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英語課堂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探索;興趣;課堂;交流
凡是教學效果很好的一節課,都是教師成功地激發了學生英語探索的欲望,讓他們樂于學習,樂于開口講英語來達到交流的目的。接下來,筆者把這幾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如下,希望能對進一步探索高效英語課堂起到推動作用。
一、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新課改一直倡導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做學生課堂學習的引導者、協調者,英語課堂作為一個需要大量交流的課堂,更應該如此,經過老師的引導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為課堂主體,由學生管理,這就是小組合作學習:由每節課的“free talk”到 “new lesson presentation”,再到 “practice”和 “check”都由學生自發地進行,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掌握學習的節奏,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起輔助作用。這樣學生才有主人翁意識,真正樂于探索新知。
二、把交流作為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
語言只有被應用起來才有生命力,如果只是學習死的語言點絲毫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教師要利用課堂上的人和物制造情景,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動嘴、動腦,讓他們自發學習,這樣學習效果就不會差。例如:在講授 “Is this your pencil?”時,我手拿學生鉛筆問:“Is this your pencil?學生回答:“Yes,it is.”再把鉛筆放遠處問:“Is that your pencil?”學生回答:“No,it isn’t.在練習時,我把學生的物品收集起來放一個袋子里,讓學生應用所學句式找到物品的主人。如:“Are these your books?”“Yes,they are.”這樣在找回東西的過程中,學生操練了語言,學中用、用中學。一旦用到語言并交流成功,學生就會覺得欣喜無比。
三、要做到課堂內外相結合
英語教學要向“45分鐘”要質量,但要形成英語學習的濃厚氛圍,發揮學生探索精神,形成長期的學習機制,光靠課堂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要著眼于課下的自主學習時間。可由課上布置一個英語常識作業,一個小論文、學唱一首英文歌、小故事等讓學生去查找英文資料,寫作文,觀看英語電影或節目,這些任務就是學生學習英語源源不斷的動力。另外,還可以組織演講比賽、英文歌比賽,講故事比賽等等讓學生感受英語世界,通過一點物質或精神獎勵讓學生不斷積累,超越自己,這是我們最終想要看到的。
總之,英語教學研究是個長期的積累過程,需要我們不懈地努力,但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探索精神,應該關系到語言教學的成敗,是英語教學不斷追求的方向。
參考文獻:
關鍵詞:實踐;鼓勵;歌曲;活動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19-090-1
鄉鎮小學缺少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教學信息相對比較封閉,學生家長的英語水平較低,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學生的思想保守,走出學校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些都極不利于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如何讓鄉鎮的孩子在現有的條件下,享受英語學習的樂趣,輕松愉快地學習并逐漸愛上英語,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感受,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實踐強化學習
小學生天性喜歡動手,對于自己參與動手的東西,尤其感興趣。他們總喜歡在課堂上“做些小動作”,因此,在五年級第二冊書學完顏色后,我就給學生上了一節“美術課”。在課上我先要求學生把他們所帶的顏料的各種顏色用英語說一說,并且同桌互相操練:What colour is it? Its...然后再由老師帶領大家做一個游戲:Guess? What colour is it?通過猜一猜的游戲方式繼續復習顏色類的單詞。等所有的單詞都復習完了之后,讓學生取出調色盤,并且出示卡片:red + yellow = ?通過學生自己進行調色得出答案orange來。接著采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調色來得出答案。
當然除了老師規定要調的顏色之外,我還讓學生自己模仿老師進行調色,然后出題提問大家。這樣一節課下來,每一個學生都對這些顏色類的單詞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不僅復習了已學的單詞,而且在學生自己調色的過程中還掌握了一些其它顏色的單詞,大大擴充了他們的詞匯量。
二、成功免不了鼓勵
要學生達到“樂學”,必然要使他們有成功感。“求成功”是人類的共有的天性,即使是一點一滴的進步,也使小學生感到愉快,是學生愿意繼續學習的一種動力。學生學業取得進步時,教師對學生的成績給予正確的評價,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會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光榮,產生積極學習的動力。在課堂上教師經常使用鼓勵性語言,可以激發學習的動力,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如對回答問題好的學生說:“Good”、“Youre so clever”或“Great”,有時還可借助同學們的掌聲進行鼓勵。學生聽到這些肯定和贊揚的聲音,就會洋溢在歡樂之中,他們的大腦皮層就會處于興奮活躍的狀態,學生學習興趣也就會被有效地激發出來。如學生在課堂上有回答不出來的問題,老師不能加以批評,特別是在學習上不是很好的學生更不能如此,因為這樣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那些學生對學習更不感興趣,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我們應該給學生們更多的鼓勵,對他們在學習上的錯誤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課上用淺顯的語言和他們交談,讓他們對英語產生興趣,產生成就感,這樣才會有更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三、歌曲提高學習效率
英語歌曲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猶如一枝充滿活力的向陽花盛開在英語課堂上。我們都知道,語文教學中老師為了學生能記住一些知識而編些順口溜、兒歌來幫助學生記憶。英語課堂中歌曲的運用更勝一籌。或活潑輕快或優美的旋律加上簡單易記的單詞短語,把孩子們帶入一個輕松有趣的童話世界,它吸引著孩子們的求知欲,熏陶著孩子們純潔的心靈,讓他們在歡快的歌曲氛圍中復習鞏固了課堂所學。音樂無國界,在英語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一起享受著英語歌曲帶給我們的美感和歡快,許多膽小的學生擺脫了英語非母語的不自然發音現象,一起和著樂聲吟唱。這些形象、生動、瑯瑯上口的英語歌曲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能很好的鞏固學生的課堂學習,同時它也是調節課堂氣氛的的法寶。一首首旋律動聽內容生動的兒童英語歌曲如吸鐵石般地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力,大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組織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到有“用”
英語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學科,關鍵是讓學生學會說。英語技能的形成要依賴于課堂教學,但又不能拘泥于課堂。僅靠每堂課40分鐘,每周四課時的時間,對于學習一門語言來說太少了。因為語言學習接觸的頻度比長度更為重要,并且語言的學習在于運用。針對農村較封閉的條件,較狹窄的學習途徑,我們可以利用一切時間,一切機會和一切交流來說英語,學生學過的單詞和句子都要在日常交流中去運用。
“用”英語還表現在諸多活動上:
(1)課堂前十分鐘的英語口語交際,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氛圍。
(2)設置英語角。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讓學生在英語角與同學交流,充分展現自己。
(3)舉行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如英語故事、英語歌曲比賽、英語繪畫等。
一、積極投身教學改革,倡導“問題式教學”方式。
(1)目標明確。每一節課都要制訂可行性目標,目標簡潔、明確、可操作性強,目標貫徹有始有終,教學內容緊緊圍繞目標展開。
(2)在情景中提出問題。提出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而不是簡單的回答是與否。教師利用問題。引領學生進行自己設計的一系列探究和小組合作活動,在新授課時尤其注重為學生創設情境,為學生的學為所用打下基礎。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應創設不同的語言環境,也為課堂營造一種輕松、和諧、民主的氛圍,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到知識,學會交際,學會做人。
(3)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的學習時間還給學生,如讓學生自己找出重點、難點,小組討論通過互助方式先解決這些問題,然后教師進行點撥。在點撥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面部表情,要將學生黨疑惑盡可能及時解決。
(4)注重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教師不應該講的內容不講,但是該講的知識要講透徹。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5)總結建構。教師每節課的總結建構能引導學生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理清基本思路,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規律化。
(6)堂檢測。每節課都配有當堂檢測題,課堂練習緊扣和服務于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難易適度,具有變化性、多樣性,學生很感興趣。對于學生的當堂檢測教師要有明確的要求,時間限制很重要,它能體現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教師應要求學生寫出原因。一段時間后,教師通過錯題集錦對學生已學的知識進行檢測和鞏固。
(7)把作業留活。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教師如何合理布置作業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層次布置作業,既有夯實基礎題,如默寫重點詞匯、用所學的短語造句等,也有能力提高題,如寫作,還要有意識地布置一些聽磁帶跟讀的練習。
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1)增加感情投入,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活動協調、順利和有效的重要條件。作為教師,在學校中,在講臺上,要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要精神飽滿、情緒樂觀、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去影響學生。在課余時間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對于自己的小助手――英語課代表進行小小的物質獎勵:有時送給他們一個精美的筆記本,有時與他們買點精致的點心;對于一些住校的學生老師要時不時給他們買點水果,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懷。
(2)關注成績較差的學生,增強他們學好英語的自信。每個學生的接收能力是不一樣的,在目前班級學生人數較多的情況下,有時少數學生由于自身的原因處于落后的狀況。這些學生往往自信心不足,學習壓力大,不愿意或不敢參與教學活動。如果教師長期忽視這一群體,他們就會喪失學習主動性,從而影響英語教學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給予成績較差的學生以更多的關注、鼓勵,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使他們獲得進步和肯定,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他們所犯的錯誤。
(3)重視作業評價。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不僅體現在課堂上,而且體現在課后作業中,因此作業評價也是很重要的。作業評價是師生互動交流的一種方式。教師通過作業評價,不僅可以鼓勵學生,而且可以委婉地指出他們的缺點和不足,并表達對他們的希望,從而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教師的信任、關心和愛心。同時,作業評價可以彌補英語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便于因材施教,個別指導。
一、教學情景的創建
1.采用多姿多彩的導入形式,為創造良好課堂教學情景做準備
課堂教學導入有時也被叫做熱身活動。Warming-up exercise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
在課堂教學中廣泛采用的導入有多種:如事例導如、問題導入、妙語導入、審題導入、自薦導入等。對中學生學習外語而言,單調乏味的開場白往往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豐富多采、求新獵奇的
活動菜單才能使學生胃口大開。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敢于標新立異,創造多姿多彩的課堂教學導入形式,從聽聽說說,讀讀寫寫,玩玩唱唱中引入課文,讓學生盡快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為教學情景的展開做好鋪墊。
高一第5單元第一課是對話課,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說話掌握采用語言。我這樣設計了本課的導人活動:先請大家說出自己最喜愛的流行歌手,然后令其上講臺盡力模仿之(唱歌、動作、說話、都行、類似湖南衛視(歡樂總動員)節目程前主持的模仿秀),其余學生當評委,評出模仿秀。學生紛紛躍躍欲試,想盡其所能地展示自己。待模仿秀產生后,我就自然地引入本課主題,請同學們以記者的身份采訪他。此時學生交際熱情高漲,大有要把被問者難倒之勢,無形中他們己使用了大量的采訪用語。這時我把其中一些地道的采訪用語寫在黑板上,然后告訴學生,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way of asking questions in the interview . listen to the dialogue .(要想了解更多的采訪用語請聽以下錄音對話)。通過熱身活動,學生處于學習的亢奮狀態,思維一下子激活起來,急于想通過錄音了解自己的未知信息,這種帶著任務及興趣聽錄音,不僅聽得準、記得牢,而且為下一教學步驟――教師設置采訪情景,學生自編對話作好了心理與知識上的準備。
2.以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為中心,營建課堂教學情景
這里的教學活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為達到教學目的而精心設計的一系列有組織、有結構的行為和動作的結合,它是由外顯的操作行為動作和包含在其中的思維結合起來的運動形式,如游戲、表演(角色扮演)、日常交際、分組競賽等。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環節。
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活動來組織教學和活化教材已經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方法。教學活動把教材內容中那些抽象的結論具體化、直觀化,創造出更加生動形象的語言活動環境。
在教高二第3單元“Body Language(體態語)一課時,為了加強學生的直觀印象,我采用了這樣的活動方式:把學生分為四大競賽組、把事先寫有提示體態語文字的20張卡片平均分給每組的兩位同學,由他們上臺根據文字提示表演出相應的體態語(如:驕傲、滿意、愛、陷入困境、焦慮、勝利等),各組同學參與競猜用最短時間精完組為獲勝組。規則一宣布,全班立即進人活躍狀態。為了使本組成員盡快猜準自己體態語所表達的意思,上臺的八位同學使出了渾身解數。有個同學為配合對手表演,表達”勝利“的體態競不惜讓對方將自己打翻在地而襯托出勝利得意的姿態。為表示”愛“的體態語,一對男女生配合表演組竟大方地作了一個頗為令人捧腹的當眾”吻“。在這種游戲式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同學們無形中消除了拘謹和不安的緊張心理,對課文主題有了更加生動、形象的認識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愉悅的情感體驗使他們對隨之而來的教學過程中的一切構成因素和操作形式都會情感飽滿地給與接納和認同。
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較好地開發了學生的學習潛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從而便于自己去認識發掘教材的內在聯系和揭示和學知識本身的魅力。當然,課堂教學活動也并不是越多越好。 應根據不同的教學主題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活動,選用適當的活動形式。
二、教學情景的調控
良好的課堂教學情景設置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教學情景的創建,二是教學情景的調控。因此教學,情景調控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方面。
1補充相關詞語,深化課堂教學情景
準確及時地補充與主題相關的詞語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它來對課堂教學情景進行深化和調整。
在高一第11單元“Country Music”(鄉村音樂)一課中,我采用了以下手法補充相關詞語:首先告訴學生:“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in the tape . Now listen and tell me . What kind of music each of them belong to? ”(當今存在許多不同的音樂形式。請聽這盤磁帶中的音樂片斷,然后說出它們分別屬于哪種?)待樂曲播放完畢,黑板上已寫下了一大串與課文主題相關的音樂形式的英文名稱,如 鄉村音樂、輕音樂、爵士樂、古典樂、搖滾樂、流行音樂等。學生用英語說不出的由老師補充。這些補充使學生在樂曲中輕松愉快地掌握了主要的音樂類型及英語名稱,為下一步教學的話題――“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best and tell us the reason ? ”(你喜歡哪種音樂形式,并告訴原因)中有可能出現的語言障礙的教學掃清了道路。
2.以思考題為線索 呼應課堂教學情景
【關鍵詞】高中英語 課堂教學 有效課堂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中課程設計思路中寫到“高中英語必修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英語言語能力,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靈活多樣的學習策略及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針對這一點,我覺得高中的英語課堂教學不應該停留在英語課本上。作為英語教師,有必要亦有義務利用好有限的課堂時間,有限的課本資源作為藍本,引導學生接觸英語或是與英語國家有關的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亦豐富活躍了課堂,達到雙贏的目的。
作為老師,在對英語課本的知識進行拓展時要考慮高中生學生的特點。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自制力,所以所選的內容要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否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下面是我在這方面的一些嘗試:
一、利用好每節課開始的幾分鐘時間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開始的幾分鐘是否能吸引學生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是否對你的這節課感興趣。有些老師有時抱怨學生上課不配合,其實這跟教師本人有很大的關系。通常我會用諺語,謎語,故事,甚至是英語數學題等這些簡單的材料作為一節課的開始,引起他們的興趣。比如我會跟學生一起學習2~3句英語諺語或是做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作為開始,他們對這些諺語非常感興趣,結果只要幾分鐘的時間,他們馬上進入了很好的狀態,為下來的課作好了鋪墊。這不單是開課的需要,也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引導他們培養好的學習習慣。當然,在選材上也要注意符合學生的特點,我曾經使用也下面的例子,效果不錯。
1.諺語。如趣味成語諺語:Easy come, easy go;Bad news travels fast;Beauty is only skin deep;Let bygones be bygones;Like father, like son等;經典諺語如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han two in the bush.等都是很不錯的選擇,他們難度不大并且朗朗上口,學生喜歡的不得了,開始的時候盡量選擇容易的,要不會嚇跑一部分學生。后來,在周記檢查中,我驚奇的發現相當多的學生能夠借助一些諺語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有些學生自己學會積累感興趣的句子了。
2.英語數學題。漢語的數學題他們見多了,但是英文版的數學題那就少見了,這本身就具有吸引力。尤其是數學成績好,而英語相對較差的同學對其尤其感興趣。例如有一次我用了下面的例子:①____ is better than the god. ____ is worse than the evil. if you eat ____, you will die.(三個空格必須是同一個字)。這還是費了他們一些工夫呢。答案(nothing)令他們很好奇。②下面這一個是既有趣味又有教育意義的例子:如果令A到Z分別等于百分之1到26那么:
Hard work = 98%
Knowledge = 96%
Love = 54%
Luck= 47%
這些我們通常認為重要的東西往往并不是最重要的。
什么能使得生活變得圓滿?
是Money(金錢)嗎?
不!M+O+N+E+Y = 72%
是Leadership(領導能力)嗎?
不!L+E+A+D+E+R+S+H+I+P = 89%
那么,什么能使生活變成100% 的圓滿呢?
每個問題都有其解決之道,只要你把目光放得遠一點!
ATTITUDE= 100%
我們對待工作、生活的態度能夠使我們的生活達到100%的圓滿!
只要我們是有心人,這些材料無處不在。
二、充分挖掘與課文有關的背景材料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中要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教學中涉及的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等密切相關,并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文化的興趣。”
1.英語電影。現行的高中英語課本,選材豐富多彩。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Senior High English Module 3為例,這冊書涉及航海,探險,極限運動,汽車文化,交通工具環境污染等話題。這些應該說都是中學生感興趣且略知一二的話題。教師可以根據各單元的內容做適當的拓展,更好地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在講授Unit 7 The Sea時,我給他們播放了電影《海底總動員》;教Unit 8 Adventure時,我用了電影《南極大冒險》。當然在挑選電影時除了要考慮與課文內容有關聯外,還要注意電影的內容是否健康,語言是否接近學生的理解能力,情節是否生動等。通過電影,學生了解了更多本主題的知識,還練習了聽力,學到了相當多的課外知識,更重要的是感受了英語的魅力。適合中學生的一些電影如:《金剛007》,《神犬小伙伴》,《花木蘭》,《面對巨人》等。
2.利用與課文有關的人物故事,圖片,視頻等充實課堂。在講授Paper Art時,我用剪紙家鄭蝴蝶的故事視頻和她的作品開始了新課;后來還補充了剪紙的分類和歷史方面的知識。這樣下來,學生的視野得到了開闊。
三、充分利用歌曲和電影劇本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中“高中生應掌握資源策略,學會獨立地獲取信息和資料,并加以整理,分析,歸納和總結,從而擴展知識,開闊視野,充實生活,更自覺地規劃自己的人生。”作為教師,有義務做好引導。我通常會用歌曲訓練聽力,學習語法,讓枯燥的語法知識變的有趣;讓部分學生害怕的“獲取信息”的能力在提高。如用《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學習定語從句;《Yesterday Once More》學習分詞;用《花木蘭》劇本練習口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