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霧的形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霧和云都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水汽凝結物,只是霧生成在大氣的近地面層中,而云生成在大氣的較高層而已。霧既然是水汽凝結物,因此應從造成水汽凝結的條件中尋找它的成因。
2、大氣中水汽達到飽和的原因不外兩個:一是由于蒸發,增加了大氣中的水汽;另一是由于空氣自身的冷卻。對于霧來說冷卻更重要。當空氣中有凝結核時,飽和空氣如繼續有水汽增加或繼續冶卻,便會發生凝結。凝結的水滴如使水平能見度降低到。
(來源:文章屋網 )
每次出現霧霾天氣過程,基本上都是由不利氣象條件、本地污染物排放以及污染物的傳輸共同造成的。
一、不利氣象條件
1.靜穩天氣的出現。靜穩天氣是產生霧和霾的必要條件。就水平方向來說的“靜”,是指風小,冷空氣活動比較弱,污染物水平輸送弱;就垂直方向來說的“穩”,指的是大氣層結構比較穩定,如出現大氣逆溫現象,不利于污染物擴散,才造成了霧霾天氣。
2.空氣濕度較大。空氣濕度較大造成了霧,而霾是空氣污染物形成的。但在有霧的情況下,霾顆粒因為吸收到了濕氣,也會變大,從而增加霾的嚴重程度。
2016年12月16日至21日,京津冀地區霧霾來勢兇猛,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污染程度重,主要原因就是地面平均氣壓十多年來最低,地面風速明顯偏小,與逆溫狀況聯系緊密的大氣中層溫度也達到10多年來最高水平,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釋、擴散和消除。
二、污染物排放
1.工業生產產生的大量煙塵和煙氣。目前,我國仍處于快速現代化進程之中,工業生產在加快,火力發電量在上升,鋼鐵、水泥都在加快生產。工業化的發展依靠強度極高的物質消耗,同時污染物、排放物強度也在加大。所以,現階段我國發生霧霾的頻度和程度高也是必然的。
2.汽車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大量尾氣。使用柴油的汽車會排放大量的細顆粒物,使用汽油的小型車雖然排放的是氣態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霧天,也很容易轉化為二次顆粒污染物,加重霧霾。
3.冬季大量燃煤取暖產生的煙塵。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我國煤炭消費仍維持在65%以上;石油、天然氣、水電、核電及其他能源所占比重總體趨勢緩慢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消費比重仍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可見,我國能源消費依舊嚴重依賴煤炭,其燃燒直接破壞空氣質量,引發大規模的霧霾天氣。冬季,由于北方大部分地區處于供暖季,再加上部分地區散煤燃燒量開始加大,所以霧霾北方比南方樂亍
4.農村居民大量燃燒秸稈產生的煙塵。
5.城市建筑工地露天施工產生的揚塵和粉塵。
6.森林覆蓋率降低,不能有效吸收有害氣體。
三、污染物的傳輸疊加
由于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也導致了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以北京、天津為例,雖然作為重要生產原料的燃煤使用量逐年減少,并且未來仍將繼續下降,但北京、天津周邊省份的燃煤量卻在增加,重化工也已遍布周邊各省,從華北北部,尤其是北京西南方向延伸至河北省南端的大面積污染排放帶,易于造成大范圍、區域性的污染累積;最后,在靜穩天氣條件下,弱的偏西南和偏南氣流有利于把西南污染排放帶上累積的污染物緩慢輸送到北京和天津地區,與當地累積的污染物一起疊加就形成重污染。
四、我國霧霾日數夏季少于冬季的原因
1.近地面氣溫高,逆溫現象少,空氣對流旺盛,有利于煙塵顆粒的擴散。
2.生活用煤量少,煙塵排放少。
3.植被茂盛,吸煙除塵作用強。
4.與冬季相比,夏季盛行東南季風,局部地區位于山地夏季風的迎風坡,氣流沿山地抬升,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
5.夏季降水多,空氣較濕潤,有利于塵粒沉降。
五、治理對策
1.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大幅減低高能耗、高污染排放產業和產品需求;尋找使用清潔能源低污染的生產方式大力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同時加強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單個城市采取應對措施難以達到治污控霾的效果,而是需要區域協同發展,共同促成產業結構轉型,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產業,從而減少工業污染物的排放。
2.改善能源結構。節約能源資源,提高能源效率,加大能源勘探投入,建立必要的戰略儲備。積極發展先進核能及清潔能源,以緩解能源供需矛盾,減輕環境污染。
3.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根據城市發展規劃,合理控制機動車數量,實施公交優先戰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同時鼓勵綠色出行,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
4.大力加強城市綠化建設,增加綠地面積。
在音樂之都游覽的時候,路過了一家普通的超市。
“去買些水果來吧。”媽媽話音未落,亮閃閃的歐元硬幣已經落在了我的手心里。走進超市,琳瑯滿目的商品讓我目不暇接。時間有限,我開始尋找賣水果的地方了。說來也奇怪,偌大的一個超市里,你竟然看不到一個工作人員,想找人問問都難。
轉了一圈,終于看到了貨架上五顏六色的各類水果,還真有幾種沒怎么見過。“咦,沒有工作人員,難道都是自助的?”正當我自言自語的時候,一位年輕人走過來,挑了一把香蕉,放到電子秤上,摁了一個編號,電子秤自動打出一張條形碼,他熟練貼在了香蕉上離開了。原來如此,我這才看明白:每一種商品貨架上都有一個編號,電子秤上也有編號與它對應,因此價格和重量都由電子秤搞定了。顧客所要做的就是選擇正確的編號,還真是先進啊,我心里暗自尋思。
看明白了,我也準備買些蘋果,剛要拿起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時,突然詫異地發現光蘋果就四五種,那這價格肯定不一樣啊?我偷偷瞄了一眼電子秤上對應的價格,還真是的。有1.9歐元的、有2.5歐元的,還有3歐元的。我四下里瞧了瞧,空無一人。這時,我心里有個聲音偷偷地說:拿3歐元的蘋果,按1.9歐元的編號,我豈不就賺到了?
正當我暗自糾結,打著自己的小算盤的時候,陸續走過來了幾位顧客。他們有著不同的膚色、有的頭發花白、有點穿著時尚,但每一個人選好水果,竟然都會自覺地、有順序地在電子秤上稱重、選擇正確的代碼、貼上標簽。這個過程是那么的有條不紊,毫不猶豫。看著看著,我開始為我剛才的“小念頭”感到慚愧了,這個電子秤測量的不僅僅是水果的重量和價格,它也測量了人的誠信、人的品格。我不敢怠慢,伸手挑了幾個蘋果,小心翼翼地放到了電子秤上,鄭重地選擇了“正確”的編號。
泡沫一般分為三種形式[4]:
①啟動泡沫。活性污泥工藝運行啟動初期,由于污水中含有一些表面活性物質,易引起表面泡沫。但隨著活性污泥的成熟,這些表面活性物質經生物降解,泡沫現象會逐漸消失。
②反硝化泡沫。如果污水廠進行硝化反應,則在沉淀池或曝氣不足的地方會發生反硝化作用,產生氮等氣泡而帶動部分污泥上浮,出現泡沫現象。
③生物泡沫。由于絲狀微生物的異常生長,與氣泡、絮體顆粒混合而成的泡沫具有穩定、持續、較難控制的特點。生物泡沫對污水廠的運行是非常不利的:在曝氣池或二沉池中出現大量絲狀微生物,水面上漂浮、積聚大量泡沫;造成出水有機物濃度和懸浮固體升高;產生惡臭或不良有害氣體;降低機械曝氣方式的氧轉移效率;可能造成后期污泥消化時產生大量表面泡沫[5、6]。
1 生物泡沫的形成及影響因素
1.1 生物泡沫的形成機理
①與泡沫有關的微生物大都含有脂類物質,如M.parvicella的脂類含量達干重的35%。因此,這類微生物比水輕,易漂浮到水面。
②與泡沫有關的微生物大都呈絲狀或枝狀,易形成網,能捕掃微粒和氣泡等,并浮到水面。被絲網包圍的氣泡,增加了其表面的張力,使氣泡不易破碎,泡沫就更穩定。
③曝氣氣泡產生的氣浮作用常常是泡沫形成的主要動力。顆粒利用氣泡氣浮,必須是形小、質輕和具有疏水性的物質。所以,當水中存在油、脂類物質和含脂微生物時,則易產生表面泡沫現象。
1.2與生物泡沫形成有關的菌屬
生物泡沫的形成主要與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長和種類有關,但至今仍有許多現象不能簡單地進行解釋。世界上普遍承認的與生物泡沫有關的菌屬主要有[5]:①放線菌,包括:Nocardia amarae,革蘭氏陽性,枝狀菌絲;Nocardia pinesis,革蘭氏陽性,松枝狀;Rhodococcus sp.,革蘭氏陽性,枝狀菌絲。②絲狀菌,包括:Microthrix parvicella,革蘭氏陽性,絲狀、無鞘無分枝;Eikelboom type 0675,革蘭氏陽性,有鞘無分枝;Eikelboom type 0092,革蘭氏陰性,無鞘無分枝。上述菌種中,最常見的是Nocardia amarae和Microthrix parvicella(見圖1、2)。
1.3 生物泡沫形成的主要因素
①污泥停留時間。由于產生泡沫的微生物普遍生長速率較低、生長周期長(見表1),所以長污泥停留時間(SRT)都會有利于這些微生物的生長。如采用延時曝氣方式就易產生泡沫現象,而且一旦泡沫形成,泡沫層的生物停留時間就獨立于曝氣池內的污泥停留時間,易形成穩定持久的泡沫[7]。
表1 微生物的生長周期與生長溫度
菌類 生長周期(d) 生長溫度(℃) 最佳溫度(℃) 2~4 10~40 Rhodococcus sp. 4~7 23~37 28 Nocardia amarae 6~10 8~35 25 Microthrix parvicella 10~21 15~31 18~25 Nocardia pinesis Type 1863 30
②pH值。有報道指出:pH值從7.0下降到5.0~5.6時,能有效地減少泡沫的形成。Nocardia amarae的生長對pH值極敏感,最適宜的pH值為7.8,當pH值為5.0時,就能有效控制其生長。Microthrix parvicella最適宜pH值為7.7~8.0。
③溶解氧(DO)。Nocardia 是嚴格的好氧菌,在缺氧或厭氧條件下,不易生長,但也不死亡。Microthrix parvicella卻能忍受缺氧狀態[5]。
④溫度。與生物泡沫形成有關的菌類都有各自適宜的生長溫度和最佳溫度[2](見表1),當環境或水溫有利于它們生長時,就可能產生泡沫現象。
⑤憎水性物質。雖然原理不很清楚,但有試驗說明,不溶性或憎水性物質(如油、脂類等)有利于放線菌的生長。
⑥曝氣方式。據觀察,不同曝氣方式產生的氣泡不同,微氣泡或小氣泡比大氣泡更有利于產生生物泡沫,并且泡沫層易集中于曝氣強度低的區域。
2 生物泡沫的控制方?
①噴灑水。這是一種最常用的物理方法。通過噴灑水流或水珠以打碎浮在水面的氣泡, 來減少泡沫。打散的污泥顆粒部分重新恢復沉降性能,但絲狀細菌仍然存在于混合液中,所以,不能根本消除泡沫現象。
②投加消泡劑。可以采用具有強氧化性的殺菌劑,如氯、臭氧和過氧化物等。還有利用聚乙二醇、硅酮生產的市售藥劑,以及氯化鐵和銅材酸洗液的混合藥劑等。藥劑的作用僅僅能降低泡沫的增長,卻不能消除泡沫的形成。而廣泛應用的殺菌劑普遍存在負作用,因為過量或投加位置不當,會大量降低反應池中絮成菌的數量及生物總量[2]。
③降低污泥齡。一般采用降低曝氣池中污泥的停留時間,以抑制有較長生長期的放線菌的生長。有實踐證明,當污泥停留時間在5~6 d時,能有效控制Nocardia菌屬的生長,以避免由其產生的泡沫問題[8、9]。但降低污泥齡也有許多不適用的方面:當需要硝化時,則污泥停留時間在寒冷季節至少需要6 d,這與采用此法矛盾;另外,Microthrix parvicella和一些絲狀菌卻不受污泥齡變化的影響。
④回流厭氧消化池上清液。已有試驗表明,采用厭氧消化池上清液回流到曝氣池的方法,能控制曝氣池表面的氣泡形成。厭氧消化池上清液的主要作用是能抑制Rhodococcus菌,但利用此法在幾個污水處理廠進行實際操作時,并沒有取得象實驗室那樣的成功。由于厭氧消化池上清液中含有高濃度好氧底物和氨氮,它們都會影響最后的出水質量[5],應慎重采用。
⑤投加特別微生物。有研究提出,一部分特殊菌種可以消除Nocardia菌的活力,其中包括原生動物腎形蟲等。另外,增加捕食性和拮抗性的微生物,對部分泡沫細菌有控制作用[5]。
⑥選擇器。選擇器是通過創造各種反應環境(氧、有機負荷或污泥濃度等),以選擇優先生長的微生物,淘汰其他微生物。有研究報道:好氧選擇器能一定程度地控制M.parvicella,但對Nocardia菌屬無大影響;而缺氧選擇器對Nocardia菌屬有控制作用,卻對M.parvicella無作用[10]。
3 實例分析
參考文獻:污泥污水污泥處理廠;生物泡沫;形成機理
中圖分類號:TU99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當前,大部分污水污泥處理廠都利用了活性處理技術進行污水污泥處理,這也是當前最為廣泛是用的生物污水污泥處理工藝,而在活性污泥工藝的應用過程中,往往容易出現表面泡沫問題,產生的氣泡會全部覆蓋曝氣池,一旦出現外泄情況,則會造成整體環境以及使用設備的污染,造成發臭、惡化的環境這就為污水污泥處理廠進行實際的運行以及操作帶來了困難,對污水污泥出水水質造成影響,因此,對活性污水污泥處理廠泡沫的產生機制以及處理方法加強研究意義重大。
一、活性污水污泥處理廠生物泡沫的成因分析
污水污泥處理廠實際的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三種泡沫,一是開始運轉階段產生的泡沫,二是脫氮環節產生的泡沫,三是由于表面活性劑的作用產生的泡沫,第四種就是論文論述的生物泡沫。生物泡沫的形成機理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
與產生泡沫息息相關的元素,如微生物的形態多呈現出樹枝狀或者絲狀,容易形成網狀結構,這些網狀結構容易捕捉到氣泡或者微粒,保持在水面漂浮的狀態,而被絲狀包圍的氣泡,其表面的張力也不斷增大,則這些氣泡不容易被打破,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泡沫;
同生物泡沫有直接聯系的,多是含有脂類相關物質的微生物,例如,M.parvicella物質包含了高達36%的脂類含量,與水的密度比較,該類微生物密度偏小,因此容易在水面漂浮。
在產生曝氣氣泡的過程中,形成泡沫的重要動力來源于氣浮作用,水中質量低、形體小、疏水性良好的顆粒通過氣泡的氣浮作用漂浮,因此, 一旦水中含有脂類物質、油類物質或者微生物,容易出現生物泡沫現象。
生物泡沫的形成細菌種類中,絲狀菌的濃度顯示為最高,用數學公式進行表示,生物氣泡主要是由絮粒、氣泡以及絲狀微生物共同構成,當前生物泡沫產生的主要菌種包括放線菌:枝狀菌絲——革蘭氏陽性,Rhodococcus sp以及松枝狀菌絲——Nocardia pinesis,革蘭氏陽性等。
二、活性污水污泥處理廠控制生物泡沫的措施研究
在水中添加特別性質的微生物
通過對生物泡沫中物質的研究發現,其中存在多種特殊的菌種,如原生動物的腎型蟲,能夠有效消除活性菌的活性,具有拮抗特性以及捕食特性的部分微生物也能有效控制生物泡沫中細菌的活力。
在水中添加消泡劑消除泡沫
可以通過添加消泡劑的方法控制生物泡沫,這些消泡劑包括市面上出售以硅酮、聚乙二醇為原材料的消泡劑或者以臭氧、氯氣以及過氧化物為原料氧化性較強的生物殺菌劑,還可以利用銅材酸與氯化鐵混合的藥劑。在使用藥劑的過程中,須明確其只能抑制泡沫的增長,而無法直接消除泡沫,但是由于當前污水污泥處理廠廣泛應用的殺菌消泡劑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所以一旦投放的位置不正確或者用量過大,反而會大大降低處理過程中微生物的數量以及絮成菌的總量。
降低處理過程中污泥的泥齡
活性污水污泥處理廠常見的生物泡沫控制方法是減少污泥在曝氣池內的對應停留時間,由于放線菌生長周期較長,這一方法通常用以實現抑制放線菌生長的目的,通過實踐操作可以發現,一般污泥在曝氣池中保持5天至6天的停留時間,則能最大程度上抑制Nocardia一類菌種,達到避免生物泡沫產生的效果。但事實上,通過降低污泥泥齡的方法控制生物泡沫還需要在多種方面進行強化研究:如在進行硝化過程中,一旦出現外界環境溫度較低的情況,則污泥基本的停留時間須保持在6天以上,這就與上文提到過的最佳停留時長產生矛盾;而在污水污泥中仍存在部分絲狀菌以及部分其他微生物產生生物泡沫時,不會受到泥齡長短的直接影響,這也是下一階段實現這一方法提升的關鍵問題。
4.污水污泥處理廠消化池實現回流厭氧清液
處理廠中消化池實現清液回流的工藝能對曝氣池進行表面氣泡實現有效抑制,消化池實現回流厭氧清液在對污水污泥中的Rhodococcus生物菌進行有效抑制的過程中,降低了氣泡的產生數量。不過由于實驗室與污水污泥處理廠的實際情況不同,利用這一工藝最終獲得生物泡沫控制結果也會有所差異,厭氧池具有濃度較高的氨氮以及氧化物質,對出水的質量影響較大,使用該工藝須對整個流程的操作細節要求較高。
三、結語
通過實驗可以發現,活性污水污泥廠生物泡沫多是由絲狀微生物產生異樣生長之后形成,實現對生物泡沫的有效控制須在對生物泡沫形成機理的研究基礎上進行,除了論文提到的幾種泡沫控制工藝之外,還須進行更為廣泛深刻的研究,通過更加科學合理的控制方法有效抑制生物泡沫的生長,確保活性污水污泥處理廠有效的運轉。
參考文獻:
[1]李探徽,彭永臻,陳志根.活性污泥法的生物泡沫形成和控制[J].中國給排水工程,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