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八道杠

      八道杠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八道杠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八道杠范文第1篇

      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MBA)課程在2010年1月英國《金融時報》的全球最新MBA排名榜中,由2009年的第16位躍升至第9位,首次躋身全球前十,亦是亞洲榜首。

      巨大成功背后隱藏著怎樣的答案?就此,本刊日前專訪了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鄭國漢教授。

      CBF《中國經貿聚焦》(下稱“CBF”):MBA是百十年前發端于西方的,而香港科大建校不過19年,何以能后來居上趕上百年老校?它在研究和教學上的主要競爭力體現在哪些方面?

      鄭國漢:這和當初科大建校的目標、機制、時機等等有很大關系,天地人和加上我們自己的不懈努力促成了科大包括科大MBA的崛起。

      1991年科大開始招生,它是香港第一所明確的研究型大學,以國際上研究型大學作為參照和目標。當時美國經濟正值一個小的衰退期,畢業的新人就業比較困難,而這也給剛剛起步的科大一個很好的時機。當然,這只是一個次要的條件。更重要的是,在科大第一任校長吳家瑋的帶領下,在資源、機制方面,科大招徠了一批在美國、加拿大事業達到頂峰、獲得終身教職的成名教授,這批資深人才同時帶來了北美的機制,并引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商學院作為科大的策略,最早科大MBA課程的內容就是跟UCLA的,后來根據亞洲這邊的情況和需求加以創新。

      這些因素疊加,科大一步步做上來。記得10年前科大剛剛開始參加《金融時報》排名時,排在70多位,但我們已經非常高興,畢竟是從零開始的。而優秀的、國際化的教師團隊和學生資源,加上創新的教程,最終才促成科大達到今天的成果。

      CBF:香港科大MBA近年來發展迅速,那么EMBA(高級工商管理碩士)的情況如何呢?

      鄭國漢:科大的英語EMBA是與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合辦的,當年是亞洲第一個跨洲合作辦學的EMBA項目,其知名度和排名事實上比科大MBA更高,多年排名全球EMBA課程的第一。

      科大MBA定位很高,科大商學院不少教授都是從國外回來的,像第一任院長陳玉樹,就曾經在凱洛格商學院工作過。雖然科大的歷史無法與香港其他歷史悠久的大學相提并論,但科大的教授在國際上的地位和認可度是顯而易見的。這也是科大商學院順理成章成為凱洛格商學院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

      CBF:您經常往返香港和內地,目前香港科大商學院與內地商學院有沒有合辦的MBA課程?

      鄭國漢:目前科大在內地還沒有真正合辦的MBA課程。不過,相關的合作不少,比如,EMBA中英雙語班是在香港辦的,但有不到半數的課程是在內地上。其招生對象是,面向大陸、香港和臺灣,培養高端經管人員和行政人員。其中,接近80%的學生來自大陸,其余20%來自香港、臺灣。

      在學生交換方面,科大和內地商學院的合作就更多了。另外,最近的2010年12月15日,科大商學院還與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簽訂了合作協議,雙方將探討在研究生課程及研究等方面進行合作。

      CBF:香港科大MBA在內地招生的條件和招收情況如何?對內地想就讀科大MBA的學生,您有什么建議?

      鄭國漢:科大的Full-time(全日制)MBA是對全球所有學生開放的。我們要求學生首先要有大學本科學位,成績比較優秀,最少具備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科大要求更高,平均要求四五年的工作經驗),此外還要以GMAT(經企管理研究生入學考試)的成績作為參考,加上推薦信等。最后是看面試的結果,面試主要考量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不僅要求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經驗,而且要求溝通能力強,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有比較遠大的目標,科大還希望畢業后取得成功的校友能夠回饋社會。內地想就讀科大MBA的學生,可以此比對自己是否符合條件。

      科大尤其注重在選擇生源時考量學生組合的國際化,在科大MBA,沒有一個占據主導地位的文化,大家都是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和地區,再加上來自全球各地的教授,就形成一個很好的國際化氛圍。

      除了全日制MBA,科大還有Part-time MBA(兼讀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主要面向香港本地,學生可以利用周末和晚上來上課。兩者都各開兩個班,每個班招生人數在60人左右。

      CBF:除了高水準的研究和課程之外,科大MBA的高排名與其在幫助學生職業發展方面的創新應當說有很大關系,能否詳細予以介紹?

      鄭國漢:這方面的確很重要,1991年科大開始招收MBA后,就對學生進行職業技巧方面的培訓,還有專人幫助學生找工作,后來進行了不斷完善。目前科大在這方面已經有不錯的成績,這也是科大排名不錯的因素之一。

      八道杠范文第2篇

      大家好!我首先感謝學校過去對我的培養和幫助,感謝各位給我難得的展示自我機會,能夠參加這次八級非領導崗位競聘。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崗敬業,真誠奉獻,努力爭當一名優秀的教職工。

      一、自我介紹

      我叫XX,今年XX歲,XX文化,XXXX年X月參加工作,現為學校學生科科員,負責科行政工作和學生學籍檔案管理。參加工作以來,我認真學習,扎實工作,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業務技能,完成全部工作任務,獲得學校的充分肯定和學生的一致滿意,并榮獲了學習標兵、義工積極分子等多項光榮稱號。

      二、競聘優勢

      1、工作經驗豐富。自參加工作以來,我平時認真學習,刻苦鉆研,虛心向領導、同事請教,重視經驗積累和工作總結,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熟練掌握了崗位所需要的業務知識和工作技能,能夠全面做好學生科行政和學生學籍檔案管理等工作,取得良好工作成績。

      2、工作作風扎實。我有吃苦耐勞、善于鉆研的敬業精神和求真務實、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過去多年工作中,遇到無數艱難困苦,我都想法克服,時常加班加點,不怕辛苦,從無怨言,只為做好本職工作,促進學校發展,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合格技校生,為祖國建設事業作貢獻。

      3、服務意識強烈。我在本職崗位上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始終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認真做好學生乘車安排、檔案學籍管理、醫保意外險投保、貧困生資助等工作,讓學生集中精力用到學習上,提高學習成績,成為合格優秀的技校生。

      三、工作打算

      如果我競聘學校八級非領導崗位成功,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1、抓好自身建設,全面提高素質。我將努力按照政治強、業務精、善管理的復合型高素質的要求對待自己,加強政治理論與業務知識學習,全面提高自己的政治、業務素質,做到愛崗敬業、履行職責,公平公正,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努力爭當一名優秀的教職工,為學校發展作貢獻。

      2、刻苦勤勉務實,高效完成工作。我要牢記使命,忠實履職,腳踏實地,創新工作,提高效率,全面做好學生科行政工作,管理好學生學籍檔案,做好醫保意外險投保、貧困生資助等工作,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學校領導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

      3、做好服務工作,奉獻自己力量。我要發揚學校優良傳統,強化服務意識,開動腦筋,想方設法,搞好服務,既服務好學校領導、學校各個部門和教職工,更服務好廣大學生,努力推動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八道杠范文第3篇

      他對黑人音樂的研究涉及到傳統音樂、藝術音樂、教堂音樂、流行音樂等不同的領域,他在音樂創作的道路上同樣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將近五十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先后寫作了鋼琴、管弦樂、歌劇、聲樂作品和戲劇音樂等大量的作品。他的音樂創作及一些重要的創作理念對非洲傳統音樂及藝術音樂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關于“非洲鋼琴藝術”

      “非洲鋼琴藝術”(African pianism)是尤巴音樂研究與創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70年代,在他的論文《傳統因素作為新非洲藝術音樂的基礎》中,第一次運用了“African pianism”的概念。“pianism”字面意義為“鋼琴主義”,實指“鋼琴演奏技術或技巧”,本人將“African pianism”理解為“非洲鋼琴藝術”,故特意對“藝術”的定義做了一些考證。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辭海》“藝術”條目對這一概念是這樣界定的:“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這里的“塑造形象”就有技術與風格的含義,而“反映生活”其實就是創作背后更深層次的問題。在學習和研究過程中,本人體會到阿金?尤巴“Africanpianism”的內涵遠遠超出一般“演奏技術或風格”的范圍。

      作為“非洲鋼琴藝術”創作理論最早的倡導者,早在1970年,阿金?尤巴就撰文討論非洲藝術音樂創作與傳統音樂的關系,他在《傳統因素作為新非洲藝術音樂的基礎》中這樣寫道:“對于那些熱衷于交叉文化式的音樂合成的作曲家來說,把西方鋼琴同非洲鼓和其他打擊樂器組合起來運用時,有一條逐步發展的路線。鋼琴本來就顯示出對非洲音樂的某種親和力;通過建立一種非洲鋼琴藝術使之與非洲樂器混在一起,完美的融合應該是有可能實現的。”

      1988年,他再一次表述了這一觀點:“有一些西方樂器已被非洲人接受,而且可能正在逐步取得‘非洲樂器’的新身份。在西非、中非和南非的新非洲型流行音樂中采用的金屬吉他(lead guitar)、節奏型吉他和低音吉他都是源自西方的樂器被成功地非洲化的實例。在我心目中西方的鋼琴是又一件很可能呈現非洲特性的樂器。”他還進一步就其非洲鋼琴藝術的創作手段作了詳盡的細節描述:“鋼琴作為一種局部性的打擊樂器具有潛在的非洲特性。非洲人由以著稱的木琴、拇指琴、撥弦琉特和鼓式排鐘(drumchimes)的演奏技術以及非洲器樂的復節奏手法會形成非洲鋼琴風格的良好基礎。”

      尤巴認為:非洲鋼琴藝術的組成要素包括:1、主題的重復;2、直接從非洲傳統資源中借用主題素材(節奏的和音調的);3、所用的節奏和音調動機雖不是引自具體的(可辨認的)傳統資源,但卻是以傳統樂匯為基礎的;4、把鋼琴作為打擊樂器處理。后來他還加了一個第五要素,即“使鋼琴像非洲樂器那樣‘作為’”。

      阿金?尤巴對非洲風格鋼琴音樂創作的探索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至今已延續了將近50年,雖然在此領域他并不是一個高產的作曲家,但在不同的創作時段都有一些作品問世:最早有《約魯巴民歌六首》(聲樂與鋼琴,1959)。60年代有:《流浪者》(TheWanderer,大提琴和鋼琴,1960);為聲樂、鋼琴和伊亞魯鼓而寫的《約魯巴歌曲三首》(Three Yomba Songs f10r Voice,Piano and IyaluDrum,1963);Igi Nla So(鋼琴和約魯巴鼓,1963)。上述作品雖然都不是鋼琴獨奏作品,但是在創作中鋼琴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今,尤巴陸續創作了一批非洲風格的鋼琴獨奏作品,它們有:《奧約葫蘆畫像四幅》(Four Pictures from OyoCalabashes,1964),《Caban Bamboo的周六之夜》(Saturday Night at the Caban Bamboo,1964);70年代有《傳統生活情景》(Scenes from TraditionalLife,1970);80年代有《WakarDum:非洲鋼琴藝術探索,曲1―3》(Wakar Duru:Studies inAfrican Pianism,Nos,1―3,1987);90年代有《查卡主題》(Themes from Chaka,1996);2000年以后有《非洲爵士探索,曲3》(StudyinAfrican Jazz3 for Piano,2002)及《為鋼琴而作的約魯巴無詞歌三首》(Three Yoruba Songs without Words forPiano,2005)。

      二、尤巴“非洲鋼琴藝術”的創作道路

      按創作時間劃分,尤巴對“非洲鋼琴藝術”的探索大致可分為五個時期,即20世紀50―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之后。

      (一)20世紀50―60年代

      20世紀50―60年代是尤巴音樂創作的重要轉折期,從這一時期所寫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尤巴正從一個力圖表現自己掌握西方理論體系水平的西方經典音樂作曲家,逐漸轉換成一個著意在其所寫樂曲中創造非洲特性的非洲作曲家。

      在這段時期里,他創作了一些與鋼琴相關的作品。他在《約魯巴民歌六首》的創作前言中這樣說道:“這些歌曲出自約魯巴王國下屬的伊格巴(Egba)地區,也許在其他約魯巴文化社區中也會流傳,它們屬于約魯巴傳統音樂的范疇――在這部作品中,我并未試圖用鋼琴去詮釋約魯巴。”在尤巴看來,這些歌曲的鋼琴部分中的約魯巴文化只是一個符號,他并沒有刻意要在鋼琴聲部突出約魯巴文化的特色。60年代初,《流浪者》問世,這是尤巴在他的鋼琴音樂創作中首次直接從非洲主題中尋找創作靈感。樂曲的標題得自一首約魯巴傳統的挽歌,這首歌曲詠唱一個不能生育的婦女尋求孩子的漫長歷程。正如波德?奧莫霍拉(Bode Omojola)所說,“這首樂曲含有約魯巴傳統音樂中經常可以見到的那種節奏和節拍特征,其中包括復節奏、切分和樂旬的交錯進入”,但是作品采用的是西方的奏鳴曲形式,和聲仍是以西方化為主。

      Igi Nla So是尤巴早期比較重要的一部音樂作品,曲名是一句約魯巴語,意為“大樹開花”,通常用來描述一件重要的而且往往是戲劇性的事。尤巴在與好友、非洲同事波德?奧莫霍拉個別交談時曾經說過,此曲標志著他作曲生涯中一個歷史新紀元的開始。他說,之所以選用這一標題,“是受到我在1963年的一次思想上重大突破的啟示。我發現我可以 把非洲樂器同歐洲樂器結合起來使用,從而賦予我的音樂強烈的非洲特性。我是花了一些時間才總結出這個想法的。對我來說,(在當時)它就像一棵掛滿果實的大樹”。

      在這首作品中,多線條的節奏聲部構成它的創作主體。鼓與鋼琴融為一體,后者主要發揮了節奏樂器的作用,成為鼓樂合奏的一個重要的節奏聲部。尤巴后來在闡述“非洲鋼琴藝術”創作理論時,曾強調要“使鋼琴像非洲樂器那樣‘作為’”。結合對Igi Nla So創作中鋼琴作為一種節奏樂器的認識,這部作品被比喻為“大樹開花”,確實有著深遠的含義,它預示著尤巴非洲風格鋼琴創作的一個新起點的到來。

      1964年以后,尤巴開始創作鋼琴獨奏曲,并在這些作品中嘗試模擬非洲元素。他還進一步解釋道:“我相信我之所以會在1964年寫了許多鋼琴曲,原因在于:1、我自己需要有些東西可以彈奏;2、我想對鋼琴的打擊樂性能作一番探索。當時我剛開始形成非洲鋼琴藝術的理念,把它理解為和爵士鋼琴樂或肖邦鋼琴樂一樣明確的鋼琴演奏風格。”當時,他曾經有過這樣的言論:“我更加自覺地在創作中采用非洲素材;我第一次突然發現,通過采用非洲樂器,你實質上就提高了你作品的檔次。”

      這一創作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CabanBamboo的周六之夜》的創作中。全曲由89小節組成,分為三個段落A B A1。從鋼琴左右手各自獨特表演功能的角度看,左手突出固定低音的效果,右手則有很明顯的即興演奏特征。在A段(1―27小節)中,主題音樂形象建立在一組固定節奏音型和頻繁出現的大、小七度及增四度音程上行跳進的基礎上。從樂曲的第1小節起,這一特征就表現得鮮明突出:

      以上是第1―4小節的譜例。鋼琴的左手聲部亮出固定低音,類似非洲鼓的演奏,而右手聲部是連續不協和音程的上行跳進。

      經過一個短暫的過渡,從第5小節開始,這一原來由左右手合作表現的混合音響特征由左手聲部單獨繼承下來,并形成了一種節奏與色彩相結合的固定樂思。請看譜例:

      它包含三種音樂素材,一是切分音型的節奏模式:

      我們可以再看一下這三種素材在創作過程中進入的順序:素材1和3在第1小節就已出現;素材2單獨出現在第3小節;第4小節這三種元素復合在一起,并從第5小節起全部定位于左手聲部。(參見譜例1、2)

      還可以分析一下這三種素材組合在一起的特征,仍以樂曲的第5小節為例(譜例2)。從節奏音型到上行級進片斷是一個小七度的上行跳進,上行級進片斷的持續低音E與附加聲部的升D是大七度音程關系,而附加聲部是一個增四度。這些材料組合在一起,首先,它們出現的過程有很強的條理性,材料依次進入;其次,各自的表現功能很明確,有的注重節奏,有的注重色彩;同時,相互又統一在一個特定的樂思環境中。這幾種素材合在一起構成A段的創作核心,在創作中個別小節雖有些微小的變化,但切分性的節奏律動始終把持著每小節第一拍的位置。A段右手的旋律很零散,有很強的即興性。樂曲在強拍位置結束在一個小七度音程上。

      B段(28―60小節),具有一定的“展開”特性,但并不完全是西方A B A曲式作為展開部的段落概念。B段基本延續了A段的一些重要的表現手法,但是有一些變化特征。比如:增四度音程的大量使用,這一創作手法在A段就已出現,但經常是與七度音程糾纏在一起。到了B段,增四度(減五度)基本取代了七度;在創作手法上,既突出了對A段材料的延續,又強調A、B兩大段落間音響效果的差異。下面是B段的開始(第28小節):

      右手聲部奏出持續的減五度音程,左手聲部雖然是純四度,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低音旋律的走向也是減五度。這種從A轉入B的第一時間就突出減五度的音響效果,似乎是為了強調A B段材料運用上側重點的不同。

      B段的節奏也是在A段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表現為變化切分音型的使用。在音樂中,大量出現弱拍啟動的現象,雖然表現手法各有千秋,但與A段節奏創作的主體思維方式是基本一致的。下面是第38―39小節的譜例: 低音的切分節奏音型用同音反復的方式出現,其表現形式與A段的左手固定低音節奏型很相近。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段結尾的強拍位置使用了減五度音程,突出了這種音響效果在該段的表現地位。

      A1段(60―89小節),是A段的變化再現,幾乎沒有出現新的語言。全曲基本沒有明確的調性,主要通過大量不協和音程與一些五聲音階片斷的結合來表現音樂的色彩。但是全曲的最后一小節結束在減八度音程上。從等音程的角度看,減八度也可以理解為大七度,所以和A段的音響特征統一起來。

      此作品最大的創作特征就是在A與At段用一個類似鼓點節奏的音樂動機貫穿整段音樂,這個具有打擊樂效果的音樂動機幾乎在每小節的第一拍重復出現,時而在高聲部,時而在低聲部,形成強烈的律動感。2004年9月27日,尤巴在來信回答本人的一些問題時,專門就這個時期的創作談了他自己的一些看法:“我早期的作品都是以打擊樂的方式來構思的(讓鋼琴像一套鼓那樣操作)。”在他的《奧約葫蘆畫像四幅》中也用了類似的創作手法。下面是其中第三首第10―12小節的譜例:

      這兩段譜例的左手部分雖然節奏效果不同,但是都突出了打擊樂的伴奏特色。

      在這首作品的第四首中,也有與上例相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左手聲部模仿鼓類樂器的演奏。

      在這幾首作品中,盡管作曲家有意識地想在其中注入非洲元素,但它們的西方特性還是很明顯的,主要表現為大量不協和音程與和弦的運用。同時,“調”的觀念非常模糊。從以上這幾段譜例中我們就可以觀察到這些現象。

      (二)70年代

      20世紀70年代,尤巴有關非洲風格鋼琴音樂的創作日臻成熟,其標志就是他的《傳統生活情景》。作曲家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創作:“非洲鋼琴化的概念最早進入我的創作意識是在60年代后期,并在我的《傳統生活情景》中得到表現。”在他當時就讀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中,世界各地區的文化頻繁交流。他后來曾經這樣評價當時的校園生活:“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氛圍非常適宜那些愿意用非西方資源進行試驗的作曲家。我們不僅有好幾種世界音樂文化的理論課程,而且學校設有來自這些文化的純正的重奏組,供我們參與演出。我在UCLA的學習向我指明了自己作為一名作曲家應該走怎么樣的道路。在UCLA,你可以用平等的眼光來看不同的音樂。如果我過去曾經持有‘西方音樂高于其他音樂’的觀點,在UCLA的經歷可以幫助我消除這些偏見。”

      當代非洲黑人作曲家和音樂學家約蘇阿?烏佐伊格威(Joshua Uzoigwe)指出:“這位作曲家至今認為多種不同因素不但對于 體現非洲鋼琴化的理念,而且對于在新非洲藝術音樂中確立可以辨認的非洲特性,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傳統生活情景》好像就代表了所有這些因素經過蒸餾后得到的精華。”

      在《傳統生活情景》的創作中,如果要探討黑人文化的內涵,節奏是一個重要的話題。尤巴在他的創作中大量運用黑人節奏的表現手法。在這部作品所包含的三首樂曲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相關的例子。以非均分律動的節奏型為例:樂曲二開始時右手演奏的主題a屬于17/8拍,具有明顯的非均分律動特征;左手演奏的b主題隨后進入,與主題a擁有相同的節拍特征;切分節奏的運用更加強了聲部的流動性。

      黑人傳統多聲部音樂中運用的重音交錯手法也經常出現在尤巴的鋼琴創作中。雖然表現形式不太一樣,但聲部間重音的錯開是它們的創作共性。

      下面是樂曲三第28―29小節的譜例,從中可以看出聲部間重音交錯的運用。

      在音樂素材的運用上,三首樂曲各具特色,不具備完全統一的特征。但是它們在創作手法上卻表現出一致性,主要特征為固定主題音型在不同聲部的持久運用與一些帶有即興創作特征的音樂素材結合在一起;在音樂發展過程中貫穿著一系列力度對比的創作原則;每首樂曲都由若干長度不等的力度對比段組成;每個對比段雖然長度不同,但是都突出力度的對比,而且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或是按照由弱至強或由強至弱的順序體現出來,或是頻繁地交替運用強弱對比。此類音樂表現方式明顯受到非洲地區的一些可調音高鼓演奏技術的影響。

      作品通篇傾向于無調性取向,但是這種無調性的創作思維方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創作中,以傳統歌曲中主題重復為基礎的一些固定音型的正規運用和一組旋律節奏的反復出現,常常有助于建立起短暫的調性感。同時,在音樂進行過程中,一些帶有非洲五聲音階特征的旋律片段時斷時續的出現,也會讓人感受到“調”的存在。

      在樂曲終止式的處理上,樂曲一的結尾部分具有較明顯的終止,調性的安排也比較明確,終止在#f小調上。而樂曲二和樂曲三的結尾沒有明確的停頓,也無法找到準確的調性歸屬。

      (三)80年代

      《Wakar Duru:非洲鋼琴藝術探索,曲1―3是他對“非洲鋼琴藝術”創作的一次新的嘗試。這部作品所屬的三首樂曲在創作上均突出以旋律為基礎的音樂主題的變化:樂曲一以若干音樂主題的重復和變化重復為特色;樂曲二是多主題的發展;樂曲三大量運用主題變奏手法,左手演奏的旋律主題與右手的伴奏主題均在音樂發展過程中不斷變奏。

      關于這部作品,尤巴寫道:“作于1987年的《Wakar Dum:非洲鋼琴藝術探索,曲1―3》代表著我對這一課題的最新思考。在這幾首樂曲中,打擊樂的因素繼續存在,另外我又增加了一兩種新的理念,就是采用真正的尼日利亞歌曲作為主題素材,采用有調性的旋律寫作風格和較少不諧和風格的和聲。我把這些思維結合于一體,是為了使作品更容易為非洲聽眾所理解。”

      這首作品在創作過程中突出了兩個特征:1、整首作品在旋律創作過程中運用了一些無半音五聲音階。這些音樂輪廓雖然也能用中國傳統的五聲音階理論來解釋,但創作手法并不完全相同,尤其表現在句尾的落音上。在中國傳統調式的識別過程中,句尾落音是判斷調式屬性的重要依據,但這首作品在創作中使用的五聲調式并未強調落音的作用。盡管如此,對這些調式創作特征的討論,尤其當筆者面對中國讀者時,為了敘述方便,還是借用了中國傳統調式理論的一些表達方式。此舉絕非是要將中國的音樂概念強加于黑人音樂的研究,而是為了方便中國讀者的理解。2、“無師自通”的和聲。尤巴說過,“我的Wakar Dum,no.1的選段是故意設計來模仿‘無師自通式’的和聲的”。為了證實這種“無師自通”和聲理論的可行性,他還從非洲流行音樂的創作實踐中找到了相同的證據:“我們已經在新非洲流行音樂中(例如在株株音樂中)看到這樣的情況,即選擇兩或三個和弦用作固定音型,與旋律線所指示的和聲進行無關。與此類似的一種情況是,非洲教堂中的會眾常常在歐洲的贊美詩曲調上加唱一些自己創作的聲部。這種‘無師自通’的和聲最終可能被標準化而登堂入室進入嚴肅作曲之門。”尤巴還進一步強調:“我們不應該認為‘無師自通’的和聲必然就是‘不正確的’和聲。在我看來,‘無師自通’的和聲是建立在個別演奏者的直覺基礎上的,其中若有符合和聲‘規則’之處,與其說是由于了解這些規則,還不如說是偶然碰上的。”

      下面以曲一為例談一些認識。歸納起來看,這段音樂大致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84小節);第二部分(85―144小節);第三部分(145―213小節)。雖然不能準確定義為A B A三部曲式,但音樂結構還是呈現出主題、展開、主題再現的布局特征,尤其在第二部分,旋律頻繁的模進轉調導致了音樂的不穩定性,具有展開的特征。結束時的部分更是突出了音樂表現的戲劇性特征,并為第一部分音樂素材的再現做好了鋪墊。

      曲一的音樂由若干對句形式的旋律重復或變化重復發展而成,音樂素材比較簡單。樂曲開始的1―8小節音樂(主題1)可以分為兩個4+4的上下旬結構(A+A1)。

      八道杠范文第4篇

      〔續上期 第六級 第四項 樂曲(二)〕

      (三)《波爾卡》拉可夫曲2/4拍,快板,朝氣蓬勃,三段體。

      A:(1一24)波爾卡舞蹈熱情的節奏特點,充滿生氣和力量。第5、6、7小節后半拍的重音,更加強了舞蹈的氣氛與動感。

      B:(25一56)音樂變得含蓄些,節拍可稍稍自由些。變化音很多,要很準確。注意多聲部的彈奏要求。

      A’:(57一83)基本為再現A,(73一78)高音要彈出來。兩個非常熱情的和弦結束,力度為ff.。

      (四)《A大調小奏鳴曲》(第一樂章)庫勞曲4/4拍,快板,音樂性很強,奏鳴曲式。

      內容很豐富,像一部歌劇,有各種人物在歌唱,形象很鮮明。

      呈示部:(1一36)主部主題(1一4)優雅、懇切,連接部非常流暢、華麗;副部主題(21一28)很甜美又很瀟灑;結束部(28一36)似詠嘆調在懇切地敘述。

      展開部:(37一66)似男女主角在對唱,音樂發展非常激情。(47一57)右手華麗的跑動,一浪高過一浪,把音樂推向。左手伴奏是難點,要求又勻、又輕,很難!

      再現部:(67一90)結束得非常神氣、肯定。

      第七級

      第一項 基本練習(請參照教材內P.36的提示。)

      第二項 技巧性練習曲(P.49)

      (一)練習曲(N0.19)克拉莫曲d小調,2/4拍,快板,并列單三部曲式。

      這是一首很好的用作訓練及體會力量轉移的練習曲,難度較高,訓練價值也高。右手必須注意位置的距離,手掌的收縮度、張開度要有把位的感覺。指法必須正確,開始一定要慢練,再逐步加快。

      (二)旋律與伴奏練習曲(OP.299NO.27)車爾尼曲g小調,4/4拍,急速,并列單二部曲式。

      訓練目的:悠長的歌唱性旋律與均勻快速輕巧的16分音符的伴奏的結合。

      A(1一8);B(9一19);補充(20一21)。

      練習要點:

      1.首先找出左右手的旋律,按照指法與節拍的要求練習。雙手旋律都在4、5弱指,力量一定要集中。

      2.左右手中聲部的伴奏要單獨練習,用強指1、2指彈伴奏,一定要控制。

      3.旋律與伴奏合練時,層次要清楚。旋律音的延長要靠手指與踏板做出來,要學會“音后踏板”的方法。左手伴奏要有流動感。

      4.注意分句,注意音樂的起伏。

      5.左、右手也應分開練習。

      (三)《左手練習曲》(0P.46N0.21)海勒曲降B大調,3/8拍,快速、有生氣,再現單三部曲式。

      A(1一16);B(17一44);A’(55一)。

      練習要求:

      1.左手負責全曲的伴奏。基本上是在一個把位內,即五指位置的快速跑動。

      2.左手分為兩個聲部,旋律聲部是由每小節4分音符加附點或一個4分音符加一個8分音符,這兩種節奏型所構成。要突出并保持它的旋律線條。伴奏為均勻的16分音符跑動,要輕巧,控制好大指。

      3.右手主旋律,雙音和弦構成,跳奏、斷奏、連奏。4小節一小樂句,8小節一樂句。

      第三項 復調性樂曲(P.57)

      (一)《三部創意曲》(NO.8)巴赫曲F大調,4/4拍,快板,優雅、歡愉,三部創意曲。

      練習要求:兩只手完成三個聲部的賦格曲,連音、跳音組合。要做好弱起拍。

      1.首先分聲部練習,單手將橫線條的三個聲部分別練習。

      2.分手練習,這時指法非常重要,要仔細分析須要突出的聲部,要保留什么音等。

      八道杠范文第5篇

      xxx人民法院中層領導干部競爭上崗工作已經結束,現將情況匯報如下:

      一、精心組織,周密布署

      根據縣委審批的xxx人民法院《中層領導職位競爭上崗實施方案》,首先成立了由分管組織的縣委副書記任組長、分管政法的縣委副書記和組織部長、政法委書記、法院院長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法院主要領導擔任,并從組織、紀檢、政法委等部門抽調工作人員,具體負責方案的實施。

      x月xx日召開了法院全體干警參加的動員大會,會上宣讀了縣委的批復及實施方案,縣委副書記許國強同志從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方面進行了思想動員,使法院全體干警提高了認識,統一了思想,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礎。

      二、嚴格程序,認真實施

      按照公開、平等、擇優、群眾公認的原則,從x月xx日至x月x日歷時7天時間,通過公開報名、資格審查、筆試、自薦演講、民主測評、組織評價等環節,有xx名同志參加了競爭。

      一是嚴格資格審查。按照實施方案規定,并核對本人檔案,對xx名參與競爭的人員進行了嚴格審查,基本情況全部符合條件,并于x月xx日在院內進行了公示。

      二是嚴格命題考試。x月xx日晚聘請市中院x名業務骨干,由監察局同志參與監督,進行了全封閉式命題。x月xx日上午在縣職教中心進行了閉卷考試,當日下午在院內公布了考試成績。

      三是認真組織自薦演講和民主測評。分別于x月1日和2日進行了競爭正、副職職位人員的自薦演講和民主測評,由領導小組隨機確定9名同志為評委,現場打分,當場宣布成績。隨后進行民主測評,并于當日下午公布民主測評結果。

      四是嚴格組織考核。民主測評結束后,分別對參加競爭正、副職職位全部人員進行組織考核,根據競爭者德、能、勤、績、廉作出綜合評價,由領導小組根據考試、自薦演講、民主測評、組織評價四項得分,從高分到低分確定職位人選,并在院內進行公示。

      三、擇優選任,效果突出

      通過公開、公平競爭,x名同志由副職崗位競爭到了正職崗位;x名同志競爭到了副職崗位,其中x名同志由原正職崗位落選后競爭到了副職崗位;原正職崗位的x名同志和原副職崗位的x名同志落選。

      通過這次競爭上崗,法院中層干部的年齡結構由x歲下降為x歲;文化層次由原來的初中、高中、大專,普遍上升為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有x名50歲以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中層干部退居二線。

      根據縣委、縣政府審批的《甘肅省xxx人民法院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案》,法院為x個正科和x個副科崗位,結合法院實際,在本次中層干部競爭上崗中預留了四個正職崗位,以激勵和調動干部的積極性,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了條件。

      相關期刊更多

      上海魯迅研究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上海魯迅紀念館

      嘉興學院學報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浙江省教育廳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久久亚洲熟女cc98cm|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亚洲欧洲高清有无| 亚洲an日韩专区在线|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亚洲中文无码mv|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18p|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产品| 亚洲日韩激情无码一区|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亚洲av日韩av激情亚洲|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蜜芽| 大胆亚洲人体视频|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片|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电影院|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亚洲无圣光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老司机|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