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再生資源管理辦法

      再生資源管理辦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再生資源管理辦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再生資源管理辦法范文第1篇

      一、我市再生資源行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據調查,我市市區及羊山新區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的經營網點多達876家,其中市區521個,羊山新區355個,回收站點固定從業人員1500人(不含流動收購人員)。由于我市再生資源行業有效的監督管理體制和規范的經營機制尚未建立,整個行業缺乏統一規劃和規范管理,給城市管理、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具體來說,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缺乏有效到位的管理機構。20__年國家取消再生資源行業“特種行業經營許可證”后,降低了市場準入標準和門檻,形成了無序經營、多頭管理而又無法管理的狀況。20__年,市供銷社成立了再生資源行業協會,但由于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涉及多個部門的相關管理,職責劃分模糊,導致市供銷社對再生資源管理的力度弱化,行業協會也缺少必要的管理手段,造成目前行業管理無主、無序、放任自流的現象。二是無照無證經營現象普遍。市區范圍內876家再生資源回收網點,通過工商注冊的僅為148家,持有稅務部門發放的稅務登記證的僅有56家,再加上走街串巷的流動廢品收購人員,無證經營的回收隊伍就更加龐大,造成了我市再生資源回收市場混亂和行業漏稅現象十分普遍。三是城市污染極為嚴重。市區再生資源回收網點中絕大多數設在城市小街巷或居民區中,由于缺乏大型的回收集散處理場所,個體戶回收的廢品只能存放在臨時搭建的簡易棚內或長期露天堆放,有的還隨地對舊機車、油罐、變壓器、電機等進行折解處理,只挑取價值較高的部分,對低值部分則亂拋亂丟;有的甚至對一些廢舊有色金屬隨街進行焚燒加熱處理,造成附近居民區內污水、污油到處橫流,烏煙瘴氣,對土壤、地下水、空氣造成了現實與潛在的污染,“臟、亂、臭”現象和消防安全隱患十分嚴重,影響了我市“六城聯創”工作的開展。四是一些廢舊回收點成了偷盜分子銷贓的據點,治安隱患大。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廢舊回收站點,特別是無證經營的廢品回收點和涉及黑社會勢力的回收站點,明目張膽地收購電力、鐵路、通訊、城市公用設備(主要是電纜、光纜、電線、變壓器、窨井蓋等)。有些合法的回收點因未按照國家規定對回收物資進行登記記錄,也自覺不自覺地成為偷盜分子銷贓的地方。部分從事個體收購的流竄人員,借廢品收購之名,到辦公區、居民區四處竄動,趁機踩點,尋找機會進行偷盜。據不完全統計,20__年,我市發生電力、通訊、城市公用設施被盜案件300多起,直接經濟損失20__多萬元;居民的自行車、電動車等被盜現象更為嚴重,這其中絕大多數都銷贓到了再生資源回收站點。五是回收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由于這個行業基本是以個體經營和小企業為主,沒有條件和能力引進或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很低。加上回收分散經營,資源難以集中利用,再生資源利用的產業化程度低,給采用高新技術帶來難度,許多寶貴的資源因此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同時由于網絡體系不健全,回收經營者“大利大干、小利小干、無利不干”,許多可以回收利用的品種,如廢塑料、廢橡膠、廢玻璃等,沒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和利用。這些可用資源成為城市垃圾,直接填埋或焚燒,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同時嚴重的污染了環境。

      二、關于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的相關政策

      事實表明,開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既是公益事業,又是朝陽產業。對此,、、徐光春等中央、省委領導都曾就此項工作專門作出過批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國務院關于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國發〔20__〕21號)、《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國發〔20__〕22號)等文件都對做好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提出明確要求。20__年3月,國家商務部、發改委等六部委還專門聯合制定出臺了《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20__第8號令)和《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備案說明》,進一步明確了再生資源回收工作中的經營資格、登記備案、經營規則、監督管理、處罰規定等,為加強再生資源利用工作,建立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提供了政策和法規依據。

      三、關于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從大的方面講,做好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有利于節約資源,減少浪費,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內在要求,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是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應該予以高度重視和切實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從小的方面來講,做好此項工作,有利于規范經營秩序,健全運行體系,形成特色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擴大就業,增加稅收,凈化環境,維護治安。特別是在我市深入推進“六城聯創”加快魅力__建設的今天,做好此項工作更是作用非凡、意義重大、迫在眉睫。

      (二)可行性。從現有的政策、法規及社會需求講,做好再生資源回收利

      用工作,條件充分,正當其時。首先,從政策層面看,國家對開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既當作一項事業又當作一項產業來扶持,從土地利用、注冊審批、金融信貸、稅收優惠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確規定,從而使加強此項工作有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支撐。從法規層面上講,上級有關部門專門為此出臺了相關規定和實施辦法,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從實際操作層面上講,供銷社具備傳統的組織和網點優勢,同時,國內和省內的一些地市有效地開展此項工作,探出了新的路子,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可資借鑒。四、外地的成功做法和經驗

      據我們了解,__、__、__、__等外地許多城市專門出臺了再生資源管理的政策法規,由供銷社企業牽頭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開展得紅紅火火。我省的鄭州、開封、洛陽、安陽、平頂山等市也出臺了支持供銷社系統牽頭組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的相關政策,大力推進循環經濟快速發展。鄭州市作為商務部開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的試點城市,出臺了142號市長令《鄭州市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市公安局、工商局、行政執法局和供銷社四部門下發《聯合通告》,由市供銷社直屬企業華正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牽頭,規范再生資源行業管理,做好回收網絡體系建設。華正公司對流動收購人員實行“統一車輛、統一標示、統一服裝、統一衡具、統一備案登記”的五統一管理,建設回收中轉站和集散市場,組建再生資源行業協會,改變了再生資源行業無序、混亂的局面,改善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品位。

      五、關于加快加強我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的建議

      綜上所述,整合現有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建立我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提高再生資源規模化經營和綜合利用水平,防止二次污染,從而在更高層次上形成“廢棄物資再生資源”轉變的“靜脈產業”體系,不僅是我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也是我市“開展六城聯創,建設魅力__”的迫切需要。市政府為做好此項工作,專門出臺了政府2號令《__市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并成立了再生資源工作領導小組。為高起點、高標準推進我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形成各部門之間協調聯動、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現建議如下:

      (一)嚴格依法行政,強化行業管理。根據《再生資源管理辦法》,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由市商務部門為主管部門,供銷社牽頭,公安、工商、行政執法、城建、規劃、環保等相關部門應積極配合,在市再生資源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明確職責分工,強化行業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促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健康發展。

      (二)建立和規范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具體包括:一是社區回收網絡(生活性再生資源),二是非居民區再生資源回收網絡,三是生產性廢舊金屬回收網絡,四是再生資源集散市場。市供銷社應該就如何建立健全回收體系拿出具體實施意見。

      再生資源管理辦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礦產資源;分布特點;管理

      中圖分類號: F426.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6.23.082

      1 礦產資源概念闡析

      礦產資源指經過地質成礦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賦存于地殼內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呈固態、液態或氣態,并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礦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體。礦產資源是有限的,屬于非可再生資源。目前,已勘探出的礦產資源有160余種,其中有近一半的礦產應用較為廣泛。根據現有礦產資源的性質、特點和用途,可將其分為金屬、石油、煤炭以及非金屬等四大類。

      2 中國礦產資源分布特點

      2.1人均占有資源量低

      我國地域廣袤,礦產資源豐富,但是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多,因此在人均資源占用量上處于國際倒數位置。如果從人均占有量角度看,我國確實是一個資源相對貧困的國家。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可知,截至2012年,我國銅的儲備量為3000萬噸、鋁土礦儲量8.3億噸、鉛儲量1400萬噸、鋅儲量4300萬噸。其中鋁土與銅礦是我國需求量大的礦產資源,但是儲備量與國際相比卻十分低,屬于短缺或急缺的礦產資源。因此我國對國際上的礦產資源依賴度較大。

      2.2貧礦較多,富礦稀少,開發利用難度大

      相關調查研究數據顯示,我國的富礦相對較少,而貧礦相對較多。比如應用較多的銅礦,其平均地質品位不到1%,這一數值遠遠少于主要產銅國家。

      2.3共生、伴生礦床多,單一礦床少

      共生、伴生礦床多,單一礦床少,這是我國礦產資源的一個特點。據統計,我國有近80%的有色礦床中都存在伴生元素,其中較多的礦產分別是鋁、銅、鉛以及鋅礦。有數據顯示,在銅礦中,單一型銅礦所占比例只為27.1%,但是共伴生銅礦占比達到了72.8%,這說明單一型與共伴生型差距較大。

      中國有色礦產資源中,雖然共伴生元素多,若能搞好綜合回收,可以提高礦山的綜合經濟效益,同時由于礦石組份復雜,勢必造成選冶難度大、建設投資和生產經營成本高的現狀。

      3 礦產資源資產管理現狀

      3.1產權不明晰,管理混亂

      根據我國的《礦產資源管理》規定,礦產資源均屬國家所有,一切個人和集體均無權占有,并且由國家行使,因此產權虛置或弱化,各種產權之間的界定不明確,各利益主體之間缺乏協調,最終造成利益糾紛。

      3.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短期行為嚴重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短期行為在全國范圍內均有存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礦產資源開發存在不合理性,開發利用率低下,浪費嚴重;二是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的無序性所帶來的環境污染比較嚴重。

      4 礦產資源管理辦法

      4.1加強法規體系和政策支持體系建設

      在保護有限的礦產資源上,政府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最為突出的,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法律和法規,限制和限定一些違法行為的發生。利用法律加強對環境污染不達標的、污染嚴重的企業進行處罰和取締。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從源頭上進行把控,減少或杜絕污染企業的建設,利用市場調節手段明確企業和消費者的責任。另外,相關部門要對礦產資源作深入研究和詳細了解,從實際出發,遵從可持續的發展觀,有效抑制礦產資源的過度消費,不可使用未來的資源來圓今天的夢。對于污染的企業要采用高稅收,并強制實施高耗能品的淘汰政策。

      4.2樹立可持續發展觀

      可持續發展是注重長遠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最早于1972年提出,它滿足于當代人的發展需求,同時不損害后代人的滿足需求,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

      對于礦產資源而言,由于其數量和產量的有限性,在人類開發和利用中將逐漸減少,對后世的發展是存在隱患,不利于國家的長期經濟發展目標,所以在開發利用中一定要樹立長遠目標,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李素礦,楊昌明.論循環經濟與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03).

      [2]李巧玲,呂欣,周曉山.以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實現我國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J].西部探礦工程,2006,(04).

      [3]石莉莎,吳合濤,鮑再勇.保障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思考[J].中小企業科技,2007,(05).

      [4]程偉,許評,楊昭,朱超,韓可琦.基于循環經濟的煤炭資源開發技術及應用研究[J].煤炭經濟研究,2009,(05).

      再生資源管理辦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水質;化學分析法;儀器分析法Abstract:In today's society, the growing shortage of resources, as non renewable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 is irreplaceable resource concerns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daily life. It directly guarantees al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world still exists the phenomenon of serious waste of water resources; present water resources endanger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normal life and production of human 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is, we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status of water resources problems; the urgency and necessity are ignor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water quality analysis, put forward several main methods for water quality analysi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expounds its significance. In order to study with the colleagu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Keywords: water quality; chemical analysis; instrumental methods of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TV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水資源存在這樣一個特點,在地理范圍上,我國的水資源分布比較廣泛,但是,因為我國是人口大國和海洋大國,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卻是非常稀少的。除此之外,在工業用水和居民用水上還存在很多浪費現象,這一切都使得水資源的影響變得更大。

      我國現在多實行的水文資源管理辦法還是在1988年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按照其規定,我國對水文資源實行統一管理和分級、分部門管理相互結合的制度。這種制度曾經在一定時期內為對我國水資源管理的改革起到積極作用。

      隨著時間的發展,這種條塊分割的管理制度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水文資源的管理現狀。這不僅表現在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更體現在在操作管理中,存在很多矛盾。因此,實行行的水文資源管理辦法勢在必行。

      怎樣實行新的水文資源管理辦法呢?這里我們需要借鑒一下國外的理念。在國外有些國家的管理辦法中提到,水文資源的管理一定要結合地質、環境、水文等因素,除此之外,還必須考慮自然條件、經濟條件、社會條件等的綜合結果。下面是個人關于新的水文資源管理的內容和方法的認識。

      從上文我們知道,我國水資源在管理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要做好管理,先要從細節入手,詳細分析水質。

      二、水質分析概述

      什么叫水質分析?在我國的水文、水利工作中,我們把水質分析理解為專業工作人員利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方法對水質樣品的水質參數的性質、含量、形態和危害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其中,水質就是指水資源的質量。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地球上的水資源包括湖泊、海洋、河流、地下水等。水之源的循環一共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循環,就是在太陽能輻射的作用和風力造成的空氣流動的作用下,水通過不同的流動、蒸發、降雨等方式,在固態、業態、氣態三種狀態之間的變動;另一種是社會循環,它是指認為地對水的循環造成影響的一種方式,這里最主要的就是水污染。現在,水污染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重視。

      所以,我們所分析的水質包括兩種,自然狀態下循環的水源、被污染了的水源。而水質分析的主要任務和功能就是通過對水資源的檢定,太測定水質是否滿足引用的要求、屬于哪一個等級。另外,水質分析也能夠為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提供數據和指導。

      三、 水質分析的主要方法

      1、儀器分析法

      我們知道,現代人對生活標準正在逐步提高,加之,水污染的日益嚴重,人們對飲用水的關注程度已經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對水質分析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儀器分析方法主要使用于比較復雜的污水情況,一般情況下采用化學分析法。這里的儀器分析法包括典韋分析法、氣象色譜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極譜分析法、閉塞分析和分光光度法等。在科技不斷提高的當下,正有更多、更精確的水質分析儀器發誕生,將為水質分析的經確定貢獻更多的力量。

      2、化學分析法

      化學分析法主要應用在一般情況的水質,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幾種:酸堿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絡合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以上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化學反應的基礎上的。

      (1)酸堿滴定法 是以酸堿反應為主要基礎的水質分析方 法,也被稱作中和法,通過酸堿指示劑的變 色原理來測定水資源中的PH值強度。

      (2)絡合滴定法利用形成絡合物的反應進行滴定分 析,首先要求絡合反應產生的速度要快,而 且形成的絡合物要相對穩定,同時在確定 滴定的化學計量點基礎上要保證一定的條 件下反應只形成固定的絡合物。

      (3)沉淀滴定法以形成沉淀反應為基礎來進行水質的分 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沉淀反應都能夠應 用于滴定分析,因為沉淀滴定分析必須同 時滿足以下條件:必須保證溶解度很小的 沉淀,保證沉淀反應的產生速度快,保證化 學計量點的確定,保證沉淀產生的吸附不 會對滴定的準確度造成影響。

      (4)氧化還原滴 定法以氧化還原反應為依據,由于水中許 多物質具有氧化性與還原性,所以氧化還原滴定法的應用比較廣泛,用氧化還原滴 定法進行水質分析時因為其反應速度較慢 并且根據反應條件的不同會產生一些副反應并生成新物質,所以運用氧化還原滴定法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反應條件以及反應速度對水質分析的影響。

      3、分析方法的選用

      我們知道不同的水質的特點各不相同,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水質,這就是說我們在進行水質分析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其特點來選擇相應的分析方法。這就要求我們的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地積累經驗,能夠準確地把我幾種檢測方法的利弊優劣,從而做到在確定分析方法時能夠不出現技術性的差錯,保證水質分析的精確性、科學性

      相比之下,儀器分析法比化學分析法應用起來更加普遍,因為它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比較強。但是這種方法分析出的結果可能沒有化學方法精確,存在很多干擾性的因素。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應該堅持這樣一種理念:化學方法和儀器分析方法相互結合,采取各自的優勢。

      四、 水質分析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水資源的保護

      我國水資源的現狀就是人均淡水資源含量非常少。但是,水資源卻在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作用,在我們的工業、農業、生態、旅游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水資源保護的緊張性就不言而喻。通過對我國不同地區的水質分析,我們能夠在科學分析和評估的前提下,發現不同地區水資源的特性,從而為當地水資源的保護提供參考的依據,能夠更好地發揮水資源的作用。

      2、有利于綜合開發和利用水資源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水資源的利用也越來越深入。過度的水資源開發,不僅對以后水資源的開發帶來困難,而且也將對人類的發展帶來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在利用水資源方面更加合理,更加節約。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學會綜合開發和利用有限的水資源。通過水質分析,能夠對一定區域中的水做出合理的評估,對它的利用方向和方法就有了科學的依據,不會造成不合理的利用而造成的水浪費。我們通過水質分析,希望能夠實現水資源的合理化應用。

      3、有利于污水的處理

      開源的同時,也要注意節流。當前我國水污染已經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并且水污染治理工作中所需的硬件 設施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完善為水污染治 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應當認識到 水質分析是水污染治理工作中的基礎內容, 對水質進行科學的分析,能夠預防水污染事 件的出現,尤其是預防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的 發生,同時在水污染事件發生后能夠對水污染程度做出合理的判定,對水污染處理的措施以及方案能夠提供必要的依據。同時居民 生活飲用水的水質也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 康,對飲用水進行必要的水質監測與分析能夠確保引用水的質量。所以水質分析不僅是水污染處理中貫徹以預防為主方針的重要 途徑,也是水污染處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馬春香,邊喜龍.水質分析方法與技術 [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8年1月

      [2] 費學寧.現代水質監測分析技術[M].北 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年3月.

      作者簡介:

      再生資源管理辦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秸稈;綜合利用;現狀;思考

      秸稈蘊藏著豐富的能量,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開發利用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1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現狀

      近年來,雖然在能源、飼料和肥料這些領域分別開展了秸稈的開發利用,但秸稈綜合利用水平還比較低。目前還有大量的秸稈沒有開發利用,存在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是:

      1.1工作經費不足

      工作經費的不足,嚴重制約了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即使是一些先進的技術、成功的經驗,推廣普及工作也跟不上,如青貯氨化、粉碎還田等。

      1.2一次性投資過大

      秸稈綜合利用的投資超越了當前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如秸稈還田機械、壓塊飼料、秸稈氣化等項目,少則需投資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單靠農民自身投資實在難以承擔。 1.3經濟效益不太突出

      秸稈綜合利用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比較明顯,但經濟效益不突出,農民不易接受,推廣工作難度大。

      1.4技術推廣有難度

      有些項目如利用秸稈栽培食用菌等,盡管效益可觀,但是技術復雜,操作麻煩,費工費時,農民興趣不大,積極性不高。

      2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途徑

      2.1秸稈發電

      農作物秸稈發電既可以緩解農村能源緊張,又有利于保護生態和資源。利用秸稈發電技術已在經濟發達地區得到示范應用。

      2.2秸稈飼料

      秸稈作飼料實際上是依托畜牧業發展農村循環經濟的重要一環。秸稈作飼料主要是秸稈青貯、秸稈氨化鹽化、秸稈機械加工和發展全混合日糧,可以有效提高奶牛等畜產品產奶量和質量,降低飼料和勞力成本,提高養殖效益。

      2.3秸稈建材

      農作物秸稈經過工藝處理和深加工,可以制成質量輕、實用美觀的建筑材料,可以在許多方面替代木材,減少木材消耗,加強生態建設和保護環境。

      2.4秸稈沼氣

      利用農作物秸稈直接制備沼氣,或者利用秸稈飼喂畜禽,然后利用畜禽糞污制備沼氣,可以緩解一些農村地區的能源緊張狀況。

      2.5秸稈食用菌

      農作物秸稈是良好的食用菌基料,搭配必要的培養基就可以生產食用菌。產菌后的剩余物還可以直接用作肥料。

      2.6秸稈肥料

      用秸稈還田機將秸稈打碎,再用犁將粉碎的秸稈翻入土層。聯合收割機收獲小麥、水稻時,則可邊收割、邊脫粒、邊將秸稈切碎撒在田間,實行保護性耕作,增加土壤有機質。

      2.7 秸稈炭粉

      把秸稈炭化獲得炭粉,再將炭粉與化肥混合施于農田中,可減少化肥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不但“消化”大量秸稈;同時,減少化肥污染,提高糧食產量也是很明顯的。

      2.8秸稈氣化爐

      秸稈氣化爐以農作物秸稈、花生殼、玉米芯、食用菌渣為原料產生的燃氣,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再生資源。目前在秸稈燃氣、液化氣、蜂窩煤等可燃物中,唯獨秸稈氣化爐最經濟適用,不僅使用安全,而且潔凈衛生。推廣秸稈氣化爐可以改變煙熏火燎的生活方式,代替傳統燃料。

      3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措施

      3.1轉變觀念方式

      要在思想認識上,實現秸稈從傳統農業副產品向重要農產品的轉變;在利用方式上,實現秸稈從簡單利用向綜合利用的轉變;在利用機制上,實現秸稈從自給自足利用向商品化利用的轉變;在管理辦法上,實現秸稈從粗放管理向加強科學管理的轉變。要高度重視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建立健全秸稈綜合利用的各項政策措施。

      3.2加強研究開發

      要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重點加快秸稈飼料化技術、秸稈發電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加大青貯飼料、氨化秸稈、秸稈氣化爐及秸稈沼氣等技術的推廣力度。

      3.3加強資源管理

      由于秸稈密度低、收獲季節性強,收集和儲存比較困難,要研究建立秸稈收集、儲存、運輸管理政策和機制,建立健全相應的秸稈儲備辦法,解決存不下、放不住、易發生火災等問題,增強對秸稈資源和綜合利用秸稈資源的管理意識。

      再生資源管理辦法范文第5篇

      一、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總體思路

      1、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節約與開發并重,節約優先的戰略方針,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推進“三個結合”(與轉變增長方式相結合,與加快技術進步相結合,與調整經濟結構相結合),構建“四大支撐體系”(法律規范、政策激勵、技術創新、機制保障),著力培育節約型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今明兩年應抓好的重點工作

      2、大力推進能源節約。

      突出抓好工業節能。加大冶金、建材、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力度,推廣能源梯級利用和綜合利用技術,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資源的回收利用率。冶金行業重點發展富氧噴煤、鐵水預處理、大型高(轉)爐和超高功率電爐、爐外精煉、連鑄連軋等先進技術和裝備,推廣高(轉)爐煤氣回收利用、煤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高爐余壓發電等節能技術;建材行業重點發展日產2000噸以上新型干法預分解回轉窯、日熔化量500噸以上的大型優質浮法玻璃生產線、使用潔凈燃料的輥道窯、隧道窯等技術裝備,推廣窯尾余熱發電、窯爐全保溫、富氧和全氧燃燒、無匣燒成等節能技術;化工行業重點推廣煙氣余熱回收、脫碳脫硫、低壓合成、離子膜燒堿等節能工藝和技術。*年,全省大中型鋼鐵、水泥、合成氨企業單位產品能耗分別下降到720、140、1780千克標準煤以下。抓好冶金、建材、化工、煤炭、電力等重點耗能行業用能管理,制定主要耗能產品能耗限額,對超限額企業依法予以處罰。加強唐鋼、華藥、西柏坡電廠等100家重點骨干企業用能跟蹤管理,對照國內外同行業先進水平,開展以能耗為主的“對標”活動,制定節能降耗的目標和措施。力爭用三年時間,使100家重點骨干企業能耗指標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

      扎實推動建筑節能。貫徹落實《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推廣節能門窗保溫隔熱和密閉技術、集中供熱和熱電冷聯產聯供技術、供熱采暖溫度調控和分戶熱量計量技術、空調制冷節能技術等;加強對建筑節能標準實施監管,新建建筑嚴格執行《民用建筑節能設計規程》和《公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實現節能50%的目標;*年設區城市新建民用建筑節能達標率達100%,縣(市)達標率達60%以上。開展既有民用建筑節能改造試點,制定既有民用建筑節能改造規劃;鼓勵建筑面積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賓館、商場等大型公共建筑采用高效制冷、送水和送風技術改造中央空調系統,推廣采用高效節電照明產品;公用建筑夏季空調最低溫度不得低于26℃,在室外溫度35℃以上的用電高峰期,除涉及安全用電設施外,關閉其他照明、霓虹燈等設施。加快供熱體制改革,凡是使用集中供熱設施的新建建筑,必須設計、安裝具有分戶計量和室溫調控功能的采暖系統,逐步取消按面積計收熱費,推行供熱計量收費,實現供熱貨幣化、商品化。

      著力推進政府機關節能。2005年,對省直機關空調、風機、鍋爐等主要用能設備進行節能“診斷”,根據存在問題,制訂相應整改措施。選擇5家省直機關進行資源消耗定額管理試點,在此基礎上,制定省直機關資源消耗定額標準。*年底,省直機關要全部更換高效節電照明器具。

      積極開展交通運輸節能。貫徹落實《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從源頭上控制高耗油汽車的發展。加快淘汰老舊汽車、船舶和落后農業機械,在全省開展報廢機動車專項治理工作。加強公鐵聯運、公水聯運的有效組織,實現各種運輸方式間的有效銜接。鼓勵有條件的大型運輸企業開展現代物流的資源整合,建立運輸信息平臺,降低車輛空駛率。推進車用乙醇汽油推廣工作,2005年底,石家莊、保定、邢臺、邯鄲、滄州、衡水市基本實現車用乙醇汽油替代其他汽油(軍隊特需、國家和特種儲備除外)。

      加快電力結構調整。優化發展煤電,今明兩年要新增30萬千瓦以上高參數、大容量機組360萬千瓦以上,關停5萬千瓦及以下燃煤機組35萬千瓦;加快全省11個省轄市集中供熱建設,重點支持“以大代小”熱電項目,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65%以上;開發和利用清潔能源,重點加快張家口、承德壩上地區風電項目建設,特別是張家口百萬級大型風能電場前期工作;抓好晉州秸稈發電和石家莊靈達垃圾發電示范項目,推進秸稈發電和垃圾發電建設。*年,電力在能源終端消費中的比重提高到33%以上。

      3、全面開展節約用水。

      開展建設節水型社會試點。組織制定《*省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一五”專項規劃》,指導全社會節約用水工作。2005年,抓好廊坊市國家級節水型社會試點和元氏縣、成安縣、桃城區省級節水型社會試點。*年,每個設區市確定1-2個市級節水型社會試點,以點帶面,整體推進。

      完善城市節水設施。加大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力度,*年底前,完成使用年限超過50年和舊城區嚴重老化的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大部分設區城市供水管網漏失率達到國家標準要求。強制推行節水器具,應用6升以下抽水馬桶、溝槽式廁所自動控制裝置和陶瓷片密封水嘴、節水型噴頭、洗衣機等。城市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必須全部采用節水型器具。限期改造現有各類房屋建筑非節水型用水器具。*年,城鎮人均生活用水控制在200千克/天以內。

      發展節水高效農業。因地制宜地推廣渠道防滲、管道輸水、噴灌、集蓄節灌等高效農業灌溉技術;抓好旱作基本農田和集雨補灌等農業節水工程建設,推廣抗耐旱高效作物品種、地膜覆蓋、保護性耕作技術、節水精播技術等旱作農業節水綜合配套技術。*年,全省旱作基本農田面積達到1900萬畝,農業節水灌溉面積達到4000萬畝,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

      提高工業用水效率。按照嚴于國家標準的原則,制定電力、鋼鐵、石油石化、紡織、造紙、啤酒、酒精7個高耗水行業取水定額標準。對超定額取水,實行超額累進、階梯式水價,促進企業不斷降低單位產品取水量。重點抓好電力、冶金兩個行業節水工作。推廣干輸灰、干除渣、沖灰水回用及空冷技術和干熄焦、干除塵技術及串接供水系統,引導企業進行綜合節水改造,實現企業廢水“零排放”。*年,重點鋼鐵企業噸鋼取新水下降到4.5噸,10萬千瓦以上機組每千瓦時取新水下降到2.52千克。

      擴大非傳統水資源利用。加快生活用水再生水回用設施建設。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及建筑面積在3萬平方米以上的居民住宅小區都必須配套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加快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對污水進行深度處理后再利用。強制缺水地區工業、洗車、市政設施及城市綠化等行業使用再生水。修建水池、水窖、坑塘、小水壩等集雨工程,提高集雨補灌工程蓄水能力,今明兩年,新增總蓄水容量200萬立方米以上。

      控制地下水開采。嚴格限制自備井水的開采使用。2005年底,全部關停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飲用水自備井、公共供水能夠滿足用水需求的自備井。加大水資源費征收力度,恢復征收中央直屬電廠水資源費,適時開征農業用水資源費。推廣水資源遠程監控系統和智能水表等計量設施,提高水資源管理水平。

      限制洗浴業的盲目發展。禁止新建大型豪華洗浴中心。強制現有洗浴中心完善用水計量設施、安裝節水器具,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從嚴核定各洗浴中心的用水計劃,實行限額用水,對超限額用水,實施加價收費制度;嚴肅查處非法取水及偷水行為,從根本上杜絕浪費水資源現象。

      4、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與礦產。

      加強規劃管理。嚴格執行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年度利用計劃。優先保障國家、省重點建設項目及基礎設施用地。設置采礦權必須嚴格按礦產資源規劃管理,對支柱性、戰略性礦產資源,實行有計劃開采和嚴格保護,對優勢礦種實行保護性開發。

      整頓開發秩序。加強執法監督,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用地和浪費土地行為。嚴格取土用地審批,依法查處違規生產和使用實心粘土磚行為,確保如期實現“禁實”目標。以煤炭資源為重點,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堅決打擊無證、越界開采等亂采濫挖和破壞浪費資源的行為。*年底,關閉所有年生產能力不足3萬噸的小煤礦。

      推進資源整合。開展土地綜合整治,加強對現有農地、災毀土地和各類工礦廢棄土地及“空心村”的綜合整理;搞好城市存量建設用地挖潛和閑置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整合礦產資源,從保有儲量和生產規模等方面入手,加快現有礦山整合重組步伐,采取股份制和聯合辦礦等多種形式,推動有限礦產資源向國有大型骨干企業集中,實現規模開發,集約發展。

      5、加強資源綜合利用。

      擴大工業“三廢”利用規模。重點抓好鋼鐵、煤炭行業“三廢”綜合利用。鋼鐵行業要根據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建設污水和廢渣等綜合處理系統,采用煙氣、粉塵、廢渣等資源回收再利用技術。*年,唐鋼、邯鋼等重點骨干企業要力爭實現廢氣、廢水、廢物的“零排放”。煤炭行業要大力推進煤矸石、煤泥、煤層氣及與煤共伴生資源的綜合開發與利用,發展低熱值煤發電、新型建材產品的生產。*年,省屬煤炭企業煤矸石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

      綜合利用農業秸稈資源。推廣秸稈還田、秸稈氣(固)化、秸稈養殖、秸稈發電等;實施以農村沼氣建設為核心的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發展戶用沼氣和大中型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年,全省農業秸稈綜合利用率達72%以上,戶用沼氣普及率達10%以上。

      高效循環利用再生資源。切實抓好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廢舊金屬、廢橡膠、包裝廢棄物等回收和循環利用;探索建立廢舊物資分類收集和分選系統,加快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和利用體系建設;重點發展唐山廢塑料、石家莊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保定生產性廢舊金屬、滄州、衡水廢橡膠(廢輪胎)、邢臺廢玻璃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地,促進再生資源利用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

      綜合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加快蔚縣煤電路一體化項目建設,實現統籌規劃、規模開采、綜合利用。*年,煤炭生產規模達到500萬噸,電廠前期工作取得突破進展,為發揮煤炭資源的最大效益奠定基礎。抓好*平原大城、開灤礦區、峰峰邯鄲礦區煤層氣的綜合利用,擴大煤層氣發電及生活利用。*年,煤層氣抽放利用率達到52%。以大中型礦山和鐵、煤、金、水泥灰巖等我省優勢礦產為重點,嚴格“三率”(開采回采率、采礦貧化率、選礦回收率)指標考核,促進綜合回收新工藝、新技術的推廣和地熱資源、共伴生礦、尾礦的綜合利用,提高全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6、積極推進原材料節約。

      強化原材料消耗管理。以機械、冶金、建材、化工等行業為重點,大力節約鋼材、木材、鐵礦石、有色金屬、化工原料等重要和緊缺原材料,不斷改進生產工藝和設計,推廣產品數據管理和物料需求計劃等信息技術,嚴格原材料消耗定額,落實節獎超罰措施,促進原材料的高效利用和循環使用。

      促進木材節約代用。加強木材加工行業規范管理,提高木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限制一次性筷子的生產和使用。落實對利用林區三剩物和次小薪材生產人造板稅收優惠政策,擴大生產規模。*年,實現節約替代木材950萬立方米。

      大力節約包裝材料。產品包裝要選擇無毒、無害、易于降解或便于回收利用的方案和材料;合理包裝,減少包裝材料的過度使用和包裝廢物的產生。從使用環節入手,加大散裝水泥推廣力度,*年,全省11個設區城市要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全面使用預拌混凝土。

      三、構建資源節約的政策機制體系

      7、加強宏觀指導。把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作為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任務,作為編制各類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和城市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明確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使節約優先的方針貫徹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各環節。2005年,頒布實施《*省節約能源“十一五”專項規劃》、《*省資源綜合利用“十一五”專項規劃》、《*省風電專項規劃》;*年,頒布實施《*省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規劃》、《*省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一五”專項規劃》、《*省節約用水“十一五”專項規劃》,組織編制《*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省海水綜合利用規劃》,推動全省資源節約工作的深入開展。加快出臺《*省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意見》,明確鼓勵類、限制類和淘汰類產業項目,促進有利于資源節約的產業項目發展,淘汰資源消耗高、污染嚴重、技術水平低的落后生產能力。

      8、健全法規標準。加快《*省節約能源條例》、《*省節約用水條例》、《*省冶金礦產品生產經營管理條例》立法進程,強化對資源浪費行為的法律約束。組織起草《*省建筑節能條例》、《*省再生資源管理辦法》、《*省廢舊電子產品回收管理辦法》等資源節約專項法規,建立和完善我省資源節約法律法規體系。

      制定《*省資源節約標準》。對主要耗能產品能耗限額、高耗水產品的用水定額、城市生活用水定額、農業灌溉用水定額、建設用地集約節約控制指標等進行量化,規范資源消耗行為。組織制定《民用建筑節能工程質量驗收規程》、《建筑節能65%設計規程》、《既有建筑節能技術改造規程》,用三年時間完善我省建筑節能標準體系。嚴格執行用能產品、家用電器、辦公設備強制能效標準,提高用能效率。9、完善財稅政策。積極落實國家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和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等稅收優惠政策,調動企業節約資源的積極性;對有關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分類清理,逐步取消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研究制定加快推廣節能建筑的激勵政策,提高節能建筑普及率。

      加大公共財政資金對資源節約的支持。按照整合資金,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原則,擴大省級資源節約專項資金規模,主要用于對重大節能、節水、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項目的補助或貼息,以及資源節約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的開發、推廣和資源節約試點示范等工作。

      嚴格執行《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逐步擴大節能、節水產品政府采購范圍。2005年在省級預算單位實行,*年擴大到設區市一級預算單位實行,2007年在全省全面實行。

      10、創新市場機制。組織實施《*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水價改革促進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實施意見》(冀政〔2005〕66號),發揮水價杠桿作用,促進節約用水。2005年水利工程供工業及城市自來水廠用水的平均價格提高到0.58元/立方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平均價格提高到3元/立方米左右;按照洗浴用水與居民生活用水15∶1的差價,大幅度提高洗浴用水價格,遏制大型洗浴中心的盲目發展。*年底前,自備井水資源費標準不得低于城市工商企業供水價格(扣除污水處理費),各市、縣(市)污水處理費平均標準提高到0.8元/立方米。通過調整各類用水比價關系,提高用水效率,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建立優化用電機制。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鼓勵低谷用電,對利用電蓄熱采暖及電蓄冰制冷設施的谷期用電,其電價以目錄電價為基礎下浮60%;對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燒堿、水泥、鋼鐵6個行業,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劃分的限制類和淘汰類企業,實施差別電價;落實煤矸石、高(焦)爐煤氣等綜合利用電廠上網及電價政策;按照有利于發展的原則,合理確定風力、秸稈、垃圾發電上網電價,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居民認購“綠色電力”。

      培育和規范礦權市場,建立礦權競價授予、資源市場配置機制。

      11、強化監督管理。建立以節能、節水為重點的資源評價體系,嚴格新建、改建、擴建項目能耗、水耗等資源消耗的審核。對達不到行業準入條件的鋼鐵、水泥、電石、鐵合金、焦化等項目一律不予核準或備案。組織開展對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及以上的重點耗能單位和年取新水100萬立方米及以上的重點用水單位的節能監測和水平衡測試,挖掘節能(水)潛力。開展建筑節能設計專項審查和專項驗收,對未經節能設計審查或節能設計審查不合格的,不予辦理施工許可;未經節能專項驗收或專項驗收不合格的,不予辦理竣工驗收備案手續。

      嚴格建設用地審批。完善行業用地標準,嚴格執行建設用地定額。對超過定額標準的,實行高地價。加強礦產開發監督管理,開展資源儲量核查和日常巡查,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開展資源節約專項檢查。重點檢查高耗能、高耗水地區和重點行業節能、節水情況;用能產品能效標準、建筑節能標準執行情況;用水計劃和取水定額執行情況。嚴肅查處檢查中發現的各種資源浪費行為。

      四、對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要求

      12、建立健全責任制。設立建設節約型社會聯席會議制度。由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建設廳、省交通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省商務廳、省信息產業廳、省國資委、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省質監局、省環保局、省物價局、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省統計局、省林業局、省法制辦等部門組成,省發展改革委為召集人單位,負責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組織和協調工作。各成員單位各負其責,形成合力,扎實有效地推動節約型社會建設。

      省各有關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責,盡快制定具體政策措施,積極推進全社會及本部門的資源節約工作;要建立健全責任制,做到層層有責任,逐級抓落實。各設區市政府要切實加強對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組織領導,建立相應協調機制,明確責任和分工,全面推進資源節約工作。

      進一步完善能源、水、土地、礦產等資源的統計指標體系,為各級政府及管理部門提供及時、科學的決策依據。

      13、政府機關率先垂范。各級政府機關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要先行一步,形成節約的良好風氣,在日常辦公、會議及公務活動中,厲行節約。省直機關事務管理局要研究制定加強省直機關資源節約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節電、節水、節油、節約辦公用品和建筑節能措施,力爭*年省直機關人均能耗、水耗較2004年下降10%。優先采購經認證的節能、節水設備和產品,率先淘汰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消耗、低效率的設備和產品。

      14、開展創建節約型社會活動。制定節約型城市、節約型機關、節約型企業、節約型社區創建標準及實施辦法,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探索符合我省省情的資源節約路子。在冶金、化工、建材、電力、醫藥、煤炭、輕工(食品、造紙)等行業及曹妃甸港口和重化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區、滄州臨港化工園、冀衡循環經濟工業園等10個園區和3個城市組織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通過試點示范,探索重點行業、園區和城市循環經濟發展的有效模式。

      15、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建設節約型社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積極參與。省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宣傳工作的組織指導,制定《資源節約系列宣傳提綱》。2005年,要圍繞“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這一主題,繼續開展“資源節約行”活動。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精品|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日韩欧洲乱码AV夜夜摸|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草原|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亚洲片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片老| 麻豆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 亚洲天堂2016|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网站|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av无码喷奶水糖心|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精品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伊人亚洲综合青草青草久热|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女人aaa毛片在线 | 亚洲四虎永久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亚洲 国产 图片|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夜夜欢A∨一区二区三区| 黑人精品videos亚洲人| 91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人和日本人jizz|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亚洲精品久久久www|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