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村匯報材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村基本狀況
酒房村轄14個村小組 501 戶1751 人。面積9.8平方公里,位置偏僻,地形陡峻,總體自然條件較差,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1戶796人,2014至2018年脫貧179戶722人,2019年脫貧9戶36人,未脫貧13戶33人,綜合貧困發生率1.88%。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病致貧20戶58人,占貧困戶9.9%;因缺技術致貧110戶442人,占54.7%;因學致貧1戶4人,占貧困戶0.4%;因殘致貧22戶80人,占貧困戶10.9%;因缺勞力致貧1戶4人,占貧困戶0.4%;因缺資金致貧47戶,208人,占貧困戶23.3%
二、主要做法和初步成效
全村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01戶796人,2014至2018年脫貧179戶722人,2019年預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9戶36人,未脫貧13戶33人,綜合貧困發生率1.88%。
(一)貧困戶“戶五條”工作開展情況
貧困人口退出以戶為單位,主要衡量標準是“兩不愁、三保障”。目前,全村未脫貧戶13戶33人已全部實現不愁吃、不愁穿,2020年實現所有問題清零。
教育保障:全村現有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學生234人,其中建檔立卡學生107人,非建檔立卡學生127人,酒房小學現有學生40人。小學段學生154人,建檔立卡學生71人,非建檔立卡83人。中學段學生80人,建檔立卡學生36人,非建檔立卡44人。因疾病、殘疾送教上門3人。
醫療保障:建檔立卡貧困戶796人全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019年全村患大病、特殊病、慢性病人員8人。
住房保障
1、2014年803地震災后恢復重建5戶,其中4戶每戶補助4萬元,1戶補助5萬元;4戶維修加固,每戶補助0.5萬元。
2、2015年美麗家園拆除重建14戶,其中1戶補助3萬元,其余13戶每戶補助2.1萬元。
3、2016年危房拆除重建1戶,補助2.5萬元。
4、2017年危房拆除重建34戶,其中:4戶特困戶每戶補助5萬元,其他30戶每戶補助2.5萬元;維修加固144戶,補助標準1.1萬29戶、1.5萬元115戶。
5、2018年拆除重建6戶,每戶補助2.5萬元;維修加固1戶,補助1.5萬元。易地搬遷進城安置8戶32人。
6、2019年拆除重建4戶,其中一般戶2戶,補助2.5萬元/戶;3人以上特困戶2戶,補助5萬元/戶;維修加固10戶,其中2戶,每戶補助1.5萬元,8戶,每戶補助1.1萬元。非4類維修加固19戶,每戶補助1萬元;易地搬遷進城安置3戶12人,集鎮安置3戶6人。
7、2020年抗震安居房19戶,已完工5戶,已開工14戶。
飲水保障:
通過近年來的水利項目資金投入,我村已實現自然村全部通自來水。
兜底保障:
1、全村共有農村特困供養8人,院內五保1人,院外五保7人。
2、全村至2019年10月共有農村低保69戶119人,其中享受A類11人,B類100人,C類8人。農村低保戶中有61戶94人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現通過低保大排查后70戶110人,其中新增10人,清退19人。
3、全村至2019年10月共有殘疾人67人,重病10人,殘疾人中有42人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27人。
4、2019年全村應交養老保險851人,其中未脫貧27戶79人財政代繳養老保險金100元/人。
(二)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改善的情況
(1)交通
鎮政府至酒房村委會6.8公里機制彈石路完成建設,2017年人居環境提升村內道路硬化4.3公里,投資180萬元;2018年組組通6.5公里,共投資325萬元。
(2)電力
全村已通動力電,全部達標。全村 501 戶 1751人已達到戶戶通電,2017年老園子小組安裝10千伏以上的動力電,受益農戶20戶77人。
(3)廣播電視
2019年為沒有電視貧困戶家庭發放8臺32寸液晶電視機、5臺接收機,實現了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以上,全部達標。
(4)網絡寬帶
網絡寬帶均已覆蓋到村委會、學校和衛生室,全部達標。
(5)醫療設施
1、2018年全村貧困戶214戶778人減免合作醫療費個人繳費部分,貧困戶城鄉居民醫保和大病保險100%參保。
2、2019年全村貧困戶201戶791人減免合作醫療費個人繳費180元,個人繳費70元,貧困戶城鄉居民醫保和大病保險100%參保。
3、村衛生室有2名鄉村醫生。
(6)活動場所
2017年新建4個小組活動場所、維修1個小組活動場所。新建文化小廣場1個,垃圾池5個、公廁2座。全部通過驗收,已達標。
(7)水利設施建設。
近4年來,全村安裝各種飲水管網8750米、新建50m3水池3個、100m3的水池1個。
(8)產業發展
1、2016年產業扶持種植養殖100戶,每戶補助5000元,合計50萬元;2016年16戶享受產業扶持3000元/戶,合計4.8萬元;2017年種植也扶持8戶,每戶1000元,合計8000元;2017年大樹青椒192畝32戶,補助資金57630元。
2、2017年至2018年享受生態扶貧政策太陽能熱水器安裝136戶,自籌資金152500元。
3、村集體經濟:酒房村建成村集體經濟肉牛養殖場一個。財政扶持資金投入96.3萬元,2017年共發放32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集體經濟分紅77040元,平均每戶240元;2018年共發放21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集體經濟分紅51360元,平均每戶240元。
4、貧困戶小額信貸共97戶375.5萬:2016年發放產業扶貧貸款35戶165.5萬元;2017年發放產業扶貧貸款60戶300萬元;2019年發放產業扶貧貸款2戶10萬元。
5、有效整合勞動力資源。持續加強勞動力輸出、就業培訓和技能培訓工作。截止目前,全村農村勞動力人口1214人,763人轉移就業,學生150人,在家務農201人,在家照顧老人及孩子無法轉移95人,1人服兵役,因病4人。轉移就業的763人中,國外2人,省外213人,省內548人,其中,省內外縣345人,會澤縣內203人(礦山本地零散就業77人,縣內鄉外12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6到65周歲548人,轉移勞動力353人,其中學生75人,在家務農94人,照顧老人、子女,無法轉移19人,死亡3人,因病4人,已轉移勞動力353人,其中,國外1人,省外務工104人,省內248人(其中省內縣外務工159人),會澤縣內89人(縣內鄉外26人),礦山本地零散就業63人,勞務經濟已成為我村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支撐。
(9)生態扶貧
繼續做好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加快脫貧攻堅步伐。2017——2019年度選聘生態護林員15人,加強其自身脫貧意愿,使貧困戶自力更生脫貧致富。貧困戶中聘用生態護林員15人,工資每人8240元/年。
(10)社會扶貧
1、2018選聘貧困戶信息員6人,工資每人500元/月。
2019年選聘貧困戶信息員4人,工資每人500元/月
2、激發內生動力。以“愛心超市”、宣傳欄、群眾會等方式,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加大宣傳力度,深入貧困戶家中交心談心、宣傳政策,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到脫貧攻堅中,提高滿意度,激發貧困群眾治窮病、拔窮根、甩窮帽的內生動力,引導貧困群眾通過辛勤勞動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3、市工商學校掛鉤酒房村,掛包單位主要領導帶領掛包人員分批次對所結對幫扶的貧困戶進行走訪,了解貧困戶的實際生活情況,通過談心聊天,讓貧困戶知道上級領導的關心及熟知相關政策,對后續鞏固措施提了建議。自2018年以來,投資愛心超市經費及物資,共計價值60000元;援建太陽能路燈款10萬元;撥付脫貧攻堅工作經費90000元;2020年助力脫貧攻堅工作資金5萬元。
三、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面對條件差、底子薄、任務重的實際,接下來,我們主要沿著三條線開展工作:一是結合實際主攻勞務輸出重點;二是加大村組基礎建設和人居環境建設;三是落實好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扶貧政策。
第一、組織好勞務輸出工作。從本村的狀況和實際出發,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脫貧出列,轉移勞動力仍然是我們增收、脫貧的主要方式,組織外出務工仍然是我們當前需要重點去做的工作。我們會著力來抓此項工作,加大和上級勞動保障部門和企業的對接,做好宣傳動員工作,開展務工技能培訓,增加有序、有組織輸出所占的比例,實現穩定增收。
尊敬的武市長,各位領導:
大家上午好!我是**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非常感謝各位領導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蒞臨我村調研指導工作,現在我就本村產業基本情況和下一步鄉村振興發展規劃作一簡單匯報。
**村位于寧陜縣中部中心地區,下轄八寶、寶興、秀才溝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07戶595人(包括50名黨員),村域面積9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300米,是陜南移民搬遷后兩個村莊合并形成的一個村,曾經的國家級貧困村。
錘鍛鋼堡鐵壘,造就一呼百應的帶動力
*村支部下設黨小組9個,有黨員91名。這些年來,該村始終堅持黨建統領全局,支部服務群眾的宗旨,打造出了一支團結務實、堅強有力的支部班子和黨員干部隊伍。一是有一個好帶頭人。黨支部書記邢成龍,是一位嚴以律己、克己奉公、政治上過得硬、發展上有思路、工作上有招數的好書記,曾兩次榮獲省勞模稱號,一次榮獲省優秀黨員稱號。他上任23年來,帶領村民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規模制種、和諧發展、共同致富之路;他始終堅持嚴格的民主決策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制定了嚴格的財務制度,一次支出超過500元,必須經過議事會通過,并且每月公開一次賬目,主動接受群眾的監督;在他的帶領下,該村連續20多年沒有發生一起群眾上訪事件和刑事案件,全村干群關系和諧,群眾安居樂業。二是有一個高標準的黨員活動陣地。*村黨員活動室設施規范,功能齊全,成為強化黨員素質、永葆黨員先進性的有力陣地。去年共舉辦農村實用技術講座38次,上黨課15次,培訓黨員群眾8*人次。全村現取得農業技術職稱的黨員有37名,占到黨員總數的41%。近年來,共發展黨員34名,培養年輕后備干部7名。三是有一套科學的黨員管理機制。對黨員實行目標責任管理,支部與黨員每年都要簽訂目標責任書,責任書從黨員政治思想、作風建設、黨員義務、黨內組織生活、遵紀守法、辦實事辦好事等6個方面,定出20條具體要求和任務,實行年終進行民主評議和考核,并獎優罰劣,使黨員人人頭上有目標,個個身上有壓力,激發了他們為群眾辦實事的內在動力。去年,村里對22名完成任務好的黨員進行了獎勵。
領跑共富之路,打造萬眾歸心的凝聚力
*村是一個有著3287口人、8500畝地的典型農業村,為了保證共同富裕,避免兩極分化,村支部始終堅持“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的宗旨,大力發展合作經濟,促進全村致富。一是實行“六統一”,引導全體村民參與規模制種。玉米、蔬菜制種是*村的支柱產業,為了將分田到戶、分散制種的農業產業形成規模優勢產業,村支部創造并逐步完善了“公司加農戶,依托黨支部”的農業產業化發展形式,黨支部牽頭將參與制種的農戶組織起來,村支部既是“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粘合劑,又是新型農業產業化的組織者。村集體為各戶統一提供制種種苗、統一提供技術培訓、統一購買化肥農藥、統一機耕灌溉、統一貸款擔保、統一種子銷售,既幫助村民及時解決了購買生產資料困難和發展生產所需資金的問題,又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降低了生產成本。*3年以來,村集體為有困難的村民提供無息貸款累計達55萬元,大大加快了群眾致富的步伐,同時,也使分散的制種生產形成了規模生產,打出了品牌,創造了規模效應,*5年僅制種總收入就達到580多萬元,使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3011元。中央電視臺第七套節目“致富經”欄目專門錄制和播放了*村發展制種產業的事跡,致富經驗在全國廣泛傳播。二是實行三級承包服務責任制,幫扶貧困戶。針對少數喪失勞動能力、家庭負擔過重、思想不夠解放的村民,實行了支書包村、支委包片、黨員聯戶的三級承包服務責任制,先富帶后富,共走富裕路。廣大黨員干部義務為群眾提供技術服務,去年支委成員張百新幫扶兩位貧困戶發展西紅柿、青椒制種,分別增收15000元和*00元,幫助他們走上了致富之路。
一、基本情況
鎮位于市南郊,距市中央9公里,區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所轄8個村,97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人口19884人。我鎮主要以農業為主,鄉鎮企業有較好發展,規模以上產業企業7戶。我鎮所轄留永村現有農戶652戶2499人,年開通程控電話,年電信寬帶入戶。全鎮現有固定電話用戶1210戶,持有移動通信8720人。
二、主要工作
(一)增強領導。鎮建立了由黨委副書記為組長,黨政辦、社事辦、電信、移動等部分負責人為成員的“村村通電話”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詳細負責工程項目建設的協調工作。
(二)明確目標工作。今年全面實現留永村“村村通電話”,同步推進其他各村社村通電話工程,基本目標是電話實現新增用戶達到5%以上,網絡實現全籠蓋,消除無通信村民組和天然村。不斷增加寬帶用戶面。
(三)主要成效
1、基礎舉措措施完備。在留永四組新建室外機柜1個,可實現512個固定電話和寬帶連接。籠蓋我鎮留永、衛星兩村和相鄰部門村組。全鎮范圍內新建了移動基站3個。
2、通信質量全面改善。電信部分對存在通信質量的桿線進行了更換,保證了通信暢通。
3、增大通信籠蓋面。留永村本年新增固定電話用戶30戶,手機用戶82戶,占現有農戶652戶的17%。全鎮新增固定電話、移動通信900余部。
4、通信質量全面改善。固定電話和移動通信質量全面改善,通話短線投訴大大減少,互聯網用戶不斷增加。
5、拓寬了群眾的致富階梯。互聯網的使用連接了村民的對外聯系和致富信息的獲取,遠程教育成效明顯。
6、豐碩了群眾的糊口,進步了村民的糊口質量。
7、晉升了服務質量。電信和移動通信部分服務及時到位,沒有由于停電等原因造成通信間斷,服務職員熱情殷勤,群眾滿足。
二、存在的問題
村村通工程籠蓋面還不夠,與群眾需求有間隔;對農村的服務資費仍顯偏高,制約了用戶的發展。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以人為本 以德治鎮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__縣城關鎮地處省會鄭州和古都開封之間,是縣城的座落地,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區面積28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37個村民組,總人中10萬余人,其中農業人口1.1萬人。
20__年以來,城關鎮從自身實際出發,通過理清發展思路,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發展環境,促進了城關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和諧文明,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并分別獲得了“全國文明鎮”、“全國重點鎮”、“全國信息化建設示范鎮”三個國家級榮譽,鎮黨委是“省五好鄉鎮黨委”。
理清發展思路,實現生產發展
思路決定出路,正確的經濟發展思路是實現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前提和保障。20__年以來,我們從城關實際出發,在深入調查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工業強鎮、三產富民”的總體經濟發展思路。按照這一思路,通過大舉招商引資,強力發展服務業,優化發展環境,推進農村城市化。使全鎮逐步形成了以工業為主導、三產為主體、現代城郊型農業為增收的經濟發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條符合城關實際、具有城關特色的經濟發展之路。20__年,全鎮實現財政收入2540萬元,同比增長25%,比20__年凈增1500萬元;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679元,同比增長23%,比20__年增加2200元;8個村集體收入完成1300萬元,同比增長10%,比20__年凈增500萬元。全鎮社會經濟綜合實力連續位居鄭州市30強鄉鎮第一位、省百強鎮前列。
健全保障體系,實現生活寬裕
在加快經濟發展、增加村集體收入、提高群眾福利水平的同時,我們更加注意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讓群眾從經濟發展中得到更多的實惠,切實促進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中投入40萬元設立了城關鎮大病醫療基金,建立了大病醫療制度,解決了農民看大病難的問題。投入30萬元設立了老年人生活補助基金,在全鎮營造了尊老、愛老的良好氛圍。投入40萬元設立了農民就業和素質教育培訓基金,對部分群眾進行了集中培訓,提高了群眾就業能力、拓寬群眾就業渠道。投入30萬元,設立教育撫助基金,對貧困學生和考入本科以上學生進行救助或補助。投入20萬元,為8個村和機關各辦配備了電腦,實現了網絡化管理。成立了鎮信息服務中心,利用網絡、以《信息快報》的形式,為群眾提供致富信息。建立了從就醫、到養老、教育、就業一系列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形成了發展有方向、生活有保障、就業有渠道的良性互動。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過程中,我們將遵紀守法、誠實守信作為享受各項保障體系的條件,進一步加強了社會管理,促進了鄉風文明。
創新活動載體,促進鄉風文明
20__年以來,鎮黨委以“道德規范進萬家”活動為契機,在全鎮開展了以“一村一條文明街、一街一個文明戶、一戶一件模范事、一家一個形象人”為內容的“四個一”精神文明上臺階活動。并抓住形象人這一核心,連續四年成功舉辦了四期形象人培訓班,通過培訓,進一步增強了形象人的整體素質。同時,廣泛開展了“好媳婦、好婆婆”評選和“夸媳婦、賀娘家”活動,在3月8日進行了統一表彰;20__年以來,陸續投入500萬元在8個村高標準建設了農民文化大院和多個街頭娛樂場所,每天群眾進行表演;在元宵節組織全鎮農民文化藝術隊上街演出,豐富了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每年利用三個月時間,在全鎮開展“十佳文明戶、十形象人、十件模范事、十佳經紀人、十佳納稅大戶、十佳基層干部”評選活動。對評選出來的十佳先進,利用年初經濟工作會時間進行統一表彰,并進行及時宣傳報道,使全鎮形成了爭當形象人、爭做模范事的良好氛圍。目前,全鎮8個行政村有5個是市級文明村、城關鎮是“全國文明鎮”。
加強基礎建設,實現村容整潔
我們按照縣城整體規劃,切實推進老城區的改造和新城區的開發建設。20__年規劃并建設了總投資達3.2億元、可容納住戶2980戶的“兩寓五區”工程,即在一個村建設農民公寓、在兩個村建設農民標準化住宅小區。如今工程已基本結束,并有600余戶群眾搬進新居,進一步改善了群眾的居住條件,優化了城關的投資環境。同時,投資3960萬元建設了多座學校、醫院 ;投資1800萬元建設了26條道路,綠化美化了38條街道,亮化了50條道路,改善了群眾的生活環境。對背街巷道和庭院衛生進行了專項治理,深入開展了“除四害”、“健康教育”和“街道衛生清理”活動,為轄區群眾營造了一個更加優美的生產、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了轄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實現了村容整潔。20__年,城關鎮獲得了“全國重點鎮”的榮譽,有三個村被命名為“河南省康居示范村”;同時,全鎮有2個是省級衛生村、1個是市衛生村,幾個城中村全部是省級衛生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