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月亮的詩句古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國古詩中寫到月亮的,不計其數。我想,沒有人能把古人吟月的詩統計完全。我寫過《李白和月亮》,那只是冰山一角,也許可以續寫很多詩人吟詠月亮的專題文章。月亮出現在中國人的詩中,決不是單純的寫景,有人望月思鄉,有人詠月抒情,有人借月諷喻,有人。。。。。。 有的時候,不同的心情,不同的際遇,詩人筆下的月光便有不同的涵義。在《詩經》中,便已出現寫月亮的詩句:“月出皎潔兮,佼人撩兮。”3千年來,一代一代詩人用綺麗想象和斑斕文筆,把月亮寫的千姿百態,展示了中國人的浪漫和想象力。
在古詩中月亮有很多別稱,比如‘夜光“(屈原:夜光何德,死則又育。)”“故兔”(李白:陽烏未出谷,故兔半藏身。)“玉輪”(李賀:玉輪軋露濕團光。)“玉兔”(辛棄疾:著一登樓瞻玉兔,何人張暮遮銀厥。)這些月亮的別稱,有些只是留存在古詩中,能引起現在人的聯想,有的至盡仍在被用,比如”嬋娟“”玉兔“。
吟詠月亮的詩篇多如繁星,但是深想一下能被世人一代一代的流傳,成為有生命的文字的,還是有限的。寫景的吟月詩句,寫的清凈闊大,意境深遠的有很多,可是我認為最好的應該是:”湖光秋月兩相和,譚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詩中描繪的另人神往。
一個外國的評論家,在讀了中國的月詩后,都贊不絕口。
謝謝大家,希望大家幫我評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同學們在學習中有意識地積累古詩文。所謂“積累”就是指在誦讀古詩文時要有意識地牢記所學的古詩文。
近年來的中考基本上是將《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背誦的80篇優秀古詩文作為默寫出題的范圍,所默寫的詩文名句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代表某種物象或描寫景物的占詩文名句。如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寫“雪”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寫“鳥”的名句:“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2.抒發感情的古詩文名句。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抒發憂民之情的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3.表達心志的古詩文名句。如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中表達詩人胸襟的名句:“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試題演練
一、在下列各題的橫線上。寫出相應的詩文名句。
1.不憤不啟_____。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
2.采菊東籬下,_______。(陶淵明《飲酒》)
3._______,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
4.居高聲自遠,_________。(虞世南《蟬》)
5.______,她在叢中笑。(《卜算子?詠梅》)
6.庭下如積水空明,_______,蓋竹柏影也。(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7.______,在河之洲。(《詩經》)
8.______,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9._______,兒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0.晴川歷歷漢陽樹,_______。(崔顥《黃鶴樓》)
11._______,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12.小大之獄,_____,_____。(《曹劌論戰》)
13._____,_____。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14.______,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15.東風不與周郎便,______。(杜牧《赤壁》)
16._______,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17.感時花濺淚,______。(杜甫《春望》)
18.明月松間照,_______。(王維《山居秋暝》)
19.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己亥雜詩》)
20.忽如一夜春風來,_______。(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1.______,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22.安得廣廈千萬間,______,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3.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__?______。(朱熹《觀書有感》)
二、根據題目的提示,寫出相應的詩文名句。
1.王國維在《人間同話》中提到了治學的三種境界,其中第三境引用了辛棄疾《青玉案》中的句子:“______,驀然回首,那人卻在_______ 。”
2.為人處世要潔身自好,高雅莊重,應像《愛蓮說》中的“蓮”那樣“_______,_______”。
3.在古詩文中,“蕭”常表示蕭索、蕭條之意,如“______,洪波涌起”;“簫”則指一種樂器,如“_________,衣冠簡樸占風存_________”。
4.李白在《渡荊門送別》中描寫月映水中、云霞飄飛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詩人總能從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規律中得到啟發:朱熹面對一池碧水,感悟“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龔自珍凝視一地花瓣,頓悟__________,__________。
6.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詠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7.王安石的《登飛來峰》中表明作者不畏艱難,對前途充滿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甫在《春望》中表達思親人、盼音訊的心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出師表》中表明諸葛亮淡泊名利的性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現詩人憂國憂民情感和寄托美好愿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以落花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王灣《次北固山下》中以“一帆”小景,寫出大江直流、平野開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4.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渡荊門送別》一詩中,真摯而含蓄地抒發了思鄉之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一詩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國勢危急和個人命運坎坷的詩句是:“______,_____”
三、根據題目的要求。寫出相關的詩文名句。
1.懷才不遇的人常慨嘆:“______,______。”
2.“樹”是文人雅士筆下的愛物,請任意寫出古詩詞曲中帶有“樹”字的兩個連貫的句子:“______,______。”
3.詩言志。從李白“此夜曲中聞折柳,______。”的詩句中,我們能感受到詩人客居洛陽的思鄉之情:從杜甫“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詩句中,我們能領悟到詩人身處茅屋卻心懷蒼生的濟世情懷。
4.月亮的圓缺象征人間的離聚。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發出“共看明月應垂淚,______。”的悲苦慨嘆;而蘇軾在《水調歌頭》中吟唱“______,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借月抒懷,盡顯灑脫曠達。
5.古詩常以景寄情。同是秋景,劉禹錫筆下“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充滿了豪邁樂觀之情:而范仲淹詩句“塞下秋來風景異,______”,流露出淡淡的憂傷之感。
6.鄉村美景,總是令文人墨客流連忘返。請寫出古詩詞中描寫鄉村美景的句子(連續的兩句1:“______,______。”
解析指導
在古詩文積累考查中,最常見的失誤表現為寫錯別字。寫錯別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誤解詩文的意思而寫錯別字,如將“何當共剪兩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中的“燭”寫成“竹”,將“斗折蛇行,明滅可見”中的“行”寫成“形”。
2.沒有準確理解詩文意思而用同音字替代。如將“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中的“盡”寫成“進”;將“人生自古準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寫成“漢”。
3.沒有準確理解詩文的意思而與形近字混淆。如將“下見小潭,水尤清冽”中的“冽”寫成“洌”,將“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中的“掣”寫成“擎”。
國學是中國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蘊,有這樣的一個綜藝節目,叫做國學小名士,不知道大伙看過沒有。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國學小名士觀后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國學小名士觀后心得1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的珍寶。四言詩經,五言古風,唐詩宋詞,構成了詩歌國度中無比壯麗的景象;飽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蘊,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是中國文化最燦爛的瑰寶之一。清詞麗句,恢弘奇偉;遨游詩海,美不勝收。
古詩是什么?要讓兒時的我來說,那就是一些稀奇古怪,難以理解的句子。而這些難以理解的句子,在考卷上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在低年級時,背古詩對我來說是最復雜不過的了,背個詩簡直比登天還難吶!可當我今天看了《國學小名士》后,我看到各位哥哥姐姐們那脫口而出的背詩速度,實在讓我驚呆了!他們口中那一句句優美的古詩,都是祖先留下的財產,這一份份財產,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中華燦爛文化的啟明燈,照亮了我們對古詩熱愛的激情。
古詩句的境界也很高,不只是字面上的描寫風景、人物、心情等,更重要的還是隱藏在詩句里的深層意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這句詩句提醒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時間是不會倒回來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句詩告訴我們要像竹子一樣堅強,頑強。"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詩告訴我們做凡事都須艱苦鍛煉,不斷磨礪,才能取得成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詩是勸告我們小時候要努力,不然長大了想后悔也來不及了……
古詩句的意境也很多,讀著讀著,眼前就出現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面。“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伊人獨立花下,落英繽紛,一雙春燕在細雨中飛翔。晏幾道把相思都描繪得如此浪漫,在下真是佩服。“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蕩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著那美麗的風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番奇妙景致。妙哉!妙哉!
可是自從有了電腦、手機這些高科技的東西后,人們有什么問題就會使用它們查詢,可以搜到很多的滿意答復。正是因為如此,人們才變得很少去通過書籍查找資料。那就更沒有多少人會去在意故事詞了。
我通過看《國學小名士》對古詩詞加深了理解。古詩詞已不再是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了,古詩詞是每個中國人必須了解的文化,古詩詞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中也包含了我們祖先的智慧。
中國,隨著時間的流逝,語言也發生了多次的變化,從古人說的文言文到現在說的白話文,文言文現在也成了學習的一種,它們都被挖掘了新的價值,這種價值是無價的。
我對《國學小名士》里的哥哥姐姐們都贊不絕口,我要向他們學習,多積累古詩詞,多了解祖國文化,多看些好書,多儲存有用的知識。
同學們,讓我們向祖國的璀璨文化走去吧!讓我們向古詩詞的方向前進吧!
國學小名士觀后心得2中國是文明古國,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傳統文化,像璀璨的顆顆繁星,令人耐人尋味。它們又是煞麗、無窮無盡的瑰麗財富,是我們的良師益友,領我們開啟國學的道路。
觀看《國學小名士》時,我不禁佩服起詩句語言的鬼斧神工,更佩服寥寥詩句所散發的青草般的細膩芳香,選手們機警應對、學富五車的才藝更令我嘆為觀止。
第一輪是說“國”與“家”。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與地球。我們只有事事關注我們的國家,把握住未來,學好每一堂課,未來才會發出光芒。
第二輪講述的是“親”與“情”,我國絕大多數的詩歌賦詞都是抒情用事,它們使我們的情感流程得到了升華,進步。陶冶了我們對親情的情操,更把它們表達的淋漓盡致。如同“妙筆生花”。
看完后,我對國學誦讀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懂了它的真諦。這個節目讓我更想了解中國燦爛的文化,而且讓我陷入了沉思:中國有無數的唐詩宋詞,它們都是我國綺麗的瑰寶,引領我們去熏陶、認識。只有不斷的閱讀與積累,探索文化結晶,才能成為真正的“國學小名士”!
中國人一向是勤奮好學,智慧源于勤奮,偉大出自平凡。我們應努力拼搏、完善自我,勤奮向上,以新的姿態迎接每一次的挑戰,爭取開放出最絢爛的花朵,搖曳在群山之中。
我們尚還年輕,初生牛犢不怕虎,朝氣蓬勃的我們像金光閃閃的太陽,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精力。我們應該把美好的花樣年華好好地利用起來,學習我國的傳統文化,豐富自己的人生觀,讓這條道路源源不斷地流傳下去。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棟梁,時代的接力棒要靠我們相傳,學習經典文學塑造文明社會,為未來的良好基礎做好鋪墊。
在以后漫漫的求學之路上,我們應當把中華美德的精髓傳承下去。積累更多的古代知識,豐富自己的內涵修養,讓我們與文學詩詞為友,暢游古詩天地。用自己的知識點綴祖國的萬里大花園,以高標準、高素質的目標要求自己,領略中華蘊含的文化奧秘!
國學小名士觀后心得3頓挫抑揚的詩韻,優美又帶有靈性的詩句,悠久而又璀璨的國學文化。這是讓我們后人為之感嘆,欽佩不已。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詩分別出現了兩個重要的字——日,月。國學文化博大精深,里面記載了許多關于日和月的詩句和詞。古人們總是借皎皎月光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關于月亮的詩句總是透著悲傷,凄涼的情感。
我很喜歡描寫月亮的詩句,因為這樣的詩句會讓我身臨其境,去體會作者的心情。
《國學小名士》這個節目讓我懂得了許多知識,增長了許多見識,還真正理解了古詩中的詩句所表現的意境。
其中有一項環節是“美德大考驗”,我很喜歡,在我的理解中,即使沒有文化,也要有正能量。知識量再大也不能溫暖人心,可是,正能量多起來卻可以把冷卻的心溫暖的融化掉,這是一種多么神奇的力量啊!
在“美德大考驗”里,有些選手沒有通過“美德大考驗”,卻靠自己真心的懺悔和積累的國學知識, 以及口齒清晰的表達能力贏得了老師們的心。可有一些選手通過了“美德大考驗”卻因為表達能力不好,而且又沒有使用一些國學知識,這個問題讓評委老師們起了爭議。
我感覺不管怎樣,只要做好自己,認真回答問題,保持自然狀態就好,就像我們平常考試一樣。
以后,我們一定要做一個美德好少年,學習國學中的知識,弘揚國學璀璨耀眼的文化。
國學小名士觀后心得4由于沒有從一開始看《國學小名士·青少年經典誦讀大賽》,我便從網上搜找出來了,便開始看了起來。
首先是主持人宋磊介紹蒞臨本次大賽的幾位重量級評審——石玲、劉悅坦、魏新、楊波、董姝。緊接著,選手們個個登場:一號選手王夢憶、二號選手孫榮憶、三號選手任家豪、四號選手周子靖、五號選手于皓凡。他們的介紹各不相同,都富有詩意。而且,他們的形象也是彬彬有禮、不拘小節。
進行第一輪比賽:我愛記詩詞。規則為:根據大屏幕顯示的關鍵詞,選手依次背誦包含關鍵詞的古典詩詞、名句。每次答題限時五秒,答錯即出局,依照出局順序,5位選手分別得到5分、10分、15分、20分、25分,本環節共兩回合。關鍵詞為“風雨”,選手們滾瓜爛熟、倒背如流的好記性呈現在我眼前。可不幸出現了,一號選手王夢億因重復了而沒有及時作答,Out。緊接著,三號選手任家豪也因為這個原因Out。剩下的3位選手出拼搏著。然而,五號選手暫時想不出來,也被out。只剩下2位選手了,二號選手差一點沒有答上,但還是作答了,但4號選手重復作答,out了。第一輪堅持到最后的是——二號選手孫榮憶!
之后,石玲老師給五位選手解釋了“風雨”的意思,評委董姝非常欣賞二號選手,因為她在差一點點就被Out的時刻中回答了,她的心理素質不是一般的好。
下一組關鍵詞:江湖。先Out的是三號選手任家豪,然后是一號選手王夢憶out,再然后是五號選手out,又剩下兩個人了。最后,四號選手失敗,二號選手獲勝。
第二輪:名家對對碰。
一號選手開始作答,然后答對了。接著,三號選手也答對了,可是五號選手卻不幸的out了,四、二號選手也不幸out。
第三輪:美德大考驗。
“漢寶”哥哥介紹完之后,五名小選手與導演一塊吃飯,在這個房間里有不少“眼線”,究竟哪個小選手會禮讓出自己的那一份食物呢?
考研開始,還沒入座,周子靖、孫榮憶就表現出互相謙讓的舉動。然后,于皓凡子大家都坐定以后,主動給每一個同學倒上一杯水。大蝦端上來后,王夢憶發現只有五只大蝦,而有六個人。周子靖與孫榮憶相后謙讓,之后大家都開始謙讓了。之后,開始分雞蛋,五個人開始謙讓,侯磊導演表揚了他們。吃飯結束后,每個人的碗里都有剩菜。最終,大家總結了一下今天的表現,自己要努力去改正缺點。
《國學小名士》給了我很多道理,比如我們要節約糧食、要注意餐桌上的禮儀、懂得謙讓......而且,我們要多記一些古詩詞、名言名句等等,要遵守著中華傳統美德,不能只說,要去做,繼承著中華的傳統美德,做一個美德好少年!
國學小名士觀后心得5《經典誦讀》是我們學生必背的,可對于我們來說只是死記硬背,根本不理解其中的含義,這兩天我看了一個節目《國學小名士》,讓我感悟頗深,受益匪淺!
國學小名士電視誦讀大賽以“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為主題,讓青少年通過對國學經典的誦讀,把傳統經典中的正能量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經典誦讀》是我們必須牢記的國學文化,所謂經典是指傳統的,對后人影響深遠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詞句,警示的格言,都給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識的拓展。對傳統經典做到耳熟能詳,無疑是讓我們享用傳統文化精華的精神盛宴。
當我看到那些選手們激情洋溢的演講,我的內心倍受鼓舞,他們就是我的榜樣,我要努力學習。我要多看書讀報,來豐富我的知識。看完后我有了深刻的領悟:應未雨綢繆――我無論做何事都要先做好充分的準備。經典誦讀是對廣大中小學生進行愛國和民族傳統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揚民族精神,弘揚中華文化魅力的法寶。經典誦讀中所含的國學文化須牢記。
關鍵詞:意象;月亮;構成
自然界中的花鳥蟲魚、山水草木,皆可構成意象。月亮由于其美麗、高潔、深杳為人喜愛,更被詩人寄托了朦朧深邃的情感,成為古典詩歌的一個經典意象。“月”意象的構成可以從兩方面分析:
一、因“象”以立“意”
意象由意(主觀情感)與象(客觀物象)兩個基本因素構成,其中象是基礎,即詩人的情感必須要借助于某個客觀物象來表達。在古詩的傳統里,人們總對某種事物寄托某種特殊的情感,比如望月思鄉、折柳惜別、鴻雁思歸等,這與事物本身具備的特質有關。
比如月亮引發相思,李白的《靜夜思》寫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樣一個鄉思引動的過程自然而然,并不因詩人與讀者時代和生活經歷的差異產生隔膜。這與月亮的特質有關。首先,寧靜的月夜,離鄉背井的人容易感受到孤單,想及家鄉、親人、愛人朋友并渴望團聚。夜的靜謐比之白晝更易讓人陷入沉思,產生纏綿邈遠的情思。其次,從月相的形態及其變化來看,圓月如盤,團團圓圓;殘月如勾,殘缺不全。月亮圓了又缺,自然勾起人們關于分離和團聚的聯想。宋代呂本中的《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月亮不分南北東西與人相隨,愛人與他卻分隔異鄉不能相聚;月亮圓了又缺,缺了還會圓,但人卻是一經分散,難得團圓。人生的聚散與月亮的圓缺就建立了關聯。再次,由于月亮的唯一性,天南地北的人共一輪明月,因此月亮便被作為傳情的媒介,李白:“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作為一種共通的情感體驗,月亮承載了天下所有人的相思,“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張九齡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古》)更是道出,望月思鄉是一種普遍的情感模式,自然界的月亮脫胎成經典的藝術形象。
二、“象”的豐富“意”蘊
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個性等許多因素。雖然人們習慣把一種情感投遞于一種物象之上,但在這個基礎上,也會由不同的個體生發出其他的聯想,產生不同的意蘊和情感。
(一)人格境界決定的月亮的氣質
曹植的《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這首詩是曹植代思婦抒情,借明月抒發對久游在外的丈夫的思念。月光照耀引憂樗跡高高在上的月亮代表只可仰望不可倚靠的夫君。丈夫在外仕途發展、情感變化一無把握,自己在家獨守、被動等待、充滿憂慮、終至無奈。她將夫君比喻為路中的清塵,將自己比喻為污濁的水泥,兩人就像是沒有交集的平行線,愈行愈遠。詩人寫出了古代不獨立的女性生命依附于人的卑微和無奈。這里月亮引起的情思委婉深致、悲戚惶惶,具有強烈的女性氣質。
再看一首杜甫詩,《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墻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天地一沙鷗。”歷盡滄桑、垂垂暮年的杜甫在成都草堂度過了難得的寧靜歲月,由于好友嚴武去世失去生活依靠,被迫離蜀東下。他放眼望去,只見星星低垂,水天相接處一片曠野開闊伸展,俯身看一輪明月映照水中,隨著江水波瀾起伏動蕩。好一番豪壯靜謐的景致!月亮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涌動不息的,它蘊含著不折的生命力。作者是“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的杜甫,是“致君堯舜上,能使風俗淳”的杜甫,雖然一生坎凜,但志氣未消,這里的月就有了一種闊大悲壯之感,具有陽剛之氣。
(二)人生際遇帶來的月亮的基調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故鄉,一種惆悵而溫暖的記憶
人生易老。永遠不會拋棄你的,是故鄉。
想起席慕容的那首小詩:“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離別后/故鄉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賀知章當然不可能讀過這首詩,然而那種久別之后重返故里的心情卻是那樣地相似。他早年離鄉,算是“少小”,耄耋之年辭去朝廷官職,回到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已是“老大”,匆匆歲月,五十多個年頭,驚風飄過。
歲月催人老,卻改變不了游子濃重的鄉音。只是當年離家,風華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雖說一生仕途順遂,很少遇到什么傷懷、遺憾之事。然而,“物是人非”,一句“笑問客從何處來”,言盡而意難止。
“我不忘故鄉,故鄉還認得我嗎?”兒童的“笑問”出于天真自然,然而在詩人心中卻是重重的一擊,引出他的無窮感慨,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看似平常的一問中了。
賀知章的這首詩可以說婦孺皆知,其語言風格是一貫的明朗。然而正是這看似明朗的詩句中蘊含著的復雜的說不清的心緒。全詩就在這有問無答處悄然結束。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久久不絕,即使我們不為詩人久客傷老之情所感染,卻也不能不被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景所打動。
心中忽然響起一首久遠的老歌:“彎彎的小河,青青的山岡,藍藍的天空,陣陣的花香,怎不叫人為你向往?啊,問故鄉,問故鄉別來是否無恙?我時常時常地想念你,我愿意我愿意回到你身旁……”故鄉,就像記憶深處的那片蘆葦。風一吹,蘆絮四起。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向著明亮那方
喜歡日本著名的童謠詩人金子美玲,喜歡她的一首小詩《向著明亮那方》:“哪怕是一片葉子/也要向著日光灑下的方向/灌木叢中的小草啊//哪怕燒焦了翅膀/也要飛向燈火閃爍的方向/夜里的飛蟲啊”金子美玲短暫的一生曲折坎坷,卻寫出如此明亮、清澈、溫暖、向上的詩句;龔自珍的人生也并不如意,卻能于“萬馬齊喑”的時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吶喊,都實在可敬。
龔自珍身世非凡,他的親人中,以文出名者不乏其人。其父龔麗正是著名的學者,其母段馴是有名的詩人,他的外祖父段玉裁,更是清代為數不多的樸學大師。
龔自珍二十來歲時,寫就一組恣肆的《明良論》,博學的外祖父讀后感慨不已,覺得自己老了,還能見到這樣有才華的年輕人,死也無憾。
然而,龔自珍卻生不逢時。這位敏感而疏狂的詩人,充滿對那個不可救藥的時代的絕望。
詩的前兩句描寫的就是前夕的沉悶現實。“喑”,啞。“萬馬齊喑”意為:所有的馬兒都不發出聲音。比喻整個社會噤若寒蟬,毫無生氣。“究可哀”,這終究是一件令人感到悲哀的事情。
“九州”,整個中國的代稱。“九州生氣恃風雷”意思是: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觀狀,必須憑借疾風迅雷般的社會變革。詩的后兩句,既是詩人胸懷大志,卻無處可施的深沉嘆息;也是詩人渴望打破常規,任人唯賢的仰天吶喊。現在我們知道了“不拘一格”這個成語,就出自這首詩。
清代詩壇,能讓我深深喜歡的,除了被王國維稱之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納蘭容若,似乎只剩下一個人,便是柳亞子先生曾贊不絕口的“三百年來第一流”――龔自珍。
“哪怕只有分寸的寬敞,也要向著陽光照射的方向。住在都會的孩子們啊。”
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像詩人一樣――向著明亮那方!
(郭學萍,特級教師,南京市下關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