一跨)三角架吊裝就位后,先用架管支撐三角架,保持其穩定性,然后再拆吊車鋼繩。第二片(一跨)三角架吊裝后與第一片進行橫向聯系,增強其穩定性。待一跨安裝完后,進行另一跨安裝,第二跨每片只有4節,每片與第一跨用銷子連接,使之形成整體,所有三角架安裝完后,用架管進行橫向聯系加強,頂部用鋼軌與三角架連接,鋼軌間距按支架圖示間距布置。待一聯三片梁砼澆完,張拉完、橫隔板完成后再移架,卸架時拆除鋼軌上的方木、底模,然后用千斤頂將三角架升起,底部放入長鋼軌于臨時墩臺上,三角架橫向前后用鋼繩連接卷揚機牽引,待三角架移到位后,再用千斤頂將三角架卸落到墩、臺帽上。所有梁澆完后拆除三角架,先把三角架牽引出橋跨,進行拆除,先拆除四節,然后再拆除剩余五節。
1.3 模板
底模:底模用2.5 cm厚木板(釘白鐵皮)或2 cm厚竹膠板,底模板用鐵釘釘在方木上,方木間間距20 cm,方木下用木楔與支架聯接。底模標高通過木楔調節,木楔便于調架,為防止木楔滑動,用鐵釘將木楔與方木聯在一起,根據經驗和設計院提供的資料,將底模設2 cm反撓度,反撓度值按三角形成直線分布。
側模:側模采用定做鋼模,保證其周轉次數和模板剛度。由于本橋為斜交,橫隔板除端頭為斜交外,其余均是正交,因此每片I型梁的橫隔板位置都不一樣,側模規格較多。所有模板只有垂直接縫,不設水平接縫,模板之間用螺栓連接,鋼模中間不設拉桿,只是上下設拉桿,鋼模兩側用角鋼加固。鋼模安裝就位后,先用拉桿連接,再用架管將其加固。由于梁體較高、較窄,一定要加斜撐保證模板的垂直度和穩定性,防止因振動模板出現位移、傾斜。拆模時要注意保持梁體的穩定性,拆模前先用四根鋼繩將I型梁固定在蓋梁上,并且邊拆模,邊加斜撐支撐梁體,嚴防撞擊梁體致使梁體傾倒。
1.4 鋼筋
普通鋼筋的制作主要注意主筋的焊接質量,普通鋼筋的安裝要注意鋼筋骨架的穩定性。安裝鋼筋前要先用架管搭架,保持鋼筋穩定。
預應力筋安裝:同一束鋼絞線的下料長度要嚴加控制。為施工方便,在澆筑砼前將預應力筋、波紋管預埋好。具體做法:先將鋼絞線按設計位置大致固定好,然后再從一端向另一端套波紋管,最后再將波紋管精確定位。穿鋼絞線時,將每一束內的各根鋼絞線編號,在構件兩端對號檢查,防止其在孔道內交叉扭結。
鋼筋線張拉:根據設計要求砼強度達到100%方可張拉。鋼束采用超張拉工藝。鋼束長度較長,采用兩臺千斤頂兩端同步張拉。張拉程序:0初應力105σk%、持荷5min σk錨固。按設計張拉順序,每次張拉鋼束共有兩束,且相隔很近,不能同時放置兩臺(一端)千斤頂,只能先用兩臺千斤頂從兩端張拉一束到一定預應力值時,錨固后,再將另一束鋼絞線張拉到一定預應力值后錨固,如此交替張拉達到最終預應力值,最終錨固。防止不對稱一次張拉到位,致使梁體產生平面彎曲破壞。
鋼絞線張拉采用應力、伸長度雙控實際值和理論值相互參考,相應控制實際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誤差不大于6%,否則停止張拉。鋼絞線的理論伸長值計算方法參見施工技術規范。
張拉注意事項:
1)張拉人員必須經過上崗培訓。 張拉系統使用前應進行
標定。
2)除去錨下墊板,喇叭管內,鋼絞線上的砼及雜物。
3)夾片與錨圈錐孔不應粘附泥漿或其它雜物,不允許銹蝕。(若有輕微浮銹,應徹底清除)。對表面有銹的鋼絞線,張拉前應徹底除銹。
4)張拉前,應全面檢查系統宜進行按規定進行予拉,確保安全可靠。張拉時千斤頂后嚴禁站人,張拉完成至壓漿后48小時內錨具后嚴禁站人。
【關鍵詞】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
0 前言
高性能混凝土質量的優劣會對建筑物的安全性及耐用性產生顯著影響,實際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的實際強度低于其設計標號的事件常有發生,給工程帶來了嚴重隱患,甚至會導致房屋的倒塌。根據研究分析,高性能混凝土強度偏低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缺少科學的技術手段對高性能混凝土質量進行控制,我們需要建立更加科學完備的質量控制體系保證高性能混凝土的質量,又要使控制體系易于操作。
1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系統的建立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種特殊的工業產品,加上現有的實際施工體制,我們將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控制體系分為施工前控制、施工中控制和施工后控制三個階段,建立了如圖1所示的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措施。為了保證各個階段和環節的層層遞進,循環印證,具體的質量控制流程如圖2所示。
圖1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
圖2 質量控制流程
2 高性能混凝土質量的施工前控制
高性能混凝土質量的施工前控制包括編制質量控制計劃、原材料質量控制、合理的配合比設計三個方面,根據設計要求確定高性能混凝土的質量要求,選擇合理的原材料,進行配合比設計,在最有工藝參數的情況下保證高性能混凝土的質量要求,并且為以后階段的質量控制提供高性能混凝土的質量參數。
2.1 編制質量控制計劃
通過對上海市數家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建設方的調研,結果顯示各方對于高性能混凝土的質量控制缺乏計劃性,由于質量控制計劃性的缺失,監理單位經常被動的跟隨施工單位的施工進度進行質量監督。但是高性能能混凝土的質量檢驗具有其特殊性,要求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進行混凝土強度的檢驗,而檢驗批次的劃分,抽檢頻率和滯留組件的不同會導致每個階段混凝土的質量評定具有很大的隨機性,最終導致整個質量控制過程失去了其科學性。因此,在施工過程開始之前,監理單位應該隨之相關的施工單位、檢測單位編制合理可行的高性能混凝土使用、澆筑、檢驗、評定計劃,讓科學性貫徹于整個過程之中。
2.2 原材料質量控制
從圖3 HPC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圖中可以看出,除了與普通混凝土相類似的組成材料――水泥、骨料、水以外,高效的減水劑以及礦物質參合料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的品質直接決定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也是接下來配合比設計的基礎,而且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眾多,對于質量的要求又很多,因此應該對于各項材料進行材料性試驗,用性能指標來衡量是否符合質量標準。
圖3 原材料質量控制圖
(1)水泥品種
高性能混凝土選用的水泥品種一般為硅酸鹽水泥或者普通硅酸鹽水泥,因為這兩種水泥的成分簡單,性能穩定,添加不同的摻合劑可能發生的反應易于控制,可操作性高。對于配置高性能混凝土是非常有好處的。
(2)骨料
骨料的強度、級配、粒徑等性能都會很大的影響到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彈性模量和干縮性、抗凍性能一系列性能,應當在進場前保證不同粒徑的骨料摻配,形成不同級配的骨料;對高性能混凝土的骨料進行專門的除塵和保護,保證骨料的強度。
(3)摻合料和外加劑
適當的添加摻和料和外加劑對于混凝土的密實度、耐久度和耐堿性都有非常大的提升。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性能;可以填充混凝土的小空隙強度更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活性。
2.3 配合比設計
高性能混凝土一般需要帶特定的環境下發揮作用,因此除了強度要求以外,還對其他的性能具有額外的要求,除了和普通混凝土一樣需要進行強度和質量測試以外,吳中偉院士認為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也是重要的基本性能之一。我們應該在圖4基本思想的指導下,同時考慮混凝土的攪拌、運輸、以及振搗等一系列條件。在多個條件的約束下,選用合適的水泥和集料,確定最終的配合比,配制出高質量的混凝土。(下轉第190頁)
圖4 HPC設計原則
3 高性能混凝土質量的施工中控制
高性能混凝土的質量控制,是指在生產過程中,按照規定的控制標準,對混凝土的性能進行抽檢,保持混凝土生產中的質量穩定。圖1將高性能混凝土質量的施工中控制分為工廠生產控制和施工過程兩部分。
3.1 工廠生產控制
工廠控制過程包括含水率、原材料的抽檢、配料的攪拌、計量、工作性評價等一系列工藝控制過程。通過質量管理控制圖對生產過程進行整體控制,在混凝土制作過程中的檢查、運輸、振搗過程發現異常變化趨勢時評估對于工程質量的影響要求工程技術人員具有足夠的經驗技術。因此在生產工程中應當盡量提升各個工序的自動化程度,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質量。
3.2 施工過程控制
高性能混凝土在經過工廠生產控制生成成品以后,在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混凝土的最終質量。但是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工人本身素養不高、機器設備操作不當、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目前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質量經常達不到預定要求。因此,應當在施工過程中采取一些措施控制混凝土的質量。比如說在施工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都應該進行混凝土質量的檢驗,發生問題及時解決,防止產生大的問題;在高性能混凝土質量檢驗時應當加大樣本容量,并且結合以前的檢驗數據綜合分析檢驗,提高檢驗的準確性。
4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過程后控制
在高性能混凝土澆搗施工后,混凝土的養護會極大的影響混凝土的最終強度,特別是早期的妥善養護可以避免混凝土的脫水而產生裂縫。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必須保持7天的薄膜養護或者是濕草包包裹的養護,保證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養護條件。混凝土養護需要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條件。在適當的溫度條件下能夠減少混凝土表面的熱擴散,降低混凝土表層的溫差,防止表面裂縫,如果施工環境溫度高,可以考慮冰塊降溫的方式保持養護溫度。混凝土澆筑后,及時用濕潤的草簾、麻袋等覆蓋,并注意灑水養護,延長養護時間,保證混凝土表面緩慢冷卻。在高溫季節泵送時,宜及時用濕草袋覆蓋混凝土,尤其在中午陽光直射時,宜加強覆蓋養護,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產生混凝土表面溫度和收縮裂縫。在寒冷季節,混凝土表面應設草簾覆蓋保溫措施,以防止寒潮襲擊。
最后,正確的表面抹面和水養護是高性能混凝土養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步驟,相對于普通混凝土,地水灰比的HPC更加需要從外部環境補水,保證混凝土的充分水化,提高混凝土的綜合質量和綜合性能。
5 結語
高性能混凝土追求的是高性能、高耐久、高強度,隨著高性能混凝土技術的發展,高性能混凝土已經具有了非常多的有良性能,但是需要有更加完備、科學的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措施。本文從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個階段對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控制進行了簡單討論,就各個階段提出了相應的控制措施,提出了質量控制的具體流程。
【參考文獻】
[1]張傳倉,楊利民,趙世壯.高性能混凝土的質量控制[J].陜西建筑,2006,11.
[2]宋波.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試配[J].江蘇建材,2009(2).
[3]程積生,王濟萍.混凝土工程質量缺陷防治與處理[J].山西建筑,2007(3).
胡海燕(1979-),男,湖北省通城縣人,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生,主要從事會計信息質量、審計研究。
摘要:以2003-2011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 研究了公司實際控制人性質、控制權轉移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結果發現,當實際控制人為國有屬性的時候, 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低。 當實際控制人性質從國有屬性轉移至非國有屬性時, 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變得更高。 為了克服由于樣本選擇導致的潛在內生性問題,本文運用傾向性得分倍差法(PSM-DID)進行穩健性檢驗,研究結論保持一致。最終研究結果表明,國有屬性有利于降低盈余管理,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關鍵詞:實際控制人性質; 控制權轉移; 盈余管理; 傾向性得分倍差法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5.03.010
不同于西方成熟資本市場股權高度分散的特點, 我國資本市場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占據較大比重。 已有的研究重點主要放在國有企業經營績效上面, 一種觀點認為國有企業的績效不如私有企業\[12\]; 另一種觀點認為國有企業身份也有有利的一面, 認為國有企業在績效及委托問題等方面不一定比私有企業差\[35\]。 然而, 利益相關者對公司績效的理解受到公司盈余管理行為的影響。 盈余管理是造成會計信息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它是經營者運用會計手段或者安排交易來改變財務報告,以誤導利益相關者對公司業績的理解或影響以報告會計數字為基礎的合約的結果\[6\]。 國內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對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盈余管理差異進行了有益研究,主要都是從靜態的角度 研究非國有企業和 國有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 那么從動態的角度, 即當公司實際控制人性質發生轉移時, 對企業盈余管理產生何種影響則缺乏實證支持。為此,本文研究了實際控制人性質、控制權轉移對盈余管理的影響,有助于理解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盈余管理的差異。由于目前從控制權轉移對盈余管理影響的研究尤為缺乏,因此本文不僅研究了實際控制人性質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究,還研究了控制權轉移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一、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公司進行盈余管理的這一行為,會誤導部分以財務報告為基礎進行決策的利益相關者,盈余管理是會計信息質量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國內研究盈余管理主要是從盈余管理的決定因素、經濟后果、動機、方式等方面進行研究。范經華等\[7\]研究了內部控制和審計師行業專長對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發現高質量的內部控制有助于抑制公司的應計盈余管理行為。蔡春等\[8\]研究了IPO企業的盈余管理方式以及其對發行價格的影響。白云霞等\[9\]通過考察控制權轉移的后續資產處置行為,研究了控制權轉移的公司后續盈余管理行為。
國內外學者從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對比的角度,對公司盈余管理進行了有益的探討。李增福等\[10\]以2007年所得稅改革為背景,研究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選擇問題,他們研究發現:預期稅率上升使公司更傾向于實施真實的盈余管理,預期稅率下降會使公司傾向于實施應計項目的盈余管理;其研究還發現國有控股、公司規模、債務對應計項目操控程度有顯著的負效應,對真實盈余管理有顯著的正效應。薄仙慧和吳聯生\[11\]從盈余管理的角度研究了國有控股和機構投資者的治理效應,其研究發現國有控股公司的正向盈余管理水平顯著低于非國有公司,國有控股和機構投資者對公司負向盈余管理水平影響均不顯著,其研究結果表明,國有控股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降低盈余管理,并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上述學者都是從靜態的角度,研究了相對于非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那么實際控制人性質以及實際控制人性質轉移在公司盈余管理方面起到的實際作用,將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Qian\[12\]把社會主義經濟體商品缺乏歸因于這些經濟體的財務軟約束,即當一些投資成為沉沒成本的時候,國有銀行不能可信地拒絕再為這些不好的項目融資。在這種情況下,當一個消費品也是廠商投入品的時候,這些壞的項目會推高市場出清價格,擠壓家庭的消費。同時也說明相對于私有企業,國有企業得到了財務和政治上更多的政府支持。李洪彬和周黎安\[13\]研究了改革開放后省高層人事管理的激勵作用。他們運用1979-1995年省高層領導的人員調整數據,發現省高層的升遷與他們的經濟業績正相關,這表明官員政治升遷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激勵因素,所以政府高層有動力去幫助國有企業發展,以提高他們的政治資本和升遷的可能性。Brandt and Li\[14\]發現在轉型國家中,銀行對私有企業的歧視。銀行會因非利潤因素而歧視私有企業。因為私有企業受到銀行歧視,所以私有企業常常使用昂貴的商業信用。國有銀行在國有企業貸款時,給予了更多的優惠待遇。Aharony et al\[15\]研究了中國國有企業在首次公開招股(IPO)之前財務包裝過程中的盈余管理。其研究發現,在IPO當年資產收益率最高,之后產生下降。特別是在未保護的行業,IPO之后的資產收益率下降顯著。而在保護行業,如石油,能源,原材料等行業,IPO之后資產收益率下降不顯著。這表明在受保護的行業,政府支持了它們的上市,公司上市沒有必要基于利潤率,所以這些公司在上市前沒有必要夸大盈余。就算進行盈余管理,在IPO之后,這些公司也有能力通過政治聯系來保持高的盈余水平。即股票市場出于政治原因給予國有企業優先上市的權利。所以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在盈余管理方面的動機以及盈余管理的程度將有所不同。
由于政府、資本市場等對國有企業的支持, 上市公司中實際控制人性質為國有屬性的公司在銀行貸款、公司績效等方面,進行盈余管理的激勵會比非國有企業低。當實際控制人性質從國有屬性轉移至非國屬性時,由于實際控制人性質發生變化,進行盈余管理的激勵有可能增強,所以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可能變得更高。反之,當實際控制人性質從非國有屬性轉移至國有屬性時,進行盈余管理的激勵會減弱,所以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可能變得更低。
基于以上理論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實際控制人性質為國有屬性,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低;
假設2: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實際控制人性質從國有屬性轉移至非國有屬性,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變得更高;
假設3: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實際控制人性質從非國屬性有轉移至國有屬性,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變得更低。
二、研究設計
為了檢驗實際控制人性質對盈余管理的影響,本文建立如下模型:
DisAcci,t=α0+α1SOEi,t+α2ROEi,t+
α3NAPSi,t+α4Growthi,t+α5Levi,t+
α6Sizei,t+α7Auditori,t+α8Opini,t+
α9Indepi,t+α10Firsti,t+α11Flshi,t+
α12Insti,t+∑θjIndustryj+∑ηtYeart+εi,t(1)
因變量DisAcc是操縱性應計,用修正的Jones模型求出,并求絕對值,值越大表示會計信息質量越差,盈余管理程度越大。本文所關注的變量SOE為虛擬變量,實際控制人性質為國有屬性時取值為1,否則為0。虛擬變量SOE數據來源于國泰安《中國上市公司股東研究數據庫》。本文定義數據庫代碼分類中國有企業1100,國有機構2100,開發區2200,事業單位2300等四個大類為實際控制人性質為國有企業,即SOE取值為1;其他為非國有企業,即SOE取值為0。實際控制人性質判斷標準是根據股權控制鏈計算所得。
業績差的公司有激勵進行盈余管理\[1618\],所以本文在模型中控制代表公司業績的變量ROE和NAPS,即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凈資產。公司債務水平也是影響公司盈余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9\],所以本文控制表示公司負債規模的變量Lev,即資產負債率。公司成長也是盈余質量的決定因素\[2021\],所以控制公司成長變量Growth,即營業收入增長率。公司規模也是影響盈余質量的重要因素\[2223\],所以控制公司規模變量Size,即公司市場價值的對數。會計師事務所也是盈余質量的決定因素\[2526\],所以控制事務所變量Auditor和Opin。Auditor為虛擬變量,當年被國際四大事務所審計時取值為1,否則為0。審計意見Opin為虛擬變量,當年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則取值為1,否則為0。同樣對獨立董事的比例Indep,控股股東持股比例First,流通股比例Flsh,機構投資者所占股份比例Inst,行業Industry和年份Year進行控制, 行業分類標準依據中國證監會2001年4月公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制造業按二級行業代碼分類,其他行業按一級行業代碼分類。
三、描述性統計與實證結論
本文樣本為中國A股上市公司,年度區間為2003-2011年共9年。數據來源于國泰安(CSMAR)和萬得(WIND)數據庫。由于金融保險業公司的特殊性,刪除了金融保險行業的公司。除虛擬變量SOE、Auditor、Opin等外,其他所有連續型變量都經過1%和99%的winsorize處理。
表1為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其中可操縱性應計DisAcc的樣本量為12 463個,其均值為0.065,中位數為0.044,樣本標準差為0.067。國有屬性SOE均值為0.45,中位數為0,樣本標準差為0.498。
表1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變量名樣本量均值標準差下四分位中位數上四分位
DisAcc12 4630.0650.0670.0190.0440.086
SOE12 5020.4500.498001
ROE12 1650.0600.1820.0250.0720.130
Growth12 4780.2540.6630.0040.1580.343
Lev12 4980.5220.2860.3250.5080.646
Size12 49321.881.12021.1021.7522.51
Auditor12 5020.0740.262000
Opin12 5020.9220.268111
NAPS12 4923.1282.0211.8602.8774.050
Indep12 3480.3570.0510.3330.3330.375
First12 49737.9815.8225.4136.0350.23
Flsh12 5020.5910.2500.3860.5310.790
Inst11 83825.5923.793.72719.0043.48
表2對各變量按照實際控制人性質進行分類,分別求各分類下樣本量、均值、標準差等統計量;在實際控制人性質分類條件下,求各主要變量均值的差異并判斷差異是否在統計上顯著不為零。從表2可以看出來,當實際控制人性質為國有屬性,即SOE=1,凈資產收益率ROE、資產負債率Lev、公司規模Size、四大審計事務所Auditor、審計意見Opin、每股凈資產NAPS、控股股東持股比例First、流通股比例Flsh、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Inst等幾個主要變量均值顯著大于實際控制人性質為非國有的時候,相反可操縱性應計DisAcc和獨立董事比例Indep顯著要小。
表2主要變量的分類描述性統計
變量名實際控制人
為非國有SOE=0
樣本量均值標準差
實際控制人
為國有SOE=1
樣本量均值標準差均值
差異
DisAcc68450.0690.07056180.0600.0630.009***
ROE66140.0550.19255510.0660.169-0.011***
Growth68560.2560.71256220.2520.5980.004
Lev68710.5180.32456270.5270.231-0.009**
Size686721.6050.971562622.2131.196-0.608***
Auditor68740.0470.21256280.1080.310-0.061***
Opin68740.9050.29456280.9440.231-0.039***
NAPS68703.0222.15756223.2581.834-0.236***
Indep67980.3580.05155500.3550.0500.003***
First687234.58215.110562542.12615.681-7.544***
Flsh68740.5750.24256280.6100.258-0.035***
Inst642822.36322.110541029.42225.111-7.059***
表3為實際控制人性質與盈余管理的實證檢驗結果。表3中顯示,模型(1)中控制了影響盈余管理的公司業績(ROE)、債務水平(Lev)、成長機會(Growth)和公司規模(Size)等四大決定因素后,國有屬性SOE系數為負0.003,在5%的水平下統計顯著,即國有屬性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低。凈資產收益率ROE系數為負0.051,在1%的水平下統計顯著,即凈資產收益率ROE越大,盈余管理程度低。營業收入增長率Growth系數為正0.008,在1%的水平下統計顯著,即營業收入增長率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資產負債率Lev系數為正0.026,在1%的水平下統計顯著,即企業資產負債率越大,企業盈余管理越高。公司規模Size系數為負0.005,在1%的水平下統計顯著,即公司規模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低。這些控制變量符號與已有的研究一致。
從模型(2)可以看出,當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入控制變量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Auditor、審計意見Opin、每股凈資產NAPS、獨立董事比例Indep、控股股東持股比例First、流通股比例Flsh、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Inst等控制變量后,上述結論依然成立。所以,實際控制人性質為國有屬性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低。
表3實際控制人性質與盈余管理
變量名模型(1)模型(2)
SOE-0.003**-0.003**
(-2.34)(-2.32)
ROE-0.051***-0.046***
(-14.91)(-11.82)
Growth0.008***0.008***
(9.15)(8.14)
Lev0.026***0.019***
(8.43)(5.39)
Size-0.005***-0.003***
(-8.17)(-4.42)
Auditor-0.005**
(-2.38)
Opin-0.024***
(-8.63)
NAPS-0.001*
(-1.84)
Indep0.018
(1.61)
First-0.0001
(-1.19)
Flsh-0.019***
(-5.49)
Inst0.0001***
(3.97)
行業控制控制
年份控制控制
Constant0.156***0.151***
(11.92)(9.49)
Observations1212911452
R20.0990.107
注: 括號里報告的為t值。 ***、**、*表示在統計水平1%、 5%、 10%下顯著。
四、控制權轉移與盈余管理分析
為了檢驗控制權轉移對盈余管理的影響,本文建立如下模型:
DisAccri,t=α0+α1Trnfri,t+α2ROEi,t+
α3NAPSi,t+α4Growthi,t+α5Levi,t
+α6Sizei,t+α7Auditori,t+α8Opini,t+
α9Indepi,t+α10Firsti,t+α11Flshi,t+
α12Insti,t+∑θjIndustryj+∑ηtYeart+εi,t(2)
該模型意在研究實際控制人性質發生轉移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是否也發生改變。控制權轉移(Trnfr)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實際控制人性質從國有屬性轉移至非國有屬性(SOEtoN);另一個是實際控制人性質從非國有屬性轉移至國有屬性(NtoSOE)。按照這兩種轉移屬性分別進行研究,其他變量定義與前文一致。
基于全樣本的研究思路,樣本采用2003-2011年我國A股市場的全部上市公司。樣本選擇條件如下:其一,由于金融保險業類上市公司行業的特殊性,去掉金融保險業類的上市公司;其二,去掉了創業版和中小版公司,去掉創業板是由于它們面臨的監管環境等與主板公司不相同,沒可比性;其三,目標公司是發生實際控制人屬性變更的公司;其四,目標公司以外的上市公司為對照樣本公司。變量NtoSOE表示非國有屬性控制權轉移至國有屬性,如果公司i在t年度發生了從非國有屬性控制權轉移至國有屬性,則從t年度起至2011年變量NtoSOE取值為1,否則為0。同理,變量SOEtoN表示國有屬性控制權轉移至非國有屬性,即公司i在t年度發生了從國有屬性控制權轉移至非國有屬性,則從t年度起至2011年變量SOEtoN取值為1,否則為0。
表4模型(1)顯示了實際控制人性質從國有屬性轉移至非國有屬性對盈余管理的影響。變量實際控制人性質從國有屬性轉移至非國有屬性SOEtoN系數為正0.010,在1%的統計水平下顯著,即控制權發生轉移至非國有屬性時,盈余管理顯著增加。控制變量國有屬性SOE依然顯著為負(在10%的統計水平下顯著),即國有屬性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低。表4模型(2)顯示了實際控制人性質從非國有屬性轉移至國有屬性對盈余管理的影響。NtoSOE的系數為正,但是在10%的統計水平下不顯著,即實際控制人性質從非國有屬性轉移至國有屬性時,對公司盈余管理影響不顯著。其他控制變量符號與已有的研究一致或者不顯著。
表4實際控制人性質轉移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變量名模型(1)模型(2)
SOEtoN0.010***
(4.09)
NtoSOE0.006
(1.56)
SOE-0.002*-0.003**
(-1.76)(-2.37)
控制變量控制控制
Constant0.125***0.110***
(6.84)(5.91)
Observations89778256
R20.0960.095
注: 括號里報告的為t值。 ***、**、*表示在統計水平1%、 5%、 10%下顯著。為節約篇幅,該表對控制變量進行了簡單報告處理。
從表4的實證可知,當實際控制人的性質從國有屬性轉移至非國有屬性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變得更高;當實際控制人的性質從非國有屬性轉移至國有屬性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變化不顯著。
五、研究結論的穩健性檢驗
為了使本文的研究結論更加穩健,本文使用傾向性得分配對并結合倍差分法進行研究。首先為控制權轉移的樣本進行配對,以控制權轉移前一年為基礎,運用傾向性得分進行多維配對,按1∶1找出對照組。根據李善民和曾昭灶\[26\]研究,本文構建如下Logit回歸模型:
p(i,t)=11+e-bx(i,t)(3)
式中:p(i,t)為公司i在時期t控制權轉移的概率,x(i,t)是一組用來描述公司i特征的向量,選取主營業務利潤率Earn、總資產周轉率Turnover、凈資產增長率Grwth,總股本的自然對數Ttleq、每股公積金Accfnd、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Frstshr、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Scndshr及常數項。b是一組待估計的參數。本文采用動態配對,即在控制權轉移的一年前進行配對。在對控制權從國有屬性轉移至非國有屬性(SOEtoN)配對時,先去掉控制權從非國有屬性轉移至國有屬性(NtoSOE)的公司后,再進行配對;同樣,在對控制權從非國有屬性轉移至國有屬性(NtoSOE)配對時,先去掉控制權從國有屬性轉移至非國有屬性(SOEtoN)的公司后,再進行配對。
對于配對好的樣本,運用倍差分法(DID)進行研究。本文構建如下回歸模型:
DisAcci,t=α0+δ0afchngei,t+δ1treatedi+
δ2afchngei,t*treatedi+α1ROEi,t+
α2NAPSi,t+α3Growthi,t+
α4Levi,t+α5Sizei,t+α6Auditori,t+
α7Opini,t+α8Indepi,t+α9Firsti,t+
α10Flshi,t+α11Insti,t+
∑θjIndustryj+∑ηtYeart+εi,t(4)
變量afchnge是虛擬變量,當實際控制人屬性發生轉移的年份為界,處理組與控制組的公司,在發生控制權轉移的年份之前,取值為0,發生控制權轉移的年份及以后,取值為1。變量treated是虛擬變量,當公司屬于處理組時候,取值為1,當公司為配對選出的控制組,取值為0。其他變量定義與前文一致。
本文所要研究的變量系數是交互項afchnge*treated的系數δ2。如果δ2系數顯著為正,說明事件使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如果δ2系數顯著為負,說明事件使盈余管理程度更低。如果δ2系數不顯著,說明事件對盈余管理的影響不顯著。
表5模型(1)展示了配對后實際控制人性質從國有屬性轉移至非國有屬性這個事件,對盈余管理的影響。關注的焦點是交互項afchnge*treated的系數δ2。模型(1)中的交互項afchnge*treated的系數為正0.024,并在1%的統計水平下顯著,證實了實際控制人性質從國有屬性轉移至非國有屬性這個事件,對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是顯著為正的,即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變高。其它控制變量對盈余管理的影響與前文研究一致。
表5模型(2)展示了配對后實際控制人性質從非國有屬性轉移至國有屬性對盈余管理的影響。關注的數值依然是交互項afchnge*treated的系數δ2。模型中afchnge*treated的系數為正0.014,在10%的統計水平下不顯著。這說明實際控制人性質從非國有屬性轉移至國有屬性對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不顯著。其它控制變量對盈余管理的影響與前文研究一致。
所以,當實際控制人的性質從國有屬性轉移至非國有屬性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增加;當實際控制人的性質從非國有屬性轉移至國有屬性時,公司的盈余管理變化不顯著。
表5實際控制人性質轉移對盈余管理的影響(配對)
變量名模型(1)模型(2)
afchnge-0.011**-0.004
(-2.03)(-0.39)
afchnge*treated0.024***0.014
(3.49)(1.27)
treated-0.013**0.005
(-2.33)(0.62)
控制變量控制控制
Constant0.122**0.144
(2.05)(1.51)
Observations1400482
R20.1340.241
注: 括號里報告的為t值。 ***、**、*表示在統計水平1%、 5%、 10%下顯著。為了節約篇幅,該表對控制變量進行了簡單報告處理。
六、結語
本文研究了公司實際控制人性質、控制權轉移對盈余管理的影響。通過多元回歸分析,研究發現:當實際控制人為國有屬性的時候,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低。在進一步檢驗了實際控制人性質發生轉移對盈余管理的影響時,研究發現:當實際控制人性質從國有屬性轉移至非國有屬性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增加;當實際控制人性質從非國有屬性轉移至國有屬性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變化不顯著。為了克服由于樣本選擇導致的潛在內生性問題,本文運用傾向性得分倍差法(PSM-DID)來進行穩健性檢驗,得出一致結論。本文的研究證實了國有屬性對公司盈余管理有抑制作用,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決策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Megginson W L,J M Netter. From State to Market:A Survey of Empirical Studies on Privatiz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1,39(2):321389.
\[2\]Djankov S,P Murrell.Enterprise Restructuring in Transition:A Quantitative Survey\[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2, 40(3): 739792.
\[3\]Chang H,A Singh. Policy Arena:Can Large Firms be Run Efficiently Without Being Bureaucratic\[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1997,9(6): 865875.
\[4\]Che J,Y Qian.Insecure Property Rights and Government Ownership of Firm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8,113(2): 467496.
\[5\]Blanchard O,A Shleifer.Federalism With and Without Political Centralization:China versus Russia\[J\].Palgrave Macmillan Journals, 2000, 48: 822.
\[6\]Healy P M,J M Wahlen.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s Setting\[J\].Accounting Horizons,1999,13(4):365383.
\[7\]范經華,張雅曼,劉啟亮.內部控制、審計師行業專長、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J\].會計研究, 2013(4):8188.
\[8\]蔡春,李明,和輝.約束條件、IPO盈余管理方式與公司業績:基于應計盈余管理與真實盈余管理的研究\[J\].會計研究,2013(10):3542.
\[9\]白云霞,王亞軍,吳聯生.業績低于閥值公司的盈余管理:來自控制權轉移公司后續資產處置的證據\[J\]. 管理世界,2005(5):135143.
\[10\]李增福,董志強,連玉君.應計項目盈余管理還是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基于我國2007年所得稅改革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1(1):21134.
\[11\]薄仙慧, 吳聯生.國有控股與機構投資者的治理效應:盈余管理視角\[J\].經濟研究,2009(2):8191.
\[12\]Qian Y. A Theory of Shortage in Socialist Economies Based on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1):145156.
\[13\]Hongbin LI ,Lian Zhou. Political Turnover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The Disciplinary Role of Personnel Control in China\[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5,89:17431762.
\[14\]Brandt L,Li H.Bank Discrimination in Transition Economies:Ideology,Information or Incentive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3,31:387413.
\[15\]Aharony J,Lee C J,Wong T J.Financial Packaging of IPO Firms in China\[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0,38(1): 103126.
\[16\]DeFond M,Park C.Smoothing Income in Anticipation of Future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23:115139.
\[17\]Keating A S , Zimmerman J L.Depreciationpolicy Changes: Tax,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 Opportunity Incentiv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9,28(3): 359389.
\[18\]Doyle J T, W Ge,M Sarah. 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5):11411170.
\[19\]Balsam S, I Haw,S B Lilien. Mandated Accounting Changes and Managerial Discre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5,20(1): 329.
\[20\]Richardson S A, R G Sloan, M T Soliman,et al. Accrual Reliability,Earnings Persistence and Stock Pric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5, 39: 437485.
\[21\]Ashbaugh H,R LaFond,Mayhew B W.Do Nonaudit Services Compromise Auditor Independence? Further Evidence\[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3,78(3): 611639.
\[22\]Jensen M C,W H 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4):305360.
\[23\]Ge W,S E McVay. 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J\].Accounting Horizons, 2005, 19(3): 137158.
\[24\]DeAngelo L E.Auditor Independence,‘Low Balling’, and Disclosure Regul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1,3:113127.
原因:科學家用顯微技術除去變形蟲的細胞核,發現其新陳代謝減弱,運動停止。
變形蟲:真核生物,屬于肉足亞門裸變亞綱變形目。裸露,常為單核,有線粒體,無鞭毛期,核分裂為核內有絲分裂,常為無性生殖。細胞膜纖薄,由于原生質層的流動,使身體表面生出無定形的指狀、葉狀或針狀的突起,稱為“偽足”,身體即借此而移動。身體的形狀輪廓也會隨偽足的伸縮而有變化。偽足間可自由包圍融合,借此包裹食物進行消化。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