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中國新年習俗

      中國新年習俗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國新年習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國新年習俗

      中國新年習俗范文第1篇

      關鍵詞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動力系統。

      分類號 B848.9

      1問題提出

      關于動力的概念有不同的觀點。一般認為,動力是指由一種目標或對象所引導、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1,2]。動力是一種內部心理過程,它包括兩個要素:(1)目標;(2)針對目標的心理努力[3]。對動力的探討往往離不開動機的研究。動機是引起個體活動,維持這種活動,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標進行,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一種內部動力[4]。它是動力系統的核心概念,是研究動力系統的主要內容。從某種程度講,動機是動力系統的代名詞。

      動機問題是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自上個世紀以來,動機研究一直存在著三種不同的理論觀點。(1)本能論:受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20世紀初心理學家們開始對動物行為進行研究,試圖用動物先天性的行為方式來解釋人類的行為,并進行大量的動物實驗研究,這促使了本能論的形成。本能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士和麥獨孤。弗洛伊德也是一位本能論者,但與其他本能論者不同,他更注重人心理結構各部分之間的動力關系。(2)驅力論:20世紀30~50年代是動機問題研究的第一個黃金時代。驅力論是這個時期備受關注和引起心理學家們極大興趣的理論,它強調驅力在行為激發中的作用,并認為需要引起了有機體的內部緊張狀態。幾乎與驅力論同時存在的還有誘因論,它關注外在誘因,如獎懲、目標等,在行為激起中的作用,即外在刺激、強化作用是如何引發行為產生的。誘因論的主要代表是斯金納的強化理論。這一時期,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也成為動機研究的必要補充。他先后提出了由低到高7個層次的需要理論,闡明了人類需要的滿足,人類需要的類本能性以及自我實現的途徑等。需要層次理論是解釋人類動機的一個重要理論。(3)認知論:20世紀60年代以后,隨著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心理學家們由過去動機的內在起因和外在誘因逐漸轉移到對人的中介認知調節因素的研究,逐漸認識到認知因素的動機作用。這一時期動機研究的主要領域是成就動機。隨著認知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形成了一系列的認知動機理論,如阿特金森的成就動機理論、班杜拉的自我效能論、韋納的歸因理論、德西的自我決定論等。認知動機研究已成為當今動機研究的主流[5~7]。

      目前國內關于動機研究主要集中在學習動機和成就動機領域,但研究結論仍然存在著較大分歧。關于動機的年齡發展特點,有研究表明四年級小學生的利他性動機較強,四、五年級的學習動機結構基本沒有差異,六年級開始形成自我實現的動機[8];隨著年級增加,自我效能與目標掌握成為中學生的主要學習動力[9],高三年級學習動機最強[10]。但也有研究發現中學生的成就動機隨年級升高呈減弱趨勢[11],初二年級學生追求成功的動機高于高二年級[12]。此外,另有研究表明農村高中生學習動機的發展水平隨年級上升而提高[13]。

      動力系統作為一種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其它非智力因素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心理健康素質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少年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時期,也是對人生態度、生活方式、生存價值等一系列問題開始探討、并逐漸獨立思考的階段。因此,對青少年動力系統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既是青少年心理學的重要課題,也能為青少年行為問題的深入研究、為當前教育實踐提供心理學依據。已有的研究證實,目標是超越自我的,即使努力失敗,也不會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14~16]。為此,本研究以青少年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探討青少年動力系統的年級差異及特點。

      2研究方法

      2.1調查對象

      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在華東、華北、中南、西南、西北、東北等不同行政區域所屬的23個省市、自治區選取了51399名青少年為調查對象,以同時滿足年級、性別、專業、家庭來源、家庭收入、學校性質等15個背景變量為標準進行嚴格篩選,獲得有效樣本44063(有效率85.70%)例。其中男性21245(48.20%)人,女性22818(51.80%)人;來自城市20569(46.70%)人,農村23494(53.30%)人;重點學校15737(35.70%)人,一般學校28326(64.30%)人;獨生子女19626(44.50%)人,非獨生子女24437(55.50%)人。平均年齡為15.39±2.74歲。調查對象年級分布如表1所示。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李虹等編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動力系統分量表》[3]。量表共42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制:1~4分別表示“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比較符合”、“完全符合”。量表包括7個維度:缺失性動機、成長性動機、知行脫節性動機缺失、目標缺乏性動機缺失、認知歪曲性動機缺失、利己性利他動機和利他性利他動機。其中缺失性動機維度有9個條目,主要反映與基本需要有關的動機;成長性動機維度有7個條目,主要反映與成長性需要有關的動機;知行脫節性動機缺失維度有5個條目,主要反映認識與行為相脫節而導致的動機缺失;目標缺乏性動機缺失維度有7個條目,主要反映缺乏目標而導致的動機缺失;認知歪曲性動機缺失維度有4個條目,主要反映對現實的認知問題導致的動機缺失;利己性利他動機維度有8個條目,主要反映個體利他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利己的動機;利他性利他動機維度有2個條目,主要反映個體利他的目的是為了社會責任和他人利益的動機。各維度的條目得分相加,取其平均數為維度分;動力系統總均分為所有條目得分相加后計算出的平均數。總均分越高,說明動力系統整體水平越高;反之,則越低。

      該量表的總量表和各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分別為0.90和0.81、0.83、0.84、0.74、0.69、0.77、0.74,表明總量表和各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均為非常滿意或滿意。結構效度的分析結果顯示,缺失性動機、成長性動機、知行脫節性動機缺失、目標缺乏性動機缺失、認知歪曲性動機缺失、利己性利他動機及利他性利他動機與整體動力系統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65、0.48、0.57、0.62、0.48、0.72和0.30,動力系統與利己性利他動機維度之間的相關比較高,而與其它維度呈中等程度相關,表明量表的結構效度是可以接受的。

      2.3施測及數據處理

      問卷調查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使用統一指導語控制情境,要求調查對象仔細閱讀指導語,并按指導語要求完成整個問卷。使用SPSS 13.0軟件對全部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3結果與分析

      3.1青少年動力系統整體特點

      對44063名調查對象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青少年動力系統的得分界于1.33~3.95之間,平均數為2.835,標準差為0.300,總體平均數的95%置信區間為2.829~2.844;數據分布基本符合正態分布,其中偏度系數為0.228,峰度系數為0.138(見圖1)。

      青少年在不同動力系統水平上的頻數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有549名青少年得分低于2.23(M-2SD),占調查總人數的1.2%;有1406名青少年得分高于3.44(M+2SD),占調查總人數的3.2%;有42108名青少年得分在2.23~3.44之間,占調查總人數的95.6%。

      3.2青少年動力系統總均分的年級差異

      各年級青少年在動力系統上的得分情況,見表3。

      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年級的主效應顯著,F(7,44055)=10.07,p<0.05。青少年在動力系統總均分上存在顯著年級差異。LSD檢驗結果顯示,小學五年級青少年的動力系統總均分顯著高于初二、初三、高一和高三年級青少年;初一年級青少年的動力系統總均分顯著高于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級青少年;初二年級青少年的動力系統總均分分別顯著低于初三和高二年級;大學階段青少年動力系統總均分顯著高于其它各年級的青少年。就動力系統總均分的年級變化趨勢來看,具體表現為小學五年級得分較高,初一年級略有上升,初二年級有所下降,之后起伏波動,高三年級得分最低,但從高三年級到大學階段迅速上升,動力系統總均分最高。

      3.3青少年動力系統各維度的年級差異

      3.3.1青少年缺失性動機維度的年級差異

      青少年在缺失性動機上的平均數為3.042,標準差為0.487,總體平均數的95%置信區間為3.029~3.054。各年級青少年在缺失性動機上的得分情況,見表4。

      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年級的主效應顯著,F(7,44055)=41.90,p<0.05。青少年在缺失性動機上存在顯著年級差異。LSD檢驗顯示,小學五年級青少年的缺失性動機得分最低,明顯低于其它各年級青少年;初一年級青少年的缺失性動機得分分別顯著低于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和大學階段青少年;高三年級青少年的缺失性動機得分最高,且顯著高于其它各年級。就缺失性動機得分的年級變化趨勢來看,具體表現為小學五年級得分最低,之后逐漸上升,高三年級最高,但高三年級到大學階段有所下降。

      3.3.2青少年成長性動機維度的年級差異

      青少年在成長性動機上的平均數為3.115,標準差為0.508,總體平均數的95%置信區間為3.102~3.129。各年級青少年在成長性動機上的得分情況,見表5。

      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年級的主效應顯著,F(7,44055)=28.23,p<0.05。青少年在成長性動機上存在顯著年級差異。LSD檢驗結果顯示,小五與初一年級青少年的成長性動機得分分別顯著高于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和大學階段的青少年;初二、初三與大學青少年的成長性動機得分分別顯著高于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級青少年。就成長性動機得分的年級變化趨勢來看,具體表現為小學五年級得分較高,初一年級有所上升,之后隨年級增加逐漸下降,高一年級得分最低,之后逐漸上升。

      3.3.3青少年知行脫節性動機缺失維度的年級差異

      青少年在知行脫節性動機缺失上的平均數為2.587,標準差為0.694,總體平均數的95%置信區間為2.571~2.608。各年級青少年在知行脫節性動機缺失上的得分情況,見表6。

      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年級的主效應顯著,F(7,44055)=72.56,p<0.05。青少年在知行脫節性動機缺失上存在顯著年級差異。LSD檢驗顯示,小學五年級青少年的知行脫節性動機缺失得分最高,顯著高于其它各年級青少年;初一與大學青少年的得分也分別顯著高于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級青少年。就知行脫節性動機缺失得分的年級變化趨勢來看,具體表現為小學五年級得分最高,之后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下降,但高三年級到大學階段有所回升。

      3.3.4青少年目標缺乏性動機缺失維度的年級差異

      青少年在目標缺乏性動機缺失上的平均數為2.647,標準差為0.551,總體平均數的95%置信區間為2.639~2.688。各年級青少年在目標缺乏性動機缺失上的得分情況,見表7。

      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年級的主效應顯著,F(7,44055)=90.01,p<0.05。青少年在目標缺乏性動機缺失上存在顯著年級差異。LSD檢驗顯示,初二年級青少年的目標缺乏性動機缺失得分最低,明顯低于其它各年級青少年;高一、高二與高三年級青少年的得分分別顯著高于小五、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級青少年;而大學階段青少年的目標缺乏性動機缺失得分均顯著高于其它各年級。就目標缺乏性動機缺失得分的年級變化趨勢來看,具體表現為除初二和高三年級有所下降,其它各年級青少年的目標缺乏性動機缺失得分隨著年級增加逐漸上升,大學階段得分最高。

      3.3.5青少年認知歪曲性動機缺失維度的年級差異

      青少年在認知歪曲性動機缺失上的平均數為2.666,標準差為0.674,總體平均數的95%置信區間為2.652~2.685。各年級青少年在認知歪曲性動機缺失上的得分情況,見表8。

      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年級的主效應顯著,F(7,44055)=60.52,p<0.05。青少年在認知歪曲性動機缺失上存在顯著年級差異。LSD檢驗顯示,初二年級青少年的認知歪曲性動機缺失得分最低,明顯低于其它各年級的青少年;高一與高三年級青少年的得分分別顯著高于小五、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級的青少年;高二年級青少年的得分分別顯著高于小五、初一、初二、初三、高一和高三年級的青少年;而大學階段青少年的得分最高,均顯著高于其它各年級。認知歪曲性動機缺失得分的年級變化趨勢與目標缺乏性動機缺失相似。

      3.3.6青少年利己性利他動機維度的年級差異

      青少年在利己性利他動機上的平均數為2.728,標準差為0.466,總體平均數的95%置信區間為2.713~2.738。各年級青少年在利己性利他動機上的得分情況,見表9。

      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年級的主效應顯著,F(7,44055)=73.03,p<0.05。青少年在利己性利他動機上存在顯著年級差異。LSD檢驗顯示,初一與初二年級青少年的利己性利他動機得分分別顯著高于小五、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和大學階段的青少年;初三年級青少年的得分分別顯著高于高一、高二、高三和大學階段的青少年;高一年級青少年的得分也顯著高于高二、高三和大學階段的青少年。就利己性利他動機得分的年級變化趨勢來看,具體表現為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上升,初二年級得分最高,之后隨著年級的增加得分逐漸下降,高三年級得分最低,但高三年級到大學階段有所回升。

      3.3.7青少年利他性利他動機維度的年級差異

      青少年在利他性利他動機上的平均數為2.975,標準差為0.700,總體平均數的95%置信區間為2.955~2.992。各年級青少年在利他性利他動機上的得分情況,見表10。

      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年級的主效應顯著,F(7,44055)=100.77,p<0.05。青少年在利他性利他動機上存在顯著年級差異。LSD檢驗顯示,小學五年級青少年的利他性利他動機得分最高,均顯著高于其它各年級;初一年級青少年的得分顯著高于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和大學階段青少年;初二與初三年級青少年的得分也分別顯著高于高一、高二、高三和大學階段青少年。就利他性利他動機得分的年級變化趨勢來看,各年級青少年的利他性利他動機隨著年級增加而逐漸下降,大學階段的得分最低。

      4討論

      4.1青少年動力系統整體特點

      本研究中,對44063名青少年動力系統總均分的頻數分析發現,青少年動力系統總均分在1.33~3.95之間,有1.2%的青少年動力系統總均分較低,95.6%的青少年動力系統總均分處于中間水平,3.2%的青少年動力系統總均分較高。從整體數據分布可看出,我國青少年動力系統整體狀況絕大部分屬于中等偏上范疇。這說明我國青少年動力系統整體發展狀況良好。

      4.2青少年動力系統總均分的年級差異

      本研究結果表明,青少年在動力系統總均分上存在顯著年級差異。從我國青少年動力系統總均分上的年級變化趨勢來看,具體表現為小學五年級動機整體水平較高,初一年級略有上升,初二年級有所下降,之后動機發展起伏波動,高三年級動機水平最低,從高三年級到大學迅速上升,動機整體水平最高。按常規推理,似乎應該隨著年級的升高動機強度呈逐漸上升的趨勢。而本研究結果卻出現了中學階段中后期的動機發展起伏波動,動機水平相對較低,而小學五年級、初一年級和大學階段卻呈相對較高的趨勢。分析其原因是:小學五年級學生生活與學習相對比較簡單,壓力不大,自我效能感較高,其動機易受教師和家長的激發。初一年級學生剛從小學升入中學,對新的環境充滿了好奇心和新鮮感,他們對自身也有著較為積極的肯定和確認。進入初二年級以后,伴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巨大的生理變化通常會導致心理困惑和產生很多消極的心態,環境新鮮感的逐漸減少,學習科目的增多,沉重的學習負擔和中、高考的升學壓力,使得他們對自身缺乏足夠的自信,從而導致他們各種動機水平不高的表現,這些方面在高三年級表現尤為突出。到了大學階段,象牙塔般的生活是其多年來渴望和夢寐以求的,他們對大學生活和學習充滿了憧憬,盡管其生活、學習環境有了較大變化,所經歷各種事件有所增加,心里矛盾與心理沖突也還會不斷產生,但這時他們生理和心理相對已經成熟,對自身的評價也趨于客觀和現實,能夠更多的以積極的方式去應對各種問題,激發他們的動機,所以其動機水平相對較強。

      4.3青少年動力系統各維度的年級差異

      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年級青少年在動力系統各維度上均存在顯著差異,但在各維度上呈現出不同的變化趨勢。其中,就缺失性動機維度來看,我國青少年表現出小學五年級得分最低,之后逐漸上升,高三最高,大學有所下降。分析其原因是:小學五年級學生雖已處于青春前期,但自我意識發展水平還比較低,激發其動機的誘因在很大程度上來自行為以外獲得的間接滿足,如老師的表揚、家長的獎勵、同學的羨慕等,還不是完全來自行為活動本身獲得的滿足,因此,他們在與基本性需要有關的動機上表現得相對較弱。進入中學階段,由于正處于青春迅速發展時期,自我意識也得到不斷發展,這時激發他們動機的誘因逐漸轉移到行為活動本身獲得滿足的需要上來。到了高三年級,由于繁重的學習任務和高考的壓力,使他們對由基本性需要引起的動機表現得相對較強,這一時期的青少年躊躇滿志。由于本次測驗中所收集的大學生數據大多分布在大學一年級,其它年級所占比例相對較少,因而大學生的缺失性動機特點與數據分布有關。分析原因可以認為由于高考壓力的解除,使得他們的缺失性動機逐漸減弱。

      本研究中,我國青少年在成長性動機維度上表現出初一年級得分最高,之后隨年級增加逐漸下降,高一年級得分最低,之后逐漸上升。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初一年級學生剛升入中學,新的學習環境容易激發他們的成長性動機,相對較小學習和生活壓力,加之青春期的迅速到來,使得他們更渴望獲得成長性需要的滿足,從而表現出較強的自我實現動機。進入高一年級,盡管初中階段的學習任務基本完成,但中考階段強度較高的學習過程對他們的影響并沒有完全消失,學習科目的增多,內容難度的加大,同學之間的激烈競爭,加之老師和家長更高的要求,使得他們在成長性動機上表現得相對較弱。之后隨著年級的升高、自我意識的不斷發展,他們逐漸能夠較為客觀地對自我進行評價,也能夠以積極的方式去應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壓力,使得他們的成長性動機得到逐漸增強。

      5結論

      (1)我國青少年的動力系統整體發展狀況良好。

      (2)我國青少年在動力系統總均分上的年級變化趨勢具體表現為小學五年級得分較高,初一年級略有上升,初二年級有所下降,之后起伏波動,高三年級得分最低,但從高三年級到大學階段迅速上升,大學階段得分最高。

      (3)我國青少年在動力系統各維度上均存在顯著年級差異,但在各維度上呈現出不同的年級變化趨勢。

      參考文獻

      1 彭聃齡. 普通心理學.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2 Pinreich P R, Schunk D H. Motivation in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Ea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1996

      3 李虹, 商磊, 聶晶.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動力系統分量表的編制.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06, 4(2): 101~106

      4 沈德立, 陰國恩. 非智力因素與人才培養.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2

      5 張愛卿. 20世紀動機心理學研究的歷史探索. 華中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版). 1999, 2: 26~31

      6 張愛卿. 20世紀動機心理研究概觀. 國外社會科學. 1999, 2: 9~14

      7 張愛卿. 20世紀西方動機心理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教育理論與實踐. 1999, 19(3): 41~45

      8 張敏等. 4~6年級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結構分析. 心理科學, 2005, 28(1): 183~185

      9 沃建中, 李峰. 小學生的成就目標和自主性動機之間的關系研究.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 169(1): 21~27

      10 夏凌翔. 高中生學習動機的因素結構分析. 青年研究, 2000, 9: 27~32

      11 張亞玲, 楊善祿. 中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的研究. 心理發展與教育, 1999, 15(4): 35~39

      12 樊潔, 梁寧建. 中學生成就動機的年級差異研究. 心理科學, 2003, 26(5): 921~922

      13 王有智. 當前農村高中生學習動機現狀的調查分析. 青年研究, 1999, 12: 37~41

      14 Ingram R. Self-focused attention in clinical disorders: Review and a conceptual model.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0, 107(2): 156~176

      15 Li H. College stres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Vision in life and as a Coping Resource. Unpublished Ph.D. thesis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2: 108~166

      16 李虹.心理健康的測量: 自尊量表和情感量表的比較.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04, 20(2): 75~79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DIATHESIS: A STUDY OF MOTIVATION SYSTEM

      Pan Yun, Shen Deli

      (Academy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in T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300074)

      Abstract

      中國新年習俗范文第2篇

      關鍵詞:韓國;舍爾;中國;春節

      節日是每個國家和人民都非常重視的日子,人們可以通過節日更好地認識、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特色和風土民情。了解兩國文化的異同可以促進兩國關系的和諧發展;增進兩國人民的友誼和相互了解;提高人民的節日文化意識。筆者認為非常有必要通過對兩國的春節進行研究,把兩種文化進行對比和分析,從中尋找出共性和特性,發現節日文化的優點與長處,了解兩國文化傳統的異同,為未來韓中文化的交流和發展做出貢獻。

      一、 韓國舍爾節和中國春節起源的對比

      1.1 韓國舍爾節的由來。舍爾節被認為是韓國固有民俗和中國傳統民俗融合之后形成的一種習俗。6世紀前在承接了太陰太陽歷之后,人們制定了以太陽歷為基準的標準,因此舍爾也是以太陽歷為基準。舍爾未產生之前,上元(1月15日)就是這樣一個類似舍爾的節日。制定舍爾之后,在上元節舉行的儀式就被分為元旦與上元兩部分。與農耕歲時有關的在上元舉行,而關于儒教的儀式則在元旦舉行[1]。1985年在政府的主導下,宣布把農歷舍爾作為“民俗的天”,農歷舍爾再次恢復。1989年開始把“民俗的天”改成目前的“舍爾”。制定與現在一樣的三天公共假日。1991年新正假日由三天變為兩天,1999年最終變為一天。即使到現在,舍爾主要還是為了祭祀和探親訪友。

      1.2.中國春節的由來。在中國,春節是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具有悠久的歷史,可以上溯至約四千年前的殷代。在殷代每年年初舉行祭祀,這種儀式可以說是春節的最初形態。春節也被稱為 “元日 ”、“元旦 ”、“新年 ”。 1911 年以前,中國將陰歷 12 月稱為“臘月”,將陰歷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作為一年的開始。將臘月最后一天稱為“除夕 ”。春節指從除夕到元旦這個階段。1912 年后,中國開始使用公歷紀年,將每年的陽歷 1 月 1 日稱為“元旦 ”,而將每年的陰歷 1 月初 1 統稱為“春節”。春節是新春開始的日子, 也預示著新的耕作的開始[1]。

      二、韓國舍爾節和中國春節習俗的異同

      2.1 韓國舍爾節習俗

      2.1.1 韓國舍爾節飲食習俗。在韓國,舍爾節當日早晨為祭祀祖先以及招待客人而準備的食物稱為“歲饌”[2]。歲饌中以年糕湯最具代表性。春節時食用白色的年糕湯被認為來源于古代的太陽崇拜信仰,春節是新年的第一天,作為光明的象征而食用白色的年糕, 將年糕切成圓形象征著太陽的形狀 。除此之外,韓國人在舍爾節時不喝溫酒而喝涼酒,這具有迎接春天的意思。韓國的舍爾節還有使用九折板裝食物的習俗。九折板中間放置薄餅周圍分為八個格子,格子內裝著八種材料制成的食物 , 主要有牛肉、香菇、木耳、黃瓜、胡蘿卜、豆芽、蛋清、蛋黃等。

      2.1.2韓國舍爾節的禮節習俗。舍爾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祭祀茶禮[4]。在正月初一,人們都換上韓服,給祖先進行祭祀茶禮。人們在木地板或大房間里祭祀,祭桌后放上屏風,桌子上擺著新年食物并供上祖先的神靈牌位或將紙牌位供放在屏風上。擺放的順序是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棗栗梨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規則[5]。舍爾節早上,人們穿好韓服,對長輩行大禮的習俗叫歲拜。在祭祀茶禮結束后,向祖父母、父母奉上大禮;晚輩向長輩行大禮,按順序行大禮;飯后向村中長者和近親歲拜;三月之前向遠方長者行歲拜的禮節。長輩一般給晚輩歲拜錢、糕點。韓國人進行歲拜主要是表達他們對長者的尊敬和祝愿。

      2.1.3 韓國舍爾的祈福方式。在舍爾期間,韓國人家家都將掛福笊籬看作是不可缺少的祈福內容。舍爾將至之際,把準備好的福笊籬掛在出入頻繁的門、廚房或大廳處,取開關門的時候福氣裝滿福笊籬之意。還有一些人為了祈求財富,將有錢人家的福笊籬偷到自己家中懸掛。根據地區不同,懸掛后的福笊籬有的焚燒有的則繼續使用。福笊籬這個物件以其集福盛福的美好。

      2.2 中國春節的習俗

      2.2.1 中國春節的飲食習俗。在北方地區,人們在除夕夜晚和初一早上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餃”與“交”字諧音,新舊年的更替稱為“更歲交子”,所以吃餃子象征著團圓和吉祥。餃子是過年時節不可缺少的節日食品。在包餃子時,人們為了增加節日氣息,還會加入糖、花生、棗和錢幣。同時,它們還有不同寓意,即吃到糖的人生活甜蜜;吃到花生的人長生不老;吃到棗的人早生貴子;吃到錢幣的人財運滾滾來[4]。在南方,春節的食物以年糕為主。年糕諧音為“年年高”,寓意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會一年比一年高。總之,餃子和年糕帶給人們美味之外,還有新年的期待和希望[4]。

      2.2.2中國春節的禮節習俗。守歲是除夕夜家人團聚吃年夜飯直到新年的習俗。晚八點后,人們圍坐在電視機旁收看春節聯歡晚會,也會回首一年的生活和談論新年的愿望來增進親情。

      拜年是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表達美愿的方式。出門訪問親朋好友,互相拜年。晚輩向長輩拜年還會收到壓歲錢。人們還運用電話、短信及 e-mail 的方式來傳達新年祝福。無論拜年的方式發生什么變化,它仍是加強親戚關系的重要方式和聯結人際關系的重要紐帶。

      2.2.3 中國春節的祈福方式。貼春聯、貼福字是春節中必不可少的項目。春聯起源于桃板,把用桃木制作成的桃人掛在門兩側。宋代時,在桃符上題字成為普遍的風俗。明代時,桃符改名“春聯”。此后,民間對聯十分興盛,許多文人都參加對聯活動。除此之外,春節時家家戶戶還將“ 福 ”字貼在門上,意味著福氣進入家門 , 有的地方還倒貼 “ 福 ” 字 , 利用 “ 倒 ” 和“到 ”的諧音 , 寓意 “福到了 ”。這些和韓國舍爾的掛福笊籬有異曲同工之效。

      三、小結

      在本文中,比較研究了韓國舍爾與中國春節的民俗,以及兩國傳統節日中的異同點。通過本文的論述,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韓國舍爾和中國春節,進而更深入的了解兩國的文化。同時,這種研究對于學習中文或韓語的學生在語言方面的興趣培養也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對于舍爾和春節的研究是很有意義的。中國學者中不乏對春節與韓國舍爾的研究者,但是少有以韓國土著視角對韓國舍爾與中國春節的研究。本文正是以韓國人的視角對舍爾與春節進行觀察研究,彌補了以往研究的缺憾。

      參考文獻:

      [1] 金廷桓. 韓中春節民俗比較研究 [碩士], 山東大學; 2011.

      [2] 崔文婷韓中春節風俗對比[J].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2(04):155-156.

      [3] 金舒韓國春節飲食與服飾文化研究[J]. 吉林農業. 2012(07):239+238.

      [4] 姜瑩. 中韓同源節日對比研究 [碩士], 黑龍江大學; 2012.

      中國新年習俗范文第3篇

      1、拜年是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習俗。

      2、拜年的時間一般為初一至初五,過了臘月初八就走親訪友多被視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親訪友為拜晚年。早年和晚年都屬避免遺憾的應急或補救性質,民間有諺語: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3、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電話拜年、短信拜年、網絡拜年等。

      (來源:文章屋網 )

      中國新年習俗范文第4篇

      春節大年初一習俗1、給壓歲錢

      過年給孩子一些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民俗。壓歲錢飽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祈福求安。在中國,關于壓歲錢的來由,民間曾有一些流傳甚廣的故事,比如說古時候有一個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來禍害小孩。于是人們就點亮燈火通宵不睡,并把銅錢放在孩子枕邊以避邪,這就是“守祟”、“壓祟”,后來也稱為“守歲”、“壓歲”。

      春節大年初一習俗2、不殺生,不掃除

      每逢過年,都有很多約定俗成的習慣要遵守,俗稱年禁。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們往往將它看作是新一年運程的兆示期,因此過年的時候“禁忌”特別多。比如大年初一這天忌殺生,因為殺生被認為會導致刀災、兵災、血災等災禍的發生。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大年初一,禁忌特多: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滿)、不能掃地(即使爆竹紙、果殼紙屑撒遍地,也不能掃,說是把“財神”給掃掉了)、不能相罵、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為“和和氣氣”),見面須說賀年吉利話……

      春節大年初一習俗3、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放三枚叫“連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祿壽禧”;放五枚叫“五福臨門”;放六枚叫“六六大順”……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人人見面互道一聲“新年好”,這新的一年也就開始了。

      春節大年初一習俗4、拜神

      同時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廟里燒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順利平安。正月初一這天,廣州街坊會凌晨祭祖拜神,起床焚香、放炮仗,意為“搶春”。海口人初一拜神祭祖也是很有講究的,先擺好酒和茶,事先要準備好雞、雞血、魷魚、豬肉等食物,雞血要擺放在雞身上。給祖先像上三炷香后就可以開始祭祖了。祭祖完后,紅紅火火新的一年就開始了。

      春節大年初一習俗5、吃齋

      吃過了年三十的大魚大肉后,初一當天第一頓飯,全家人卻要吃素食。“齋”與“災”同音,而吃齋也意味著“吃災”,將新的一年中的各種災難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初一午飯吃齋,用粉絲、腐竹、發菜、冬菇等煮一鍋“羅漢齋”,寓意這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天吃完,往后就可大魚大肉,祈求來年順利,所以有“年初一吃齋,勝過吃一年齋”的說法。

      春節大年初一習俗6、飲屠蘇酒

      屠蘇酒是一種藥酒。在古代習俗中,元日全家飲屠蘇酒,以祛不正之氣。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致。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長大,先飲酒以示祝賀,而年長者過一年少一年,后飲以示挽留。

      春節大年初一習俗7、吃年糕

      大年初一吃年糕是中國人的傳統,寓意著“節節高”。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春節大年初一習俗8、吃餃子

      除夕、大年初一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不過現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餃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春節大年初一習俗9、吃湯圓

      大年初一的早餐湯圓一定更具特殊意義,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大年初一這天,湯圓不叫“湯圓”,叫“元寶”,吃湯圓也不叫“吃湯圓”,叫“得元寶”。因為在家鄉話中,常常將“闖禍”稱為“闖了‘湯圓’子”。

      春節大年初一習俗10、吃面條

      長面,也叫長壽面,大年初一的時候吃長壽面,寓意“年年長久”,預祝著壽長百年,不少老年人還保持著這樣的風俗。

      春節大年初一習俗11、喝“元寶茶”

      浙江紹興人有大年初一上茶樓喝“元寶茶”的習俗。所謂“元寶茶”,一方面是這里用的茶葉比往常提高一個檔次,并且在家里的茶缸中添加一顆“金橘”或“青橄欖”來指代“元寶”,象征新年“元寶進門,發財致富。”二是因為茶缸上貼有一只紅紙剪出的“元寶”,大致意思也不外乎“招財進寶”。

      春節大年初一習俗12、喝雞湯

      大年初一喝雞湯,象征“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

      春節大年初一習俗13、拜年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拜年。

      中國新年習俗范文第5篇

      孩子是什么樣的生命個體?雖然我們都曾經是小孩,但當我們長大尤其進入社會后,常常會忘了“自己也曾經是小孩”。當我們面對小孩時,如果能回到過去,我們就會比較明白今天應該給小孩什么樣的教育,用什么樣的方式幫助小孩成長。這樣,我們才能真切地回答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長成什么樣子這樣的問題。

      真實世界的知識往往是整體性的,教育要授予的也應該是整體性的知識。整體性的知識使人了解真實的世界,了解真實的自己,人也將因此變得成熟而有智慧。孩子的世界無限寬廣,給孩子自信和經受挫折失敗的勇氣和力量,不壓抑他們原有的創造特質,才能讓他們學會如何應付未來的變化。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能協助他們拓展并深化經驗世界,使他們的內心世界發展得更好,這是我們應該也是唯一能做的事。

      實例1:有生命的東西(大班)

      目標:幼兒自己制訂計劃,并與伙伴共同合作完成,體會完成工作的樂趣;了解自己與自然的關系;通過直接接觸親近動、植物,產生重視生命的情感。

      內容:我們的牽牛花;動物;這個時節還有什么?

      設計思路:

      隨著時間的增長,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產生更多的興趣,有些小朋友會獨自在花園內捕捉小蟲,有些會專心地收集花和葉,還有些則會停留在鳥籠前一動不動地觀察。雖然他們的興趣愛好各不相同,但他們喜歡和自然界的生物接觸、渴望了解生命的傾向性是一致的。從兒童發展的角度來看,在這個階段讓孩子感受生命的存在,接觸自然,從而培養其重視、呵護自然的態度是最重要的。

      活動小貼士:

      1.教師可以拍攝小朋友活動的各種情景,也可以拍攝動物生活的狀況,以便提供給孩子們活動的教材資料。

      2.熊貓是深受孩子喜愛的動物,可以利用廢舊報紙和孩子們一起制作熊貓東東(即熊貓玩偶)。制作“東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孩子們要加油哦!

      3.除了與動物和植物做朋友外,教師還可以擴展孩子們的思路——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成為我們的朋友?

      實例2:過新年(小班)

      目標:讓小朋友了解“過新年”這一傳統節日的意義。

      內容:和成人一起準備迎接新年,認識到自己是家庭與學校的一份子。

      玩“新年游戲”,體驗新年的樂趣。

      了解自己“過新年”就長大一歲,認識傳統節日的意義。

      設計思路:就小朋友而言,所謂“過新年”,大概就是領紅包、穿新衣、交換賀卡和禮物的日子。但是在迎接新年的同時,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項活動設計來提升小朋友對傳統節日的認識。

      活動背景提示:

      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和中國人一樣過農歷春節;1872年日本導入西方太陽歷后,就不再使用中國的農歷,曾作為傳統節日春節的部分習俗在陽歷的元旦得以沿用。

      如今日本人“過新年”保留的傳統習俗有店鋪張貼春聯、吃蕎麥面、敲鐘、到寺院祭祀等,活動設計中提到的“燒松枝稻草繩”,是指日本人在“過新年”時會將松枝和稻草繩懸掛在門前——稻草繩象征著人們對稻米的感激和吉祥,等到十四、十五日時,再將稻草繩和門松拿到神社或寺廟中燒掉。

      活動小貼士:

      1.在進行“過新年”這一區角活動時,教師可以發動家長共同參與,特別是對新年的準備活動,如過年的食物、新年的裝飾、新年游戲、新年賀卡、紅包等,并用有趣的形式向孩子介紹新年的由來。

      2.在借鑒“燒松枝稻草繩”等日本新年習俗活動時,也可采用中國各地不同傳統的活動內容,引導孩子對長大一歲后的期待和想象。

      3.在各類活動建構與實施的過程中,對于小班兒童而言,只是對“新年”有粗淺的概念而已。小朋友在回答“過年到底是怎么回事?”這類問題的過程中,老師應允許并鼓勵孩子按照每個人的不同情況作答。

      評價

      指導思想:

      1.注重兒童自由自主模式的發展,以親身體驗為學習活動的主要方式。

      2.教育要從觀察兒童的行為開始。

      3.培養具有自我學習能力的兒童。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看亚洲a级一级毛片| 亚洲男人第一无码aⅴ网站| 亚洲AV日韩AV一区二区三曲|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软件| 亚洲性猛交xx乱| 亚洲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av最新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人成色4444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亚洲av无码无线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精华液精华液精华液 |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亚洲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 亚洲伦乱亚洲h视频|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色偷拍另类无码专区|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日产专区|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含羞草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精品| 日韩亚洲综合精品国产|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2020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