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精確化管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體育課;成績管理;教學評價
一、研究目的
針對體育教學的特點,從軟件輔助體育教學的角度,分析如何使教學中的各種項目教學與評價過程更加透明和細致,使以往單一的最終成績公布機制得以完善。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獻研究法、分析歸納法、技術路線圖以及軟件運用分析等方法。
三、結果與分析
體育教學大綱雖然在由傳統的體育項目教學向健康第一、增進身心健康、增強適應社會能力和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與技能的方向發展,但是體育教學大綱最大的特點還是體育成績最終評定的多元性。一名學生的體育成績構成常常包括平時表現、出勤狀況、體育單項技術評分、體育理論評分和早操課外活動等額外評分。這些評價過程,由于沒有有效的技術和監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被人為地簡化了。這種簡化不僅僅是計算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使缺少監督的體育教學質量也大打折扣。
2.精確化管理的具體方法
教學大綱對于學生成績的構成都有明確的考核項目和評分標準,每個實施教學過程中的各項目構成了體育課的最終評價,而是否實施了項目教學和是否按標準準確評價了學生,是整個體育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指標。學校體育管理,需要由粗獷的管理模式向精確化管理轉變,使教學過程和評價更加細致,精確化的細節可以從技術上保證體育教學的質量。體育成績評價由單一的總分評價改為按教學大綱規定的評價指標的分值和總評分;直接引入軟件管理體育課不同項目的評價表;通過成績冊或校內網站直接公布詳細的評價,讓學生清楚知道自己的各項評分以及健康鍛煉的建議。
3.體育課精確化管理軟件架構的優化設計
體育課精確化管理軟件不同于其它軟件的最大的特點在于四個方面:強大的學生信息管理功能,總分可以由對應于教學大綱的單項評分構成,每個單項可以使用自己的評分指標和百分比,軟件生成具備所有評分細節的項目表格。
(1)教學環境設置。第一,學校名稱與課程模式。根據體育課模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中小學和大學(職業院校),課程模式可以分為行政版和選修課(俱樂部)。第二,教師相關信息。可以管理整個學校的全部體育教師信息,并設置相應的登錄權限;通過權限管理可以使軟件用于單個教師,也可以用于整體教師。第三,設置科目與評分標準。科目是指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每門體育課的具體評價構成,不同的專項有不同的構成。普通中小學體育課科目種類開設數量在十種左右,而大學一般是幾十種。軟件可以完全自定義設置每個科目的名稱、評分標準和分值百分比。第四,設置學年與學期。
(2)班級及學生管理。第一,班級學生名單導入。學生的名單可以方便地從Excel等電子文件中導入,無需手工輸入。第二,教師任課班級登記。通過選課或按教師導入班級名單,可以自動完成每位教師的課程登記。第三,班級學生管理與課程用表格打印。教師可以對自己的班級進行相關權限的操作,如修改、打印班級課程用表格等。
(3)課程成績錄入。選擇班級錄入原始數據。每完成一個教學大綱的具體教學與評價,即可按班級錄入原始測試數據,一般在30~50個數據(支持導入)。總分構成:單項得分=原始評價*單項百分比;總分=單項得分總和。
(4)成績統計、分析與存檔。第一,計算總評分:更新數據后再次計算。按照每個科目的評價標準,自動完成各科目和總分的計算。第二,統計圖:分數段的百分比形象顯示。第三,打印與導出:用于成績公布。
四、研究結論
體育課程精確化管理可以讓學生在體育課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評價信息,更好地理解“健康”的內涵;公開評分細節可以自然形成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的監督,有效解決教學質量課程監督的問題;專門設計體育精確化管理軟件,只需做好原始數據的錄入即可標準化地處理教學過程中的大量中間數據;標準化的教學數據處理過程,保障了教學大綱具體內容實現過程的一致性,提高體育評分的嚴謹性;大量的原始數據電子化后,可以方便地用于存檔、體育科研和體質監測;可以根據學校的硬件條件,選擇采用紙質表格記錄、電腦輸入或手持機采集原始數據,至少配置1臺電腦即可實現。
關鍵詞:電力企業 變電設備 精細化
中圖分類號:c9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3)006-169-02
1 引言
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電力市場也逐漸放開,原有的電力市場壟斷格局已經被打破,電力市場的競爭也逐漸加劇,電力企業管理理念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的企業競爭,傳統壟斷行業管理方式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弊端逐漸顯現出來,為了提高電力企業的競爭力,電力企業越來越重視內部管理。本論文就是針對這種背景,從電力企業管理的實際出發,切實應用精細化管理思想,對電力企業變電設備管理流程進行了精細化設計,力圖通過本文的研究達到對電力企業變電設備精細化管理流程的優化,提高設備管理效率的目的。
2 設備精細化管理的內涵
設備精細化管理主要是對設備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精細化管理,對于電力企業而言,進行設備精細化管理就是從設備的最初投入使用開始,對設備的每一個環節進行量化、系統化的管理過程。其具體的就是從設備的缺陷發現開始,通過缺陷評估、設備維護到設備驗收的整個系統化管理過程。精細化管理的思想強調對設備的每一次狀態變化進行系統的記錄,方便日后對設備狀態的最終和維護。強調適用狀態精細化、設備維護狀態精細化的目的,進而達到確保整個電網安全。
其中,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本文所研究的變電設備精細化管理主要是針對電網變電設備的缺陷發現過程、設備檢修過程、設備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進行精細化管理。強調即時有效的發現設備缺陷,對變電設備進行檢修精細化、合理的控制檢修過程中的成本管理。達到即時、有效、節約的設備精細化管理目標。
3 電力企業變電設備缺陷管理存在問題分析
3.1 檢修的目的性不明確
電力企業在變電設備缺陷管理過程中,依然采用傳統的設備管理模式,變電設備管理通常遵循既定的檢修計劃,而未能結合具體的變電設備使用情況來進行檢修管理。也就是說,電力企業在變電設備管理過程中,簡單的認為遵循既定的模式進行定期的檢修了就完成了相應的管理任務,但這種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難以適應任全新設備的戶管理實際,對于例行檢查未能發揮有效作用,甚至導致由于過度檢修而引發設備的不合理使用,進而造成在常規檢查時未能發現設備隱患,而難以確保設備管理的有效性,甚至存在著和對于既定的常規檢查未能有效落實,而無法對于設備的可靠性提供有效保障的現象,進而造成在電力企業變電設備維護過程中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從而使得檢修工作難以真正做到實處,而這種不良的管理實踐也往往造成設備檢修目標不能有效落實,使得設備管理的目的難以實現。
3.2 設備狀況分析不明確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技術也被廣泛應用的電網管理實踐之中,比如變壓器的監控工作就充分利用了這種技術。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由于受到電力企業傳統管理模式體制的制約,使得其變電設備管理實踐難以真正落到實處,無法將及時的數據進行保存,進而造成在電力企業評估出現異常情況時,由于沒有正確的數據支撐進行有效分析而難以確保生產運作順利進行。這主要是由于相關管理部門未能根據檢修需求進行合理決策,進而難以形成行之有效的檢修模式,最終無法形成科學合理的檢修管理體系。目前從電力企業變電設備管理的現狀來看,變電設備監控、趨勢分析和檢修需求分析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使得整個檢修流程與設備實際管理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需要電力企業當前的管理實際,完善組織結構流程,完善設備動態監控和管理,切實的對設備狀況進行有效的分析。
3.3 檢修缺乏后評估
對于電力企業來講,能否建立健全評估機制關系到整體精細化管理的落實程度,其科學合理的評估結果可以有效調動相關從業人員的積極性,而如果檢修工作難以充分落實,不僅會造成企業運作的尖端,還會進一步提高管理費用,給電力企業的生產發展和造成不必要的設備損失。由于缺少有
的檢修評估,往往會造成電力企業人員難以了解實際情況,從而無法提升企業對于安全生產的重視程度,特別是在年度報告和工程總結中,由于缺少了對相關工作評估報告的深入解讀,往往導致檢修工作難以與相關從業人員的工作績效緊密結合,從而使企業在管理過程當中無法充分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僅僅是依照傳統的管理模式和檢修計劃進行,從而難以將自身的設備檢修責任充分落實。
3.4 設備檢修成本高
在電力企業變電設備管理過程中,檢修費用和成本相對高昂,進而使得其成本分析就難以量化,進而使得進修模式單一,導致無法優化資源配置以降低維修成本,特別是在檢修費用的管理中存在著許多不完善之處,最終無法將相關從業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出來。
4 變電設備缺陷精細化管理方案設計
設備缺陷是指電力設備在運行或不用過程中發生的對設備安全、經濟性以及環境污染帶來負面影響的異常現象,通常根據缺陷的嚴重程度可將其劃分為三個種類:(1)對人身安全和設備的穩定運行產生危害的重大缺陷,這類缺陷必須立即停電處理;(2)對設備的安全經濟運行產生影響但并不會危及人身及設備安全的缺陷,這類缺陷可以在電力設備處于低負荷運行時進行處理;(3)對設備安全經濟運行也沒有影響的缺陷,可以在設備運行中或者處于低負荷狀態下進行處理。設備缺陷管理包括缺陷記錄、缺陷告知、缺陷處理、處理過程驗收及處理結果的考核等內容。
4.1 變電設備缺陷發現及處理策略
(1)缺陷匯報接收。工區巡視主管人員負責接收缺陷的處理情況匯報。工區缺陷主管要對公司的缺陷mis系統進行檢查,以便及時發現新缺陷是否出現,各專業主管也必須每天對缺陷mis系統進行檢查,根據各專業的缺陷情況進行及時的處理。遇到重大緊急缺陷是要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并安排第一時間進行處理以避免缺陷產生更大的危害。 (2)缺陷每預先分析。工區每天下午要召開一次缺陷分析的常規例會。缺陷主管人員要將當天出現的新缺陷向各級主管人員進行通報,分管主任、班長和專工要根據缺陷的情況和產生原因對是否停電進行討論并最終確定處理時間和方案。工區主任又對初步方案進行評價以保證和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對于需要緊急處理的重大缺陷,在分析會上可以當場安排進行處理。通過與分析會議要在工區內部對缺陷處理流程達成共識,這是缺陷處理工作能夠順利實施的重要制度保障。即使在當天的例會上無法確定方案,新方案也必須在分析會上進行詳細地匯報,以便會后進行深入的研究。專工還要在缺陷統計分析系統中將缺陷處理計劃和責任班組進行明確的記錄。
4.2 變電設備缺陷分析策略
電力公司的設備缺陷的精細化管理可以按照一般的精細化管理理論基本原則制定分析測量,即以系統化、可操作性原則以及程序化原則確定其缺陷分析基本策略。設備缺陷精細化管理并不是任何一個單一環節所能夠實現的,而應當是一個科學聯系的系統工程。可操作性原則指的是電力設備缺陷的精細化管理應當以可操作性為指導制定管理策略,對設備運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充分的預測,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對操作過程產生干擾。程序化原則指的是對面設備實現精細化管理應當在垂直方向分為若干相互聯系的工作單元和任務,將缺陷管理工作細化為每個一流程,按照流程進行分析改進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4.3 變電設備缺陷評估策略
變電設備缺陷管理必須在明確的流程指導下來開展,管理流程中應涵蓋缺陷控制的計劃、缺陷處理和總結分析等。明確的流程可以減少管理過程中的漏洞和失誤,提高流程參與者的責任意識。精細化的檢查指的是對管理工作是否取得實際效果進行定期的評估,通過精細化檢查對管理中的失誤和漏洞進行及時的彌補。提高變電設備缺陷精細化管理的開展水平,要將缺陷管理流程的全部環節至于有效的監督之下以確保全部流程處于控制中。
5 總結
設備缺陷管理的水平直接反映了電力企業變電設備管理的質量,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該優化電力企業變電設備缺陷管理的方案,通過設備發現管理、缺陷分析管理以及缺陷評估管理工程三位一體的變電設備缺陷精細化管理方案,切實的達到變電設備即時發現即時解決的目的,保證電網的安全和穩定。
參考文獻:
[1] 楊春華.煤礦精細化管理探析[j].中州煤炭,2009(10).
[2] 許麗軍.供電企業推行精細化管理的意義[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14).
“清華方案”的好處,是跨越了“‘雙軌制’―‘并軌’”的政策思路上的陷阱,避免養老金制度改革可能被這個一因一果的線性思維所裹挾,從而設計了一個既考慮公平又考慮效率的因而可持續的改革方案。
然而,遺憾的是其中的第五點,即“提高領取養老金年齡”,引起了媒體和公眾的普遍反彈,這不能不說是方案中的一個明顯的瑕疵。筆者亦曾就此在《中國經濟周刊》上撰文予以分析(詳見本刊32期《“延遲退休”:“清華方案”有硬傷》)。
于是,便有媒體采訪了“清華方案”的設計團隊,并以“延遲領養老金非延遲退休”為題進行了報道。
如果死摳概念,“領取養老金”和“退休”當然是兩回事。但是,對于大多數退休后養老金將是維持生活唯一經濟來源的勞動者,“領取養老金”和“退休”究竟是不是一回事呢?再者,在中國,這樣的勞動者又有多少呢?恐怕又要提到這個數字,估計要占70%。
上述報道中以美國為例,說明了勞動者是可以先退休,然后過幾年再領聯邦養老金的。
但是,其中一個不可忽略的關鍵是,美國有一個401K的補充養老金計劃。按清華團隊的說法,美國人59.5歲退休,65歲領取聯邦養老金,其間的空白,可以由401K來填補。但是,有資料表明,美國從上個世紀70年代就開始實施“三支柱”計劃,除了聯邦公共養老金(基礎養老金)之外,還有私人養老金,即企業養老金(401K計劃)和個人養老儲蓄(IRA計劃);到了80年代,里根總統宣布一個養老金改革的計劃,從1983年到2017年,在35年中,逐步將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從65歲延遲到67歲。這里要強調的是,在計劃實施時,401K和IRA這兩個計劃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所以可以“填補空白”。
如今“清華方案”提出,“從2015年開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職工和居民應當推遲1年領取養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遲2年,以此類推,到2030年實現女性65歲領取養老金。”問題在于,這些被推遲領取養老金的女性職工和居民,他們的401K或IRA在哪里?
其實,這種不講理的政策有點像“協保”――協議保留社會保險關系,其特點是“不管當前生活,只管退休養老”,60年代中期出生的女性職工有相當一部分正在享受這種“待遇”。現在眼看退休年齡將到,要“苦出頭”了,然而政策又要變了,退休后又有一年不能領取養老金。這實際上是要將“協保”的年限延長,當然,最后幾年的“性質”變了――“退休”了,卻沒有養老金。
平心而論,“清華方案”中提出“提高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其價值理念仍然表現出經濟理性過甚,人文關懷欠缺。
在方案的操作性層面上,他們以“保險精算”畫地為牢,把“多收、少發”作為出發點,把2~3個人養1個老人看成是一種絕對的危機。其實,在不改變計劃生育政策的前提下,隨著老齡化的進程,這種狀況遲早要出現。
這不是什么新的發現,因為社會保障教科書上早就告訴我們,如果只考慮企業交費和個人交費,現收現付制會難以為繼。靠延遲退休年齡節約的養老基金其實很有限,解決不了多大問題,但卻會使大多數勞動者遭受損失。就社會心理而言,可預期的養老金制度所起到的是穩定人心進而穩定社會的作用,對于社會保障制度的“剛性”原則,切切不可掉以輕心。
如果突破只考慮“收多少、發多少”的“保險精算模式”的束縛,把養老保險看成是社會分配的一部分,我們的思路就會開闊得多。其實,決定社會養老機制的關鍵有二:其一是這個社會生產的物質財富有多大規模,其二是這些物質財富將會怎樣分配。企業交費和個人交費可以作為養老保險制度的基本籌資手段,但除此之外,還有財政補貼、國資提成、資產建設等很多手段可用。
如果我們再打開思路,改變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自有其積極意義。民間豪言:20年后又是一條好漢。從現在到2035年還有22年,我們規定的勞動年齡又是16歲或18歲。所以我們完全有時間改變2035年時的人口結構。計劃生育并不等于“少生”,在人口出生率低于自然更替水平時,鼓勵“多生”恐怕也是一種“計劃”。
但“多生”也要有其物質基礎,現在年輕人的生育計劃中,母親何時退休是一個必要條件。
關鍵詞:水資源;科學化;管理;經濟可持續發展;節水;用水量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water resource of Pingquan County of Hebei Province has increasingly reduced due to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djustment where plant area are expanede of edible mushroom, vegetable and flowers and plants year by year, the rapid rising of iron factories, which requires more water resource in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Therefore, the Water Authorities of Pingquang County strengthens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water resource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so as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y economy.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 scientific;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water saving; water consumption
中圖分類號: TV21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平泉縣水資源現狀形勢分析
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平泉縣水資源匱乏,多年平均降雨量只有535㎜,人均水資源量為753.5m³,僅為全國水資源量的1/3,畝均水資源量503.9m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8.5%。尤其是自1999年以來,降雨量更是持續偏低,全縣僅有2000年,2003年和2005年的降雨量略高于多年平均值,地下水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補充。2009年該縣水資源總量僅為1.19億m³,遠遠低于多年平均值——3.56億m³。伴隨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鐵選企業的增加,以及農業產業化規模擴大,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使得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縣域經濟發展和中等城市建設的主要因素。只有加強水資源的科學化管理,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才能確保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水資源的科學化管理
1、積極推廣農業節水技術
伴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平泉縣逐步形成以食用菌、設施菜、花卉等作物為主導的農業產業。2010年食用菌年產量17.8萬噸,,被評為全國食用菌行業十大主產基地縣;是冀蒙遼地區蔬菜出口基地。而這些作物都是棚內溫室種植,灌溉都要依靠地下水。隨著農業產業化規模的日益擴大,地下水的利用量也與日俱增。如何處理農業產業發展與水量需求的矛盾是平泉縣水務局所面對的難題。
平泉水務局本著節約農業用水總量,發展縣域主導產業的總體思路,大力實施農業園區水利配套工程。以增加節水科技含量、加大節水科技投入為主線,大力加快管灌、渠灌、集雨、風能提水、微噴等先進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提供水源保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保駕護航,使全縣有效灌溉面積達到25.92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17.1萬畝。 在加大常規管灌、渠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推廣的同時于2006年引進以風能為動力進行揚水灌溉的風能提水節能灌溉技術。該項技術的廣泛推廣添補了平泉縣邊遠山區因無動力設備無法進行灌溉的技術空白。在七溝、道虎溝、平泉鎮等七個鄉鎮建風能提水工程23處,建蓄水池26座、安裝風機88臺套。積極與石家莊華威灌溉公司聯系,在該縣七溝鎮東莊村試點成功果樹微噴項目,安裝輸水管路3.2萬米,安裝微噴頭1.2萬個,該項節水技術的推廣實現了適時適量灌溉,大大減少深層滲漏,比普通灌溉節約了近2/3的水量,進一步提高節水灌溉技術含量,得到了農民的普遍認可。
2、加強工業用水科學管理、
平泉縣為實現打造成中等城市的目標,城區不斷擴大;新興工業逐年增加,尤其是近年來鐵選企業迅猛興起。全縣共有64家鐵選企業生產用水 ,年用水總量1410萬 m³,占全年工業用水總量的82.4 %。對鐵選企業用水的科學管理是整個工業用水科學管理的基礎。
2.1嚴格取水許可審批,加強行政執法管理
水務局取水許可審批部門按照《水法》和《取水許可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嚴格取水許可審批程序。對取水許可辦理情況進行全面檢查。以鐵選業(新建、改建、擴建)和房地產開發為重點,對鐵礦水源井審批與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對未經審批新建補充水源的依法責令停止,對已建投產未辦理許可審批的,限期補辦。加強房地產開發基建工程開源取水許可審批工作。嚴格地溫井建設審批。地溫空調井因涉及縣城水源地用水和城區地下水影響,針對審批工作,水資辦形成專門報告請示主管局及縣政府為縣城用水安全把好關。
對新辦取水申請的用水單位,嚴格按照“五不”的取水許可驗收標準執行。一是對取水工程或者取水設施建設和試運行情況不健全、不完善的不予驗收;二是對取水計量設施未安裝的或運轉不正常的不予驗收;三是對污水處理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合理的不予驗收;四是對未安裝節水設施、節水措施不健全的不予驗收;五是對取水、退水水質監測結果不符合規定標準的不予驗收。
為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可持續利用,為取水許可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在取水許可管理中,始終把水資源論證作為取水許可審批的前提條件,要求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年取(用)水量在5萬噸以上的取(用)水戶必須做水資源論證。該工作的實施為重點企業的用水提供了科學保障。
2.2安裝、完善遠程監測系統,提高智能水表安裝率
為準確掌握自備水源井取用水情況,科學管理、優化配置水資源,為水資源費征收提供科學依據,把量水設施及遠程實時監測系統的檢修、維護、安裝工作做為開展工作的首要抓手。調查摸底,建立臺帳。全面掌握各鐵選單位的量水設施及遠程實施監測系統的安裝及正常運轉情況。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確保水資源管理工作規范運行。加強聯系,提供服務。積極與量水設施及遠程實時監測系統廠家聯系,邀請專業技術安裝人員和單位技術骨干,對新建企業及損壞的量水設施及遠程監測系統進行檢修、維護與安裝。共為企業安裝智能水表33塊,安裝遠程監測系統38套,鐵礦業智能水表安表率已達到了100%,年取水量5萬噸以上的企業已經全部安裝了遠傳系統。
關鍵詞:后方倉庫;精確;保障
中圖分類號:E233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Precision support is the ultimate goal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our army rear warehouses. The article gives a brief explanation of rear warehouse's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nalyzes the necessity for why and how rear warehouse achieve the goal of precise support. The paper has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ar warehouse.
Key words: rear warehouse; precise; support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新軍革的深入,高新技術在后勤領域中得到廣泛運用,傳統的后勤形態不斷老化,逐步向“投送型后勤”、“速度型后勤”、“信息化后勤”、“精確后勤”等發展,而這些后勤形態的聚焦核心正是實現后勤裝備的精確保障,精確保障日趨成為現代保障理論體系中的研究熱點。后方倉庫工作的最終目標是對作戰部隊實現精確保障,這也正是后方倉庫建設發展的方向,基于此,本文對后方倉庫精確保障問題進行了理論研究,對后方倉庫適應時代要求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具有一定意義。
1 后方倉庫精確保障的內涵和特征
1.1 后方倉庫精確保障的內涵
我軍后方倉庫是按照國防總體部署和戰備意圖建設于戰略(役)后方的各類固定倉庫,它是戰略、戰役后方進行物資儲備和供應的基地,是軍隊后勤保障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軍隊作戰的依托。
所謂精確保障是指:“充分運用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科技手段,高效而準確地籌劃和使用各種保障力量,在準確的時間、地點為部隊提供準確的物資和技術保障,使裝備保障適時、適地、適量,達到精確化。”概括地講,就是用最少的保障資源滿足最大的保障需求,以最低風險和代價達成最佳的保障效益。美軍對精確保障的解釋更為簡單,“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地點為作戰部隊提供正確的補給品”,亦即美軍常說的“適時、適地、適量”保障。
1.2 后方倉庫精確保障的主要特征
精確保障是一種使后勤力量的運用達到最高效益的保障方式,結合后方倉庫的實際情況,精確保障的主要特征是:
(1)精確掌握保障資源。后勤倉庫要實現對作戰部隊的精確保障,必須對自己的“家底兒”了若指掌,如果對自身的資源狀況都不知所謂,根本談不上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調配和使用。因此,準確掌握有關各種后勤保障資源狀況的實時信息是實現精確保障的首要條件。
(2)精確預測后勤需求。滿足作戰部隊的后勤需求是后方倉庫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目的,精確保障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對后勤需求的精確預測,按照美軍對這一概念的解釋,主要是指準確、實時地獲取有關作戰部隊對后勤需求的種類、數量、時間、地點等的信息。因而,精確預測后勤需求是精確保障的一個重要特征。
(3)精確輸送保障資源。精確保障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要向作戰部隊提供“適時”的后勤保障。所謂適時,就是在作戰部隊需要的時候將保障資源準時送到,時間上要準確,通俗講就是不能晚也不能早要剛剛好。精確輸送保障資源體現了后方倉庫的快速輸送能力,是精確保障的一種重要職能。
(4)精確指揮保障力量。精確的后勤指揮與控制包括對人、物、財和信息的調配和掌控,體現在實踐層次主要是實現后勤指揮的自動化和科學化,具體講就是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保障信息增強保障工作的預見性,進而提高決策的智能化水平,這是實現精確保障的關鍵。
2 實現后方倉庫精確保障的必要性分析
聚焦精確保障,是后方倉庫發展的時代要求和戰略要求,也是解決后方倉庫發展瓶頸的有力手段。20世紀7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包括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海洋技術和航天技術等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實現后勤精確保障提供了工具和可能。所以,實現后方倉庫精確保障這一戰略目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實現精確保障對后方倉庫建設發展意義深遠。外軍專家認為,“精確的戰爭沒有必要建立大規模的資源儲備,而需要高標準的技術系統支持和準確適時的裝備保障行動”。未來信息化戰爭,已經強烈呼喚精確保障模式的確立、崛起和拓展。而發展與時代相適應的信息化保障體系,確立全新的保障理念和依靠科技進步全面推動裝備保障精確化,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軍隊裝備質量建設重要而緊迫的新課題,這也正是后方倉庫適應時代要求適應未來戰爭形態的發展之路。將精確保障這一目標融入到后方倉庫的組織建設、能力建設、管理建設等方方面面,是信息時代對后方倉庫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對后方倉庫建設意義深遠。
(2)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后方倉庫實現精確保障提供了工具和可能。“信息時代的到來使精確保障成為可能。過去,數據非常龐大,儲存和分析困難,現在儲存容易便于研究”,“不能忽視后勤工作的精確性。信息時代正在給予我們所需的工具,使我們能夠保持這種精確性”。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國際上以美軍為首其后方倉庫建設已經基本具備了全資產可視、配送式保障和規模適宜的庫存等能力,“后勤需求的迷霧”正漸漸被驅散,相應的信息和傳感技術的研究漸趨成熟。美軍的“藍本”告訴我們,后方倉庫逐步實現對作戰部隊的精確保障已經成為一種迫切的可能。
(3)精確保障理念的融入可以解決當前我軍后方倉庫建設的瓶頸問題。21世紀以來,借助于現代物流技術的不斷發展,我軍后方倉庫進入了一個大發展、大跨越時期,短短十幾年,硬件更新換代,軟件應運而生,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大大提升,信息化倉庫建設初露端倪。但在實現了這一步跨越之后,后方倉庫建設又一次陷入了瓶頸。比如,雖然不斷汲取現代物流技術的先進經驗,但使用的僅僅只是一小部分,拓展的空間還很大;雖然建設了一系列大規模的信息管理系統,但這些系統的兼容性比較差,信息流通和融合的能力大打折扣;主要依靠軍隊獨立保障,對社會化保障方式的探索使用有限。將精確保障的理念融入后方倉庫建設,凝聚“精確”這一目標,逐步提高信息管理與流通的能力,實現與現代物流技術的嫁接,實現與社會化保障方式的融合,是突破后方倉庫建設瓶頸迎來后方倉庫建設再一次大發展的最有效手段。
3 后方倉庫實現精確保障的實現途徑
精確保障是一種集理論、技術、管理于一體的先進戰略思想,要求做到“籌劃精細、力量精干、手段精良、保障精確”,是裝備保障、現代管理模式和先進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和集成。后方倉庫實現精確保障這一終極目標,需要從思想層面、管理層面、技術層面綜合著手。
(1)聚焦“精確保障”,不斷在實踐中融入先進理論。精確保障這一目標對后方倉庫發展的指向,涵蓋了許多先進的后勤理論。主要包括“精確后勤理論”,“后勤信息因素作用提升的理論”,“物流速度可以取代物資數量的理論”,“后勤利用民力理論”等。這些先進理論的出現和發展是時代的產物,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當前的后勤保障形態和模式,只有將這些先進理論逐漸融入到后方倉庫的發展中,才是真正地走發展之路,才能真正地實現精確保障。
(2)實施全壽命周期管理,實現后勤裝備管理精確化。后勤裝備全壽命管理,是指對后勤裝備從論證到退役的全過程中所經歷的全部事件和環境進行統籌安排、科學決策的一種管理原則和方法,其核心內容是對后勤裝備全壽命期的費用統籌管理,充分發揮裝備使用效能,并盡可能地節省經費,實現最佳的綜合消費比。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這一管理方法的實現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在集成數據環境建成后,可以通過綜合武器系統數據庫,方便地訪問、維護裝備管理各階段“研制、生產、使用與維護、退役”的數據,裝備管理實現了數字化、網絡化,既可以充分滿足裝備的使用需求,又可以實現保障資源最大限度地有效配置和節約,實現精確保障的目標。
(3)不斷發展信息和傳感技術,實現信息的無縫鏈接。隨著全資產可視技術、遠程維修技術、電子化技術、智能化技術等在綜合保障工程中的應用,裝備保障的可視化、遠程化、精確化已成為大勢所趨,而“信息”是這些技術得以實現的關鍵,所以不斷發展獲取信息的傳感裝置和器材方面的重大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后方倉庫應該著力構建一個保密、可靠、有效和互用的信息服務和信息平臺,使所有武器、裝備具有共享信息和協同行動能力,使信息資源由分散走向集中,這是實現精確保障應該重點研究的方向。
(4)不斷創新保障模式,軍民聯合,建立健全保障體系。裝備保障模式是指為完成裝備保障任務所采取的方法、組織形式和各種措施的統稱。完整的保障體系是“縱向”和“橫向”保障的結合,縱向保障是指部隊內部垂直的保障關系,橫向保障則是指部隊內部與外部支援保障力量的保障關系。從組織管理上講,只有完成“縱向”和“橫向”保障力量的最佳結合,才能發揮最大的保障效益。美軍的實踐證明,以“軍民結合”、“以民帶軍”、“軍商結合”、“以商促軍”的方式增強后勤保障力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須的。
此外,精確保障還十分注重人力資源的作用,因此應努力提高人員的綜合素質,大力加強先進人才的培養,科學合理地使用人才,充分發揮人才與保障資源有機結合的整體效能。
4 結束語
按照作戰部隊的需要實施精確保障,是各個時代軍事后勤一貫追求的最高目標。但長期以來由于客觀和主觀條件的限制,后勤保障很難對作戰需求做到百分之百的精確,一般只強調“充分”,很少做到“精確”。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精確保障日趨成為可能,也真正意義上成為了軍隊后勤發展的方向。作為后方倉庫,應該充分認清這一趨勢,不斷將理論融入實踐,聚焦“精確保障”,不斷推進發展。本文簡要分析了后方倉庫精確保障的內涵特征,分析了后方倉庫實現精確保障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理論上的實現方法,對后方倉庫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周璞芬,王通信. 美國軍事后勤革命[M]. 北京:出版社,2007.
[2] 翁家明. 信息化戰爭裝備精確保障淺析[J]. 國防科技,2005(11):62-64.
[3] 許國銀,余鑫,徐雪剛. 基于現代物流技術的裝備精確保障及發展對策[J]. 地面防空武器,2005(3):44-48.
[4] 方炎申. 后勤裝備管理的重要方法——全系統全壽命管理[J]. 國防科技,2005(2):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