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行政區域

      行政區域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行政區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行政區域范文第1篇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國行政區 劃分為省、縣、鄉三級,現行的行政區劃實行如下原則:

      1、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四種省級行政區;

      2、省、自治區下轄自治州、縣、自治縣、縣級市;3、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地級市;

      4、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5、直轄市和設區市分為區、縣;

      行政區域范文第2篇

      第二條勘界測繪的目的是通過獲取和表述行政區域界線的位置和走向等信息,為勘界和邊界管理工作提供基礎資料和科學依據。

      第三條勘界測繪內容包括界樁的埋設與測定、邊界線的標繪、邊界協議書附圖的繪制、邊界線走向和界樁位置說明的編寫、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域界線詳圖集的編纂和制印。

      第四條勘界測繪采用全國統一的大地坐標系統、平面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執行本規定和國家現行有關測繪技術規范。

      第五條勘界測繪要充分利用全國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和現有測繪成果,避免重復作業和浪費。

      第二章界樁的埋設與測定

      第六條界樁制作與埋設

      (一)界樁類型分為三面型和雙面型

      (二)界樁由界碑和底座組成。界碑一般用鋼筋混凝土預制成型,在有條件的地區也可用花崗石、大理石等堅硬石料鑿制成型;底座可在現場用鋼筋混凝土澆灌,要求界碑底部露出四根不短于厘米長的鋼筋,以保證界碑和底座結合一體。

      (三)界樁應準確地埋設在選定的位置上。當對埋設位置的精度要求較高時,可采用安置穩固的投影架或通過選定點拉十字線的方法,準確確定界樁的位置。

      (四)埋設界樁前,先將坑底(坑底土層松軟時應填砂石)搗固、夯實、然后再現場澆灌底座并將界碑灌鑄一體。埋設深度一般為0.5米,應視實地地基情況以埋設牢固為原則。

      界樁類型與規格見附件一。

      第七條界樁的編號與書寫

      (一)邊界線命名及代號確定

      邊界線代號共4位數字,由相鄰兩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行政區劃代碼的前兩位數字(以下簡稱代碼簡碼)組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行政區劃代碼按國家技術監督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T2260-1995)確定。邊界線的命名由相鄰兩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簡稱加“線”字組成。代碼簡碼數值小的省份在前。如:北京代碼簡碼為11,天津代碼簡碼為12,則北京與天津的邊界線代號為“1112”,命名為“京津線”。

      (二)界樁點的編號

      界樁點編號由邊界線代號和界樁號組成,邊界線代號在前。界樁號一般沿邊界線由西向東或向北向南,用阿拉伯數字從1至999為序全線統一進行編排。如:京津線第7號界樁點的編號為1112007,其中“7”為界樁號簡碼。

      三省(自治區、直轄市)邊界線交會點(以下簡稱三交點)的代號由三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行政區劃代碼簡碼及順序編排的羅馬數字組成。如:131521I為冀蒙遼三交點的代號。京津、京冀、津冀線上4個京津冀三交點的代號從北向南分別編為111213I、111213II、111213III、111213IV,界樁號簡碼分別為I、II、III、IV。

      在已立界樁之間增樹的新樁,其界樁號是在上一個原有界樁號后,加一短線,再加注數字序號。例如:1112007—1,1112007—2,1112011—1等,其界樁號簡碼分別為:7—1,7—2,11—1;如上一界樁為三交點,則原界樁號由邊界線代號和“000”組成。如:364300—1,界樁號簡碼為0—1。

      同號雙立或三立界樁的界樁號,是在該界樁號后標注大寫英文字母。例如:1112002A、1112002B、1112007—1A、1112007—1B、1112007—1C,簡碼為:2A、2B、7—1A、7—1B、7—1C等。

      界樁號編排示例圖見附件二。

      (三)界樁的書寫

      界碑的兩個寬面(三交點為三面),自上而下書寫(雕刻字或模壓)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名稱(內蒙古、廣西、、新疆四自治區在其漢字下加注自治區通用民族文字)、界樁號簡碼(除京津冀4個三交點加注簡碼外,其余三交點界樁號簡碼不予書寫)、國務院(豎立之意)、豎立時間等文字。同號雙立或三立界樁,只在面向界樁所在地一方的寬面上書寫所在地一方名稱等內容。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名稱只注專名,省略通名。如:陜西省只注“陜西”,廣西壯族自治區只注“廣西”。

      界樁上書寫的文、數字,其字體、字大見附件一。字的筆畫劃刻深度不淺于0.5厘米,并涂以紅漆。

      第八條界樁類型及位置的選定

      (一)界樁類型的選定

      三交點豎立三面型界樁;邊界重要地點豎立雙面型界樁。

      同號雙立界樁豎立在界河的兩岸,并需測量每一界樁點至雙立界樁連線與邊界線交點的距離;同號三立界樁豎立在界河的交岔口岸,并需測量每一界樁點至邊界線在該交叉口處轉折點的距離。上述測量數據要標注在界樁登記表內的界樁位置略圖上。

      (二)界樁位置的選定

      界樁位置一般選在實地地貌不易辨別的邊界線轉折處、過境道路與邊界線相交處、以線狀地物中心線為界的邊界線起訖處。其埋設地點應選在地基穩定并有利于界樁保護的地方。

      界樁豎立的密度,以能控制邊界線的基本走向、盡量少設為原則(實地界線標志明顯、又無道路通過的地段,一般不埋設界樁),由雙方視邊界地形情況具體商定。

      第九條界樁點坐標與高程的測定

      (一)界樁點坐標的測定精度應以滿足在回放時能保證與周圍地物相關位置準確的要求為原則。界樁點坐標的測量方法和精度要求一般地區執行國家測繪局頒布的《航測外業規范》中1:5萬地形圖航測外業控制點的有關規定(高山、荒漠地區的精度要求可放寬到3倍中誤差);采用全球定位系統測定點位時執行《GPS測量規范》;資源開發利用價值較高的地區執行國家測繪局頒布的《地籍測繪規范》中界址點的規定。

      (二)界樁點坐標一般要求實測。當實地測量確有困難,但能在圖上準確判定界樁點位時,可在現有最大比例尺的地形圖上量取,誤差不得超過圖上±0.3毫米,同時必須保證其與周圍地物的相關位置準確。

      (三)界樁點高程從較大比例尺地形圖上根據等高線內插確定,誤差不得超過1/3基本等高距。

      (四)測定界樁點坐標和高程所采用的平面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要與所利用的地形圖平面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相一致。

      第十條界樁登記表的填寫

      (一)界樁埋設之后,應當場量測有關數據,并按要求填寫界樁登記表。

      (二)界樁登記表的內容主要包括:邊界線代號、界樁號、界樁類型、材質、所在地、界樁與方位物相關位置、界樁位置略圖、備注、雙方負責人簽名等欄目。

      (三)界樁位置略圖比例尺一般為1:1萬。略圖上應標繪出界樁點、界樁方位物、連界線、界樁點周圍地形和指北方向。當界樁不在界線時,要在備注欄內說明界樁與界線的相互關系。

      (四)界樁位置略圖在實地參照大比例尺地形圖用鉛筆繪制,室內著墨整飾。界樁符號用直徑1.5毫米的圓圈表示,界線符號用0.3毫米的實線表示,方位物方向線用0.1毫米的實線繪出,圖內其他要素按所參照的大比例尺地形圖圖式符號表示;界樁符號和界樁號、界線符號和圖內方位物編號用紅色,其他要素用黑色。

      (五)方位物一般不少于三個,確有困難時可適當減少。方位物應選擇明顯、固定、離界樁較近的地物。方位物不得選用軍用或保密設施。界樁至方位物的距離(平距),一般應實地量測,精確到0.1米,當界樁點附近缺少永久性地物和地貌特征點,且對點位的精度要求又不很高時,可從圖上量取,取位到圖上0.1毫米。界樁至方位物的磁方位角注記到0.1度,測定精度0.2度。

      (六)方位物編號按界樁點至方位物的磁方位角從小到大順時針編排。

      (七)所在地和雙方簽名欄的填定,按邊界線代號的確定方法填寫。如:京津線代號為1112,則所在地一欄北京在上,天津在下;簽名欄北京在前,天津在后。

      界樁登記表的式樣見附件三、四。

      第三章邊界線的標繪

      第十一條邊界線的標繪是將雙方確定的邊界線、界樁點的位置準確地標繪在規定的地形圖上。地形圖比例尺的選擇以能清晰反映邊界線走向為原則,一般可選擇最新一代1:5萬地形圖。地形圖的內容不能滿足需要時,需對邊界線兩側一定范圍內與確定邊界線以及界樁位置有關的地物、地貌及地理名稱注記進行補測、修測。在人煙稠密、情況復雜的地區,也可采用航攝像片進行調繪。

      補測的主要內容為:與邊界線和界樁點位置有關的永久性地物、地貌。如關隘、河流、溝渠、堤塘、橋梁、涵洞、道路等。對地物地貌變化較小地區的新增地物應準確補調;對地貌地物變化大,直接影響邊界線確定的地段應進行修測。

      邊界線的調繪范圍應根據邊界協議書附圖比例尺而定。附圖比例尺選用1:5萬時,一般調繪至邊界線兩側各5公里的范圍;比例尺選用1:1萬或1:2.5萬時,可調繪至邊界線兩側各3公里的范圍。

      第十二條界樁點、界線拐點及界線經過的獨立地物點相對于鄰近固定地物點的平面誤差一般不大于圖上±0.2毫米;修測、補調的其他與確定邊界線有關的地物地貌相對于鄰近固定地物點的平面誤差一般不大于圖上±0.5毫米,同時應保證界樁點與各類地物點相關位置的準確。

      第十三條各類要素采用5色清繪。邊界線用0.3毫米紅色實線不間斷表示(以線狀地物中心線為界、且地物符號寬度小于1.0毫米時,界線符號在線狀地物符號兩側交錯相接繪出,每交錯一次線劃長度不超過1厘米)。界樁符號用直徑1.5毫米紅色小圓圈表示。界樁編號用紅色注記。植被要素用綠色、地貌要素用棕色、水系要素用藍色、其他要素用黑色繪出。各類要素符號的規格要與所利用的地形圖上相應符號的規格一致。第十四條邊界線的標繪工作要求在實地進行。對于高山困難地區,具有明顯分界地性線(如分水線、合水線)且地物、地貌變化不大的邊界地段,如雙方能夠在室內準確判明邊界線走向和位置時,亦可由勘界雙方在室內直接在地形圖上標繪邊界線,也不再進行地物地貌的野外調繪。

      第十五條邊界地帶的地理名稱,如山、梁、峁、隘口、河流、溝渠、水庫、湖泊、渡口、橋梁、道路、居民地等名稱均應核準注明。

      第四章邊界協議書附圖的繪制

      第十六條邊界協議書附圖是詳細表示邊界線位置的重要勘界測繪成果。由雙方政府負責人簽字、經國務院批準的邊界協議書附圖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邊界線畫法圖。

      第十七條邊界協議書附圖根據實測的界樁點坐標、協商確定或裁定的邊界線及邊界線的調繪成果認真標繪、整理而成。各類要素符號、顏色及規格要求與邊界線的標繪成果一致。

      第十八條邊界協議書附圖比例尺的選擇以能清晰反映邊界線走向為原則,一般地區選用1:5萬。同一條邊界線的地形圖比例尺應一致。邊界線局部地段確因邊界線走向曲折復雜、容易引起界線走向不清時,邊界協議書附圖中應以能表示邊界線位置的更大比例尺地形圖作為補充。

      第十九條邊界協議書附圖一般利用經補測或修測后的國家最新版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標繪。

      第二十條邊界協議書附圖標繪1份,復印4份。由兩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負責人在5份圖上簽字。

      第二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域界線詳圖集編纂和制印的技術要求,另行制定。

      第五章邊界線走向和界樁位置說明

      第二十二條邊界線走向說明的編寫

      (一)邊界線走向說明是對邊界線實地走向的完整描述,是邊界協議書的核心內容。邊界協議書附圖是對邊界線和界樁位置的圖形表示,是勘界工作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邊界線走向說明以明確描述邊界線實際走向為原則。敘述簡明清楚,采用通用的名詞術語,地名準確,譯名規范,并與邊界協議書附圖和實地情況相一致。

      (三)邊界線走向說明的編寫一般以兩界樁間為一自然段。根據界線所依附的自然地理情況分為若干條,每條可含若干自然段。

      (四)邊界線走向說明可與標繪邊界線工作一并進行,按照實地情況并結合邊界協議書附圖擬利用的地形圖在實地編寫。其內容一般包括每段邊界線起訖點、界線在實地的標志、界線轉折的方向、界線延伸的長度、界線經過的地形特征點、兩界樁間界線長度等。對以地貌特征清晰的合水線、分水線為界或以特定點連線為界的地段,可在地形圖上量取有關數據,在室內編寫邊界線走向說明。

      (五)邊界線走向說明中的距離及界線長度等數據,均以米為單位。實地量測的數據,量測方法精度為1米時,取位到米,量測方法精度為0.1米時,取位到0.1米,圖上量取的距離精確到圖上0.1毫米。

      (六)邊界線走向說明中所涉及的方向,采用16方位制,以磁北方向為基準。十六個方位的含義是:

      1.北348。45''''—11。15''''

      2.北偏東北11。15''''—33。45''''

      3.東北33。45''''—56。15''''

      4.東偏東北56。15''''—78。45''''

      5.東78。45''''—101。15''''

      6.東偏東南101。15''''—123。45''''

      7.東南123。45''''—146。15''''

      8.南偏東南146。15''''—168。45''''

      9.南168。45''''—191。15''''

      10.南偏西南191。15''''—213。45''''

      11.西南213。45''''—236。15''''

      12.西偏西南236。15''''—258。45''''

      13.西258。45''''—281。15''''

      14.西偏西北281。15''''—303。45''''

      15.西北303。45''''—326。15''''

      16.北偏西北326。15''''—348。45''''

      十六方位圖見附件六

      第二十三條界樁位置說明

      (一)界樁位置說明根據界樁登記表上所填內容編定,包括界樁號、類型、材質、界樁與周圍地物地貌的關系、界樁與邊界線的關系、界樁與方位物的關系等內容。

      (二)界樁位置說明的編寫一般以一個界樁為一自然段。與邊界線走向說明的分條方法相一致。

      第六章成果整理與檢查驗收

      第二十四條勘界測繪工作結束后,由雙方勘界工作機構組織對測繪成果成圖資料的完整性和正確性進行全面檢查、整理,并由雙方負責人簽名。內容包括邊界線標繪資料、邊界線走向和界樁位置說明,邊界協議書附圖,界樁埋設位置和界樁號編排,界樁成果表和界樁登記表、觀測手簿和計算手簿。

      以上各項成果應符合本規定要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行政區域范文第3篇

      《辦法》出臺的背景及意義

      行政區域界線檔案(以下簡稱“界線檔案”)是在行政區域界線(以下簡稱“界線”)勘定和管理過程中形成的與界線的位置、走向、名稱等密切相關,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電子等不同形式和載體的文件材料。它屬于民政專業檔案范疇,是加強界線管理、處理邊界糾紛、維護邊界地區穩定的重要依據,是勘界和管界成果的重要載體。

      1.背景

      在1989年至2002年全面勘定我國省、縣兩級界線(以下簡稱“全面勘界”)期間,為了加強勘界檔案的管理,出臺了《暫行規定》,明確了勘界檔案的定義、管理體制立卷歸檔要求、整理方法及勘界文件材料的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還強調了民政部門應將全部勘界檔案作為一個單獨全宗進行保管并規定了向同級國家綜合檔案館移交的時間。2002年《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頒布實施,界線管理工作重點由勘界轉為依法管界(以下簡稱“日常管界”)。隨著以界線聯檢為主要內容的各項日常管界活動不斷開展,各地又形成了大量的界線管理文件材料。因《暫行規定》的局限性,加之缺乏針對日常管界文件材料立卷、歸檔的政策依據,造成全國全面勘界檔案和日常管界文件材料管理問題比較突出:一是部分地區對全面勘界檔案保管工作不夠重視,管理不夠規范,缺少專用保管設施、隨意放置等現象較為嚴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二是因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統一規范和標準,各地在日常管界文件材料的立卷、歸檔等方面存在不規范、不完整的混亂現象,對界線管理工作造成了影響,三是由于缺少界線檔案利用專門規定,在提供外界使用方面存在顧慮,影響了社會對全面勘界成果信息資源的共享。

      針對全面勘界制定的《暫行規定》已經不適應全面勘界檔案保管利用和日常管界檔案立卷歸檔等工作的需要,制定新的、更符合實際、更具可操作性的檔案管理辦法是解決當前界線檔案管理工作存在問題的迫切要求,是界線和檔案管理部門及其工作者的共同呼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2011年,《辦法》制定工作列入民政部政策創制計劃,有關部門通力合作,《辦法》經過起草、調研論證、征求意見、修改報批、文件會簽等過程,最后終于出臺。

      2.意義

      規范界線檔案管理。這也是制定《辦法》的目的所在,《辦法》共24條,既明確了立法目的依據、界線檔案的定義、界線檔案工作的管理體制,又規范了界線材料的歸檔范圍、整理方法、歸檔要求和界線檔案的整理、移交、保管、利用等的原則與方法。它的頒布實施必將規范我國界線檔案的管理。

      保證界線檔案依法利用。《辦法》第十九條至二十二條明確規定了檔案利用者的范圍、利用檔案的范圍和需要履行的手續、利用的方式和利用檔案應遵守的規定以及利用檔案和公開檔案內容的要求等。這為利用者查閱檔案提供了法律依據,維護了其利用檔案的合法權益,實現資源共享,同時又保護了檔案的秘密。

      提高界線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界線檔案是界線勘定和管理工作的原始記錄,是界線動態管理工作和出版界線詳圖的依據,也是界線毗鄰方維護合法權益的重要憑證。界線管理部門在制定政策及界線變更勘定、聯檢、處理糾紛、平安邊界建設等日常管界工作中,以高質量的檔案為依據,借鑒前人的經驗,必將提高界線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

      豐富國家專業檔案資源。界線檔案是民政專業檔案,同時又是國家檔案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按照《辦法》規定將該歸檔的文件材料收集齊全、整理規范、安全保管一定年限后,按照規定向同級國家綜合檔案館移交,必將豐富國家專業檔案資源。

      《辦法》的特點

      1.依據充分,可操作性強

      《辦法》嚴格按照《檔案法》《檔案法實施辦法》《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等上位法的規定,緊密結合界線檔案工作實際,吸收了《暫行規定》合理有效的內容,確立界線檔案工作的體制、檔案保管機構和文件材料的歸檔范圍、整理原則與方法以及檔案的數字化、多套異地保存、保管、編目、移交、利用等內容,尤其對整理和利用的內容規定得較具體,易于操作。

      2.正確處理與《暫行規定》的關系

      考慮到《暫行規定》詳細規定了勘界檔案的立卷、歸檔問題,現有的勘界檔案需要按照《暫行規定》要求維持原貌,因此《辦法》在吸收了《暫行規定》中合理有效的內容,補充了其沒有但實際工作急需明確的新內容,細化了一些原則性的規定后,《暫行規定》同時廢止。整合勘界和日常管界成果類材料成為界線檔案,作為民政檔案全宗的一個專業檔案門類,取消了勘界檔案獨立全宗是符合實際工作需要的。《辦法》是《暫行規定》的補、充、完善和提高。

      3.充分體現界線檔案特殊性

      界線管理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專業性強,涉及毗鄰各方,是以勘定的界線為基礎而進行的連續不斷的管理活動,這一特點決定了界線檔案的特殊性:一是檔案不斷加增。針對同一條界線的檔案都是以勘界檔案為基礎接續形成、不斷加增的。二是檔案多套異地保存。為了方便使用和相互佐證等需要,同一內容的文件材料,需要由毗鄰各方及其共同的上級部門進行立卷、歸檔和保存。《辦法》有關文件材料歸檔、檔案整理和保存的條款充分體現了界線檔案的特殊性。

      4.框架結構合理

      《辦法》規定的內容比較簡單,采用條款結構。但文件材料的歸檔范圍、檔案整理編目需要的表格式樣、檔案多套異地保存單位等細化的規定,內容較多,放在主件中顯得冗長,所以做了四個附件解決。主附件結合的結構比較合理。

      《辦法》有關內容的理解

      1.界線檔案的定義與文件材料的范圍

      《辦法》第二條對界線檔案的定義包含了幾層意思:(1)檔案的形成主體:各級界線業務主管部門,即民政部門。(2)檔案的形成領域:界線勘定和管理工作。(3)文件材料的形式: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聲像、電子等不同形式和載體的歷史紀錄。(4)文件材料的范圍:與界線的位置、走向、名稱等密切相關的專業性文件材料,包括全面勘界和日常管界活動形成的成果類材料。

      2.界線檔案工作的管理體制、機構及其職責

      檔案工作管理體制、機構及其職責是法定的,界線檔案工作也不例外,《辦法》第三、四條對界線檔案工作管理體制作了重申,對界線檔案保管機構及其職責作了強調。縣級以上民政部門對界線檔案實行集中統一保管,指定專(兼)職人員負責保管工作,必要時應當設立專門的界

      線檔案保管機構,配備專職保管人員履行法定的檔案工作職責。

      3.文件材料的歸檔

      民政部門界線管理機構應當按照《行政區域界線文件材料歸檔范圍》(附件―)規定將文件材料收集齊全,按照規定整理后及時向本部門檔案機構和上級主管部門歸檔,歸檔時應當嚴格履行交接手續。

      全面勘界成果材料維持原貌不變,尚未按照《暫行規定》完成歸檔工作的,應當于本辦法公布后一年內完成;日常管界成果材料應當在工作完成后半年內分別向上級主管部門和本部門檔案機構歸檔。

      4.檔案整理原則與方法

      界線文件材料應當區分不同的界線或者交會點,采用立卷的方式進行整理。立卷應當把握如下要點:

      (1)文件材料的分類

      梳理每條界線或者交會點文件材料,按照不同的標準做如下劃分。①按形成時間劃分:全面勘界文件材料和日常管界文件材料。②按內容性質劃分:文件材料和圖紙材料。③按載體形式和記錄方式劃分:紙質文件材料、聲像材料、電子文件等。

      (2)文件材料的立卷

      ①立卷原則:按照時間順序,保持文件之間的有機聯系,方便保管和利用。②立卷分工:界線文件材料由民政部門界線管理機構負責整理立卷,其中需要上級主管部門歸檔的由牽頭方牽頭毗鄰各方共同整理立卷。③立卷方法:全面勘界文件材料已經按照《暫行規定》立卷,應當維持原貌不變,發生破損散落的,應當按照原式樣修復。日常管界文件材料以特定界線或者交會點為主線,按照年度――問題特征立卷。即每條界線同一年度內形成的文件材料分別按照界線聯合檢查、界線變更、界樁及其他標志物變動、界線糾紛處理、其他日常管界活動(如平安邊界建設)等問題立卷。交會點材料單獨立卷。④案卷質量要求:文件材料批復在前、請示在后,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印件在前、定稿在后;文件材料應當標注頁號,案卷封面、卷內文件目錄、備考表等項目應當按照附件二規定逐項準確填寫;照片材料貼在A4規格的復印紙上附加說明后隨卷裝訂。案卷裝訂應當牢固:整齊。

      (3)日常管界案卷內文件材料列要求

      界線聯合檢查、界樁及其他標志物變動、界線糾紛處理、其他日常管界活動案卷,按照文件材料形成時間排序。界線變更類案卷設立分冊,其中界線協議書附圖、工作用圖等分冊按照圖幅編號排序;界樁成果表、界樁登記表、界樁照片等分冊按照界樁號排序;其他分冊按照文件形成時間排序。

      (4)案卷的分類排列與編目

      ①分類排列:界線檔案按照行政區劃管理層級一界線(交會點)代號順序分類排列,同一條界線(交會點)的所有案卷按照檔案形成的時間順序排列,全面勘界案卷在前,日常管界案卷接續在后。②編號:界線檔案按照案卷排列順序編寫案卷號。③編目:民政部門檔案機構應當按照附件三規定為每一條界線編制一本案卷目錄,案卷目錄號即是界線代號。

      5.檔案的保管

      (1)保管期限:界線檔案的保管期限為永久。(2)檔案的多套異地保存:界線(交會點)毗鄰方民政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各保存一套,具體保存單位按附件四執行。(3)檔案的保管條件:《暫行規定》未對保管條件提出具體要求,考慮到界線檔案文、圖并存,珍貴且易毀損,在《辦法》中第十六條,特別對界線檔案庫房以及檔案保管條件、保管設施和設備的配備做出了具體規定。

      6.檔案的數字化與移交

      (1)數字化:為了界線檔案的安全保管和便于利用,民政部門檔案機構應當在界線檔案歸檔后盡快完成數字化工作。(2)移交:《辦法》對移交只作了原則性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中“專業性較強或者需要保密的檔案,可以延長向有關檔案館移交的期限”的規定,考慮到邊界線檔案屬于專業性強且多數、管界工作離不開等實際情況,民政部門和同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商定后可以延長移交期限。

      7.檔案的利用

      (1)利用范圍和方式

      界線檔案主要供檔案形成、移交單位以及上級業務主管單位利用。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和國家安全機關、紀檢監察機關、審計機關因公務需要可以查閱界線檔案。其他單位和個人可以查閱界線檔案中除過程性材料之外的其他文件材料。提供利用以復制或者數字化的界線檔案為主。除檔案形成、移交單位以及上級業務主管單位外,不得查閱檔案原件。界線檔案僅限于當場查閱、復制或者摘錄,不得外借。界線信息管理系統數據檔案的使用參照

      《省級行政區域界線信息管理系統數據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執行。

      (2)審批權限

      民政部門應當建立利用審批制度。檔案利用者應當提出申請,說明利用理由、范圍,經民政部門界線管理機構同意后,方可利用。

      利用屬于國家秘密的界線檔案,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和其他保密規定進行審批。

      行政區域范文第4篇

      一、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的特殊性 

      就單一行政區域而言,對環境行政執法行為進行監督,相對容易界定。在單一行政區域內,由于監督主體范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行政執法監督主體范圍——相對確定;監督對象——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行政執法行為——相對確定;以及監督內容——本行政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主體對環境行政執法行為合法性、合理性的審查與評價——相對確定,這些因素使得單一行政區域內的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相對易于分辨與實施。而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則不同,更多地體現了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的特殊性。 

      首先,監督主體的范圍不易確定。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的主體,應當是對邊界行政區域環境行政執法行為有監督權的國家機關、組織和公民等。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往往涉及到相鄰的兩個或兩個以上行政區的環境保護監管部門,由于行政區劃對自然環境的人為分割,相鄰兩個或兩個以上行政區的環境行政執法機關的管轄權以及執法權很容易產生沖突,從而導致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的主體范圍不易確定。 

      其次,監督對象的差異性。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的對象是環境行政執法行為。在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主體作出環境行政執法行為的法律依據常常由于行政上的條塊分割而不同。而環境行政執法監督主體對這些有差異的環境行政執法行為很難按照統一的標準對其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與評價。 

      最后,監督行為的復雜性。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的復雜性是由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行為的復雜性決定的。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較其他行政執法的法規體系龐雜,執法依據復雜多樣,而且常呈現區域性差異。 

      二、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的必要性和法律困境 

      “錳三角”地帶位于湘渝黔三省市交界處,主要是指湖南湘西州花垣縣、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和重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電解錳企業集中地區,是我國最大的電解錳生產基地[2]。近年來,由于當地錳業迅速擴張,“錳三角”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同時也帶來了“錳三角”環境污染治理難題和“錳三角”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法律困境。 

      (一)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的必要性 

      以“錳三角”地區為例,首先,“錳三角”地區雖然在行政區劃上對自然環境進行了人為分割,但是一衣帶水的環境整體性關系使得該地區的環境治理不再只是一個縣的環保監管部門的責任。其次,“錳三角”環境治理中存在著環境行政執法的簡單、粗暴做法,環保監管部門對于企業的排污行為作出收取高額排污費、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決定,環境行政執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存疑。最后,“錳三角”地區的環境行政執法由于缺乏綜合性的區域環境法律和統一的標準,行政執法的規范程度不高。可見,建立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的法律困境 

      我國雖然有不少關于跨行政區的區域環境法律規范,但均分散于法律法規之中,缺乏綜合性的區域環境法律[3]。各行政區地方立法主體都有權對本行政轄區內環境事務進行立法,這會產生相鄰行政區環境立法差異甚至沖突,如2007年實施的《重慶市環境保護條例》在全國首次明確規定了“倍罰制”和“日罰制”,可是,湖南省和貴州省卻并沒有類似規定,這樣,對同一性質和程度的違法排污行為的執法和司法,三省市邊界的“錳三角”區域會產生差異懸殊的結果[4]。類似的,由于湖南、貴州、重慶三省市對環境行政執法監督權的規定各有所異,也為有關機關、個人和其他組織行使監督權設置了障礙。 

      “錳三角”地區的環境行政執法監督法律困境,從根本上來說是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的特殊性在特定區域的具體表現。首先是監督主體的確定。對于“錳三角”地區某環境保護監管部門作出的環境行政執法行為,哪些主體有監督權?其次是對監督對象的評價標準。如前所述,與重慶市不同,湖南省和貴州省并沒有制定“倍罰制”和“日罰制”等類似規定。假設依照重慶市的規定,對湖南省境內的企業作出“倍罰”或“日罰”的環境行政執法行為,有監督權的機關、個人和其他組織對此應如何評價?最后是對監督行為的界定。對于“錳三角”地區某一具體環境行政執法行為,環境行政執法監督主體應作出怎樣的監督行為? 

      三、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的本質屬性 

      《環境保護法》第20條雖然在法律上為行政邊界區域的環境行政執法和司法作了原則性規定,同時也為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突破法律困境提供了思路。2011年,在環保部環境監察局的推動下,湖南、貴州、重慶三省市環保部門共同見證了“錳三角”地區三縣人民政府《“錳三角”區域環境聯合治理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共同應對區域性環境問題。 (一)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的程序性 

      《“錳三角”區域環境聯合治理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是三縣人民政府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提供便利的舉措。其中,定期聯席會商機制要求,建立三縣人民政府區域環境聯合治理聯席會議制度,每年輪流由三縣人民政府舉辦和主持至少一次。交流經驗,通報信息,共同對區域性生態環境問題進行研究解決。這不僅為三縣聯合治理“錳三角”環境問題提供了程序保障,同時,“交流經驗,通報信息”也可以作為環境行政執法信息獲取、區域環境行政執法行為監督的重要途徑。 

      因而,在該《協議》下,可以通過程序上的設置以完善“錳三角”地區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的程序性。比如,會議上應當列席三縣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以及要求對“錳三角”區域環境行政執法進行監督的相關監督主體。 

      (二)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的建議性 

      2012年4月13日新華社“新華視點”發表新聞調查文章稱,當時花垣縣共有14家電解錳企業,其中6家尾礦庫存在無資質設計、施工的問題,占總數的43%;有11家尾礦庫無排洪泄滲設施,占總數的86%;尾礦庫壩體偏薄、外坡坡度比達不到要求占總數50%以上;3家尾礦庫壩址選擇不合理,尾礦庫建在村莊和居民區上游;半數以上的尾礦庫已滿庫,無調洪庫容,隱患突出。對于這種現狀,下游的松桃縣環保監管部門預見到汛期將至,立即向花垣縣環保監管部門發出了行政建議,督促其進行環境行政執法,切實保證電解錳企業在汛期來臨前排除安全隱患,避免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對花垣縣及下游的松桃縣造成損失。 

      聯防聯控長效機制旨在通過三縣環境保護監管部門的合作治理“錳三角”環境問題,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的建議性表明,當行政邊界區域發生環境問題,而當地環境保護監管部門對此沒有管轄權時,通過行政建議的形式監督有管轄權的環境保護監管部門進行環境行政執法,是合法而有效的。 

      (三)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的協商性 

      根據《環境保護法》第20條規定,在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上,主要表現為協商性。根據該《協議》建立跨界生態環境事故協商處置機制,“積極協調處理糾紛,跨界水污染糾紛發生后,應立即召開聯席會議進行協商處理,并按照協商處理意見予以落實”。另外,根據湘渝黔三省(市)行政執法監督的一般性規定中均有關于行政執法監督協商性的規定。 

      2012年5月,重慶秀山縣某電解錳企業發生尾礦泄露事故,造成嚴重水污染,直接影響到下游湖南花垣縣水質。事故發生后,三縣決定立即召開聯席會議進行協商處理,會議決定由秀山縣環境行政執法部門處置此次事故,花垣縣和松桃縣的環境保護監管部門聯合監督秀山縣的環境行政執法行為。最終此次事故在花垣縣和松桃縣的聯合監督指導以及秀山縣環境行政執法部門正確處置下得到妥善處理。 

      四、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體制機制的構建 

      綜上所述,“錳三角”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應在現有的法律法規之下,以《“錳三角”區域環境聯合治理合作框架協議》為核心,遵循建議性、程序性、協商性的特點,從而發揮其監督作用。以“錳三角”為引例,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體制機制的構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推動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立法 

      在我國,行政相對人對環境行政執法行為的監督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立法機關對環境行政執法行為的監督;檢察機關、行政監察機關對環境行政執法行為的監督;上級環境行政機關對其下級環境行政機關執法行為的監督以及社會團體和公眾對環境執法行為的監督[5]。如果不明確彼此的職責,眾多的監督主體便難以形成合力。為解決這一問題,從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的大環境上看,應制定統一的《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法》,為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其別包括:監督機關及其職責權限;監督的內容和形式;監督程序;相關的法律責任。 

      (二)建立健全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制度體系 

      為適應環境保護任務不斷加重的形勢,加強規范環境行政行為,應健全系統內部監督機制[6]。首先,通過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行政執法內部監督。其次,加強行政監察遏止環保違法。通過進一步加強監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依紀辦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深行政監察權是法律賦予的公權力的認識,必須依法行使,放棄行使是失職行為,要承法律和行政責任。最后,要完善環境行政系統外部監督機制。深化政務公開,擴大公眾參與;完善環境執法的司法監督機制,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探索構建我國非政府組織外部監督機制。 

      (三)探索建立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聯合監督機制 

      “錳三角”地區可以區域環境聯合治理聯席會議為契機,研究設立“錳三角”地區環境行政執法聯合監督小組,確定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的專門機構和人員。環境行政執法聯合監督小組組長由三縣環保監察部門負責人輪流擔任,每屆任期一年,負責牽頭制定當年三縣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聯合監督計劃并組織、協調實施。在每年的區域環境聯合治理聯席會議期間,“錳三角”地區環境行政執法聯合監督小組應組織召開工作會議,通報、交流三縣環境行政執法監督信息,有關監督主體也可以在會議上提出監督意見。經共同研究決定,對“錳三角”地區具體環境行政執法行為確有監督必要的,確定監督主體,明確監督方式,如下達行政命令,向環保監管部門提供行政建議,提起行政訴訟等,務求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聯合監督落到實處[7]。 

      在保障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相對人合法權益方面,“錳三角”地區環境行政執法聯合監督小組可以根據相對人的實際需要,召開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聽證會;對于具體環境行政執法行為侵害相對人合法權益的,可以建議其向有管轄權的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建立和完善環境執法監督部門聯動機制和區域聯動機制,健全區域、流域環境執法監督協作機制,完善與其他相關行政執法監督部門的聯合執法,加強與司法機關的密切配合與協作。 

      建立廣泛的社會監督機制。構建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網絡,密切專業執法監督和社會監督之間的配合。加大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信息公開力度,健全環境投訴舉報制度。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健全環境聽證制度。建立重大環境違法案件新聞會制度,在輿論監督方面完善對政府及相關部門環保履職的監督檢查機制。新聞媒體可以全程參與區域環境行政執法過程,對環境行政執法進行全程實時報道,必要時這些報道內容可以作為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的證據。最后,應加大行政執法監督法制宣傳力度,樹立環境行政相對人維權意識,營造良好的環境行政執法監督社會氛圍,充分調動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社會監督力量的積極性,形成行政邊界區域環境行政執法社會監督的強大合力。 

      參考文獻: 

      〔1〕〔5〕李祝才.加強和改善我國環境行政執法監督初探[N].閩西日報,2005-11-14(1). 

      〔2〕蔣輝.民族地區跨域治理之道:基于湘渝黔邊區“錳三角”環境治理的實證研究[J].貴州社會科學,2012,(3):74-79. 

      〔3〕肖愛.區域環境法治:困境與對策[J].求索,2011,(3):164-166. 

      〔4〕肖愛.論區域環境法治中的權力結構[J].法學雜志,2011,(9):118-120. 

      行政區域范文第5篇

      一、城市群催生了一系列區域公共問題

      隨著城市群的形成與擴大,同處一個“群”的各個城市之間經濟聯系、人員往來、要素流動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頻繁和多變。與此同時,一系列影響和涉及城市群中各個城市的若干共同問題開始凸現。一是環境、生態、流域問題。如各地常常遭遇的流域水污染問題、霧霾問題等。二是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主要包括:某些具有較大規模效應的基礎設施如機場、港口等在區域內統籌布局、協調使用管理的問題;區域內基礎設施在各行政區交界處的協調聯通問題等。三是省區交界地帶的貧困縣問題。各行政區交界處的治理歷來是政府治理中的老大難問題,當前“環北京貧困帶”即為其中一例。四是基本公共服務不平等問題。隨著城市群的形成,區域內人員往來頻繁,進而產生了對于區域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迫切需要,尤其是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五是行政區經濟問題。隨著城市群的形成,各地之間經濟聯系增強,但各地基于自身利益考慮,常有阻礙市場主體經濟自由聯合、統一市場形成之舉,對區域一體化形成阻礙。由于區域公共問題跨越了傳統的自然地理界限和原有的行政區劃范圍,涉及多地、多個行政主體,屬于典型的“復雜社會中的復雜問題”。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這些問題正在成為普遍和共性的問題,且在各地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狀態,有的地區已經發生,有的地區正在發生,還有一些地區未來也會發生。因此需要超越以某一個地方政府為應對主體的傳統思維與體制,努力構建以推進區域協作為目標,多層級、多主體共同參與的跨區域行政體制。

      二、現有區域協作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歷來有推進區域協作的傳統。建國以來,中央政府就一直牽頭組織各省對、新疆的對口援助,持續至今。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5.12”特大地震,中央政府再次組織了各地對震區災后重建的對口援助,取得了非凡的成功。改革開放以后,出現了各地方政府之間為加強區域合作而進行的各類自主協作,如上世紀80年代長三角地區的經協會、90年代以后的城市間合作框架協議、以及近年來多地的同城化行動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適應了我國經濟市場化、人口城市化的歷史進程,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相鄰地區之間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協作。但是必須看到,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現有的區域協作無論從機制還是效果看,總體存在很多困難與問題,各類區域協作要么無疾而終,要么阻礙重重。這主要表現在:一是現有區域協作組織的權威性不高,缺乏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一旦面臨涉及各方利益的重大復雜問題,各方分歧立現,協調困難,協作難于推進。二是現有區域協作主要通過定期或不定期會議、協議等方式進行,制度化程度較低,一旦外部條件稍有變化,合作即趨于停頓。三是缺乏有力的政策工具來推進區域治理目標的實現。四是現有區域協作僅限于政府之間的合作,企業和社會方面的參與幾乎沒有。凡此種種,都使得區域協作的推進很不理想,影響了區域協同發展。

      三、促進區域協同發展需要創新跨區域行政體制

      為了適應我國城市群和區域協同發展的需要,需要總結、借鑒國外處理區域公共問題的成功經驗,積極探索各類跨區域的行政管理體制,大力促進區域協作。

      (一)謹慎使用行政區劃調整的“利器”

      當前在討論區域一體化問題時,有一種意見是通過調整行政區劃使行政區域與問題區域相一致,從而達到快速協調解決各類區域問題的目的。這種建議有一定道理,但由此引起的社會振蕩太大,成本過高。如果仔細分析當前制約區域協同發展的各類問題就可以發現,必須通過區劃調整來解決的,主要是因人口大量集聚而導致的城市空間狹窄、地方政府治理權限過小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的確可通過區劃調整將原來屬于農村的部分區域調入城市區域,或者推動如經濟發達縣(鎮)改(設)市,或者調整市轄區等等。除此之外的一些重大區域公共問題,如行政區經濟、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區域規劃、產業調整、基礎設施統籌等,都不需要運用區劃調整而“用力過猛”,而應當以強化區域協作為著力點,徐圖以進。考慮到即使通過區劃調整解決了一些問題,但或遲或早這些問題還會在新的區劃層面上重新出現時,就更是如此。

      (二)設立區域委員會

      相對于調整行政區劃,設立區域委員會是一個較為溫和且更為可行的辦法,適用于推進某一區域的一體化發展。比如當年韓國在推進首都圈整備行動中,就在中央層面專門設立了“首都圈整備委員會”。在我國,以下兩種情況下可考慮設立區域委員會,一是像京津冀一體化這樣帶有顯著政府意圖的國家戰略;二是在涉及多個省級行政區的區域協同之中。區域委員會可有幾種設立方式:由中央牽頭設立,由地區合作產生,或在現在相關部委中設立專司區域協調的機構,負責協調區域內各地方政府的行動。區域委員會的職責主要是進行長期規劃、實施區域政策,可根據需要影響地方政府的實際運作。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排名| 亚洲白色白色永久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 亚洲国产精品xo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亚洲色大网站WWW永久网站| 国产AV旡码专区亚洲AV苍井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青青 | 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免费无码| 亚洲欧美国产欧美色欲|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牛牛| 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亚洲男人天堂2020|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第一站精品蜜芽| 西西人体44rt高清亚洲| 亚洲视频国产精品| 亚洲一级免费毛片|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亚洲欧洲免费无码|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不卡|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蜜桃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