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古詩江南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題
(共14題;共79分)
1.
(12分)給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朝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將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樂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8分)把詩句補充完整,并寫出加下劃線詞語的意思
①千里鶯啼綠映紅,________。
鶯啼:________
②________,多少樓臺煙雨中。
樓臺:________
③云淡風輕近午天,________。
云淡風輕:________
④________,將謂偷閑學少年。
將謂:________
3.
(4分)詞語搭配
招展的________
城郭
依山的________
酒旗
大好的________
煙雨
茫茫的________
時光
4.
(4分)詞語搭配
裊裊的________
村莊
傍水的________
炊煙
簇簇的________
柳葉
嫩綠的________
紅花
5.
(4分)看拼音,寫詞語
tōu
xián
lóu
tái
jiǔ
qí
yān
yǔ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
(4分)成語積累。
請寫出幾個含有“春”字的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8分)組詞。
壁________
若________
琴________
距________
璧________
諾________
瑟________
拒________
8.
(5分)把文中你認為描寫生動形象的語句摘抄下來
如:雨來像小鴨子一樣抖著頭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著氣,望著媽媽笑。
9.
(8分)描寫其他季節的詩句也很多,填一填,背一背。
①________,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②接天蓮葉無窮碧,________。(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③停車坐愛楓林晚,________。(杜牧《山行》)
④落霞與孤騖齊飛,________。(王勃《滕王閣序》)
⑤________,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⑥千山鳥飛絕,________。(柳宗元《江雪》)
⑦柴門聞犬吠,________。(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⑧________,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10.
(5分)讀詩《江南春》,解釋下列詞語
①江南春
②山郭
11.
(4分)文學常識填空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________,號________,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________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________。
12.
(3分)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千里________
水村________
煙雨________
13.
(5分)讀詩《江南春》,解釋句中加橫線的詞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
酒旗風。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
煙雨中。
①山郭
②南朝
③樓臺
14.
(5分)劃出詩《江南春》節奏
《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二、閱讀題
(共2題;共23分)
15.
(9分)閱讀詩歌,完成練習。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1)先解釋劃線的詞語,再寫出詩句的意思。
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碧玉:________
綠絲絳:________
詩句的意思:________。
②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裁:________
似:________
詩句的意思:________。
(2)詩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這里“碧玉”是指________,“綠絲絳”是指________,又把________比作“剪刀”。
16.
(14分)閱讀文言文《北人食菱》,回答后面的問題。
北人生而不識菱①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殼入口?;蛟唬骸笆沉忭毴?。”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眴栒咴唬骸氨蓖烈嘤写宋锓??”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產,此坐③強不知以為知也。
【注釋】①菱:俗稱菱角,水生植物,果實可以吃。②仕:做官。③坐:因為。
(1)解釋字的意思。
①識:________
②欲: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①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
②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3)選擇正確的答案
①北人食菱,并殼入口。是因為________
A、連殼吃可以清熱。
B、他不知道吃菱要去殼。
②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這是因為________
A、他們那個地方前山后山都有菱。
B、他不知道菱生長在水里。
(4)閱讀本文,說說你對北人的看法。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共14題;共79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二、閱讀題
(共2題;共23分)
15-1、
15-2、
16-1、
16-2、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題
(共9題;共47分)
1.
(3分)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云淡________
傍花________
忙里________
2.
(3分)讀詩《春日偶成》,解釋句中加線詞語
時人________
不識余心________樂,將謂________偷閑學少年。
3.
(9分)讀詩《春日偶成》,我會填
《春日偶成》這首詩題目的意思是:________。從描寫的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從描寫的動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露出詩人在春天美好的景色中________的心情。
4.
(4分)按拼音寫漢字
chūn
rì
ǒu
chéng
tōu
xián
shào
niá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8分)把詩句補充完整,并寫出加下劃線詞語的意思
①千里鶯啼綠映紅,________。
鶯啼:________
②________,多少樓臺煙雨中。
樓臺:________
③云淡風輕近午天,________。
云淡風輕:________
④________,將謂偷閑學少年。
將謂:________
6.
(4分)詞語搭配
裊裊的________
村莊
傍水的________
炊煙
簇簇的________
柳葉
嫩綠的________
紅花
7.
(6分)形近字組詞
淡________
傍________
識________
談________
旁________
織________
8.
(5分)解釋下列詞語。
①云淡②傍花隨柳
9.
(5分)解釋句中加線詞語。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二、填空題
(共13題;共68分)
10.
(4分)看拼音,寫詞語
tōu
xián
lóu
tái
jiǔ
qí
yān
yǔ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1.
(10分)古詩文積累。
《江南春》、《春日偶成》這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景色的,同學們一定積累了不少描寫春天景色的詩句吧?把下面的詩句補充完整。
①草長鶯飛二月天,________。(高鼎《村居》)
②遲日江山麗,________。(杜甫《絕句》)
③好雨知時節,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④野火燒不盡,________。(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⑤不知細葉誰裁出,________。(賀知章《詠柳》)
⑥________,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⑦________,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⑧________,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⑨________,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⑩________,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
12.
(4分)詞語搭配
招展的________
城郭
依山的________
酒旗
大好的________
煙雨
茫茫的________
時光
13.
(4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偶成
偷閑
春日
少年
14.
(5分)翻譯《春日偶成》這首詩
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15.
(5分)寫出《春日偶成》中寫景的句子
16.
(5分)閱讀詩《春日偶成》,回答問題
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從那句詩可以看出來?
17.
(6分)判斷題。
(1)《江南春》和《春日偶成》都是宋代詩人的作品。(
)
(2)《江南春》和《春日偶成》兩首詩中都是描繪春天美麗的景色。(
)
(3)《江南春》和《春日偶成》這兩首古詩中都抒發了作者春游時的快樂心情。(
)
18.
(5分)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報紙的誘惑力如此之大,我每日都要讀它。②他這樣做雖然過分了點,但還是有道理的。
19.
(5分)把陳述句換成把字句。
①姐姐送我一件最有意義的禮物。②激流沖跑了那塊人們洗衣用的礁石。
20.
(5分)將下列陳述句改成疑問句。
①我們是學生,應該遵守學校的紀律。②那平靜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21.
(5分)擴句。
①列車奔馳????????②浪花跳躍
22.
(5分)縮句。
①五顏六色鮮花花叢盛開了。②寬闊錢塘江籠罩著層薄薄霧。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共9題;共47分)
1-1、
1-2、
2-1、
3-1、
3-2、
4-1、
5-1、
6-1、
7-1、
8-1、
9-1、
二、填空題
(共13題;共68分)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7-2、
17-3、
18-1、
19-1、
20-1、
一、融入詩境,感悟情境美
古典詩詞以其凝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地展現出了優美的畫面。因此,古詩教學必須首先要讓學生融入詩歌所塑造的情境里,在美感的獲得中更好地理解內容。
1.展示畫面,再現詩境。在教學中,通過畫面、音樂等再現詩歌描寫的內容,讓學生直接感知教材里蘊含的美的因素,充分激發起學生對古詩的求知欲望,主動思考,主動探究。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學期《古詩兩首》之《宿新市徐公店》一課時,我通過PPT播放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圖像,圖像上有稀疏的籬笆,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天的盡頭,幾株新芽初長的綠樹枝頭隱約還能見到幾朵粉紅的花朵;最令人注目無疑是大片的菜花地,幾只翩翩起舞的黃蝶正與小孩子在嬉戲。鮮亮的畫面配以輕快的《牧童短笛》,讓學生很快地進入了詩的意境之中。
2.繪就畫面,自創詩境。古人講究“詩書畫樂”四位一體,那么在詩歌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愛“涂鴉”的特點,讓學生自己來創作詩歌的意境,從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例如,在四年級《江南春》一詩的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圍繞“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去自己創作。抓住“四百八十”這一數詞表現出的“多”來自己設計。結果有的學生仿照書上的圖畫進行了描摹,有的學生想到畫好多的和尚,還有的干脆給寺廟標上序號。雖然繪畫不盡美觀,但自創的詩境同樣讓學生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3.聯想畫面,感悟詩境。詩歌的精妙之處無異于以少勝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通過語言的描繪和問題的提出,促使學生在腦海里自我勾畫詩歌的畫面,達成“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文學欣賞之功效。例如,在教學《游園不值》一課時,我先讓學生朗讀一遍詩歌,然后讓學生閉上眼睛,圍繞我按次序報出的幾個詞語去想象一下詩中的畫面。接著,我慢慢地報出下列詞語“濃綠的青苔上一行深深的屐印,一扇柴門,隱約可見滿園的花朵,哦!一個驚喜;一枝紅杏”。在慢慢的敘述里,學生會自然而然地進入詩歌的意境,同樣能達到創設意境的功效。
二、多樣吟誦,感受音韻美
借用詩詞的韻律美來吟誦,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增強記憶,而且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朗誦形式變換中感受詩歌的含義,體驗詩歌的內在美。
1.變換形式讀。古詩詞的朗讀形式可謂多種多樣,從朗讀的主體上就可以分為指名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開火車讀等等;從朗讀的方式上又可以分為輕讀、默讀、大聲讀、感情讀等等。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交替使用不同的朗讀形式,避免學生對朗讀產生厭倦感。
2.帶著目的讀。在學生自我朗讀的基礎上,教師應適時引導,讓學生帶著一定的目的去朗讀詩歌,在朗讀的過程中增加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比如《游園不值》中讀“小扣柴扉久不開”時可這樣引導,“咦,人呢?我都敲幾次了,再敲一回吧?!边@樣的引導,學生就會很自然地找到閱讀的基調,朗讀出的效果也會出乎意料的精彩。
三、深層探析,感知人格美
詩如其人,古人在寫詩歌的過程別注意將自己的人生感慨、人生追求滲透到詩歌里。所以,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透過詩歌表象的內容描寫,對詩歌的深層內涵進行探析,并借詩知人,感知詩人的人格之美。
1.歸并同主題。教師要善于在教學某一首古詩的過程中,有意將同一種主題的詩歌進行歸并,讓學生在腦海里形成同類詩歌集中的意識。比如寫景詩里的寫春景,蘇教版三、四、五年級下學期的課文中,就先后出現了《絕句》《江南春》《春日偶成》《游園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這五首。教師可將其一一列出,使學生在腦海里形成古詩題材的歸類印象,并因此理解古人踏春賞景贊美大自然的主題。
2.對比同主題。在同類主題的詩歌中進行對比,將會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詩歌主題的理解。比如上述的《江南春》與《宿新市徐公店》兩首古詩,雖然同樣寫春天的景色,但《江南春》里卻帶著些許的諷刺和無奈,而《宿新市徐公店》里則滿含著作者對那些可愛的孩子的贊美之情。兩相對比,一目了然。
3.拓展同作者。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相機增加一定數量的同一作者的同類詩歌。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詩人語言風格的感受,還可以增加學生對詩人生平及人格的感知。比如,學習《如夢令》一詞的時候,教師先可以列舉出李清照另外兩類有代表性的作品,一是《夏日絕句》,體驗她的豪氣,一是《聲聲慢》,體驗她的孤獨與失落,再對學生講解李清照的生平,學生會很自然地感受到人生際遇與詩詞內容的關系。
【關鍵詞】意境;想象
古詩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選入小學教材的淺近古詩,更是傳誦千古而富含教育資源的佳作。古詩詞的教學便也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跳躍的音符,在小語古詩詞教學中,我們不應該只停留在“熟讀成誦、理解大意”水平,更需要在誦讀過程中,讓學生通過激發想象以感知意象、感悟意境而獲得情感體驗,從而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唯此才能符合中國文化“重經驗、尚感悟、趨向反省內求”的特色,才能有效實現關于“豐富自己精神世界”的教學訴求。
然而,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幫助學生感受詩之“韻”,走進那四句話背后的廣闊天地?我想實現這一目標的極為有效的途徑,就是營造課堂教學的意境之美,通過各種形式與方法幫助學生領會古詩意境。
一、 品析――張弛有度
引導學生讀懂詩句,品詞析句不僅可以理解古詩的內容,進入詩的境界,還有助于領悟只能意會而無法言傳的意境和韻味。
(1)解字面之意。小語教材中選用的古詩,或抒情、或狀物、或議論,都是作者人生態度與審美情感的統一體,所以教師要讓學生進入古詩的意境,就要幫助學生先讀懂詩句。讀懂詩句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理解字詞的意思。例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不理解“接天”、“映日”,如何感受一望無際的湖面,被碧綠的荷葉遮得嚴嚴實實,在陽光的照射下,荷花分外紅艷的西湖美景。
(2)抓詩詞之眼。古詩詞中“詩眼”是通向古詩詞意境的橋梁。因此,我們要善于抓住“詩眼”,讓文字動起來、活起來,為通往古詩的意境鋪路架橋。重點詞語突破了,其他一般的詞語就迎刃而解了。如陸游的《游山西村》一詩,其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全詩的詩眼,在引導學生閱讀欣賞時,扣住詩詞本身的詞語,啟發學生想象、理解詩句的美,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有同學說山的重重疊疊,水的彎彎曲曲;有同學說“又”字寫出了詩人出乎意料的驚喜;還有同學說“暗”修飾柳,“明”修飾花,明暗相映、色彩艷麗……扣住這些關鍵詞語來把握全詩,學生就不難理解詩的內容了。
二、想象――連象成畫
作家馮驥才曾道:“我想到的東西都會不由自主地變成畫面。如果不出現畫面,沒有可視性,我仿佛就抓不住它們?!比幌胂蟛⒉皇菓{空而來,想象依托的是文本。在教學古詩的過程中要根據詩詞提供的信息,從記憶倉庫中調動有關表象加以補充、組合,進行再造想象,從而把詩中的語言想象成一幕幕立體的場景,讓學生置身其中。
如《游園不值》一詩,在教學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從“一枝紅杏”入手,合理想象“滿園”的“春色”。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既扣住了詩句本身,又感受到豐富多彩的形象畫面。又如《江雪》一詩,學生根據詩的大意閉上眼睛想象意境:高高的群山,長長的小路,無邊的江水就在學生腦中清晰地展現出來,“漫天飛雪的江面”、“漁人孤舟獨釣”的情景整首詩也就深深地印在學生腦中,個中情味,就會越來越濃。
想象,載著學生的思緒感悟了詩詞意境的藝術美。通往詩詞意境的旅途上,必須給學生一個足以幫助他們到達目的地的載體,讀而悟,悟再讀,通過反復的朗讀明“意”入“境”,合理地運用想象。
三、畫演――感悟意境
蘇軾的“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數語,道出了“詩畫相通”的“玄機”。所以,古詩有可能“畫演”。所謂“畫演古詩”,就是讀者以繪畫的方式,演繹自己對古詩意境的感悟。
小學生畫演古詩,不在乎畫出什么水平的圖畫,而是在你一言我一語、你一筆我一劃的建議與爭議中,交流共享古詩學習成果,促進對古詩意境的進一步感悟。如在教完《江南春》后,就可以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畫筆勾勒出一幅幅充滿稚氣與童真的畫面:遼闊的江南,青山綠樹,山傍水的村鎮,酒幌子在風中飄動,還有些象征性的南朝各代修建的寺廟,這些亭臺樓閣留在春雨之中。好一派美麗的江南春光?。≈灰獙W生試圖以自己的理解和方法把意象的大意表達出來,怎么畫、畫得怎樣都是無關緊要的。該關注的是:是否確實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古詩意境的感悟,特別是富有個性的感悟。
詩中有畫,畫中有情。好的古詩教學,更能給人帶來無窮的藝術享受,令學生回味不盡、余音繞梁,更是我們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參考文獻:
[1]汪裕雄著《意象探源》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
[2]林弗堯主編《作品賞析與小學語文教學.》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一、導入新課
1、背誦《憶江南》,引入古詩詞意境。
2、出示《漁歌子》,介紹張志和。
(對于本首詞的作者要詳細了解,更能體會詞的內在深意,繼而為體會詩人的人生志趣鋪墊。
先給學生交流作者生平的時間,然后教師補充。這樣才會使學生查找資料的愿望長久保持下去。)
3、請學生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詞
1、誰愿意把這首詞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邊看邊小聲地讀,把生字的讀音讀準。
2、讀這首詞,邊讀邊想,這首詞都描寫了哪些自然景物?
(引導學生關注詞中描寫的景物,為想象畫面做準備。)
3、白鷺、套話、流水、鱖魚、微風、細雨,這使一幅多生動自然的春天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語言,來展示這一幅春的畫面嗎?
(發展語言是語文學習的目的之一,借助這些詞匯所展示的畫面,邊想象邊組織語言,用生動的現代語言描述西塞山邊的美麗,既接受古代漢語的熏陶,有發展現代語言,一舉兩得。)
4、有感情地都自己創作的小散文。
5、出示圖象。
觀看圖像,結合自己的想象,引起共鳴。
6、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
三、體會情感
1、齊讀《漁歌子》,說說如何理解“不須歸”.
指導學生理解不歸哪兒,體會作者不回家,棄官隱居,一去不返的原因。指導學生結合張志和自稱“煙波釣徒”來理解。
2、帶著體會到的、作者熱愛淳樸美麗的大自然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能背下來更好。
3、總結。
四、課堂練習
1、讀下面的句子,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2、背誦一首描寫春天的詩。
五、實踐活動
為了更好地了解張志和、白居易,請同學們查找白居易、張志和的詩詞,并有感情地誦讀,開一個古詩文朗讀會,從朗讀中賞析古詩詞。
板書設計;
詞兩首
日出江花紅勝火讓人魂牽夢繞的江南春日勝景
春來江水綠如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