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計算機應用基礎統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考試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91.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2012)01-0000-02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c Exam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Zhang Yamin 1,Shi Sujuan2
(1. Luohe Medical College,Luohe462002,China;2. Luohe Medical College,Luohe462002,China)
Abstract:First introduced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ed testing system design of necessity,secondly introduces the system of needs analysis,technical scheme selection,finally expounds the system.省略為服務器前臺開發工具,作為后臺開發工具,SQL Server2000為后臺數據庫,B/S模式的系統結構【2】,分析并闡述了上機考試系統的基本流程、功能構成、開發環境和實現過程。
一、系統需求分析
(一)系統目標
設計項目在理論層面的預期目標和實踐層面的預期目標。理論層面的預期目標:通過計算機應用基礎上機考試系統的研究,觀察該系統的實用性、合理性、和可推廣性。實踐層面的預期目標:通過將計算機應用基礎上機考試系統應用于實際工作,簡化傳統紙質考試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考試成績的客觀性和公平公正性。
(二)系統基本要求
1.完善的安全機制【3】
為了提高上機考試成績的客觀性和公平、公正性,對系統實現安全性的途徑、方法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網上考試系統的安全性(Security)在于:試卷的題目是隨機生成的,所以每個人的試卷上的試題是不同的,保證了考生試卷答案的安全性。試卷答案是有教師錄入,保證了試卷答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教師可以修改密碼,也保證了系統的安全性,防止試題泄漏。另外,教師密碼和管理員密碼在數據庫中都采用了MD5密文形式存儲(與某一常量字符串連接后MD5加密,可以防止MD5暴力破解),這保證了技術非法用戶能夠得到數據庫數據,也無法登錄密碼。
2.系統的靈活性
網上考試系統的靈活性(Agility)在于:試卷上的題目均由題庫中隨機選出,有很大的靈活性。同時,教師可以選擇錄入的題型和試卷模板中各種類型題目的數量,增加了試卷的多樣性。
3.省略為服務器前臺開發工具,作為后臺開發工具,SQL Server2000為后臺數據庫,B/S網絡運行模式的系統結構。
三、系統設計實現
(一)系統功能模塊【4】設計
本系統面對的對象為高等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系統角色包括管理員,教師和學生。從而將系統功能模塊劃分為四大部分:系統模塊,管理員模塊,教師模塊和學生模塊。
系統模塊:包括倒計時和系統自動判卷兩部分。系統模塊在界面上沒有專門的頁面,它只是功能性的。
管理員模塊:管理員可產生用戶和修改用戶并對用戶授權。用戶權限等級分明,若不是考試系統內的用戶,將拒絕登陸;若是考試系統內的用戶,將根據不同的用戶身份憑密碼登陸到不同的用戶界面,以保證系統的安全性和試題的保密性。
教師模塊:包括①個人信息管理,可以修改個人信息包括修改密碼。②題庫管理,可以增加,刪除,查看和修改各種類型的試題。③試卷管理,可以生成、修改、刪除試卷。④成績管理,可以統計、核算、查看、打印、導出學生的成績。⑤成績分析查詢,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和得分情況,設置該試題的難度系數,并分析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查詢內容包括試題、試題庫、試卷、考試、考生、成績等所有的業務數據。
學生模塊:包括在線考試、查詢以往考試成績、瀏覽考試新聞、留言等。
(二)數據庫設計
數據庫技術是上機考試系統的核心,它在數據的存儲、維護、檢索、分類、統計等諸多方面具有強大的功能,本系統選擇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作為后臺數據庫。本系統中的數據模型由管理員、教師、學生、試卷、成績等表對象組成。
管理員表,用于存放管理員的用戶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用戶名、口令等。
教師表,用于存放教師的用戶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姓名、口令等。
學生表,該表用于存放學生的相關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學號、姓名、口令、班級等。
試卷表,該表用于存放試卷的相關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填空題分值、填空題數量、判斷題分值、判斷題數量、單選題分值、單選題數量、多選題分值、多選題數量、考試時間、試卷名稱等。
成績表,該表用于存放成績的相關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考試科目、考生學號、成績、考試時間、是否補考、補考成績、補考日期、結束時間等。
判斷題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判斷題編號、題干、正確答案、難度系數、添加日期、答案解析、狀態標志等。
填空題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填空題編號、題干、正確答案、難度系數、添加日期、答案解析、填空個數、答案是否有序、狀態標志等。
單選題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單選題編號、題干、正確答案、備選項(A、B、C、D)、難度系數、添加日期、答案解析、狀態標志等。
多選題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多選題編號、題干、正確答案、備選項(A、B、C、D)、難度系數、添加日期、答案解析、狀態標志等。
操作題信息,包括的數據項有:操作題編號、題干、正確答案難度系數、添加日期、答案解析、狀態標志等。
(三)系統部分界面
四、結束語
本文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并設計了基于計算機應用基礎的上機考試系統,取得的主要成果有以下幾點:1.對網上考試系統做了一定的研究。對傳統考試模式和上機考試模式的對比做了詳細的研究。2.分析并開發了適合筆者所在單位的上機考試系統,實現了題庫管理、自動組卷、自動改卷、考試異常情況處理等功能。3.完成了上機考試系統的開發,并投入使用,從測試結果來看,該系統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當然,此次研究雖然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但還存在著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對考試意外的應變能力不強,未能考慮對主觀題的處理,對試卷結果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等,我們將在以后的使用及研究當中對其進行修改,以使其更加完善,穩健,易用。
參考文獻:
[1]郭偉剛.計算機基礎課無紙化考試模型初探[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報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3):145
[2]任國霞,魏蕾,劉紅波,黃現代.基于B/S模式的在線考試系統設計與測試,農業網絡信息,2004(12):41-44
關鍵詞:考試系統;計算機基礎;SQL
信息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熟練掌握和使用計算機已經成為信息社會的基本技能。為了培養新時期的合格人才,高職院校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最直接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進行事務處理的能力,這也是最基本的教學要求。除此之外,計算機基礎教學還承擔著全面提高學生信息素質的任務,以適應社會越來越高的用人要求[1-2]。本文針對上述問題,采用Visual C#和SQL Server開發,該考試系統既可以作為大學一年級分班考試的無紙化測試系統,又可以應用于這門課程的期末考試。
1系統總體設計
1.1系統概述
本系統包括考生網絡綜合考試系統和模擬自測
試系統。網絡綜合考試系統的功能主要包括:考生信息維護、登陸、在線考試、考場信息管理、教師組卷、教師手動判卷、系統自動判卷、考生成績管理等(如圖1所示)。考生利用學號、姓名等信息登陸系統,開始考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考試后可提交試卷,系統可以自動對試卷判分。另外,為幫助學生自我測試和學習,專門設計了單機版的考生模擬自測試系統,該系統可隨機組卷,自動判分,并能將各考核點的得分情況反饋給學生,方便學生學習。本文重點介紹網絡綜合考試系統的設計,單機版的實現類似。計算機基礎課程考試題型包括傳統的選擇題、判斷題和打字題,另外還包括Word、Excel操作題,本系統開發使用C#語言、SQL Server數據庫,采用C/S模式實現。
圖1網絡綜合考試系統功能結構
1.2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1.2.1信息維護
考生信息:包含學生信息輸入、修改、刪除、導入等功能。學生基本信息可以通過系統錄入,也可以通過從學校學生基本情況表中導入。學生基本信息錄入后,可以由管理員用戶對學生基本信息中的數據進行修改。
教師信息:包括評卷教師和監考教師的基本信息。在教師參加評閱試卷前,教師可登陸系統并被系統授予閱卷和查詢成績、分析試卷等權限。教師基本信息包含教師姓名、教師編號、性別、任教科目等。
考場信息:包括考場的人數、數量、計算機編號、A\B卷考生分配等信息。
1.2.2考試過程管理
考生登錄:當考生登錄到考試系統界面時,根據輸入的學號和密碼進行身份驗證,驗證通過后開始考試,否則給出錯誤提示信息。
考試過程:實現試卷提取、考試答案暫存、時間管理等功能。
交卷管理:實現試卷答案保存、計算機鎖定、特殊情況處理。
1.2.3試卷管理
組卷與發卷:教師可以從課程難度級別,各種題型的數量等對某份試卷提出一定的要求后由系統自動生成試卷也可由教師指定出卷。同時,教師還可以對庫中已有的試卷進行修改和刪除,添加新試卷等。組卷完成后,在考試開始前按如下規則為每位考生生成試卷:隨機生成試卷、指定單一試卷和A\B卷;
手動判卷:教師在登錄后,選擇自己所授的課程來閱卷,閱卷時應該挑選出未閱的試卷和試題,點擊學生試卷編號或者點擊已經選擇的考生的某題目后顯示題面和考生的答案以及該題目的標準得分,評閱后給出該題分數后再進行提交;
自動判卷:系統根據考生答案及標準答案,自動判卷并生成成績。
1.2.4成績管理
成績統計:按班級或考場等選定方式統計成績分布情況、各題得分情況。
成績查詢:按考生姓名、學號、班級等信息查詢成績。
1.3數據庫設計
數據庫設計需要從用戶需求、數據庫性能、對現實世界的模擬程度、開發應用的速度與質量等方面多加以考慮。設計一個合理的數據庫,可為日后數據庫的管理和維護帶來便利,并能縮短系統的開發時間,減少開發成本。本系統主要數據庫表的設計如下。
1)tb_questions:用于存放題目信息,包括字段qID(試題編號)、catID(類型編號)、KnowledgePoints(知識點)、ChapterID(章節編號)、qText(題目)、havePic(是否有圖片)、qPicture(圖片)等。
2)tb_answers:用于存放單選、多選和判斷題的標準答案,包括字段qID(試題編號)、selectNum(選項號)、selectText(選項內容)、isRight(正確選項號)。
3)tb_Student:用于存放學生基本信息,包括字段stuID(學號)、stuName(姓名)、Password(登陸密碼)、stuClass(學生班級)、stuColl(學生所在學院)。
4)tb_room:用于存放考場信息,包括字段roomID(考場編號)、roomName(考場名稱)、teacher1(監考教師1)、teacher2(監考教師2)、teacher3(監考教師3)、Capacity(考場容量)。
5)tb_PaperSel:用于存放已出試卷,供學生抽卷使用,包括字段PaperID(試卷編號)、PaperName(試卷名稱)、Danxuan1(單選1ID號),以及各題的ID號。
6)tb_ExamineeList:用于存放考生的考試情況,包括該考生的試卷信息、登陸信息、考場信息等。
2系統實現
2.1數據庫相關技術
系統采用ADO技術實現C#與SQL Server的連接[3-4],采用SqlConnection類實現。
public static SqlConnection sqlconn = new; SqlConnection("server=ibm\\weapon;Uid=sa;pwd=;DataBase=DJKS");
sqlconn.Open();
數據庫的查詢、編輯等操作主要通過SqlDataAdapter和DataSet類實現,如:
//獲得單選題目
SqlDataAdapter dataadapter = new SqlDataAdapter("select qID,qText from tb_questions where qID=" + tihao, sqlconn);
DataSet dataset = new DataSet();
dataadapter.Fill(dataset, "題目");
Question = (string)dataset.Tables["題目"].Rows[0]["qText"];
qID = Convert.ToString(dataset.Tables ["題目"].Rows[0]["qID"]);
2.2系統判分功能的設計
計算機基礎課程試卷的題目有客觀題和主觀題。客觀題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和打字題,主觀題包括Word、Excel操作題。我們為每種題型設計了相應的類,以單選題為例,單選題類封裝了單選題號、題目、選項、正確答案和用戶答案等字段,封裝了單選題初始化、單選題判分等方法。對于單選題的判分比較簡單,只要將單選題的正確答案和用戶的答案作比較即可(進行字符串的比較)。多選題與判斷題的判分與單選題基本相同。
打字題的設計和判分與上者稍有不同,在設計時主要考慮以下問題:
1) 提示考生當前的打字位置;
2) 已完成的輸入應能判別出正確的字符和錯誤的字符,并以不同的顏色顯示;
3) 關閉控件的復制粘貼功能,防止考生通過復制粘貼完成打字題;
4) 根據考生答題正確率給分。
系統使用兩個 RichTextBox控件分別用來顯示打字題目和接受考生輸入。前兩個問題通過RichTextBox控件的TextChanged事件編程解決。在TextChanged事件中,首先利用RichTextBox. SelectionStart屬性獲得考生輸入點,在顯示題目的RichTextBox控件中使用RichTextBox. Select()方法選中對應字符,然后修改RichTextBox.SelectionBackColor屬性,
改變打字題目中待打字符的顏色,以提示考生當前的打字位置。在TextChanged事件中,以字符為單位依次比較兩個控件中對應字符是否相等,利用RichTextBox.Selection- Color屬性,在接受考生輸入的RichTextBox中修改正確和錯誤字符的顏色。將RichTextBox的ShortCutsEnable屬性設為False,可關閉控件的快捷方式菜單,防止學生利用復制粘貼功能答題。最后將考生答案字符串和打字題目字符串進行比較,按正確率給出分數。
對于主觀題的判分是通過VBA技術實現的。以Word操作題為例,.Net將Word操作封裝成了類,使用動態鏈接庫文件向用戶提供接口[5-6],使用前需添加引用COM組件中的Microsoft Word 11.0 Object Library組件,另外在項目中添加引用Using Word。操作步驟如圖2所示。
圖2VBA操作步驟
Word應用程序及文檔的打開需要實例化Word.Application 類和Word.Document類的兩個對象。利用Application.Documents.Open()方法打開Word及應用程序;利用Document對象的子對象實現文件操作;利用Application.Quit()方法實現文檔及程序的關閉。文件具體操作都被封裝在了Word.Document類以及其子類中,結構圖如圖3所示。
操作題判分的依據是各得分點,系統將每道題目的得分點記錄在該題的對象中。判分時,采用VBA技術讀出文檔的屬性,比較得分點,實現判分。
3題庫設計
考試系統中,題庫設計是其關鍵。本系統在題庫的設計過程中主要考慮了考試試卷組成時試題的合理性和學生考試中重復抽取題目的情況。具體設計如下:
1) 為了讓考試題目能覆蓋整個教材,數據庫在設計的時候把教材按章節分為很多知識點,數據庫中每個題目都具有知識點和章節字段。
2) 專門為知識點建立數據表,教師出題時,可以通過知識點查找試題。
3) 為了將每一個考生的試題單獨存檔,考生成功登陸后,會自動建立一個以考生學號命名的文件
夾,所有考生的答案均保存在該文件夾下。考試結束后,文件會以二進制流的形式存入SQL Server數據庫。
4運行效果
考試系統可以安裝在標準的機房(30臺機器)。考試系統自動組卷、閱卷可以重復使用。大大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同時評分和成績、做試題分析也可很快完成,大大提高了考試效率。另外試卷的保存在性價比低、占地空間小的磁介質上,節省了學校的財力、物力。我校4000多人的學生的計算機信息基礎的試卷的保存(包括學生的試卷及其答題內容和評分細節)只需要4張光盤。考試系統還有配套的單機版練習和模擬考試軟件方便學生課下練習。系統實施一學期,提高了學生的考試通過率,為計算機基礎課程培養學生能力和分班教學提供有利幫助。
參考文獻:
[1] 林川.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網絡考試系統的開發與應用[J]. 貴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6):55-59.
[2] 胡斌. 在線考試系統的設計和實現[J]. 教育信息化,2006(2):43-44.
[3] 明日科技. Visual C# 開發技術大全[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300-302.
[4] 張奇. Visual C# 2005 數據庫項目案例導航[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50-156.
[5] 李小軍. VBA實現EXCEL數據錄入有效性檢查[J]. 電腦學習,2009(6):44-46.
[6] 劉新偉,王遂纏,楊曉軍,等. C#對Surfer及Word的接口及應用[J]. 甘肅科技,2009(23):19-22.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xam System for the Course of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s
XIE Li-li, LI Qin, ZHANG Rong-xin, FU Chun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Engineer,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 Tianjin 300410, China)
【關鍵詞】中職學校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 教學
防城港市理工職業學校作為廣西北部灣地區一所中等職業學校,每年入學的新生比較多,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一門統考的必修課,所以搞好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素質和省級統考的通過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們學校有多個專業,但跟計算機相關的專業不多,像一些汽車、機電、學前教育專業與計算機專業有差別,所以實施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時會存在一些困難和不足之處,它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影響了教學質量。因此,從我校的生源特點、教學特色及培養目標考慮,改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很有必要,這關系到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成效,關系到我校學生每年參加省統考的及格率。下面就我校實施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其改進解決的辦法作一淺析。
一、根據教學規律,努力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根據教學規律,強化課堂教學管理,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注意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所要求的教學環境比較高。在2011年以前,我校的計算機教學在學校的計算機中心機房內進行,由于計算機比較落后,機房沒有空調設備,網絡不穩定,導致教學質量低下,學生積極性很差,影響了班級正常教學。差的教學環境也就使我校計算機省統考通過率很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經過學校領導的不斷努力下,學校在2011年下半年籌集了資金買了一批聯想的新電腦。我校便利用這批新電腦組裝了四個帶網絡的計算機機房。在2012年上半年的時候,我校已經全面啟動新機房進行計算機教學。教學環境的改善也大大促進了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積極性,教學工作也能很順利的按計劃展開。在2012年下半年省統考中,我校的通過率已經大幅度的提升了。
二、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室及網絡教學平臺,采用動態教學方式
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室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對于計算機類的應用性課程,集中授課和上機指導是兩個主要的教學環節。計算機應用基礎屬于應用性課程,一個概念、一條命令都是通過相應的操作來表達,如windows使用、辦公室軟件的操作等知識的講解已經無法用傳統的“黑板粉筆“模式去完成,特別是互聯網知識,如果只是“紙上談兵”的話,學生就無從理解、掌握。同時,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都安排在第一學期,由于剛進校新生的計算機知識起點比較低,靜態圖文較難抽象、連貫理解。因此,借助現代多媒體教室或網絡教學平臺實施教學,符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特點,是一種動態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室是由計算機、投影及音頻網絡設備組成的一個綜合網絡系統,它容易實現手把手教學方式,具有直觀、同步、集中和互動特性,達到講演統一、演練統一,特別適合應用操作類課程教學。而網絡教學平臺是實現網絡輔助教學的一種形式,它把傳統教學方法和網絡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一部分課時由老師采用常規教學方式跟學生面對面直接傳授,另一部分課時則由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自主學習。網絡教學平臺可以利用機房的局域網來建立學習資料共享,它把教師的課件、教學要求、重難點、課后作業、模擬試題等都放在共享文件夾里,供學生使用,讓學生自主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練習。
三、采取分層次教學和分類考核方式,改變及提升學生學習的熱情
實施分層次教學,是使層次不同的學生分別掌握適合他們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同時更注重開發不同學生的潛能和創造思維能力。因此,在一堂課中,它可以有不同的教學目標,比如針對優、中、差三類學生制定各自相應的教學目標:高等學習目標、中等學習目標、基本學習目標。此時,教師不但重視了教學中的統一標準,突出了學習要求的一致性,以保證學生打好堅實的素質基礎,又注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突出了學習的層次性,做到了“劃一性”和“層次性”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實際操作中,要做到對后進生保“底”(達到“大綱”規定的要求),對優生上不封“頂”(鼓勵他們向更廣、更深的學習目標進軍)。在學生選擇學習目標時,教師要加強指導,使學生合理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讓目標成為有效激勵學生學習的動力。我校作為北部灣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之一,既招收初中起點的生源,也招收高中起點的生源,每年還要對本市大量返鄉農民工進行技術培訓,其中包括電腦技術培訓。初中、高中生以及農民工的基礎存在較大差異,如果他們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都采取同一個標準,那么,教學若按中技生培養要求制定,高技生就會“吃不飽”,埋怨教學在浪費時間,容易打擊高技生的學習熱情;教學若按高技生標準制定,中技生就可能“消化不良”,容易制約中技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具體實施教學時,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層次制定不同的教學要求和考核目標。由于我們學校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通過計算機初級考試,所以無論是高技還是中技生所教內容和教學的時間都是一致的。比如我所在的汽車維修專業就安排每周一天(6節)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課程。在上高技班的時候,我一般會講得比較快,讓學生練習的時間比較長,通過回收的作業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如果考試大綱的內容掌握得比較好,內容就會適量的延伸一點,這樣我們高技班的同學就覺得上課時間很充實。在上中技班的時候,我會把所講內容再細分一點,內容不會延伸,就像少吃多餐一樣,這樣容易讓學生慢慢消化,這樣中技生就會把考試大綱里的內容完全吃透。這種分層教學和分類考核的做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
四、加強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突出我校的教學特色
技能是運用某種知識經驗,順利完成某種任務的活動方式。學生要想成為技能高手,就要將技能訓練貫穿于學習的始終。技能需要一點一滴磨煉而成。從新生入學起,學生就應該認識到掌握技能的重要性,積極投入基礎性訓練。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操作性強的課程,一般采用多媒體同步教學方式,由于教學直觀,學生很容易領會掌握,但要達到熟練操作和靈活應用的程度還有差距,這就需要課任老師應十分注重實踐教學環節。演示教學力求做到既要結合實際,讓學生感到學有意義,提高學習興趣,又要扣緊統考題型。由于以前設備不足或技能教學理念不強,理論與實踐課時比例不到1∶1,學生沒有足夠的練習課時,也就不可能有熟練的操作技能,更談不上靈活應用了。現在,我校已經改善了設備,使用的都是全新的設備,所以,完全可以按照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特點,理論與實踐課時比例可按4:6分配,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只作簡單講授,大部分時間讓給學生實訓操作,學生在實踐中領會要點、學好技能,突出體現理工學校的教學特色。
五、加強實操紀律,重抓上機訓練,建立“考證促學”激勵機制
論文摘要:教育教學改革也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基于目前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為了更好的培養時代與社會需要的人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實在必行,并從師資培養、教材改革、教學改革和考試改革這四個方面詳細闡述了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改革。
在我國,高職教育是以培養社會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熟練勞動者和各種實用人才為目標的。各高職院校普遍開設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是,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具備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來獲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之擁有在信息化社會中可持續發展的潛力。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計算機應用技術逐漸得到普及,各行各業都離不開計算機,求職者計算機的水平如何已經成為用人單位的用人依據之一。但高職院校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存在許多不足與缺陷,必須對課程進行合理的改革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為更好的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進行改革,為避免盲目跟進,調研是教學改革的必要前提,是改革的依據,必須了解其存在的不足與缺陷,可以通過學生進行摸底測試和填寫調研問卷的形式,了解學生的計算機的基礎情況,了解他們對這門課程的期望和要求,以便對癥下藥。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應用基礎課程師資力量薄弱,該課程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師資結構的分布存在著不合理性,從事該門課程教學的教師隊伍趨于年輕化導致教學內容無法深入。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理念偏離,一些高職院校將等級考試通過率作為量化教學質量的指標,使很多學校片面要求通過率,有些學校甚至將通過率作為考核教師的依據,教師為了提高通過率教學中運用題海戰術以提高通過率,不利于技能的掌握與應用教學理念。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方法單一,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仍采用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使教學效果得不到明顯的改善,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內容難以統一,計算機基礎課程從小學到高中都會開設,但是由于存在著地區差異與個體差異,一些學生計算機使用率幾乎為零,而一些學生已經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常用操作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教學內容難以統一,給教學帶來了較大的難度。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應用基礎課程評價標準缺乏合理性,多數高職院校仍以試卷的形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成果,這種評價方式缺乏合理性,顯然無法適應當今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要求。
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力量。計算機技術更新速度很快,要想讓學生能夠獲取最新的知識,教師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而目前在中國,學校教育是滯后于實際發展的,所以為了能夠跟上信息社會發展的步伐,教師要堅持不斷給自己充電教師應不斷學習,不斷充電。學校應多給教師提供培訓深造的機會,通過短期的學習和交流,增強教師的綜合能力。只有這樣,培養出的學生才能適應當今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展。
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不斷更新教材內容,緊跟時代步伐。高職院校不同層次、不同學科及相應專業對學生應用計算機處理問題的能力要求有所不同,編寫教材講義格外重要。目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材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但現在的計算機教材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如內容簡略,知識結構不系統,甚至有些老化了的知識還出現在教材上,而一些新的技術、新知識又未能及時補充到教材中,不能為教學所用。鼓勵教師編寫教材講義,促使他們能將現實生活中的新技術及時更新到教學中,收集更多的教學素材和案例豐富教學內容。只有教材跟上時代的需要,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需要的人才。
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改變傳統考試方式,實現考試方式多元化。目前,盡管高有些職院校已做出上機考核代替筆試考核的改革,但是也產生了諸多的問題,如考生由于事先不熟悉考試環境,導致考試發揮失常,更嚴重者還有得零分的情況,針對出現的類似情況,應借鑒國家或省級計算機考證考試的經驗,要求學生獲取一個國家級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證書為基本前提,結合教學中的過程化考核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建立一個綜合性的考試題庫,允許學生使用網絡環境進行課外學習和練習,考試試題可采用從題庫中隨機性的抽取的方式,使學生做到有備而來,也能很好的促進他們平時的學習,增加學習的興趣。
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手段。當今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工作、學習、娛樂都離開計算機,它既是學習對象又是學習工具,通過我們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學生剛開始會抱著極高的學習興致來學這門課,但是學習興致很快就變淡了。通過調查,我們獲知是教學方法存在著問題,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中的一個教室、一塊黑板和一支粉筆已無法適應新的教學改革的需要,理論教學一般都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對于課時少、內容多、知識新的計算機課程來說是不適應的。高職院校辦學理念是為地方經濟培養技術型和高技能型人才。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的操作性較強,所以將授課環境安排在機房更科學、合理,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邊學邊練,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實現工學結合。
總之,高職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而教育教學改革也是一個永恒的主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和系統工程,如何讓學生真正地學到知識和技能,如何使學生能夠適應市場的快速需求,如何實現雙贏,它需要任課教師和廣大學生長時間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考試;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42.474
文獻標識碼:A
一、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考試現狀
《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已成為當代許多高校作為新生人校必修課程之一。無論哪個專業,每個大學生必須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大學計算機應用能力就屬其一。《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屬全校性課程,一般統一在大一上學期開設。因此,同時參加考試的學生數量相對來說比較大。
目前,這門課程主要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形式。理論教學幫助學生系統、深入地掌握計算機基礎理論;實踐教學讓學生能夠直觀地觀察計算機的應用結果,親身體會計算機應用的優點。這兩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從實踐中理解理論,在理論中深入掌握實踐的本質。
期末考試同樣也分上機操作試題與理論試卷試題。現在的上機考試多采取實驗課隨堂出題測試,上機考試的分數計入期末總成績。
另外,在學校考試周中,再統一組織所有相關學生參加筆試考試。主要形式是提前由教師預先出好幾套試卷,由教務處組織印刷。到了考試周,學生考試。考試結束后,教師立即開始手工閱卷工作。
二、考試方式的客觀約束
(一)上機考試的客觀約束
《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全校性考試,普通高校每年參加這門課考試的學生人數都有上千,甚至更多。然而,大多數學校的機房數量有限,不可能同時提供如此之多的機器設備用于上機操作考試同時進行。因此,現在的上機考試多采取實驗課隨堂出題測試,上機考試的分數作為期末總成績的一部分。
理論試卷考試比較容易實現同一時間進行。到了考試周,學生在教室里做試卷,教室數量充足,是完全可以在同一時間完成的。但是,在考試結束后,教師繁重的閱卷工作隨之而來。
(二)課程性質與考試方式的關系
《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大學生在計算機方面的應用能力。計算機應用多為動手操作,例如:新建文件夾、制作電子文檔、制作電子表格、制作演示文稿等。所以,大學生對于計算機的動手操作能力應是這門課考核的主要目標。也就是說考試方式以上機操作考核為主。
理論考試主要是為了考核學生對計算機本質的認識,對計算機基本原理的理解。如果沒有理論教學,學生容易陷入在上機實驗中“照葫蘆畫瓢”的誤區,不能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
理論考試現在多以紙質試卷在同一時間進行。試題類型包括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考核,例如:排他選擇能力、判斷對錯能力、二進制與十進制轉換計算能力、操作過程描述等。試卷所有試題由任課教師手工批閱。由于理論試卷考試一般在學期的最后幾天組織,試卷量較大,教師閱卷與統分工作顯得尤為繁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將考慮一些客觀題采用機器批閱的形式,如選擇題、判斷題。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減輕閱卷教師的勞動強度;另一方面,機器批閱更不容易產生過度疲勞而出錯。
三、信息技術對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考試方式的影響
眾所周知,信息技術已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同樣,信息技術也可以幫我們改進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考試方式,克服一些客觀約束,提高效率。
信息技術中包括的程序設計技術、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都可以為我們實現機試搭建一個有效的平臺。
(一)信息技術為機試提供的技術支持
我們先來看看程序設計技術對機試的技術支持。如今,有很多有效的程序設計工具,如Visual Studio系列、JAVA等。利用這些程序設計工具設計軟件,將一些規范工作流程記錄下來,可以代替一些手工的重復性勞動。如考試中客觀題的批閱,是完全可以用機器替代的。手工批閱客觀題,即使是一名很熟練的教師,批改40道單選題,平均需要60秒。如果用程序來實現的話,大約在1秒內就完成了。而且,即使一名熟練又細心的教師,在長時間重復勞動中免不了會疲勞而導致出錯。反之,程序沒有這樣的限制。另外,可以用程序來嚴格控制考試時間,到時間由程序自動收卷。
其次,數據庫技術的發展也為考試方式改革提供了技術支持。比如:考試試題可分類存儲于試題庫中,這樣在考試進行前,可以從試題庫中隨即抽取試題進行組合,這樣更能有效地防止作弊行為。再如:在數據庫中預先記錄學生的基本信息(學號、姓名、專業班級等),試卷批閱后,自動將本試卷的分數匹配添加至相應學生記錄中,從而減少教師登分的過程。
再者,網絡技術可幫助實現試題于服務器端統一管理、試卷提交位置的統一分配等。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更人性化的考試環境,比如考試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可用動態字體或語音進行適時提醒。
(二)借助MIS改進考試方式
MIS,即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統)。它是基于信息技術針對不同應用,實現目標的用戶一機器系統。針對不同的應用,MIS可以有其他一些名稱,如“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庫存管理信息系統”、“考試系統”等。
對于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考試,也可借助MIS來克月Ekes的一些約束,提高考試的公平度、考試效率、閱卷效率、節約紙張與人力。
(三)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考試系統功能流程分析
此系統將上機考試與理論考試結合起來,在一個時間段內完成,學生不需要參加兩次考試。考試以機試為主。上機操作題型基本內容可以不變,理論測試題中的操作描述題可以省略。由于學校計算機設備的限制,仍然不能實現所有學生同時考試,所以該系統要有豐富的試題庫,以供隨饑抽題。
系統考試模塊功能流程如圖1所示。
四、結語
在利用信息技術改進考試方式之前,我們要明確兩點:(1)考試方式的任何變革,不能改變教學目標,即培養大學生應用計算機基礎的能力;(2)考試方式應結合實際,充分考慮本校可以利用的資源及客觀約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