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學徒合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為了更好地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為企業輸送高質量的人才,寧波市北侖職業高級中學近日邀請北師大職成教研究所所長趙志群教授、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成教研究所楊黎明教授、胡秀錦副研究員等國內著名教育專家,齊聚研討會,把脈“現代學徒制”。
“現代學徒制”應時代需求誕生
寧波市北侖職業高級中學在調研國內外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情況后,在原有校企合作基礎上,從2011年5月開始試行“現代學徒制”。與校企合作不同的是,“現代學徒制”加深了學校與企業的聯系,企業從學校招生(5月提前面試)開始就介入了。“去年我們嘗試在三大專業中由5家企業直接參與招生,從初中畢業生中通過‘面試+中考’錄用為‘學徒生(學生)’,然后根據學業考試的成績擇優錄取。今年,現代學徒制試點班又增加了5家企業,并將開辦10個班。”校長林綠洋在研討會上介紹了“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情況。
林校長說,“現代學徒制”主要是以企業需求與崗位標準為目標,在校企深度合作基礎上,以學生培養為核心,以工學結合的形式,充分發揮學校、行業企業的優勢,教師、師傅共同培養學生(學徒),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扎實基礎。
“現代學徒制”具體怎么操作?副校長江云介紹說,學生入校后,學校、企業、學生(家長)就三方的權利和義務簽訂相關協議,學校與企業簽訂聯合培養協議,學生(家長)與企業簽訂三年學徒協議。第一階段以企業體驗為主;第二階段開始項目和輪崗實訓,采用靈活的教學時間安排;第三階段到相關的企業頂崗實習,學生畢業時可以同時取得滿師證、中等職業教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
在整個學習期間,企業選派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管理人員及高技能人才擔任學生的師傅,參與學校的課程設置以及學生的教育管理、教學實訓、頂崗實習等,校企雙方會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開展培訓,讓學生真正學到實戰的本領,在實訓期間企業按規定給予學生一定的報酬。
“現代學徒制對學校和企業的要求都非常高,如何選擇企業非常關鍵,對人才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林校長說,選擇企業時,不僅關注企業實力,更關注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管理水平和員工的職業道德,這直接關系到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現代學徒制”教育課程是關鍵
“現代學徒制能否在中國推廣?”“怎樣結合中國實際實施現代學徒制?”現代學徒制試行一年多以來,北侖職高的先行者們開始了深刻的思考。
在研討會上,專家們各抒己見,為“現代學徒制”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把脈并開出了藥方。
趙志群教授首先分析了“現代學徒制”的內涵與特點,并肯定了學校“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層面的做法;結合發達國家和國內“現代學徒制”的實施狀況,分析了當下國內建立“現代學徒制”所適用的一些途徑。趙教授坦言,國內“現代學徒制”的制度保障還很薄弱,所以開展起來有一定困難,但是現代學徒制還是很有發展前景的,可以結合地區優勢,揚長避短。
胡秀錦副研究員則從“現代學徒制”與“傳統學徒制”的區別入手,希望學校能夠重視教學的重要作用。“傳統學徒制”沒有學校的角色,缺乏課程理論的教學,而“現代學徒制”正彌補了這一缺陷。她還從政府職責、學校職責、企業職責等幾個方面詳細論述了“現代學徒制”的公共責任,建議學校要明確各方職責,落實“現代學徒制”。
專家們對北侖職高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的做法都比較認可,認為這一做法區域優勢明顯、企業參與度高、學校辦學理念先進務實。但專家們強調課程建設和運行機制的建立依然是關鍵,實行“現代學徒制”后,相關課程一定要做修改,使其更有利于人才培養。據江云副校長介紹,學校已經開始修改相關課程,將從今年秋季開始在部分課程實施新的標準,不斷推進教學改革。
[關鍵詞]閱讀教學;讀寫結合;模仿;辨析;拓展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10-0032-01
自從新修訂的語文新課標頒布以來,語用已經成為廣大教師普遍重視的教學內容。讀寫結合是提升學生語用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教材文本為憑借,找準文本中有特點的句子或者段落,展開讀寫結合實踐,讓學生真正深入文本,使他們的語文能力得到提升。
一、在模仿中觸類旁通
模仿一直以來都是學生練筆的主要形式之一。要想使學生的模仿不是簡單的、機械的模仿,教師就要根據課文的性質特點,基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使學生進行遷移式的練筆,這樣學生的練筆就會更加有效。
如,在蘇教版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一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描寫了廬山云霧瞬息萬變的特點。課文中是這樣描寫的:“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在教學這段話的時候,在學生品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進行模仿性練筆,讓學生就日常自然現象中的天氣、風雨雷電等進行仿寫。這樣的練筆,學生覺得簡單、容易,感到表達的快樂。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先選好了讀寫結合點,然后讓學生進行仿寫訓練。這樣訓練,不僅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學生的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學習效果明顯。
二、在辨析中無師自通
在語文教材中,課文都是以單元組合的形式出現的,課文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對課文類似的地方進行比較、辨析,使學生能夠在整合提煉的基礎上真正習得作者的表達技巧,并逐漸能夠遷移運用,從而達到無師自通的目的。
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以寫景為主,主要有《黃山奇松》《S果樹瀑布》《莫高窟》等幾篇課文。教學時,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引領學生就這幾篇課文進行對比辨析,使學生能夠感知到不同課文在描寫景物時所運用的表達方法也不盡相同。經過對比以后,學生就會發現:同樣是寫景類的文章,《黃山奇松》與《莫高窟》主要以并列段的形式對各處景點進行描述,而《黃果樹瀑布》則以移步換景的形式進行描寫;在語言上,它們都運用了比喻等修辭手法。經過比較后,學生對寫景文章的描寫與表達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此時,結合學生閱讀所得,教師鼓勵學生進行選擇性練筆。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先以課文為素材,鼓勵學生對比辨析,找出異同點;再引導學生進行練筆。這樣的讀寫結合,符合學生認知事物的規律,容易達到無師自通的寫作目的,優化了學習效果。
三、在拓展中融會貫通
許多教師指導學生練筆,大都是對課文中故事情節的補充或者對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這種讀寫結合形式淡化對學生言語表達技巧的訓練,雖然有一定效果,但隨著年級的升高,教師要根據教材中課文的特點性質,引導學生向深層次發展,從而使學生的表達能夠真正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如,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珍珠鳥》一課時,許多教師都愛把第四段作為讀寫結合的切入點,讓學生進行仿寫練筆。筆者認為,要想使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走向深入,教師就要分步實施教學。首先,讓學生通過閱讀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后,將閱讀的重心從表層向深層推進,讓學生思考:如果沒有這些表示連接的詞語,文本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最后,讓學生進行言語實踐活動,出示:
,這小家伙只是在籠子四周活動, 就在屋子里飛來飛去, 落在柜頂上, 。
這樣的讀寫結合形式深受學生喜愛,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主要以文本教材中的典型段落為例,鼓勵學生進行拓展性練筆。這樣的練筆有效地將文本的特殊句式融入學生的語言體系中,不僅活化了文本的語言形式,而且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這段話的表達特點,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
很像金凱達.
開始前三天都很不錯,互不打擾。我暗暗地松了一口氣。可是,“新開的廁所三天香”,到第四天,他又“舊病復發”了。
當時,我正拿著我心愛的小說——《一生做個好人》。正坐在位子上津津有味地看著。突然,頭上癢癢的,就用手去抓。“啊,好粘啊!”我便把手放下來,原來是單面膠搞的鬼。只見同桌金凱達哈哈大笑,這我才知道了個來龍去脈。
我的這位老兄別的什么事都不好,就是做作業時還蠻專心的。有時候,他不會的時候,就親切地說:“老大這道題目怎么做。”“哥哥,這道題目怎么做。”
關鍵詞 凱時注射液 血栓通注射液 突發性耳聾
突發性耳聾通常在數分鐘、數小時或1天之內患者聽力下降至最低點,常伴有耳鳴、眩暈及耳悶感,屬于感音性神經耳聾,臨床上治療方法較多,但療效不確切。筆者自2006年10月~2007年8月在常規基礎上采用凱時聯合血栓通治療突發性耳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40例病例按入院先后隨機分成為兩組,治療組20例(22耳),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齡10~52歲,平均32.4歲,病程3小時~10天,平均7天;對照組20例(21耳),男12例,女8例,年齡15~55歲,平均34.8歲,病程8小時~15天,平均10天。兩組臨床表現見表1。
兩組病例均排除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患者,兩組患者發病前無明顯誘因。均符合中華耳鼻喉科學會制定的突發性耳聾的診斷標準。
治療方法對照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靜滴,1次/d;能量合劑:10%葡萄糖注射液500m1中加ATP40mg,輔酶A1000U,維生素C2.0g靜滴,1次/d: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加入丹參16ml靜滴,1次/d;維生素B1100mg,肌內注射;維生素B1500μg,肌內注射,1次/d:高壓氧1次/d。治療組應用前列腺素E1(商品名:凱時)10μg加入0.9%生理鹽水100ml靜滴,1次/d:血栓通針劑20m1加入0.9%生理鹽水250ml靜滴,1次/d;同時常規給予能量合劑,營養神經藥物及高壓氧治療,所用藥物種類及給藥方法同對照組。治療1個療程(10天),效果不佳者可行第2、3療程。兩組均于第1、2、3療程后復查電測聽。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1996年10月上海制定的突發性耳聾療效標準擬定。①痊愈:0.25~4 kHz各頻率聽閾恢復正常,或達到健耳水平,或達到此次患病以前水平。②顯效:上述頻率平均聽力提高30dB以上。③有效:上述頻率平均聽力提高15~30dB以上。④無效:上述頻率平均聽力改善不足15dB。
結果
見表2。
討論
凱時是以質子微球為載體的靜脈注射用藥前列腺素E1,其最大的藥理特性是具有病變部位的靶向性,從而能夠實現定向給藥,減少了藥物不良反應。它在脂微球的屏障保護下,能顯著提高Na+K+-ATP酶活性,進而增加神經內膜血流量,改善神經營養;能促進紅細胞的變形能力,抑制活性氧,防止組織的細胞缺血一再灌注損傷。
關鍵詞:圖像記憶;促進;高中;地理教學
每一個學科有每一個學科的特點,地理學科也有自身的學科特點。在地理學科中,應用地理圖像進行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地理信息,讓學生直觀的發現地理現象與地理規律。通過圖像記憶法,可以提升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我們該怎樣通過圖像記憶法促進高中地理教學呢?
一、應用意義
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強,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表現出較強的自制力,但是,這并不是說,高中學生的學習就可以脫離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完全進入抽象的理性學習。在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學生需要熟練掌握諸如“地理事物名稱”等各種地理事實,存在較大的難度。地理圖像能夠將各瑣碎的知識點集合在一起,直觀生動地展示給學生,解構性較強,降低了學生記憶知識點的難度。同時,學生的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通過看圖記憶知識點,趣味性十足,有效解決了文字材料枯燥乏味的難題,而且將眾多知識點間存在的關系通過圖像的形式,一目了然的向學生展示,學生不會再將各知識點弄混淆,記憶的更加深刻,地理思維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
二、種類分享
任何方法的應用,前提就是教師對于該類學習方法的掌握,要想實施圖像記憶法,教師要首先了解圖像記憶法。通過不斷實踐我們可以看出,圖像記憶法具體包括以下幾種:第一,圖片記憶法:地理教師借助地理圖片,將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加深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的觀察力。第二,關系圖記憶法: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將容易混淆的各知識點集合在一起,挖掘這些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繪制成知識關系圖,提升學生的記憶能力及歸納總結能力。第三,演示記憶法: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或者自制教具等,直觀地向學生演示相關動態變化的知識,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象記憶。第四,身臨其境記憶法:如果有條件,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實地參觀、考察,全面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同時實地考察也會讓學生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如果沒有實地考察的條件,地理教師就可以借助錄像、電視、電影等手段,為學生創建一種學習情境,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感性認知中產生強烈的記憶。第五,模式圖、示意圖記憶法:高中地理教師需要培養學生識圖、析圖、繪圖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手、眼、腦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記憶的準確度。通過繪制類似自然帶分布、氣壓帶分布、洋流等模式圖,讓學生迅速掌握各種地理事項的分布狀況。通過繪制水循環、地殼物質循環、地球保溫作用等示意圖,讓學生在全面掌握各種概念的基礎上,逐步領悟事物的演變過程。
三、實施措施
(1)會“看”圖。地理圖不是簡單的圖片,它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地理知識信息,讓學生會“看”圖,其實指的是提升學生搜集圖像信息的能力。高中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時,會遇到各種地理圖像。這些圖像中包含的地理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是難以用文字表達出來的。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圖像記憶法,地理教師首先需要教會學生讀圖技巧。當學生見到一幅地理圖像時,就應該仔細研讀圖像中的文字信息,了解圖像所要展示的內容,然后再對圖像中地理事物的分布特點進行觀察,總結圖像中的異同點,最后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對圖像進行綜合分析。總體來說,讀圖的要點包括:第一,掌握圖像上的注記及圖例;第二,觀察不同圖像研讀的順序;第三,找出圖像中包含的各種因素。
(2)會“讀”圖。地理圖里包含了豐富的地理信息,也包含著大量的地理現象和地理規律,應用好它,教師就要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地理圖像種類繁多,而且每種地理圖像的讀圖方式也存在較大的區別,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掌握地理圖像包含的類別。其中,地理圖像包含的類別有:第一,景觀圖:景觀圖主要包含了自然景觀圖和人文景觀圖兩種;第二,地圖:地圖可謂是地理的靈魂,主要包含了地形圖、政區圖、水文圖、氣候圖和資源圖等;第三,地理原理圖:具體包含的有地球公轉圖、地球自轉圖以及溫室效應圖等;第四,剖面圖:主要包括地形和地質兩種剖面圖;第五,地理模式圖:具體包含大氣運動、洋流、太陽系等模式圖。初步學會這些圖像的讀取方式后,就能夠了解到各種地理事物的表現形式及分布情況等。然后需要判讀地理圖像,從圖像上挖掘新的地理知識,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地理學習能力。判讀地理圖像,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必須要掌握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征,即和其它地理因素不一樣的個性特征;第二,抓住各地理事物間的內在聯系,提煉加工相關信息。學生在觀察某一類型的圖像時,可以對圖像名稱、注記等進行比較,掌握各種地理事物的特征,從圖像中提煉出有用的信息,明確其發展變化的規律,結合教材內容,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長此以往,學生就能從地理圖像中挖掘到書本以外的知識點,并在頭腦中逐步建立起表象地圖,為學生更深入地學習地理知識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