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安豆黑仔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仿刺參體壁的顯微和亞顯微結構李霞 周海燕 秦艷杰 辛俊宏 (289)
碳水化合物水平對厚唇弱棘鯻生長和血液指標的影響宋理平 韓勃 王愛英 胡斌 冒樹泉 (293)
仿刺參幼體對底棲硅藻附著基的選擇性及其攝食器官發育的研究王吉橋 叢文虎 姜玉聲 張劍誠 (298)
放流前的大麻哈魚消化系統發生發育的組織學研究關海紅 劉偉 趙春剛 陳軍 尹家勝 (308)
五里湖魚類資源群落結構及生物多樣性的時空分析張憲中 胡海彥 曹曉東 沈勇平 邴旭文 (314)
雙齒圍沙蠶主要器官組織學的研究宋貞坪 李霞 王福景 楊大佐 周一兵 (320)
雌核發育牙鲆家系的生長比較和形態分析石宇光 劉海金 劉永新 (324)
饑餓對哲羅魚仔魚形態、行為和消化器官結構的影響張永泉 劉奕 徐偉 童廣香 尹家勝 (330)
高蛋白和高脂肪飼料對二倍體與三倍體山女鱒生長性能和營養成分的影響賈鐘賀 王常安 徐奇友 許紅 白慶利 (337)
患上皮瘤病異育銀鯽幾種免疫相關酶活性的變化陸宏達 張連義 王建國 竹攸汀 (343)
基于事故樹分析的海上交通事故的研究姚杰 任玉清 李玉偉 (348)
征稿簡則 (F0002)
研究簡報
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魚生物學特性的初步研究龔彩霞 陳新軍 劉必林 陸化杰 (353)
不同飼料蛋白水平對仿刺參生長的影響周瑋 張慧君 李贊東 趙志剛 (359)
日本蟳形態性狀對體重的影響效果宋春妮 李健 劉萍 高保全 陳萍 (365)
溫度脅迫對三疣梭子蟹血清中非特異性免疫因子的影響吳丹華 鄭萍萍 張玉玉 王春琳 (370)
溫度、鹽度和pH對邁氏軟苔蟲攝食率的影響李應東 曹善茂 王宏義 (376)
中華絨螯蟹血細胞cDNA文庫的構建及質量初檢趙大顯 張浩 吳萍 陳立僑 (191)
芙蓉鯽(芙蓉鯉×紅鯽)及其原始親本間的遺傳關系王金龍 劉臻 李傳武 王冬武 曾國清 魯雙慶 (197)
底棲硅藻種類和密度對仿刺參幼體和稚參生長與成活的影響王吉橋 叢文虎 姜玉聲 張劍誠 黃萬成 (203)
哈維氏弧菌滅活疫苗在養殖大黃魚中的應用與評價沈錦玉 許文軍 尹文林 曹錚 潘曉藝 施慧 郝貴杰 (210)
月相和延繩釣不同投繩時間對大眼金槍魚和黃鰭金槍魚漁獲率的影響宋利明 張智 (214)
體外藥動模型中諾氟沙星對嗜水氣單胞菌的藥動及藥效研究陳儉清 盧彤巖 (219)
κ-卡拉膠寡糖對仿刺參溶菌酶、堿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響馬悅欣 許珂 王銀華 王斌 宋堅 常亞青 (224)
餌料浮游動物種類和密度對海月水母攝食和生長的影響楊為東 趙文 李多慧 滕力平 楊擔光 袁霞 韓婷婷 (228)
用Protein A親和層析法快速分離純化鯽血清IgM方法的建立和應用吳光輝 王慶 鞏華 石存斌 李華 吳淑勤 (233)
河口區養殖菊黃東方鲀的胚胎發育施永海 張根玉 朱雅珠 劉建忠 臧維玲 (238)
深圳楊梅坑人工魚礁區投礁前后大型底棲動物種類組成的變化斯廣杰 陳丕茂 杜飛雁 陳勇 賈曉平 (243)
印度洋中南部長鰭金槍魚生物學特性的研究李攀 許柳雄 朱國平 陳錦淘 (248)
小型水庫不同蚌、魚混養模式排放水的水質分析張根芳 許式見 劉其根 李家樂 方愛萍 (253)
烏鱧微衛星DNA分子標記的分離及篩選溫曉曦 孫效文 (260)
黑尾近紅鲌人工繁殖及胚胎發育的研究殷海成 呂海英 (265)
大瀧六線魚鏈球菌病的病原及其防治馮春明 景宏麗 李瑩 李強 李華 (270)
從小球藻中提取和富集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研究陳煒 王保剛 李曉東 白永安 張敏 (275)
工廠化養殖條件下仿刺參不同生長階段呼吸代謝的特征研究周瑋 田甲申 吳比 張弼 (281)
海洋假交替單胞菌CI4菌株抗菌蛋白分離純化的初步研究馬悅欣 劉志明 劉鵬亮 曹善茂 張麗萍 謝淑瑾 (97)
條石鯛卵巢發育的組織學研究張鳳萍 柳敏海 彭志蘭 張健 傅榮兵 羅海忠 (102)
大黃魚消化系統胚后發育的組織學研究徐曉津 王軍 謝仰杰 蘇永全 (107)
麻醉劑丁香酚對西伯利亞鱘稚魚耗氧率與幼魚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馮廣朋 莊平 章龍珍 顏世偉 錢嵩 (113)
表溫和黑潮年間變化對西北太平洋柔魚漁場分布的影響陳新軍 曹杰 田思泉 劉必林 馬金 李思亮 (119)
人工藻礁含鐵量對附著生物影響的初步研究田濤 陳勇 鄭小賢 (127)
飼料中添加植酸酶對大口黑鱸生長和消化酶活性的影響牛紀鋒 吳銳全 謝駿 王廣軍 關勝軍 (132)
倒刺鲃仔魚饑餓耐力的研究黃洪貴 (137)
溶血卵磷脂對奧尼羅非魚生長性能、魚體成分及血液指標的影響李海濤 田麗霞 王銀東 胡云華 (143)
柵欄因子對魚蛋白模擬食品感官質量的影響李艷芹 劉俊榮 戴志遠 趙前程 俞微微 謝智芬 孫黎明 (147)
借助mtDNA控制區序列分析金魚與不同地域鯽的親緣關系朱雪蓮 王志勇 韓志強 (153)
酵母輪蟲和以小球藻、螺旋藻強化的輪蟲對3種仔魚人工育苗效果的影響杜濤 黃洋 羅杰 (158)
混合神經網絡響應面調度法在漁船協同論證中的應用韓勝菊 陶冶 楊文蓮 皮國喜 (162)
征稿簡則 (F0002)
綜述
光纖陀螺羅經及其發展和應用高音 (167)
研究簡報
實時熒光定量RT-PCR檢測劍尾魚IgM mRNA方法的建立張鈴鈴 任艷 石存斌 吳淑勤 (172)
Cd(Ⅱ)、Zn(Ⅱ)對新月菱形藻生長及生化成分的影響路艷君 姜愛莉 竇柏蕊 王粲 王長海 (178)
馬糞海膽殼棘多糖的分離、純化和抗腫瘤活性的研究白日霞 王長海 (183)
布氏鯛形態特征和染色體核型的研究汪學杰 牟希東 胡隱昌 羅建仁 (187)
遲鈍愛德華氏菌黏附及侵襲特性的研究王斌 劉雙鳳 袁甜 (1)
大洋河河蜆的繁殖生物學研究王慶志 常亞青 (8)
萱藻絲狀體誘導培養及采苗研究張澤宇 李曉麗 劉宏宇 曹淑青 (14)
中華鱉細菌疫苗免疫佐劑的篩選及其初步應用郝貴杰 潘曉藝 姚嘉贊 徐洋 尹文林 沈錦玉 (19)
黃口荔枝螺早期發育的初步研究柳敏海 彭志蘭 傅榮兵 范衛明 羅海忠 張鳳萍 毛志增 (24)
雙齒圍沙蠶配子發生的組織學觀察楊大佐 周一兵 寇娜 (29)
基于Argo數據的中西太平洋鰹漁獲量與水溫、表層鹽度關系的初步研究楊勝龍 周甦芳 周為峰 伍玉梅 張忭忭 (34)
中國蛤蜊人工育苗技術的初步研究閆喜武 王琦 趙越 霍忠明 張躍環 楊鳳 張國范 (41)
基于樸素貝葉斯的漁業文本分類器研究邵樂 于紅 劉溪婧 綦孝姬 梁曉娜 (45)
大連水產學院渤海校區污水處理與中水回用實踐陳輔利 陳躍 高光智 張鶴 趙仁 劉磊 (49)
研究簡報
畫法幾何與機械制圖題庫的研制與開發馬莉莎 姜忠愛 董利鋒 郜穎 蔡衛國 周立彬 (52)
“琴海”號和“民海”號小型沿海車/客滾裝船總體設計張亞 劉大路 于欣 (55)
飼料中添加懷山藥與懷對黃河鯉幼魚生長及血液理化指標的影響喬志剛 張英英 李學軍 郭向輝 (62)
關于阿維菌素對異育銀鯽的急性毒性和組織病理研究王錫珍 陸宏達 (66)
飼料中用豆粕替代魚粉對仿刺參幼參生長、體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響樊月居 李曉東 羅智 孫忠正 (71)
人工養殖鯰的TRAP遺傳分析葛學亮 孫中武 尹洪濱 (76)
冰溫下貯藏的青魚片菌落增長的預測數學模型梁瓊 萬金慶 王國強 (80)
饑餓對克氏原螯蝦親蝦消化酶活性及部分免疫指標的影響趙朝陽 周鑫 邴旭文 王桂芹 (85)
唇鯪肌肉中營養成分分析與品質評價安苗 姜海波 姜志強 李成仙 馬珊 傳永順 (88)
溫度對溪紅點鮭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點的影響徐紹剛 楊貴強 王躍智 王占全 (93)
鹿角海蘿的繁殖生物學及室內培養的研究張澤宇 韓余香 李獻剛 佐藤陽一 李曉麗 (1)
金鱒偽雄魚的制備及全雌三倍體的誘導賈鐘賀 徐革鋒 牟振波 陳玉春 姜作發 (8)
延長東海區伏季休漁期的漁業效果分析林龍山 程家驊 (12)
飼料中脂肪及乳化劑含量對仿刺參幼參生長和體組成的影響王吉橋 趙麗娟 蘇久旺 姜玉聲 蔣湘輝 孫丕海 張劍誠 (17)
產k-卡拉膠酶菌株的篩選及其發酵條件的優化李俊 馬悅欣 馮兵 于楊 (24)
仿刺參耳狀幼體和稚參階段的體長遺傳力估計李云峰 常亞青 田燚 王詩歡 張存善 陳蒙 趙志剛 (30)
不同地理群體菲律賓蛤仔生長發育的比較張躍環 閆喜武 霍忠明 楊鳳 張國范 (34)
長額象鼻潘對海水鹽度的適應性魏杰 趙文 楊為東 楊旦光 李勝宏 (40)
池養線紋尖塘鱧的生長和生長模型莫介化 張邦杰 黃永強 李本旺 李春枝 陸昌勝 (46)
Cd(Ⅱ)對泥鰍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質過氧化的影響孫淑紅 焦傳珍 劉小林 魏振林 (52)
用膨化大豆代替豆粕對雜交鱘生長和免疫的影響王常安 周長海 徐奇友 許紅 蔣樹義 鄭秋珊 孫大江 (57)
饑餓和再投喂對漠斑牙鲆生化組成的影響陳雷 姜志強 吳丹 (62)
4個群體文蛤的RAPD分析林志華 陸榮茂 周波 董迎輝 李紅智 柴雪良 肖國強 (66)
基于AutoCAD和船體制圖的非連續線及軌道線的研究馬莉莎 董利鋒 郜穎 姜忠愛 (71)
用18SrRNA序列探討8種綠藻分子系統發育張耀東 沈頌東 林阿朋 張勁 (76)
蝦青素與螺旋藻對血鸚鵡體色的影響張曉紅 吳銳全 王海英 歐陽冰 吳立新 牛紀峰 (79)
中國養殖大口黑鱸的亞種分類地位探討樊佳佳 白俊杰 葉星 李勝杰 何小燕 (83)
大西洋中部大眼金槍魚生物學特性的研究陳錦淘 朱國平 張恩迪 許柳雄 彭燕燕 (87)
低鹽度地區集約化養殖的吉富羅非魚的生長特性胡朝瑩 謝駿 余德光 王廣軍 唐麗花 杜旭彤 盧邁新 (92)
征稿簡則 (F0002)
歡迎訂閱2009年度《大連水產學院學報》 (F0003)
牡蠣抗氧化活性肽的酶解工藝研究汪秋寬 宋琳琳 徐玲 劉紅丹 何云海 任丹丹 虞星炬 (95)
口蝦蛄幼體的早期形態發育特征劉海映 谷德賢 李君豐 姜玉聲 (100)
用豆油代替魚油對虹鱒生長、非特異性免疫和組織酶活性的影響徐奇友 許紅 李嬋 楊萍 王常安 (104)
5種裸腹溞的核型及親緣進化關系的研究張鵬 趙文 孫靜嫻 (109)
飼料中添加賴氨酸甲酯對草魚生長相關指標的影響占秀安 鄭嚴嚴 王永俠 劉平 (114)
聲音對不同體長鯉的誘集效果邢彬彬 張國勝 陳帥 李永貴 楊清劍 (120)
珠江肇慶江段鯉早期發育形態及其補充群體狀況譚細暢 李新輝 林建志 李躍飛 畢曄 李捷 王超 (125)
廣東硇洲島周圍水域蝦拖網副漁獲組成分析張旭豐 張鵬 譚永光 楊吝 (130)
一種中草藥復方制劑對羅非魚非特異免疫力的影響溫周瑞 裴家田 王文博 萬松良 劉慧集 杜健鷹 葉嶸 (136)
已充分開發漁業中估計最大可持續產量的一種近似方法馮波 陳新軍 許柳雄 (141)
海藻中無機砷兩種檢測方法適用性的探討吳成業 曹愛英 陳財珍 劉智禹 劉淑集 錢卓真 (146)
用MODIS遙感數據反演東海海表溫度、葉綠素a濃度年際變化的研究沙慧敏 李小恕 楊文波 李繼龍 (151)
蛭弧菌Bdh5221對銀鯽腸道菌群和非特異性免疫指標的影響梁思成 房文紅 汪開毓 賈嫻 (157)
復方中草藥對凡納濱對蝦生長性能和血清非特異免疫因子的影響董曉慧 李明 葉繼丹 (162)
征稿簡則 (F0002)
綜述
魚類行為研究在捕撈中的應用馮春雷 李志國 黃洪亮 張勛 陳雪忠 (166)
研究簡報
紫丁香葉對史氏鱘生長及血漿生化指標的影響鄭秋珊 徐奇友 (171)
仿刺參β-actin基因的克隆及在各組織中的表達段晶晶 李霞 周伯文 姜澤東 周賀 (176)
可是,我那時尚的泳衣,還未接觸過今夏的海水;我那最愛鮮滋味的味蕾,還未享受夠鮮美誘人的特產美味;我那好動的腳丫,還沒有走夠山川河谷。趁著嚴冬未到,不要讓遺憾留在心底,立即行動吧。
今夜不能將你遺忘
黃小米
隨先生的采風之旅早已在大雨中結束了,然而,躺在自家柔軟溫暖的床上,那炊煙裊裊,靜謐安詳的山村卻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以致于在夢里,還夢見暖暖的炕頭……
先生是位研究生態的攝影師,多年打拼鉆研,雙休日是他雷打不動進山采風的時間。周五到了,正好這幾天我的頸椎病又犯了,連帶著肩背疼痛,什么事兒都做不了。他不放心我一個人在家,執意要我同去。雖然坐車也辛苦,但想到可以換一下環境,遠離塵世喧囂,遠離工作壓力,遠離做不完的家務事,何樂而不為?我欣然加入。
天氣預報說未來兩天遼寧地區有大到暴雨,先生卻并不在意,幾年來他已經習慣了風里來雨里去,許多作品都是風前雨后拍攝到的,在他眼里,風雨反而是機遇。
周六早起,艷陽高照。午后一時出發,去尋找夕陽下的昆蟲世界。開車的是網友老迷糊,我們的目的地是“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位置在撫順東南方向,距沈陽大約110公里。
一路上,車載的GPRS衛星導航系統不時提醒車行的方向和速度,讓我揣摩那個帶液晶屏幕的小盒子是否時時與太空中的衛星信號相連接,為我們指引方向,幾次想問,又怕問題太幼稚沒好意思出口。
我一直靠在車后座上,小心地保護著脖子,目光落在了窗外的風景上。車穿過撫順市區,按路牌轉入城鄉路奔后安方向行駛。路邊的風景逐漸與城市無關,陽光不時被云層遮擋,變幻的光將遠處的山坡打成深淺不一的綠色,山似乎也隨著光影在風中游走。搖下車窗,到處是連綿的山,滿眼的綠,與城市里樓字間巴掌大的綠地不可同習而語,且不時聽到潺潺的流水聲,空氣中彌漫著山野的氣息,讓人心肺通透、神魂清爽。
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驅走了我頸椎的疼痛,這時,車已平穩駛入“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園門。園區內一條小路靜靜的向前延伸,蜿蜒臥于山水之中,路的兩側綠水青山交相輝映,山花爛漫,鳥飛蟲鳥,蝴蝶起舞,我們的車如同一只巨大的甲蟲,徜徉其問,融入仙境。
車在園區內繼續向前行使約七公里,十幾戶人家的村落展現在眼前:家家掛牌營業,一個小院、幾間瓦房、一鋪土炕,房前屋后的園子里各種作物生機盎然。高大挺拔的向日葵舉著茶盤大的葵盤隨風搖曳,翠綠的玉米穗粗壯飽滿,如同要爭脫母親懷抱的孩子,籬笆上隨意的爬著豆角、吊著黃瓜,棚架上開著黃燦燦的倭瓜花、又黃又大的倭瓜甚是誘人,聽姥姥說倭瓜花炸醬是佐餐的美味佳肴,可惜現在沒人吃了,紅的柿子、紫的茄子壓彎了枝頭,到處是秋實美景,讓我目不暇接。
在一家鋪面講究的門口,車停了下來。先生是這里的常客,今天又帶了家眷,所以主人格外熱情,特意打掃客房,安頓我們休息。屋子是典型的北方特色,方方正正,南北各兩對木窗,窗框碧藍的油漆襯托著明亮的玻璃。南窗對著小院,院子寬敞整潔、沙土鋪地,院子四周的扁竹蓮和野百合似乎在點頭歡迎我們;北窗下連著一鋪火炕,炕上的被褥干凈整潔,躺在炕上,暖暖的感覺讓肩背舒坦。
主人一家五口,老少三輩。老兩口侍弄著房前屋后的田地,養雞養鴨,采摘山果、野菜、蘑菇,采挖人參;小夫妻三十出頭,經營著農家小院的生意,一個四五歲的男孩頑皮地跑來跑去。主人的言語間透著山里人的淳樸,眼神中隱藏著生意人的精明。
農家游、自駕游的興起給這里的山民帶來實惠,無論大人小孩一臉的燦爛。老兩口地里的出產不僅成為游客餐桌上的美食,人們更是爭相將青玉米、笨雞蛋、各類山貨、沒撒農藥的蔬菜帶回家,充分享受大自然的賜予。
天陰的更重了,呼嘯而過的山風中夾帶著濕重的水氣。天要下雨,打亂了先生和老迷糊預先制定好的昆蟲拍攝計劃,于是兩人計劃著,趁下雨前,到可以開車上去的山頂一游,或許不虛此行。
沿著束時的路繼續前行,老迷糊與我初次見面,言語不多,看樣子三十七八歲,身材高大魁梧、儀表堂堂,待人彬彬有禮,一點也不象迷糊的樣子。據說用呆、愚、傻取名字的人都名不副實,用以掩蓋聰明,老迷糊也不例外吧。
車是老迷糊新買的本田越野吉普,陽光下閃著簇新的金屬光澤,與其人相映成輝。車向左一轉就上了一條新修的柏油路,路面很窄,盤山而建,路邊的植物枝繁葉茂,在空中交錯相連,綠蔭遮天敝日。路一直在眼前向上迂回伸展,可以感覺到隨著高度的上升而加大的濕度和降低的溫度。云霧就在林道間彌漫翻卷,路邊的植物因此變成暗綠,顯得陰森恐怖。前面一個很高的上坡,臨近坡頂,車里的人仍看不見坡頂后面的路,老迷糊放慢車速,我的心提至咽喉……高坡之后是一個緩慢的下坡,感覺象是翻了一座山峰,又向上行轉了幾個大角度的彎,最終到達山頂。
從山頂遠眺,連片的山峰掩映在云海里,時隱時現。近前,云和霧就在身邊勁舞飛揚,似實又虛。車里的溫度表定格在攝氏19度,單衣短褲的我在冷風中體味從三伏酷暑到秋雨秋涼的落差。出發前,想象著在山澗小溪中赤足趟水的場景,所以特意穿了一雙涼鞋,此刻,一雙冰涼的小腳成為浪漫幻想的犧牲品。老迷糊用他的多功能手表測量此處的海拔為1400米,我想象著8800米的珠穆朗瑪該是何等的冷,然而先生和老迷糊卻不示弱,在樹叢里尋找其拍攝的獵物,只是越來越暗的天色和著撲面而來猛烈的山風,令我們不敢多作停留。
下了山才發現山下的景象已與上山前大相徑庭,風漸漸小了,西天暗紅的火燒云與黑藍的天空籠罩著如墨的遠山,村莊里炊煙裊裊,一片靜謐安詳。
晚飯后,三人坐在屋前的臺階上聊起昆蟲拍攝的苦辣酸甜,先生講起他蛇口脫險的故事:幾年前,為在雨后抓拍一對青蛙在長滿浮萍的暗礁上交尾的鏡頭,先生慢慢地趴在地上,緩緩地朝著那對青蛙爬去,因為青蛙非常敏感,稍有動靜就會投河“殉情”。當青蛙進人了拍攝視野,先生只顧貪婪地按動著快門,計算著該怎樣用不同的光圈來表現時。忽然感覺右腿腳踝處有點沉重和腫脹,開始還以為是早晨趟露水褲腿濕了造成的,這對先生來說是常有的事。但細一品又覺得不太對勁,怎么只是右腿,左腿卻沒有這種感覺?他下意識地回頭一看,好家伙,一條蛇正吐著芯子向他示威,蛇的下半身緊緊纏著他的右小腿!剎那間,先生像踩了彈簧一樣,騰地蹦了起來,連喊帶踹,拼命掙扎。也許是先生的呼喊和掙扎攪亂了蛇的斗志,也許是蛇并沒有攻擊的意思,非常快速地撤退了
山林的夜,來得早去得也早。4點剛過,隨著此起彼伏的雞叫聲,清晨來臨了。推開窗,一夜的大雨將整個山村沖洗如新,遠處山巒白霧繚繞,如輕紗曼舞,走出屋外,雨后的空氣清新涼爽。
5點,我們整裝上山,氣溫仍然報低,我換上了登山鞋和牛仔褲。先生和老迷糊各自背著攝影器材和干糧,負重都在15公斤以上,神氣十足如出征的戰士,充滿勝利的期待。我們選了一條游人稀少的小路進山。我早已習慣了先生拍攝昆蟲的方式,邊走邊找,尋尋覓覓,各色昆蟲均可入鏡。可以是我們熟悉的螳螂、豆娘、蝴蝶、蜜蜂……也可以是我們不熟悉的尺蠖、螽斯、樹蟋、蜉蝣……找到一個有拍攝價值的昆蟲,從最佳的角度展現它的特點,如果遇到特別的場景,如羽化、交尾、產卵等就會停留很長時間,拍攝整個過程。透過鏡頭這個獨特的視角,所發現的是與平常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但要拍攝出與眾不同的作品實屬不易,細心、耐心、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三人慢慢尋找,不知不覺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太陽還沒有露臉。突然,在路邊的一株草葉上,老迷糊發現了一個滿身水珠的蜉蝣,宛如一只飄落凡問的精靈。它要等待太陽出來曬干翅膀才能起飛,此刻只能一動不動地落在草葉上,任憑先生和老迷糊快門的咔嚓聲驚擾它的美夢。剛拍完蜉蝣沒走幾步,先生就發現在不遠處一顆大樹伸出的枝杈上掛著一個蜂巢,灰白色、橢圓型、直徑約七八厘米,巢的頂端連在樹杈上,末端有一個五角硬幣大小的開口,不時有蜜蜂進進出出,好象在修筑它的家。先生和老迷糊輕身上前,小心辨認,斷定這就是被當地人稱為殺人蜂的葫蘆頭蜂,葫蘆頭蜂因其巢象葫蘆頭而得名,該蜂毒性巨大,人被蟄兩下以上就會危及生命。先生和老迷糊因找到難得一見的葫蘆頭蜂巢而興奮不已,我則提醒他們加倍小心,不要重現蛇口險情。他們輕輕的架好設備,快速按動快門。直到他倆拍攝完畢,安全退回,我才松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