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十年一夢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改用《情人》中的經典語錄:與你青春無敵嘴上無毛的嫩臉相比,我更愛你如今這張飽受滄桑的老樹皮。作為活躍在博卡前場的嗜血老刀,帕勒莫從來不是英雄,更不是偶像,他只是一個瘋子,一個為了進球不惜荷爾蒙出錯腎上腺素紊亂的瘋子。很少有人能夠在闊別國家隊十年之后重新入選,但帕勒莫做到了,在小鬼當家的時代,這桿老槍不僅依舊火燙,而且硬是在如過江之鯽的候選者中殺出一條血路。馬拉多納念舊?或許是吧,但無論誰當阿根廷主教練,恐怕都難以將一名創造了博卡歷史進球紀錄的天才排除在國家隊之外。
“一切都太令人意外了!從迭戈嘴里聽到我入選的消息,對于我來說是莫大的鼓舞。傷愈不久就能重披國家隊戰袍,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我想證明盡管自己年事已高,但仍能代表阿根廷比賽,我會爭取拿出100%的狀態。”這是帕勒莫在獲悉自己時隔十年重新入選阿根廷隊后的感言。事實上,如果不是在去年8月24日博卡青年隊以2∶1擊敗拉努斯一役中十字韌帶斷裂,帕勒莫本可被時任阿根廷隊主教練的巴西萊召入國家隊,而久經沙場的阿根廷新教頭馬大帥,并沒有遺忘復出后瘋狂進球的“瘋子”。
馬拉多納欣賞帕勒莫,這早已不是新聞。雖然在球技方面無法跟球王相提并論,但帕勒莫的氣質和做派與老馬頗有幾分神似。不管在博卡青年抑或比利亞雷爾,帕勒莫都是出了名的“球霸”,他對球的占有欲極強,球到了他的腳下往往就傳不出去了。帕勒莫對比賽的投入和專注也無人能及,他處理球干凈利索,射門果決,但火暴的脾氣也常常令他在對手的挑釁面前失去理智。場外的帕勒莫我行我素,是個著名的“刺頭”,常變常新的發型也讓他很好辨認。去年夏天帕勒莫十字韌帶斷裂后,馬拉多納第一時間給他打去了安慰電話,瘋子和球王之間的良好關系,由此可見一斑。
初見郭培,她的年輕讓你感到驚嘆,很難想象她是高級定制服裝在中國最早的推動者,由她所經營的玫瑰坊時裝幾乎代表了中國高級定制的最高水平。不僅如此,這個身材嬌小、聲音柔美的女子,還成功經營著一段超過15年的幸福婚姻,擁有深愛她的丈夫和兩個可愛的女兒,她幸福的笑容告訴世人,這才是一個真正成功的女人。
夢之初顯:十歲,動手裁布縫時裝
“和所有女孩子一樣,小時候的我喜歡漂亮的衣服,喜歡布娃娃,喜歡童話,喜歡夢……小時候的理想就是我今天走的這條路,至今沒改變過。”
從小郭培就喜歡涂涂畫畫、穿針引線,小學五年級的她就開始自己做衣服了。那是70年代初,大部分布料是棉布、的確良,郭媽媽有一塊從上海買回來的進口面料,非常漂亮,她一直不舍得用,放在箱底,小郭培也喜歡這塊面料,暗自惦記著。
有天中午休息時,小郭培就照著媽媽的一件襯衫比劃著把這塊美麗的布裁剪了,并很快動手把它縫起來,迫不及待地穿在身上。那是個很難穿到合身衣服的年代,肥大的衣服從媽媽傳給女兒,姐姐傳給妹妹。“這件衣服因為是親手縫制,非常合身,出門時,鄰居贊‘這么漂亮,誰給你做的?’我非常得意。從想象中的樣子入手,開始縫衣服,雖然還不懂得上領子,兩邊也不對稱,但我仍然覺得很美。”
夢之起航:一出道便風華正茂
“我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雖然我懂得少,但我和時代一起成長,消費者懂得也少,給了我一個成長的空間。所以我覺得我是一個非常幸運的設計師,也是一個趕上了好時代的設計師。”
1986年,郭培畢業于北京第二輕工業大學,她是中國第一屆服裝設計專業畢業生。此后十年,她開始了在各大國產品牌任職的征途。時值改革開放中期,服裝的款式得以改良,女西裝和彩色西裝相繼出現,色彩和花紋也大大豐富了。“那時幾乎沒有國外的潮流信息,只有一兩本日本雜志,設計非常好做。”郭培坦言。
在為十大名牌之一的天馬擔任設計師期間,天分造就天才,郭培“設計什么賣什么”,幾乎沒有庫存。她推出過肥大的蘿卜褲,把用于出口的藍底紅花面料做成九分褲,很快,這樣的款式滿街都是。郭培最暢銷的一款作品被她戲稱為“嬤嬤服”,在5年內賣出了五萬5萬件,“還不包括仿制品”。那是一款帶帽子的大衣,中腰有兩個兜,戴上帽子后活像教堂里的修女。90年代早期,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成立,郭培是最早的會員之一。
回想起做成衣的那段日子,郭培說:“我那時候做品牌真的很順,賣衣服跟賣大白菜似的,但總不能夠達成自己心里的意愿,我太想要做自己的衣服了。”
夢之實現:穿出一個國家的崛起
“我熱愛高級時裝,因為她是一種生命的停駐。她不像成衣那樣簡單流行再迅速被遺忘。我希望我的時裝成為傳世杰作,因為真正的高級時裝能夠歷久彌新,經得起考驗。多少年后,她的存在就是時光的回眸。”
昨天的榮耀成為今天成功的伏筆。站在事業巔峰,郭培并沒有止步,她的心中孕育了一個更大的夢想,她要用智慧與激情,將一個個單獨的、甚至寂寞的時裝蒙太奇構筑成一個藝術的“夢工廠”。一朵干枯的玫瑰,讓郭培感悟到了曾經的輝煌;而充滿情調的設計坊則帶給她很多憧憬,于是“玫瑰坊”作為郭培編織夢想的搖籃應運而生。之后的十余年,她在這個屬于自己的藝術殿堂里構筑起真正的高級時裝訂制王國。
“我做服裝設計已經有二十多年,前十年一直在做成衣設計,那時總覺得有很多想法不能實現,無論你是多么有才華的設計師,也無法擺脫市場、顧客以及價格等諸多因素的限制。相反,高級定制卻意味著整個世界都由你來掌握,讓設計師在廣闊的空間里自由發揮,創造出更多特立獨行的作品。”郭培心有感悟。
這是郭培的一次華麗轉身。迄今,玫瑰坊承辦了大量晚會服裝的設計制作,更是春晚90%禮服的設計師,但這并不是說她是春晚的御用設計師,因為找她設計春晚禮服的都是明星本人而非導演組。2013年春晚董卿、侯宏瀾、李玉剛等讓人驚艷的華服均出自郭培之手,尤其是一身藍色功夫裝的趙文卓,讓網友夸贊帥氣爆棚。郭培的春晚禮服設計一做十多年,每次從溝通到設計完成僅有月余時間,壓力和強度可想而知,但為設計而生的郭培每次都是親力親為,堅持“哪怕時間再緊,也要追求完美”。此外,章子怡身著繡有傳統中國元素的白色旗袍驚艷希臘雅典,奧運閉幕式宋祖英身穿綴有20萬顆SWAROVSKI水晶禮服華彩四射,都歸功于幕后設計師郭培的飄逸靈感與深邃內涵,是她點燃了想象的火焰,是她讓世界看到中國高定的時尚力量。
然而,做出這些浩大驚世之作的郭培本人卻是看起來柔弱的小女子一枚,外人驚詫,為什么這么柔弱的人能夠做出這么有爆發性的作品。郭培說:“其實是我的內心非常強大,這種強大得益于我生活的國家很大、從小生活的城市很大,我從來未長久遠離過,對我來講,沒有城市可以替代北京。”京城的大氣,賦予郭培的作品一種強大的氣場,那也是她強大內心的反映。
在798藝術區郭培的私人博物館里,有一件金色的衣服花費了她和她的團隊5萬多個小時。“我至今也不舍得將它賣掉,這就是高級訂制,在很多時候它是無價的、是用來欣賞的,因為在它身上記載了最珍貴的生活片段。”郭培說。
這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女孩,將自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化為在服裝上的演繹而享譽全球。在她眼里,誕生于自己手中的一件件衣服,見證了中國經濟的繁榮,生活方式的改變。她說:“我們穿出了一個國家的崛起。”
夢之圓滿:只有幸福才是真正的成功
“成功的定義不僅是事業上的,比起事業無疑我的家庭生活更成功,愛人、孩子、父母,我所擁有的一切源自家,源自愛,只有幸福才是真正的成功。”
只有在提到自己的丈夫時,郭培才展現出自己小女人的另一面。她說:“我先生是對我產生最重要影響的人。”
15年前,她遇到自己的丈夫,一位面料供應商,像所有美好的愛情故事一樣,兩人情投意合、相扶相持。他的家族是山東最大的紡織面料商,她是時尚界如日中天、炙手可熱的新晉設計師,“不管是在資源上、支持上,他都給了我最大的幫助。認識他后,生活、人生、事業各方面,全方位展開和提升,他好比我的翅膀。”
求婚時,他問她:“你要鉆戒還是要十萬匹布料?”郭培選擇了后者。婚后,他給了她六萬米各種布料任由支配。
生活中,她也依賴著他。一如其他小女人一樣,她沒有方向感,不記數字,一個人到機場會慌張,擔心趕不上或是找不到登機口……“一般情況下,我不愿去動這個腦筋想這些‘復雜的問題’。參加活動,我都會問,‘可不可以請我老公一起去?’”甚至,她說:,“沒有我老公,我是不出門的。”
如果有一個男人,在你出門前,各種事情他都會預先幫你處理好,訂機票訂旅店,包接包送。此外,他還是語言方面的天才,會英文、日文,意大利語,和外國人聊天時,他會在身旁同步翻譯……是不是很完美?而他,正是郭培的丈夫。“剛認識他時,我想有一天我也要把英語學好。在一起后,我不再想學英語這事了。因為他的同步翻譯,我在談話時能迅速表達觀點,很多老外以為我懂外語。”
但這個能迅速組織語言、觀點鮮明的郭培,小時候卻是有點害羞的女孩,一直到成為設計師,職業需要用語言表達設計思想,才慢慢變得很能講。“不過也僅僅是圍繞專業而已,寒喧類話的我就完全不會說,老公就替我說。所有我不愛講的話,他都替我講了。我們是非常好的互補。”
所謂“珠聯璧合”,說的就是郭培和她的先生了吧。“你對他需要越多,他給你的也越多。”這個有大智慧的女人,深諳“天下之至柔,馳騁于天下之至堅”的哲學。問及如何兼顧家庭和事業呢?她笑答:“每天下班,在回去的路上,我就把工作上的一切忘得干干凈凈,非常順利地完成工作和生活的一個轉換,所以我根本不會把工作中的我帶入生活。”
郭培語錄
很多人擁有漂亮的衣服,但是永遠不敢把它展示在自己身上,要勇于嘗試,穿錯都無所謂,畢竟會有人告訴你該怎么穿。
我的高定一定會收費,這是為我的團隊負責。但有些高定,不管你給我多少錢我都不賣 ,因為他們是藝術品,是獨一無二的,我舍不得!
我一直在追尋一種極致的美,一種令人禁不住想要屏住呼吸去端詳、認真品味的美,一種無以復加的完美。
我沒有終極目標,也是個不太喜歡承受壓力的人,快樂是最重要的,獲得成功的那一刻是快樂的,因此才要去獲得成功,但為的是增加更多的快樂。
人生好像一個拋物線,千萬不要把一個至高點設置在太年輕時,也不要定義成為“大師”,那很快會掉下去。人生成功的至高點應是60歲,達到這個點時,你的體力、智力已經相當成熟,也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后面的落差才不至于太大。
誰,在樓上搖著玉墜扇,唱著那朦朧的江南小調?又是誰,把紅絲線繞
起手中通透的玉環?
屋外荷香,伴著細雨,嘀嘀嗒嗒,珠落玉盤.一襲紅衣過,留下幽香,
步后生花.江南的美景,映著這雨后玉樓,宛如初妝的西子.蘇軾有首
詩,正是描繪這一景象:
湖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恐怕縱使瓊樓玉宇,也抵不上這個江南了.住在這風雨多情的江
南,真是只羨江南不羨仙.
有道是:江南煙雨人多情.江南,最多的記憶,莫過于那朦朧煙雨中
的樓閣,街道.青石路上,馬踏落花,油紙傘下的佳人匆匆而過.木質樓
下絲竹評彈,小姐們的歌喉如出谷黃鶯,腰上的玉環伴著舞??作響.
江南的風情畫,數不盡,也說不完.
虹彩西湖,古樸的風情處處可尋.君不見,昔日許仙與白娘子定情
的斷橋依然屹立,訴說著這個千百年來的經典傳說.雷峰塔下,依稀可
成長,或者像羅曲說的,不再是個玩童,老成,這樣的人,不好玩。我多么喜歡從前的自己,歡喜、流淚、忌妒、幻想、做白日夢、吟風頌月,悲歡寫在臉上,愛憎流露眼間,簡單、直接、干脆……而現在呢,我似乎變得克制、收斂、隱忍。
這段時間,我看了許多的小說,看一些電影,我發現我很容易看明白一些東西。而這些小說,這些電影,我以前是看過的,卻不知所云。我在看懂這些東西時,卻有種悵然若失。因為這意味著我,已經失去了很多做人的樂趣。
有許多樂趣,在于你看不懂、看不透,看不到結果,看不到后來……懵懂即為樂趣。許多事情,一追究,一認真,一水落石出,就讓人沮喪。
很抱歉,我現在不懵懂了。一夜之間,眼疾心明。許多事,我裝不了糊涂,也不自欺欺人,我只是淡然地、冷冷地打量。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這是一種什么樣的人心,我心知肚明,其實悲觀得很。
想人間婆娑,全無著落,看萬般紅紫,過眼成灰……人間那些超凡脫俗的事,我是沒有看過一次,看過的,不過是些過眼云煙的萬紫千紅,須臾花開,剎那雪亂,我握住每一把殺人的刀,卻握不住一滴真心的眼淚,這才是我們的紅塵。我多想一覺醒來,父母依然年輕,而我,還是那個懵懂的小孩;我多想一覺醒來,周圍的陽光依舊明媚,而我,還是那個踩著單車飛馳上學的少年;我多想一覺醒來,陪在我身邊的依然是你,保護著你的依然是我,而我們,還是笑得最真,笑得最開心,擁有無限希望的我們。
白發鬢邊生,年華似水流。現實就是現實,時間過去了就真的過去了,沒有夢醒重來的故事,我們早已不是當初的此間少年,突然想到光良的一首歌中的歌詞:那是我們都回不去的從前,幸好還可以堅持當初的信念!
初衷:效仿牛津和劍橋,
增強對外合作和交流
在西方國家,賽艇是一種較為普及的項目,而在中國,賽艇則相對冷門。世界上著名的大學――英國的劍橋、牛津大學,美國的耶魯、哈佛大學,大洋洲的墨爾本、悉尼大學,日本的早稻田、慶應大學都有賽艇隊。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每年在泰晤士河上的賽艇對抗賽。這項始于1829年的八人艇對抗賽已經進行了180多屆。比賽時,沿岸觀眾達百萬之多,吶喊聲、助威聲此起彼伏,100多個國家、地區進行電視直播,場面激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而參加學校以此為契機,通過組織校友會、聯誼會,把比賽辦成了一個綜合性盛會,從而達到了擴大影響、廣開財路、增強實力的目的。
據北大賽艇隊領隊石運佳回憶,當時舉辦清華、北大兩校賽艇比賽的原意是仿效牛津和劍橋,希望以此增加一個對外合作和交流的窗口,并不帶有太多的競爭性。當時臨時組建了一支隊伍,由學校的老師擔任教練,隊員則是從校內挑選的。
1999年7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百年賽艇對抗賽” 在北京昆玉河上拉開帷幕。“當初大家只是抱著一個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像牛津和劍橋一樣,將兩校對抗賽打造成世界知名的賽事。但是雙方并沒有簽訂協議,只是口頭說一定要堅持100年。”北大體育教研部老師郝光安表示。
第一場比賽中央電視臺進行了直播,成了全國關注的新聞。有承辦比賽條件的各地政府也紛紛邀請兩校到當地比賽,一時間國內邀請賽、國際邀請賽使北大和清華的賽艇隊成為兩校對外的重要名片。所到之處,當地校友都趕來捧場,場面熱鬧宛如一個小型的校慶。
同時,兩校通過邀請劍橋、耶魯等名校的賽艇隊參賽,知名度大增,讓全世界都知道了北大和清華的賽艇隊。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大屏幕上,還出現過北大、清華賽艇隊的身影。
第一屆比賽北大賽艇隊勝出,這對清華大學震動很大。清華便聘請了國家級賽艇教練李榮華和趙衛星執教賽艇隊,并在學校開展大規模的賽艇隊員選拔。據清華賽艇隊前任隊長孫超在央視訪談中回憶:“是海選。在學校里體育課成績相對突出,并且有一定運動基礎的運動員或者學生都可以報名參加,一層一層選拔,之后到千島湖進行考核,一路通過的人才能成為賽艇隊的隊員。”
意外:為一爭高下,
“火藥味”越來越濃
雖然北大和清華兩校都不是專業的體育院校,賽艇比賽的初衷也不是要打造成競技體育的比賽,但是比賽有輸贏,參與其中很難不在乎結果。尤其是雙方實力差距不大時,就更難以平靜對待。
2000年5月27日,第二屆北大清華賽艇百年對抗賽如約在昆玉河舉行,由于有專業的教練執教,清華大學賽艇隊以較明顯優勢獲勝。
2001年,北大開始招收賽艇項目的體育特長生。但由于高中沒有賽艇項目,所以主要在練籃球的學生中挑選身體素質好的學生,要求身高在190厘米左右,手臂伸展比身高長,這樣在劃槳時動力臂長,身體上有優勢。隨后,清華也開始招收賽艇項目的體育特長生。自第一屆昆玉河比賽北大戰勝清華后,北大連續四年逢賽必敗,于2003年聘請了國家級教練員吳衛平做主教練,時任中國國家賽艇隊總教練的周琦年擔任總教練。2004年8月,北大賽艇隊在福州兩校對抗賽中,以兩局全勝戰績獲得優勝,實現了打翻身仗的目標。在接下去的3年里,北大連續保持三場連勝。
至此,兩校的賽艇對抗賽娛樂性逐漸淡化,競技色彩逐漸增強,甚至像專業隊一樣開始了封閉集訓。到后來,兩校每年在賽艇隊的投入都近百萬元。
石運佳說:“學校從來沒要求過賽艇的比賽一定要贏,勝負無所謂,贏了也沒獎勵。但賽艇隊不這么想。以前兩校的競爭都是在專業學術領域,在社會公眾領域兩校直接的競爭,只有賽艇比賽這一項。這是之前沒有預想到的。”這樣的狀況,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漸激烈起來。
2008年8月,在福建舉行的比賽中,清華賽艇隊超過北大3個艇身率先沖過了終點,隨后裁判長宣布,因清華有選手不符合本次比賽參賽資格規定,成績無效,北大獲勝。
2009年10月,北大、清華賽艇隊在天津再次交手,北大的一名選手也因參賽資格問題而被取消比賽成績。而這次的比賽,成為了兩校賽艇隊最后一次比賽。至此,在長達十年的對抗中,雙方各勝5次。或許平分秋色是最好的結局,今年5月底,比賽沒能如期舉行,日前,記者千方百計地試圖打聽到比賽舉行的確切日期,但還是不得其詳。
內因:太重競技性造成早夭
盡管兩校的賽艇隊比賽火藥味特濃,不過,這項比賽對于眾多清華、北大的學生而言,關注度卻并不高。畢業于北京大學2003級法學院的鄭謐表示,自己還在北大上學的時候,聽說過北大賽艇隊。“我是從每次比賽勝利后圖書館前掛起的橫幅知道學校有個賽艇隊的,不過,大家并不關注比賽,許多人連賽艇什么樣都不知道。”
隨后,鄭謐又在北大、清華的校園里隨機問了一些學生,發現大家對“賽艇對抗賽”并不熟悉,不光是大一學生,就連大三、大四學生都表示自己對這個比賽“沒什么印象”。只有幾個學生聽說過對抗賽,還是因為看了新聞才知道的。他們說,取消比賽對他們沒有實質的影響,因為自己并不玩賽艇。女生林玲表示,她知道賽艇隊是因為有朋友選修了賽艇課,“聽說前幾年每年賽艇課都爆滿。”
北大賽艇隊隊員關磊說,雖然賽艇隊在北大所有運動隊中是取得榮譽最多的,但在同學中卻是最陌生的。賽艇隊運動員平時的力量訓練在室內,而下水訓練需要到郊區。“未名湖的水面長度,三槳就到頭了。”關磊說。
對2005年入學的關磊來說,4年的大學生活假期幾乎是零,全奉獻在了賽艇上,時間最長的集訓是在2007年,封閉集訓了7個月。所以他們見到同學的機會很少。
在出國比賽中,關磊發現:“賽艇在西方國家的受歡迎程度,就像兵乓球在中國的普及程度一樣。”而且最大的差別是,在國外大學,賽艇運動員都是自己買設備自己訓練,純粹是愛好。
關磊說,國內不能普及的原因之一是,“賽艇很貴,一條8人艇國產最便宜的也要20多萬元,一根槳就要4800元,一部專用劃槳訓練的機器要16萬元。個人根本玩不起。”
在高校展開這項運動,既無群眾基礎又無場地基礎,“劃的不是賽艇是寂寞。”關磊說。
而北大賽艇隊前任隊長張亨全表示,賽事過于注重輸贏。他認為,世界上頂尖的大學往往讓賽艇成為一個交流的平臺,北大也因此去美國參加賽艇大賽,受到美國媒體關注。這是一種很好的文化交流的方式,但是現在被渲染成純競技體育,已經與當初的初衷相背離。
盡管如此,賽艇如今并沒有完全退出北大校園。鄭謐說,在北大五四體育活動中心三層如今還擺放著北大參加體育賽事獲得的獎杯。其中,2007年“金橋杯”北大清華賽艇邀請賽獎杯放在前列,尤為耀眼,它們依舊散發著金色的光芒。“聽說今年的對抗賽不舉辦了,但訓練確實還在繼續。”據了解,由于“缺少合適的訓練場地、外訓對學生學業有影響”等多方面原因,北大確實已取消招收賽艇特長生,但北大賽艇隊還在繼續訓練中。