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支教心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XX年11月14日下午,作為志愿者,我和其他志愿者一同來到了濟南市十里河小學進行志愿支教活動。支教一直是我的一個夢想。這次由山東大學創行組織的以“脊柱健康”為主題的支教活動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和機會,在此深表謝意。雖然只是短短一下午的支教活動,我卻真切地體會到了支教的巨大正能量。
來到十里河小學門口,看著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整齊地排著隊走進校門,我不禁想起我的小學和那群可愛的小伙伴們。班主任老師帶領我們來到三年級一班的教室外,站在門外看到那些孩子時,他們的眼神還是有些陌生而又害怕的。但當我們說明來意后,孩子們的眼睛瞬間變得炯炯有神,熱烈的掌聲也隨之響起。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求深深地震撼了我。
課堂上,為了讓孩子們易于理解,我們以講故事的形式向孩子們講述了導致脊柱受損的原因以及脊柱受損的危害,同時專門安排一名志愿者演示孩子們平時的不良習慣。每個孩子都挺直腰板,聚精會神地聽著我們講課。故事講完后,我們還設置了搶答環節,孩子們的熱情更加高漲,每當一道題目展示在屏幕上,近乎所有的孩子都會高高地舉起手臂,那場景一直留存在我腦海中,感動著我也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課堂最后,我懷著不舍的心情與孩子們道別并保證下周再來給孩子們上課。
通過這次支教活動,我感受到支教其實是一次愛和善的啟蒙。大愛無形,大善無聲。涓涓細流般的小愛必將匯成如江河湖海般廣闊的大愛,微塵般的小善終將積淀成如大地般厚重的大善。小學生需要善和愛的播種和滋潤,大學生需要愛和善的照耀和灌溉。為了傳遞給孩子們最本質的真、善、美,我的支教之旅還會繼續下去……
第一次站上講臺的激動,那一聲親切的“夢璐老師”,那一張張執著的面容,而今回首內心的那份悸動仍記憶猶新。很舍不得這些善良樸實的孩子。時間雖短,這卻是我度過的最有價值的一個暑期。我從這些孩子身上學到的遠比我授予他們的還要多。
2010年7月13號,在短暫的出征儀式之后,我們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的暑期社會實踐團便正式踏上了支教之行。我們來到的是位于衢州江山市境內的峽口鎮,而我們所支教的學校是一所農村小學,校園的操場還是風吹一身土,雨落一腳泥的土路。
我曾一度認為,如果說80后出生的人都是一群憂傷的孩子,那么在我看來,90甚至00后出生的就都是些腐敗分子。他們包里裝著手機,學習機,游戲機,MP4。他們拉幫結派稱社會。他們崇拜非主流,在耳朵鼻子嘴唇肚臍上打很多個洞然后戴上漂亮的飾品。他們瘋狂的戀愛,失戀后自殘。和這些孩子呆在一起我甚至會感到害怕。
可是在峽口這個小山村里,讓我改變了原來的想法,我又重新認識到原來90后還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家庭貧窮,所以他們要不懈努力渴望通過知識改變家庭的境遇。他們的家離學校很遠,所以他們得起得很早走很長一段路程到校上課然后一直到下午放學回家。有的在學校附近租房,小小年紀就得生活自理。他們尊敬師長,他們吃苦耐勞。
家訪在支教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來支教之前我幻想過無數次這個學校的環境,我以為支教的地方都是相當貧窮相當落后的地方。破舊的教室,破舊的課桌椅。來了之后不免有些失望。峽口雖是江山市內的一個小鄉鎮,經過幾年的發展卻已是煥然一新。人們生活也算得上小康,交通也很方便。學校就坐落在公路邊。起初我也納悶,為什么會來這里支教。第一期的家訪就讓我找到了所有的答案。我記憶最深刻是去一個小學六年級的詹鸚鵬同學家。那是一間低矮的土墻房,略顯疲憊的媽媽站在門邊接我們。一張木桌,幾張木板凳子,一臺小電風扇,一張木床,這些就是屋內的家具。來詹同學家家訪的原因是因為他是我們13位支教老師都比較喜歡的學生,平時總是很熱情地喊我們哥哥姐姐。媽媽很客氣的招呼我們進屋坐,這時候是晚上6點半左右,他們竟然沒有像一般的農村人家早早吃過飯,而是飯還在鍋里燒著。坐下后,我們便把事先準備好的禮物即一本科普知識書和一個籃球送給詹鸚鵬。拿到書他便很開心的開始翻閱,并與當天的地理課內容相結合問了許多問題,這也更讓我們覺得他是一位好學的學生。其間我們從他媽媽的口中得知,原來在詹同學的爸爸常年在天津工作,一年幾乎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回家一趟,平時和爸爸的聯系也大多是通過電話,平時就只有在羽毛球廠工作的媽媽照顧著他。媽媽的文化水平也并不高,孩子在學校學習成績并不是十分拔尖,在家也沒人輔導,以媽媽的角度來說當然是希望孩子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但在我們看來,詹鸚鵬平時還是比較活潑的,而且學習態度端正,相比其它調皮的男生而言,他真的是優秀太多了。
其間,我擔任的是仙人掌班的班主任,平時主要是負責三個班的趣味數學課。由于自主招生的特殊原因,我們分班的時候每個班的學生年齡差距較大,導致他們的知識水平也不盡相同,因此平時上課總是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題目對高年級的同學來說是很簡單的,但是低年級的同學就無法正常思考和理解,這對于沒有一點教學經驗的我來說更是一大考驗。不知道教案該怎么寫,也不知道是怎么個上法。但也沒辦法,最后還是回憶了一下以前老師是怎么教我們的,然后基本上就按照老師的方法教。幸好同學們都很配合,不懂的地方也能及時的提出來。而且可能是由于孩子的競賽心理,每次我都是讓他們進行小組比賽,因此大家都是比較團結的進行思考和搶答,整堂課下來還是比較順利的,氣氛也比較活躍。
支教的日子里雖然很辛苦,但也是快樂的。畢竟和這些孩子年齡本來相差不大,我們就像他們的哥哥姐姐一樣。他們會在課余時間來寢室和我們聊天,會和我們說他們的心里話。
——鄭州大學生物工程系2008級王軍亮
響應鄭州大學團委號召,2010暑假我們生物工程系的五名支教隊員經過充分準備,踏上了暑假支教的征程。本次活動的目的是指導初三學生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同時對大學生自身也是一次思想上的提升和身體上的鍛煉。
一
出發
去支教時,很多人表示了深深的詫異。其實我很早就有這個想法,當我知道我們系要組織這個活動以后,就很想去體驗那種支教的生活,想到要去支教了就產生一種莫名的興奮。后來,真的成為了一名支教隊員,才發現這件事完全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簡單,單是準備工作就極其繁瑣。經過這么多復雜漫長的前期事務,雖然不像最早的時候還懷有那么多不切實際的憧憬和向往以及可笑的宏圖大志,但大家心里的一份期待和熱情卻沒有消減,而且隨著實踐的來臨,這份激動似乎也在慢慢發酵膨脹。
終于,踏上了安陽的土地,看到了中學里孩子們一張張羞怯卻滿懷希望的臉,開始了支教的第一天。
第一天
中召地處106國道附近,算是交通便利。坐車順利到達中召,感覺這里也并非我們想象中那樣貧困。在周圍農田里可見到大片的桃園,葡萄園,西瓜地等,這在河南實屬少見。在當地學校校主任的悉心照顧下,我們住到了學生宿舍,我們的生活得到了妥善的安排。當時正值盛夏鮮花爛漫時節,學校的花壇姹紫嫣紅,平添了幾分嬌艷。
第一天,往往是感觸最多的時候。還記得初見時孩子們羞澀的面孔和靦腆的笑容,試探著向講臺上的我們叫了一聲:“老師”。我的心瞬時變得柔軟起來。滿是泥土的街道,遠離了非主流和霓虹燈的侵害,保留了童年應有的純真和樸實,這是一個充滿純凈和真情的地方,我們能做的就是為他們提供知識和精神的幫助,為他們點亮未來的希望。
留守兒童
這次支教活動讓我接觸到了純樸孩子們,他們有的活潑可愛,有的斯文嫻靜,有的聰明好動,還有的沉靜懂事。小孩的天真爛漫在他們身上一覽無遺,有時甚至感染了我這個大學生,讓我不由自主地和他們一起唱兒歌、玩游戲。現在還記得我們一起在蟬鳴陣陣中合唱《童年》的場景。
他們家庭貧窮,所以他們要不懈努力渴望通過知識改變家庭的境遇。他們的家離學校較遠,所以他們很早起床去學校。他們家長農忙需要他們做飯,小小年紀他們就得生活自理。他們尊敬師長,他們吃苦耐勞。
他們父母大多迫于生活離鄉打工,通常過年、農忙才回家幾天,只留下他們和爺爺奶奶們在一起。這就是當前農村普遍存在的龐大的留守兒童們。起初我也納悶,為什么會來這里支教。這就是我找到的答案。
對支教的理解
大學生支教就是用我們微薄的力量,去幫助那些孩子,支援貧困地區教育文化事業發展。為了那些欠發達地區的孩子能夠更好的學習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支教有著特殊的意義。當你看到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神,越過簡陋的教室窗口,穿過荒草叢生的校園,讓人揪心,這時你會覺得支教活動很有必要,能幫助更多的孩子獲得知識。盡管農村義務教育迎來了曙光,但依然還有許多需要關注的問題。它還沒有很好的硬件設施,更重要的是,它還缺乏優質的教師資源。
二
該做什么
去之前,和回來后,我一直在思考,對于支教,我該做的是什么?…
很多很多…
我現在感覺:驅除孩子身上的不足,讓他們更加完善,天性中的美——善良——一直保持著,就是我應該去做的。
課程方面
學生們總體對學校課程表上沒有的課程更感興趣,比如歌曲、舞蹈、武術、養生等課程。如果是課程表上以前就有的課,授課同學要力爭講出新意,要帶有一定的趣味性。
學生方面
由于受到打工潮的影響,初中最后一年輟學率近幾年一直居高不下。學校教室在7、8年級設置有兩個教學班,但9年級只有一個。又由于是暑假,自愿前來學習的不是很多。這很是個問題。同時通過這次支教活動,我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教師職業的神圣和光榮,感受到農村辦學的辛酸與無奈。
而在授課之余的交流之中,又有學生學問打工的事兒,看來繼續上學這個選擇正越來越多的受到打工的挑戰。如何引導一部分愛學習的同學端正態度,這將是以后支教的難點與重點。
我們一直認為,在具體教學中,要注意這幾點:一、不能給予學生過分的物質獎勵,使其養成不良習慣;二、要嚴格按教學安排進行支教,講效率、講質量;三、合理安排作息、教學時間。重在習慣養成。
教學資源方面
師資不足,是約束農村教育水平提高的瓶頸。在附近沒有發現一個書店,校內也沒有圖書室。加上這幾年減負熱潮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資料較前幾年更有限。據了解,由于學校師資不足,老師們的工作量都很大,非常辛苦,不能顧及所有同學,導致有些同學基礎不牢。
他們缺乏自信
讓我印象很深的一點就是總體來說,孩子們不是很有自信,那種羞怯和淡淡的自卑感可能是城鄉孩子們的最大區別。最近幾年來說的話,農村的經濟也比以前好了很多,總體情況好很多,但那種中國特有的城鄉差異所造成的大多數城里人對農民的歧視感和信息量的相對匱乏都讓這些孩子們缺乏自我認同感。也許,真正平等的對待而非居高臨下的賜予,才是我們支教要達到的目的。
三
我當老師
其間,我擔任的是物理老師,同學們的基礎很差,這對于沒有一點教學經驗的我來說無疑是一大考驗。不知道教案該怎么寫,也不知道是怎么個上法。但也沒辦法,最后還是回憶了一下以前老師是怎么教我們的,然后基本上就按照高中老師的方法教。幸好同學們都很配合,不懂的地方也能及時的提出來。
我感覺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到后來學生較為活躍,課堂紀律不夠好,管理難度大,嗓子喊啞了還得變著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邊維持紀律邊講課真令我頭痛不已。
令我慚愧的是,第一次上課時班長給我們的小紙條,上面寫著:希望照顧每一個同學。我想我沒有很好的做到,我只是在心里感到以前對自己的老師們過于苛刻了。
我不停的嘗試,最后我的教學就圍繞他們暑假作業中的難點展開,又夾雜了一些物理趣題,授課效果還不錯。我想到很多,世界上的成功有很多種,但是,失敗只有一種,那就是放棄。《士兵突擊》中的“不拋棄,不放棄”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唱英文歌
支教的日子里雖然很辛苦,但也是快樂的。畢竟和這些孩子年齡本來相差不大,我們就像他們的哥哥姐姐一樣。他們會在課余時間來寢室和我們聊天,會和我們說他們的心里話。同學們最感興趣的就是唱英文歌了。會拉著我教他們唱英文歌。因為之前他們重沒接觸過,所以每次上完課還余有時間,我們都用來學唱英文歌。其中我教他們唱了Darin的《peerless》的反復部分,希望能對他們產生一些積極影響。
doctor, actor, lawyer or a singer
why not president, be a dreamer
you can be just the one you wanna be police man, fire fighter or a post man why not something like your old man you can be just the one you wanna be 聽課 這天我站在旁邊看著,適時拍照。教課的隊員很認真地上著課,孩子們也很認真地聽著課。羞怯的回答聲,快樂的笑聲與短暫的安靜交替著,感覺暖暖的,很溫馨。在這樣的一次支教活動中,我們給他們帶來了知識、快樂以及希望,這也是我們的希望。我不知道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有多少收獲,但我們的的確確受益匪淺。一次暑期支教,一次社會實踐,對以往的埋頭啃書本的我們來說意義非凡,因為這是我們第一次走上神圣的講臺。
四
探索教學模式
在支教中,我認為要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有師生互動,即一邊上課一邊與學生互動,既增加趣味性又調動學生注意力;也有小組秀,把班級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每星期必須有一次小組秀,要求每位同學參與,旨在讓學生們敢于表現自我。我們小游戲環節就是專門為此而設立的,不同的小游戲如“貓和老鼠”、進化論、松鼠與房子等,教學目標也各有不同,有的注重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有的希望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男孩和女孩之間有著那個年齡才有的可愛的敵意,令我們組織小游戲時既可氣又無奈,最后不得不在男女生需要牽手的環節加入我們的支教隊員。
我們的收獲
回想短短十天的支教生活,我們收獲的不僅是經驗與成熟,更多的是感動。奉獻之余,我們收獲的行囊中盛載的是尊嚴的飽漲和個性的張揚,淡薄的是功名利祿,而個人價值也將在人生的坐標中得到重新定位,而我們留給中召二中的,將不僅是回憶……
支教生活會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會成為我人生經驗中一筆寶貴的財富。它讓我在艱苦的環境中得到了磨練,讓我在繁重的學習中得到了成長,讓一直過著平淡生活的我收獲了感動……我從支教中得到的樂趣與收獲,絕對不會比付出的少。支教不僅是種體驗,更是一種責任。對我來說這一年是實實在在的一周,彌足寶貴的一周。
表達要有條理
教學中一個“海盜分金幣”經典的邏輯難題使我意識到有條理表達的重要性。把自己相對淵博的知識通過各種手段途徑有條理地有效地傳遞給學生,不僅可以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而且有助于增加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這無疑對各種學生工作的展開都大有裨益。這也就是說懂得如何去更好的有條理的表達。在而今社會教師很難解決學生提出的所有問題,但只有的知識不斷的拓展與更新,才不會在問題面前手足無措。我感到還會有更多的教育學知識與理論需要學習。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是在教育人,這是很不容易的事。七天的支教讓我明白了很多對道理,感謝支教給了我如此多的心得。
呼喚更多愛心
支教悄無聲息地結束了,它只給我們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憶嗎?我想不是的,起碼它無聲地告訴我,還有那么多渴望的眼神在盯著我們。只是靠每次的支教活動來幫助他們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更多的人,甚至是全社會的關懷。
通過那幾天的教學和了解,中召二中的發展及其局限歷歷在目。除了一些新鮮的體驗,我對“農村、農業、農民”這一當前的重要問題也有了更多的體會:在物質上的溫飽已經滿足了之后,精神和教育上的需求亟待解決;素質教育和孩子們眼界的開拓也迫在眉睫……這讓我們深感新農村建設還有一段路要走,大力發展新農村建設,解決“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距,切實提高農民受教育水平,這些不僅僅是口號與目標。這種種都將促使我在以后的日子里積極地了解和學習相關的知識。
留下了什么
在安陽的七天里,我們領會到了安陽人的淳樸與豪爽,也體會他們生活的艱難。可惜七天太短,我們的能力太有限,能為他們做的實在太少。
短短的七天一晃而過,我們又踏上了南下北上的汽車。車窗外的風景漸漸遠去,我們離開這片淳樸的土地;窗外的風景又逐漸變得熟悉,我們返回到屬于我們的城市。不管以后是否有緣能回到安陽,這短短的七天,將會是我們永不磨滅的記憶。正如張曉風散文《敬畏生命》中的一句:在一個過客的心之峽谷,蔚然成林。
也許,我不會再回去,只是,我心里永遠都會記得在海南儋州一個叫中召二中的地方度過的那七天,它,將是我記憶畫卷中最濃重的一抹色彩!
七天,確實教不了什么,但是我們在努力讓他們轉變思想,可是這似乎很難。我們只能拼命給他們講我們經歷或看到讀到的故事,讓他們對外面充滿憧憬,以刺激他們好好學習。在學生們的生命里,我們的支教隊伍就像那瞬間疾馳而過的流星,轉瞬即逝,可能只給他們留下一段光亮的記憶。
我想到電影《Remember Me》中的一句旁白,或許它能很好的詮釋支教的意義:
Whatever you do in life will be insignificant, (你一生做過什么并不重要)
but it’s very important that you do it, (重要的是你去做了)
because nobody else will. (因為其他人不會去做)
為了可愛的祖國的花朵,讓我們為這些支教和山區的孩子祝福吧。人間有愛,有愛,才有希望!
“如果不能改變世界,哪怕只能帶來一絲新鮮的空氣,我們也是快樂的。”這是我們支教的初衷, 也是對我們一周來工作意義的最好的總結。
生物工程系
暑期社會實踐小組
支教組
王軍亮
2010-9-4
為了這次支教我前期準備了很多,在得知要去衢州江山峽口去為那里的留守兒童上課時我就開始準備。為了給那里的孩子帶去各樣豐富的知識,我開始在全校范圍內招募志愿者。通過嚴格的挑選從中選出來自各分院系的佼佼者,并要求其再出發之前就準備好自己的教案。為了改善當地留守兒童的學習條件同時也是為了然支教的老師能更快的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再出發前我們就在杭州買了一些學習用品和禮品。
遠離城市的喧囂來到一個寧靜的小鎮。峽口給我的第一印象寧靜安逸,來到峽口后團委書記葉益文就熱情的接待了我們,為我們安排好住宿并給我們講了很多有關峽口留守兒童的狀況。通過葉書記的介紹我感到峽口的政府還是十分關心鎮里的每一位留守兒童,為他們提供了很多學習生活條件。之后我們有實地了解了整個峽口鎮,為我們的實地招生打下基礎。在今后的兩天我們通過發傳單,播廣播,設攤點,走家庭等一系列措施召集峽口的中小學生。在招生期間有家長十分支持我們的活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我們著報名。其中有這么一個家長的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我們也沒有什么文化放暑假我也只能陪孩子玩玩,不能教他們學習,你們能教他們學習,講很多東西給他們。雖然這話聽起來用些不是很通順,但我可以在這之中聽的這位父母的期盼。他是希望我們大學在幫助孩子學習的同時給他們講一些有關外面世界的東西為他們開闊眼界。我們不僅僅要把知識交給他們更要把一種理念一種態度帶給每一位孩子。不僅僅是家長對我們的到來表示歡迎,還有不少孩子也很喜歡我們喜歡“希望之光”學校。在我們設的每一個攤點之前都有很多小孩聚集,他們對我們都十分好奇,在和他們的交談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們對外面世界的渴望。
通過招生我們有了161位學生,開班的第一天每一位小朋友都高興地來到學校。之后的每一天我們都是按部就班的教學,作為這一支實踐隊伍的隊長除了要進行正常的教學之外,我和要聯系當地的一些干部和退休教師。在于他們的交談之中我感受最多的就是關心,每一次我們在當地遇到一些問題以后他們都會很熱情的幫助我們。在于很多退休干部的交談中我感受到了很多奉獻的精神,他們為了留守兒童能過上與正常孩子一樣的生活,他們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為孩子們上課和孩子們做游戲。就是因為他們的關愛峽口來的每一位留守兒童都沒有感到孤單,也是他們的細心照顧峽口的很多留守兒童都多才多藝。在上課時我很明顯的感受到每一個小朋友都愛學習并且有強烈的好奇心。在授課之余我會和很多小孩聊天,了解他們的家庭深入他們的內心。雖然這里的小孩不像城市那樣眼界開闊,不過他是多么的純樸多么的善良。我曾記得有這么一個孩子她叫祝莉莉,她在她自己的作文里這樣寫到:我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爸爸媽媽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我現在要好好向每一位大哥哥大姐姐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不讓爸爸媽媽在這么辛苦。
要說我最敬佩的職業也許就算是老師了,更讓人敬佩的應該要數支教了吧,看到那些支援貧困山區的老師們,光是夸他們精神可嘉也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因為至少他們做到了,我們沒做到,我們也只能給他們一些支持,支持大學生支教而已。
每每目及災區兒童艱苦生活的照片時,記憶就不自覺的選擇了這句話。為人者,不能忘其本。也許你我今天的生活早已脫離貧困而奔了小康,甚至堪稱“奢華”,然則,我們卻不能忘卻那最最本源的,對于弱勢群體的愛。雖然沒能下去支教,但是我一定會盡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學生支教就是用我們微薄的力量,去幫助那些孩子,為了那些山里的孩子能夠更好的學習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支援貧困地區教育文化事業發展。很多人也許都想去支教,現在會有更多的人參與到支教里來。即使我不能參與進去,我們也要給那些正要前往的支教學生們鼓勵信心,他們不是去游山玩水,他們不是去極地探險,他們不僅僅是在教育別人,同樣對自己也是磨練,這樣的大學生支教活動給了人們一個奉獻愛心的機會,天地之大,有多少人需要我們去關愛,大學生支教,他們將我們的愛心傳遞給了山區的孩子們。面對這些可愛的支教,這個有意義的大學生支教,我們是否也應該做些什么。也許只是鼠標的輕輕一點,也許只是默默的一個點頭,也許只是豎起拇指的一個夸贊,這么多也許的也許,只需要我們將這些鼓勵傳達給前線的支教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