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虎丘記翻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要】 目的: 探討反復呼吸道感染(RRTI)與免疫球蛋白、IgG亞類的關系,為治療RRTI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28例RRTI患兒IgG、IgA、IgM及IgG亞類水平并與對照組比較。結果: RRTI患兒血清IgG、IgA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顯著性,血清IgM水平與對照組相比明顯降低(t=-2.524, P<0.05);RRTI組血清IgG2和IgG4水平比對照組明顯降低(t=-2.107,-2.72;P<0.05或P<0.01)。結論: RRTI患兒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亂,檢測血清總免疫球蛋白和IgG亞類可提高RRTI的診斷率。
【關鍵詞】 免疫球蛋白類; 免疫球蛋白G; 呼吸道感染; 兒童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of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RTI) with serum levels of immunoglobulin and IgG subclasses, and to provide theorical basis for RRTI treatment. Methods: Serum levels of IgG, IgA, IgM and IgG subclasses of 28 RRTI (18 males and 10 females ) children and 15 normal children (5 males and 10 females) were determined with immuno-scattered turbidity method,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levels of IgG and IgA between RRTI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0.05); Serum level of IgM of RRTI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Serum levels of IgG2 and IgG4 in RRTI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 P<0.01). Conclusion: there is immune disorder to some degree in children with RRTI. To detect serum levels of immunoglobulin and IgG subclasses in children with RRTI could increase correct diagnosis rate.
[Key words] immunoglobulins; immunoglobulin G;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child
反復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RTI)是小兒時期的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給社會與家庭帶來一定負擔。據國內外文獻報道,RRTI患兒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亂,但報道結果不盡相同,而且RRTI患兒血清抗體及其亞類缺陷的檢出率因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的實驗方法而有所差異。2006年3月~2006年9月檢測28例RRTI患兒血清IgG、IgA、IgM及IgG亞類水平,以進一步探討RRTI的病因。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RRTI組患兒28例,按1987年4月全國小兒呼吸道疾病學術會議RRTI診斷標準[1]。男18例,女10例,平均(3.70±1.44)歲, ≤3歲11例,>3歲17例。免疫球蛋白對照組15例,其中男5例,女10例,平均(3.83±1.11)歲;IgG亞類對照組20例,男9例,女11例,平均(3.78±1.19)歲,對照組均來自兒童保健門診入園體檢健康兒童。 RRTI組性別、年齡與對照組基本相同,差異無顯著性。兩組均無肺、氣管及心臟先天性畸形、胃食管反流、貧血、佝僂病等疾病,采血前3個月內未使用過免疫增強或免疫抑制劑。
1.2 方法
實驗組及對照組均空腹采靜脈血5 ml置于不抗凝無菌試管中,離心5 min(2 000 r/min),收集血清,置于-40 ℃冰箱中凍存待檢。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IgG、IgA、IgM檢測試劑盒由深圳國賽公司提供, IgG亞類試劑盒由英國The Binding Site公司提供。
1.3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輸入計算機建立數據庫,應用Adobe公司生產的SPSS 11.5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數據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用t檢驗。
2 結果
2.1 血清IgG、 IgA、 IgM及IgG亞類水平
見表1和表2。表1 RRTI患兒血清IgG、IgA、IgM水平表2 RRTI患兒IgG亞類水平
2.2 RRTI組血清IgG亞類缺陷檢出率
28例RRTI患兒中檢出IgG亞類缺陷13例,檢出率為46.43%(13/28),其中具有IgG4缺陷10例,缺陷率為35.71%(10/28)、IgG2缺陷6例,缺陷率為21.43%(6/28),選擇性缺陷中以IgG4缺陷檢出率最高,達38.46%(5/13), 聯合缺陷以IgG2和IgG4為主, 缺陷檢出率為30.77%(4/13)。見表3。表3 IgG亞類缺陷的類型
3 討論
RRTI是由不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組反復發作的呼吸道疾病的總稱,其發病機制復雜,目前仍處于進一步探討之中。RRTI發病涉及小兒營養、免疫等內部因素及病原微生物、環境等外部因素,二者相互作用決定了RRTI 的發生, 而機體免疫功能的高低又在RRTI的發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機體免疫應答過程極其復雜,是多種免疫細胞、免疫分子等共同作用的結果。免疫球蛋白有IgG、IgA、IgM、IgE 和IgD5類。IgA有血清型和分泌型。分泌型IgA是參與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體,通過與相應病原微生物(細菌、病毒等)結合,阻止病原體黏附到細胞表面,從而在局部抗感染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分泌型IgA在黏膜表面也有中和毒素的作用。IgM是近期感染的標志,該指標有助于早期診斷。IgM在早期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血管內抗感染的主要抗體。IgE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血清濃度極低,它是引起I型超敏反應的主要抗體。正常人血清IgD濃度很低,確切功能仍不清楚。崇梅等[2]的研究表明,RRTI患兒IgA、IgM含量均低于健康兒童,經治療后這些指標升高。IgG在血清中含量最高,是血液和細胞外液中的主要抗體成分,發揮重要免疫學效應。IgG是抗感染的主要抗體,大多數抗菌、抗病毒抗體和抗毒素都為IgG類。根據IgG重鏈氨基酸排列順序、鏈間二硫鍵位置和數目不同分為4個亞類,IgG亞類有其“抗原限制性”存在[3] 。IgG1 和IgG3 為抗蛋白質抗原(如病毒、細菌菌體及其α毒素等) 的主要抗體,如二者缺陷易發生病毒感染和產生外毒素的細菌感染;IgG2 和IgG4 是抗多糖抗原(如肺炎球菌、流感桿菌的莢膜多糖等) 的主要抗體,一旦缺陷易發生肺炎球菌、鏈球菌、流感桿菌等感染[4]。抗體缺陷綜合征,包括IgG亞類缺陷是兒童反復感染的重要原因[5]。在反復感染的患兒中,抗體缺陷的比例很高,某些病例甚至持續數年之久[6]。劉爽等[7]檢測了42例RRTI患兒血清IgG及亞類, 結果顯示: RRTI患兒血清IgG亞類缺陷檢出率為47.62%,以IgG2、IgG4缺陷為主,IgG亞類比總IgG更能反映RRTI患兒免疫功能狀態。Moss RB[8]等報道RRTI患兒IgG4缺陷的檢出率較對照組高(17%∶7%),差異有顯著性 。Coushun Y 等[9]也在RRTI患兒血清中檢測出IgG4的缺陷。RRTI患兒抗體及其亞類缺陷的檢出率因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的實驗方法而有所差異,國外有報道RRTI患兒抗體缺陷檢出率為19.1%~55%,IgA缺陷占9.3%~31%, IgM缺陷占6%,IgA和IgG聯合缺陷占1.4%, IgG 亞類缺陷為8.4%~57%[10~12]。本研究結果顯示,RRTI患兒血清IgM低下且存在IgG亞類缺陷,IgG亞類缺陷檢出率為46.43%, 與文獻報道一致[7]。大多數研究表明IgG亞類缺陷以IgG1、IgG3缺陷為主,而本研究中選擇性缺陷以IgG4為主, 聯合缺陷以IgG2和IgG4為主,這與劉爽等[7]研究的結果基本相符。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RRTI患兒血清總IgG 水平正常, 說明IgG亞類水平的降低尚不足以影響到總IgG水平, 進一步證實IgG亞類更能敏感地反映RRTI患兒的免疫功能。提示在臨床工作中,同時測定血清總IgG及IgG亞類能提高RRTI的檢出率。本研究未發現血清IgA水平的降低,但是否存在分泌型IgA水平的降低,值得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胡儀吉.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J].中華兒科雜志,1988 (1):40-41.
[2]崇梅,鄔貽萍.多抗甲素對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的臨床療效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學,2000(1):40–41.
[3]Zielen. Immunoglobulin subclasss and polysaccharide specific immunodeficiency states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s[J].Pediatr Pulmonol ,1997 (Suppl) :146-151.
[4]楊錫強.兒童免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77-283.
[5]Wasserman RL,Sorensen RU.Evaluating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the role of immunization with bacteri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J].Pediatr Infect Dis J,1999(2):157-163.
[6]Herrod HG.Follow-up of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reinfection and mild serologic immune abnormalities[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1997(5):460-464.
[7]劉爽,孫俊秀,周在咸.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與血清免疫球蛋白G亞類及IgA亞類缺陷[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2(4):328-329.
[8]Moss RB,Carmack MA,Esrig S.Deficiency of IgG4 in children: association of isolated IgG4 deficiency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J].J Pediatr,1992(1):16-21.
[9]Coushun Y,Bayraktaroglu Z.Immunoglobulin isotypes and IgG subclasses in reinfections[J ].Turk J Pediatr,1997(3):347-352.
[10]Ozkan H, Atlihan F, Genel F, et al. IgA and/or IgG subclass deficiency in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hronic pulmonary damage[J]. Journal of Investigational Allergology & Clinical Immunology,2005(1):69-74.
關鍵詞:脫落酸;梧桐葉;滯產;季節;信息醫學
《冷廬醫話》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敘述詳盡確鑿,能體現出作者的思維判別過程,讓后學很受啟發。其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大醫精誠的精神值得吾等后輩去學習。但書中記載了葉天士用梧桐葉治療滯產的病案,在書后卻未加相應的解釋說明,這種異常引起了筆者的注意。
案例如下:《冷廬醫話?卷一?用藥》"葉天士治難產,眾醫用催生藥不驗,是日適立秋,葉加梧桐葉一片,藥下咽即產"的記載。百思不得其解,于是筆者開始探索原因。
在傳統中醫學中,部分醫家認為葉天士取了秋天梧桐葉的肅降之氣,故能治療滯產,屬于時令藥,非其時不能用其藥。而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上來說,秋天樹葉落下的過程是脫落酸激素作用的結果[1]。以下為探究經過。
梧桐葉是梧桐科植物梧桐的干燥葉[2]。具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鎮咳祛痰、鎮肝熄風等功效,主治風濕疼痛、肢體麻木、癰瘡腫毒、痔瘡、臁瘡、外傷出血,高血壓等病癥[3]。化學成分研究表明,梧桐葉含有甜菜堿、膽堿等[4]。經查閱,未找到關于"甜菜堿/膽堿可以治療滯產"的文獻。
1原因初探
1.1基于中醫理論的解釋 查閱本草典籍,也無梧桐葉治療滯產的記載。陸氏有言:"名家治病,往往于眾人所用方中加一藥味,即可獲效。"考其獲效原因,其中之一就是隨時間節令而加藥,李東垣稱之為"時藥"。張年順[5]認為這種方法是葉天士獨特的經驗,醫案中是根據時令節氣來加用梧桐葉的,突出了因時用藥在提高臨床療效上的重要性。
1.2基于現代科學的解釋 秋天氣溫下降、雨量減少,形成一個干燥低溫的環境,使得葉子水分蒸發加快,樹身中的水分失去平衡。影響葉綠素的形成,使制造淀粉、糖類的機能衰退。為了適應,植物的生理變化如下:在葉柄和枝條交接的地方,長出一層木栓化的細胞離層,斷絕了對葉子的水分供應;細胞離層逐漸變為圓形,細胞間發生間隙,最后導致完全分離[2]。促使這些現象發生的物質被命名為脫落酸激素。它的基本功能是抑制植物器官的生長和發育,阻礙細胞的分裂和伸長,促進葉片的衰老和脫落。
2葉天士的生活環境
2.1地理 葉天士,祖籍安徽新安歇縣,行醫于江蘇吳縣。其祖父自歇縣遷吳(今蘇州市),居蘇州上津橋。[6]可知葉天士生活在安徽及江蘇一帶。
2.2氣候 安徽省在氣候上屬暖溫帶與亞熱帶的過渡地區。其主要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安徽又地處中緯度地帶,隨季風的遞轉,降水發生明顯的季節變化,是季風氣候明顯的區域之一。[7]蘇州市地處亞熱帶,四季分明,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8]可見葉天士生活的地區四季分明,植物存在秋季落葉的現象。
3佐證
元代滑壽也有相似的醫案記載。《復齋日記》如下:"滑壽,字伯仁,號櫻寧,工古文詞,善醫。……其治人疾,不拘于方書,而以意處劑,投無不立效。秋日,姑蘇諸仕人邀游虎丘山。一富家有產難,挽回,諸仕人不可。先生登階,見新落梧桐葉,拾與之曰:'歸急以水煎而飲之。'未登席,報兒產矣。皆問此出何方,櫻寧曰:'醫者意也,何方之有!夫妊已十月而未產者,氣不足也。桐葉得秋氣而墜,用以助之,其氣足,寧不產乎?'"
從以上可知,在葉天士那個地區和時代,立秋時梧桐葉會落下,而葉天士可能用了新落的梧桐葉治療滯產而有效的。而當時一些醫家效仿但并未起效,可能原因就在于其他的季節和時間里,梧桐葉中沒有可以治療滯產的物質。故而這應屬于中醫上講的時令藥,非其時不用其藥。由此看出梧桐落葉中的脫落酸激素與治療滯產的物質可能有著內在的聯系。而其中確切的聯系需要進一步進行病生理研究和藥理研究加以驗證。
4信息醫學[9]
李春才先生說:信息是宇宙結構的要素。信息參與制作天下、統一天下、調控天下。有的信息聚而成形,構成物體,是信息諸多不同的外在表現"顯態存在"。有的信息不在物體之內,潛而未形,散在空間,不做展現,看不見,摸不著,處于"潛態存在"[10]。這與中醫對世界的認識是相似的。中醫認為是氣構成宇宙萬物的本質。氣分陰陽,陰成形,陽化氣,陰似上述的"顯態存在",陽似為上述的"潛態存在"。
中醫理論建立在對"象"的認識上,藏象、脈象、舌象等等無一不是象,所以錢學森教授將中醫稱作"唯象醫學"。"象"翻譯成更現代一點的概念就是信息,即一個事物對另一個事物的反映。中醫對人體內部情況的認識也是通過象也就是信息來完成的[10]。所以中醫是一種信息醫學。
5結論
筆者發現,在梧桐葉中并沒有可以治療滯產的物質。但在新落的梧桐葉中,存在著脫落酸激素,而葉天士和滑伯仁可能正是以新落的梧桐葉治療滯產的。如同青蒿中青蒿素含量以7~8月中花蕾出現前為高峰,其截瘧效果更好[11]。由此可知,中醫所說的"因時用藥"可能與植物中存在的信息素有關。筆者認為中醫所說的氣,可能與植物激素有關,過了某個時節,氣候及環境的改變導致特定的某種激素不再分泌或調節作用減弱。在天,氣機是五運六氣,是氣候;在植物中,氣機是隨氣候變化而導致的激素調節的變化;在人和動物,氣機是神經激素共同調節的表象。中醫學是一個巨大的寶庫,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讓更多的人去相信和認可中醫,給人們解釋中醫中的深奧科學。
參考文獻:
[1]熊波,郭樹鵬,胡林. 秦艽的鑒定方法概述[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5,:1-5.
[2]黃知秋.葉落知秋[J].林業與生態, 2013, (09): 29
[3]中國植物志編委會.中國植物志[M].第 49 卷,第 2 分冊.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133-135
[4]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M]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982
[5]劉寶華,張愛軍,田順華,等.梧桐的臨床應用[J].中醫藥信息,2005,22(1):24.
[6]張年順.《冷廬醫話》集諸家時間醫學之要點[J].江蘇中醫, 1990, (01): 29-31
[7] 劉蘭林. 清代醫家葉天士生平事跡與主要醫著的研究[Z]. 中國江蘇蘇州: 2010.
[8]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孫毓飛(卷)主編.安徽省志 4 自然環境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9]陳鑫. 蘇州古典園林的洞門花窗造型藝術研究[D]. 蘇州大學, 2008.
[10] 張維波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 中醫的信息醫學內涵[N]. 中國中醫藥報, (3).
A “中國國家館是浦東園區內最高的建筑物。參觀者拾級而上,可一覽園區的景色。”句中“拾級而上”的“拾”讀shè,不讀shí。
B,“隨著2010年世博會的臨近,上海變得越來越美麗。為了愛護城市環境,請不要讓你的寵物隨地便溺。”句中“溺”的正確讀音是nì。
C “上海世博會閉幕前,將發表《上海宣言》。這一歷史文獻將匯集各國人民在世博會上的真知卓見,表達人們對全球未來合作與人類未來發展的深邃思考和廣泛共識。”句中沒有錯別字。
D “上海世博會尚未開幕。世博會體驗之旅已經成為熱門的旅游線路,受到海內外游客的親睞。”句中沒有錯別字。
2 下列文段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當的是( )
今晚的夜上海燈火璀璨,燈紅酒綠(A)。焰火、燈光、噴泉交相輝映(B),美輪美奐(C)。中外觀眾趨之若鶩(D),齊聚黃浦江畔,三百六十度全方位觀賞“春江花月夜”的勝景。
3 2010年世博會在上海舉辦,很多熱血青年紛紛報名參加志愿者。(1)請你寫出兩條做好志愿者服務工作的口號。(2)你認為要成為一名世博會的志愿者。應具備哪些素質?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圖1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會徽,請仔細揣摩設計者的創作意圖,對會徽的設計創意作簡要說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007年12月18日晚8點。萬眾囑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HAIBAO)”終于掀開了神秘面紗,藍色“人”字的可愛造型讓所有人耳目一新。請你對圖2吉祥物的創意予以說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上海世博會精彩的開幕式,令人心潮澎湃,激情滿懷。每每回味起那一幕幕激動人心的場面,你一定很不平靜。請用簡短的文字說說你此時的心里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會盛大開園,令人豪情激蕩。此時此刻,作為炎黃子孫的你有何感想?請簡要談談你的觀后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材料一:2008年12月22日,上海世界科技博覽會首個“陽光谷”結構封頂,標志著2010年上海世博會進人倒計時,這將是一場人類城市生活的盛會。是一曲以“創新”和“融合”為主旋律的交響樂,將成為人類文明的一次精彩對話。
材料二:上海世博會與金融危機不期而遇,但確認參展的國家之多在世博會150多年的歷史上實屬罕見,各國都希望把參與上海世博會作為擺脫危機、振興本國經濟的機會。至于金融危機下的世博會,能否給世界帶來信心、希望與啟迪,我們在期待,世界在期待。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1)上海獲得2010年世博會的申辦權說明了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你為迎接這一盛會的到來擬一條宣傳標語。
答:
(3)金融危機下的上海世博會為什么會得到全世界各國的積極響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為世博會的成功舉辦做些什么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上海世博會”于2010年4月30日在中國上海隆重開幕。世博會是與奧林匹克運動會齊名的全球頂級盛事。此次世博會將歷時184天。有2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全球前來參觀世博會的觀眾達到7000萬人次。為了讓同學們了解上海世博會,學校學生會準備舉辦“走進世博會”校園宣傳周活動。作為籌備小組的成員,請你完成下列任務。
(1)在宣傳周的啟動儀式上,你要向同學們介紹世博會。請從下面的材料中提取兩條主要信息,作為你介紹的要點。
從早期的蒸汽機、火車、無線電。到現代的計算機、航天器、基因技術,以及在建筑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水晶宮、埃菲爾鐵塔等,這些標志著人類文明發展的新成果,都是借助世博會這個平臺向公眾展示和傳播的。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被說成是“改變了美國”的一屆世博會,美國從此走上了世界經濟強國之路。日本先后5次主辦世博會,世博會成為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的助推器。據專家預計,上海世博會將對中國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生直接作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主要信息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信息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宣傳周里,學生會宣傳部長準備在校園宣傳欄內寫一條宣傳語。他根據下面的材料寫出了宣傳語的前一句,請你續寫后一句。(要求:與前一句語意相關、句式一致、字數相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世博會期間,中國將在世博園區展演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戲曲,同時展出500多種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他參展國也將在世博園區組織具有本國民族特色的主題演出和民間藝術展示活動。世博園區將成為世界各民族文化百花競放的舞臺。全球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人們將歡聚在一起,在文化交流中增進友誼。
宣傳語:展示不同民族文化_______________
(3)學生會準備在宣傳周出一期以宣傳上海世博會為內容的校刊。校刊編輯請你根據下面的材料,在“三言兩語話世博”專欄里寫出你對上海世博會主題的理解。
上海世博會的許多展館設計都體現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主題。例如。中國“主題館”的屋面鋪設了3萬平方米的太陽能板,這些太陽能板年發電量可達250萬度,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500噸。“瑞士館”是一個用幕帷覆蓋的開放空間,這種幕帷是用大豆纖維制成的。在展出結束后可被天然降解,不污染環境。“阿聯酋館”采用“沙丘”造型,展廳中有花床、樹木、溪澗,令人仿佛置身于沙漠中的綠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閱讀下列文段,完成(1)~(5)題。
①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是歷史上首屆以“城市”為內容的世博會。21世紀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時期,預計到2010年,全球總人口中的55%將居住在城市。對未來城市生活的憧憬與展望是一項全球性課題。在上海世博會184天的展期里,各國政府和人民將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演繹城市多元化文化融合和科技創新,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發展經驗,傳播先進城市理念。
②上海世博會園區,橫跨黃浦江兩岸。沿
江規劃區內匯聚著眾多近現代工業文明遺跡和廠房,約兩萬平方米的歷史建筑和超過四十萬平方米的工業建筑遺產都將受到有效保護和積極利用。1865年時期的江南造船廠船塢,上鋼三廠五金倉庫……總面積達到世博會園區總建筑面積的五分之一。對老建筑進行如此大規模的保護和后續利用,在世博會園區建設史上還是第一次。“傳承歷史文脈。利用歷史建筑做世博的展覽館!”上海世博會提出了一個革命性的理念。有文化遺產的城市,才是有文化的城市。見證了中國工業發展的浦江歷史工業建筑群落是這座城市最值得留存的歷史記憶。
③江南造船廠。其前身為江南機器制造總局,中國第一座煉鋼爐、第一艘機動兵輪、第一尊后膛鋼炮、第一艘潛艇全部誕生于此。它更是把近現代科技的理念帶給了古老的中國,推動了中國近現代工業和科技的發展,在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的附屬機構――翻譯館內,工作人員共翻譯出了百余種西方近代科技書籍,包括中國第一張翻譯過來的門捷列夫的化學元素表。江南造船廠的大部分建筑將被保留,世博會期間將成為企業館所在地,而世博會后則被改建成中國近代工業博物館群,長久留存。
④建于清朝末年的南市發電廠,是上海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將被改建成未來都市能源提供的展示基地――綠色發電廠,注入風能、地熱能、太陽能、生物能等多種元素,并直接為世博園區提供能源。上鋼三廠五金倉庫將搖身一變,成為世博會的休閑中心“和興碼頭“。昔日鋼花飛濺的特鋼車間,也將變成歌舞升平的“演藝中心”……傳承歷史文脈和追求城市新生活在這里實現了完美的對接,充分演繹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
⑤上海世博會規劃圖的紅線,曾經一變再變,直至形成世博會歷史上形狀最復雜的園區。在眾多棚戶區、工廠犬牙交錯的地帶建造世博園區,就是為了避免亂拆濫建和無謂浪費。為了盡量不影響老百姓的正常生活,更是為了追求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⑥在貫穿世博會園區的中軸線上,全世界的藝術家將用各種藝術品來展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而與主軸橫向相交的步行廊,申連所有的國家館,是體現和諧城市、闡釋和諧理念的承載空間。大型主題演出、民間藝術展示……步行廊將成為全世界文化交流的最密集的一條街。據悉。首次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亮相的“城市最佳實踐區”,將展示未來城市人們生活、工作、休閑、交通等若干功能的和諧共存,展示各國城市全新的生活方式。中國館則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系統地展示以“和諧”為中心的中華智慧,闡釋以中華智慧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形成“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演繹的新亮點。
⑦上海世博會的又一亮點。是智能化生態城市發展規模的實踐。園區綠化,不再用自來水澆灌,黃浦江水通過生態處理,層層凈化后被引入園區。過去。干凈的黃浦江水經過城市的利用,流出城市時變成有害污水。但世博會上將展示。通過生態技術。原來干凈的黃浦江水在被利用后,流出去的則是潔凈無害的水。總規劃師吳志強說:“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不是要破壞自然,而是要反哺自然。這樣的城市。才是讓生活更美好的城市。”“過去是城市建在哪里,哪里綠化就少了,現在要改變這一現象,城市建到哪里,密集種植將使城市的綠化率更高。大量的屋頂花園、屋頂綠化、立體綠化,世博會將是探索未來城市自然生態走向的風向標。”
⑧在城市最佳實踐區內,未來世博的智能化生態建筑已見端倪:出門不需要帶鑰匙,智能終端會根據主人的指紋、聲音、臉型來自動識別。室內通風、隔音、窗戶、照明、家電家具等都能通過智能化的手段進行調控……城市最佳實踐區內還將通過展示世博園智能化生態建筑,詮釋未來建筑發展水平。
⑨1970年到2000年的歷屆世博會闡釋了“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從人主宰自然到人回歸自然,科技的創新和文化的融合進發出巨大的活力。創新是世博會亙古不變的靈魂,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則是世博會一如既往的使命。2010年,一曲以“世博精神”為主旋律的交響樂將在上海奏鳴,
(根據王春等《踏訪正向我們走來的上海世博會》改寫,原載《科技日報》)
(1)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首次以“城市”為展示內容的理由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舉“江南造船廠”一例,對其作用的理解恰當的一項是( )
A 說明世博會園區建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保護老建筑
B 說明上海世博會保護和利用歷史建筑傳承歷史文脈
C 說明上海是一座擁有文化遺產因而具有文化的城市
D 說明見證中國工業發展韻歷史建筑群落最值得留存
(3)依照文意。概括上海世博會演繹“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的要點。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7段劃線句中“反哺”一詞在文中的含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結尾提到“世博精神”,請結合上海世博會主題對這一精神作簡要評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閱讀下列短文,完成(1)~(5)題。
①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東方之冠”的設計方案,在傳統的斗拱造型基礎上進行了創造性的現代轉譯。斗拱榫卯穿插的運用。保持了最為世人所理解的中國建筑元素,而層層出挑的主體造型更顯示了現代工程技術的力度和氣度。與國家館相呼應的地區館平臥其下。則引入江南園林的理念,以現代園林空間來軟化主體建筑與城市周邊的關系。整個設計一寓“天”,一寓“地”,體現出東方哲學對于“天地”關系的理解,以及對理想人居環境的憧憬。幾年之后,這個世博中國館必將成為上海的新地標,雄踞于浦江之濱,給上海和中國帶來新的光榮和自豪。
②城市地標是一座城市最具標志性的建筑或景觀。它聚焦了一座城市的魅力,是這座城市區別于另一座城市的特色之所在。我國歷史上唐代長安之曲江,北宋汴州之金明池,南宋杭州之西湖。明清南京之秦淮河、北京之故宮、蘇州之虎丘、揚州之瘦西湖,近代上海之外灘,都是歷史上極具特色和標志性的城市景觀。并積淀為一種獨特的城市意象。隨著我國當代城市化進程的迅猛發展,新的城市地標不斷浮出地表,這些新的城市地標如何與城市的歷史文脈相協調,并體現出創新和發展,已成為今天城市建設中一個普遍性的問題。
③所謂歷史文脈,就是指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傳統,它是在城市產生和發展的漫長歷史進程中慢慢積淀和形成的,一旦形成,它又影響著生活于這座城市的市民共享的生活體驗和共有文化想象,由于中國很早就是個統一的
多民族國家。因而其城市必然烙有大體一致的中國特色;同時由于中國疆域遼闊,分成許多文化區域,因而每座城市又往往形成鮮明的地方特點。王國維說過“都邑者。政治與文化之標征也”,就是說。城市是一個國家、民族和區域政治與文化的標征。今天的城市新地標,理應與這座城市的歷史文脈亦即城市的政治和文化標征相吻合。而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標,要么比高度,要么比奢華,或是一味追求前衛和怪誕,與周邊的歷史文脈形成尖銳的反差。由于建筑特別是地標性建筑關涉百年大計,千年大計,一旦造好,就很難改變。因而近年來有不少公認的敗筆,已成為城市中極不和諧的音符,為世人所詬病,并為后人留下笑柄。
④城市新地標必須和城市的歷史文脈相協調,近年來也有不少成功的嘗試,由著名建筑學家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就是其中一例。該建筑地處著名的蘇州園林忠王府和拙政園旁邊。樓層不高,灰白色調。青磚鋪地,窗格透綠,曲徑通幽,移步換景。與周邊建筑和環境完全融為一體。它繼承了蘇州園林和江南民居的建筑風格,整個建筑的灰白色調和傳統的粉墻黛瓦非常協調。不僅如此,城市新地標還應在原有城市地標的基礎上有所承續與發展。這方面我們可以舉出上海外灘和浦東陸家嘴的建筑群。前者為歐洲古典建筑,凝重、端莊、厚實。代表著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而后者多為造型奇特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鱗次櫛比,富有現代感,代表了九十年代浦東開發以后的新上海形象。這兩組地標都切合上海海派文化的歷史文脈,又互為映襯。以黃浦江為界,形成了相互呼應的“雙城記”,成為今天上海最顯著的標志。
⑤強調城市新地標要與歷史文脈相協調,并不是說一味復古,不要創新,只是說創新首先要有個文化底色和基調,這個底色和基調就是中國特色、地方特點。世博中國館的設計體現了這一思路,如國家館的“故宮紅”色調就代表了最典型的中國元素。但無論國家館還是地區館都不是一味復古,而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革新,從而體現了傳統和現代的完美結合,以及國家和地區的和諧一致。世博中國館的建設,將為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留下一座紀念碑式的建筑,也給今天和未來的上海留下一座新的城市地標,
(1)第②段中列舉了我國多處城市景觀,用意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因而近年來有不少公認的敗筆”一句中“敗筆”的意思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歷史文脈”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 城市地標與城市的歷史文脈應該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B 歷史文脈總是在一座城市出現的時候產生和發展的。
C 歷史文脈也是王國維說的城市“政治與文化之標征”。
D 城市新地標與歷史文脈相協調要有文化底色和基調。
(4)閱讀第④段,簡述城市新地標與原有地標之間的關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聯系全文,概述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文化底色。(80字左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A(B項中的“溺”應讀niro;C項中的“真知卓見”應為“真知灼見”:D項中的“親睞”應為“青睞”)
2 D(趨之若鶩:比喻許多人爭相追逐,含貶義。)
3 答:(1)志愿服務百分百;文明世博零距離;展志愿者風采,添世博會精彩。(2)①講文明、懂禮儀。②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愿意學習新的知識;③有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④要有全球意識和開放的胸懷;⑤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榮譽感。對工作認真負責。
4 答: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會徽,以中國漢字“世”字書法創意為形,并與數字“2010”巧妙組合。相得益彰,表達了中國人民舉辦一屆屬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覽盛會的強烈愿望。“世”字圖形寓意三人手拉著手,象征著人類美滿幸福、相攜同樂的和諧大家庭,也可抽象為“你、我、他”的廣義人類。表達了世博會“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理念。突顯出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人為本的積極追求。會徽以綠色為主色調,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騰、明快的動感和意蘊,抒發了中國人民面向未來、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創造激情。
5 答:海寶以漢字的“人”作為核心創意,既反映了中國文化的特色,又呼應了上海世博會會徽的設計理念。“海寶”的頭發像翻卷的海浪,顯得活潑有個性,點明了吉祥物出生地的區域特征和生命來源。臉部以卡通畫的簡約表情,友好而充滿自信。大而圓的眼睛,對未來城市充滿期待。圓潤的身體,展示著和諧生活的美好感受,可愛而俏皮。拇指翹起,是對全世界朋友的贊許和歡迎。大腳穩固地站立在地面上。成為熱情張開的雙臂的有力支撐,預示中國有能力、有決心辦好世博會。永遠微笑著的嘴巴。向四海的人們發出熱情的邀請。以藍色為主色調,充滿包容性、想象力,象征充滿發展希望和潛力的中國。
6 答:開幕式的文藝演出很好地融合了民族風和世界風,象征著世博會不僅是中國向世界展現自己的重要機會,同時更是世界文明相互交融、人與人心靈相互溝通的歷史舞臺。中國56個民族與五大洲客人在“地球”上共舞,體現了世博會是全球性盛會這一重要特性:世界人民種下友誼之樹,上海世博會必將為促進世界和諧與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兩名玉樹地震孤兒與演員們一起帶領全場觀眾共同打出“愛心”手勢,是上海世博會開幕式最溫馨的場面。人類必將在團結互助中走向光明未來。
7 答:上海世博會是一項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國際性活動,也是人類的盛大聚會。人們從世界各地匯聚一處。展示各自的產品與技藝,謳歌自己的故鄉和祖國。世博會集人類文明之大成。因而具備了無與倫比的感染力,使人心情激蕩;世博會為我們搭起了平臺,讓世界了解我們,讓我們與世界更好地溝通。站在這個平臺上,我自豪,我驕傲!
8 答:(1)說明中國的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2)人類創造了城市,城市造福了人類;城市創造了世界,世界美化了城市:世界博覽上海,上海展望世界:上海拉近你我,你我博覽上海。
(3)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一大主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各國都致力于發展科技,振興經濟;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世界的發展離不開合作;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
(4)開展宣傳活動;努力學習,掌握技能;積極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向有關部門建言獻策。
9 答:(1)主要信息一:世博會是展示人類文明發展新成果的平臺。主要信息二:世博會是促使世界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和新引擎。
(2)增進和平世界友誼
(3)答:“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意思是:人、城市和地球三個有機系統環環相扣,三者日益融合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和諧整體,消除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人與人、人與居住環境和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矛盾沖突。
10 (1)①21世紀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時期。②對未來城市生活的憧憬與展望是一項全球性課題。
(2)B
(3)①傳承歷史文脈追求城市新生活實現完美對接。②以“和諧”智慧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城市。③智能化生態城市發展模式的實踐。
(4)人類回報和養護自然。
(5)要點:①科技創新和多元文化融合是世博會的永恒精神。②“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是這一精神的延續。城市全新生活方式、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也是文化傳承和交流融合的結果。
11 (1)具體說明城市地標聚焦了城市的魅力,彰顯了城市的特色。
(2)與所在城市的歷史文脈形成尖銳反差的(不好的)新地標(建筑或景觀)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