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奇怪的大石頭教案
學習目標
1.認識“考、秦”等5個生字。會寫“著、藏”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學家”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對大石頭產生的疑問以及他后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系,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搜集有關李四光其人的資料。
2.準備生字卡片。
3.準備冰山推動巨石的科普錄象。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匯報預習效果
a、《奇怪的石頭》講的是誰的故事?(李四光)
b、請同學們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關資料并介紹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課主題
剛才同學們的介紹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為著名的地質學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現在就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咱們也去取取經。
初讀課文
1.循序漸進讀課文。
第一遍:邊讀邊找出帶有本課生字的詞語,借助后邊的拼音爭取把字音讀準確。
第二遍:再讀課文,進行自我測試,看看自己是否還需要借助課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還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幫互助學生字。
出示生字,請已經有把握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鞏固,教師隨時糾正讀音,點評。
3.按序逐段來反饋。
指名逐段朗讀課文,爭取對課文的脈絡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4.呼應導語解疑惑。
現在你認為李四光之所以成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嗎?請學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說說。
指導寫字
1.投影出示生字詞,自讀,指名讀。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并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指導寫字:課件演示,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應該怎么寫。
第二課時
朗讀感悟
1.復習切入,精讀課文
上節課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發現了我們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學不倦。
2.請同學們畫出李四光幼年 時圍繞這塊奇怪的大石頭提出的問題。
a.出示所有問題,指導朗讀,你認為該用什么語氣來讀?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來的呢?”
這是一塊怎樣的石頭?(大石頭)說說你從哪看出來的?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相機理解“孤零零”“嚴嚴實實”
c、分角色朗讀(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3.觀看錄像,明白原理。
a、有關巨石如何毫無痕跡來到故鄉的這個疑惑一直困擾著李四光,二十年后他終于揭開了其中的奧妙,你想知道嗎?
b、觀看科普錄象,演示冰川推動巨石的情景。
c、情景再現:假如你是李四光,你來我們學校做有關“冰川移石”的科普講座,你準備怎么把這個知識講清楚,現在請你整理好你的演講稿。
4.齊讀課文
交流感想
讀了這個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啟發?用“李四光爺爺,我想對你說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說一說。
分組交流。
課外拓展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們從小就善于發現問題,勇于探索,最后為他們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回去找找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奮斗計劃:擬訂一份奮斗計劃,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這些偉大的人親近。
1.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七顆鉆石教學反思
2.三年級下冊語文19課 七顆鉆石
3.七顆鉆石課文句子賞析
學年度上期期中素質測試
一年級語文試題
(
時間:60
分鐘
滿分:100
分)
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總分
得分
一、我
wǒ
會
huì
填
tián。(8
分)
二、寫
xiě
出
chū
下
xià
列
liè
字
zì
的
de
韻
yùn
母
mǔ。(9
分)
三、讀
dú
一
yi
讀
dú,分
fēn
類
lèi
寫
xiě
一
yi
寫
xiě。(每
měi
類
lèi
寫
xiě
兩
liǎnɡ
個ɡè)(6
分)
yī
èr
sān
sì
wǔ,wǔ
zhī
xiǎo
bái
tù。cháng
ěr
duo,hóng
yǎn
jing,
yí
bèng
yí
tiào
xué
pǎo
bù。
四、讀
dú
拼
pīn
音
yīn,寫
xiě
詞
cí
語
yǔ。(8
分)
五、描
miáo
一
yi
描
miáo。(8
分)
1.
描出下列字的第四畫。
2.
描出下列字的偏旁。
六、連
lián
一
yi
連
lián,組
zǔ
詞
cí
語
yǔ。(10
分)
七、選
xuǎn
擇
zé
合
hé
適
shì
的
de
詞
cí
填
tián
空
kònɡ。(填
tián
序
xù
號
hào)(8
分)
①個
②只
③頭
④臺
一(
)電視
一(
)公雞
一(
)足球
一(
)老牛
八、選
xuǎn
一
yi
選
xuǎn,填
tián
一
yi
填
tián。(填
tián
序
xù
號
hào)(6
分)
1.
荷葉(
),他對青蛙說:“我是夏天。”
①彎彎
②圓圓
③尖尖
2.
站如(
),坐如(
)。
①弓
②鐘
③松
九、連
lián
一
yi
連
lián。(6
分)
天地分上下
紅掌撥清波
白毛浮綠水
蓮葉何田田
江南可采蓮
日月照今古
十、閱
yuè
讀
dú
短
duǎn
文
wén,回
huí
答
dá
問
wèn
題
tí。(21
分)
小
xiǎo
畫
huà
板
bǎn
小
xiǎo
畫
huà
板
bǎn,背
bēi
上
shànɡ
肩
jiān。
背bēi
到dào
海hǎi
邊biān,我wǒ
把bǎ
大dà
海hǎi
裝zhuānɡ
進jìn
小xiǎo
畫huà
板bǎn,
把
bǎ
洶
xiōnɡ
涌
yǒnɡ
的
de
波
bō
濤
tāo
裝
zhuānɡ
進
jìn
小
xiǎo
畫
huà
板
bǎn
……
背
bēi
到
dào
山
shān
區
qū,我
wǒ
把
bǎ
大
dà
山
shān
裝
zhuānɡ
進
jìn
小
xiǎo
畫
huà
板
bǎn,把
bǎ
奇
qí
花
huā
異
yì
草
cǎo
裝
zhuānɡ
進
jìn
小
xiǎo
畫
huà
板
bǎn
……
裝zhuānɡ
呀yɑ,裝zhuānɡ
呀yɑ,奇qí
妙miào
的de
大dà
自zì
然rán
都dōu
裝zhuānɡ
進
jìn
小
xiǎo
畫
huà
板
bǎn
了
le。
背
bēi
呀
yɑ,背
bēi
呀
yɑ,美
měi
麗
lì
的
de
大
dà
自
zì
然
rán
都
dōu
背
bēi
回
huí
家
jiā
啦
lɑ!
1.
“我”背著小畫板來到了(
)和(
)。(填序號)(6
分)
①草原
②山區
③海邊
2.
“我”的小畫板里裝進了奇妙的(
)。(填序號)(6
分)
①大自然
②山區
3.
“我”的小畫板里還可能裝進什么?(9
分)
十一、看
kàn
圖tú
寫xiě
話huà。(不
bú
會huì
寫xiě
的de
字zì
用yònɡ
拼pīn
音
yīn
代dài
替
tì)(10
分)
提
tí
示
shì:小
xiǎo
紅
hónɡ
在
zài
干ɡàn
什
shén
么
me?她
tā
是
shì
怎
zěn
樣
yànɡ
做
zuò
的
de?結
jié
果ɡuǒ
怎
zěn
樣
yànɡ?
答案:
一、1.h
x
zh
ch
2.
un
ün
ing
ong
二、ai
üe
ei
ong
ao
ou
ing
an
an
三、示例:1.yī
sì
wǔ
zhī
yí
2.zhī
cháng
3.xiǎo
duo
tiào
四、兒子
女人
東西
大手
火山
可是
日月
頭上五、略
六、蓮—花
反—正
風—雨
飛—鳥
馬—車七、④
②
①
③
八、1.②
2.③
②
九、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十、1.③
②(或:②
③)
2.①
在此,本人就初中思想政治新版本特點及備課方法談一談我個人初淺的認識和看法:
1 初中思想政治課的特點
初中思想政治新版本與之前所用的版本相比,明顯地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課本的文字內容多寡不同,與老版相比,新版本在文字數量上明顯地而且是大大地少于老版本,例如八年級(下)第七課第一節“城鄉印象”,整節內容只有謬謬兩段,84個漢字,14個標點符號,另附5幅插圖,最后加上一道16字(“農村和城市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的小問題就結束了。再如九年級第一課“生活在地球村”,第四節“做負責任的公民”整節內容僅由兩段共113個漢字,9個標點符號組成。
第二、課本中有較多而且內容豐富的插圖,這些插圖讓人一看便聯想滔滔,愛不釋手,有一種欲覽全書的欲望。例如八年級上冊共有各種插圖90幅,下冊有83幅;七年級上冊共有140幅;九年級全冊共有103幅,這些圖片不但在數量上多,而且還比較美,整本書的圖片,可以當作相冊來欣賞。例如:九年級課本第三頁的“烽火臺圖”,盡管這幅圖很小,只向我們展示了我國長城的某一局部,能夠眼觀的空間很有限,但那氣勢磅礴,彎曲延伸的長城卻讓我們感到它還在延綿不斷,沒有盡頭之感,同時也讓我們由衷地感覺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祖國大好河山的疆土之遼闊。
第三、每節中的“資料卡”、“相關鏈接”等注釋性內容較新穎,而且小巧伶瓏,讓人就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凝難點,不用查閱繁鎖的資料就能“就地解決”。在備課的過程中,我們不可能做到什么內容都清清楚楚,例如涉及到一些我們不清楚的法律知識時,我們可以不用去查閱相關的法律書本,厪要看一下課本上的‘法律鏈接 就解決了,真可謂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第四、課本中每一節中的實藵性練習題針對性強,趣味性也樂在其中,使學生能做,樂做。例如:八年粧上冊第19頁“你認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經常發生的沖突有哪些?”學生在回答這一問題時,總是表現得滔滔不絕,似乎對他(她)們的父母有太多的“不滿”之感,在如此之類的教學中,我們簡直忘記了自姱是一為教師,而是一位“調解官”了。
2 初中思想政治課的備課方法
在改版后的初中政治教學中,本人認為教師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讀懂教材,讀透教材,并提練出要在黑板上進行板書的知識要點。因為板書講究美觀和節約時間,所以要板書的內容不宜太長,太復雜,應當做到文字盡少,但又不至于表達不清楚,即做到語言簡短,意思明白,言簡意賅。
第二、在完成板書的框架設計后,應舍得花充足的時間去收集一些相關的典型教學案例,而且這些案例應盡量是學生所知道的,熟悉的教學案例,例入教學。例如:七年級思想政治第六課“為堅強喝彩”,第一節“讓我們選擇堅強”,第一個知識點,“堅強意志的表現”——能在復雜的環境中迅速地判斷發生的情況,毫不遲疑地采取堅決的措施行動。
在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所需要教學案例如: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堅強的阿姨在生死非常之際,冷靜、果斷地選擇自我斷臂自救,否則命臂無存。再如,2009年發生在本地的新橋煤礦事件中,四位礦工死里逃生的奇跡,這兩個典型的事例中,無一不有力地證明了在復雜的情景中冷靜而迅速地判斷所發生的情況、果斷采取堅決措施的重要性。
第三、教師應注重對教學中所涉及到的學生不理解的詞語的解釋,由于政治課并非語文課,所以在解釋中可以不必完全按照語文課的慣例去解釋,或者說可以與語文學科上的解釋略有不同,如:“百折不撓”,可用一韌性較好的直尺在學生面前反反復復地折上幾遍,(當然只是象征性的演示,不可能太使勁,太認真)然后右手一放,直尺挺直如故,是為 “百折不撓”,“撓”即彎曲,屈服之意。
在語文教學課程中,案例教學法是比較重要而且也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打破傳統教學方法的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被灌輸”形式的僵化、單一的局面。合理地利用案例教學方法,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
案例教學法 初中語文 應用策略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區別于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協作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對教學進行分析和反思的方法有著重要作用。在本文中,筆者結合初中語文教學實際情況,探討了在課堂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1.案例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作用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動機
案例教學法所使用的案例取材于語文教育實踐,提供了給學生實際體驗場景,教師扮演的是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學生作為主角之一,在這種情境氛圍下引導學生對語文課程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感同身受,親自體驗,不斷地刺激學習者的興趣點,變被動學生為主動學習,非常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增加學生學習動機。
(2)培養學生協作能力
案例教學法最常見的方式是分組討論,這種方式即需要同學之間、師生之間有很好的合作能力去完成的。這訓練團隊合作能力。教師轉變為是和學生朋友,一起分析、研究、思考,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在合作中要互相溝通,表達自己思想,同時也要學會善于聽取他人意見,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了學生合作能力的發展。
(3)幫助學生掌握對教學進行分析和反思的方法
在案例分析與討論中涉及各種問題,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分析創造能力,知道如何對待似的情境或問題的解決思路,學會善于接納他人的建議,學會如何修正和完善自己;還有助于學生實踐性知識的積累,從被動學習走向了主動學習, 去接受去探索學習真諦, 提升學習自主性,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對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養成是非常有助于的。
2.案例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教學目標,確立案例教學類型
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將課堂知識延伸運用到課外。所以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就應該明確這堂課所要達到的目標,根據目標進行精心制訂詳細的整體計劃。在教學目的的前提下,靈活地導入情景,巧妙地設立問題,多種形式地討論問題,激發參與熱情,挖掘學生思路和解決方案的潛能,擴展學習角色定位。有一點需要我們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以小組為形式展開討論案例、評析案例、 進行對話時時,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對全程進行掌控,不能課堂變成“放羊”狀態。這需要我們應該及時關注討論中是否偏離主題,在學生發揮自由討論同時,教師在旁邊給予誘導擴展思維的思路。運用案例法在語文教學中類型一般有三種。一種問題評審型,即直接提供學生進行評價案例所反應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二是分析決策型,不給出解學生決問題的方案只呈現現實敘述包含問題的案例事實,讓學生討論分析做出判斷;三是發展理論型,經過案例討論從中發現新的道理延伸點。蘇教版初一(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為你打開一扇門。需要訓練學生理論思維的需要,則可采用第三種案例教學。
(2)周到選擇案例,明確研討問題
運用案例教法的主要環節是案例研討。在案例討前應明確研討程序,考慮整體結構、案例的典型性、學生的接受能力等因素。案例的選擇也應該考慮案例的特殊性典型性,對學生有啟發性。精心選擇好案例后,少不了對確定好的教學案例進行解讀。循循漸進地引導學生進入教師設定的情景,慢慢地打開學生思維,讓他們了解情景的主要矛盾,提出問題,誘導并加以分析進行。多樣化運用案例,多改革創新教案,比如,文字案例、原生態案例、音像案例和的課堂教學案例等等。多樣化案例的運用,不僅僅能豐富課堂,同時也能激發學生興趣,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選擇運用。 如在蘇教版初一(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為你打開一扇門。 可以討論思考題如下若干基本問題 :為你打開一扇門,“門”指的是什么門。如何打開這扇“門”,打開這扇“門”有什么意義……進行合理進行分組討論。同時要注意的是,為保證小組討論的質量,合理分組尤為重要。在分組中小組成員之間應該差異化,這樣通過不同成員之間的思維模式,分析問題的角度,能有效地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對其他成員有著思維擴散的作用。同時也不斷修正個人觀點使其更加合理和完善,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3)重視堂課收尾,擴展能力訓練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結尾也有重要意義,特別是教師最后總結點評通常都是畫龍點睛效果,對于學生討論的結果,創新的、正確的給予鼓勵和支持,對于有疑問的及時解答、錯誤的及時更正、不足的進行完善擴展。解決答案雖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與學生一起探討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如果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去延伸去擴展,教給學生不僅僅是一個答案,是一種方法,一種思路,讓學生在今后工作學習生活碰到類似問題中能夠得到有效利用。教學時應重視教學收尾工作,能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案例教學常用的收尾方式。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在課堂學習討論寫下總結,不僅僅有助于學生加強對這堂課知識的記憶,也能為下一堂課打下基礎。 教師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在教學方式上不斷改進與創新,在強化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知與理解的基礎不斷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龐巧妹.以案析理、提高效率――論案例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 (11)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堂教學;教學模式;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207-01
盡管教學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早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但是目前的教學現狀教師還是自覺或不自覺地照本宣科,畫地為牢;教師按教學參考書的提示教。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素質教育的宗旨,這一宗旨的實現惟有通過課堂教學這一途徑。今天的教育,面臨著高素質的挑戰。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已是當今教育的重要任務。因此,必須改革課堂教學,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一、課堂教學新模式的形成條件
1、教師徹底放下架子,學生真正成為主人。教師既能是學生的良師,又能做他們的益友,長期以來的師尊、嚴師,使很多教師舍不得放下架子,學生更不敢“違師圣旨”,哪怕明知老師有時是強詞奪理,也甘愿“忍辱負重”,而甚覺是聽話的乖孩子,可這樣的好學生,將來又怎敢為自己、集體、國家的合法權益而義正辭言、慷慨陳詞的辯護?
2、更新觀念,提高認識。教師必須改變狹隘的教育觀,并努力使學生和家長懂得:學習的任務,不只是知識,還有能力和品質;學習的目的,不是為提高分數,而是為社會需求。讓學生既了解自己的缺點,又看到自身的優點,從而努力發揮潛能,讓大家都知道:學生,沒有真正的差生!
3、不斷創新,切莫半途而廢。新的教學模式,是從傳統模式進化而來的,它既有傳統教學的優點,又有適應新要求的特征。新事物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一種理論上認為較好的新形式,不一定在實踐中有好結果;一種能適應社會的新模式,不一定易被師生接受。這就要求教師在勇于探索、創新和實踐的過程中,更要有耐心和毅力,絕不能半途而廢。
二、課堂教學新模式的具體形式
1、共辯式。是指在教學中,學生間、師生間展開的共同辯論形式。它不同于傳統教學中的討論式。共辯式重在教師幫助,啟發學生全面的、多角度去認識和分析事物。培養學生全面分析事物的能力、透徹領悟事理的能力和積極思維,迅速辯駁的能力。共辯式可用于基礎知識、認識觀點、學習體會、知識運用等許多方面。下面以兩篇語文課文為例,談談“共辯式”的應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第八冊課文《小麻雀》,學生對小麻雀的命運,自然形成了兩個辯論小組,10分鐘的激辯,仍無定論。大家的目光集中到我身上,希望獲得支持。我笑著稱贊了雙方的辯駁技能,又說雙方的觀點,我都贊成,請想想,這是為什么?”又一番絞盡腦汁的思索,他們終于明白:小麻雀的命運,不僅與它所處的社會環境有關,更與它自身素質有關;明白了不能只就某一方面,就輕率盲目的給事物下結論。語文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課文《背影》,文中作者眼看父親肥胖的身子爬鐵道時,竟有一學生“嗤”的笑出了聲。我頓了一下,隨即說這位父親小丑似的爬上爬下,真好笑,多丟臉啊!”便沉默了。頓時,學生們都積極舉手表白自己對這位父親的敬佩和熱愛,同時,對剛才發笑的那位同學以唇舌討伐。最后,那位學生真誠的對大家說長期的優越生活,腐蝕了我對真摯偉大之愛的感情,我才真正成了課堂上的小丑,感謝這位偉大的父親,感謝老師和同學,讓我清醒了!”共辯式教學,要求教師有敏銳的思維,能激發引導學生展開辯論,特別注意不能以什么標準答案強加于學生。
2、活動式。所謂活,是指將文字符號進行復蘇、活化的過程。“動”是指將文中的情節再現的過程。這種活動,不同于簡單的形象再現,它需要學生充分調動智力、知識和技能,理解文意并能合情理的聯想。它體現了語文與各學科和生活的聯系。好詩就是一幅好畫,也是一首好歌,學習詩歌,讓學生感受音韻美,用畫筆畫出詩中畫。如人教版語文小學六年級下冊課文《出塞》中的明月、邊關、征夫,人教版語文小學五年級下冊課文《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西湖荷色等等。將人教版語文初中八年級上冊課文《石壕吏》和人教版語文初中七年級上冊課文《羚羊木雕》等改編成電視劇;將人教版語文初中八年級上冊課文《傻二哥》中賣藥糖的情景進行“現場”表演等,在這樣的“活”“動”中,你簡直可以驚喜的發現:學生原來都這么聰明!
3、增新式。這是針對教材內容的局限性,在課堂適時增加社會熱點、法制知識、環保知識、防震減災和自我防范等內容。社會需要高素質人才,而不是書呆子。開展新聞評述,讓學生關心國事,關心天下事,將人生理想、學習目的、社會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開設法制學習,讓學生知道如何用法律約束和保護自己,如學習人教版語文初中八年級上冊課文《故宮博物院》時,滲透《文物保護法》,學習《我的母親》時,滲透《婦女權益保障法》,學習《生物入侵者》,滲透《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學習《馬說》,滲透《義務教育法》等等;進行防范教育,培養學生臨危不亂,冷靜理智地解決突發事件的能力。
4、運用式。是指將學生所獲知識、能力用來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讓他們明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學生中出現的典型問題,教師可帶到課堂,讓大家想辦法解決。教師也可假制一些事故,要求學生立即處理。畢竟,校園不同于社會,要使學生將來成為社會上的一代風流,運用式教學就尤為重要。
當然,新的教學模式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日漸完備,但它更期盼著考試制度的合理改革,否則,學生為分數而學,教師為升學率而教,新教學模式終會是表里不一的口號。
參考文獻:
[1] 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體育游戲試題.
[2] [哲學]《價值與價值觀》教學設計.
[3] 法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