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北山移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4月3日寧圍一小六年級五個班,在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為了緬懷革命先烈,我們寧圍一小六年級一起毅行去北干山烈士陵園掃墓。
經過一個多小時步行,走了差不多十里路,經過1個半小時的徒步終于走到了北干山腳下,望著高高聳立的烈士紀念碑,大家路上的疲憊頓時化為九霄云散了,稍作休息,大家一口氣登上了半山腰,此刻,我們已是大汗淋漓,氣喘吁吁,抬頭一看還有一百多個石階,不禁有點退縮了,但想到那萬里的路程,自己這點路算什么,便咬緊牙硬著頭皮上來了。
在被和田先生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一列草書的紀念碑前,全體隊員排著整齊的隊伍表情嚴肅,心情凝重。祭掃儀式開始,響起哀樂,首先在烈士墓前默哀一分鐘,不知過了多久,默哀完畢,我們向烈士敬獻了花圈。接著,校長鼓勵隊員們要繼承和發揚烈士的精神。然后,少先隊員代表上前為烈士獻上了深情的歌詞,表達了對烈士不怕犧牲,忠于理想的深深敬仰之情。最后,在輔導員老師的帶領下,繞紀念碑一周,以表達對先烈們最崇高的敬意與最深摯的追思。我們還舉起右手宣誓。
宣誓完畢,活動了二十分鐘就下山了,我們順路參觀了革命烈士紀念館,我們在盆景園吃午飯,然后帶著滿滿的收獲徒步回校。回校后,我們紛紛表示:雖然這次活動很累很累,但這是對自己意志力的磨練和體能的鍛煉,我們需要這樣的活動!
六年級:754128979
為活躍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大學生文化藝術修養,優化育人環境,我校2013年繼續面向全國招收文藝特長生,具體要求如下:
一、招生對象
1、符合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報考條件的高中畢業生。
2、文藝特長突出,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
二、招生類別及要求
1、舞蹈類:男身高170CM以上,女身高163CM以上,參加過大型演出及比賽獲獎者優先。計劃簽約0-30人。
2、聲樂類:美聲、民族唱法,男身高170CM以上,女身高160CM以上,具有一定的舞臺經驗。計劃簽約0-10人。
3、表演、主持類:話劇、戲劇、曲藝、主持等,參加過大型演出具有相應的良好藝術修養和水平。計劃簽約0-20人。
4、器樂類:業余九級以上,并有很好的表演能力。民族器樂重點招收阮、中胡、板胡、笙、嗩吶、竹笛、琵琶、民打等,計劃簽約0-25人;西洋樂器重點招收低音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大號、圓號、小號、巴松、短笛等,計劃簽約0-40人。
注:具體簽約人數可視當年報名情況及考生水平進行適當調整,原則上西北工業大學考點簽約占總人數的60%左右,北京清華考點簽約占總人數的40%左右。
三、報名辦法
1、網上報名。符合“招生對象”條件的考生,登陸西北工業大學本科招生信息網(網址:zsb.nwpu.edu.cn),通過網上報名系統進行報名申請和資料填寫。打印由網上報名系統生成的《西北工業大學2013年文藝特長生報名表》,由所在中學簽字蓋章,否則無效。
2、資格審查。由西北工業大學文藝特長生招生領導小組對考生進行資格審查,確定參加文藝特長生考試名單。學校于2012年12月12日在西北工業大學本科招生信息網公布考試名單,符合考試資格考生可以參加我校2013年文藝特長生考試,不再另發書面通知。
3、現場確認。在西北工業大學參加特長生考試的考生需攜帶《西北工業大學2013年文藝特長生報名表》、本人身份證、考級證及獲獎證書原件及復印件于考試前一天到西北工業大學(長安校區)翱翔學生活動中心西側大廳進行現場確認,繳納報名費,領取準考證。
4、其他。考生可根據地域自行選擇考點,建議盡可能選擇西北工業大學考點進行報名及考試。
四、報名時間及地點
1、西北工業大學考點:2012年11月17日至12月10日網上報名,西北工業大學長安校區。
2、清華大學冬令營考點:清華大學冬令營期間,北京清華園賓館。
五、考試時間及地點
1、西北工業大學考點:2012年12月18日于西北工業大學(長安校區)翱翔學生活動中心西配樓二樓。
2、清華大學冬令營考點:清華大學冬令營期間于北京清華園賓館。
六、錄取及簽約
1、通過我校兩個考點文藝特長生專業考試合格的考生,自愿與我校簽訂《西北工業大學招收文藝特長生協議書》。
2、通過我校文藝特長生專業考試合格的考生,必須參加全國統一高考,并在報考學校志愿時必須將西北工業大學填為第一志愿,我校將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予以錄取,否則將視為違約,不予錄取。
七、考試內容及要求
1、舞蹈類:表演自備舞蹈作品一個、即興舞蹈表演、基本功、技巧展示。
2、聲樂類:演唱兩首自選歌曲,評委視具體情況可隨時叫停。
3、表演主持類:
主持:虛擬主持兩個(主題自定、風格不同),即興命題、其他才藝。
表演:自備作品一個,即興命題表演。
4、器樂類及打擊樂類:演奏自備樂曲一首,隨機抽題試奏一首。
5、器樂類考生一律自帶樂器(鋼琴除外);舞蹈、聲樂類考生自帶伴奏或光碟(CD光盤)。
八、聯系方式
電話:(029)88430887(團委),88460206(招生辦)傳真:(029)88430889
地址:西安市西北工業大學團委17#信箱
郵編:710072
網址:youth.nwpu.edu.cn/,zsb.nwpu.edu.cn
網上報名:zsb.nwpu.edu.cn
能源是人類生產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資源,是一個地區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煤炭消費占我國能源消費量的70%以上,足可見煤炭工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重要地位。根據我國的能源資源狀況,煤炭作為我國最重要的一次性能源,在未來20年內,其在能源構成中的主體地位將不會改變。陜北地區是我國煤炭資源分布最為集中、煤質最好的地區之一,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煤炭大規模開采以來,采煤業不但成為陜北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而且帶動了運輸、化工和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然而,在煤炭的開采過程中,一方面由于技術手段的不成熟以及不經濟,另一方面由于某些企業社會責任感不強,只注重短期產量和經濟效益,致使陜北地區資源浪費、環境污染情況十分嚴重,某種程度上也加重了煤炭企業與當地的矛盾。
二、陜北煤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中存在的問題
在煤礦開采過程中,會造成水資源污染、土地荒漠化、人地關系緊張等一系列的資源、環境和社會問題。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和煤炭企業不合理的資源開采有關。具體表現在:煤礦設計不合理,致使煤層得不到充分開采利用,造成資源浪費;開采過程中,企業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礦工生命安全,安全措施不到位,礦難事故頻發,嚴重損害了采煤業的社會聲譽;煤礦開采過程中需要大量用水,同時又在污染水源,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此外還會產生矸石山、煤礦沉陷區甚至土地荒漠化等次生問題,嚴重影響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而又不能對其進行合理的補償,導致企業與地方關系緊張。
1、開采技術選擇產生的資源浪費問題
陜北地區煤炭地質環境復雜,煤層埋藏淺、建設速度快,但由于礦山布局不合理、采煤方法落后、經營管理不善等種種原因,回采率極低。一個占有七、八千萬噸的小煤窯,采出煤炭資源量最多幾百到一千萬噸,回采率僅為10%~15%。大中型礦井由于有實力、成規模,普遍采用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理論上講,采用該技術回采率可以達到70%以上,但是現實中大型煤礦的回采率也普遍較低,一般只有30%左右的回采率,遠遠低于國家規定的75%以上的回采率標準。
這樣,煤炭資源實質上存在嚴重的浪費,尤其是在中小型煤礦。這給以后的開采利用帶來了不小的技術難度和開采成本。
2、煤礦水資源治理產生的環境保護問題
陜北地區煤礦在開采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污水。一方面,采煤過程中洗煤、除塵等都要消耗大量的水;另一方面,采煤工作面在地下水層以下,破壞了含水層的原始徑流,地下水會不斷地滲透到巷道,影響安全生產,因此要不間斷地進行巷道排水作業,此部分水資源便會被煤炭及其所含的有害成分所污染。
目前大多數大型煤礦有專門的科室負責煤礦水的處理,經過處理后的水,一般可以達到中水水質,用作自來水的話,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回用水可以有多種用途,比如灌溉、職工洗浴、景觀用水等,不過從量上講,大部分水則會回放到自然水域。實踐中,小煤礦為了節約成本,不顧人員健康和生態環境,而直接將不達標的污水排放出去的事情也普遍存在。
3、國有煤礦對當地的財政貢獻偏低
一些國企、央企沒有很好地履行自己對地方的補償和建設責任。以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煤炭企業的納稅情況為例,現有證件(手續)齊全生產基建礦井24處。其中生產礦井22處,在建礦井2處。設計產能2460萬噸/年。其中,地方國有煤礦2處,鄉鎮煤礦19處,設計產能合計1240萬噸/年,共上繳國稅12.5億元,地稅12.7億元,稅款合計達25.2億元。省市企業3處(中能榆陽、榆樹灣、薛廟灘),設計產能合計1220萬噸/年,共上繳國稅9.2億元,地稅3.4億元,稅款合計達12.6億元,其中國有八家煤礦(含省市企業和國有地方企業)產煤量為1994萬噸,約占總產量的2/3,上繳的稅款總額卻只占到總稅款的48.29%,不到一半。國有煤礦平均萬噸產煤貢稅為64.09萬元/萬噸,而鄉鎮煤礦則為121.68萬元/萬噸。按產量計,國有煤礦的地方稅負僅有鄉鎮煤礦的一半多一點,相較于鄉鎮煤礦,其對駐地的財政貢獻遠遠不夠。國有煤礦開采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產量高,成本低,利潤高,但是相比于鄉鎮煤礦,無論是賦稅壓力還是對地方的財政貢獻,都不能與其地位相適應。國有煤礦尤其是大型省市國有煤礦,并沒有承擔起與其能力相適應的對地方的責任。
三、煤炭企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在資源豐富、生態脆弱的陜北地區,煤炭企業更應通過一系列地措施承擔起環境、社會責任,走出一條適合地區實際情況的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型發展道路。主要應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1、促進產業整合
在產業整合方面,橫向上,需要多家煤企進行資產重組,以達到規模經濟,提高煤炭產業集中度,使煤炭資源得到充分開采和利用。煤炭產業是高投入、高收益的資源依賴型產業,資源更加集中,更加有利于煤炭資源的合理開采利用,優化產業結構遏制了由于產業結構分散導致的過度競爭,抑制了一些國有煤礦的虧損局面,使煤炭供需趨于平衡。國家要支持有優勢、有實力的煤炭企業,采用收購、控股、聯合等形式,實施企業購并,包括國有重點煤礦之間、國有重點煤礦和其它煤礦之間、地方、鄉鎮和個體煤礦之間等各種煤礦之間的并購,減少競爭個體,提高煤炭產業集中度,優化產業競爭環境。這將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煤炭資源,有利于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有利于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縱向上,應加強煤炭開采業與其下游產業(如選煤、煤化工、物流、礦區旅游等)的聯動,通過縱向一體化的產業整合,提高煤炭產品的深加工度和產品附加值,以達到增加效益,增強實力的目的。另外,應著力構建循環型工業經濟體系,建設“工業生物圈系統”,由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牽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完善煤炭工業體系的同時,積極引入與其相關的其他產業,并加強產業間的互動,使資源、“廢物”、信息流、資金流等在體系內進行合理流動,使經濟循環可持續發展。
2、推行“環保開采”技術與措施
要想減弱煤炭開采對資源環境的負面影響,最基本的途徑是在技術層面上,探索出一條“環保開采”的新路子。中國礦業大學錢鳴高院士于2003年首次提出了“煤礦綠色開采”的概念和技術體系,提出從廣義資源的角度來認識和對待煤、瓦斯和水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各種資源。隨后明確了實現煤炭資源開采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綠色開采研究目標。其中涉及煤礦水資源的主要是“保水采煤”,保水采煤在不同的礦區有不同的技術內涵,缺水礦區要以水資源保護和利用為主;大水礦區要以減少水資源破壞和防治水災害為主。因此,保水開采包含水資源保護、水資源利用(煤水共采)和水災害防治等多項重要內容。從長遠角度來看,煤礦企業應該加強校企合作、研企合作,促進技術轉型升級,不斷提高綜合機械化采煤的使用率和效率,大膽嘗試新型采煤工藝,以提高煤炭回采率、降低開采成本、最小限度地破壞資源環境。
3、約束和引導煤炭企業的社會行為
要加強煤礦尤其是大型煤礦、央企對當地的利稅貢獻力度,在央企、大型煤礦等項目落地簽約時將企業對地方經濟的貢獻作為重要的內容進行確認;同時,要求大型煤礦、央企樹立起責任意識,在環境保護、員工培訓、新農村建設等方面承擔更多責任。
在經濟社會調控層面上,應加強社會各方的聯動,利用經濟、行政的手段綜合治理,多管齊下,來引導煤礦尤其是大型國有煤礦的社會行為。
在行政層面,可以借鑒某些地方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政策,使某些“社會福利”與煤炭產量、礦井面積、沉陷區面積等掛鉤,通過這種地方性“綁定政策”,來約束煤礦企業的社會行為,例如,政府可以規定,煤礦每產一噸煤必須計提一定比例的社會福利費;占用若干土地,必須為此給農民一定形式的“分紅”或一次性補償,宅基地因此成為沉陷區的,應有義務配套建設新農村住房;每建設一處礦井,必須按年產能力建設一定規模的污水處理設施。大型煤礦企業也應該自我約束,自覺承擔起國計民生,造福百姓的責任。
關鍵詞: 文化差異 英漢互譯 增加與刪減
所謂翻譯,就是通過一種語言轉達另一種語言的文化信息,因此可以說任何翻譯都離不開文化。歷來有經驗的譯者或翻譯研究者都比較注意文化與翻譯的關系。王佐良說:翻譯者必須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人。譯者必須掌握兩種語言的基本用法及其所含蓋的文化知識。譚載喜也在《翻譯中的文化比較》中說到:翻譯中對原文意思的理解,遠遠不是單純的語言理解問題。語言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它受著文化的影響和制約。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對某段文字的理解的正確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文化的了解。對譯者來說,沒有兩種文化的對比知識,就無從談起對語言文字的準確理解與表達。大量的文化信息是可以等值傳遞的,這就是有關兩種文化共性的東西,至于與兩種文化的差異相聯系的內容,它構成了翻譯中的難題。
漢語和英語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符號系統,兩種語言在句法和詞匯、修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在進行英漢互譯時必然會遇到很多困難。像其它系統一樣,漢語和英語這兩個獨立的系統內部保持協同有序、互相制約外,各系統又作為一個整體一同與外部系統發生聯系。當我們只從信息交換的角度考慮時,它們便構成了一個信息系統。英漢互譯使漢語和英語系統之間互相作用,實現了系統之間的信息傳遞。
任何信息系統在進行交換時,總免不了受到一些冗余信息或文中缺乏信息的干擾。冗余信息和缺乏的信息主要是干擾準確傳遞的信號,其種類繁多。在互譯的過程中,各自系統會產生或缺少各種冗余信息,造成理解困難,降低交際效率。因此,我們有時需要刪除冗余信息,有時則需要添加增加一些信息,以提高交際效率。但是譯文的增加刪減都是為了更確切、更忠實地表達原文的含義和精神。譯文中添加一些原文中沒有的詞句,表面上看是不忠實于原文,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些增加的詞句所表達的意思并非無中生有,而是隱含在原文中的。減詞是在不影響原文的情況下省略無關緊要的詞語,以避免拖泥帶水。
1.增譯
增譯不是無中生有,而是要根據上下文特別是介詞搭配的動詞或形容詞的含義。有不少情況,句中與介詞搭配的動詞或形容詞不出現。如果按照原文結構無法表達清楚,甚至易于誤解時,或按照譯入語的習慣須加主語、名詞、連詞等以增加譯語讀者的理解時就要適當地增加一些詞語或句子成分。不譯或省譯是在確切表達原文意思的前提下使譯文簡練,合乎漢語規范,絕不任意省略某些詞。增譯法指根據英漢兩種語言的不同思維方式、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在翻譯時添加一些詞句,以便更準確地表達出原文表達的意義。這種方法多半用在漢譯英中,漢語無主語較多,而英語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語,所以在翻譯無主語的時候,除了少數可以用英語無主語,被動語態或“There be...”結構進行翻譯外,一般都要根據語境補出主語,使得句子完整。英漢兩種語言在名詞、代詞、連詞和介詞、冠詞的使用上都有很大的差別,英語中代詞的使用頻率較高,凡說到人的器官和歸類某人所有的或與某人有關的事物時,都必須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詞。因此,在漢譯英時需要增補物主代詞,而在英譯漢時候又要根據情況適當地刪減。英語詞與詞、句子與句子間的邏輯關系一般用連詞來表示,而漢語則常常通過上下文和語序來表示這種關系。因此,在漢譯英時常常需要增補連詞,英語句子離不開介詞和冠詞。另外,在漢譯英的時候還要注意增補一些原文中隱含而沒有言明的詞語和一些概括性的注釋性的詞語,以確保譯文意思的完整。總之,通過翻譯,一是確保譯文的語法結構的完整,二是確保譯文意思的明確。
增譯在不同的文化下有不同的增加。當漢語譯成英語的時候,我們中國人的習慣是把一些人稱等省去,而英語則喜歡用人稱、介詞的搭配和冠詞,在漢語中不存在冠詞。我們在翻譯的時候也常常把原文的主語譯成賓語,增譯“有人、人們、大家、我們”等泛指性的主語。如: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formation can be sent to every part of the world.(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們能把各種各樣的信息傳到世界各地。)。
由于文化的不同,在應用語言的時候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在翻譯的時候要注意根據語言的習慣進行翻譯。例如:
(1)英語和漢語的句子結構不同。在英語中,句子以其主語為基干,通過連接手段,一層一層地展開,就好像一棵樹的樹干上張出大樹枝子,大枝子上再長出小樹枝。因此有人認為英語的句子結構是樹形的或葡萄串形的。漢語的分句則更多按照事件發生的順序出現,依次展開。因此在漢譯英的時候要增加英語中的主語。例如:“誰知自娶了他夫人之后,倒上下無一不稱贊他夫人的,璉爺倒退了一射之地……”這句話翻譯成英語:Since his marriage he has been thrown into the shade by his wife,who is praised by every body high and low.因此有人認為漢語的句子結構是竹竿形的或行云流水式的(增譯主句);又如: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馬上打電話給他怎么樣啊?)(增譯主語)。
(2)英漢兩種語言由于詞法和句法有差異,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翻譯時為了使譯文合乎漢語的習慣和表達規律,為了使意思更加明確,從意義、修辭和句法上考慮需要在譯文中適當增添一些雖無其詞而有其意的詞。如一些名詞的增加:Indeed,the reverse is true.實際情況恰好相反;The temperature needed for this progressing is lower than that needed to melt the metal.(這種加工方法所需要的溫度要低于熔化該金屬的溫度。);He was still reluctant to talk substance.(他仍然不愿意談實質性的東西。)(增譯名詞)。
(3)在英語中,物主代詞表示所有關系,又叫做代詞所有格,名詞性物主代詞具有名詞的特征,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語、表語、賓語。它還可以構成“a/an/this/that/some/no+名詞+of+名詞性物主代詞”句型,在這個句型中,名詞性物主代詞在句子中作定語,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口語中的漢語有時可以省掉“我的”、“你的”這類詞,但英語中一般不省去物主代詞。物主代詞的翻譯除了人稱代詞含義是采取還原其所代替的名詞之外,英語里的物主代詞在代替句中作主語的名詞時,我們也要重復其作主語的名詞,使譯文更具體、更明確。因此在漢譯英的時候要增加漢語中省去的物主代詞。例如:就是法西斯國家本國的人也要也被剝奪了人權。(Even the people in the fascist countries were stripped of their human rights.)(增譯物主代詞)。
(4)漢語句子的特點主、謂、賓結構排列松散,定語前置,句子較短。語段流散鋪排,句子展開時不形成環扣式套接,必須斷句另起。詞或詞組常重復出現,多用實稱。然而英語句子的特點是主、謂、賓結構排列緊密,定語有的前置,有的后置,句子較長。語段結夠嚴謹,句子展開時可形成環扣式套接,常用從句,不必斷句另起。所以,在英漢互譯的時候漢語翻譯為英語要增加連詞,以增加英語句子的嚴謹性。例如:只許洲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While the magistrates were free to burn down house,the common people were forbidden to light lamps.)(增譯連詞)。
(5)英語中大多數介詞含義靈活,一詞多義多用。除了一些常用短語已有譯法外,大量介詞需要從其基本意義出發,聯系上下文加以靈活處理。根據上下文特別是與介詞搭配的動詞或形容詞的含義加得恰當。有不少情況,句中與介詞搭配的動詞或形容詞不出現,如照原文結構無法把意思表達清楚,甚至易于誤解時,就需要增詞。例如:這是我們兩國人民的又一共同點。(This is yet another common point between the people of our two countries.)(增譯介詞);That’s all there is to it.(那就是與此有關的全部內容。)(原句的to=related to);The engineer was taken ill with consumption.It was flour on the lungs.The doctor told him at the time.(這個工程師得了肺病,那時由于面粉對肺的影響,當時醫生這樣對他說。)(on=effect)。
(6)由于英漢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一些母語讀者容易理解的習語對譯者讀者來說很難理解。使用增譯法,即對習語先譯后再加注的方法,可以保持與原文意思相似,有貌合神離的感覺。例如:They have,by this very fact,opened a Pandora’box.(其實他們的這種做法,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造成了混亂和不幸。)Pandora原來是希臘神話中從天宮下凡的第一個女性,Pandora’s box從表面上來看是貴重之物,而骨子里卻是禍害,其含義為萬惡之源,造成極大的混亂。若不補譯的話,會造成一些譯語讀者難以理解其真正的含義。又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liang the mastermind.)(增加注釋性的詞語)。
2.省譯
這是與增譯法相對應的一種翻譯方法,即刪去不符合目標語思維習慣的詞,以避免譯文累贅,要確切表達原文內容的前提下使譯文簡練,合乎漢語規范,絕不是任意地省去某些詞。
(1)英語中喜歡用介詞和介詞的搭配,但在漢語中介詞用的不像英語那么廣和頻繁。表示時間地點的介詞,譯成漢語的時候如出現在句首,大多不譯,如: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一年有四季。);Many water power station have been built in the country.(我國已建成了許多水電站。)有時將英語翻譯成漢語的時候,一些介詞像for(為了),from(從……),to(對……)、on(在……時)等可以不譯。如:The barometer is a good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air pressure.(氣壓計是測量氣壓的好儀器。);The air was removed from between the two pipes.(兩根管子之間的空氣已抽出。);Most substances expand on heating and contract on cooling.(大多數的熱脹冷縮。)另外,表示與主語有關的某一方面,范圍或內容的介詞有時不譯,這時可把介詞的賓語譯成漢語的主語。如:Something has gone wrong with the engine.(這臺發動機出了毛病。);Gold is similar in color to brass.(金子的顏色和黃銅相似。);It’s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bats are really guided by their ears.(我從未想到蝙蝠居然是靠耳朵引路的。);不少of介詞短語在主句中作主語。其中of(……的)往往不譯。如:The change of electrical energy into mechanical is done in motors.(電能變為機械能是通過電動機實現的。)(of短語和change在邏輯上有主謂的關系,可譯成立謂結構);Some of the properties of cathode rays listed below.(實現陰極射線的一些特征性如下。(第一個of短語和some在邏輯上有部分關系。of不譯出)。
(2)在英語中,人稱一般不會省去,即使知道了說的是什么也要用一個代詞來把要說的說出來。但在漢語中,若是講知道的對象,則習慣不用人稱代詞。所以,在翻譯中,若英語中的代詞作賓語,說話人和聽話人,或者讀者都知道指什么,漢譯時需要省略。例如:You will be staying in this hotel during your visit in Beijing.(你在訪問北京期間就住在這家飯店。);I hope you will enjoy your stay here.(希望你在這里玩得愉快。)(省譯物主代詞)。
(3)漢語中經常出現重復使用名詞的現象,而英語則較多地用代詞、短語或省略來表達。因此在漢語翻譯成英語的時候常常省略一些名詞。例如:中國政府歷來重視環境的保護工作。(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省譯名詞)。
(4)在漢語中,為了達到一種修辭或文學上的效果,常常用幾個不同的詞里表達一個一樣的事物。但是在英語中,一般比較喜歡簡練的行文。因此,在漢譯英的時候,若漢語中出現了語意上的信息的累贅,則要把累贅的信息刪去,以達到行文的簡練。如:太陽終于出來了,顏色紅的很。這個深紅色的圓的東西發出奪目的光亮,它的光,照亮了整個大地。(The sun rise at last. It glitter and light the land.)在這里,“太陽”、“這個深紅色的東西”、“它”都是代表太陽這同一個事物的;Health is above wealth,for this cannot give so much happiness as that.(健康比財富更重要,因為有財富不一定就有快樂。)在這句話里“this”指“wealth”,“that”指“health”。這兩個例句要是照原句翻譯的話就會顯得很累贅,在這里就可以不譯出,以使簡潔。
3.結語
總之,在翻譯過程中,要理解文化之間的差別和文化之間的空缺,利用文化之間的共性,分析出各種多余的信息,也要能準確地預測譯語讀者在準確理解源語時所缺少或多余的各種冗長信息,并在翻譯過程中進行合理的增加或刪減,以達到譯文的簡潔,同時又能讓譯文讀者準確理解原文,了解譯文的隱含意思。
參考文獻:
[1]添艷.翻譯中國.溫洲師范學院出版社:30.
[2]賈世樓.翻譯信息理論基礎.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67.
[3]馬清華.文化語意學.江西人民出版社:84.
[4]但漢源.文化與翻譯.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208.
活動宗旨:積極響應黨和國家關于舉行“2005年紅色旅游年”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帶動革命老區經濟協調發展的號召,打造紅色旅游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感。
一、主辦單位:南昌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南昌市旅游局、江西省人文書畫院。
二、征稿內容:①藝術類:書法、美術、攝影、篆刻、硬筆書法;②文學類:詩詞、楹聯、詩歌、格言、游記、散文、故事及其它體裁的愛國主義作文。
三、創作背景:全國各地的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教育意義的歷史文化旅游勝地與旅游景區有關的歷史人物、山水等。(注:紅色旅游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既可以是當地的,也可以是全國各地的)
四、獎項設置:聘請中國書協、中國美協、中國作協、中國影協、中華詩詞、中國楹聯學會的著名專家組成評審團,評出金獎3名,獎金各1000元;銀獎10名,獎金各500元;銅獎50名,獎金各200元;優秀獎若干名,頒發獲獎證書。
五、征稿要求:書法:6尺渲內,可書寫內容向上的古今詩聯文句或自撰詩文;美術:以國畫為主,兼收各畫種(人物山水梅蘭竹鳥草蟲均可),4尺左右;攝影:7寸清晰彩照(包括全國各地旅游景點拍攝的照片),照片背面注明拍攝景點的地名;篆刻:2~4方,一方附邊款;硬筆:16開;詩詞:1~5首。楹聯:1~5比;詩歌:20行、3首內;其它體裁的文字作品限2000字內(歡迎打印稿)。每件作品背面寫清作者姓名、性別、年齡、電話、地址、附200字內簡歷和2寸彩照2張(草、篆書附釋文)。每位參賽者須寄交評審費30元(海外30美元)。
六、征稿對象:全國各地及海外書畫詩聯攝影專家、愛好者;全國各省市縣的老干部局(處)、老年大學、老年書畫詩聯研究會、學會的老年朋友;全國各大中專院校、特別是各旅游院校的學生、各中小學校的學生。注:藝術類落選作品應作者要求退稿(文學類不退);入選、獲獎作品的使用權、所有權歸主辦方,不退稿。
七、參賽待遇:①獲獎、入選作品編輯大型畫冊,由國家版社正式出版,海內外公開發行;獲獎、入選作者均有資格享受內部特優價訂購珍藏②在報刊上公布獲獎、入選作者名單;③在江西省人文書畫院網站上向國內外展示獲獎作品并拍賣信息;④聘請部份獲獎作者為“市場潤格書畫師”,其作品在滕王閣字畫銷售長廊展示拍賣,其收入與作者“稅后平分”。⑤ 推薦獲獎作品在南昌市文聯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文學與人生》雜志上發表;作者聘于該社創作員;⑥通知獲獎作者參加2006年3月的展出暨頒獎儀式、筆會、游覽南昌、井岡山等紅色旅游景區。
八、征稿日期:自見報之日起至2006年1月18日。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