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投資收益

      投資收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投資收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投資收益范文第1篇

      投資收益是不屬于收入的。收入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包括商品銷售收入、勞務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費收入、股利收入等。利得是指收入以外的其他利益,通常從偶發的經濟業務中取得,屬于那種不經過經營過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獲得的收益,如企業接受捐贈或政府補助取得的資產、因其他企業違約收取的罰款、處理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形成的凈收益、流動資產價值的變動等。

      投資收益是指企業對外投資所得的收入(所發生的損失為負數),如企業對外投資取得股利收入、債券利息收入以及與其他單位聯營所分得的利潤等。對比收入與投資收益的定義我們就可以知道,投資的收益實際并不屬于收入。

      (來源:文章屋網 )

      投資收益范文第2篇

      當然,還有很多人至今仍在通往財務自由的道路上努力。可是,你又是如何對待你的投資收益的呢?大部分人的選擇是花掉,因為這是投資賺來的錢,而且收益整體上說是小錢,用來犒賞自己自然是天經地義。這個答案當然沒有錯,不過如果我們善于對投資收益再投資的話,會對我們完善財務規劃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事實上,再投資成本也是我們在選擇投資產品時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典型的例子來自于債券,債券采用的是按期派息、到期一次還本的方式,在進行債券投資時,債息的再投資,還能夠進一步提高這筆投資的收益率。

      我們就通過幾個具體的例子來看看,如何發揮出投資收益小資金的大力量。

      以房養教育實現資金規劃

      【案例】老王在市中心擁有一套小戶型的投資房,雖然面積不大,但是由于位置優越、裝修精良,每個月的租金可以達到5000元。而這套房產的價值也從前些年買入時的100多萬元上升到現在的250萬元。

      去年,老王的兒子進入了小學,老王覺得必須認真考慮一下兒子未來的教育問題了,如果要送兒子出國留學的話,肯定是一筆龐大的支出。老王的打算是,以房養教育,目前這套房產的出租收益還比較理想,等到兒子需要留學資金時,可以將房產出售,估計完全能夠滿足他的教育金需求。

      【方案】房產的一大優勢在于,它是一項比較可靠的資產,資產增值的幅度能夠有效地戰勝通脹的侵蝕。事實是,在過去的10年間,房產的增值幅度相當驚人。

      不過,對于老王來說,為子女積累教育基金,不一定要通過出售資產實現,利用投資房產的持續現金流也可以實現教育基金的積累。

      如老王可以將租金收益用于再投資,對于教育基金積累這樣的長期計劃而言,基金定投是較為普遍的原則,在收益與再投資的時間上也能夠實現配合。

      如將每個月收到的5000元資金用于參與長期定投計劃,以6%的年化平均投資收益率來計算的話,連續投資10年,在10年后可積累的資金將達到82萬元左右,這筆資金有望為兒子的留學計劃提供有力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出租房的租金支付方式為三個月一付,老王也可以相應地調整定投計劃的扣款周期,使得投資收益的現金流入與教育金計劃的現金流出達到匹配。

      利用債息完善保障計劃

      【案例】秦女士是一位穩健型的投資者,她的主要投資是債券,目前秦女士投資的債券面值30萬元左右,每年能夠獲得1.5萬元的債息收入,如何為這筆投資收益再投資找到合適的途徑呢?

      【方案】在研究秦女士的資產配置狀況后可以發現,雖然她的投資較為穩健,但是保障意識并不強,除了基本的社會保險保障外,秦女士沒有購買過任何商業保險,缺乏最基礎的保障投入。如果利用這筆債息收入來投保的話,就能夠起到完善財務規劃的作用。

      比如,對于秦女士這樣沒有基本商業保險保障配置的人來說,不妨從增加基本的保障險種入手。如壽險、重大疾病險是需要優先考慮的產品,這也是系統財務規劃中的必要環節。而且,壽險、重大疾病險都支持保費的期繳,與秦女士的投資收益的節奏也能夠吻合。

      像秦女士和先生共同投保一款保障至70歲的定期壽險,保額為50萬元,分20年繳費的話,每年需要繳納的保費是7200元;再增加一份重大疾病險的投保,保障期為30年,保額均為30萬元,兩人都投保的話,分20年繳費,每年需要的保費支出為9100元。

      因此,如果秦女士使用債券的派息收入來繳納兩種保險的保費,兩者的金額差距不大,只需要補充少部分資金,就可以為自己和家人建立起基本的保險保障。

      基金分紅再投資降成本

      【案例】趙先生的主要投資是基金,不少基金都有不定期的分紅,對于基金的分紅收益如何進行打理?

      【方案】繼去年基金分紅的沉寂后,今年以來基金分紅熱情明顯回升。統計顯示,1月份上半月宣布分紅的基金就高達66只(A/B/C分開算),分紅金額累計將近35億元,遠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對于基金分紅如何進行再投資,最為近水樓臺的方案無疑就是選擇紅利再投資,也就是說,用你所獲得的現金紅利再次申購該只基金。值得一提的是,在紅利再投資的環節中,基金公司一般采用的是免收申購費用的優惠政策。因此,使用紅利再投資的方式,相比起通常的基金投資來說,可以節省出0.6%~1.5%的申購費用,能夠有效地降低投資成本。

      選擇紅利再投資的方法也非常簡單,在基金的賬戶設置中,將分紅方式改為紅利再投資(通常基金公司默認的是分紅方式為派發現金紅利)。

      另外,針對不同的投資需求,投資者在進行基金選擇時也可以關注一下基金的分紅條款。一般來說,如果投資者投資基金主要是為了獲取較長期的增值,那么可選擇把盡可能多的資產保留在基金的收益性資產中,選擇的基金可以為少分紅或不分紅;而如果投資者購買基金既希望獲取長期增值,也可能產生短期的現金需要,那么定期分紅的基金就是一種好的選擇。投資者可以無費用地從定期分紅的基金抽取投資回報。

      主要投資的收益分配方式

      銀行儲蓄——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

      債券——大部分債券的派息周期為半年或是一年,在指定的派息日,將按照投票面投資額和票息來計算債息收益。一些QDII債券基金采用的是按月派息的方式,每個月投資者都可獲得一定金額的配息。

      銀行理財產品——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

      年金型保險——一般都是按年來分派紅利,紅利的金額在保險合同上已經有所約定。

      投資收益范文第3篇

      成本法是將投資企業和被投資單位視為兩個彼此獨立的會計主體,投資方所能獲得的投資收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分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因此,投資方只有在收到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時,或對利潤或現金股利的要求權實現時,才確認投資收益。

      成本法有簡單成本法和復雜成本法之分,其區分標志在于確認投資收益時是否考慮清算股利問題。所謂清算股利,是指以資本發放的股利,其實質是投資的收回,因此,清算股利只能沖減投資成本,不能確認為投資收益。制度和準則要求,投資企業確認的投資收益僅限于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這正是復雜成本法下確認投資收益的基本原則。這條原則包括兩層含義,其一,當被投資單位累積分派的現金股利未超過其累積實現的凈利潤時,投資企業確認的投資收益為累積分得的現金股利;其二,當被投資單位累積分派的現金股利超過其累積實現的凈利潤時,投資企業確認的投資收益只能是應享有的累積凈利潤,超出部分視為清算股利,沖減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在具體應用這項原則時,由于我國目前實務中企業當期實現的凈利潤通常是在下一個會計期間才進行利潤分配,也就是凈利潤與現金股利正好相隔一個會計期間,因此,持續經營的企業可能會面臨清算股利轉回等特殊問題,以下分投資年度和投資以后年度兩種情況予以說明。

      二、投資年度的會計處理

      (一)被投資單位分派的現金股利來自于投資前實現的凈利潤

      在通常情況下,投資企業投資當年分得的現金股利,是由被投資單位接受投資前實現的凈利潤分配而來的,因此不能確認為投資收益,而應視為清算股利,沖減投資成本。

      例1:A公司2001年3月1日出資1500000元購入8公司10%股權,擬長期持有。B公司2001年4月10日宣告分派2000年現金股利100000元。

      該例中,由于B公司分派的現金股利是接受A公司投資前所實現的凈利潤,因此A公司應將分得的現金股利10000元(100000×10%)全部視為投資成本的收回,即清算股利,沖減投資成本。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1)2001年3月1日

      借:長期股權投資——B1500000

      貸:銀行存款1500000

      (2)4月10日

      借:應收股利1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B10000

      (二)被投資單位分派的現金股利同時涉及投資前和投資后實現的凈利潤

      當被投資單位在投資年度實施中期分配時,所分配的現金股利可能同時涉及接受投資前和接受投資后實現的凈利潤。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企業應當將按照持股比例計算的應享有的收益與所分得的現金股利進行比較,根據投資收益的確認原則,如果應享有的收益小于所分得的現金股利,只能將應享有的收益確認為投資收益,差額部分視為清算股利,沖減投資成本;如果應享有的收益大于所分得的現金股利,直接將所分得的現金股利確認為投資收益。

      例2:承例1,B公司繼4月10日宣告分派2000年現金股利100000元之后,同年7月10日又宣告分派2001年上半年現金股利150000元。假定B公司2001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50000元,其中:1~2月份凈利潤60000元,3~6月份凈利潤90000元。

      該例中,B公司7月10日分派的現金股利,同時涉及2001年3月1日接受A公司投資之前和接受投資后所實現的凈利潤。由于A公司實際分得的現金股利為15000元(150000×10%),而應享有的收益僅為9000元(900001×10%),因此,超出的6000元應作為清算股利,沖減投資成本。相關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收股利15000

      貸:投資收益9000

      長期股權投資——B6000

      在例2中,如果A公司無法分清B公司接受投資前和投資后所實現的凈利潤,應根據公式計算應享有的收益和應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

      應享有的收益=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持股比例×(持有月份)/(凈利潤涵蓋月份)

      =150000×10%×4/6=10000(元)

      應沖減的投資成本=被投資單位分派的現金股利×持股比例-應享有的投資收益

      =150000×10%-10000=5000(元)

      A公司編制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收股利15000

      貸:投資收益10000

      長期股權投資——B5000

      例3:承例2,假定B公司2001年7月10日宣告分派2001年上半年現金股利60000元,其他條件不變。

      顯然,由于A公司應享有的收益為9000元(90000×10%),而實際分得的現金股利只有6000元(60000×10%),因此,只能確認投資收益6000元。A公司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收股利6000

      貸:投資收益6000

      三、投資以后年度的會計處理

      在投資以后年度,投資企業應關注累計分得的現金股利和累計應享有的收益,所確認的投資收益僅限于被投資單位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企業當年實現的凈利潤通常于下年分配現金股利,因此,計算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利潤的會計期間應為接受投資后至上年末,而計算被投資單位累積分派的現金股利的會計期間則為接受投資后至本年末。

      (一)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利潤小于累積分派的現金股利

      例4:承例2,假定B公司2001年7~12月份實現凈利潤250000元,即,2001年全年實現凈利潤400000元。2002年4月15日宣告分派2001年現金股利450000元,扣除2001年7月10日已宣告分派的150000元現金股利后,實際分派300000元現金股利。則,

      被投資單位接受投資后至上年末止累積實現凈利潤(X)

      =90000250000=340000(元)

      被投資單位接受投資后至本年末止累積分派現金股利(Y)

      =100000150000300000=550000(元)

      由于X<Y,因此,所確認的投資收益只能以X為基礎,具體可按以下公式計算應沖減的投資成本和應確認的投資收益:

      應沖減的投資成本=[Y-X]×持股比例-以前年度已沖減的投資成本

      =[550000-340000]×10%-(100006000)=5000(元)(注:“以前年度已沖減的投資成本”中,10000元和6000元分別為2001年4月10日和7月10日所確認的清算股利。)

      應確認的投資收益=被投資單位分派的現金股利×持股比例-應沖減的投資成本

      =300000×10%-5000=25000(元)

      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收股利30000

      貸:投資收益25000

      長期股權投資——B5000

      (二)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利潤等于累積分派的現金股利

      例5:承例4,假定B公司2002年實現凈利潤560000元,2003年4月5日宣告分派2002年現金股利350000元。則:

      X=90000250000560000=900000(元)

      Y=100000150000300000350000=900000(元)

      由于X=Y,也就是說,B公司將接受A公司投資后所實現的凈利潤900000元全部予以分配,在這種情況下,A公司應將分得的現金股利全部確認為投資收益。仍將前述公式計算應沖減的投資成本和應確認的投資收益。

      應沖減的投資成本=[900000-900000]×10%-(1000060005000)=-21000(元)(注:“應沖減投資成本”為負值的含義是轉回以前年度的清算股利,即,以前年度所確認的清算股利被所實現的凈利潤所彌補。)

      應確認的投資收益=350000×10%-(-21000)=56000(元)

      相關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收股利35000

      長期股權投資——B21000

      貸:投資收益56000

      (三)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利潤大于積分派的現金股利

      例6:承例5,假定B公司2002年實現凈利潤600000元,其他條件不變。則:

      X=90000250000=940000(元)

      Y=100000150000300000350000=900000(元)

      由于X>Y,因此,A公司所確認的投資收益應以Y為基礎,實際分得的現金股利應全部確認為投資收益。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再按前述公式計算應沖減的投資成本和應確認的投資收益,否則,會將未分配的凈利潤確認為投資收益。具體而言,應將當年分得的現金股利確認為投資收益,同時將以前年度已確認的清算股利也轉為本年的投資收益。即:

      應確認的投資收益=被投資單位分派的現金股利×持股比例+以前年度已沖減的投資成本

      =350000×10%+(10000+6000+5000)=56000(元)

      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收股利35000

      長期股權投資——B21000

      投資收益范文第4篇

      關鍵詞風險投資組織制度收益期望值模型

      目前,國內部分學者通過分析美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歷程,極力推薦有限合伙制,預言有限合伙制將取代有限責任制而成為我國最主要的風險投資公司組織制度。但筆者認為,一種組織制度能不能成為主流,除了取決于它賴以存在的市場環境外,更要取決于制度雙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面將通過構建“風險投資的收益期望值模型”來分析公司制、有限合伙制與經理人參與制三種組織制度之間的關系。

      1風險投資收益期望值模型構建

      現有風險資本所有者和職業經理人組成風險投資機構,如果采取公司制,職業經理人不必出資,但可以借貸經營;如果采取有限合伙制,職業經理人按投資協議出資總資本的1%,并且要借貸資金來進行投資,否則,無限連帶責任就無任何意義。假設無論采取哪一種組織制度,風險資本所有者都可以通過“固定收入+分成”的報酬方式激勵職業經理人最大限度地努力工作,那么,職業經理人在兩種制度下的投資收益率的大小(由于風險投資中外生性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而隨機變化,但期望值與努力程度成正比)和分布函數應該是一致的。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的已知變量和推導變量如下表1:

      由于投資收益率的不確定,故只能用期望值來反映雙方當事人的收入水平。

      1.1公司制下的雙方當事人收益期望值

      若凈收益>0,職業經理人報酬=固定收入+凈收益分成,風險資本所有者收益=凈收益分成;若凈收益<0,職業經理人報酬=固定收入,風險資本所有者收益=凈收益,最大損失為C。

      當λ(1+P)C-PCi≥0時,即λ≥Pi/(1+P),令Pi/(1+P)=λ1當λ(1+P)C<-C,即λ<-1/(1+P),令-1/(1+P)=λ2職業經理人報酬期望值E(S)=■af(*9姿)d*9姿+■{a+b[*9姿(1+P)C-PCi]}f(*9姿)d*9姿=a+bC■[*9姿(1+P)C-PCi]f(*9姿)d*9姿(1)

      風險資本所有者收益期望值E(π)=■-Cf(*9姿)d*9姿+■[*9姿(1+P)C-PCi]f(*9姿)d*9姿+■(1-b)[*9姿(1+P)C-PCi]f(*9姿)d*9姿=(1-b)■[*9姿(1+P)C-PCi]f(*9姿)d*9姿+C■[*9姿(1+P)-Pi]f(*9姿)d*9姿+C■-f(*9姿)d*9姿(2)

      1.2有限合伙制下的雙方當事人收益期望值

      若凈收益>0,職業經理人(一般合伙人)報酬=固定收入+凈收益分成,風險資本所有者收益=凈收益分成;若-權益資產額<總收益<利息額,職業經理人的報酬=固定收入-虧損分擔部分,風險資本所有者收益=-虧損分擔部分;若總收益<-權益資產額,職業經理人的報酬=固定收入-個人初始出資額-債務,風險資本所有者報酬=-C。

      當1.01λ(1+P’)C-1.01P’Ci≥0,即λ≥P’i/(1+P’),令P’i/(1+P’)=λ1’當1.01λ(1+P’)C<-1.01C,即λ<-1/(1+P’),令-1/(1+P’)=λ2’職業經理人報酬期望值E(S’)=++=a’+1.01b’C+C+C(3)

      風險資本所有者收益期望值E(π’)=++=1.01(1-b’)C+C+C(4)

      2兩種組織制度下的雙方當事人收益期望值比較在公司制下,因為無須承擔無限責任,職業經理人的借款意愿強,而貸款機構的貸款意愿弱;在有限合伙制下,因為職業經理人必須承擔無限責任,雙方的借貸意愿正好相反;供給雙方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借貸率。為了簡化運算,假設借貸率相等,即P=P’,同時可得到:λ1’=λ1;λ2’=λ2。另外,因為假定職業經理人作出最大努力,所以從管理費用中獲得的固定報酬也應該不變,即a=a’。那么,職業經理人、風險資本所有人收益期望值差異分別為:E(S’)-E(S)=(1.01b’-b)C■[*9姿(1+P)C-PCi]f(*9姿)d*9姿+C■[*9姿(1+P)-Pi]f(*9姿)d*9姿+C■[1+1.0*9姿(1+P)]f(*9姿)d*9姿(5)E(π’)-E(π)=[1.01(1-b’)-(1-b)]C■[*9姿(1+P)-Pi]f(*9姿)d*9姿(6)如果雙方決定采取有限合伙制而不是公司制,那么充分必要條件就是雙方收益的期望值均有所增加。第一,風險資本所有者人收益期望值增加的充分必要條件是E(π’)-E(π)>0,即:[1.01(1-b’)-(1-b)]C>01.01(1-b’)-(1-b)>01.01b’-b<0.01b’-b<0.01-0.01b’第二,職業經理人收益期望值增加的充分必要條件是E(S’)-E(S)>0,在(5)式中,后兩項C<0(當λ2≤λ≤λ1)和C≤0(當λ≤λ2),所以,暫時得到職業經理人收益期望值增加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是(1.01b’-b)C>01.01b’-b>0b’-b>-0.01b’

      綜合上述結論,得到有限合伙制下風險資本所有者人收益期望值增加的充分必要和職業經理人收益期望值增加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是-0.01b’反過來,再追加職業經理人收益期望值增加的充分條件是E(S’)-E(S)>00.01b++>0,然而,此充分條件(不等式)的滿足非常不確定。

      由此可以獲知,在職業經理人固定報酬、借貸率和收益分成率均相當的情況下,風險資本所有者選擇有限合伙制,但職業經理何必會選擇有限合伙制,即產生委托——激勵不相容情形。

      3風險投資收益期望值模型的應用

      在第二的基礎上,如果對收益期望值模型的參數稍加調整,就可以造成風險資本所有者與職業經理人在組織制度選擇上達成激勵相容條件,主要思路如下:

      3.1實施職業經理人參與投資制

      如果采取職業經理人參與投資制,職業經理人需要投入相等比例的自有資金,但不需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因此,在相同的條件下,當1.01λ(1+P’)C<-1.01C時,職業經理人獲取a’-C/99的報酬而不須承擔[1.01C+1.01λ(1+P’)C]的損失,其期望報酬就比有限合伙制情形下多,顯然,當分成率略有提高,雙方選擇職業經理人參與投資制的積極性要高于選擇有限合伙制和公司制。

      3.2大幅度提高分成率b’選擇有限合伙制

      如果b’-b>0.05,職業經理人的報酬期望值會相應地增加,而風險資本所有者的收益期望值會減少。之所以雙方最終選擇有限合伙制,是因為風險資本所有者主觀上認為(或者是事實):職業經理人在公司制不參與投資、不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低分成率的情形下,不可能作出最大程度的努力,而在有限合伙制參與投資、承擔無限責任、高分成率的情形下,理所當然會作出更大程度的努力,從而改變了分布函數f(λ),使得高收益率的分布密度大大增加,即使分成率b’大幅度提高,風險資本所有者的收益期望值也相應增加。

      3.3大幅度提高a’選擇有限合伙制

      如果職業經理人是風險規避的,而風險資本所有者是風險中性或偏好的,那么最優激勵合同就是職業經理人盡可能取得固定報酬,因此,固定報酬對于職業經理人的重要性增加,即使分成率b’變化不大,而大幅度提高固定報酬a’,雙方也有積極性選擇有限合伙制。

      3.4依據職業經理人的能力與借貸意愿選擇組織制度

      如果職業經理人的期望報酬較低,較低的分成率即可滿足其效用,或者職業經理人對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懼怕無限責任而借貸意愿弱,這兩種情形下,公司制是比較明智的選擇;而如果情形正好相反,即職業經理人的期望報酬較高,能力高,借貸意愿強,選擇有限合伙制是占優策略;因為此時,即使分成率b’變化不大,而由于λ>I的財務杠桿效應,雙方的收益期望值也會相應增加。

      參考文獻

      1俞自由,李松濤,趙榮信.風險投資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投資收益范文第5篇

      [關鍵詞]成本法投資收益確認方法

      一般來說,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按企業的持股比例是否大于20%可分為成本法和權益法兩種,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無重大影響或被投資企業在嚴格的限制條件下經營而使投資企業的控制和影響能力受到限制時,通常采用成本法核算,成本法是指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按實際成本記帳,一般情況下不予變更,只有在被投資企業支付清算性股利的情況下,才對長期股權投資成本進行調整,企業實際收到的現金股利作為投資收益。也就是說,在成本法下,企業所確認的投資收益僅限于所獲得的被投資企業在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而所獲得的被投資企業宣告發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則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投資成本。因此,各類會計教材甚至注冊會計師考試教材均按此規定對成本法下投資收益的確認給出了具體方法。但筆者認為,這些教材給出的方法存在明顯不足。本文擬對此提出一些修改意見并舉例比較這兩種方法所產生的差異。

      一、現行的確認方法

      我國最權威的注冊會計師教材對成本法下投資收益的確認給出了如下方法:

      1、投資年度利潤或現金股利的處理:

      投資企業在投資當年若能分清投資前和投資后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就應分別投資前和投資后計算、確認屬于投資收益和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如果不能分清投資前和投資后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可按下列公式計算確認:

      投資企業投資年度應享有的投資收益=投資當年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損益×投資企業持股比例×當年投資持有月份/12

      應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被投資企業分配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企業持股比例-投資企業投資當年應享有的投資收益

      2、投資年度以后的利潤或現金股利的處理:

      投資企業在投資年度以后各年(期)確認的投資收益或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按下列公式計算確認:

      應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投資后至本年末被投資企業累計分配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資企業累計實現的凈損益)×投資企業持股比例-投資企業已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

      應確認的投資收益=投資企業當年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應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

      另外,投資企業投資后被投資企業累計實現的凈利潤大于被投資企業宣告分配的利潤或現金股利的,應將宣告分配的數額全部確認為投資收益。

      二、現行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及修改意見

      不難看出,上述方法對“投資當年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損益和投資后至上年

      末止被投資企業累計實現的凈損益”中的“凈損益”的含義并沒有作出明確的解釋,因此,各種教材在舉例時所使用的均為被投資企業本年實現的凈利潤和累計實現的凈利潤。從表面上看,“凈損益”即“凈利潤”,用“凈利潤”代替公式中的“凈損益”似乎無可非議,然而,公司法規定:企業凈利潤應當在彌補以前年度虧損之后,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和公益金,然后才能向投資者分配利潤。因此,被投資企業本年實現的凈利潤和累計實現的凈利潤均是指其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凈利潤,相應地,投資企業在確認投資收益時就應當使用“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或凈損益扣除被投資企業當年計提的法定盈余公積和公益金等之后的余額”而不是被投資企業凈利潤或凈損益的總額,即上述公式中的相關部分應修改或解釋為“投資當年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凈利潤和投資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資企業累計實現的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凈利潤”。筆者認為,這才是企業會計制度的本意,因為,若以被投資企業的凈利潤或凈損益總額去計算和確認投資企業的投資收益,則投資收益中必然包含被投資企業的部分法定盈余公積和公益金等,這樣勢必會使投資收益偏高,而且當被投資企業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投資企業投資后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利潤時,還會導致沖減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偏低,即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資產)虛增、投資收益(利潤)虛增,這顯然不符合會計核算的謹慎性原則和客觀性原則。因此,筆者建議將上述公式修改為:

      1、投資年度利潤或現金股利的處理:

      投資企業在投資當年若能分清投資前和投資后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凈利潤,就應分別投資前和投資后計算、確認屬于投資收益和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若不能分清的,按下列公式計算確認:

      投資企業投資年度應享有的投資收益=投資當年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凈利潤×投資企業持股比例×當年投資持有月份/12

      應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被投資企業分配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企業持股比例-投資企業投資當年應享有的投資收益

      2、投資年度以后的利潤或現金股利的處理:

      應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投資后至本年末被投資企業累計分配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資企業累計實現的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凈利潤)×投資企業持股比例-投資企業已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

      應確認的投資收益=投資企業當年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應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

      三、兩種方法的對比

      現舉一例對兩種方法作一下比較:

      2000年6月30日,甲企業以銀行存款購入乙企業5000股股票,每股價格

      為19.92元,另支付手續費等4000元,占乙企業表決權資本的10%,并準備長期持有。乙企業每年均按10%分別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和公益金,乙企業三年來實現的凈利潤及現金股利分配情況如下:

      1、2000年全年實現凈利潤800000元;

      2、2001年3月2日宣告分配2000年現金股利500000元,4月5日支付,當年實現凈利潤800000元;

      3、2002年3月4日宣告分配2001年現金股利600000元,4月10日支付,當年虧損200000元;

      分別依據上述兩種方法進行計算后可知:

      2001年3月2日乙公司宣告分配現金股利時,甲公司按現行方法所確認的投資收益為40000元,沖減的長期投資成本為10000元;而按修改后的方法所確認的投資收益為32000元,沖減的長期投資成本為18000元。

      亚洲狠狠爱综合影院婷婷|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熟女在线|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亚洲jizzjizz在线播放久|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 亚洲国产老鸭窝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日产2021三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456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www永久网站| 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99在线观看|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片 |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语音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处破女第一次亚洲18分钟| 深夜国产福利99亚洲视频|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亚洲高清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下载 |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春暖花开亚洲性无区一区二区| 日韩亚洲精品福利|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 亚洲中字慕日产2020|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