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四年級下冊語文期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第一,學習計劃,具體
1.爭取7月份完成語、數、英三門課的暑假作業本。
2.抄寫語文四年級下冊與五年級上冊第一至第三單元的日積月累等詞語。
3.預習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開始的課文。
4.預習五年級上冊數學相關內容。
5.復習三四年級的英語課程,跟讀磁帶并聽寫有關單詞。
6.讓爸爸媽媽給我買幾本好書,每天抽一小時讀讀,并摘錄好詞佳句寫好讀后感。
7.寫暑假日記一本,作文10篇,讀后感5篇,并多練鋼筆字。
第二,生活計劃,具體
1.合理安排好生活作息時間,每天要早起,不睡懶覺。早上7:30起床,中午飯后必須睡一會午覺,這樣下午就會有精神,晚上9:00睡覺。
2.每天為父母做幾件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比如:掃掃地,給父母捶捶背,幫父母買點東西等等。
3.要每天鍛煉身體,堅持跑步,晚上去公園學溜冰。每個星期去游泳館學游泳二次。
4.在假期中注意安全,沒有家人陪同,不單獨下河游泳,不單獨騎自行車。跟人接觸要有禮貌。
5.讓爸爸媽媽有時間帶我去旅游。
以上這些就是我這個暑假的安排,我相信只要認真執行這些計劃我就一定能過一個充實愉快的暑假!如果你也想有一個快樂輕松的暑假,你也快來列一個暑期安排表吧!我祝大家暑假快樂!
關鍵詞:抓好;小學;品德與社會;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3-265-01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抓好學生的情感教學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社會活動實踐的積極性,還有利于激發他們形成美好的價值人生觀,促進他們人格更加健康發展,為未來成長,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抓好學生的情感教學呢?具體地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充分結合現行教材,激發學生情感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習的具體憑借。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深挖教材,結合教材的特點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在小學階段,因為品德與社會學科教材設計有別于其他學科,教學中教師如能要發揮好圖文的價值功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是以“我的鄰里生活”為主題編排教材的,其主要教學目的在于來引導教育學生體驗與鄰居小伙伴的美好友情及鄰居友好相處的親密關系,初步樹立民主解決鄰里矛盾的意識,養成正確面對不良生活方式的心態,由于課文設計的圖文都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只要教師注重因材施教,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感受了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和價值。
二、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情感
1、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
教師可以運用網絡和多媒體等手段來配合教學,這樣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來讓學生了解課文中所提到的風物和地域文化、風俗等內容,從而激發他們探求新知和放眼世界的欲望,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會充滿激情。
2、結合地域文化進行教學
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地域文化建設也在不斷深化,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本地一些特色文化,或者文化活動來配合教學。如教學《我們的民風民俗》一課,就可以啟發學生聯系本地的風俗進行教學。也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外進行采風,這樣教學效果就會更好一些。
3、借鑒藝、體等學科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在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結合美術、體育、音樂等課堂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的《辦一張自己的報紙》就可以結合語文、美術等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辦好報紙,從而提高學生的才藝。為了激發學生更好地辦好這份報紙,教師除了多讓學生參與交流,還可以組織他們進行比賽。總之,只要能充分激發他們向上的情感,完成課時目標就是有效的教學方法。
4、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無論在哪門學科中,學生永遠都是學習的主人。作為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就要放手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合作探究,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不僅可以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主性,更有利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情感,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如教學六年級上冊《我的課余生活》,就可以先讓學生自學課文,然后對照課文內容寫出各個方面的感受,最后與全體同學進行交流,這樣通過自我展示,查漏補缺,學生在各個方面都會有所啟發和收獲,這比教師組織教學要節省好多時間和精力,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也是一種鍛煉、享受、陶冶,自然有利于促進他們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開展豐富多彩活動,激發學生情感
生活是豐富多彩,在每一學期中,從社會到學校、乃至班級都會有一些比賽、交流活動,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這些活動進行教學,此外,也可以結合具體教材來設計一些活動,開展教學,激發學生的美好情感。如教學六年級上冊《我做志愿者》就可以多組織學生來自學、自主開展活動來激發他們樂善好施的思想和行為習慣。
四、抓好學習效果評價,激發學生情感
開展有效的課堂評價,是促進學生學習,檢查他們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學品德與社會不像語文、數學學科那樣便于測試,這就更需要廣大教師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找到適合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之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恰當的評價,學生在適宜評價的啟發下興趣自然也會得到提高,同時也會促進他們發奮學習,努力去實現人生更大的目標。在新課標中,對小學生學習品德與社會的評價,從過程化、多樣化、實質性作了指導,所以這種評價不能單靠一張試卷,它需要教師對學生長期進行觀察、訪談、 甚至進行心理輔導,然后再作綜合考察,同時,教師自身的形象也是學生學習的參照標準,所以教師在工作更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能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這樣學生的人生觀就會逐步在提高,從而形成完美的人格。
對于一些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品德表現、特長發展,以及需要改進的不足等建立個人成長檔案,跟蹤檢查學生的成長狀況,這樣將會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全面發展,有時也可以讓家長參與,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在小學階段,品德與社會學科雖然不是工具學科,但它教學的內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課堂教學意義非同一般,所以作為教師一定要重者這門學科的的教學,而不能隨心所欲。與此同時,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要能注意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就會樂于去學習,他們的身心就會得到陶冶,從而產生美好的情感,實現教師預訂的各項目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