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堅強的名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得難。
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的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之脊梁。
(來源:文章屋網 )
1、最困難的時候,也就是我們離成功不遠的時候。
2、不屈不撓的奮斗是取得勝利的唯一道路。
3、我們都有獸性的一面,作為人類,我們的責任是成為馴獸師那樣的人。
4、勇敢,世界就會讓步。如果有時候你被它打敗了,不斷地勇敢再勇敢,它就會屈服。
5、最高的圣德便是為旁人著想。
6、我應當生活得仿佛自己的生命是為別人的利益而存在。
7、世界上能為別人減輕負擔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
8、從錯誤中比從混亂中易于發現真理。
9、我們有時從錯誤中學到的東西,可能比從美德中學到的還要多。
10、在生活中示曾做過任何傻事的人,決不象他自己想象得那么聰明。
11、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于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
12、沒有播種,何來收獲;沒有辛勞,何來成功;沒有磨難,何來榮耀;沒有挫折,何來輝煌。
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14、過去屬于死神,現在屬于自己。
15、偉大的事業是根源于堅韌不斷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從事,不避艱苦。
16、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崖苦作舟。
17、有志者,事竟成。
18、我們比較容易承認行為上的錯誤、過失和缺點,而對于思想上的錯誤、過失和缺點則不然。
19、每個人都有錯,但只有愚者才會執迷不悟。
20、不經一翻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
21、所有的科學都是錯誤先真理而生,錯誤在先比錯誤在后好。
22、意志堅強的樂觀主義者用“世上無難事”人生觀來思考問題,越是遭受悲劇打擊,越是表現得堅強。
23、一時的失誤不會毀掉一個性格堅強的人。
24、如果我們把每個人的不幸堆一堆由大家均分,大多數人都甘愿接受一份,欣然離去。
25、在世界的前進中起作用的不是我們的才能,而是我們如何運用才能。
26、困難只能嚇倒懦夫、懶漢,而勝利永遠屬于攀登高峰的人。
27、如果把所有的錯誤都關在門外的話,真理也要被關在門外了。
28、除了我們自己以外,沒有人能貶低我們。如果我們堅強,就沒有什么不良影響能夠打敗我們。
29、包含著某些真理因素的謬誤是最危險的。
30、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堅持不懈。
31、人往往取吉祥的錯誤而拋棄惱人的真理。
32、人的最高尚行為除了傳播真理外,就是公開放棄錯誤。
33、為人服務,其實就是繳付居住在地球上的租金。
34、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35、我的最高原則是:不論對任何困難,都決不屈服。
36、堅持自己該做的事情,是一種勇氣。不做良知不允許的事,是另一種勇氣。
37、人生目標確定容易實現難,但是如果不行動,那連實現的可能也不會有。
38、對別人要求松一點,就不會總是失望;對自己要求嚴一點,就不會總是沮喪。
關鍵詞:哲學 人生 大學生
一、對大學生對哲學認識的調查
通過對男女對半的全國各層次(包括重點大學、普通本科、專科)院校大學生的調查發現92%的同學都覺得哲學對自己的人生有著比較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卻只有14%的同學會去觀看這方面的書籍,32%的同學會在特別閑的時候思考自己的人生,,42%的同學會在自己受到特別大的挫折的時候思考這方面,而還有些同學根本不會想哲學這個讓他們覺得十分遙遠的東西。
二、對大學生現狀的分析
大學生普片都能意識到哲學的重要性,這說明大學生對此至少是有比較好的接受能力的。但是卻鮮有人去真正的思考和學習這方面的問題,說明大學生對此認識不夠清楚,不夠重視,只有當困難來臨時有些同學才幡然醒悟,有很多同學更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對于這種現象根據調查分析發現是因為(1)社會閱歷太少,生活過于松散,沒有思考的動力。(2)覺得哲學十分的深奧難懂,畏難情緒,讓大家望而卻步。(3)對自己的認識不夠清楚,不了解自己,不懂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這會使得大學生很容易在某個時候迷茫甚至墮落走上絕路,所以很有必要對大學生進行哲學這方面的教育。
三、發揮哲學對大學生的引導作用
哲學,何為哲學?說得潮流一點,哲學就像蘋果,當然這不是一般蘋果而是牛頓的蘋果。牛頓的蘋果讓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可能學理科的大老爺們就會說了,這不是物理么?但是這確實也是哲學,因為哲學就是對這個大千世界規律的總結和濃縮。
任何一個可信的道理都是真理的一種形象。――布萊克
讀大學究竟讀什么?專業知識么?雖然專業知識確實挺重要但要是遇到實際工作的情況,這點知識根本不夠看,若你要跨專業找工作那就更無所謂了。“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大學要讀的是大師。大師能教你的不就是對世界對社會客觀規律的總結么,省去了自己用血的教訓去摸索,自然比別人更快一步。
說到大師,我不得不說,這個世界的大師真是太多了。中國的孔子、孟子、老子、孫子(孫武)外國的黑格爾、蘇格拉底、柏拉圖、伏爾泰等等。每個人的思想,性格又有很大的不同。但所謂大道殊途同歸,在此我簡單的談一下哲學能對于我們的指導。
(一)知己
這個知己可不是紅顏知己,而是知道自己,清楚自己。你對自己了解么?鮮有人思考過這個問題,大多數人都覺得我對自己還不了解么。而實際并非如此。很多人對自己的認識都缺乏理性客觀的認識。也許你認為自己還不錯,各方面都還行,大家都挺喜歡我的,也有自己在行的方面。可是這是真的么?如果其他的人都不這么想呢。這就是為什么總有人覺得自己遭到了背叛的原因。其實我也是其中一員,以前我覺得我對大家都挺好的,應該人緣還不錯,但是有一次選舉的時候,我落選了,我有一種被背叛的感覺,后來才發現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不夠客觀,一廂情愿地往自己臉上貼金。正所謂以銅為鏡可以整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當局者迷,聽取離你最近的人的意見是最好的方法,父母、兄弟、朋友,找個機會問問他們自己是一個怎么的人,讓他們客觀的回答。要注意身邊的人對你的評價,哪怕只是很輕的一句話也許就包涵了一些真正有用的信息,平時我們都吧這些話當成了耳邊風,說說也就過了,其實這才是真正的鏡子,人們眼中的你。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覺得處處不如人,就會喪失信心,遇事畏縮不前,可能使人形成怯懦、沉悶、無生氣等特點;如果一個只是看到自己的長處,認為自己處處比人強,自我陶醉,孤芳自賞,這樣的人容易形成盲目樂觀、做作、固執已見、自以為是等不良的人格品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孫子告訴我們對自我認識的重要性不然在這個生如戰場的年代就會打敗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這是曾子告訴我們得每日自省,認清自己,才能很快的進步。
認識自己不僅僅是認識自己的優缺點還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這個問題我們最好一直帶在身邊,不然在未來的某天也許就會出問題,茫然而不知所措,尤其是現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而我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呢?這個問題恐怕只有自己才知道。但這個問題就像燈塔上的一盞明燈試試糾正和指引我們的方向。
(二) 堅毅
堅為堅持,耐心,恒心。
毅為毅力、執著、果斷。
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清楚的認識了自己,就可以朝著自己真正想要的方向前進了。但是怎么前進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達到自己的目標呢,在這個節奏如此快的社會里,我們可沒有很多的時間去走彎路。這便需要技巧,而這個技巧就是堅毅,堅毅讓人變得智慧,堅毅能讓人成功。
有了堅定的意志,就等于給雙腳添了一對翅膀。 ――喬?貝利
不作什么決定的意志不是現實的意志;無性格的人從來不做出決定。 ――黑格爾
關于堅毅的哲言實在是太多了。這么多關于它的名言警句難道不是在告訴我們這實在是人生真理呀!也許很多人認為現在還哪有時間去持之以恒的做一件事情,殊不知認準了道路堅毅的前進才是最近的道路。
巴拿馬草原里生活著一種兇猛的食蛇蛙,蛙連牙齒都沒有怎么才能吃掉蛇呢,當食蛇蛙用舌頭將蛇頭和身體的一部分卷進口中后立即采取咬蛇先咬頭的策略將響尾蛇連頭帶身約20公分長被吞進食蛇蛙的嘴里,此時的食蛇蛙胸有成竹,不吞也不咽,不松腭骨也不動身子,只是牢牢咬住獵物不松口。而被吞的響尾蛇則掙扎、扭身、盤絞……使盡渾身解數,大約半個小時以后,響尾蛇用盡了氣力,食蛇蛙才開始享受自己的戰利品了。如果它開始很急的把蛇吞下去說不定就會被蛇給折騰死,含在嘴里堅持這么久,這是大自然教給它堅持的品質,這同樣在獅子和其他動物捕獵時體現得淋漓精致。
人也是大自然里的一份子,立志不堅,終不濟事,人沒有堅毅的品質很難做成事;也很難擁有智慧,因為智慧需要一顆恒心去學習;甚至很難在這個世界中生存下去,因為這個世界不僅很美好,還很殘酷。一個有著堅毅品質的人勢必會成為一個強者。因為當你做到了第一點,清楚正確地認識了自己之后,無論你缺乏什么,你都能通過堅毅這條道路去實現你的完美人生。歌德曾說:意志堅強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塊一樣任意揉捏。
(三) 愚 仁
大智若愚,仁者為王。
愚這個看似與聰明相反的詞語卻總是與智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或許是物極必反的原因吧。當我們做到知己和堅毅的時候,應該已經成功了,或者離成功已經不遠了。但是正所謂居安思危,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人生在世必須要懂得藏拙,看似愚笨的背后卻有著中國五千年文明所總結出的大智慧。尤其是在這個孔孟之道,中庸之理已深入骨血的中國,否則會活得很累。有一對父女,他們都喜歡象棋,總是時不時的下上一局。女兒長大了,因為聰明伶俐,棋藝也增長得很快,可是無論如何都下不過她老爸,每當父親下贏的時候都會開心的大笑說你還嫩著呢,這個時候女兒都會乖巧的在一旁聆聽父親的指導。直到有一天,父親閑逛時不經意看見女兒在和村里棋藝最好的一個老頭下棋,并且還下贏了,才知道女兒不是下不過自己而是為了讓自己開心讓著呢,想著女兒乖巧的笑容,兩行濁淚飄然而下。都說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這個故事里面就是這樣,正是因為女兒看似愚笨的大智慧,才讓家庭更加的幸福美滿。人生在世,難得糊涂,糊涂是洞明人生的大慧。
孔子與孟子同為儒家文化的大師,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講求“仁者愛人”。雖然二者有著較大的區別,但是這個“仁”絕對是道中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仁的體現,對人要寬恕,“恕”是“仁”的消極表現,而積極表現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想要的東西,別人如果也想要就幫助他成功。一個恩施天下又不招人討厭的人恐怕想活得開心都難吧。哲學同樣教我們要辯證的看問題,雖然要“仁”,卻不可胡亂的“仁”,“農夫與蛇”的故事大家都應該聽過,農夫看蛇凍得可憐,把蛇放身上讓它取暖,卻被蛇咬了。這便是盲目的仁,沒有意識到根本的關系,也沒看到自己是否有那個能力,就去做所謂仁義的事,那不是仁,是沒認清自我,是傻。佛祖割肉喂鷹,那也是建立在自己割一塊肉不會死的基礎上。能力越強責任越大,想要做一個“仁人”,就要先提高自身的能力。其實如果說前面說的兩大點是說怎么樣才能成功,那么愚仁便是說怎么樣才能活得更和諧更灑脫,在這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氣質和氣度。
哲學是一門崇高的學問,但它并不如世人所想的那么深奧,什么“見一葉而知秋”看似深奧,可說不定經常在田里勞作的農民大叔比那些大學問家更懂,即使不看那“一葉”同樣知秋。這便是對世間規律的總結。一個常思考,常總結,多求證,省悟自身,抱堅毅之志,懷灑脫胸襟的人必將踏哲學之捷徑迎光明未來!
參考文獻:
[1] 黑格爾. 邏輯學[M]. 人民出版社, 2002.
[2] 老子. 道德經(老子)[M]. 金盾出版社, 2009-01-01.
[3](美)菲利普斯. 蘇格拉底的6個問題[M]. 1.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4] 王健民 等編著. 孫子兵法(全四冊)[M]. 北方文藝出版社, 2007-6-1.
[5] 于丹. 于丹莊子心得[M].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7.
作者簡介:李泰良(1991-),男(漢族),四川岳池人,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