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清正廉潔小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記得古人說過這么一句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相信大多數人看到這句話時都不會很深刻地領悟到其中的道理,我就深有體會,但是如果在此之后你能去鉆研一些關于做人的歷史小故事的話,也許你會有新的靈感,帶你去體會這句話新的意境。就像我,自從讀了《讀史學做人》這本書以后,我就對歷史與做人之間的關系有了新的認識,我認為讀通歷史就是學到了做人的道理和技巧,學會做人才能成就自己的美德和事業。那么如何做人呢?一切取決于自己!而我們要做就應該做一個有魅力的人、有見識的人、會交友的人、處世靈活的人或者是一個出色而不吝嗇的人。
多一點人情味,少一份虛情假意,多一份寬容,少一份驕傲自滿,會讓你在無形中成為一個有魅力的人,成為當今社會的君子。注意小節,清正廉潔,有所作為是評價一個有見識的人的基本標準。就拿孔子的學生曾子來說吧:他為了實現妻子向兒子許下的諾言,為了向兒子說明誠實的重要性,就說服妻子和他一起殺了豬炒肉給兒子吃。這就是一個有見識的人的行為,而有見識是邁向成功的基礎。嚴以律己,寬容待人,舍己為人是一個會交友的人的特點,就像管仲和鮑叔牙兩個人,他們之前的確有恩怨,但他們之間互幫互助的精神值得稱贊,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處世靈活需要的是當機立斷,顧全大局的勇氣,有了勇氣你才能立足于社會,做一個智勇雙全的強者!全面發展是一個出色的人的目標,更是成為一個出色而不吝嗇的人的前提條件,讓我們為這一目標而奮斗!
現在你知道了吧,其實歷史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可以通過歷史小故事來借鑒做人的道理。而讀完《讀史學做人》這本書后就讓我似乎明白了許多道理,剎那間我也似乎成了一個富有哲理的大人,我想做人可能就是如此,在瞬間就能改變一個人的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青春酣暢寫輝煌。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由于身體、心理和社會的種種因素尚未穩定,他們又是處于“人生十字路口”的特殊人群,心理學家將這段時期稱之為“暴風驟雨時期”。受到各種消極因素和不良環境的影響,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現象日漸突出,給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給家庭和個人帶來了巨大的不幸,也對實現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民諺“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就道出了從小進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山東省壽光市建橋學校是一所有6000多名學生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本著“立足校情、重點突破、活動推進”的原則,開展了系列法治教育活動,在孩子們的幼小心靈中播下了法治種子,使他們知法、懂法、守法。
規則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教育是什么?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绷己昧晳T的養成,離不開規則意識。青少年犯罪形勢日趨嚴峻,從培養規則意識入手進行青少年法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诖?,學校編寫了校本教材《一尺一規定方圓》(以下簡稱《方圓》),內容涉及《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并印發給全校師生,明規細則,引領師生做最好的自己。每學年開學之初,軍訓間隙,各班主任會組織學生學習《方圓》,強化學生的規則意識;政教處負責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檢測,然后將檢測成績計入學生素質教育評價中;各級部主任靈活安排,或安排學生寫學習的體會感悟,或舉辦《方圓》演講比賽,形式不一而足,皆為了讓學生從心底領會和接受《方圓》,懂得行為規范不僅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只有從思想上接受了這些規則,學生才有可能自覺踐行。
培養規則意識,要內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切實做到生活化、人性化。學校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有機滲透預習和復習的習慣、聽的習慣、讀的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以及遵守紀律、尊老愛幼、熱愛勞動等習慣的培養。在學校的組織和管理下,學生在路隊秩序、文明就餐、衛生清掃、衛生保持、公物愛護、水電節約、課前準備、課堂學習狀態等諸多方面,逐漸由被迫遵守到形成習慣遵守,再經過深化實踐,最終變成自覺踐行,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規則意識和能力,提升了學生的道德水準和素質水平。羅曼?羅蘭說:“沒有偉大的習慣,就沒有偉大的行為?!敝灰昧晳T不斷堅持,便會慢慢外化成孩子們的性格。
廉潔教育:融合教化,感同身受
木受繩則直,人學法則慎。清廉的前提是遵紀守法,為此,建橋學校自2012年以來開展了以清廉、自律、民主、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廉潔教育。
廉潔教育與學科教學相融合。學校將廉潔教育滲透在學科教學之中,梳理整合學生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增加廉潔教育內容,通過感受、交流、討論等形式,加強學生對清正廉潔品質的感受與體驗。同時把廉潔教育活動的有關內容與學校道德教育、學科教育、素質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促進教風、學風、考風建設,培養學生誠信做人、遵紀守法、廉潔奉公的道德意識。老師們更是自覺地把校園廉潔文化建設的相關內容自然地滲透到教學工作中,并能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廉潔廉政的意識和觀念。七年級語文老師王俊青自2013年上學期開始,就把廉潔教育與經典誦讀活動進行有機結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學生的性情在經典中得以慢慢浸潤,美好的品格無需多言自然成之。
廉潔教育與文化建設相融合。學校將廉潔教育落實在學生日常行為道德規范教育與訓練中,和《學生守則》及《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相結合,從學生誠信守紀品德的形成和行為習慣養成方面提出具體、可操作的要求,把廉政文化建設和廉潔教育滲透在學生思想教育、課堂學習、節慶活動、升旗儀式活動等各個環節中。
廉潔教育與活動實踐相融合。學校組織學生多次開展了以“走進菜鄉壽光”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感受、體驗傳統文化,熏陶學生的價值觀念、道德修養、人格品德、廉潔操守。
此外,學校還通過觀看倡廉教育影視片、開展主題講座、組織紀念日知識搶答競賽等形式,加大廉潔廉政文化的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其有效性,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在感悟中升華,自覺地將廉潔思想內化于心,使廉潔之風吹遍學校的每一個角落。
法治盛宴:如火如荼,精彩紛呈
強調,要以設立國家憲法日為契機,深入開展憲法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切實增強憲法意識。自2014年以來,學校把每年的12月定為法治教育活動月,集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系列活動,精心調制學?!胺ㄖ问⒀纭?。
法治教育大課。10月4日上午,壽光市法院工作人員應邀到學校舉辦“學習憲法,文明守紀”法治教育大課。法院工作人員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具體案例,從“憲法精神”“違法與犯罪”“什么是正當防衛”等方面進行了精彩講授,給學生上了一堂富有教育意義的法治教育大課。學校常新祥校長也對學生提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希望和要求。實驗樓前,四千多名學生鴉雀無聲,專注得仿若無人。孩子們在獲得法律知識的同時,紛紛表示做“懂法、守法、用法”的優秀少年,并莊重宣誓“遵紀守法,遠離犯罪,健康成長”。
反暴防恐演練。12月14日,學校與壽光市公安局特巡警大隊聯合舉辦反暴防恐演練進校園活動。上午,市公安局特巡警大隊隊員對學校所有干部及班主任、保安進行了反暴防恐專業培訓和實戰演練。下午,舉辦反暴防恐安全講座,警官給大家講授了如何防范襲擊和積極展開自救互救的相關知識。隨后,校園反暴防恐演練和校車被分子劫持后的防范及逃生演練開始。學校保衛人員在上前阻止闖入校園的“分子”的同時,撥打“110”報警和校園一鍵報警系統,學校智能廣播警鈴大響,全校師生在老師的指揮下有序逃散、躲避,公安特警和保安聯合成功制服“分子”。場面很壯觀,但孩子們的心中更震撼。
模擬法庭。12月29日,七年級級部的模擬法庭在學校2號報告廳舉行。此次模擬法庭以一起敲詐勒索案作為藍本,十多名學生分別對“審判員”“原告”“公訴人”“被告人”“調解員”等法庭身份知識進行闡述。在思品課老師張慶杰的指導下,模擬法庭按照宣布開庭、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最后陳述、宣判等審判環節依次進行。學生們用言行詮釋著法律的尊嚴,將學生之間發生糾紛的調解過程演繹得完真,在場的1300多名師生感同身受。
好風憑借力,握手齊推動。建橋學校在法治教育上巧借外力,與壽光市法院、市公安局等單位成立了法治教育共同體,初中部法治副校長每學期到校舉辦一次法治教育主題講座,小學部法治輔導員定期到校為師生進行法治輔導,各班級利用家長委員會成員及部分學生家長的特殊身份,邀請他們到孩子所在的班級,為孩子們現場講法、學法,并通過編印、散發法治教育宣傳材料、布置節假日法治教育家庭作業等形式,讓學生家長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法治教育,構建家校共育平臺。學校協調同步,借勢用力,充分利用宣傳櫥窗、國旗下講話、“希望之聲”廣播站、演講比賽、小故事比賽等形式開展法律知識的學習和討論,形成了教育的合力。有了社會眾多團體、單位的助力,學校法治工作得以如火如荼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