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公共衛生價值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今天由省高發公司黨委、董事會、工會組織“送團圓、送親情、送溫暖下工地”職工家屬慰問團,來我驛陽公司進行慰問,在此,我代表驛陽公司全體干部職工和參建人員,對慰問團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向省高發公司黨委、董事會、工會領導對我公司全體干部職工的關心、愛護、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公司自今年6月9日正式接手承建河南省駐馬店至泌陽高速公路,對項目實施進行實質性管理三個月以來,經過嚴密組織,合理運作,團結一心,協同作戰,總體上已完全排除和解決了該項目前期遺留下來的諸多問題的障礙,使這一重點工程建設步入了正確軌道。全體員工齊心協力,奮勇拚搏,克服雨季帶來的施工困難,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內,已累計完成投資3.2億元,占年度投資8億元的40%。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高發公司黨委、董事會、工會關心支持的結果,是諸位家屬傾心奉獻、全力支持的結果。
本項目由于工期短,任務重,我們于9月10日起又開展了“大干100天,完成5個億”活動,公司全體人員放棄了休假,顧不得同家人團聚,不辭辛勞的服務于一線。公司董事會也借此機會,請各位家屬通過實地參觀進一步了解高速公路,了解高速公路管理者的艱辛和工作的重要性,希望取得各位職工家屬最大的理解與支持;通過“送團圓、送親情、送溫暖下工地”活動,使我們廣大一線職工進一步感受省公司領導的關心和愛護,我們不斷提高認識,轉變觀念,變壓力為動力,努力工作,將公司承建的高速公路項目,保證按期完成任務,向高發公司、各位家屬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最后,我借此機會再次感謝高發公司黨委、董事會、工會領導對我公司的關心和愛護!祝大家萬事如意,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關鍵詞:桑葚(Fructus mori);熱殺菌;二甲基二碳酸鹽(DMDC);菌種鑒定
中圖分類號:S888;TS25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4)10-2383-04
Effects of Fructus mori Juice Process on Its Microbe Number
ZHOU Qing1,2,WU Ji-jun1,XU Yu-juan1,YU Yuan-shan1,XIAO Geng-sheng1,2
(1.Institute of Sericulture and Farm Produce Processing,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 510610,China;
2.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Effects of different Fructus mori juice process on its microbe number were analyzed from different ways of washing,storage time,sterilizing temperature and DMDC steriliz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zone water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icrobe number. As time went by,microbe inside Fructus mori juice reduced at first and grew later. Sterilizing above 70 ℃ had significant effect. When treated with DMDC of 100 mg/kg and 200 mg/kg concentration, the bacteria reducing logarithmic was 3.53 and 3.85,respectively. The residual bacterial were Serratia rubidaea,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and Bacillus mycoides with API physical-chemical identification.
Key words: Fructus mori;thermization;DMDC;strain identification
基金項目:農業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01303073);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nycytx-27-gw503)
桑葚(Fructus mori)為桑樹的果實,又名桑椹、桑果、桑棗等,屬漿果類型。桑葚已被中國衛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食品名單[1]。桑葚的品質以紫色者為最好,紅色者次之,青色者較差,一般不食用。桑葚汁的主要營養成分為糖、鞣酸、花青素、蘋果酸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2]。桑葚營養豐富,與沙棘、懸鉤子等一同被列為國際上正在熱衷開發的第三代水果資源[3]。桑葚中的白藜蘆醇和紅色素的提取分離是目前許多研究中的熱點[4]。如利用超聲波提取桑葚中的白藜蘆醇[5],酶法提取桑葚多糖[6]。還有從桑葉中提取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黃酮苷[7]等。近年來桑葚產量正不斷增加,但由于其季節性強,華南地區成熟季節只在每年3~6月,具有常年供應的不均衡性;而且桑葚水分含量高,在80%以上,皮薄易破,霉菌、害蟲容易侵害繁殖,常溫下l~2 d即變色、變味、腐爛,不耐貯運和保鮮。因此,大批量收獲下來的桑葚,為了減少其由于不耐貯藏而引起的損失,國內外對其利用多加工成果酒、果汁、果醬、果凍、干制品等成品。
桑葚原汁是進一步加工成桑葚酒和桑葚汁飲料的原料,但由于桑葚皮薄汁多,容易腐爛,易被微生物污染。因此在各個加工環節控制微生物總量對最終的桑葚原汁的品質十分重要。較常用的果汁滅菌方法有超聲波、微波、紫外線、放射性同位素以及高溫滅菌方法,這些滅菌方法只要使用得當,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8]。近幾年關于果汁滅菌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超高壓冷滅菌[9]和高溫瞬時滅菌[10]上。目前對桑葚汁微生物控制的主要方法為熱殺菌,其殺菌效果較好,但也會對營養成分、功能成分等產生一定的破壞。二甲基二碳酸鹽(DMDC)是一種國外普遍使用的殺菌劑,但國內引用較少。DMDC添加到飲料中能有效殺滅對飲料有害的微生物,并且不影響口味,已被批準使用。本試驗對桑葚加工過程中清洗、暫時貯存等對微生物影響較大的關鍵環節進行了研究,同時探討了DMDC殺菌對桑葚汁微生物的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桑葚為廣東省廣州市清遠區所產的“大10”品種桑葚。
1.2儀器與試劑
MJ-25PM01B型榨汁攪拌機(廣東美的精品電器制造有限公司);SPX-250B型生化培養箱(上海佳勝實驗設備有限公司);SW-CJ-2FD型超凈工作臺(蘇凈集團蘇州安泰空氣技術有限公司)。
二甲基二碳酸鹽(DMDC)購自Sigma公司;API菌種鑒定試紙購自生物梅里埃中國有限公司;革蘭氏染色試劑,PCA培養基,氧化酶試紙以及觸酶試紙購自環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試驗方法
1.3.1桑葚汁的制備選擇成熟、紫色和紫紅的新鮮桑葚果實,人工剔除病蟲害、霉爛果,去掉果柄和萼葉后打漿,再用100目的濾布過濾得到桑葚原汁。
1.3.2DMDC母液制備 取100 μL DMDC加入300 μL無水乙醇中,混勻,待用。
1.3.3 不同清洗方式對桑葚汁中微生物總量的影響 分別稱取4份準備好的桑葚果實300 g于潔凈的1 000 mL燒杯中,燒杯編號1-4。1號燒杯中加入適量用臭氧處理過的自來水浸泡清洗,2號燒杯中的桑葚果實不做處理(空白對照),3號燒杯中直接加入適量自來水浸泡清洗,4號燒杯中加入適量的生理鹽水浸泡清洗。將4份桑葚果實分別打漿榨汁,取果汁進行細菌檢測。重復3次。
1.3.4貯藏時間對桑葚汁中微生物總量的影響 將過濾得到的桑葚汁取300 mL于潔凈的500 mL三角瓶中,首先進行一次細菌檢測,再每隔5 h進行一次細菌檢測,測2次。重復3次。
1.3.5熱殺菌處理對桑葚汁中微生物總量的影響采用微波爐加熱鮮榨的桑葚果汁,用紅外溫度檢測器定時檢測桑葚果汁的溫度。在每一個溫度下對桑葚汁進行細菌檢測。重復3次。
1.3.6DMDC對桑葚汁中微生物總量的影響準備2個潔凈的500 mL三角瓶,各裝300 mL桑葚汁,再分別加入DMDC母液30 μL和60 μL,2 h后進行一次細菌檢測,并再次添加與第一次等量的DMDC母液于2個三角瓶中。再過2 h后進行細菌檢測。并進行API菌種鑒定,鑒定連續兩次添加DMDC后的殘余菌種。
1.3.3細菌檢測方法使用平板計數培養基,稀釋倒平板法計數細菌。
1.3.4數據處理采用Spss數據處理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清洗方式對桑葚汁中微生物數量的影響
桑葚采摘后首先需要進行清洗處理,這個步驟可以去除桑葚中的大部分雜質,本試驗采用臭氧水、自來水、生理鹽水處理桑葚,并與不處理進行對比,得到4種處理方式對桑葚微生物總量的影響如表1。由表1可知,臭氧水處理后桑葚果汁中的菌落總數對數最少,為4.04,其次為生理鹽水,自來水,最后是空白對照。說明用臭氧水處理桑葚是最好的。4種處理方式中臭氧水處理效果最佳。
2.2貯藏時間對桑葚汁中微生物數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在貯藏前5 h,桑葚果汁中的菌落總數的對數減少了0.27,而在接下來的5 h里菌落總數的對數又增加了1.2。說明隨著貯藏時間的增加,短時間內桑葚果汁中的微生物數量不會有增加,而長時間放置會導致果汁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2.3熱殺菌方式對桑葚汁中微生物數量的影響
由圖1可知,當溫度達到70 ℃以上后能達到滅菌效果。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常壓熱力殺菌是食品殺菌的常用方法之一,在果汁加工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保障果汁微生物安全、延長產品貨架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高溫熱殺菌會導致果汁飲品營養素(特別是維生素C)的損失和品質下降,因此,殺菌溫度和時間的控制是關鍵技術之一[14]。
2.4DMDC對桑葚汁殺菌效果及殘余菌種鑒定
采用常規熱殺菌,由于花青素的破壞,果汁的顏色會隨著溫度的升高逐漸變淺[15]。因此本試驗研究了DMDC對桑葚汁的殺菌效果,同時分析了在桑葚汁中能耐受DMDC的微生物種類。
2.4.1DMDC對桑葚汁殺菌效果的影響由表3可知,對于平板培養后初始菌落總數達106.65 CFU的桑果,200 mg/kg DMDC殺菌2次減菌對數為3.84,100 mg/kg DMDC殺菌2次減菌對數為3.53。200 mg/kg的DMDC的滅菌效果略強于100 mg/kg的DMDC。第二次滅菌后果汁中的細菌減少0.73和0.67個對數。
2.4.2API菌種鑒定殘余細菌觀察菌落形態,有3種比較典型的菌落,分別挑取單菌落后進一步劃線純化,單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進行氧化酶和觸酶試驗。同時將純化后的單菌落接種到生理鹽水中,控制濁度達到2 Mcf。
在使用API 試紙條之前需根據試驗菌的生化試驗結果,同時結合《API系統選條的標準》確定所用試紙條的種類。由表4可知,對純化后的菌種進行革蘭氏染色,只有3號為陽性,其他全部為陰性,氧化酶和觸酶試驗全部為陰性,確定3號用API 50 CHB試紙條,1、2號用API 20 E試紙條。
API 50 CHB和API 20 E試紙條分別由50和20個含有干燥底物的小管組成。這些小管用細菌懸浮液接種,培養一定時間后,通過細菌的代謝作用(有的需加入礦物油形成厭氧環境),管內培養物產生顏色的變化,然后根據反應結果并參照分析圖索引或API LAB PLUS軟件可知,這3種比較典型的菌落可能分別為深紅沙雷氏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和蘇云金芽孢桿菌。
3小結
1)研究發現對摘得的桑葚進行臭氧水清洗桑葚能有效減少桑葚汁中的微生物;桑葚汁隨著放置時間的增加,其中的微生物數量5 h內增加不顯著,存放超過5 h后迅速增加,這要求桑葚采摘后迅速進行殺菌處理;在熱殺菌處理條件方面,70 ℃以上殺菌效果較好。本試驗確定70 ℃即可達到很好的殺菌效果,但該溫度殺菌果汁只能在冷藏條件下貯藏,常溫貯藏微生物容易超標。
2)DMDC為一種國外普遍使用的殺菌劑,與其他防腐劑相比,DMDC具有廣泛的殺菌作用,由于DMDC可完全分解,對酒及飲料的品質(色、香、味)無任何影響,其分解產生的甲醇量極少,不會影響健康[15]。連續2次添加DMDC后仍有部分細菌殘留說明DMDC不能將果汁中的細菌全部殺死。由最后的鑒定結果來看,維果靈最難殺滅的菌包括深紅沙雷氏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蘇云金芽孢桿菌。
參考文獻:
[1] 徐玉娟,廖森泰,肖更生,等.蠶桑功能食品研究與開發進展[J].中國食品學報,2006,6(1):417-422.
[2] 寧維穎,邵秀芝,盛玉鳳.桑葚的營養及其原果汁的加工[J].食品科技,2004(9):66-67.
[3] 張志強,楊清香,孫來華.桑葚的開發及利用現狀[J].中國食品添加劑,2009(4):65-68.
[4] 李冬香,陳清西.桑葚功能成分及其開發利用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24):293-297.
[5] 葛亮,楊清香,張志強.超聲波提取桑葚中白藜蘆醇的工藝[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0,31(7):69-72.
[6] 劉曉露,劉勝利,郭立強,等.酶法提取桑葚多糖的工藝研究[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12,31(1):30-32.
[7] KATSUBE T,IMAWAKA N ,KAWANO Y ,et al.Antioxidant flavonol glycosides in mulberry(Morus alba L.)leaves isolated based on LDL antioxidant activity[J].Food Chemistry,2006, 97(1):25-31.
[8] 沈錫偉,孔憲龍.新型果汁滅菌方法介紹[J].軟飲料工業,1992(2):29-31.
[9] 雷波,胡旭,劉剛,等.桑葚果汁超高壓滅菌工藝研究[J].南方農業學報,2011,42(11):1392-1394.
[10] 王金鋒,湯毅,謝晶,等.罐裝橙汁超高溫瞬時滅菌的數值模擬研究[J].2012,33(2):288-290.
[11] 陳祖滿.桑葚果酒的釀造技術[J].中國釀造,2005,24(4):62-64.
[12] 黎梅,冉曉鴻.桑葚酒的釀制工藝[J].釀酒科技,2003(6):98.
[13] 李汴生.熱殺菌與非熱殺菌特性與方法[J].糧油加工與食品機械,2001(7):14-15.
[14] 吳逸華,王海濱.熱殺菌對速凍木瓜果肉果汁感官特性、VC含量及菌落總數的影響[J].武漢工業學院學報,2012,31(4):17-20.
1.擇業動機。擇業動機是人們自主選擇職業的內在驅動力。研究表明,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擇業動機主要呈現出行業選擇、經濟收入和自身發展的多元化特征。調查發現,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擇業動機從高到低依次為:工作穩定(90.50%)、收入穩定(85.50%)、專業對口(86.00%)、福利待遇(19.24%)、便于流動(7.7%)、出國機會多(0.01%)、其他(1.80%)。從中可以發現,學生的擇業動機主要以工作穩定、經濟收入可觀和符合自己的專業為主導的多元化特征。這反映出大學生一方面希望能夠獲得有較高收入的工作,以盡量滿足自己成年人獨立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他們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夠符合自身專業特點,希望能夠獲得既能賺錢,又能發揮自身的特長的理想工作崗位。這種現象表現出:當代大學生的道德價值取向和時代的變化密切相關,應給予高度重視。學生的擇業動機在男女性別上沒有顯著性差異,這表明男女大學生的擇業動機具有較強的一致性。在三年制和五年制的學生比較上,我們發現在工作穩定和專業對口兩個因素上,二者均呈現出顯著差異,具體表現為:三年制學生比五年制學生更注重工作穩定,希望長期在一個單位工作,他們把單位的發展前途與自身事業視為具有長期的穩定的關系。五年制學生受市場經濟影響較大,更注重經濟收入,不少學生認為單位效益不好就重新選擇,對工作流動性較易接受,其比例高于三年制學生。這主要在于三年制學生受社會因素影響更多,他們經歷了高考,更加了解社會,更多地考慮到自身的實際需要,而五年制學生在擇業動機上具有一定的隨意性、盲目性。
2.擇業自主性。擇業自主性主反映學生在應聘和獲得工作崗位的過程中主要依靠誰的問題。研究表明,當代大學生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擇業自主性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學生希望憑借自身力量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為自己的職業選擇當家做主。調查發現,73.50%的學生認為擇業主要靠自己,依靠學校、父母、親戚和朋友的學生為25%。這表明,大多數學生擇業自主性水平較高,他們能正確認識到職業理想的實現主要應該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學校和他人的幫助。這表明就業體制改革和就業指導的教育是有明顯效果的。對不同類型學生進行比較,我們發現五年制與三年制學生在擇業自主性上存在明顯差異,主要表現在對父母、親戚、老師、學校領導和自己的依靠程度上存在著顯著性差異。91.76%的三年制學生在選擇工作時傾向于自己做主,遠高于五年制學生67.16%;這主要和五年制學生年齡比較小對擇業還缺乏應有的理性思考有關。
3.行業及崗位評價。行業及崗位評價是指人們根據自己的生活感受,對所要從事的工作做出的價值判斷。它影響人們的崗位選擇和工作態度,通過行業及崗位評價,可以發現不同的工作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了解學生的職業價值取向。研究表明,學生的行業及崗位評價具有明顯的社會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調查中,我們列出了幾種我校畢業生所從事的主要職業,對學生“在下列職業中,你認為最應受到重視的人士是什么”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大學生認為最應受到重視的人士依次為農民、科技人員、國有企業工人、教師、民營企業工人、公務員、機關干部。調查發現,農民被排在首位,一方面反映了學生對農業基礎地位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表明,近年來由于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農業的基礎地位受到削弱,需要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盡管學生對農民的重視程度較高,但實際調查發現,沒有學生愿意選擇當農民,這表明學生對農民的評價只是出于社會責任要求,而不能反映他們的擇業意向。對不同類型學生的比較,我們發現學生在行業及崗位評價上多數因素一致。因為我們學校的行業特色明顯,學生的選擇也有限。
4.擇業信心。擇業信心是學生對自己能否在畢業時找到滿意工作的能力的估計。學生隨著高校“雙向選擇”的不斷實施,以及大學生就業教育的不斷深入,表現出較強的擇業信心。通過對“畢業找到一個滿意工作的信心如何”的調查發現,很有信心的學生為41.18%,較有信心的為29.41%,一般為17.64%,沒有信心的為11.76%。可見,盡管目前就業形勢嚴峻,但由于學校行業特色和目前形勢需要,絕大多數學生對找到一個滿意工作較有信心。對不同類型大學生擇業信心進行比較發現,五年制和三年制學生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在男女生之間存在著顯著性差異:男生比女生更有擇業信心。這主要由于我們學校的行業特色、工作環境對人的要求及用人單位重男輕女的傾向有關。
二、教育對策建議
1.要十分重視學生的擇業價值觀教育并正確引導學生的擇業價值觀。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直接影響著他們畢業后角色轉變的速度和程度。他們畢業后以什么樣的姿態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對國家和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當前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一般都是圍繞如何擇業進行,而對大學生深層次的擇業價值觀、道德觀缺乏應有的教育,這致使部分學生的擇業出現一定的偏差,應給予重視。研究表明,多數學生能擺正自我與社會的關系,其職業價值取向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學生的擇業明顯受到社會上種種價值取向的影響,對自身長遠利益和人生發展前途的重視程度很高,但是在擇業中不能很好地處理金錢和親情、友情、愛情等的關系及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因此,要在大學生擇業價值觀的教育中,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待遇觀、客觀的職業地位觀和積極的職業苦樂觀,不能只要物質待遇,使他們能夠自覺抵制享樂主義的影響,在職業選擇上正確認識和看待權力、工資、晉升機會、發展前景、工作條件等,正確處理好金錢與人生、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之間的相互關系。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的進步,食品中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食品企業、政府監管部門的關注。在此大環境下,食品加工企業要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保證所生產出的產品安全合格,而此次主題就由訾雅靜老師對食品中的致病菌和如何控制微生物進行講解。
微生物的種類、特點和危害
微生物是一切微小生物的統稱,包括細菌、霉菌、酵母菌、真菌、病毒和少數澡類等。其主要特點有以下五個方面:一、個體微小,結構簡單;二、生存環境可塑性大,在-10℃~80℃、酸性、堿性,高鹽等條件下都有適合生長的微生物;三、分布廣、品類多、數量巨大、無處不在;四、繁殖快,例如大腸桿菌在20min以內繁殖一代,一晝夜最少也可繁殖出72代,數量非常巨大五、易變異、易培養、適應性強。
微生物是食品加工中最主要的危害之一,其中尤以致病菌為甚。條件致病菌污染食物或食品微生物超標會造成食品的腐敗、變質,而人們食用被污染、腐敗、變質的食物后,會出現發燒、腹瀉、中毒等癥狀,更有甚者會危及生命。GB 29921食品中致病菌的介紹及限量
為了控制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預防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國家衛計委委托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起草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標準,該標準于2014年7月1日由國家衛計委正式頒布實施。
該標準用以監督管理生產加工企業的產品中微生物的情況,其中對主要致病菌進行了簡介并對肉制品中的致病菌指標做出限量。
沙門氏菌:據統計,由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世界各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中常列榜首,沙門氏菌引發常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其中以鼠傷寒,腸炎和豬霍亂桿菌為常見菌種。其感染過程主要是大量活的沙門氏菌進入消化道后在腸道繁殖,釋放出毒素,導致人體或動物出現嘔吐、腹瀉、發燒等癥狀;污染源主要是帶菌的人或家畜的糞便、血液等。沙門氏菌最適繁殖溫度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而且其生命力頑強,在糞便中可存活1~2月,在冰箱中可生存3~4個月,在土壤中可過冬。GB 29921中沙門氏菌為二級采樣方案,限量指標為:n=5,c=0,m=0。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人畜共患病原菌,最適生長條件為35~37℃。該菌是一種細胞內的寄生菌,主要通過眼及破損皮膚、粘膜、腸道進入體內,從而入侵細胞免疫系統,可能造成呼吸急促、嘔吐、發燒、抽搐、昏迷等情況,還可能引發腦膜炎、化性結膜炎,敗血癥,甚至造成死亡。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生存環境適應范圍大。其對營養要求不高,在酸性、堿性,低溫條件都可生存,在4℃的環境中仍可生長繁殖,故而在食品中檢出比例大。GB 29921中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為二級采樣方案,限量指標為:n=5,c=0,m=0。
金黃色葡萄球菌:人類的一種重要病原菌,有嗜肉菌之稱,可引起許多嚴重感染,如肺炎、偽膜性腸炎、心包炎、敗血癥、膿毒癥等全身性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分布廣,空氣、水、灰塵、人或動物的排泄物等為常見污染源,其最適生長溫度為37℃,干燥環境下可存活數周。在中性環境下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最快(20min,2的n次方,幾何基數遞增),且具有高度耐鹽性(10~15%),可以產生腸毒素(50%~70%)耐100℃煮沸30m不被破壞。在GB 29921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三級采樣方案,限量指標為:n=5,c=1,m=100CFU/g,M=1000CFU/g。
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大腸桿菌的一個類型。該病菌常見于牛等溫血動物腸內,會釋放一種強烈毒素,并可導致腸管出現嚴重出血性腹瀉,更有甚者會伴發溶血尿毒綜合癥,危及生命。一旦感染,將造成嚴重疫情。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可經食物和水在人群中廣泛傳播,具有較強的耐酸性、耐低溫,最適生長溫度為33~42℃,廣泛分布于水和土壤中,甚至可以在一小部分養牛場的健康肉牛腸道內檢出,易增加屠宰過程中牛肉受到污染的可能。因此,在牛肉制品中的風險最高。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在GB 29921中為二級采樣方案,限量指標為:n=5,c=0,m=0;(僅適用牛肉制品)
通過對幾類致病菌特點、習性、危害的簡單了解,可以發現帶菌的人、動物糞便、血液雜物和被污染的水、土壤、空氣、接觸面等因素是大腸、沙門氏菌和單增李斯特氏菌的主要污染源;而膿包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最主要的污染源。生產過程中如何控制減少微生物
國家衛計委于2014年6月實施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GB14881-2013,以規范企業的生產行為,防止食品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污染,控制潛在危害。希望通過該規范提高從業人員的衛生意識,促進食品行業管理方式的進步,提高監管效率,保障消費者健康。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從廠房布局、設備設施、人員衛生等各個方面做出了非常全面的規定。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仍有幾方面容易被忽略。
第一、環境衛生,廠房功能布局。廠房選址要求對食品無顯著污染,其功能布局、流程需符合食品衛生操作要求。企業的生產條件不盡相同,需根據自身情況設置布局,從而降低環境中微生物對食品的危害。
第二、水和空氣在生產過程中的控制。水包括市政供水和自建井。如企業使用自建井,需將水凈化消毒,特別是產成品區生產用水。若使用市政供水,企業也可加消毒設施,進一步保障生產用水符合要求。此外,污水不可對生產用水造成二次污染,也不得污染生產環境。就空氣方面而言,車間的進出風口處要有防蟲,防塵設施,同時,要保證空氣從高清潔區流向低清潔區。從滅菌角度看,空氣可采用臭氧、紫外燈、二氧化氯噴霧或熏蒸等措施。
第三、人員和培訓在生產過程的要求。從事生產的人員必須有健康證,并且每天需要進行健康檢查,患有局部化膿性感染(手部傷口等)、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竇炎、化膿性肺炎、口腔疾病等)的操作人員必須暫時停止其工作或調換崗位。當前,食品監管部門和生產企業越來越重視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檢查。人員的素質、熟練程序、風險意識、危機現場的處理等,有助于提升產品的品質,優秀企業會通過各種培訓來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提高相應的知識水平。
第四、進貨索證。為減少微生物污染,企業進貨前需索要相關證件,審察廠家是否合規。證件包括原料、輔料、包裝材料、洗滌劑、消毒劑等。只有企業使用合格合規的生產原材料,產品性能才會更有保證。
第五、生產過程中的制度與管理。在生產過程中,企業的衛生管理制度,以及相關的檢查、考核是控制減少微生物污染的重要保證。在此過程中,須嚴格執行進出車間操作規程,清洗消毒操作規程;生、熟避免交叉污染;定期、定時消毒操作。操作人員離崗后重新回到崗位,需重新洗手消毒,并且在工作中一定要規范帶口罩防護,以減少微生物的污染。
第六、滅菌對減少微生物危害有所幫助。為減少微生物污染,降低產品的安全風險,滅菌工序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通過徹底加熱,包括致病菌在內的大部分微生物可以被很快殺滅。現在的滅菌方式很多,如沸水煮、巴氏消毒、高壓蒸汽、干燥滅菌、輻射滅菌、化學殺菌劑和消毒劑等等,企業需選擇適合自己產品的滅菌方式,減少有害微生物的危害。
第七、溫度與時間的控制。生產過程需在合理溫度下使操作工序盡量緊湊,從而降低食品中已有的微生物生長繁殖的速度,降低菌落總數。每類微生物都有自己的最適生長溫度,在最適生長溫度下,細菌會呈幾何級繁殖增長。因此為降低終產品的菌落總數量,就需控制生產過程中產品的溫度,使其盡可能遠離致病菌和腐生菌的最適生長溫度。
第八、監控與檢驗對控制微生物有重要作用。微生物無處不在,可造成食品污染的環節眾多,在2014年更新的GB 14881里面單獨增加了附錄A――食品加工過程的微生物監控程序指南,提出了加工過程環境微生物和過程產品微生物的監控要點。附錄A涵蓋了加工過程各個環節的微生物學評估,清潔消毒效果以及微生物控制效果的評價。從實際質量監控需求著手,對監控指標、取樣點、監控頻率、取樣和檢測方法、評判原則,以及不符合情況的處理等進行了詳細說明和解釋,并通過示例說明,指導企業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對微生物進行全方位的監控,以減少食品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污染,控制潛在危害,保證產品合格。
微生物的應用
雖然,致病微生物會對食品造成污染,但事實上,很多微生物是對人體有益的。微生物在食品中的應用歷史悠久,很早人們就會在適宜條件下利用微生物將原料經過特定的代謝途徑轉化為所需產物,例如發酵。常見的發酵產品有:酸奶、奶酪、l酵肉制品、饅頭、面包、泡菜、酒、腐乳、醬油、醋等等,發酵豐富了人類的生活。經研究發現,發酵過程在增加或提高營養成分的含量以及改善食品的風味方面正日益扮演重要的角色,顯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衛生監督人員;思想政治工作;和諧服務
中圖分類號:D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49X(2010)-06-0030-01
面對思想政治工作不斷變化的新環境和新對象,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與時俱進,突出重點,不斷賦予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時代內涵,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筆者擬結合衛生監督人員的工作實際,談一談如何做好衛生監督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圍繞發展,突出為經濟建設服務
思想政治工作是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是我們黨的傳統優勢。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緊緊圍繞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經濟發展和工作大局服務。衛生監督機構是代表衛生局執法的行政執法機構,雖然不能直接創造效益,但可為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環境,為區域的招商引資工作吸引更多的商家投資,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做好衛生監督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以人為本,突出和諧服務理念
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為本,做到“尊重人、關心人、體貼人”,通過親和干部與職工,構建起干部與職工、職工與職工相互和諧的良好氛圍。尊重別人,就是不要自以為是,自命清高,對別人的處境漠不關心。要關心人,體貼人,這是尊重人的思想基礎和感情基礎,沒有這種思想和感情做基礎,就不可能在行動上對人有尊重的表現,就不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衛生監督人員要尊重被監督對象的人格,尊重別人的勞動,尊重別人的感情、愛好、興趣、個性、和民族習慣等。同時,還要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教育,要求衛生監督人員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真正把和諧服務的理念貫徹到自己的工作中。要教育衛生監督人員正確處理好個人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只有關心對方,相互支持,,才能形成衛生監督工作團結和諧的良好局面。要教育衛生監督人員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把國家利益與集體利益放在首位,把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統一起來,用人民賦予的執法權力為人民謀利益。在衛生監督人員中要倡導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倡導集體榮譽感和愛崗敬業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
三、適時激勵,加強衛監人員服務意識
要善于運用激勵手段,適時地不斷激勵衛生監督人員發揮最大的潛能,激勵他們出新和創新,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努力完成各項衛生監督工作。做好衛生監督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結合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實際,多做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和解疑釋惑的工作,這對他們順利地完成各項衛生監督工作起著非常直接的促進作用。只有結合衛生監督人員正在從事的實際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收到成效。如夏季、旅游旺季或重大節慶日,是對食品衛生和公共場所衛生狀況進行專項治理工作的突擊期,這期間,衛生監督人員的任務重、時間緊、要求高、責任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要針對任務的準備、實施和完成的各個階段,適時激勵衛生監督人員,給他們講清道理,提高認識,實施督導,用好表揚與批評的手段和評先評優的激勵機制,形成一套完整的正激勵鏈,為衛生監督任務的完成提供精神動力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