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銅綠的化學式

      銅綠的化學式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銅綠的化學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銅綠的化學式范文第1篇

      【關鍵詞】素質教育 化學實驗 綠色通道

      實驗是化學學科的基本要求,中學化學中的實驗教學更是我們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雖然很多學校的實驗教學現狀與前些年比較已經有了很大改觀,但是許多學校由于認識不足或者經濟問題等原因,化學實驗依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它所產生的深刻效果和深遠影響也就無法體現。本文想結合我們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就此發表自己的一點淺見。

      一、素質教育和化學實驗的關系

      教育是一個民族進步和發展的基礎,是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和創造能力的根本途徑。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而化學實驗恰恰是培養和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最佳載體,這些能力也正是人們在社會上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

      二、化學實驗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

      1. 化學實驗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實驗向學生展示了許多有趣的化學現象,為了更有效地從化學實驗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要巧設實驗,我們在進行 “鹽類水解”一節教學時,上課開始即演示:向課前先用無色酚酞試劑寫著“鹽類水解”四個字的白紙上噴灑碳酸鈉溶液,結果學生觀察發現,本來無字的白紙上出現了“鹽類水解”四個紅字,伴隨這個奇妙變化過程的是學生的驚訝和疑問,此時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即得到激發。

      2. 化學實驗能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化學實驗是一個嚴格的科學過程,取得的實驗數據必須是真實的,實驗結果還必須符合生產生活實際,如在“測量變質的NaOH中雜質碳酸鈉的百分含量”實驗時,有些學生實驗過程不規范(質量的稱量不準確、沉淀的洗滌不徹底等等),導致實驗數據不準確,致使實驗得到的碳酸鈉的百分含量大于百分之一百,所以要想獲得實驗的成功就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實驗,從實驗的開始到實驗紀錄、數據處理、總結歸納直至最后的結論得出都必須要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否則功虧一簣。

      3.化學實驗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在創造中快樂學習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事實證明實驗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如在“原電池”一節的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做兩個實驗:(1)鋅片和稀硫酸的反應,觀察現象。(2)鋅片和銅片間隔一段距離平行插入同一燒杯內的稀硫酸中,觀察現象,然后在此基礎上用導線將兩金屬片的上端相連接構成一個閉合回路,再觀察現象。最后比較兩實驗現象學生就會有這樣的疑問:實驗(2)中當用導線將兩金屬片的上端相連接構成一個閉合回路后銅片上也生成了大量氣泡這是為什么?產生的是哪種氣體?等等。此時,學生急于思考和尋找問題的答案,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這時我又適當地設置了幾個有梯度的實驗問題,同時又提供了鐵片、銅片,鋁片、碳棒、鹽酸、酒精、靈敏電流計等實驗用品,并讓學生模仿剛才的實驗設計幾種簡單的原電池,讓學生自己思考總結原電池的形成條件,這樣不僅解決了本節課學習重點,而且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使學生在創造中快樂學習。

      4.化學實驗能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學生能從實驗過程中和實驗結果的分析中獲取知識,找出規律,悟出道理,并且能掌握解決一般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學習“燃燒”這一節時,讓學生做 “紙鍋燒水”的實驗,在實驗前所有的學生認為紙張屬于易燃燒物,用紙鍋不可能把水燒開,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多數學生會積極地參與做這個實驗,通過實驗,不但證明了用紙鍋能把水燒開,加深對物質燃燒的條件的認識,而且改變了學生對事物的看法,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對實驗、對生活積極的參與意識。

      5. 通過實驗能培養學生的分工協作能力

      當今社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對人和人之間的協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化學分組實驗就是最好的助手,在許多學生的分組實驗中,小組各成員必須分工明確、密切協作才能有效地完成實驗任務,因此化學實驗是培養學生的分工協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三、化學教師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上好實驗課

      現代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人類知識總量的急速增長對學生獨立學習和自我教育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隨之而來,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要改變過去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中不合理的方面,把實驗教學的重心由單純的傳授實驗知識、讓學生背實驗和機械的應試實驗轉移到既要傳授知識又要注重實驗過程上來,通過規范的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

      總之,通過規范的實驗教學不僅可以授之以“魚”,還能授之以漁,因此我們說化學實驗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綠色通道。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銅綠的化學式范文第2篇

      【關鍵詞】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景觀生態學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在給我們帶來極大的物質財富享受的同時,也給整個城市的生態系統造成巨大的壓力。生態系統失衡、生物多樣性減少、城市熱島效應、城市綠地范圍減少等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的出現,使城市環境惡化、居民生活質量下降。

      從景觀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城市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和社會問題,大致是由于城市景觀結構布局不合理及景觀要素在結構、功能和空間等方面不協調造成的。由此,我們可知,城市綠地系統的合理規劃不僅能美化環境、平衡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還能夠改變居民生活環境,間接地減少社會問題。

      一、我國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模式的現狀

      城市綠地系統是城市景觀生態規劃設計的主體。合理的城市綠地規劃,才能建設好城市景觀,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并有助于解決城市的發展問題。然而,目前我國的城市規劃建設卻無法達到其建設的目的,在建設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

      1.1缺乏合理性:目前的城市規劃建設的綠地系統建設只注重表面的綠地率、綠地覆蓋率、人均綠地面、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等四項指標,而忽略了城市綠地結構和空間布局的合理性。

      1.2缺乏遠瞻性:意識上缺乏對生態性的認識,在綠地的建設規劃中只滿足了居民的“游憩”功能和城市的“景觀”功能,沒有意識到整個城市生態環境發展長遠性的重要性。

      1.3缺乏合理性:受城市建設用地制約,把城市綠地建設和城市結構分開來看待,并沒有注意到城市結構應依附于生態系統,所以,在實際的規劃中,沒有優先考慮城市的綠化用地。

      1.4缺乏完整性:大多數城市綠地系統只注重城市中心的建設,而忽略了郊區在類的周邊環境綠地建設,系統布局不合理,使得整個城市綠地生態系統不完整,其功能得不到良好發揮。

      1.5缺乏法制性:我國城市綠地系統法規條例并不健全,所以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時,有的城市由于其政府部門貫徹和執行力度不夠,使得整個城市綠地系統的建設得不到良好的指導和執行。

      二、景觀生態學的原理及研究內容

      景觀生態學是一門研究景觀單元的類型組成、空間配置及其與生態學過程相互作用的綜合性學科。它研究景觀和區域尺度的資源、環境經營與管理問題,具有綜合整體性和宏觀區域性特色,并以中尺度的景觀結構和生態過程關系研究見長。強調空間格局、生態學過程與尺度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景觀生態學研究的核心所在。

      景觀生態學研究的內容為景觀結構,景觀功能,景觀變化和景觀管理四個方面。其理論基礎是整體論和系統理論,總體來說,景觀生態學研究的根本是內穩態的機制,即地表所作用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如何,以及它們造成水平和垂直的異質性。

      三、景觀生態學原理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的運用

      城市綠地系統是城市建成區或規劃區范圍內,以各種類型的綠地為組分而構成的系統,其具有園藝,生態和空間三種內涵。它在城市空間環境內,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為主要存在形態的能發揮生態平衡功能,對城市生態,景觀和居民休閑生活有積極作用。

      3.1城市綠地系統的特征及任務

      城市生態系統作為人類生態系統中的一種,受人類行為影響較大,決定了其不完整性、復雜性和脆弱性等特點。要平衡城市生態系統,最關鍵的是要建設好城市的綠地系統。由于城市生態系統的特征,所以綠地系統的建設必須要達到系統、整體、穩定的要求。其規劃有三項基本任務:①美化環境,塑造城市形象;②改善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③平衡城市生態系統,結合城市經濟產業布局,實現綜合綠色規劃。

      3.2景觀生態學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的運用

      以往的城市建設過于重視人工的建筑系統,忽略了城市綠地系統的建設和生態環境的平衡。所以,針對目前我國城市綠地規劃和建設的現狀,景觀生態學原理的提出為整合城市綠地系統與人工建筑系統提供了一條新的城市規劃途徑。

      3.2.1斑塊、廊道模式的合理應用

      從景觀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在城市綠地系統的建設中,斑塊和廊道的合理分布是整個建設規劃中的關鍵部分。斑塊不僅要數量多,還需要分布均勻。把大小斑塊合理地結合起來,以大斑塊為主,小斑塊為輔,使大斑塊成為城市的“綠肺”,小斑塊擔當起物種遷移“踏腳石”的作用,從城市整體景觀格局出發,在關鍵性的局部開辟綠地斑塊,使其相對合理均勻地分布在城市綠地系統中,最大程度地發揮其作用,保證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效益。在廊道的設計上,應該保證其具有足夠的寬度。除了在沿河地帶設立綠廊外,還應該與城市道路相結合,在道路兩側設立一些足夠寬度的植被帶或防護林帶,在居住區和工業區設立隔離林帶或是衛生防護林帶。由于廊道能有機地連接不同地域,所以城市的綠廊系統應成網狀分布,以達到其最佳效用。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中,應把斑塊和廊道的布局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各廊道,各斑塊之間相互連通,使其發揮最大的功效,優化整個城市的生態系統。

      3.2.2景觀異質性的應用

      景觀的異質性是景觀生態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景觀的異質性主要是指斑塊鑲嵌的復雜性及結構分布的非均勻性和非隨機性,其作為景觀結構的重要特征,決定了空間格局的多樣性。從景觀生態學來看,景觀的異質性越大,景觀類型就越多,空間格局的形式也越多,其防止外來干擾的能力也越強;同時,由于景觀的異質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前提,所以越大的異質性越能夠保證生物物種的多樣性,使得整個城市的生態系統更加穩定。所以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景觀異質性的維持和發展是必不可少的。

      四、結束語

      作為城市生態環境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在構建和諧城市生態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建設好城市綠地系統,能夠平衡城市生態系統,提高居民生活環境,構建和諧社會。而把景觀生態學合理地應用于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劃分廊道、斑塊,確保城市景觀格局的完整性及生態環境恢復的連續性,有助于對城市綠化系統的建設進行科學的指導和規劃,可以彌補傳統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缺乏生態功能的缺陷,促進城市綠化發展,提高綠化效益,從而達到實現改善城市環境和維持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劉駿;蒲蔚然.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與設計[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姜允芳.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理論與方法[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3]劉繼忠.景觀生態學與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規劃建設[J].華夏星火.2000(10)

      [4]隋艷. 景觀生態學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的運用[X].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9(3)

      銅綠的化學式范文第3篇

      關鍵詞:振動訓練;頻率;皮膚血流量

      中圖分類號:G80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8)07-0929-03

      全身振動訓練法(WBV)作為一種新興的訓練方法正被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全身振動訓練法是通過對人體全身或局部施加低頻振動的方法激活肌梭特別是初級Ia傳入神經纖維興奮性反射性引起梭外肌纖維收縮在肌肉主動收縮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募集運動神經單位活動。全身振動訓練法是一種動態的訓練方法,能以相對較小的負荷達到訓練的效果。國內外近十年有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振動訓練法進行了研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訓練振動對肌肉力量和爆發力、縱跳高度、代謝變化、激素水平和身體成分等。除了研究健康和運動人群以外,振動訓練目前還應用在多發性硬化癥,帕金森氏等疾病康復領域。

      目前國內外關于全身振動訓練法對于循環系統的研究比較少,僅有少數對血壓及心率變化的報道,而全身振動訓練法對皮膚血流量影響的文章寥寥可數。目前還不清楚全身振動訓練法對皮膚血流量變化的影響機理,特定頻率振動或不同振動持續時間對皮膚血流量的影響情況也不清楚,本研究通過實驗的方法測定振動10 min以及恢復期15 min30 Hz與50 Hz頻率受試者前臂皮膚血流量的變化影響,了解振動訓練頻率與持續時間與皮膚血流量變化的關系,并進一步探討導致不同頻率振動訓練導致皮膚血流量變化可能性機制。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22名普通高校健康學生志愿者,包括男性受試者13名,平均年齡(20.4±2.6)歲女性受試者9名,平均年齡(20.1±1.9)歲,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要求參與實驗的受試者無中樞神經問題,無參與神經肌肉類治療,無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所有受試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實驗法把受試者隨機均分入兩組,30 Hz振動訓練試驗組與50 Hz振動訓練試驗組。

      1.2.2測試方法

      1.2.2.1振動訓練試驗采用Power Plate pro5 HP(Best Alliance Trading Co.Ltd)進行振動訓練,該訓練儀可以進行30~60 Hz的振動訓練,本實驗選擇高頻50 Hz與低頻30 Hz分別對受試者前臂進行10 min振動訓練,每一分鐘結束后振動停止10 s進行皮膚血流量測定。選擇10 s振動間歇進行測試是因為多普勒激光儀是根據光纖光學原理對皮膚血流量進行測定,無法在振動期對皮膚血流量進行準確測定。為了防止實驗過程中測試部位重量導致X、Y、Z軸的振動位置偏離或測試部位放置于振動板不同部位影響實驗結果。首先使用加速感應器進行了振動試驗的預實驗,使用5~90 kg重物在振動板上進行振動試驗,通過加速感應器記錄振動過程中重物的位移情況,結果發現在X、Y、Z軸上重物振動范圍很小,30 Hz實驗(偏離度:X=1.1%, Y=1.5% Z=1.3%),50 Hz實驗(偏離度:X=1.8%, Y=1.4% Z=2.7%),重物放置在振動板不同位置實驗發現,30 Hz實驗(偏離度:X=1.6%, Y=1.3% Z=0.8%),50 Hz實驗(偏離度:X=1.7%,Y=1.4% Z=0.5%)。預實驗證明測試部位重量與放置位置對實驗過程不會造成影響。

      1.2.2.2皮膚血流量測試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圖像儀進行所有血流量的測試。試驗前30 min對圖像儀預熱,對感應器與放大器進行相關調試校正。由于人體上肢組織的個體差異可能會影響到測試結果,通過預實驗我們將測試位置選定在距離肘橫紋2.5 cm,肘內測距離尺骨3.5 cm處,每個受試者在該位置進行無創傷標記。

      1.2.3測試過程22名受試者被隨機均分入兩組,實驗前兩小時內要求不得進食,受試者要求身著輕松舒適的服裝,測試房間溫度22~25℃,每名測試者測試前休息10 min,測試時站立于振動儀前右前臂置于振動儀上,手掌向下,肘曲大概120°。

      實驗組分為30 Hz組與50 Hz組,兩組受試者分別進行10 min振動訓練,頻率30 Hz與50 Hz,在每一分鐘間隔10 s,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圖像儀測試血流量,振動結束后測試恢復期15 min內血流量變化。

      1.2.4數據處理以測試第一分鐘平均血流量作為基線值,每分鐘測得數據均轉化為對基線值百分比進行比較,所有數據均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統計分析使用SPSS for windows12.0版統計分析軟件完成,組間兩兩比較使用雙因素方差分析,使用獨立方差T檢驗比較性別間血流量變化差異,顯著性差異水平P

      2結果

      2.1振動期各時間階段血流量通過了解不同頻率振動訓練訓練期間血流量的變化情況對比,可以發現振動訓練對于人體血流量變化影響的時間變化規律,對比不同頻率對血流量影響的效果,有助于不同項目運動項目專項化訓練及不同康復計劃的制訂與監控。

      實驗結果發現在振動訓練期間及恢復期間,雖然50 Hz組皮膚血流量增幅明顯大于30 Hz組,但兩組之間血流量并無統計學差異(P>0.05)。在振動訓練的第2和3 min,30 Hz組的血流量分別是基線值的206%和218%,50 Hz組為基線值的323%和445%。

      振動訓練的第4 min,30 Hz組與50 Hz組相對于基線值均有顯著性增加30 Hz組為256%,50 Hz為428%(P=0.03)。從第4 min持續到第10 min訓練結束,皮膚血流量均保持顯著性增加(P

      2.2恢復期各時間階段血流量在以往的研究中,尚無對于不同頻率振動下恢復不同時間階段血流量的研究,而了解恢復階段不同時間階段血流量的變化階段有利于更清楚的了解頻率對于血流量變化的影響關系以及振動訓練時間強度的監控都有指導作用。

      在振動訓練結束后的恢復階段,30 Hz組血流量在第8 min恢復到基線值,從第9 min后血流量開始低于基線值,并在15 min時達到最低點78%。而50 Hz組在恢復階段的15 min內始終保持高于基線值。恢復階段測試結束的第15 min為135%。

      3分析與討論

      振動訓練能激活肌肉的本體感受器,反射的引起不隨意收縮的肌肉產生收縮,在電生理學上把這種反射定義為張力性振動反射。

      在國際上目前被廣泛運用于神經生理學與電生理治療當中,國外學者利用肌電圖對外周神經沖動進行研究,發現在適宜的振動頻率下,神經沖動的發放頻率加快同步性增強,肌肉出現共振現象,附加振動組的肌點活性平均比對照組高25%左右。在柔韌性反應研究方面振動訓練可以提高痛覺閾,肌肉激活,本體感受器興奮,肌肉溫度及血流加速提高柔韌性素質。在國外的研究中,還有的學者通過振動實驗反縣可以振動訓練可以有效的改善平衡控制能力和預防跌倒的風險。在康復醫療領域發現對偏癱患者的康復具有比較好的效果,并且可以通過振動訓練改進中老年婦女骨質疏松和骨礦結構。而對于代謝系統,從最大攝氧量、血流量、體成分、內分泌等領域的研究發現,振動訓練對于提高最大攝氧量的值、增加血液循環,提高睪酮水平等均有一定效果,而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振動訓練法對于力量訓練的訓練效果行,而對于其它相關領域的研究還非常少。

      振動訓練主要受振動強度、振動頻率、振動方向等因素的影響,在實際訓練中,要注意振動強度的控制,加速度太小,對人體影響效果不明顯,而振動時間過長會導致人體不適應反應產生。一般以50 Hz作為界定高頻與低頻的界限,50 Hz以上的振動,大部分振動能量以波的形式通過組織傳播,而60 Hz以上的振動,會引起眼球共振,人體會出現神經失調,內分泌紊亂等癥狀。所以在設置振動訓練計劃時需要充分考慮到影響到振動訓練結果的限制性因素。

      根據文獻報道,在以往的振動試驗研究中,有學者發現高頻對血流速度和肌力都有負面作用,低頻對肌力量有增加作用,振動訓練后,可以提高大小腿血流量顯著性提高,平均血流速增加,阻力因素明顯減小。本實驗結果發現30 Hz與50 Hz振動訓練均可以顯著改變前臂血流量,與文獻報道結果相符合。在振動訓練過程中,30 Hz與50 Hz訓練對與血流量的影響沒有顯著性差異,說明不同頻率的振動訓練均可作為提高血流量的運動方式。從運動醫學角度,通過改善局部受傷的部位的血液循環狀況可以促進由神經系統損傷導致的循環系統障礙潰瘍癥狀的恢復。本次研究發現了振動訓練對于血流量影響的變化規律,在振動訓練開始的前5 min,血流量有顯著性變化并在第5 min到達峰值,在5~10 min的過程中,血流量持續保持高于基線值,但始終沒有超過5 min的峰值,說明5 min的振動訓練可以引起最大限度的血流量變化。長期振動訓練對于血流量變化的影響目前還不清楚,可以在今后的研究中繼續探討。

      目前有許多促進血流量的運動康復方式,但都有其不同的弱點,如熱療可能會導致皮膚燙傷,藥物療法會有副作用,許多人無法進行日常的運動訓練。振動訓練法具有適用人群范圍廣,訓練方式簡便等特點。參與實驗的所有受試者在實驗過程中均沒有任何不適的癥狀。而且本次實驗發現僅需要5 min的振動訓練,血流量的改變即可達到峰值,適合于很多沒有時間專門進行體育鍛煉人群進行健身活動。

      4結論

      30 Hz與50 Hz振動訓練均可以顯著性提高皮膚血流量,振動訓練的效果至少可以持續9 min以內。30 Hz與50 Hz振動訓練對血流量變化影響無顯著性差異,但50 Hz振動訓練對血流量影響速度更快。在恢復階段15 min內,50 Hz血流量始終高于基線者,而30 Hz在恢復階段很快就下降到基線值以下,說明50 Hz的振動訓練對于提高訓練者的血流量可能更為持久有效。振動訓練法可能是一種較好的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提高血流量的康復手段。振動訓練法對于循環系統如最大攝氧量,體成分,內分泌等方便的研究有待進一步開展。

      參考文獻:

      [1] 宋佩成,李玉章,尹殿和,等.振動訓練研究進展[D].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2007.

      [2] 陳謙.振動訓練國內外研究近況[D].浙江省第十三屆運動會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集,2006.

      [3] 彭春政,危小焰,張曉韻.振動力量訓練的機制和作用效果的研究進展[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3).

      [4] 田宇瑛,秦麗娜,張維波.不同拔罐負壓對皮膚血流量影響的初步觀察[D].2006全國砭石與刮痧療法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2006.

      [5] 王建宏,錢蘊秋.多普勒超聲定量血流量準確性的實驗研究[D].中華醫學會第六次全國超聲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2001.

      [6] 許龍順,陳紹宗,喬騁,等.負壓對創面血流量影響的實驗研究[D].中華醫學會第六屆全國燒傷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2001.

      [7] Dolny DG,Reyes GF Whole body vibration exercise: training and benefits.Curr Sports Med Rep,2008 May-Jun,7(3):152-7.

      [8] Bruyere O, Wuidart M, Di Palma E et al: Controlled whole body vibra- tion to decrease fall risk and improv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nurs- ing home residents. Arch Phys Med Rehabil,2005,86:303-7.

      [9] Abercromby AF, Amonette WE, Layne CS, McFarlin BK, Hinman MR, Paloski WH.Vibration exposure and biodynamic responses during whole-body vibration training.Med Sci Sports Exerc,2007,39(10):1794-800.

      [10] Rittweger J, Beller G, Felsenberg D: Oxygen uptake in whole-body vi- bration exercise: in?uence of vibration frequency, amplitude, and ex- ternal load. Int J Sports Med,2002,23:428-32.

      [11] Kvorning T, Bagger M, Caserotti P, Madsen K.Effects of vibration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on neuromuscular and hormonal measures.Eur J Appl Physiol. 2006 Mar,96(5):615-25. Epub 2006 Feb 16.

      [12] Di Loreto C, Ranchelli A, Lucidi P et al: Effects of whole-body vibration exercise on the endocrine system of healthy men. J Endocrinol Invest,2004,27:323-27.

      [13] 曾紀榮,瑞澤.振動訓練時發展肌肉力量效果影響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10):1439-1440.

      [14] Cardinale M, Pope MH. The effects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on humans: dangerous or advantageous? Acta Physiol Hung. 2003;90(3):195-206. Review.

      [15] Delecluse C, Roelants M, Diels R et al: Effects of whole body vibration training on muscle strength and sprint performance in sprint-trained athletes. Int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05,26:662-68.

      銅綠的化學式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普羅帕酮 甲狀腺素 心律失常 三點甲狀腺原氨酸

      心律失常可見于各種器質性心臟病,其中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風濕性心臟病為多見,尤其在發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時。發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見。

      普羅帕酮已被公認為廣譜的抗心律失常藥,為高效抗心律失常藥。作用于心房,心室激動形成中心以及激動傳導系統,并能延長心房、房室潔和心室不應期,并提高心肌細胞閾電位作用,對由異位刺激或再入機能所引起的心律失常有較好效果。用于治療室性、室上性異位搏動,室性以及室上性心動過速,預激綜合征等,還可用于局部缺血性和難治性心律失常。

      其不良反應并不總是與服藥劑量成規律性相關。這就迫切需要有臨床藥學的檢測指標來指導臨床用藥。有認為普羅帕酮可增加T4(甲狀腺素)外周脫單碘為rT3(反rT3,3,3,,5,-三碘甲狀腺原氨酸)而引起甲狀腺激素代謝的規律性改變,且對監測藥物療效,毒性反應是最敏感的。

      另有研究提出測定血rT3水平以監測普羅帕酮的療效與毒性是一種比測定血漿普羅帕酮濃度更為精確的方法。rT3的動態改變對普羅帕酮長期應用時的療效及毒性具有一定監測意義。我們對用普羅帕酮治療心律失常的18例患者,觀察了血清rT3及T3(3, 3,,5,-三碘甲狀腺原氨酸)和T4的改變。

      資料和方法

      一般資料:本組收治心律失常患者18例,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齡22~59歲,平均31±4歲。其中室性心律失常7例(室早3人呈二聯律),房顫3例,其他室上性心律失常8例(竇速1例、結早1例、房早3例、室上速3例)。

      病程15天~20年。均無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嚴重的心動過緩、竇房、房室和心室內的傳導障礙,病竇綜合征,嚴重的阻塞性肺部疾患,明顯低血壓及肝腎功能不全等。無甲狀腺機能異常的證據,近半年均未服用普羅帕酮,用藥前及服藥后第3天及第1周,第2周,第3周,第5周,第7周均分別測定血清rT3及T3,rT4及十二導聯心電圖。早搏患者則于用藥前后每日聽診3次,每次3分鐘,觀察早搏變化。

      服藥劑量:用藥時間為7周。首次服用普羅帕酮200mg,第1周600mg/日,第2周400mg/日,第3周起服維持量200mg/日,僅1例第3周仍400mg/日,第4周起服維持量同上。

      療效判定標準:用藥后早搏消失為顯效;減少50%以上者為有效;減少低于50%者為無效。房顫與室上速轉為竇性且近期無復發者為顯效,心率減慢至100次/分鐘以下者為有效,無變化者為無效。

      血清rT3測定用放射免疫法,其正常值為0.57±0.097nmol/L。

      結 果

      本組除1例室早二聯律無效以外,其余17例的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室上速、快速房顫、心室率)全部得到控制或明顯減輕。總有效率94%,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86%,見效時間1~3天。除1例出現麻疹而停藥外,余無不良反應。

      血清rT3及T3、T4水平變化及心率,P-R間期,Q-T間期變化結果如下:rT3(nmol/L)、T4(nmol/L)、T3(nmol/L)服藥前的值分別為0.51±0.18、111±32、1.5±0.3;服藥后的值分別為,第3天0.7±0.3、111±35、1.21±0.23,第1周的值分別為0.83±0.27、111±22、1.21±0.28,第2周的值分別為0.97±0.27、124±35、1.34±0.28,第3周的值分別為1.0±0.4、124±30、1.35±0.28,第5周的值分別為1.2±0.4、124±49、1.34±0.28,第7周的值分別為1.1±0.4、147±37、1.42±0.29;心率(次/分),P-R(s),Q-T(s)服藥前的值分別為98±40、0.142±0.021、0.34±0.05;服藥后的值分別為,第3天70±11、0.151±0.022、0.38±0.03,第1周的值分別為71±11、0.15±0.03、0.39±0.04,第2周的值分別為71±9、0.16±0.09、0.40±0.03,第3周的值分別為71±7、0.162±0.021、0.38±0.04,第5周的值分別為72±7、0.163±0.021、0.37±0.03,第7周的值分別為76±6、0.141±0.012、0.372±0.012。

      結論:rT3逐漸上升,T3降低,T4緩慢上升。血rT3水平可作為簡易的使用普羅帕酮的臨床藥學檢測指標。

      討 論

      銅綠的化學式范文第5篇

      科學制定課堂教學目標

      初中階段的化學課程目標: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要注意貫通三維目標之間的內在邏輯關聯:知識與技能是載體,過程與方法是核心,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結果。即在教學中以基礎知識為出發點,通過學生的學,尋求方法的突破,在學的過程中,追求情感的升華,教師在與學生一起探究知識的同時,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例如,化學方程式計算以往的教學:明確化學方程式體現各物質的質量比――引入化學方程式計算――知道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步驟――規范解題格式――模擬訓練――講評糾錯――進行應用。這樣的教學設計雖然邏輯清晰,但注重的是知識與技能本身,沒有將教學過程與方法做到有機結合,也沒有將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融入教學之中,不能較好的實現教學目標,不利于綜合素質的培養。關注三維目標達成的教學設計:①先激趣視頻導入(展示“神舟七號”升空場面)②設計問題:“神舟七號”用系列火箭發射燃料是液氫,助燃劑是液氧,請同學們思考火箭點火時發生的化學反應,并寫出相應的化學反應式。③嘗試解答:現在已知火箭升空需要液氫100Kg,那么需要多少千克的液氧來使液氫完全燃燒?通過創設情景――學生閱讀教材或查尋資料嘗試解決――暴露問題――教師以學生的問題作為教學起點,展開不同環節的教學――師生歸納解題步驟、歸范解題格式――形成應用。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同時也知道知識來源于生活,只要大家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就能感悟到化學學習價值,從而蒙發自主積極學習情感,另一方面關注過程學習,為教師提供關注學生思維進展的平臺,使教學進程能滿足學生思維發展的需要,不僅有效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把握教材,理清線索

      新課改以來,人們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更加關注,相應地也調整了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教材中教學內容的呈現思路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入化學學科知識,再從化學拓展到社會;教學內容的呈現順序由淺入深、重點難點作分散處理,使教學內容的編排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準確地解讀教材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做到“活用教材”,通過領悟教材中教學內容的呈現的線索,做到準確把握教材,在此基礎上根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過程要求,靈活機動地整合教學資源,合理編排教材內容,讓學生學得懂、用的來,學得愉快,自己教的舒心順暢。這樣有利于減輕學生的負擔,有利于學生的有效學習。

      例如:滬教版“奇妙二氧化碳”教學,根據課標要求,筆者仔細揣摩教材的編寫思路?琢磨出教材設置的明線為通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循環的奇妙變化、二氧化碳的三態變化、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二氧化碳滅火等事實性知識,而知識承載的學科觀點與思想方法,如元素化合物的學習思路“存在――組成――性質――用途――制取以及科學的物質觀則內隱于其中,領會了教材的設置意圖后,課上不再只是側重化學知識的系統傳授,而是充分讓學生學習有趣、有用的化學,對于教材隱藏的暗線則采用點撥及讓學生自我建構中獲得體驗,采取讓學生自主歸納二氧化碳的性質、制法、用途及二氧化碳的功與過等,筆者驚喜地發現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有利于掌握相關的知識,而且更有利于諸如類比、歸納、分析推理能力的培養、元素化合物按性質-制法-用途這一學習方法、領悟性質用途的關系,比按知識系統的教法效果更佳,因為這樣處理顯然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有利于激趣,有利于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發揮實驗的多種功能

      化學是一門實踐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實驗是化學學科的重要學習內容,也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了解化學方法的重要方式。然而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卻因過多地強調實驗操作的熟練性或只為驗證某一個知識點而按部就班的完成教材中的實驗步驟,而忽視了讓學生體驗化學實驗現象中的奇觀、實驗教學中思維的啟迪,實驗教學功能單一,久而久之削弱了學生對實驗的熱情,覺得做實驗也是件苦差事。

      例如:滬教版教材關于“銅綠”的實驗教學中,若沒有理解教材欄目的設置意圖,依次分析藥品取用的操作要領、物質加熱及酒精燈使用注意事項、銅綠分解現象描述、廢液廢渣的處理、實驗用品洗滌與整理,甚至還補充了銅綠的化學式、銅綠受熱與銅綠與酸反應的文字、符號表達式等。在眾多所謂“理論”的掩蓋下,化學的奇妙被淡化,學生感受到是化學實驗不僅麻煩,而且還很危險。在化學教學中,要開發實驗在教學中的更多作用,特別是要通過實驗創設生動的學習情景,達到激發興趣、啟迪思維,重視實驗后的歸納與整合。

      相關期刊更多

      中國感染與化療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國感染控制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檢驗醫學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上海衛生局

      日韩亚洲综合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AV人无码激艳猛片| 亚洲日韩小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亚洲另类少妇17p| 三上悠亚亚洲一区高清| 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亚洲av| 色噜噜AV亚洲色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色伊人 | 亚洲自偷自偷精品| 亚洲美女激情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艺术| 亚洲最大免费视频网|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 亚洲jizzjizz少妇|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亚洲女人被黑人巨大进入| 亚洲夜夜欢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亚洲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日久生情| 亚洲天堂2016|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 亚洲a∨无码男人的天堂|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APP| 国产成人毛片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